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三进三同活动心得体会

人的思维和想法,总是随着时间不断的改变。基于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我们一般通过心得体会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学习时经常遇到的事情,心得体会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在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大学生村官三进三同活动心得体会,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三进三同三个一”活动,是重庆在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方面的一个创举,身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十分珍惜学习锻炼的机会。对于我来说,带着感情下乡首先是从适应新的生活习惯开始的。从报到任职开始,我常常留出时间,走进田间地头,百姓家中,与他们近距离交流,了解本村民情,密切与群众的联系,由于我心理准备充分,很快就适应了新的生活。

通过这个活动,我更快地了解了本村的一些基本情况,通过参加“三进三同”活动,我深刻的体会到,在铁树村的绝大多数农户并无多大收益的农作物和畜禽种养殖,农村群众却不懈努力地渴求和使用新的科学技术,依然在那微薄的土地上一锄一锄的辛勤耕耘着。当我和村民围座在餐桌上旁,他们用自己喂养的鸡、老腊肉、自己种的小菜招待我,还会给我介绍,这些都是地道的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这是一种劳动收获后自然流露的喜悦,也是对他们的村官最好的招待,每逢此,我真会为这种淳厚的民情和朴素的民风所感动,也会真切地感受到分享劳动果实的快乐。这些平凡举动中体现了踏踏实实、永不放弃的可贵精神,这正是我们工作、学习所必须的精神。我认为,用这种精神指导我们克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用这种精神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即便在自己有限的工作历程和天地里,即便是成功失败,只要不懈地努力去做了,相信总会体会到播种和收获的喜悦。如果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心系群众,心里时刻装着群众的疾苦,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满腔热情地为群众排忧解难,老百姓就会真心地拥护我们,爱戴我们,我们党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在短暂的时间里,我深刻感受到基层党组织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深刻感受到基层党员干部的朴实无华和聪明才智。要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配齐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发挥大学生村官的积极作用,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发挥覆盖面广、活力强大、凝聚力强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进三同”活动,不仅为我提供了密切联系群众,进行深刻思考的机会,而且也为我创造了以人民群众为师为友,接受基层实践锻炼的的良好平台。今后,我会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不断提高能力,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学习深造,为更好地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三进三同活动心得体会


三进三同活动心得体会

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心得体会
按照市委开展“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的要求和院里安排,于今年10月12日与院里其他同志一道,到**县赵家乡香炉社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多次次的深入走访活动中,我们采取以俏俏的进城,打枪的不要的方式,临时到农家,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真实地感受群众生活,达到听真话、办真事、促和谐的目的。通过此次活动,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其一,突出一个勤字,不伸不要,

我住在香炉社熊支书(村总支书记)家,在向书记了解了香炉社的大致情况(包括生产、生活、全年人均收入、该社的幅源状况)后,经过几天翻山越嶺的走访,深刻的体会到群众处在交通不便、山高路险的艰苦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的艰辛。如,我们在走访该社一农户了看到,房屋较宽,破烂不堪,四面透风,屋内除了一张床和日常用具外,别无一件象样的东西。该农户一家两口,丈夫60多岁,其妻年龄大致相同,丈夫在70年代修建该乡公路时,双腿残疾,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但该农户户主身残志不残,凭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夫妻俩互警互爱,共同劳做,响应镇府号召,种植烟叶,发展养殖,间做其它一些手工活有一点微薄收入,尽管生活处在贫困线上,但从不向国家伸手,从不叫穷,凭自己的勤劳,维持一家的生计,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称赞。在他的身上就充分体现了一个勤字。

其二,心中有个懒字,导致一个穷字。在我们所住的社的交通相对不便,山高路险,耕地偏少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该社尽管条件如此,但也不是没有一点发展希望,如,该社多数农户房前屋后空地较多,草丛较阔,且不适宜耕种,作为发展养殖业是有较好条件的,但该社部分社员坐地等花开的思想忧为严重,近几年,相关单位为扶贫,为其该乡村、社送去部分雏鸡,为支援生产送去化肥,而部分农户不去领来喂养,即是领来喂养,也任其自由生长,不对其防病治病,精心喂养,导致80%左右的雏鸡死亡。对支援的化肥领了后,当场买掉,以得现钱为乐。我认为,在这一部分农户中,就体现了一个懒字。

