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范文:组织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考

对你来说,别人的想法你也不一定会接受。心得体会可以把自己当做书中的「主角」来写。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大家都对心得体会很是熟悉吧,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怎样才能将我们需要的心得体会写好呢?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优秀范文:组织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考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优秀范文:组织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考》的详细文章,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小编。

党的十七大对深入贯彻落实作出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强调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并写入了党章。这表明科学发展观是包括组织工作在内的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近年来,组织部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组织工作制度,进一步激发了各级、各类人才和广大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的地方。

一是干部的综合评价还不够科学。长期以来,在干部考评工作中,片面地把gdp增长等经济指标作为最重要的绩效导向,考核的“一手硬、一手软”,造成一些干部工作上的畸重畸轻,导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干部考核通常采用的是民意测验、民主推荐、民主评议、个别谈话等方法,对干部岗位特殊性考虑不多,不能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方式进行全面考核,特别是在民意测验和民主推荐中人为因素较为突出,结果难以准确反映干部德才表现。

二是人才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党管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有序竞争的人才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人才社会保障体系、人才资源开发体系尚不健全,人才开发的水平和效益不高。

三是基层组织建设促进科学发展还不够得力。突出表现为:一是一些村级班子存在后继乏人的问题。村干部待遇偏低,吸引力不足,农村党员队伍老化,党员骨干人才匮乏,选任村干部时常常是“筷子里拔旗杆、矮子里选将军”。二是社区居民的归属感不强烈。不少党员居民思想中尚未形成社区概念,对社区没有归属感,不大愿意参与社区开展的各项活动。驻区单位的社区意识也相对淡薄,没有形成“共驻社区、共建家园”的观念和认识。三是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发挥党员的作用不够。企业党员的心态复杂,对如何在非公有制企业体现党员先进性,不少党员感到迷茫;有的党员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开展活动感到理不直、气不壮;有的认为是在为“资本家”打工,不想暴露自己的党员身份。

十七大报告关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深刻阐述,给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要求,丰富了组织工作的内容,同时也为加强组织工作指明了方向。

第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准绳评价使用干部。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组织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中心,了解人的特点、关注人的需要、开发人的潜能;就是要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干部,尊重其个性,宽容其缺点和失败;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准绳考察评价干部,树立凭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的正确导向,对一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同志,考核成绩未必突出,我们要加以关注,在使用上适当倾斜;对那些不图虚名、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要给予表彰;对能攻坚破难的干部,虽然有一些缺点,但只要不是原则上的问题,也要敢于使用。

一是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标准体系,客观地考察评价干部。具体要强化“三个规范”。在考核内容设计上要规范。考核指标应全面反映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谐社会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内容,同时又要突出重点,不能面面俱到。比如,经济发展方面,要着重确定一些主要的硬指标,侧重点应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等;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应考虑人均数这个概念,如,经济的增长应该用当地的人口总数去衡量和加权计算;同时,可适当考虑酌情增加“绿色指标”,如原材料消耗强度、能源消耗强度、水资源消耗强度、环境污染排放强度、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等。在实绩分析操作方法上要规范。将有关职能部门提供的可以量化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比较规范的意见;对难以量化的内容,融合到民意调查中进行,通过群众满意度来检验。在实绩结果分析运用上要规范。注重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注重速度和质量、当前和长远、“显绩”和“潜绩”的辩证统一,注重群众的评价,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精神。

二是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公正地选好用好干部。要在重点难点问题上有所突破。比如,积极探索干部初始提名方法,进一步规范干部任用初试提名制度,在人选的提名环节上,如何有效解决“少数人选人”与“在少数人中选人”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考察考核办法,着眼于扩大民主,实现从依靠少数人考核转变为依靠多数人评价,同时切实解决好拉选票、“老好人”得票多等问题;进一步完善问责制度,突出刚性、约束性和可操作性,推进问责制“全覆盖”,建立问责制的启动机制,切实解决问责过程中怕得罪人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能上能下机制,在加大处理违法违纪干部力度的同时,推行领导干部任期制,实行有序退出,并明确不称职干部的标准和处理办法。通过一系列的改革,真正把干部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引导到干事业、创政绩、做贡献上来,真正做到谁最胜任工作就选拔谁,谁干成事业就重用谁,树立重实绩、重公论的选人用人导向,有效地遏制干部任用上的不正之风。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会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而观念的变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新旧观念的反复交锋中才能完成。

