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安全监管工作心得范文

每个人的想法和观念都不一样,你觉得是错的事,别人不一定觉得。有时我们需要将自己对观看或阅读过的内容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很多人都经历过写心得体会这样的写作训练,心得体会比较多地倾向于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会,心得体会书要如何规范的书写呢?也许以下内容“关于基层安全监管工作心得范文”合你胃口!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关于基层安全监管工作心得范文


近年来,国家对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非常重视。党中央国务院不仅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把安全生产工作当做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同时还特别强调了各级政府一把手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这就迫使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常抓不懈。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安全生产也出现了许多漏洞,需进一步加强监督和管理,基层安全监管力量不足制约了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监管范围大。随着烟花爆竹和职业危害监管职能列入安监部门,安监机构的监管点多面广范围越来越大,而安监执法机构力量非常薄弱。一般有行政编制5-7人,除领导司机外,正常工作人员就3-4人无法满足安监工作需要;
二是专业知识跟不上,不仅人员数量不能满足面广量大的执法工作需要,而且执法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又未经过专业培训,在进行执法、处理案件时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
三是法律法规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现行法律中的规定是面对全国的,而各地的实际情况差异性很大,特别是基层县区,民营企业的规模较小,有些仍是作坊式企业,这些企业投资不大,人员不多,一旦出现违法行为,要依法处理、处罚。企业认为无法承受(有些还是当地政府招商引资来的企业),就到处喊冤,认为安监部门有意打击、刁难他们,为此一些领导也会出面干预,如果不依照法律处理处罚,安监部门就变成了违法者,诸如一些企业发生了事故不向当地政府安全监管部门报告,而是隐瞒私自处理,安监部本文门得到举报,前去核查了解,他们又百般阻挠。依据《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对其进行的行政处罚,按照法律的规定是无误的,但当事人拒绝接受,通过审计调查,我们认为安监部门执法力度不严,罚没款欠缴数额较大,占应收款的80,使得安监部门的法律文书缺乏应有的法律效力,并失去法律的尊严;
四是基层安监部门无专门的法制管理机构或懂法律的专职人员,对日常执法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与监督,使基层执法工作出现了为难情绪。因此,建议要加强基层安全监管队伍建设,适当增加人员编制对在职人员应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专业培训、考核,不断提高安监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执法水平,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作风清廉、纪律严明、行动快捷”的安全执法专业队伍。建立健全各项执法监察制度和规程,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执法程序,规范自由裁量,不断提高执法质量,防止执法主体错位、执法程序违规和乱作为的现象,真正做到程序、实体合法,努力实现公开、公正、公平执法,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总之,安全生产执法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等多个部门和环节,涉及面广,需要在政府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下,各部门密切配合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关于基层安全监管工作心得范文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安全心得体会


作为基层质监部门的一员,如何严格履行职责,把好食品安全监管关,成为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目前面临的头等难事、头等急事、头等要事。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与大家交流如何做好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严格依法履职。监管人员要充分依靠地方政府,各级各部门要依法担负起各自的职责,将工作做到实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食品安全监管既不交叉,又不脱节。

逐步完善监管长效机制。首先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基层监管部门要把全面建立索证索票和台账制度作为重点,建立工业品和食品两个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质量追溯和责任追究体系,实现从源头抓质量。要引导和监督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质量承诺和协议准入制度。对于流通环节中有缺陷、不合格的产品,要实行货源回溯及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确保产品质量。食品经营者必须要有具体的承诺,保证承担食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其次,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通过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广标准化生产模式,从产品的产前环境质量检测、产中生产技术操作达标到产品出厂检验,全过程实行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与管理,从源头上提供质量保证。

健全完善检测体系。要实现全过程、高标准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基层监管部门应该大力借鉴先进国家、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检测体系,配齐配强检验人员,购置添加先进的检测设备,运用高科技检测手段,严把产品质量关。

建立健全监督网络。监管部门应该着力建设两个监管网络。一是加速建设科技监管网络。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和电子手段,把食品、药品、农产品、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消费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纳入监管网络。二是逐步建立健全社会监管网络。不仅要充分调动基层单位和干部的监管积极性,还要充分发挥乡镇、社区居(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产品质量监管网络。

