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有些事情解决不了不如换个想法,像数学定理一样,它还有逆定理。如果我们需要发表自己的见解,见解的来源就是自己的心得体会。无论在生活还是社会里,要用到心得体会的情况还是蛮多的,心得体会比较多地倾向于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会,那么一篇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也许"如何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就是你要找的,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如何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体制中,中小企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占gdp的60%以上,而占用的经济资源只有20%。如何改变资源配置的不平等,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完善金融融资渠道和体系建设是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不仅是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在调整经济结构、扩大社会就业、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都发挥着突出的作用。然而,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是极不相称的,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是其融资困难的内因,现有金融体系不完善则是其融资困难的外因,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

一是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表现在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小、成立时间短、抗风险能力较差,不能提供银行贷款所需的抵押担保条件,再加上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导致其经营风险较大,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了较大的贷款风险。另外,我国中小企业总体信用状况较差,一些中小企业存在逃避银行债务、多头抵押等情况,资信等级不高。

二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和方式不利于中小企业。首先商业银行经营的首要原则是盈利。中小企业贷款具有金额小、期限短、频率高等特点,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管理成本相对较高。与此同时,中小企业本身一些固有的缺陷,使银行对其贷款抵押担保难、跟踪监督难和债权维护难。其次,随着银行对信贷风险控制的不断加强,大部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资信认定主要是以大企业的指标作参照,许多中小企业也就很难达到发放贷款的要求。

三是我国相关的扶持体系一直滞后,主要表现在银行信贷或资本市场歧视,缺乏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渠道不畅通,国家未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风险投资机制建设滞后等方面,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比重过低,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正确引导中小企业自身健康发展,同时加快金融改革步伐,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

