《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心得体会

每个人对事情,对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需要发表自己的见解,见解的来源就是自己的心得体会。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都写过心得体会吧,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心得体会书要如何规范的书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通过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于教书育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纲要》第一章就提出了,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的根本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实际教与学的过程当中,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这样既充分的发挥了学校的教育引导作用,又充分调动了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此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提高。

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思想、专业、生活辅导,可以将以往的重教的方式改变为引导式的教育。突出个性化、亲情化的辅导,在学生中建立导师制。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位教师负责。导师制使老师与学生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关系,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育人的目的。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复杂多样,学习、生活、就业压力的日益增加,由此引发的问题明显增多。为了帮助学生健康的成长,可以建立健康咨询和服务中心。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长、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以此增强学生抗压能力、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

《纲要》第十七章也讲到,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心,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实习实践环节,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时代在前进,教育在发展。高等教育即将要进入到一个新的转折期和上升期,也正是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教育者素质的不断提高。同时,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和性格,其次在于发展智能、培养人才。身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对中国近二十多年的教育改革政策是在从一名学生到一名老师的漫长转变中有所感受的。上初中时国内的一些学者专家就已经提出了素质教育,并在积极为此努力,然而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素质教育一直都仅限于表面上,到我高中毕业时,所有的改革都在无奈的为学子们最终的高考让路,三好学生的标准提了很多年,可我只知道学习成绩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德育、体育我们总在提,可真正把它们放在和智育相等的位置上的行动少之又少。就我自己而言,我发现步入了社会,做了老师之后我才真正体会到素质教育对于一个人成长多么重要,教育改革的迫切其实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所致,可是任何的变革都是需要时间和实施者辛勤的付出的,我很荣幸在我可以投入到这一场改革的行列中去,并真诚的希望我的学生在数年以后不会像我一样有遗憾。

作为教育工作者,自我要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平等地对待、赏识他们,不断的为他们提供成功机会,让他们逐渐的实现人生的价值。把学生引出误区、走出困境、重树自尊,走向健康成长的道路,这才能真正的达到教育的根本。

杨葆华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 热爱伟大祖国 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学习活动。本人能够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专题学习活动,认真领会会议精神。身为教师,我深深感到,这个活动的重大意义和巨大作用,将对推动新疆社会和谐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热爱伟大祖国 建设美好家园就像一场春风,吹遍天山南北;就像一场春雨,滋润我们各族群众的心田。我们不仅要热爱伟大祖国,还要致力于建设美好家园。

《纲要》指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所有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发展潜能得到激发,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大批高水平优秀人才。《纲要》同时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成为学生成长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引路人。因此,我认为,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要注重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探索精神的创新型人才。而我们库尔勒市一小的丰富多彩的拓展课和探究课为每一位有潜质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和发现自己的平台,是我校的特色,但是能否把这平台做一个延伸呢?比如可以对一些在创新,科技领域有一定天赋和潜质的学生着重培养,而且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呢?教育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更是为了整个民族的发展,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纲要》指出,教育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有的生命个体,各有差异,也各有志趣,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别,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让学生的发展潜能得到激发;不论学生的学业天赋和家庭背景等有何差异,我们都应该为他们提供最适合的平等、优质、多样的学习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成功的梦想、获得成功的机会。俗话说行行出状元,我们要坚信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让我们带着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关注他们成长的步伐。

我现在任教二年级语文,语文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我们应该解放孩子的头脑,解放孩子的双手,解放孩子的嘴巴,解放孩子的空间,解放孩子的时间,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习,遵循兴趣牵引孩子进步的规律,由此来获得效率,而不是约束和传统的激励可以实现的。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喜欢上学习甚至享受学习

《纲要》中还指出课堂教学应改进教学方法,把发展学生兴趣特长、创造思维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沟通能力,贯穿始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中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堂课成功的标志之一。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急于一下子把方法原理告诉学生,否则学生只会忙于收拾,而应该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探索思维中获得知识。学生能乐学、爱学,最终得以全面的发展和提高,这才是教学的根本。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认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且在实际行动上想千方设百计,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把学生推向前台,教师退居幕后,只充当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留给学生充裕的学习时间与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参与观察、操作、思考、发现、合作、交流,实现数学再创造。我想,这样做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教师,我要认真贯彻学习纲要精神,不断的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爱岗敬业,关心学生成长。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工作做实做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孔卫星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心得


