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三同实践活动心得体会范文

我们会不经意地忘记对手精辟的观点,就像忘记自己愚蠢的想法一样。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然后引用读过的文章来做印证。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写心得体会为了更好的记忆,也是为了可以把这些感悟都记录下来。优秀有创意的心得体会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三进三同实践活动心得体会范文”,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小编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三进三同实践活动心得体会范文》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按照县委党校开展“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的要求和安排,此次科干班和青干班的100多学员,于今年10月22日至26日前往xx镇山斗责任区,与同吃、同住、同劳动。第四小组12人分在xx村,一进村,就和村支书龚顺桥、村主任王继常一道,走访农家,了解村情村貌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主动与农民朋友一起劳作、唠家常。走访的同时,对6户困难家庭伸出了援助之手,力所能及的给予了款、物支持。通过几天“零距离”的交流沟通,深刻感受到了老百姓的淳朴与善良,生活的冷暖与艰辛,劳动的辛苦与快乐,也体会到了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与厚望,这些将促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更多的与群众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融合,进一步唤醒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和意识。

一、xx村的基本情况

xx村现有10个村民小组,1013人。有水田423亩,旱土358亩,山地890亩(山石、灌木覆盖,基本无树林)。水库两座,金龙冲水库库容8万立方米。山塘48口,总面积9500平方米。正式党员23人,预备党员2人,入党积极分子2人。全村人均收入3145元,外出打工是该村主要的收入来源,全村外出打工的有418人,占全村人口的40%多。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如今的农村面貌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观,农民住洋房,用自来水,各式各样的家庭电器,与城市相比也并不逊色。通村公路全部硬化,且实现了村级互通,影响多年的农民出行难题得到了全面的解决。对一些因病因灾致穷的弱势群体,基本享受到了低保、医保等惠民政策。但由于该村地处与邵东、涟源交界的偏僻处,地理位置全县最高,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上地里到处是林立的花岗岩,地下溶洞密布,根本无处存水,当地农户只得在石头缝隙中适当种植一些中药材,经济来源十分单一。通过走访得知,该村目前急需解决几个难题,一是需硬化二组至七组之间的一条村级公路,此路是全村75%村民的必经之道。二是全村人畜饮水项目年底完工,政府出资40万元,群众自筹款10万元,但仍有12万元的资金缺口。三是向阳水库的引水渠以及该水库长达1900多米的灌溉渠道,因年久失修,已影响正常运行,急需维修资金18万元。四是全村有62户为土砖老房,其中危房3户,1户无居住房,需尽快解决的住房难题。五是有五保户19人,低保户13户,困难户6户,基本是因病致穷,生活较为困难,希望得到社会更多的帮助。

二、分析和体会

其一,村民勤俭持家,不伸不要。我们经过几天翻山越岭的走访,了解xx村的大致情况(包括生产、生活、全年人均收入等)后,深刻的体会到群众处在交通不便、山高路险的艰 苦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的艰辛。如我们看到该村一位80岁的老农在帮一家人家建房,担着100多斤一担的凌角石和水泥,汗流浃背,行走如飞。我们在走访三组的王某家看到,其房屋破烂不堪,屋内除了一张床和日常用具外,别无一件象样的东西。该农户一家三口,丈夫50多岁,其妻有高血压、颈椎病,大儿子因患白血病借了一屁股的债,最后还是没有救活,二儿子又得癫痫病。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王某还是凭的双手,辛勤劳动,除了种好自己的1.5亩田外,还不是外出打工挣钱,从不向国家伸手,从不叫穷,凭自己的勤劳,维持一家的生计,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称赞。在他的身上就充分体现了一个勤字。

其二,天灾人祸,导致一个穷字。我们所在的xx村交通相对不便,石山遍地,耕地偏少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该村尽管条件如此,但这并不是贫穷落后的理由,也不是我们原来听人说是因“懒”致贫。据我们了解多为天灾人祸所致,如十组38岁的龚某,因为去年7月发生的一场车祸,脚负重伤最后安了假肢,整个用了11多万元医药费,而对方只赔付了2万元。而妻子在外打工至今杳无音讯,家里还有80多岁的父母和读初中的儿子需要负担,而低保也因无指标至今未得到落实,这种情况确实令人同情!