要指导中小企业提升自身素质,加强管理,改善自身的融资环境。只有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自身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才能充分利用现有金融工具,更好地使用现有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要规范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行为,提高信用程度与经营素质,加强与银行的联系与合作,建立新型银企关系,使银行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商业银行应为中小企业营造公平的贷款环境,调整信贷政策,打破以企业规模、性质作为支持与否的条件,支持中小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遵循公平、公正和诚信原则,逐步提高对中小企业信贷投入的比重。同时,银行应根据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不断进行开发和探索,创造出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要加大推进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和银行融资体系的建立,着力建设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创新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中小企业产业升级。鼓励民间资本参股地方区域性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建立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的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多层次的、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资本市场体系,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和长期票据市场,丰富资本市场的交易品种。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投入,支持地方通过各种渠道建立地方的中小企业的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将中小企业纳入国家创新政策体系,并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同时制定和落实促进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税收政策。不断健全和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法律环境,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制定出台了不少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各大银行也都针对中小企业自上而下成立了相应的部门,相信在各方面的协同努力之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加强担保体系建设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加强担保体系建设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内容显示中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信用经济,任何一个经济主体都必须依靠信用与其他经济主体发生联系。信用担保是信用经济的一部分,它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企业与银行间的桥梁作用,以信用为媒介,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难题,降低金融信贷风险,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目前我市中小企业蓬勃发展,融资难特别是担保难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十分迫切。一、深刻认识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中小企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是各类信用产品与信用工具的主要使用者,也是信用担保行业的主要服务对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是国家“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企业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小企业信用水平,改善中小企业信用状况,提高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符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二)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破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题的有效途径。由于中小企业往往存在着资金实力弱,经营管理不够规范,财务及信用信息不完全的问题,使得银行难以了解和掌握其借款用途乃至收益的真实信息。同时,由于资金借贷是一个过程,在订立贷款合同转移资金的使用权之后,还必须等到借款人付清全部本息,交易过程才算完成。因此,在从合同订立到债务还清之前的这段时间内,信息不完全和不真实会诱使借款人脱离监控,擅自改变资金用途,增大信贷资金运用的风险,这就造成银行不敢轻易放贷,由此形成贷款难的问题。而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就可以克服由于企业信用度不高和信息不完全所带来的信贷风险,增强银行放贷信心,破解贷款难题。
(三)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重塑银企关系,解除银行放贷后顾之忧的需要。没有健全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就不会有融洽的银企关系。企业作为经济活动主体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有着密切的信用关系往来,银行提供的信贷资金是其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银行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的企业,其主要客户也是企业,两者有很强的相互依存性。企业信用状况直接关系到银行信贷资金使用的好坏和效益的高低,对银行信贷风险有重要影响。企业信用度不高、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是导致不良贷款剥而又增的主因。企业信用状况决定着银行信贷风险的大小,是造成不良贷款的根源。要从根本上遏制不良贷款的增长,必须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提升企业信用,降低信贷风险,这才是治本之策。
二、认真分析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
为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切实帮助广大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市委、市政府于2005年4月批准成立了**财信担保有限公司,经过多方筹措资金,规范建立规章制度,沟通银企关系,积极开展担保业务。四年来,担保公司担保资金由最初的2000万元,增加到6010万元,累计办理担保业务201笔,先后为71家企业提供贷款担保27400万元,解除了12980万元到期担保贷款,没有发生一笔因企业拖欠担保贷款而造成担保资金损失,促进了部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效益的提高。受保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2900万元,提供税收586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3319人。但目前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中依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一)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内部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真正的市场经济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观念还比较淡薄。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企业只把市场经济理解为一个“钱”字,造成了很多不良后果,影响了其信用建设的步伐。我市多数企业处创业初期,财务不规范,信息不真实,资金运作没有长远考虑,存在重借轻还、信用度不高等问题。这使担保贷款既增加了风险性,又制约了流动性,造成担贷双方不同程度地存在惧贷、惧保的心理压力。不良的信用记录也给企业自身以后的申贷制造了障碍,将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担保机构自身建设不完善。担保机构是以实力作保证,以实力防风险,有资金实力才有一定的担保规模和抗风险能力。我市现仅有担保资金6010万元,离企业对担保贷款的期望值以及银行合作的“门槛”,均有很大差距。经对全市中小企业调查摸底,年需担保贷款至少52000万元,而担保机构最多年仅能提供30000余万元的贷款担保。在银行审贷权限上收且独立审贷体制下,担保机构与之合作受限制,并不能实现见保即贷, 担保放大倍数也难达到国家规定的5倍,同时也规定单笔担保贷款额度分别不得超过担

