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和谐建设心得体会

每个人的想法和观念都不一样,你觉得是错的事,别人不一定觉得。对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法和自己的理解谓之“心得体会”。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都写过心得体会吧,写心得体会可以提高我们对思维的训练。心得体会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医院和谐建设心得体会》,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融洽医患关系 促进和谐建设

(链接:http://blog.sina.com.cn/anziloveniuniu)

人是组成和谐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和最关键的因素,人的健康和生命的安全是以人为本最基本、最核心的出发点。因此,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以人民群众的健康为前提。作为医疗卫生保障机构,医院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加快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提供着重要的医疗卫生保障。由此可见,医疗活动与百姓健康息息相关,医疗行业是体现全国共创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近几年医疗纠纷显著增多,医患矛盾也不断激化并时有暴力事件发生,医患关系的进一步恶化将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公共安全,这已成为社会大众、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和医务界人士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对全国270家各级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有七成多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家属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的事件,就在2007年6月份,笔者所在城市的某医院的一名女医生被几年前自己所医治的一名患者连捅11刀而殉职。我们应该看到,医患关系正经历一个令人忧虑的“冰期”,出现了严重扭曲。长此下去,不仅阻碍医学的进步,影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也对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危害,从而造成社会的一些不和谐因素。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在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成因复杂,这不仅有医方的原因,还有患方以及社会的原因。

一、 医方的原因:

1、 医院管理方式落后,制约了患者与医院的沟通。在医疗机构内部,医疗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不健全;服务措施不到位,服务质量不高,患者的知情权、同意权、选择权、隐私权未得到充分保证,经常引发医疗纠纷。

2、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理念错误。医疗市场化的体制,忽视了医疗事业的公益性,把医疗事业当作一项产业,实行市场竞争。为了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医院在管理、发展方面就会遵循企业的模式,不断扩大规模、提高档次,造成造成患者医疗费用虚高。

3、在部分医疗行业的个别环节中还存在提成及回扣等现象,造成药价、检查费虚高。医务人员的收入与其创收挂钩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检查、用药、治疗。部分医院有多收费、分解收费、自立项目收费、挂靠收费等违规收费行为,增加了患者的负担。

4、在医疗过程中缺乏人文关怀,加剧了医患关系的不和谐。有些医生只重视“病”不重视人;有些医疗机构,医疗活动只强调依靠仪器设备,忽视医生与患者的交流。医患之间缺乏信任、理解,不能换位思考,部分医务人员不能设身处地替患者着想,而是较多地考虑医疗机构和自身的利益。

5、个别医护人员还存在医德医风欠缺、医疗技术不精、服务态度不佳、不廉洁行医等现象。对于一些病人,个别医护人员的疏忽大意或技术不精也导致了患者更大的痛苦甚至生命的丧失。

二、患方的原因:

1、 患者对医生的期望值太高。医生没有办法改变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有时他们尽了最大的努力,也无法满足患者求生的欲望和要求,何况目前还有许多疾病都没有找到发病的根源,更没有研究出有效的检查和治疗手段。有些病症即使能够治愈,也不能做到立竿见影、药到病除,当治疗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患者在失望之余就会把不满情绪发泄到医务人员身上,从而导致医疗纠纷甚至过激行为。

2、患者申诉和维护权益方式不合理。发生医疗争议后,患者及家属不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程序来解决,既不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调解,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而是直接要求医务人员和医院赔偿,迫使医院出于对舆论压力、声誉和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考虑,只得采取小闹小赔、大闹大赔的态度来息事宁人,这也驱使少数人产生“要想富、做手术,做了手术告大夫”的不良和动机,不仅丑化了医患关系,束缚了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发挥,还严重挫伤了医务人员为患者服务的信念,也严重影响了医疗部门正常的工作秩序,最终受害的还是患者。

三、社会的原因:

1、财政投入不足,医护人员工作量大而待遇低。医疗市场化的体制,政府财政必然减少投入,把医疗机构推向市场,自负盈亏;患者也被推向市场,自负医疗费,大大加重医疗负担。医护人员风险性高、工作量大,但工资待遇却不高,这无疑会驱使一些医护人员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

2、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低水平医保政策使部分参保人员因对医保制度改革不支持、对政策不理解,而把不满情绪发泄到医务工作者身上。资料显示,许多国家由于有健全的全民医疗保险体制,绝大部分的医疗费用都由保险公司来承担,不会由个人支付高额的医疗费,很少有医患间的冲突。