大力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一是结合整治目标,进一步摸清底数。二是突出重点,抓主要对象。三是强化商品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四是专项整治活动中要突出各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联动机制建设。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体会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体会

平昌县关于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实践与体会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质量安全是当前社会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着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以及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而且与社会的文明进步、公共卫生、和谐稳定都具有紧密的联系。近年来国家通过立法,先后制定实施了《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我们以法律为准绳,不断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从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质量安全监控体系,注重源头监管。通过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上不断探索前进。笔者结合自身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浅谈两点体会。
一、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漏管现象较多。一是源头管理点多面广。尽管近年来规模化养殖发展迅速,但“千家万户”家庭养殖模式还普遍存在,给源头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对规模养殖场监管率较高,对散养户监管还不到位,还有一些经营者对畜产品安全意识不够,不理解嫌麻烦,对养殖档案记录意识不强。二是调入调出畜禽及产品的监管还存在缺陷。经营者不主动报检,完全靠基层监管人员巡查督促检疫。据统计,全县每年从县外调入商品肉猪5万头以上,家禽10万只以上,家禽产品上百吨。由于畜产品安全监管实行分段管理,难以对外地调入畜禽及其实施源头监控;分散性较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值得我们深思。三是投入品监管困难,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环节具有多重性和特殊性。畜产品生产过程是多行业、多领域共同生产的过程,其中包括养殖行业、兽药生产行业、饲料加工行业、兽药饲料经营行业。每个行业的经营者都要从畜产品生产中力求获得最大利益,于是就有了伪劣兽药、伪劣饲料、禁用添加剂;养殖者有意无意选用这样的兽药、饲料及添加剂,危及畜产品质量安全;而基层畜产品安全监督机构所能监管的范围只能是养殖环节、兽药、饲料经营门店、屠宰环节、畜产品流通环节和产地检疫环节,简言之,只能监管伪劣兽药、饲料不能卖,问题猪不能宰,问题猪肉不能上市,但是当检出问题猪时,只能使肉品消费者免受其害,而畜产品生产养殖者的损失后果已经造成。
2、基层监管人员素质不高。例如在动物及其产品检疫上,一些基层动物检疫工作只注重收取检疫费用,不严格执行程序,对检疫工作敷衍塞责。个别监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表面虽在开展监管工作,但对监管知识一知半解,不能达到预期的监管效果。基层站对规模养殖场监管力度不够,督促养殖业主规范建立养殖档案上不尽力,认为是养殖业主自己的事,导致养殖场养殖档案不规范,一但发生事故无法追根溯源。
3、畜产品安全检测设备和技术落后。特别是乡镇动物检疫设备、技术落后,基层检疫设备仍然停留在依靠体温计、检疫刀、检疫钩和感观的原始时期,特别是碰到违法案例时,由于缺乏足够的取证设备,现场无法立即进行取证,导致因证据不足而无法立案,从而助长了违法者的嚣张气焰。随着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日俱严格及动物疫病的频繁发生,原有的检疫技术和设备已不能适应当前检疫形势的需要,迫切需要对动物检疫人员进行新技术培训和检疫设备更新。
4、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面宽量大,责任重大,目前“瘦肉精”监测、兽药残留检测等尚未列入财政经费,现有的工作经费难以支撑当前越来越繁重的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迫切需要各级财政加大经费投入和保障。
5、综合执法体系不够完善。畜产品质量监督执法机构和力量分散,很多时候需要多部门协作,但基层执法机构和体系不健全,各执法职能部门相互推诿扯皮和配合不力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对策和建议
1、加大舆论宣传。特别要建立覆盖县乡村的宣传网络,广泛宣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交流各地先进经验,多途径多形式宣传畜产品安全知识,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努力营造政府重视、社会各界支持、群众理解、有利于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开展的良好氛围。使广大养殖户和经营者认识到畜产品安全的重要性,使他们能够学法、懂法、守法,严格行业自律,主动接受监督管理。
2 、强化队伍建设。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素质,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责任制和开展法律法规、业务知识技能培训,增强执法监管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技能。做到不让违法行为在我手上溜过,案例评判不在我手中错过,症状诊断不在我手上误过;二是充实力量。有的乡镇仅落实一个人具体负责,难以适应量大面广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和执法程序的要求,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形成空档,产生畜产品安全监管的漏洞。因此,应及时充实加强基层畜产品安全监管专业人才,努力造就一支作风优良、素质过硬、技术精湛的畜产品安全卫士。
3、调整工作思路。按照畜产品质量安全重源头的特点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体会第2页