其三,按该村龚书记的说法“你们不是扶贫专业户,要致富,还要靠我们自己”,他一句朴实的语言,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确实,对他们的困难、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我们的确爱慕能助。我们带去的一点点钱物,对他们来说也是杯水车薪。我们听到书记的一席话后,深受感动,相信他们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改变落后、贫穷的面貌。

三、办法和建议

几天的接触和实践不可能为该村解决所有问题,而且我们自己也都是一些普通干部,没有办事当即拍板的能力。但我们还是想尽千方百计,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一是将该村的情况向水利、民政等有关部门反应,争取解决一些困难。如我们看到一些水塘已经全部淤塞,上面长满了水草,根本不能存水了。对此我们立即向有关局领导汇了报,随即带回了该村的资金申请报告。二是向他们建议在搞好苦干实干发展经济的同时,多利用一切关系向上级争取项目和资金。三是要利用外出务工人员多的特点,积极引导他们返乡投资办实体,带动其他村民致富奔小康。四是充分利用该村的自然资源,想办

法招商引资发展乡村游项目。因为该村有三座长满奇石的石头山,看上去全是各种动物、妖怪,同时也是最好的景石,说不定哪一天这些都成了无价之宝。这样与邻村的华天洞、芍药牡丹花之缘旅游形成一条龙。五是继续做好中药材种植的文章,利用和廉桥药材市场不远的特点,形成种植规模,搞活产供销一盘棋。六是对贫困户采取以富裕户、党员、村组干部以及务工人员“多对一”的方式资助他们早日脱贫。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三进三同活动心得体会


三进三同活动心得体会

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心得体会
按照市委开展“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的要求和院里安排,于今年10月12日与院里其他同志一道,到**县赵家乡香炉社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多次次的深入走访活动中,我们采取以俏俏的进城,打枪的不要的方式,临时到农家,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真实地感受群众生活,达到听真话、办真事、促和谐的目的。通过此次活动,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其一,突出一个勤字,不伸不要,

我住在香炉社熊支书(村总支书记)家,在向书记了解了香炉社的大致情况(包括生产、生活、全年人均收入、该社的幅源状况)后,经过几天翻山越嶺的走访,深刻的体会到群众处在交通不便、山高路险的艰苦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的艰辛。如,我们在走访该社一农户了看到,房屋较宽,破烂不堪,四面透风,屋内除了一张床和日常用具外,别无一件象样的东西。该农户一家两口,丈夫60多岁,其妻年龄大致相同,丈夫在70年代修建该乡公路时,双腿残疾,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但该农户户主身残志不残,凭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夫妻俩互警互爱,共同劳做,响应镇府号召,种植烟叶,发展养殖,间做其它一些手工活有一点微薄收入,尽管生活处在贫困线上,但从不向国家伸手,从不叫穷,凭自己的勤劳,维持一家的生计,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称赞。在他的身上就充分体现了一个勤字。

其二,心中有个懒字,导致一个穷字。在我们所住的社的交通相对不便,山高路险,耕地偏少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该社尽管条件如此,但也不是没有一点发展希望,如,该社多数农户房前屋后空地较多,草丛较阔,且不适宜耕种,作为发展养殖业是有较好条件的,但该社部分社员坐地等花开的思想忧为严重,近几年,相关单位为扶贫,为其该乡村、社送去部分雏鸡,为支援生产送去化肥,而部分农户不去领来喂养,即是领来喂养,也任其自由生长,不对其防病治病,精心喂养,导致80%左右的雏鸡死亡。对支援的化肥领了后,当场买掉,以得现钱为乐。我认为,在这一部分农户中,就体现了一个懒字。