发展观念的转变。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思路,首先要转变发展观念。多年来,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思想观念是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必须看到,在现实生活中,只重gdp增长而轻视环境保护、只重效率而忽视社会公平、只重城市发展而忽略乡村建设、只重财富创造而忽略财富共享等观念仍在不同地方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有的部门和地区领导依然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地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依旧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为以速度为中心。这些情况的存在足以说明,要真正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并非易事。我们必须对以往的gdp至上与发展失衡的观念加以矫正,积极促成各个地区走上健康、文明、以人为本、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政绩观念的转变。能否把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到位,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能否对科学发展观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并将其贯彻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实现政绩观念的转变。因为,领导干部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制定者和具体执行者,他们的政绩观与发展观是密切相连的,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反之亦然。但事实上,一些领导干部只注重本地区或本部门利益,只顾眼前利益乃至个人的升迁。于是,不管中央如何三令五申反对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他们却依然我行我素。这种情况势必影响科学发展观的贯彻与落实。因此,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各级领导干部就要实现执政观念和政绩观的转变,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指标体系,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发展方式观念的转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要立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发展,促使经济增长中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转变。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树立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观念,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第三产业和创新产业。各级干部都要充分认识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性,确保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顺利完成。

消费观念的转变。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还必须实现消费观念的转变。这种观念的转变,不仅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而且全体公民都要践行,甚至要从娃娃抓起。领导干部首先应该具有忧患意识,认识到我国资源的有限性。譬如,在资源总量、人均耕地状况、森林和淡水的拥有量方面,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弱势状况非常明显。其次要有责任意识,要珍爱资源,为建立节约型政府作贡献。据权威部门测算,我国政府机构的能源消费约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节能潜力为15%20%,节能工作大有可为。最后要具有世界眼光,譬如美国和我国的国土面积差不多,但美国只有3亿人口,其土地使用年限不超过300年,而我们的土地已经被耕种使用了几千年。在未来的经济竞争中,我们没有资源优势可言,所以对现有资源一定要倍加珍惜,并且要不断培植开发利用新资源和再生资源的能力。

确立新的共享价值观。目前我国还存在贫富差距过大、城乡差距拉大等现象。如果在今后的发展中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社会风险将会因积累而放大。因此,从缩小差距、协调利益分配、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出发,我们必须树立共享发展成果的观念,并通过树立共享价值观、调整初次分配格局、改进现行税收结构、公平配置公共资源、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措施与制度安排来实现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确立不断创新的观念。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的转移,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科技瓶颈和人才瓶颈制约的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着力点,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提高企业的规模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公安信访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考


公安信访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考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最新发展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认真总结革命、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实践基础上探索形成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确立更进一步地彰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智慧和勤政风范,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了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勇于实践,勤于探索,坚持与时俱进,尊重事物发展规律,坚持用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工程。科学发展观适应了当今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满足了时代发展进步的内在需要,富有强大的生命力。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实现了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是武装我们头脑指导工作实践的强大理论武器。当今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对于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更好地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创造成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应当坚持突出实践特色,结合当前公安信访工作,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谈些感受设想。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突出服从于发展,认清公安信访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科学发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是当前第一要务,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发展是硬道理,而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发展就无从谈起,不可能有保障。怎样来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政治环境来保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改革开放到了关键期,我国发展既面临重大战略机遇期,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刑事案件高发、社会矛盾凸现、对敌斗争复杂,大量矛盾和问题通过信访渠道反映显现甚至聚集,处置不当容易造成矛盾激化给社会稳定带来严重负面影响,信访工作已是当前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充分地认清当前公安信访工作面临的艰巨任务和担负的重要使命,积极主动地立足于信访岗位,履行岗位职责,发挥职能作用,尽心尽力化解信访矛盾,梳理群众情绪,满足群众正当要求,维护信访群众正当权益,最大限度地化解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服务于发展稳定大局。