,畜产品安全监管的指导原则应是立足源头,抓好监管保安全,管住生产加工企业,监督市场流通环节。对畜禽养殖环节、兽药、饲料生产企业、动物屠宰加工企业,按照标准开展全面整治,符合标准的给予备案挂牌,按管辖区域由同级职能部门监管并予以公示;市场流通环节对公示名单以外企业的产品按违法惩处:公示名录企业的产品检查出质量问题实行责任追溯制,产品返回、承担损失责任,追究法律责任;对不符合规定标准的生产、加工企业给予取缔关闭。斩断畜产品安全隐患根源。
4、加大畜产品安全监管经费投入。将畜产品安全监管执法装备、监测经费纳入各级地方财政全额预算范畴,如:检疫检验设备购置、瘦肉精监测专项经费、兽药残留检测经费等;同时由公共财政补足解决村级畜产品安全监管信息员工资和日常运转费用,逐步改变仅凭一双眼睛、一把刀的传统检疫、检测手段,逐步实现以科技手段监管、以法律手段惩处的目标,消除畜产品安全的祸源。这是做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最为根本的环节。
5、整合执法资源,强化协作监管。在大力推行既定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基础上,加强与商贸、农业、工商、卫生、公安、药监等有关部门的综合协调与日常监管的协作,充分运用行政、司法等手段,整合执法资源,明确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职能和应行使的职权、以及所担负的义务和责任,着重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监管机制。建立分工负责制,谁管理谁负责,构成强大的畜产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杜绝出现监管上的错位、缺位和推诿现象。真正做到从产地到餐桌全程无缝监管。