其三,按该村熊支书的说法“你们不是扶贫专业户,要致富,还要靠我们自己”,他一句朴实的语言,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的确对我们而言,对他们的落后、对他们经后的发展,我们的确爱慕能助。我们带去的一点救助金和一点点日用品,对他们的整个贫穷、落后而言,当然是杯水车薪。我们听到熊支书的一席话后,深受感动,相信他们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应的时间内,基本改变落后、贫穷的面貌。

其四,我们经过一周的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刻的体会到,在赵家乡的绝大多数农户并无多大收益的农作物和畜禽种养殖,农村群众却不懈努力地渴求和使用新的科学技术,依然在那微薄的土地上一锄一锄的不断耕耘着,依然围着并不成规模畜禽一勺一勺地喂养着,为了什么?当你围座在农户餐桌上就知道答案了,他们用自己喂养的鸡、老腊肉、自己种的小菜招待你,还会给你介绍,这些都是地道的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这是一种劳动收获后自然流露的喜悦,也是对客人最好的招待,你真会为这种淳厚的民情和朴素的民风所感动,也会真切地感受到分享劳动果实的快乐。其实,这一锄锄、一勺一勺的平凡举动中不正体现了踏踏实实、永不放弃的可贵精神吗?不正是我们工作、学习所必须的精神吗?我认为,用这种精神指导我们克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用这种精神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即便在自己有限的工作历程和天地里,即便是成功失败,只要不懈地努力去做了,相信总会体会到播种和收获的喜悦。

其五,几点建议,1、扶贫,要以精神力量、科学知识为主,金钱为辅。2、重点解决交通、发展经济战略决策的支援。

苏德文


在农村三进三同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按照县委党校开展“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的要求和安排,此次科干班和青干班的100多学员,于今年10月22日至26日前往xx镇山斗责任区,与同吃、同住、同劳动。第四小组12人分在xx村,一进村,就和村支书龚顺桥、村主任王继常一道,走访农家,了解村情村貌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主动与农民朋友一起劳作、唠家常。走访的同时,对6户困难家庭伸出了援助之手,力所能及的给予了款、物支持。通过几天“零距离”的交流沟通,深刻感受到了老百姓的淳朴与善良,生活的冷暖与艰辛,劳动的辛苦与快乐,也体会到了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与厚望,这些将促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更多的与群众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融合,进一步唤醒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和意识。

一、 xx村的基本情况

xx村现有10个村民小组,1013人。有水田423亩,旱土358亩,山地890亩(山石、灌木覆盖,基本无树林)。水库两座,金龙冲水库库容8万立方米。山塘48口,总面积9500平方米。正式党员23人,预备党员2人,入党积极分子2人。全村人均收入3145元,外出打工是该村主要的收入来源,全村外出打工的有418人,占全村人口的40%多。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如今的农村面貌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观,农民住洋房,用自来水,各式各样的家庭电器,与城市相比也并不逊色。通村公路全部硬化,且实现了村级互通,影响多年的农民出行难题得到了全面的解决。对一些因病因灾致穷的弱势群体,基本享受到了低保、医保等惠民政策。但由于该村地处与邵东、涟源交界的偏僻处,地理位置全县最高,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上地里到处是林立的花岗岩,地下溶洞密布,根本无处存水,当地农户只得在石头缝隙中适当种植一些中药材,经济来源十分单一。通过走访得知,该村目前急需解决几个难题,一是需硬化二组至七组之间的一条村级公路,此路是全村75%村民的必经之道。二是全村人畜饮水项目年底完工,政府出资40万元,群众自筹款10万元,但仍有12万元的资金缺口。三是向阳水库的引水渠以及该水库长达1900多米的灌溉渠道,因年久失修,已影响正常运行,急需维修资金18万元。四是全村有62户为土砖老房,其中危房3户,1户无居住房,需尽快解决的住房难题。五是有五保户19人,低保户13户,困难户6户,基本是因病致穷,生活较为困难,希望得到社会更多的帮助。

