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学习心得

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每一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理解,可以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在学校的时候我们都写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心得体会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学习心得”,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学习心得
结合学习理解,围绕为什么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和正确政绩问题,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首先,谈一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十六大报告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并强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不能坚定地站在落实“第一要务”、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前列,是衡量一个共产党员是否具有先进性的根本尺度。毛泽东同志讲:“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邓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的论断,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深刻揭示了我们党的核心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可以讲,我们党的全部历史,归根到底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发展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根本任务、中心任务。实践“第一要务”,实现发展目标,就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观,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国策。
为什么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们国家的情况看,我理解:一是国情所定。我们国家底子薄、资源少;科技水平偏低,生产技术落后;东西部地区发展极不均衡,区域差距很大。这是一个基本国情。在这样的基础上搞建设、谋发展,没有科学的发展观是不行的,象过去那种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发展,只能谋一时,不足长远。二是形势所迫。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十分巨大,特别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西方敌对势力加强对我遏制的情况下,能否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国家发展,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问题。没有科学的发展观,国家和民族就很难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会越拉越大,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比较优势就难以发挥,就会在国际竞争中败下阵来,甚至会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三是民意所向。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水平的渴望越来越强烈。特别在社会转达型时期,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要求进一步提高,国富民强已是众望所归。没有科学的发展观,国家经济就难以持续健康地发展,人民群众就难以过上相对富足的生活,就会影响民心的向背,动摇我们党执政的根基。四是使命所系。我们党始终坚持以发展为己任,以兴国为目标,以富民为取向。没有科学的发展观,就难以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
从我们街道建设的实际看,三年来街道工委与时俱进,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开拓进取创特色、自强实干建南苑”的目标。三年多来的实践证明,这个思路是完全正确的,它立足南苑建设实际,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完全符合党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工委把握机遇,加快发展的预见性,坚持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在许多方面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势头;街道从构建和谐内部关系的大局出发,加大内部的软、硬环境建设,三年来街道“三个文明”建设每年都在全区排名前列,这些都说明了科学发展观的极端重要性,事实说明,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既是促进街道创新发展的需要,也是党的先进性在南苑街道建设中的具体体现。这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江泽民同志的教诲,相问题、作决策、谋发展,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牺牲后代人的利益。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坚持做到,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对长远建设有利的,不论是显性政绩还是隐性政绩,再难也是竭力去做;凡是不利于甚至危害长远发展的看上去暂时利益再大也不能干,努力创造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实在业绩。
 (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 其次,谈一谈树立和落实科学政绩观的问题。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它与科学发展观是紧密相联的,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影响。科学的发展观,有助于确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不正确,政绩观就很容易发生偏移;反过来正确的政绩观,能够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政绩观不正确,科学的发展观难以实现。各级领导机关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我感到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确立正确的政绩观。这个政绩观,同样是我们党先进性的具体体现,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我认为在具体工作中,要紧紧把握住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要求真务实。这是个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问题。作风不实,什么工作也不会扎实,什么发展也难以落实。求真务实,我觉得要有“四气”,就是要有敢讲真话、敢报实情的勇气;要有坚持真理、戒虚务实的正气;要有表里如一、公道正派的底气;要有动真碰硬、攻坚克难的锐气。特别是作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不能明哲保身、迎合世俗。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实实在在地抓工作,一心一意地谋发展。
二是要淡化名利。这是个工作动机问题。一个人心中如果有太多的名利,就很难有求实和敬业精神。作决定、干工作就是很难出于公心,对人对事就是很难公平公正。目前在一些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有一种很不好的风气,就是逢迎为重、实干为轻。有的重领导的评价,轻群众的意愿;有的重眼前,轻长远,不讲科学,搞短期行为;有的喜欢搞花点子,做虚样子,工作中一级做给一级看,追求华而不实的“政绩”。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名利思想作怪。因此,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破除名利思想,切实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干,决不能以工作之名,谋一己之私。
三是要心系群众。这是个出发点的问题。群众是领导机关的执政基础,只有心里想着群众、惦记着群众,才能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也才能为群众所拥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切实把执政为民作为一种理念,贯彻到实际工作中,真正解决好为谁谋利的问题,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有了这个出发点,政绩观自然就会端正。
四是要保证中心。这是个根本落脚点问题。正确的政绩观,不能脱离职能任务实际,必须始终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中心、保证中心,努力把各项工作做扎实,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圆满完成任务,交出合格答卷。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学习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按照客观规