目前,国家正在积极的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广泛征集各界意见,说明中国教育制度的弊病终于引起国家重视。这必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带来活力和动力。教育要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要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的要求,要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
通过学习充满爱心,忠诚事业;努力钻研、学为人师;以身作则,行为世范,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人民教师应该首先要具备的,教师在启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其自身的人格形象也在潜移默化的对学生施加着影响,强调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也是教育事业整体发展中的重要途径。
教育的核心主要是提高和完善国民的全面素质、专业水准和适应社会能力。纲要提出的以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为特点的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方针,适合当前社会发展要求。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关键社会在于跳出小教育开创大教育,由学校教育拓展为全国全民的教育,并在教育结构、机制方面进行相应调整和转变,才能使实现学习型社会的目标落在实处。结合学习纲要,对我校的百万市民进校园活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重视,这一活动正是执行了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教育目标。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赵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体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20字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其中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达成这三个方面要依赖学校的常态管理。

实践发现,低效的学校管理,往往是管理者坐在办公室听汇报派任务式的管理,这是一种被动管理。问题已经发生了才实施管理,管理滞后了。从管理的策略性来讲,哪里出了问题就解决哪里的问题,出了什么样的问题就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管理,缺乏宏观性;从管理的教育性来讲,这样管理学校总是在不断地纠错中前行,容易产生挫折感,缺乏引导性;从管理的时效性来讲,事情已经发生再去解决,错误在前,正确教育在后,缺乏主动性。

因此,高效的学校管理,要求学校管理者必须把管理的实施前移到问题发生之前;要求学校管理者必须深入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要求学校管理者必须深入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要求学校管理者必须具备科学精神,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学生成长的规律;要求学校管理者与师生朝夕相处、一起学习、一起研究,把学校打造成管理者与师生一起成长的共同体。

这样的学校管理必须具有五个特点:一是直接性,所有的管理措施都直接作用于人;二是教育性,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形式;三是引导性,学校管理都是为了预防问题的发生,引导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形成一个引导,成功;再引导,再成功的良性循环,而不是等到问题发生了才实施管理;四是深层性,学校管理的实施总是从观念引导到心灵塑造,再到习惯养成,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就事论事上;五是规律性,学校各项管理都有常规可循,必须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能超越规律。

这五个特点决定了学校的管理必须要去做,而不只是在口头上说说;必须是管理者主动深入实践的管理,而不是在办公室里坐等问题发生的被动管理;必须是注重研究、将管理课程化的科学管理,而不是错了再改、将管理形式化的机械管理。

我们把具有这些特点的管理称之为走动管理。

所谓走动管理,就是把人作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管理的最重要资源,通过管理者不断地深入实际,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管理的过程中持续地改进管理,推动学校良性发展的一种管理模式。

走动管理由四个环节组成:问题发现一问题提出一问题研究一问题解决。每个环节都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

问题发现一是管理者要树立问题意识,任何管理都只存在更好而不存在最好,任何管理都存在可以进一步改进的地方,这就是问题意识;二是这些问题必须是学校发展中的隐性问题、真问题;三是强调管理者必须主动深入实际发现问题,而不是等到问题发生以后再去解决问题。

问题提出一是问题提出的时机,管理者要结合目前学校工作实际,接照轻重缓急对发现的隐性问题或者真问题进行分类,提出问题解决的次序;二是问题的呈现方式,管理者要把发现的隐性问题或者真问题提炼成一个个微型课题,初步分析发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供决策时参考,而不是简单地把问题抛给领导;三是问题提出的方式,是口头提出还是书面提出,是逐级向上提出还是在适合的会议提出。

问题研究一是对提出的问题要认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研究,不能置之不理或者拖而不决;二是要整体思考、全面衡量,提供问题解决的多种方案,从多中先优,不能从简处理;三是研究如何将管理课程化,寻找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教育元素,探究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教育途径,评价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教育效果,等等。