二、分析和体会

其一,村民勤俭持家,不伸不要。我们经过几天翻山越岭的走访,了解xx村的大致情况(包括生产、生活、全年人均收入等)后,深刻的体会到群众处在交通不便、山高路险的艰 苦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的艰辛。如我们看到该村一位80岁的老农在帮一家人家建房,担着100多斤一担的凌角石和水泥,汗流浃背,行走如飞。我们在走访三组的王某家看到,其房屋破烂不堪,屋内除了一张床和日常用具外,别无一件象样的东西。该农户一家三口,丈夫50多岁,其妻有高血压、颈椎病,大儿子因患白血病借了一屁股的债,最后还是没有救活,二儿子又得癫痫病。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王某还是凭的双手,辛勤劳动,除了种好自己的1.5亩田外,还不是外出打工挣钱,从不向国家伸手,从不叫穷,凭自己的勤劳,维持一家的生计,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称赞。在他的身上就充分体现了一个勤字。

其二,天灾人祸,导致一个穷字。我们所在的xx村交通相对不便,石山遍地,耕地偏少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该村尽管条件如此,但这并不是贫穷落后的理由,也不是我们原来听人说是因“懒”致贫。据我们了解多为天灾人祸所致,如十组38岁的龚某,因为去年7月发生的一场车祸,脚负重伤最后安了假肢,整个用了11多万元医药费,而对方只赔付了2万元。而妻子在外打工至今杳无音讯,家里还有80多岁的父母和读初中的儿子需要负担,而低保也因无指标至今未得到落实,这种情况确实令人同情!

其三,按该村龚书记的说法“你们不是扶贫专业户,要致富,还要靠我们自己”,他一句朴实的语言,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确实,对他们的困难、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我们的确爱慕能助。我们带去的一点点钱物,对他们来说也是杯水车薪。我们听到书记的一席话后,深受感动,相信他们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改变落后、贫穷的面貌。

三、办法和建议

几天的接触和实践不可能为该村解决所有问题,而且我们自己也都是一些普通干部,没有办事当即拍板的能力。但我们还是想尽千方百计,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一是将该村的情况向水利、民政等有关部门反应,争取解决一些困难。如我们看到一些水塘已经全部淤塞,上面长满了水草,根本不能存水了。对此我们立即向有关局领导汇了报,随即带回了该村的资金申请报告。二是向他们建议在搞好苦干实干发展经济的同时,多利用一切关系向上级争取项目和资金。三是要利用外出务工人员多的特点,积极引导他们返乡投资办实体,带动其他村民致富奔小康。四是充分利用该村的自然资源,想办

法招商引资发展乡村游项目。因为该村有三座长满奇石的石头山,看上去全是各种动物、妖怪,同时也是最好的景石,说不定哪一天这些都成了无价之宝。这样与邻村的华天洞、芍药牡丹花之缘旅游形成一条龙。五是继续做好中药材种植的文章,利用和廉桥药材市场不远的特点,形成种植规模,搞活产供销一盘棋。六是对贫困户采取以富裕户、党员、村组干部以及务工人员“多对一”的方式资助他们早日脱贫。

开展“三进三同”活动心得体会


开展“三进三同”活动心得体会


去年以来,我市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大力推行“三进三同”活动,掀起了干部深入基层、转变作风的新高潮。
今年,市委又将其作为“联系和服务群众活动年”的三大载体之一,进一步深化拓展,提出了许多具体有效的要求和措施,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各级党组织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
5月12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举行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就改进文风时指出:“领导干部改进文风,应当深入基层,在实际生活中‘望闻问切’……”。
我想:望、闻、问、切,合称“四诊”,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方法,与重庆市开展“三进三同”的要求异曲同工之妙。
“三进三同”——望,要借鉴中医观全身、看局部、察细节的方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真心实意地结穷亲戚,深入乡镇、街道、村、社区、田间地头、村落院坝,在第一线直观地了解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实地察看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三进三同”——闻,要借鉴中医听声音、嗅气味、定属性的方法,通过座谈会、在走访等行式,对重专大户、贫困户、移民户、党员户等不同群体进行重点访谈约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三进三同”——问,要借鉴中医探病史、问症状、询病因的方法,放下身子,摆正位置,以小学生的姿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深入查找在政策执行、干部作风中存在的问题,着力寻找科学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三进三同”——切,要借鉴中医把脉搏、施疗法、强体魄的方法,在做好望、闻、问的基础上,搞好自我检查,摸准“病情”,正视存在的“毛病”,以刮骨疗伤的勇气撰写党性分析材料或调研报告,切实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望闻问切”是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更是加强领导干部自身建设的基本方法和措施,可以让你“胸有成竹、出口成章,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源于实践、指导实践”。