加强担保体系建设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内容显示中保机构实收资本金的10%。这实际上限制了担保资金放大功能,照此计算担保中心为单户企业一次提供贷款担保的额度最多为600万元。由于担保机构正处建设初期,实力弱,自身建立担保风险准备金较少,因此抗风险能力十分脆弱。
(三)信用担保法律建设不完善。目前,就全国、全省而言担保行业的主管部门还比较模糊,一些部门政策、制度的出台,无疑推动和促进了担保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确立了担保业在扶持中小企业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对于规范行业管理、控制行业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从担保行业宏观管理角度看,已出台的有关政策、制度还比较分散,尚未形成国家统一的、全面的针对担保行业的宏观管理政策体系。现行《担保法》的出台,使担保业务的开展有了法律依据。但是,《担保法》的立法背景是为了解决企业间债务及保护银行的债权,立法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对担保人的权益保护重视不够,因此对专业性担保机构业务的开展有一些不利的影响。
三、切实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措施与对策
(一)提高企业和全社会的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氛围。强化企业信用观念,增强信用意识,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中小企业信用建设是适应新形势要求而产生,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其摆到重要位置,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抓好企业信用宣传工作,广泛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与此同时,大抓企业经营者的商业道德素质的建设,建立企业家信用的收集、整理、公示制度,使全社会形成一个崇尚诚信、优胜劣汰的企业家市场机制,着力在企业和全社会形成讲诚信的公德意识,逐渐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共识和理念。
(二)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在法律框架内,按照规范、有序和不搞重复建设的原则,充分发挥人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和工商、税务部门年检系统的作用,随时公示企业信用状况。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管理,进一步完善中介机构的执业规范,严格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的信用评估行为。建立一套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及确定企业信用类别的理论和方法,形成科学、统一的信用评估指标体系。
(三)加强担保机构自身建设,增强其信用保证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下大力解决担保资本金不足问题,采取以政府投入为主,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参与的办法,逐步使担保资本金达到30000万元规模,进一步增强担保实力。要强化风险防范,进一步加强学习,探索和借鉴各地好的做法和经验,不断提高识别风险和防范风险能力。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支持发展与防范风险并举的原则,合规操作,稳健运行,确保担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转。要积极建立担保风险准备金制度,逐步增强防范担保风险能力。积极推动建立信用保证基金,为有发展前途、但缺乏抵押品的工商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四)加强信用监管,推动中小企业信用健康发展。强化监督管理,进一步严格评、审制度,保证担保业务运作规范有序。建立和完善保后跟踪制度,经常深入企业调研,随时了解和掌握担保贷款企业经营状况,及时与有关部门、银行沟通企业信用状况,让失信者难以生存,让守信者发展壮大。
(五)加快制定企业信用法律法规步伐,为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的建立提供有力保障。信用担保是为执行政府产业政策、为中小企业创建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而产生的,担保机构主要承担的是政府的政策导向职能,同时还承担分散金融风险、维系和促进社会信用建设的重任,因此必须依赖政府建立完备的社会支撑体系、良好的风险控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司法》、《破产法》、《合同法》及《担保法》等法律的有关条款,并加快研究制定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专门法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担保机构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中小企业企业管理成功之道