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尽心竭力地化解信访突出问题

当前信访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突出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和促进社会稳定是公安信访工作核心价值。公安信访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在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动真格、出实招、求实效。要进一步地畅通信访渠道,最大限度方便群众表达利益诉求,保持人民群众与公安机关之间的密切联系。要进一步地重视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地加强和改进与人民群众沟通说服,宣传政策法律,引导群众正确对待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理顺信访群众情绪。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严格公正、热情耐心,坚持严格依法办事与说服疏导相结合,坚持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相兼顾,坚持把信访问题案结事了作为工作终极目标,真正地把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落到实处,消除各类影响社会稳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隐患,有效服务于全面可持续发展。

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突出可持续发展,全力推动公安信访工作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公安信访工作是服务于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艰巨长期复杂的重要工作,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抓。近几年来,各级公安机关一直都非常高度重视集中查处和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在解决信访老户、还清旧帐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公安信访总量依然在高位运行,老问题解决了新问题仍源源不断产生。实践证明,信访问题光靠行动式集中清理是不能完全解决,信访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探索走良性发展轨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探索谋划公安信访工作。我们不仅要继续高度重视通过各类集中清理,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重点解决突出信访问题,更要注重于研究把握信访工作规律,注重于促进信访工作长远发展,注重于推动信访工作走上良性发展轨道,注重于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建设。要进一步地强化信访源头治理和源头防范,最大限度地减少信访问题产生,特别是要有效防止因公安机关或公安民警不作为、乱作为和执法不公、不严、不文明引发信访问题。要进一步地强化信访问题的就地解决化解,重视初信初访问题的有效处理解决,要严格按照《信访条例》规定的程序时效和要求受理、查处、答复群众信访问题,力求在初信初访阶段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要进一步建立起严格的信访工作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业务警种和信访部门之间的信访工作职责任务要求

公安信访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考第2页

,落实责任,通过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形成信访工作齐抓共管的合力。要建立科学严格的信访工作考核机制和信访工作责任倒查追究机制,敢于较真,科学管理,通过有效的考核管理和严格倒查追究,保障信访工作各项措施全面落实。

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突出统筹兼顾,力求综合发挥公安信访工作职能

公安信访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公安业务工作,公安信访工作是社会治安工作的晴雨表、是公安执法工作的反光镜、是公安队伍建设的试金石、是公安机关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窗口。公安信访工作肩负着多种工作职能,党和政府、人民群众对公安信访工作寄予了多种期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进一步地做到统筹兼顾,最大限度地履行公安信访职能,充分地发挥公安信访综合职能作用。要把重视群众的信访举报依靠群打击违法犯罪、接受群众执法监督、联系群众加强对群众宣传教育、为民排忧解难办实事等各项信访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要把听民声、集民智、解民忧兼顾起来;要把接受群众监督、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综合反映社会治安和执法状况统筹起来;要将指导机关职能和实践部门的职能合理地统筹兼顾到位;要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减少越级上访与采取必要的看管措施减少越级上访有机结合起来。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不断在实践中锻炼统筹和兼顾的能力,不断地寻找工作平衡点,综合发挥公安信访工作职能,力求公安信访工作功效产出最大化。

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突出实践特色,全面改进公安信访队伍战斗力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的目标是要推进科学发展,但对于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或机关干部来说,关键是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提增强科学发展意识,提高指导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增强自身适应科学发展的素质。每个党员、每个干部都应当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不仅要深刻地领会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而且要着力于突出学习实践活动的实践特色,着眼于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成效。公安信访部门要充分把握好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利时机,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学习领会,同时严格地按照科学发展的标准和要求,来认真审视自身知识、能力、作风、素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找准薄弱环节,找准自身与科学发展、与推动本质工作全面持续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切实地加以学习改进和提高,促进自身能力素质方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把当前深入组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提高广大信访干部素质和队伍战斗力的有利时机,加强信访部门和信访系统内部的组织发动与监督引导,丰富创新学习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引导广大公安信访干部在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同时高度重视业务学习和技能提高,全面提升公安信访干部队伍战斗力。