3、 媒体的不恰当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医患矛盾。医患纠纷一旦发生,被认为属于弱势群体的患者首先博得新闻媒体的同情。新闻媒体有时也存在报道偏激现象。医院因担心失去患者,发生纠纷会影响到医院的声誉,不得不选择用金钱来“私了”,客观上助长了“做了手术告大夫”的不良风气,也有个别媒体借炒作医疗纠纷新闻达到个人目的。近年来,媒体频频报道医疗事故问题,让大多数人都认为医生属于强势群体,患者属于弱势群体,也使社会对医护人员产生了很大的偏见。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医疗纠纷的暴力化倾向是社会各种矛盾冲突的一种表现,既影响了我们的公共安全,也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要缓解医患矛盾,使医患之间的关系更融洽、更和谐,也要针对以上几方面的原因去采取措施,我们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医院首先要眼睛向内,正视并克服自身的不足,不能抱怨患者不理解,要善于分析自身的问题,从服务环境、服务理念、服务态度、服务效果等各方面查找原因,制定措施。

1、加强医院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在为患者提供精湛技术服务的同时,还必须保证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减少差错和事故的发生;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医疗机构要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主体沟通,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增强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度和对医务人员的理解,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和纠纷;要充分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权、同意权、选择权、隐私权,体恤患者的痛苦,同情患者的困难,尊重患者的想法,打消患者的顾虑,让患者获得身心的健康;加强医院制度建设,规范医疗技术与操作,健全各级人员职责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执行卫生行业执业纪律,提升医患诚信度。要做到令病人满意,又要减轻医护人员的精神压力是医院管理者亟待解决的课题,医院要处理好病人的权利与医务人员权利的关系,既要尊重病人的权力和利益,又要保护医务人员的权力和利益,这是密切医患关系的关键。
2、以人性化服务为中心,寻找服务创新点。大力推行“以病人为中心”医疗服务新模式,医院除了提高医疗技术、设备等硬实力外,还要重视管理模式和服务水平等软实力的竞争。要树立医疗对象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的现代医学模式,医院应从如何尊重、理解、关怀病人等方面采取措施,寻求服务创新点,通过人性化服务不断提高群众对医院的满意度。

1 2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关于医院和谐建设心得体会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关于医院和谐建设心得体会》的详细文章,觉得有用就收藏了,这里给大家转摘到小编。

人是组成和谐的基本单元,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和最关键的因素,人的健康和生命的安全是以人为本最基本、最核心的出发点。因此,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以人民群众的健康为前提。作为卫生保障机构,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加快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提供着重要的医疗卫生保障。由此可见,医疗活动与百姓健康息息相关,医疗行业是体现全国共创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构建和谐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近几年医疗纠纷显著增多,医患矛盾也不断激化并时有暴力事件发生,医患关系的进一步恶化将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公共安全,这已成为社会大众、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和医务界人士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对全国270家各级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有七成多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家属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的事件,就在XX年年6月份,笔者所在城市的某医院的一名女医生被几年前自己所医治的一名连捅11刀而殉职。我们应该看到,医患关系正经历一个令人忧虑的“冰期”,出现了严重扭曲。长此下去,不仅阻碍医学的进步,影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也对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危害,从而造成社会的一些不和谐因素。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在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成因复杂,这不仅有医方的原因,还有患方以及社会的原因。

一、医方的原因:

1、医院管理方式落后,制约了患者与医院的沟通。在医疗机构内部,医疗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不健全;服务措施不到位,服务质量不高,患者的知情权、同意权、选择权、隐私权未得到充分保证,经常引发医疗纠纷。

2、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理念错误。医疗市场化的体制,忽视了医疗事业的公益性,把医疗事业当作一项产业,实行市场竞争。为了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医院在管理、发展方面就会遵循企业的模式,不断扩大规模、提高档次,造成造成患者医疗费用虚高。

3、在部分医疗行业的个别环节中还存在提成及回扣等现象,造成药价、检查费虚高。医务人员的收入与其创收挂钩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检查、用药、治疗。部分医院有多收费、分解收费、自立项目收费、挂靠收费等违规收费行为,增加了患者的负担。

4、在医疗过程中缺乏人文关怀,加剧了医患关系的不和谐。有些医生只重视“病”不重视人;有些医疗机构,医疗活动只强调依靠仪器设备,忽视医生与患者的交流。医患之间缺乏信任、理解,不能换位思考,部分医务人员不能设身处地替患者着想,而是较多地考虑医疗机构和自身的利益。

5、个别医护人员还存在医德医风欠缺、医疗技术不精、服务态度不佳、不廉洁行医等现象。对于一些病人,个别医护人员的疏忽大意或技术不精也导致了患者更大的痛苦甚至生命的丧失。

二、患方的原因:

1、患者对医生的期望值太高。医生没有办法改变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有时他们尽了最大的努力,也无法满足患者求生的欲望和要求,何况目前还有许多疾病都没有找到发病的根源,更没有研究出有效的检查和治疗手段。有些病症即使能够治愈,也不能做到立竿见影、药到病除,当治疗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患者在失望之余就会把不满情绪发泄到医务人员身上,从而导致医疗纠纷甚至过激行为。