问题解决一是执行者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问题解决,强调执行力的坚决性;二是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记录、及时研究,以便及时调整解决方案,强调执行力的灵活性;三是问题解决以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反馈,尤其是书面形式的总结反馈,包括问题的类型、解决的方案(含备选方案)、解决的效果与经验等,强调执行力的成果性。

走动管理是一种总体规划、分块实施、协作支持、共同提高的高品质常态管理。通过四个一(每周一反思,每月一总结,每学期一调研,每学年一完善)进行反馈,对学校规划的实施成效进行过程性动态调控与生成转化,在制订规划-实践创新-完善规划-践行新规划的发展过程中向着目标挺进。

可见,走动管理是面向实践,责任与合作相结合,运用微型课题研究的策略,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群策群力变革实践的一种管理。

走动管理的走动是全员性的走动。各个层面的管理人员、学科教师,甚至校外专家和兄弟学校的教师也参与其中。

走动管理的走动是研究型的走动。以课堂教学管理来说,有课前对教学有效性的预判和设计,有课中对教学有效性的记录和诊断,有课后对教学有效性的评估与反馈。

走动管理的走动是问题解决式的走动。身为管理者必须敢于负责、肯于投人,要能沉得下去,走到班级去,走到课堂去,走到年级去,走到教研组去,走到备课组去,走到教职工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只有把研究的意识渗透到日常管理中才能把对学校的整体策划和管理目标转化为自己的创造性思考和行为,并在决策过程中贡献问题经验和智慧。

因为走动,收集信息及时;因为走动,善于集思广益;因为走动,乐于情感交流;因为走动,勤于客观评价;因为走动,利于问题解决。所以走动管理是一种高效的管理。

走动管理既是一种高效的学校管理,它对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都是有保障意义的,对课堂教学尤为如此。

高效课堂的课堂研究需要走动管理作保障。高效课堂要求学校管理者必须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效率进行优化,对师生双边,甚至多边活动的效率进行评估,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优劣性进行比较。因此高效课堂是研究的课堂,高效课堂也是开放的课堂,需要管理者推门听课,通过推门听课尝试解决常态课的有效性问题;需要教研组同行观摩听课,备课组成员跟踪听课,开展同课异构、同课多轮的磨课,深度解决学生如何学得更好的问题;需要管理者走进教研组,和学科教师一起学习理论,一起研究学生,一起研究教材和教法;需要管理者走进备课组,共同确定作课教师,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共同推敲评价标准;需要管理者走进课堂,参与磨课、观课、听课、评课,参与同课多磨的再设计和再组织,参与教学效果的评估,通过反复磨课尝试解决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正是各种形式的磨课、观课、听课、评课,带动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走动起来。

高效课堂的调研活动需要走动管理作保障。高效课堂要求学校所有教学管理人员都在思考如何抓好教学质量,全体教师都在思考如何落实教学质量,全体员工都在思考如何服务教学质量。为了实现全面、全程、全员抓教学质量,使教学管理规范有序、科学系统、务实高效,要坚持常规检查制度化,教研活动主题化,教学研究常规化。每学期都要坚持常规检查并及时反馈,内容包括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教研组活动情况和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情况、教师备课及课堂教学情况、新教师教学情况、作业布置和批改以及学生成绩记载情况、单元测验与阶段测验及质量分析情况、课题研究情况等;每学期都要组织各年级的教学调研,组织专家进课堂听课评课;每学期都要召集学生座谈会评学、评教;每学期都要召开家长会收集家长意见并以恰当的方式向相关教师进行反馈,等等。这些都是在走动管理下才能实现的。

高效课堂的质量跟踪需要走动管理作保障。高效课堂要求管理者对每次大型考试(如段考、期考)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对照往届成绩进行横向比较,对照本届历史成绩进行纵向比较,然后深入到备课组、班级,听取备课组长、汇报所采取的措施和所开展的工作后,通报数据分析报告,提出整改意见。这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