胡锦涛同志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强调,要着力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为领导干部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念,为谁创造政绩,如何争创人民满意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留什么样的政绩,以及由谁来评价政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

领导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什么样的政绩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人民群众满意的真正政绩,要以什么样的标尺检验政绩。胡锦涛同志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这些要求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检验政绩的一个标尺。作为领导干部的政绩或绩效,可以说是对领导干部的领导实践活动过程和目标客观考评的结果。积极创造并关注自己的政绩,是每一个领导干部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动机需要,是每一个领导干部的重要社会责任。有的领导干部在发展观念上存在重“显绩”轻“潜绩”、重当前轻长远、见物不见人、甚至制造虚假政绩等问题。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在脑海里进一步巩固并强化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即领导干部的政绩要能够达到显性绩效和隐性绩效的有机统一。从表面上看,显性绩效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可和赞扬,而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隐性绩效往往比显性绩效更有生命力,更能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考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政绩观,要求领导干部真正以科学的、发展的、多维的眼光来审视和对待自己的政绩。对此,领导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

领导干部的政绩活动要体现出公共意志和优秀的公共精神。公共性表现为一种价值取向,一种精神理念,一种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领导干部在履行领导活动的过程中,要以为公众服务为出发点,强调以社会民主、公平、公正、参与和责任为内容的公共精神。公共精神是公民在公共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精神,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关注社会共同体中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领导的政绩要体现出公共精神的思想。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公共精神得以孕育的前提,这既是公共精神的内在要求,也是和谐社会的本质使然。领导干部政绩涵盖的公共精神主要包括社会公德意识、公仆意识、奉献意识、民本意识、公平正义、共享共建、自治自律的行为规范等社会价值理念。要由单纯重视货币资本的意识向重视人力资本的意识升华,从以物为中心回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由物欲冲动的诱惑向公益心和社会责任感升华,使政绩建立在一种更高的道德层面之上。由片面追求对大自然的索取和征服向给予大自然报答和回归升华,坚持科学技术与人文伦理精神有机统一,由片面追求个人政绩向社会的和谐发展的理性追求升华。领导干部只有认清自己的重要使命,充分觉悟所肩负的社会责任,自觉地为执政行为提供智力支持,才能确保其政绩实践活动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它的内涵是以人为本,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是协调发展,统筹兼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是可持续发展,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联系我具体分管工作的实际情况,谈谈我局当前存在的三大矛盾和几点建议。一、运输和修理的矛盾