“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心得体会


“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心得体会


“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心得体会
按照市委开展“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的要求,我采取以一家农户为住点,集中多个院落、多个村开展走访调研的形式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10余次的深入走访活动中,我坚持做到事先不踩点、事先不打招呼,临时选点,希望真实地感受群众,也希望让群众真实地感受干部,达到听真话、办真事、促和谐的目的。通过活动,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现拙笔如下:
一、几点体会
体会之一,群众身边无小事
我在××镇××村三社走访时,看见农户卿志国身体多病,家住破土墙房,仅有的四间房中完整的仅两间,且人畜共居,家中的灶台、床等设备和生活用具都已陈旧破烂,此情此情,令人悲怆。我情不自禁掏出了身上仅有的几百元钱交到他手上,却令其失声痛哭。在场的工作人员、村社干部和群众也纷纷解囊相助,那一刻,我流下了泪水。
在××镇××社区走访中,真实感受了贫困家庭学生上大学难的无奈和苦涩。该村特困学生李夫以627分的高分考取了重庆大学,但因家中爷爷瘫痪、父亲患有精神病,全家人的唯一收入全靠在外打工的母亲,无法凑齐上学学费。一家人整日唉声叹气,愁容满面,李夫同学更是终日以泪洗面,意志消沉。我当即表示,从县解困助学基金中拿出1万元资助他,令其泣泪而谢。
在××社区,我还走访了解到一名叫张开洛的老上访户,据说是因1983年计划生育结扎造成其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生活能力,1984年以来坚持到县、市上访,提出的赔偿要求也非常高,一直被一些基层干部视为无理取闹。通过认真调查,我认为,当年的男性计划生育结扎,多少带有强制性,也的确由于手术的原因,造成其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生活能力,政府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我当场给予答复:一是由县计生委带领张开洛到重庆指定鉴定机构免费进行一次复查鉴定,如果是因为计划生育结扎留下后遗症,政府将按相关政策给予赔偿;二是张开洛家庭条件经民政局调查核实确实不符合农村低保标准,但考虑到其独自一人生活,由县民政局解决每月150元特殊救济金;三是由××街道妇联、村社干部参与调解夫妻二人之间矛盾纠纷问题。面对这个结果,张开洛连声说:“感谢党和政府,我决定不再上访!”。一起24年信访老户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每一次走访,每一次为群众解决一个问题,每一次听到群众感谢的话语,都让我深深地感叹,平时我们认为这些都是小事,但群众觉得这些都是为他们解决了天大的事。平时这些钱对于我们的机关干部算不了什么,也做不了多大的事,但它却可以让群众解燃煤之急,让他们感激涕零。胡锦涛同志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对照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我觉得我们的党员干部都应该好好反思,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一些干部一遇到群众存在的具体问题或实际困难,往往视而不见,能躲则躲,能推则推,使一些急需得到帮助的群众显得是那么的无奈和无助。我想,这些至少表明我们一些干部心中装着群众还不够,群众工作还有死角,还有不落实的地方。老百姓过日子无非就是衣食住行、升学本文就业、求医看病等,这些看似上一桩桩小事,事实上都是事关群众切实利益的大事,我们的各级干部必须要树立群众身边无小事的观念,多深入寻常百姓家,把解决好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做为基层的“国家大事”,这才是践行党的宗旨的生动具体体现。
体会之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在去走访××街道××社区的途中,几名群众意外出现在我的车前,并跪在公路中间要求解决问题,据说是社区干部协调解决天燃气遗漏污染农田赔偿不公。经查,尽然是社区干部作风霸道并贪、占小便宜,侵吞农民应得赔偿款项2万余元,我不仅为我们少数基层干部的作风和作为感到一丝悲哀。事后,虽然处理了违规的干部,但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本是一起干部为群众办的好事,却因个别干部党性的不坚定变成了影响干部队伍形象的坏事。
在走访龙集镇清河村的时候,恰逢该村正在召开党员大会罢免一名村支部委员,该委员进入班子后,不做群众工作,不深入群众了解关心解决问题,只顾自己找钱,心中根本没有群众。对该同志的罢免,我感到很欣慰,表明群众的民主意识在增强,群众需要什么样的干部他们心中是有数的。
这两起案例中的干部分别因其胡作为、不作为被群众拉下了马,这使我深深体会到,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些干部总是认为群众文化素质低,在履行自身职能职责中,可以蒙骗群众,贪占小便宜,可以不办民事,只顾自身利益,殊不知群众眼睛是雪亮的,对于干部的一言一行,干部作风和业绩的好和坏,群众心中是有一杆公平砰的。
体会之三,群众是朴实无华的
在与群众共同劳动中,虽然我因多年未参加农村