高效课堂的教研活动需要走动管理作保障。高效课堂要求学校教研组活动的主要任务是组织业务学习、教学研究、课题研究、青年教师培养和各年级教学指导等;备课组活动的主要任务是集体备课,由中心发言人对下一周的教学内容进行说课(包括课时划分、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教学对策、教学目标及落实点、例题和练习题设计、测验安排等方面),经过备课组成员集体研讨后形成本年级的周教学方案,任课教师再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后实施教学。这种精细化的教研活动更离不开走动管理。

高效课堂的教学方式需要走动管理作保障。高效课堂要求在不增加课时,甚至减少课时数的情况下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为此,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式,研究、试验、推广学案导学制,学案主要包括课前预习案、课中导学案、课后巩固案(拓展案)。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将逐步发展形成周末导学提纲、小假期导学提纲等导学形式,指导学生整理笔记、完成练习,记录所用时间。总之,学案导学制的推行也必须有走动管理作支撑。

高效课堂的分层教学需要走动管理作保障。进入课改后,学校都会面临着学生自由选课、走班上课、分层教学的问题,这是非常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归纳为课程怎么开、学生怎么选、班级怎么排、课堂怎么教、师生怎么评、学校怎么管六个方面,学校必须结合师资、教室、场地等具体情况认真解决好。而这六个问题必须通过走动管理来解决,绝对不能幻想管理者坐在办公室里能够找到问题解决的答案。

高效课堂的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走动管理作保障。学校管理的经验告诉我们,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着力培养其中的优秀者成为领头羊,这些领头羊分布在各个年级、各个学科、各个年龄层面,他们各具特点,形成一个丰满的优秀和优秀教师群体。这个群体是学校形成特色、打造品牌的保证。而他们的发现与培养,也必须在走动管理中完成。

可见,走动管理为高效课堂提供了保障,这符合走动管理的目标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实施走动管理时,要强调:

走动管理是一种人本化的管理。走动管理是以制度约束和制度保障为前提的,制度是第一位的,在管理中既要体现制度化,又要体现人性化。制度的制订过程要充分发扬民主,制度的执行过程要严格体现公平。

走动管理是一种成事成人的管理。成人是造就管理之人,成事是成就学校发展之事。过程即成人,结果即成事;在成事中成人,以成人促成事。我们要以赢在中层为切入点,将管理者自我发展(成人)与管理变革(成事)统一于积极的研究性变革实践之中。走动管理要求管理者具备四个要素:丰富的文化底蕴、执着的教育追求、理性的思维方式、永恒的探索心境。同时也要求管理者遵守这样的行为准则:潜心学习不浮躁,智慧管理不僵化,静心策划不随意,经常反思不满足,积极经营不保守。管理实践将促成管理者达到这些要求。

走动管理需要开放的氛围。首先是需要开放的课堂,每个教师都主动思考、主动作课,主动邀请其他教师听课参与研究;其次是需要开放的教研活动,每个教师都充分发表自己的思考,分享别人的成果;第三是需要开放的心态,由于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和可塑性,教学上没有完美的标准,任何人的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观课、听课、评课、磨课就是要寻求使课堂更高效的策略;第四是需要开放的管理,定期组织各个年级不同学科主题式的调研活动,向全校开放、向兄弟学校开放、向家长开放的教学开放日甚至教学开放周,主题研讨日,专题论坛等,这些都是好的组织形式。

走动管理是育人为本的体现,是改革创新桥梁,是提高质量的抓手,是高效课堂的保障。让走动管理推动我们前行,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教师的理性发展、学校的稳步发展。

师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心得


2010年10月12日,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在参加集中学习会的同时,还进行了自学。通过学习,我深受鼓舞,感受、感触颇深。《教育规划纲要》的制定关乎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对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教育规划纲要》处处体现着党和国家重视和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释放出不破不立的改革信号。下面,我简要谈谈自己的两点学习心得:

一.领会纲要精神,明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涵

通过学习,我感觉《纲要》的每一条都是针对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地制定的,脉络很清晰,应该说把握住了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的脉搏。感触最深的地方就是《纲要》中提及的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国家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种高度是体现了教育在新时期的重要地位。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知识社会,信息时代,人们对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前所未有的重视,三.落实纲要精神,不断提升自身整体素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传道必须精于道,要授业必须精于业,要解惑必须先自知。作为一名教师应时刻不忘记学习,善于学习,具有学习意识,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