运输的发展是铁路进步的永恒主题,尤其当前我国运输能力不足,更需要大力发展铁路运输,提高运输速度、缩短运输时间。铁路设备修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障运输稳步发展,提高旅客舒适度,满足列车不间断、快速运行的需要。运输与修理,相互支持,相互制约,是矛盾而统一的两个方面,。
在处理运输和修理这对矛盾时,我有时缺少科学发展观念。如鹰厦线的“4.1”提速图的制定一事:在核定新的鹰厦线小半径的允许速度时,仅从满足行车安全角度考虑,采用了“突破困难条件”的工作思路,其结果是:第一,以旅客列车的舒适度的减少保证提速工作按时实施。列车运行在小半径曲线,这点尤为突出。旅客乘车时身体将会严重不适,有违“以人为本”的原则,远离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第二,加大了机车司机的作业强度。因列车经常贴线运行,要求机车司机频繁变换手柄,使机车司机长时间处于高度警戒状态,容易加剧疲劳,对安全构成险患,未能做到“统筹兼顾”。第三,将会使工务维修成本大幅增加、加剧机车能耗。事实证明,该套提速方案的系统分析不够全面,侧重减少列车运行时分,轻成本经济比较。
运输部门在编制鹰厦线“4.1”提速图时,未与维修部门协调一致,将原本不足180分钟的施工天窗(130分钟)缩减至120分钟,使得施工与运输的矛盾更加突出。
3月28日,刘部长得知此事,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高瞻远瞩,及时指出我们在该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隐患,并予以制止,以具体的行动要求如何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坚持科学发展观。通过认真学习刘部长的指示,提高了思想认识,眼朝内找问题,体会到在南昌局的日常工作中,此类问题还大量存在。
一是运输部门提出将每周5天的天窗修时间改为逢一、三、五。目前运输能力确实紧张,但是我们运输组织上是否还能优化?有流开车,无流不开,我们有的客车长期上座率不到45,能否停开?鹰潭到向塘区段能力紧张,可是,在半小时以内2趟客车(N622次南昌至玉山、N630次南昌至景德镇)且编组不到8节车厢,可考虑合并一列开行,到鹰潭后重新编组,这样既节约运能,又可减少设备损耗。
二是3月30日路局下发《关于对行车设备故障进行考核的通知》(南铁劳字〔20xx〕275号)一文,文中考核范围和标准规定:凡发生的行车设备故障全部纳入考核。考核标准为,行车设备故障时间在10分钟及其以内的,扣罚责任单位500元;超过部分,按每分钟100元进行考核。该办法的实施还存在一些该完善的方面。以电务系统举例,从目前电务系统安全质量专项考核开展情况来看,采取专业标准考核日常工作的开展情况是切实有效的。但《关于对行车设备故障进行考核的通知》一文,将与现有的《电务安全质量专项考核》重叠考核。并且,一旦工电设备发生故障就考核的做法并不科学。因工电系统作业的指导思想是以预防为主,确保列车以规定的速度,安全、稳定不间断运行,日常作业以预防修为主。预防修的正常开展必须要有天窗的保证。事前不给天窗,事后罚款,这是“既不给马儿吃草的时间,又要马儿跑得快”的做法。并且电务部门的故障平均延时在60分钟以上,单纯以发生故障考核明显不符合电务专业实情。因此,应由相关部门核定线路修理总时分,超出故障规定处理时间罚款,反之奖励。同时,对运输部门在保证修理时分的情况下完成运输任务给予奖励,反之罚款。只有这样,才有利运输部门提高技术水平、走扩大内涵再生产之路。
二、建设和运营矛盾
科学发展观是基于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现状,从如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来的,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高度拥护,已经成为我们党和国家重要的指导思想,也是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指南。其中关于“统筹兼顾”的思想,对我局建设与运营两项重要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铁路基建建设是为了扩大外延再生产,运营是要扩大内涵再生产。运输和修理必须注重统筹,统筹必须兼顾,坚持统筹协调工程质量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但是目前经常发生:新线开通日就是线路限速之日,就是线路修理之日。刘部长在井冈山铁路开工之际提出,井冈山铁路的开通速度必须达到设计速度,这是部党组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从京九线、赣龙线和浙赣线的建设情况分析,建设和运营缺少足够协调将使接管后的铁路运营工作处于被动。特别是目前国内建设、监理、设计方面相对不规范,落后的现状使得运营单位提早介入成为不得已之举。黄桂章局长在东南沿海公司提出的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第2页