中小企业企业管理成功之道

本文作者:叶向阳 原创投稿
经“熟能生巧”这个成语可谓妇孺皆知,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曲解了其本来之含义,大都认为做事没有什么窍门,只要勤学苦练,反复实践,就可以成为某一行业中的高手。其实不然,卖油翁要成为“油自钱孔入而不湿”那样的倒油高手,刘翔要成为奥运跨栏冠军,除了不停地反复实践之外,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他在反复的练习中,要用心,要专注,要找到窍门,甚至还要采取科学的分析及计算方法。比如说,刘翔练习时,教练会把他跨栏的动作拍摄下来,然后进行分析,手的摆动幅度是否过大?双脚跨度是否过小?是不是符合标准?这些都要严格纠正的,否则哪怕他是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练习,也可能永远无法获得冠军。
企业管理也是如此,首先企业管理中很多动作要反复地做。就如同海尔的张瑞敏所说:企业管理也没什么决窍,主要还是“反复抓,抓反复”。但是中小企业老板或管理团队又是不是真的会这样想、这样去做呢?有的老板急功近利,总是用营销的思维,按照“短、平、快”的理念去做企业内部管理,这样的效果自然是不理想的。
其次,有的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随意性很大,工作怕麻烦,做事喜欢投机取巧。从企业内部管理的角度这也是不可取的。例如,很多企业推行流程或制度时,由办公室制订出来,然后贴在公告栏就算完成了,认为员工会去看,会按要求操作,而最后可能流程或制度都没有人去关注,更不用说执行了,管理人员就把责任推给了员工,认为流程或制度贴出去了,不执行当然应该是员工的责任,根本没有意识到流程或制度制订时要反复研讨,执行过程也要反复监督、检查,这样推行的流程制度才能真正产生效果。
我们在项目做流程再造时,起初很多老板或管理人员也不理解,一个简单的流程为什么还要按照“流程推行十步曲”来操作,在推行完第一个流程或制度时很多老板及管理人员才真正明白,只有这样推行的流程或制度才更具有可操作性,才会有更好的执行效果。这就是反复、关注所产生的效果。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中精纵横“流程推行十步曲”:
第一步:总流程瓶颈分析
就是对企业从打样、下单、生产安排、物料采购、生产加工、入库、出库,甚至包括客诉、退货等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找出总流程中的主要失控点,这样就能找到企业流程不顺畅的地方,同时,列出各环节的改善顺序及时间。
第二步:新旧流程描述
即依据企业实际流程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做出新流程(包括总流程及子流程),要把新旧流程的差异点标识出来。
第三步:失控点设计
即针对流程中某环节存在失控或有漏洞的地方,进行控制点设计,如某企业《新产品设计流程》中规定:技术部新样品完成后由业务部交客户确认。该流程因为缺少企业内部检验控制,最终造成客户退样及投诉频发。所以,缺少企业内部检验控制就是失控点,那么我们可以设计控制环节,即在新样品完成后,增加控制动作,先交品管部检验,并出具《样品检验报告》,检验合格后再由业务员交客户确认,如不合格时,则退回技术部处理。
第四步:流程初稿制订
把企业实际运作流程用流程图及文字方式描述出来,并形成书面文件,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明确主要失控点,这些是流程是否有效的关键。
第五步:流程研讨
流程研讨,就是在流程初稿完成后,由主导部门召集其他相关部门来进行讨论及修订,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各部门的集体智慧,确保流程的有效性及实用性;二是自我约束,让相关部门参与,增加各部门对流程的重视,并避免因某部门未参与以“不符合实际”或“操作性不强”等理由拒绝执行。
第六步:流程发行
按规定的文件管控流程进行盖章并登记受控。
第七步:流程培训
各部门负责人召集本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让部门相关人员了解具体要求,以确保流程的执行效果,避免“走形式”。
第八步:流程考试
流程考试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引起关注,让大家去关注流程;二是调动气氛,提高相关人员对流程的重视程度,确保流程执行效果;
第九步:流程稽核
流程稽核是流程推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稽核是否到位、深入,直接影响流程执行效果,流程稽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需要制订流程稽核案例,必要时要召集相关部门进行流程稽核案例分享。
第十步:流程优化
流程优化就是在运作一段时间后,对流程中