2、患者申诉和维护权益方式不合理。发生医疗争议后,患者及家属不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程序来解决,既不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调解,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而是直接要求医务人员和医院赔偿,迫使医院出于对舆论压力、声誉和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考虑,只得采取小闹小赔、大闹大赔的态度来息事宁人,这也驱使少数人产生“要想富、做手术,做了手术告大夫”的不良心理和动机,不仅丑化了医患关系,束缚了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发挥,还严重挫伤了医务人员为患者服务的信念,也严重影响了医疗部门正常的工作秩序,最终受害的还是患者。

三、社会的原因:

1、财政投入不足,医护人员工作量大而待遇低。医疗市场化的体制,政府财政必然减少投入,把医疗机构推向市场,自负盈亏;患者也被推向市场,自负医疗费,大大加重医疗负担。医护人员风险性高、工作量大,但工资待遇却不高,这无疑会驱使一些医护人员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

2、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低水平医保政策使部分参保人员因对医保制度改革不支持、对政策不理解,而把不满情绪发泄到医务工作者身上。资料显示,许多国家由于有健全的全民医疗保险体制,绝大部分的医疗费用都由保险公司来承担,不会由个人支付高额的医疗费,很少有医患间的冲突。

3、媒体的不恰当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医患矛盾。医患纠纷一旦发生,被认为属于弱势群体的患者首先博得新闻媒体的同情。新闻媒体有时也存在报道偏激现象。医院因担心失去患者,发生纠纷会影响到医院的声誉,不得不选择用金钱来“私了”,客观上助长了“做了手术告大夫”的不良风气,也有个别媒体借炒作医疗纠纷新闻达到个人目的。近年来,媒体频频报道医疗事故问题,让大多数人都认为医生属于强势群体,患者属于弱势群体,也使社会对医护人员产生了很大的偏见。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医疗纠纷的暴力化倾向是社会各种矛盾冲突的一种表现,既影响了我们的公共安全,也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要缓解医患矛盾,使医患之间的关系更融洽、更和谐,也要针对以上几方面的原因去采取措施,我们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医院首先要眼睛向内,正视并克服自身的不足,不能抱怨患者不理解,要善于分析自身的问题,从服务环境、服务理念、服务态度、服务效果等各方面查找原因,制定措施。