学习科学发展观:组织部门要率先构建推动科学


科学发展观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必须坚持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它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为欠发达省份,我省要结合实际,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以更好更快的发展思路,以更加有力的发展举措,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实现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富民强省的既定目标。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管干部、管党员、管人才的重要职能部门,在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所以应该率先构建推动科学发展的模范机关。各级组织部门要从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组织工作为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组织保证的战略高度,切实增强做好组织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从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这个高度来审视和把握组织工作,研究和谋划组织工作,加强和改进组织工作。

一、健全内部运行和谐机制,增强组织部门的凝聚力。任何事物的内因,是促使其健康发展的关键。对于组织部门来说,构建推动科学发展的模范机关,关键要健全内部运行的和谐机制。因此,健全组织部门内部运行的和谐机制尤为重要。一是建立行为规范机制。坚持规范行为与养成教育相结合,从言行上奠定公道正派的基础。制定出台组工干部文明办公细则,对组工干部的公务活动、仪表着装、言行举止、环境卫生等方面分别提出总体要求与落实措施。积极开展机关树新风活动,教育和引导组工干部从接听电话、接人待物、起立迎送等细节做起,规范自己的言行;特别是对来访的群众做到“笑脸相迎、热茶相待、态度诚恳、办理及时”,并形成组工干部的习惯,形成组织部门的传统。二是建立目标管理机制。积极引导组工干部切实树立起“组织工作无小事”的大局意识,不断健全完善标准明确、程序严密、考评机制完备的组织工作考核体系,强化平时督查,狠抓责任落实。大力倡导“工作不要在我这里延误,差错不要在我这里出现,制度不要在我这里走样,形象不要在我这里受损”的“四不”工作理念,实施组织工作奖励办法和责任事故追究办法,开展“群众满意的组工干部”评选和作风业绩讲评活动,实行首位奖励制和末位诫勉制,真正在组织部门内部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和“干好干坏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与不干不一样”的竞争氛围。三要重视机关文化建设。大力培育和营造团结协作、和睦相处的工作氛围,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活动,从思想上加强沟通,以促进同志间讲团结、讲风格、讲大局、讲友谊,使大家在思想上合韵、行动上合拍、工作上合力。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贯彻到组织工作的每个环节,增强组工干部的亲和力,以自己的勤奋敬业和模范行为,为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完善内外沟通和谐机制,增强组织部门的亲和力。事物的发展,内因与外因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如何协调好组织部门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完善内外沟通的和谐机制,增强组织部门的亲和力,对于组织部门构建推动科学发展的模范机关有着积极的意义。一是大力实施“阳光工程”。积极打破过去较封闭的运行模式,坚持以开门评部、开门纳谏为手段,将组织工作的内容、过程和结果公诸社会,广泛听取意见,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认真开展“公道正派”形象对照、形象测评、形象反馈,全方位、多层面地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切实把“万人评议组织部门”成功做法和经验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长期坚持;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开设新闻专栏,积极宣传组织工作,增强组织工作的透明度和开放度,体现组织部门的亲和力。二是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作为组织部门与社会各界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作为组工干部的一项基本功,进一步完善组工干部信息调研工作管理办法,紧密结合党建和组织工作实际,着力开展好“四项调研”,即围绕业务开展专题性调研、围绕形势开展问题性调研、围绕任务开展督导性调研、围绕创新开展探索性调研。通过调研,准确掌握民情和基层真实情况,加强组织部门与外界的沟通交流,进一步提高组工干部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强化对外服务和谐机制,增强组织部门的战斗力。外因是推动事物发展的重要动力,组织部门和组织工作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发挥如何,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是“双满意”(让党满意、让人民满意)。因此,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创新服务理念,是建设推动科学发展的模范部门的关键,也是组织部门战斗力不断增强的重要体现。一是强化素质教育,克服本领恐慌。围绕建设一支学习型、创新型组工干部队伍,强化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着力提高组工干部在政治鉴别、政策运用、知人善任、组工业务和防腐拒变等五个方面的能力。二要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服务质量。鼓励广大组工干部主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迎接新挑战,切实提高组织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畅通服务渠道,完善服务网络,提高服务质量,切实提高组织部门的亲和力和服务对象的认同感。三要强化创新意识,优化服务理念。针对组织工作的特点,及时了解掌握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在不同阶段存在的和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四要强化机制意识,实施长效服务。服务是党建和组织工作的永恒主题,需要有健全的制度和完善的机制加以保障。因此,在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组织部门必须着眼长远,通过建立和健全长效机制,使管理和服务有章可循,在规范中提高服务质量,在严谨中体现细致周到。近些年来,组织部门先后开展了先进性教育、“双满意”建设、“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等活动,普遍建立健全了加强自身建设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什么该做,该怎样做,哪些不能做;坚持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有明确的规定。要建立强有力的激励督导机制,切实保证这些制度的落实,努力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和“人才之家”。