中小企业企业管理成功之道第2页

程、制度像烙铁一样烙在每一位员工的心里。对企业中那些自由散漫的毛病要抓反复,反复抓,就是说你抓了之后它要反复的,它反复之后你又抓,不知疲倦,不止懈怠的抓、抓、抓。直到自由散漫的人彻底放弃,彻底地服从为止。只有如此,流程制度才能推行起来,企业才能有序、良性、高效地发展下去。
其次,反复的动作还体现在管理者的日常工作和与员工的全方位接触上。从早会到生产协调会、品质例会和周例会,再到数据体系的建立、分析,这些都需要不厌其烦地反复地做,一旦有一天你认为其繁琐不屑一顾,或者不值一做,那么你的管理就很有可能功亏一篑。我们曾经有一个项目,刚开始的两个星期由于老板没有足够重视会议的作用,经常借故不参加会议,管理人员也常敷衍了事,导致会议效果不佳,项目业绩起色不大,后来我们再三要求其严格按照我们的规定,准时参加会议,遵守会议议程,落实会议意图。在我们的坚持下,会议效果明显提升,会议有决有议,决而有行,行而有果。
此外,在对员工教育宣导也是如此,反复地教育,反复地检查,让其形成固有的习惯,从而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最后,反复还体现在企业文化的树榜样、扬正气上。如每日早会上的优秀员工表彰,每月的优秀员工评比,优秀团体展示。我们要充分利用各个宣传阵地,让企业形成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让员工有正确的荣辱观,让员工有成就感,有归属感,成就感是最好的管理武器,因此我们需要每天不停地刺激员工,不停地激励员工,把员工的潜能发挥出来。
但是,企业管理只有反复的动作是不够的。你得让你的管理人员专注,关注他们自己,关注他们自己的工作。在我们服务的企业的管理变革中,经常要求管理人员做一个作业:自我检查。对于自己工作中的不良习惯进行自查,并要求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配合这种自我检查的另一个作业是:时间分析。这个作业要求管理人员把每天的工作按时间顺序记录下来。要求以30分钟为一个时间段来做记录,起初很多人不理解这项工作,因为他们都很忙,哪里有时间做记录呢?后来我们给他们制订了专门的表格,只要填上内容即可,而且不用太细,这样的工作持续一段时间后,老板和管理人员终于明白了统计的必要性。从“时间分析”统计表上可发现以下问题:
1、很多管理人员工作官僚化
有些管理人员在办公室呆的时间过长,工作过多地依赖下级主管和基层班组长,很多该在现场做的协调工作没有去做,而让这些班组长之间互相协调,增加了工作难度。一些该由车间经理做的生产统筹安排工作也交给了下属去完成,车间经理几乎成了厂部与车间班组之间的一个过道,有没有都无所谓。
2、很多基层主管存在大量的时间浪费
有些事情通过制订一个简单的流程或制度就能约束员工的行为,而因为没有制订流程或制度,最终必须天天去重复地解决;有些工作应该由其它部门做的,也交到车间来做,这些车间的基层主管做了大量的生产计划人员、物控人员、品管人员的工作,而对劳动效率和工序间的人力调配这些非得由车间基层主管做的工作却没有精力做好;走动的时间占了这些基层主管工作时间的一大部分,一天下来,大量的工作时间浪费在与仓库、采购、技术、品质、计划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上,甚至浪费在推诿扯皮上去了,真正有效解决问题的时间并不多。
一张简单的“时间分析表”,就能让老板以及管理人员知道自己一天究竟做了多少有用的事,又浪费了多少时间,从而让各方都明白自我的工作究竟做得怎样了?效率究竟有多高?避免那种总以“没有时间”为借口而不去解决异常的现象。
其实,这里并没有应用什么高深的管理方法。方法很简单,就是关注自己。关注和不关注,往往效果会有天壤之别。我们日常管理中大量的错误重复发生,就是因为我们缺少关注。客户的投诉总是“不断根”,就是因为没有足够地关注。并不是说不知道,而是关注度不够,没有进行数据化的统计。比如说:客户投诉中哪项投诉占多少比例?不同时间段客户投诉的情况如何?如果不以统计的方式去关注,那么所有的客户投诉就仅仅只会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印象,不到造成巨大损失之时,断然不会改变。而到了不能容忍之时,恐怕已经损失惨重了。
那么,如何“关注”呢?统计数据是“关注”的真正有效方法,是衡量你是否专注的唯一砝码!比如针对供应商管理问题,如果我们只知道某某供应商经常交货不准时、品质没有保证,而没有具体的数据统计,并把统计出的数据发给供应商,那供应商也不可能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的改善,直到我们实在无法容忍而更换另外一家供应商时,我们发现下一家供应商也好不到哪里去。如果我们把每一个供应商的延误次数、延误时间、不合格批次都以统计的方式统计出来,并定期传给供应商,然后要求其整改,这样才能让供应商心服口服,实在不行,也可以作为与供应商谈条件的筹码,或将这些数据做为条件来约束供应商,无论如何,也只有如此才能做好供应商管理。
与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交往久了以后不禁产生一种想法:对于他们而言,现代的管理知识和工具固然重要,但让他们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更为重要。很多的错误其实只要他们真正了解,改起来并不难,只是很多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这些小错误有多大的危害,造成了怎样的“恶果”。而要他们清清楚楚地了解,就只有靠边做边关注做的过程和结果。而且一定要用统计这个“聚光灯”去引导他们专注于过程和结果的数据之上。
我们认为企业管理其实就是一项笨功夫,的确如此,它不需要太多的花拳绣腿和表面功夫,它是实实在在的反反复复的动作和专注做事的能力促成的。它只需要一股不达目的永不罢休的较真劲,只需要一种潜心笃志、心无旁骛的心态!制造企业管理接下来的比拼实质上就是“基本功”的比拼。总之一句话:做企业管理,尤其是制造企业管理,是没有捷径可言,制造业“暴利”、“炒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企业间的竞争已经非常透明,说到底就是品质、交期、成本的竞争。制造业人力成本、价格肯定是上涨的,而客户产品价格却要求不断降价,让制造企业(尤其时产业链末端的零配件加工企业)成为了“夹心饼干”。我们只有在内部管理上下功夫,练好“基本功”只有反复抓,抓反复,最终形成一个模式、一个系统,企业才有扩张和发展的基础,才能持久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基础夯实了,那不管面临社会经济危机,还是在行业低迷时期,企业都具有抗击风浪的能力,这样企业才能永续经营、基业长青。