其三,按该村熊支书的说法“你们不是扶贫专业户,要致富,还要靠我们自己”,他一句朴实的语言,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的确对我们而言,对他们的落后、对他们经后的发展,我们的确爱慕能助。我们带去的一点救助金和一点点日用品,对他们的整个贫穷、落后而言,当然是杯水车薪。我们听到熊支书的一席话后,深受感动,相信他们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应的时间内,基本改变落后、贫穷的面貌。

其四,我们经过一周的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刻的体会到,在赵家乡的绝大多数农户并无多大收益的农作物和畜禽种养殖,农村群众却不懈努力地渴求和使用新的科学技术,依然在那微薄的土地上一锄一锄的不断耕耘着,依然围着并不成规模畜禽一勺一勺地喂养着,为了什么?当你围座在农户餐桌上就知道答案了,他们用自己喂养的鸡、老腊肉、自己种的小菜招待你,还会给你介绍,这些都是地道的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这是一种劳动收获后自然流露的喜悦,也是对客人最好的招待,你真会为这种淳厚的民情和朴素的民风所感动,也会真切地感受到分享劳动果实的快乐。其实,这一锄锄、一勺一勺的平凡举动中不正体现了踏踏实实、永不放弃的可贵精神吗?不正是我们工作、学习所必须的精神吗?我认为,用这种精神指导我们克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用这种精神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即便在自己有限的工作历程和天地里,即便是成功失败,只要不懈地努力去做了,相信总会体会到播种和收获的喜悦。

其五,几点建议,1、扶贫,要以精神力量、科学知识为主,金钱为辅。2、重点解决交通、发展经济战略决策的支援。

苏德文


开展“三进三同”活动心得体会


开展“三进三同”活动心得体会


去年以来,我市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大力推行“三进三同”活动,掀起了干部深入基层、转变作风的新高潮。
今年,市委又将其作为“联系和服务群众活动年”的三大载体之一,进一步深化拓展,提出了许多具体有效的要求和措施,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各级党组织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
5月12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举行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就改进文风时指出:“领导干部改进文风,应当深入基层,在实际生活中‘望闻问切’……”。
我想:望、闻、问、切,合称“四诊”,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方法,与重庆市开展“三进三同”的要求异曲同工之妙。
“三进三同”——望,要借鉴中医观全身、看局部、察细节的方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真心实意地结穷亲戚,深入乡镇、街道、村、社区、田间地头、村落院坝,在第一线直观地了解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实地察看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三进三同”——闻,要借鉴中医听声音、嗅气味、定属性的方法,通过座谈会、在走访等行式,对重专大户、贫困户、移民户、党员户等不同群体进行重点访谈约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三进三同”——问,要借鉴中医探病史、问症状、询病因的方法,放下身子,摆正位置,以小学生的姿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深入查找在政策执行、干部作风中存在的问题,着力寻找科学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三进三同”——切,要借鉴中医把脉搏、施疗法、强体魄的方法,在做好望、闻、问的基础上,搞好自我检查,摸准“病情”,正视存在的“毛病”,以刮骨疗伤的勇气撰写党性分析材料或调研报告,切实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望闻问切”是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更是加强领导干部自身建设的基本方法和措施,可以让你“胸有成竹、出口成章,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源于实践、指导实践”。

三进三同实践活动心得体会范文


小编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三进三同实践活动心得体会范文》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按照县委党校开展“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的要求和安排,此次科干班和青干班的100多学员,于今年10月22日至26日前往xx镇山斗责任区,与同吃、同住、同劳动。第四小组12人分在xx村,一进村,就和村支书龚顺桥、村主任王继常一道,走访农家,了解村情村貌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主动与农民朋友一起劳作、唠家常。走访的同时,对6户困难家庭伸出了援助之手,力所能及的给予了款、物支持。通过几天“零距离”的交流沟通,深刻感受到了老百姓的淳朴与善良,生活的冷暖与艰辛,劳动的辛苦与快乐,也体会到了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与厚望,这些将促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更多的与群众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融合,进一步唤醒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和意识。