四、构建立体监督和谐机制,增强组织部门的执行力。构建和谐、立体的监督机制,是组织部门构建推动科学发展模范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畅通监督渠道,建立完善的监督网络。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纪律教育,加强反面典型警示教育,强化自我监督。同时,拓宽组织监督渠道,通过坚持经常性谈心、谈话制度,加强对组织工作和组工干部的经常性考察考核,建立定期接受监督的机制,强化管理监督;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完善组织工作信访、举报等制度,建立举报查处和反馈机制,强化群众监督。二是加强监督队伍,充实监督工作的力量。建立党建工作监督员队伍,对州直各级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党费管理、阵地建设等工作进行检查、考核、评比以及专项调查,加强工作监督;建立干部工作监督员队伍,积极参与干部选拔任用的推荐、考察、年度考核等工作,对干部工作进行制度和程序监督;建立组织部部风监督员队伍,对组工干部的学习、思想、工作、生活作风进行了解、评议,加强八小时内外监督。三是健全监督机制,完善监督工作的制度体系。健全和完善组织建设监督工作制度、干部监督工作制度和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监督工作制度等三方面制度,对组织工作开展有效的监督管理提供制度保证。同时,要以规范工作程序为基础,从完善相关制度入手,出台扩大民主、规范组织工作运行的制度措施,使完善规程与扩大监督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四要完善监督机制,确保监督效果。从强化部风监督入手,制订实施组织工作义务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和组织工作义务监督员制度,并通过监督信息沟通办法等措施抓落实,进一步增强全体组工干部的自律意识。建立健全考核评议机制,形成更强的监督合力;建立健全责任督查机制,责任明确到人,加强督查评议,落实监督任务;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充分利用各项考核评议结果和监督反馈的情况,将其作为评价部门工作、考察干部政绩、干部评先评优、提拔使用和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内部监督约束机制,注重对干部人事工作的事前监督、过程监督,不断健全党内与党外相结合的有效监督制度,初步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组织工作运行机制。

党校科学发展观心得: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党校的学员管理要贯彻和落实科学的发展关就必须坚持人性化管理。党校人性管理是一种内在的自我管理,党校管理的人性化,是遵循教育规律,适应时代发展发展的一种全新偿试,也是保证完成上级交给的教育、培养任务,全面提高学员综合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

党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了它要以人为本我们都知道,学校的管理对象是人,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学培养人才,它所涉及的三个客体是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和学生。它是一个由“人——人——人”组成的管理体系。

因此,学校的管理,归概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党校作为学校的一类,其性质、任务及教育培养对象与普通学校比,更要求其实行人性化管理。这是因为,党校以培养、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为己任,兼有对党校系统大中生、本科生、研究生等的培养。它的管理人员党性强、觉悟高,教职工综合素质高,它的培养教育对象———广大学员,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均来自机关和各二级厂矿,文化程度高、思想素质好,他们多数已有家室。他们到党校接受再教育,是我国企业改革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党校对他们实行人性化管理,能减少他们的失落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能为他们的生活、学习等提供诸多便利。