加强担保体系建设 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加强担保体系建设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信用经济,任何一个经济主体都必须依靠信用与其他经济主体发生联系。信用担保是信用经济的一部分,它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企业与银行间的桥梁作用,以信用为媒介,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难题,降低金融信贷风险,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目前我市中小企业蓬勃发展,融资难特别是担保难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十分迫切。

一、深刻认识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中小企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是各类信用产品与信用工具的主要使用者,也是信用担保行业的主要服务对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是国家“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企业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小企业信用水平,改善中小企业信用状况,提高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符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二)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破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题的有效途径。由于中小企业往往存在着资金实力弱,经营管理不够规范,财务及信用信息不完全的问题,使得银行难以了解和掌握其借款用途乃至收益的真实信息。同时,由于资金借贷是一个过程,在订立贷款合同转移资金的使用权之后,还必须等到借款人付清全部本息,交易过程才算完成。因此,在从合同订立到债务还清之前的这段时间内,信息不完全和不真实会诱使借款人脱离监控,擅自改变资金用途,增大信贷资金运用的风险,这就造成银行不敢轻易放贷,由此形成贷款难的问题。而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就可以克服由于企业信用度不高和信息不完全所带来的信贷风险,增强银行放贷信心,破解贷款难题。


(三)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重塑银企关系,解除银行放贷后顾之忧的需要。没有健全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就不会有融洽的银企关系。企业作为经济活动主体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有着密切的信用关系往来,银行提供的信贷资金是其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银行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的企业,其主要客户也是企业,两者有很强的相互依存性。企业信用状况直接关系到银行信贷资金使用的好坏和效益的高低,对银行信贷风险有重要影响。企业信用度不高、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是导致不良贷款剥而又增的主因。企业信用状况决定着银行信贷风险的大小,是造成不良贷款的根源。要从根本上遏制不良贷款的增长,必须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提升企业信用,降低信贷风险,这才是治本之策。


二、认真分析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
为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切实帮助广大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市委、市政府于20xx年4月批准成立了**财信担保有限公司,经过多方筹措资金,规范建立规章制度,沟通银企关系,积极开展担保业务。四年来,担保公司担保资金由最初的20xx万元,增加到6010万元,累计办理担保业务201笔,先后为71家企业提供贷款担保27400万元,解除了12980万元到期担保贷款,没有发生一笔因企业拖欠担保贷款而造成担保资金损失,促进了部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效益的提高。受保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2900万元,提供税收586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3319人。但目前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中依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一)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内部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真正的市场经济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观念还比较淡薄。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企业只把市场经济理解为一个“钱”字,造成了很多不良后果,影响了其信用建设的步伐。我市多数企业处创业初期,财务不规范,信息不真实,资金运作没有长远考虑,存在重借轻还、信用度不高等问题。这使担保贷款既增加了风险性,又制约了流动性,造成担贷双方不同程度地存在惧贷、惧保的心理压力。不良的信用记录也给企业自身以后的申贷制造了障碍,将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担保机构自身建设不完善。担保机构是以实力作保证,以实力防风险,有资金实力才有一定的担保规模和抗风险能力。我市现仅有担保资金6010万元,离企业对担保贷款的期望值以及银行合作的“门槛”,均有很大差距。经对全市中小企业调查摸底,年需担保贷款至少520xx万元,而担保机构最多年仅能提供30000余万元的贷款担保。在银行审贷权限上收且独立审贷体制下,担保机构与之合作受限制,并不能实现见保即贷, 担保放大倍数也难达到国家规定的5倍,同时也规定单笔担保贷款额度分别不得超过担