“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心得体会第2页

劳动而显得笨拙,但从群众真诚的话语和满意的笑容中,我从内心来说,深深受到了冲击。“你们是都是干部,不管你们是何身份,能来和我们拉家常,能尽力为我们出主意想办法,我们心里就亮堂多了,踏实多了”,这是杜家坝社区群众樊登模一句感慨之言,朴实而又深邃,我深知这句话的分量,老百姓其实并不看重我们是否能做得来农活,也并不期望干部能为他们做多少事,他们真心希望干部能时常在身边,能与他们面对面的沟通。
在我们看来并无多大收益的农作物和畜禽种养殖,农村群众却不懈努力地渴求和使用新的科学技术,依然在那微薄的土地上一锄一锄的不断耕耘着,依然围着并不成规模畜禽一勺一勺地喂养着,为了什么?当你围座在农户餐桌上就知道答案了,他们用自己喂养的鸡、老腊肉、自己种的小菜招待你,还会给你介绍,这些都是地道的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这是一种劳动收获后自然流露的喜悦,也是对客人最好的招待,你真会为这种淳厚的民情和朴素的民风所感动,也会真切地感受到分享劳动果实的快乐。其实,这一锄锄、一勺勺的平凡举动中不正体现了踏踏实实、永不放弃的可贵精神吗?不正是我们工作、学习所必须的精神吗?我认为,用这种精神指导我们克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用这种精神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即便在自己有限的工作历程和天地里,即便是成功失败,只要不懈地努力去做了,相信总会体会到播种和收获的喜悦。
二、几点差距
通过这次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我清醒认识到,对照实践群众观和党性要求,我们的一些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向群众学习不够。在学习中,一些领导干部总是拘限于书本和理论学习,认为自己是从基层一步一步锻炼走上领导岗位的,方方面面都比群众强,没必须向群众学习。在制定决策、计划或决定时,习惯于凭自己的阅历和经验出主意、起办法,没有根据形势的变化去开展慎密的调查研究,没有深入地听取群众的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没有认真去总结群众实践的经验和办法,缺乏“眼睛向下的决心”和“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往往造成好心办不了好事,群众并不领情的尴尬局面。
二是同群众劳动不够。现在,一些领导干部的调研活动也比较多,但却严重存在“浮在水上的瓢”的现象,热衷于迎来送往,图形式,讲排场,根本没有深入老百姓听他们的心声,反而给基层添了麻烦,真正扑下身子,深入农村加强劳动锻炼的也就少之又少了。也由于劳动锻炼的不够,一些干部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方面的意识也有所淡化,在面对繁难重工作任务时,难免就会有怕苦怕累逃避思想,缺乏百折不挠、攻坚克难的韧劲。
三是知群众冷暖不够。一些干部在抓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在没有认真地去思考群众盼什么,需要什么,没有用心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上、生活上的一些实际困难。有的领导认为,还有这么多的下属基层干部,有他们去关心群众的冷暖就行了,有他们汇报情况就行了,自己督促过问一下就尽到责任了。另外,一些镇(街)主要领导多住在县城,“走读”风现象较为严重,除每天应付完工作外,哪还有时间深入关心群众的冷暖,正如网友所评说的“现在交通方便了,反而离群众远了;通讯发达了,反而和群众交流难了;干部文化水平提高了,群众工作的水平非但没有水涨船高,反而降低了”。一年到头,总有群众带着问题要直接见主要领导方肯罢休,一定程度也说明一些领导到基层知群众冷暖太少了,也致我们的接访活动多少有些被动。
四是为群众解难不够。近年来,在访贫问苦、信访稳定等事关民生的重大问题方面,我县各级部门和单位通过开展“333”惠民工程、建立信访群众“解难助困”基金等政策措施,为群众做了大量实事好事。但是从群众的期盼和愿望来看,干部中仍然存在作风不够深入的问题,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只要把工作部置下去就行了,缺乏跟踪督促检查,缺乏亲力亲为地狠抓落实的精神。对于群众提出的劳动力缺乏、贷款难、化解种养殖业风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难等问题,一些干部没有过细去做群众解释工作,没有真心实意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对如何做好思考不够,措施办法还不多。