同时,由于党校与这些学员都是平级的二级单位,党校无权、也不可能采取与各二级厂矿等同的行政措施或手段对学员进行管理。即便有,也是非常下下策策的。这是因为广大学员多数在本单位是管理者,到学校后成了被管理者。而要实现从管理者到被子管理者的转变,需用要一个过程。

因此,较为强硬的行政措施只会伤了广大学员的自尊,增加学员“被整”的感觉,并对公司要求到党校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初衷质疑。所以,党校在管理过程中只有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性化,用校管理者、教职工的人格魅力影响广大学员,在信任、尊重、激励中发展人,在感染中教育人,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使广大学员的个性得到发展和张扬,学员的潜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才能培养他们的刨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使党校管理效能提高。

党校实行人性化管理,能使管理效能最大化,但是,实行人性管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此,要澄清人性化管理中的三种误区。

“人性化管理就是宽松管理”。要知道,滋生宽松管理的原因是过程管理。过程管理的主要模式是要求管理者微观公,学校管理细化,这样,管理者成了一部机器,按部就班,教师、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师生盼望宽松管理。而人性管理并不是宽松管理,它是一种弹性管理,它裨是“把人当人看”,尊称人性规律,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满足自我实现的愿望,即苦中有乐。

“人性化管理等于人情化管理”。殊不知,人性化管理是以学校严格的规章制度管理作为管理依据的,是科学而具有原则性的;人情管理则没有原则性,单凭个人好恶,没有科学依据非常主观。

“人性化管理可以淡化制度,甚至可以取消制度管理”。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制度管理是人性管理的基础,人性化管理体是在制度化管理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的结晶,它既符合人性,又符合理性,最终达到发展人的根本目的。

学习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内容提要: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要进一步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起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提高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水平,而且要提高实现科学发展的知识水平。各级领导干部要根据履行职责的要求,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努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科学发展观具有鲜明的实践特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深化认识、增长才干、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不久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是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

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实践上的自觉性与坚定性,来自思想认识上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愈深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会愈自觉愈坚定。

首先,要进一步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总结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得出的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成果,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其次,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完整的科学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内涵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科学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在这一科学体系中,第一要义是发展,以人为本是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基本要求,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升华,从统筹协调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党坚持发展的信念一以贯之。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

再次,要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起来。科学发展观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与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它要求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原理。它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它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只有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起来,才能把握贯穿在科学发展观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掌握其精神实质,从根本上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在加强学习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科学发展,重在发展,贵在科学。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就是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求发展,按客观规律办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提高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水平,而且要提高实现科学发展的知识水平。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学习的任务更加繁重,掌握新知识、提高新能力的任务更加繁重。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增长才干,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根据履行职责的要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努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第一,面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努力学习现代经济知识,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我们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但较之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发展市场经济的历史进程和成功经验,我们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掌握还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年来,在经济总量不断增大,经济发展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的同时,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也大量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不协调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反映出经济工作的不少方面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无论消除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还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都要求我们努力学习现代经济知识,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要努力学习宏观经济知识,把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基本原理,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努力学习微观经济知识,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自觉避免市场的盲目性;努力学习国际金融和贸易知识,全面认识和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环境,自觉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二,面对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的新要求,必须努力学习科技知识,不断提高推进自主创新的组织领导能力。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我们在许多领域因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而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仍处于低端位置。我们的生产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保障人民健康和公共安全,维护国家战略利益,都必须克服技术瓶颈的制约,都迫切要求加快推进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开放条件下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要通过加强科技知识学习拓宽视野、增进学识,掌握现代科技加速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了解最新科技成果及其产业化前景,科学确定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从而更有力地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第三,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努力学习社会管理知识,不断提高管理社会的能力。社会管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利益分化、价值多元、矛盾复杂、风险加大,社会整合和社会调控的任务非常繁重。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适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的新体制的要求已经十分迫切。要学习社会结构演变规律的知识,了解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和利益格局的新变化,深入研究当前我国的突出社会矛盾及其规律,更好地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更有效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学习当代社会组织和管理知识,借鉴国外社会管理的有益经验,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整合社会资源。要学习社会学知识,了解现代社会条件下社会心态的变化,合理引导社会行为预期。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履行好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1 2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