医院构建和谐医院心得体会


在构建和谐医院的进程中,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和医院内部关系尤为重要。医患关系是指在提供医疗服务与被服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际关系的特殊表现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加强医患关系建设,采取有力举措力保医患关系的和谐统一性,是打造和构建和谐医院的必由之路。创建和谐医院不仅是医院发展的需要,也是公众在新时期对医院提出的新要求,其实质是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构建和谐的医院内部关系是构建和谐医院的重要基础。
首先,抓住中心,积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院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病患者,只有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才能使医院赢得更多的病患者,也才有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医院的中心内容。
一要树立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理念,营造人性化服务氛围,彻底转变服务观念和态度,真正确立“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的服务理念,并贯穿于整个医疗服务全过程,平等对待和尊重每一位病患者,为其提供人性化的服务,用真诚关爱的态度和行动去感动病患者。
二要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众所周知,往往医患关系不和谐最大的问题是医疗服务质量不高,一些医疗纠纷和投诉中总存在着医务人员服务不到位,医疗质量有缺陷等,这就迫切需要,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层次,减少医疗服务中的差错和缺陷。
三要不断拓宽医患构通渠道和内容,使病患者或其家人对其病情、治疗方案、费用等信息增加了解,从而增进对医务人员的理解和信任。
四要端正行业风气,持久地深化医疗卫生系统反商业贿赂的专项治理工作,医务人员中存在的不正之风直接影响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因此要不断深化医风医德建设,扎实地开展医疗卫生系统商业贿赂的专项治理工作,杜绝“红包”、“开单提成”、大处方、药品回扣、乱检查、乱开药、乱收费等问题,保护病患者的利益不受损害。
五要转变思维方式,努力使如下三方面收入人群的病患者都满意:善待低收入、弱势人群病患者,这方面人群包括困难职工、下岗失业和低保人员、农民及各种急诊危重病患者等。这部分人群的特点是有医疗需求,但费用来源困难,对这类服务虽然不能赚多少钱甚至还要赔本,但从人道主义精神和办院宗旨讲,应当尽力用适宜有效的方法去解决他们急需的医疗问题;厚待中等收入人群:包括企事业单位一般工薪阶层及其他相应收入人群,这其中医疗保险病患者占有较大比例,这部分人群的特点是有较高的医疗服务愿望,但由于费用所限,医疗需要被抑制,对其服务有一定的收益,这类服务可称之为基本医疗,医院对这一人群服务时,易出现的问题有大处方、目录外用药、重复检查、部分医务人员的态度不好等,这些都会引发满意度下降医疗纠纷上升,应着力克服;优待高收入人群,这类人群的特点是服务要求高,且有支付能力,可以称为特需医疗,对这类人群以一流环境、一流技术、一流服务满足其需要,不仅能使其满意,还能增加医院收益。
其次,把握核心,积极构建和谐的医院内部关系。构建和谐的医院内部关系是构建和谐医院的核心和基石。六中全会提出要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具体到医院,这一基本特征就是构建和谐医院内部关系的指导原则。民主法治,就是医院要有规则、规章制度,要依法(章)治院,要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公平正义,就是医院内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各种问题得到充分解决;诚信友爱,就是医务人员间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互相协作;充满活力,就是具有一种积极向上、勇于进位争先、勇创一流的氛围,各类人才的创造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安定有序,就是医院管理机制健全,内部运转有序,医务人员思想稳定,爱院似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医院不断壮大发展,员工生活富足,医院的建设与社会的发展处于和谐的状态。按照上述原则、目标,医院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和谐的内部关系。
一是树立主人翁的品牌理念,营造服务一个病人,树立一次形象的氛围。医院是为病患者服务的窗口,医院服务形象的品牌,靠医院所有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体现来打造,来构成。医院每位员工都是医院形象的代言人。因此,树立主人翁的品牌理念,是打造医院品牌的核心理念。
二是以人为本,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合理优化服务流程,优化门诊流程,实行“一站式服务”,开辟医疗“绿色通道”,不仅可以减少病人不必要的等待时间,提高病人的就诊效率,有效地缓解医院的拥挤现象,同时也解决就诊中的“三长一短”现象,使病人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坚持实施服务流程人性化,人性化服务是构建和谐医院的本质要求,也是医院文化的核心内容。
三是服务承诺、服务项目公开透明化。公开医院各部门服务承诺,公开医院开展的所有业务项目和收费标准等,对住院病患者全面推行住院“一日清单”制度,让病患者对自己的钱花在何处、花了多少一清二楚,既拉近了医患间的距离,又使医患诚信和谐的理念在公开透明的氛围中得到升华。
四是做到医患沟通亲情化。医患沟通是医患关系的关键环节,而沟通艺术则对融洽医患关系起决定性的作用。
五是强化医院内部制度建设。医院内部的制度建设带有长期性、根本性和稳定性,有法可依、依法办院是医院的基本方针。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医德观,以为病患者热忱服务解除病痛为荣,以损害病患者利益为耻,以廉洁行医为荣,以行医谋私为耻。实施责任追究,在提高自警自律能力上下功夫,对败坏医德医风,违反行业行风纪律、严重侵害病患者利益、有损医院形象的违规者实行责任追究,不断提高广大医务人员、自警自律能力为构建和谐医院提供良好的保障环境

党课心得体会:建设和谐文化


第一,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谐社会是理想的社会。这种理想越能充分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越能为绝大多数人所认同和接受,就会越能成为执政党领导和团结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尽管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别大,民族众多,经济形式和分配关系多样,社会各阶级、阶层和群体之间也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利益和矛盾,但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人们在不同利益的背后有着共同的利益追求,因而能够形成共同的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一共同理想,既包含着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也体现着团结、合作的精神,是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实现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的重要保证。建设和谐文化,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牢思想基础,在全社会形成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氛围。

第二,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谐文化内含着协调发展的理念,它所倡导的发展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诸多因素,是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首先要有生产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主义不能建立在贫困的基础上,在贫困的基础上也无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许多矛盾和问题的解决,都要以经济发展为前提,以物质文明的进步为依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当代中国,经济建设依然是中心,集中力量加快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任务尤为繁重。但是,经济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紧密相联、相辅相成的。经济发展不能欠社会发展的账,不能以损失社会的进步为代价,否则就会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单纯的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不可能自动带来社会的全面进步,不可能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单纯、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和物质生活的提高,不仅会付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的代价,还会造成分配不公、两极分化、社会腐败现象蔓延、思想道德堕落等社会问题,造成经济增长和社会文明衰退的反差。建设和谐文化,有助于培育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使人们在关注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三,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和谐文化强调的是求同存异、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具有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沟通感情、增进融合等功能,能够起到化解矛盾、整和社会关系的作用。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也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通过对各种利益关系、社会矛盾的调整和处理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融洽。调整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需要相应的社会机制,也需要相应的社会文化。社会越是向多样化发展,就越需要发挥文化的调节和整合作用。这种文化调节和整合的过程,本身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出现纷繁复杂的局面,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建设和谐文化,引导人们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培养人们用宽容的态度看待和处理各种问题,有助于避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和极端化,形成尊重劳动、关爱他人、维护公平、相互关爱、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