三、几点思考
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干部参加劳动是个好主意,适当参加劳动,一可以了解基层;二可以增加与民众的接触;三可以锻炼身体;四可以掌握劳动技能,六防止产生官僚......,好处很多。市委提出的“三进三同三个一”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正是这一论述的生动体现和具体实践,这也是我们在新时期需要长期坚持的一种好思想、好作风。下一步,我认为我们应该坚持从三个方面践行好群众观。
一是深入察民情。群众是最真诚的朋友,朋友之间才能说真话、知真情。在以后的工作中,每位党员领导干部都应改变关门坐堂式、走马观花式的调研方式,每月抽出一定时间,走访1-2个院落或村(社区),深入基层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切实了解人民群众的意愿,真正把握群众的冷暖疾苦,掌握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况。同时,通过向群众公布个人的电话号码、设立公开信箱等,建立为民直通车,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另外,坚持落实好“三级承诺知晓制度”,将本单位的工作决策和部署告知群众,接受群众监督并听取群众意见。
二是广泛集民智。群众是最优秀的智囊团,是推进工作和事业的强大力量。作为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从思想和行动上做到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摆正位置,放下架子,甘当群众的小学生。要坚持每年到农户家中住上一周,劳动一周,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消除群众的疑虑,就本单位的决策思路特别中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与群众交换意见,同时,邀请各方面的群众代表参加常委(党组)的各种决策会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最大程度上做到符合民心民意民愿。
三是真诚办民事。群众是最明亮的镜子,能力和政绩的好坏群众说了算。新形势下,交通、城建、教育、住房、医疗、环境保护、农村产业发展、农民致富增收、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服务环境、社会保障等问题,都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这些方面,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要主动深入基层组织开展一系列的调研活动,理清思路,增添措施,提高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同时,每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坚持联系基层服务群众、帮扶困难群众制度,真心实意地为广大群众办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用为民办事的良好成效取信于民,以群众是否满意检验自己的能力和政绩。
当然,作为县委书记,我也将自身带头带领践行好群众观。特别是在深入开展“三同三进”方面,我认为不能搞一阵风,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努力形成规范化、科学化的制度。下一步我们将组织县级部门机关的主要负责人讨论明确机关干部每年必须下基层的时间,要求干部要做到一边下基层指导督促工作,一边要抽出时间与群众一起劳动。同时,改变公车随行随走的官风,真正让干部在基层住下来,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让干部和群众在了解和被了解中肝胆相照,求共同发展。另外,我们也将制定干部下基层的民情日记本、民情台帐、劳动记录卡、办实事记录卡等,年终由基层干部群众签字认可交由组织考核验收,做为鉴定干部、提拔干部的重要依据。通过这些措施,切实解决干部沉不下基层,下到基层不知道干什么的问题,使“三同三进”活动长效化、制度化,使干部队伍的党性和作风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