运营单位参加项目部的组建是解决建设质量走出困境的适宜之举。当务之急是浙赣线、铜九铁路、井冈山铁路必须抓紧介入,提前考虑运输和修理的统筹协调工作。如再过2个月,浙赣线路基改造已经完成,土已经覆盖上。缺乏时效性的解决方法等于没有解决。
三、改革和稳定的矛盾
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运力支持,是铁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也是铁路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保持先进性最重要的主题实践。改革是为了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生产力发展,稳定要求生产力发展能惠及全体职工。20xx年是改革年,南昌局从20xx年11月26日生产布局开始调整,打响了内部改革的第一枪。最近,水电系统的生产力布局改革调整已经完成,专业公司挂牌,“站段不办多经”的改革思路将紧锣密鼓地全面推进。如何保证稳定,我认为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铁路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传统观念很难根除。我局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从改革成果来看,实施的每一项重大改革措施,都会遇到各种思想观念的激烈碰撞,必须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推进思想解放,让广大干部职工接受并拥护改革方案。加大宣传力度是使广大干部职工可迅速领会改革精神,保护改革成果,积极主动参加到改革工作中来的重要措施之一。宣传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以人为本,是要惠及南昌局全体员工。在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并身体力行:在平时的政治学习与日常工作中,我积极学习党的先进思想与理论,要求自己先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同时要积极传播部、局的新思想、新观念,积极宣传改革的意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南昌铁路局改革的趋势与更美好的明天,为我局贯彻铁道部的改革思路创造良好氛围。努力让广大干部职工明白:只要勤奋,效益一定会更好。只要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
二是在政策上予以扶持。推进铁路主辅分离,是中央、部党组推出的一项重大政策措施,也是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需要,这项工作涉及到广大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铁路和社会的稳定大局,要求我们必须着眼大局,统筹兼顾,在政策上予以扶持,要象医院、学校移交哪样,扶持专业多经公司,使之完成原始积累,使分流职工得到看得见的实惠,自愿分流。
三是认真分析站段不办多经对站段或主业的影响,要双赢。如站段工资计划、工资缺口和工资补缺问题要解决。

学习《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体会


学习《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体会
东升
这次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再一次认真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讲话。讲话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则、要求“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等具体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第1版权所有!
一、要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实质上是要处理好眼前和长远利益、局部和全局利益的关系。
首先,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条件。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富民强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良好的环境是高质量生活的必要条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悖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初衷。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反过来会制约经济的增长,甚至制约一些产业的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经济增长不足或增长方式不当是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贫困地区毁林开荒、草原过牧、陡坡种粮等,是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把环境成本外部化,不考虑资源更新的速度及生态服务价值。低成本的工业扩张,是造成环境严重污染和资源浪费、短缺的根源所在。
第三,发展经济要有可持续性。我们不仅要考虑当代人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子孙后代发展的需要,给后代人留下良好的环境条件是我们必须负起的历史责任。
第四,环境问题是发展带来的也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加以解决。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缺乏改善环境的条件和资金的支持,保护环境难以奏效。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与经济发展阶段和技术进步程度密切相关,只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才能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将工作重点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在总结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基础上提出来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原则。这是我们在新的战略机遇期需要继续坚持的基本方针。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大创新正在于它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内涵,解决了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明确了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二、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与“五个统筹”
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都是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新鲜经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总结。“五个统筹”,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是深化改革和促进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它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体化为党和国家领导工作的政策取向和行为导向,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新世纪新阶段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统筹就是为了兼顾,统筹就是为了整合,统筹就是为了协调。一句话,统筹就是我们这个在近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五个统筹”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毫不动摇地做到“五个统筹”,最大限度地兼顾到各个方面,其结果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就是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就可以增强我们党和国家承受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统筹兼顾是党长期执政过程中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在形成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以来,党在把握全局、统筹兼顾问题上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了新的重大发展。“五个统筹”的战略方针正是妥善处理当前各方面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所必需的。“五个统筹”的重要方针既丰富了科学发展观,又使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有了更加明确的切入点和现实途径。
过去关注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主要以人均货币收入的高低为指标,而对贫困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关注不够。实际上,越是贫困的地区生态环境破坏越严重。因为贫困地区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最终也使得发达地区的自然灾害增加、环境恶化,从而造成连锁反应,使国家的总体财富减少。
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是为了解决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得更好的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去指导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得更好,使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落实得更好,这本身就是更大的政绩。而违背科学发展观的所谓政绩,只能使发展陷入盲区和误区。树立和落实科学第1版权所有!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求必须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作学习《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体会