一、xx村的基本情况

xx村现有10个村民小组,1013人。有水田423亩,旱土358亩,山地890亩(山石、灌木覆盖,基本无树林)。水库两座,金龙冲水库库容8万立方米。山塘48口,总面积9500平方米。正式党员23人,预备党员2人,入党积极分子2人。全村人均收入3145元,外出打工是该村主要的收入来源,全村外出打工的有418人,占全村人口的40%多。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如今的农村面貌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观,农民住洋房,用自来水,各式各样的家庭电器,与城市相比也并不逊色。通村公路全部硬化,且实现了村级互通,影响多年的农民出行难题得到了全面的解决。对一些因病因灾致穷的弱势群体,基本享受到了低保、医保等惠民政策。但由于该村地处与邵东、涟源交界的偏僻处,地理位置全县最高,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上地里到处是林立的花岗岩,地下溶洞密布,根本无处存水,当地农户只得在石头缝隙中适当种植一些中药材,经济来源十分单一。通过走访得知,该村目前急需解决几个难题,一是需硬化二组至七组之间的一条村级公路,此路是全村75%村民的必经之道。二是全村人畜饮水项目年底完工,政府出资40万元,群众自筹款10万元,但仍有12万元的资金缺口。三是向阳水库的引水渠以及该水库长达1900多米的灌溉渠道,因年久失修,已影响正常运行,急需维修资金18万元。四是全村有62户为土砖老房,其中危房3户,1户无居住房,需尽快解决的住房难题。五是有五保户19人,低保户13户,困难户6户,基本是因病致穷,生活较为困难,希望得到社会更多的帮助。

二、分析和体会

其一,村民勤俭持家,不伸不要。我们经过几天翻山越岭的走访,了解xx村的大致情况(包括生产、生活、全年人均收入等)后,深刻的体会到群众处在交通不便、山高路险的艰 苦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的艰辛。如我们看到该村一位80岁的老农在帮一家人家建房,担着100多斤一担的凌角石和水泥,汗流浃背,行走如飞。我们在走访三组的王某家看到,其房屋破烂不堪,屋内除了一张床和日常用具外,别无一件象样的东西。该农户一家三口,丈夫50多岁,其妻有高血压、颈椎病,大儿子因患白血病借了一屁股的债,最后还是没有救活,二儿子又得癫痫病。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王某还是凭的双手,辛勤劳动,除了种好自己的1.5亩田外,还不是外出打工挣钱,从不向国家伸手,从不叫穷,凭自己的勤劳,维持一家的生计,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称赞。在他的身上就充分体现了一个勤字。

其二,天灾人祸,导致一个穷字。我们所在的xx村交通相对不便,石山遍地,耕地偏少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该村尽管条件如此,但这并不是贫穷落后的理由,也不是我们原来听人说是因“懒”致贫。据我们了解多为天灾人祸所致,如十组38岁的龚某,因为去年7月发生的一场车祸,脚负重伤最后安了假肢,整个用了11多万元医药费,而对方只赔付了2万元。而妻子在外打工至今杳无音讯,家里还有80多岁的父母和读初中的儿子需要负担,而低保也因无指标至今未得到落实,这种情况确实令人同情!

其三,按该村龚书记的说法“你们不是扶贫专业户,要致富,还要靠我们自己”,他一句朴实的语言,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确实,对他们的困难、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我们的确爱慕能助。我们带去的一点点钱物,对他们来说也是杯水车薪。我们听到书记的一席话后,深受感动,相信他们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改变落后、贫穷的面貌。

三、办法和建议

几天的接触和实践不可能为该村解决所有问题,而且我们自己也都是一些普通干部,没有办事当即拍板的能力。但我们还是想尽千方百计,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一是将该村的情况向水利、民政等有关部门反应,争取解决一些困难。如我们看到一些水塘已经全部淤塞,上面长满了水草,根本不能存水了。对此我们立即向有关局领导汇了报,随即带回了该村的资金申请报告。二是向他们建议在搞好苦干实干发展经济的同时,多利用一切关系向上级争取项目和资金。三是要利用外出务工人员多的特点,积极引导他们返乡投资办实体,带动其他村民致富奔小康。四是充分利用该村的自然资源,想办

法招商引资发展乡村游项目。因为该村有三座长满奇石的石头山,看上去全是各种动物、妖怪,同时也是最好的景石,说不定哪一天这些都成了无价之宝。这样与邻村的华天洞、芍药牡丹花之缘旅游形成一条龙。五是继续做好中药材种植的文章,利用和廉桥药材市场不远的特点,形成种植规模,搞活产供销一盘棋。六是对贫困户采取以富裕户、党员、村组干部以及务工人员“多对一”的方式资助他们早日脱贫。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