教师是一个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真知的人,教师应当不断地提高自已的专业素养。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的完善自我,充实自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更新观念,钻研业务,成为有良知、有新知、有真知的合格教师。要讲究教育策略和方法,做到教学相长。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了解到理解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尊重人、理解人,是教育人的前提。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相辅相承的教育原则,既要坚持原则,公正无私,又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在教学上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创造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强化支持服务意识。

总之,学习《纲要》,就是要把纲要精神植根于具体的工作中,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心得4

一、领会纲要精神,明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涵。

1、科学地提出了国家义务教育理念和目标。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理念的提出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明确了工作方向和工作任务,指导校长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两大核心问题上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育人为本方面有具体的抓手,就能够有效组织教师自觉围绕学生的品行、学习兴趣、身体健康和习惯方面做好育人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

2、科学地提出了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的保障措施。

在保障措施部分明确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倡导教育家办学。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教育家。

3、科学地提出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发展任务。

在发展任务部分明确提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通过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4、科学地提出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建立健全教材质量监管制度。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阳光、健康、大气、积极向上的人才。

5、科学地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6、科学地提出教育公平和区域内教育均衡。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二、落实纲要精神,不断提升自身整体素质

如何贯彻好落实好《教育规划纲要》?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理事长姚文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小学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孩子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教改才能成功。

面对小学学校如何提高教育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轻学生负担;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小学学校如何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小学学校如何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评价制度小学学校如何建设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完善校长负责制小学学校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等议题,以及目前学校绩效工资方案校长职级制研究等小学教育热点问题,与会代表们广泛而深入地进行了交流,充分表达了对小学教育稳步、健康发展的期盼,和愿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自己积极贡献的愿望。为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成功地举办本次培训与论坛,除了专家讲座、校长圆桌论坛等板块,组委会还安排了对上海市浦东新区竹园小学的实地考察。 竹园小学校园环境优美,精致典雅,竹园六景集传统与现代特点交相辉映,构成了一道亮丽的校园人文景观。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齐全,电脑房、语音房、舞蹈房、手工科技与自然常识实验室、多媒体与多功能教室、中央演播室等一应俱全。和谐的教育氛围,高质量的办学水平,使竹园小学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多年来学校坚持责任与服务的办学理念,以虚心有节,挺拔向上为校训,以学习、思考、恒心、进步为教与学的座右铭,以减轻负担,提高质量,发展个性,培养能力为教育教学主线,培养规范+合格、特长+创新的特色学生。

在论坛上竹园小学田校长感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教育改革,奥巴马说:美国最大的资源从来就不是我们所拥有的财富,而是我们能给我们的人民什么样的教育。提出这样的问题引起大家思考:我们究竟该教给孩子们什么东西?是否要对孩子们学习的课程、方法以及教学大纲做些改变?我们又能为教师做些什么?挑战会把他们带到哪里去?呼唤懂教育的校长来落实《纲要》。懂教育,就要想方设法为了学校的改进,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文化就是人化,学校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怎样把人的潜能激发出来,创造一种自由民主的空气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懂教育,就是要引领学校的办学特色,倡导人云亦云不云,亦步亦趋不趋。懂教育,要狠抓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校长要能上得了课,听得懂课,评得出课作为懂教育的校长要明白找准位置,个性鲜明,彰显特色是一所普通学校成长为一流学校的三部曲。企业有先找市场,后开工厂一说,学校也是如此。准确定位自己的服务对象,在市场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正如中国小学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孙章存在闭幕式上所说的那样,贯彻《纲要》是当前的一件头等大事,这次会议开得非常及时,是一次高规格的会议,是一次学术含金量非常高的会议,也是一次内容丰富的会议。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到上海学习培训期间我的收获很大,直接从各位专家以及许多学校校长那里学到了先进理念和科学管理方法。通过学习使自身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我将会把学到的知识渗透到工作中去,不辜负各级领导对我的关怀和期望。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