学习《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体会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最高目的。
我们要形成勤政为民、求真务实、踏实苦干的浓厚风气和奋发有为、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的浓厚氛围,坚持克服和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保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在牢固树立起来、真正落实下去。
四、切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搞好环保各项工作。
科学发展观揭示的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有普遍指导意义。根据实际条件和发展需要有重点、有步骤地贯彻落实,不能搞齐步走、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环境保护新形势、新任务的认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从根本上转变工作方式,深入企业服务,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帮助指导工作,加大工作力度,扎扎实实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认真处理来信来访,积极推动为群众办实事,认真贯彻环保系统“六项禁令”和“职业道德规范”,树立环保系统良好形象。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经济、社会、环境的均衡发展。

二*年三月八日

《学习《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体会》学习《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体会

学习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


胡锦涛同志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强调,要着力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为领导干部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念,为谁创造政绩,如何争创人民满意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留什么样的政绩,以及由谁来评价政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

领导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什么样的政绩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人民群众满意的真正政绩,要以什么样的标尺检验政绩。胡锦涛同志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这些要求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检验政绩的一个标尺。作为领导干部的政绩或绩效,可以说是对领导干部的领导实践活动过程和目标客观考评的结果。积极创造并关注自己的政绩,是每一个领导干部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动机需要,是每一个领导干部的重要社会责任。有的领导干部在发展观念上存在重“显绩”轻“潜绩”、重当前轻长远、见物不见人、甚至制造虚假政绩等问题。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在脑海里进一步巩固并强化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即领导干部的政绩要能够达到显性绩效和隐性绩效的有机统一。从表面上看,显性绩效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可和赞扬,而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隐性绩效往往比显性绩效更有生命力,更能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考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政绩观,要求领导干部真正以科学的、发展的、多维的眼光来审视和对待自己的政绩。对此,领导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

领导干部的政绩活动要体现出公共意志和优秀的公共精神。公共性表现为一种价值取向,一种精神理念,一种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领导干部在履行领导活动的过程中,要以为公众服务为出发点,强调以社会民主、公平、公正、参与和责任为内容的公共精神。公共精神是公民在公共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精神,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关注社会共同体中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领导的政绩要体现出公共精神的思想。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公共精神得以孕育的前提,这既是公共精神的内在要求,也是和谐社会的本质使然。领导干部政绩涵盖的公共精神主要包括社会公德意识、公仆意识、奉献意识、民本意识、公平正义、共享共建、自治自律的行为规范等社会价值理念。要由单纯重视货币资本的意识向重视人力资本的意识升华,从以物为中心回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由物欲冲动的诱惑向公益心和社会责任感升华,使政绩建立在一种更高的道德层面之上。由片面追求对大自然的索取和征服向给予大自然报答和回归升华,坚持科学技术与人文伦理精神有机统一,由片面追求个人政绩向社会的和谐发展的理性追求升华。领导干部只有认清自己的重要使命,充分觉悟所肩负的社会责任,自觉地为执政行为提供智力支持,才能确保其政绩实践活动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树立和落实”,是贯彻落实“”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科学发展观”,重要的是要准确把握、理解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和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说实在的,在中央五个“统筹”、五个“坚持”这个重大方针、政策出台的那段时间里,我曾有过困感,认为中央实行统筹发展,这不是又走向计划经济时代吗?运用国家宏观政策对经济发展进行调控,这不是明显要放慢发展速度,与我们正在抓住重要战略发展机遇期来加速发展的各项工作不是不相吻合吗?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会不会增多“形象工程”?带着这些想法,我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六大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比较系统地了解、掌握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通过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更新了发展观念,增强了我运用科学发展观做好本职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从全省来说,邵阳是个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山区城市,近几年我们大力开展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和“创业竞赛”,使邵阳各项工作有了长足发展和进步,农村基础打牢了,工业经济增强了,财政也增收了,应该说邵阳已步入有史以来难得的快速发展期。如何抢抓机遇,对接、融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这些发达地区以求共同发展繁荣,是我们在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突破了过去把发展简单理解为经济增长的局限,强调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全面重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同步发展,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是党对发展认识的又一次重大飞跃,是人类发展、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环境和谐的“系统集成”。我们党是执政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就必须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的数量增长,没有物质财富的积累,就谈不上发展。没有发展,则谈不上如何“科学”、如何“协调”,也就没有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就得不到切实保障。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能偏离发展这个主题,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对邵阳来讲,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是不要GDp增长,不是要放慢发展速度,而是要把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统一起来,在经济与社会协调中促发展,在严格执行计生基本国策、强化管理、维护安定团结的稳定局面、保护生态中求发展,在扎实推进农村公路硬化、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和集体林权改革中加速发展。为此,根据我市实际情况,结合本人本职工作,我认为,要正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市发展,必须突出两个工作重点:

一是要做好五个统筹工作。第一,统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业经济发展新空间。抓住农业升温的有利时机,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加大我市茶果、毛竹、锥栗、烟叶、药材、淮山等优势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重点支持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扩大农产品销售。同时要加大畜牧、水产两大产业产值的比重,目前约占28%,力争超过一半。第二,统筹农业与工业发展。以实施项目带动和“工业兴市”为载体,狠抓招商引资新上项目和开发建设工业平台这项工作,加快引进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同步发展。如:隆圣、德利食品有限公司可根据企业季节性生产的需要与农户签订“公司+农户+基地”合同,确保企业各个时期的生产原料能正常供应。第三,统筹城镇与农村发展,积极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引导乡镇在政府所在地区域附近规划、开发工业平台,集中企业连片发展,扩大中心集镇规模,完善集镇功能,通过加快城镇化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在户籍制度、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制定配套政策,形成有利于农民进城就业和创业的良好环境。第四,统筹城乡市场发展,合理配置城乡资源。加快发展和培育城乡一体化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市场网络,大力培育各种如“莒口后备母鸭协会”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经济组织向农村延伸和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的提高。第五,统筹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抓住中央、省上资本重点转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的绝好时机,加快推进我市农村公路硬化、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和集体林权改革,在财政、金融、产业政策等方面更多倾斜、配套农村需要,逐步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环境。