加强担保体系建设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第2页

保机构实收资本金的10%。这实际上限制了担保资金放大功能,照此计算担保中心为单户企业一次提供贷款担保的额度最多为600万元。由于担保机构正处建设初期,实力弱,自身建立担保风险准备金较少,因此抗风险能力十分脆弱。


(三)信用担保法律建设不完善。目前,就全国、全省而言担保行业的主管部门还比较模糊,一些部门政策、制度的出台,无疑推动和促进了担保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确立了担保业在扶持中小企业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对于规范行业管理、控制行业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从担保行业宏观管理角度看,已出台的有关政策、制度还比较分散,尚未形成国家统一的、全面的针对担保行业的宏观管理政策体系。现行《担保法》的出台,使担保业务的开展有了法律依据。但是,《担保法》的立法背景是为了解决企业间债务及保护银行的债权,立法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对担保人的权益保护重视不够,因此对专业性担保机构业务的开展有一些不利的影响。


三、切实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措施与对策


(一)提高企业和全社会的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氛围。强化企业信用观念,增强信用意识,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中小企业信用建设是适应新形势要求而产生,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其摆到重要位置,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抓好企业信用宣传工作,广泛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与此同时,大抓企业经营者的商业道德素质的建设,建立企业家信用的收集、整理、公示制度,使全社会形成一个崇尚诚信、优胜劣汰的企业家市场机制,着力在企业和全社会形成讲诚信的公德意识,逐渐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共识和理念。


(二)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在法律框架内,按照规范、有序和不搞重复建设的原则,充分发挥人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和工商、税务部门年检系统的作用,随时公示企业信用状况。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管理,进一步完善中介机构的执业规范,严格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的信用评估行为。建立一套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及确定企业信用类别的理论和方法,形成科学、统一的信用评估指标体系。


(三)加强担保机构自身建设,增强其信用保证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下大力解决担保资本金不足问题,采取以政府投入为主,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参与的办法,逐步使担保资本金达到30000万元规模,进一步增强担保实力。要强化风险防范,进一步加强学习,探索和借鉴各地好的做法和经验,不断提高识别风险和防范风险能力。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支持发展与防范风险并举的原则,合规操作,稳健运行,确保担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转。要积极建立担保风险准备金制度,逐步增强防范担保风险能力。积极推动建立信用保证基金,为有发展前途、但缺乏抵押品的工商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四)加强信用监管,推动中小企业信用健康发展。强化监督管理,进一步严格评、审制度,保证担保业务运作规范有序。建立和完善保后跟踪制度,经常深入企业调研,随时了解和掌握担保贷款企业经营状况,及时与有关部门、银行沟通企业信用状况,让失信者难以生存,让守信者发展壮大。


(五)加快制定企业信用法律法规步伐,为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的建立提供有力保障。信用担保是为执行政府产业政策、为中小企业创建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而产生的,担保机构主要承担的是政府的政策导向职能,同时还承担分散金融风险、维系和促进社会信用建设的重任,因此必须依赖政府建立完备的社会支撑体系、良好的风险控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司法》、《破产法》、《合同法》及《担保法》等法律的有关条款,并加快研究制定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专门法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担保机构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