二是以大力吸收外资民资为着力点,全力抓好全市创业竞赛工作。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创建浓厚的私营经济发展氛围,大力培育民营创业主体,坚持扩大总量与提升质量效益并举,引进外地民资与开发本地民资并举。继续全力优化、发展环境,切实帮助私营企业解决用地、融资和用电等问题,争取全年新上项目、实际到资、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又有新的突破。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个人心得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个人心得根据委统一安排,通过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结合本人工作实际,谈几点个人学习体会: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必须是科学的。正如胡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应该成为我们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我们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群众安危冷暖,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收入群体的人们,都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过上小康生活,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辩证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就不会取得很大进步,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科学的发展观也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时代要求,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谈的也是发展生产力,但还不是先进的生产力,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提出了文艺为群众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这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一致的,毛主席和邓小平都提出过“为人民服务”和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个利益既有物质利益、也有文化利益、政治利益,它涵盖了最广大人民群众对最根本的各种利益的要求,这种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是我们党为之奋斗和必须让他们满足的。如果不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人民的这些根本利益就得不到保证。特别从现阶段,从我们从事的各行各业的工作,不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不与时俱进,就不能满足人民对我们党的期望和要求。因此科学发展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我们党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我们首先应该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就是四条: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发展,四是坚持发展。重点把握以下几个: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三是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第四,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各个方面之中。第五,要树立“四个观念”,也就是以人为本的观念,节约资源的观念,保护环境的观念和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其次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改进作风,不断提高执政水平。保持良好的作风,把作风建设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实绩,体现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性。
本人作为省经贸委的一名普通公务员,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工作任务。从做人、做事,当好人民公仆三个方面做起:
一是真心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人格品质,不论从事哪个行业,都将失去起码的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个人心得条件。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这样,我们做人才会有充足的“底气”,做事才硬气。
二是精心做事。我们要树立起“群众的事无小事”的思想,要以和蔼的态度认真对待,因此,我们要立足本职,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三是当好人民公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德莫过于爱民,行莫过于利民”,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
社会要进步,经济要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新时期下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加强自身建设,落实职责,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不断创新,在委领导的指挥下和同志们的配合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工作。

学习《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学习了总书记《树立和落实》一文,很受鼓舞和启发,现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一谈个人的。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文从什麽是科学发展观?为什麽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怎样树立和落实发展观等几个方面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全面阐述,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中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其实质是要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发展才能有新思路、新局面。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指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简单说就是把坚持以人为本和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贫穷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的最终根源。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社会生产力的充分发展为物质基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当前我国人均GDP已达1000美元,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关键时刻。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阶段,既是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期。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归根到底是要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企业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就业载体、是员工安居乐业的基本生活载体、生产载体、物质载体。企业要充分意识到自己承担的责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把企业做大、做精、做强,并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这样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二、坚持以人为本 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企业改革、发展代表着广大员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但企业实施各项具体改革措施,会与传统的观念发生碰撞、摩擦,对每个单位、每个员工的影响是不同的,涉及到利益的调整。有的老员工几十年来对企业作过巨大贡献,因为企业改革、改制、搬迁而转岗、分流,是在为企业的改革、发展作出牺牲,要满腔热情地做好分流安置工作。 在企业改革、改制、搬迁、分流安置员工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优势,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阳光操作、规范操作、有情操作,确保员工有改革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坚决制止损害员工利益的行为。党组织要从员工最关心、与员工切身利益最密切的问题入手,搞好利益调整,通过细致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三、促进员工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企业的发展不仅反映在经济指标的增长、经济效益的提高上,更要体现在经济结构的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员工收入的提高和员工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归根到底就是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全面发展。造就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员工队伍,促进员工全面发展,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企业党组织要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企业员工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选择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爱企爱岗立业教育,培养员工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到敬业,创业,勤业,精业;通过法制和企业规章教育,引导员工遵纪守法,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平和的心态和文明有序的行为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通过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鼓励员工学技术、钻业务、增技能、强素质,鼓励员工掌握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引导员工向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专家型员工发展。 创业、创新、创造,是企业活力的源泉,而企业活力,是企业和谐的重要动力。构建和谐企业,必须激发全体员工的创造活力,使一切有利于企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要积极构建员工技术成果转化的服务平台,推广、交流、展示员工技术成果,使员工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合理化建议转化为经济效益,推动企业逐步形成、考核、使用、分配相衔接的员工培训体系,增强员工的学习能力、岗位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自身发展能力,打造具有崇高职业理想、高度敬业精神、良好职业道德、精湛技能技术、和谐人际关系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企业环境,激发员工的创造活力,最终实现员工、企业、社会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

四、正确处理企业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资源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其前提是要保证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与自然和谐发展、共生共荣,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企业发展不能以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破坏生态为代价,必须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力进行科技创新,采用新工艺、新能源、新材料,开发低耗能、低污染、高科技、高效益的新产品,推动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排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节约型企业,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最佳结合。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