关于做好基层药品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做好基层药品监管工作的思考
基层药监工作与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点多面广,监管难度大、工作头绪多,如何走出一条适合基层药监工作的路子,是很值得探讨的。
笔者以为:要做好基层药监工作,主要是要理清思路,找准着力点,把握工作重点,创新监管机制,以监督为中心,以努力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为重点,按照“围绕一个目标(工作目标任务),抓住两个关键(依法行政、队伍建设),加大三个力度(《药品管理法》宣传力度、药品日常监管力度、行政执法力度),实现四个新突破(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药店药房“两放心”工程、整治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帮促地方医药经济快速发展)”的工作思路,全方位开展各项工作。
一、加强监管 规范流通秩序
1、加大《药品管理法》宣传力度
为扩大《药品管理法》的影响,增强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提高群众和管理相对人药品质量意识和维权意识,一是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药监执法人员首先要深入学习《药品管理法》,学法、守法、严格执法。二是要通过举办不同层次的《药品管理法》班,对辖区从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学法、知法、守法。三是要利用宣传舆论工具,结合开展“执业药师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26”禁毒日、“12.4”普法日等活动,坚持面向社会广泛宣传《药品管理法》等涉药法律法规,提高群众用药安全意识和权益保护意识。
2、加大药品日常监管力度
一是加强对药品经营企业进行管理。加快基层药品零售连锁步伐,建成规范零售连锁店;帮促医药企业进行规范化管理,加快GSp认证步伐;利用监督检查督促药品经营户严格按“四防”要求建立健全药品保管制度和设施,严厉查处无证经营和超范围经营;二是加强对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药品进货渠道的管理。要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要求,建立和完善药品经营、医疗机构药品、药械进货渠道相关管理制度,并组织执法人员深入一线检查、规范。
3、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为净化药品市场,每年年初,要根据上级药监部门的要求,制订《辖区整顿和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措施、方法、时间、步骤。对执法难度大、影响面宽、社会反映强烈的药品制假售假行为、地下药品批发、非法经营药品、人药兽药混售、以食品冒充药品的行为进行重点监督检查,在多次“专项检查”结束之后,又分片集中时间开展“拉网式”的执法大检查,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治理”,不留“真空”地带和监管“死角”。一是“暗线”举报。通过设立举报奖励制度,发动药品协管员和群众提供案源;二是“明线”监督。对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进行全程跟踪检查,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的监控和规范整治。三是快速反应。坚持全天侯打假值班,发现药品违法案件迅速查办。四是“重点”稽查。对边远乡村卫生站和药店、诊所相对集中的乡镇加大巡查执法力度。
4、建章立制 坚持依法行政
一是逐步制定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行政执法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制度》、《行政执法人员法律法规学习培训制度》等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规范执法行为。二是要制定《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行政执法人员违法违纪投诉受理制度》、《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办法》等执法监督制度,以利公正执法。三是把一切活动纳入法制的范畴,坚持“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的基本要求,做到“执法讲程序,处罚讲依据”。
二、建设“两网” 净化药品市场
1、着力构建农村药品监督网。为加强农村药品监管,要先行农村药品监督网络试点工作,待经验成熟,再全面推开。主要是要从乡镇卫生院和行政村的干部中聘任一批懂药懂法的药品协管员和药品义务监督员,明确协管员工作职责和工作考评机制。形成以“药监部门为主、协管员为辅、区乡村联动”的农村药品监督网。把区、乡、村涉药单位纳入药品监督视野,以保证区、乡检查覆盖面达100%,村涉药单位检查覆盖面达80%以上。
2、大力促建农村药品供应网。为堵住假劣药品的源头,一是要加强药品供应网责任片区建设,鼓励已通过GSp认证药品批发企业在乡镇农村市场构建药品供应网,对药品零售药店、个体诊所、村卫生站提供24小时便捷服务,进行药品直接配送。二是要分层次召集乡镇药店、诊所和村级涉药单位从药人员,宣传药监法律、法规和“两网”建设精神,督促其从责任片区药品批发企业采购药品。三是加强监督检查,重点核查涉药单位是否从指定的合法渠道购药、有无完整的购进记录,对违规行为予以警告并加以规范。四是发挥药品协管员的作用,分片、分乡、分村指导督查药品购销网络的运转。
三、实施药品放心工程 确保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为高标准、高起点开展“两放心”工程,应根据《药品管理法》和GSp的具体条款,制定工作方案和评比标准。一是对医院督促其加强药房标准化建设,规范药品调配操作程序,严格执行药品保管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四防”措施,确保用药质量。二是对零售药店督促加强店堂管理、做到药品分类有序、资料齐备、记录完整、制度健全。三是对申报放心药房、放心药店单位,要采取看现场、查资料、提问题等方式,对照验收标准细则、逐条检查,认真组织验收。对被评为“两放心”的单位颁发“放心”标牌,期限一年,到期不符合标准的作摘牌处理。我区通过实施“两放心”工程,使各涉药单位形成比质量、比价格、比服务、比诚信的良好局面,让人民群众普通感到满意。
四、帮促结合 加快经济发展
一是根据辖区医药经济发展状况,对医药企业进行加大帮扶力度,要深入一线现场指导,按GSp、GMp要求,从软件到硬件对照检查。帮助建立和完善内控机制,巩固企业GSp认证成果,以质量、价格、诚信赢得客户和市场;鼓励药品经营企业在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中发挥供应网主力军作用,帮助其拓宽市场,使企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二是打假治劣,努力为企业营造健康发展优势氛围。三是以人为本、科学监管。对区内药店、诊所采取处罚与教育并重,以教育为主的工作从轻处罚原则,要通过科学的人性化管理,构建药监执法与管理相对人之间比较亲和融洽的关系,促进药监工作的正常开展。

浅谈金融危机下如何做好安全监管工作


浅谈金融危机下如何做好安全监管工作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市部分企业停产、半停产甚至是倒闭,企业负责人消极应付,安全生产工作出现漏管、疏管现象,这给安全监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对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成为每个安监执法工作人员面临的新课题。笔者拟通过对我市部分企业的现状分析以及实际工作体会提出以下建议:
一、金融危机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不利影响
金融危机的影响是双方面的,不管企业还是员工都受到了很大影响。
1、从企业来看,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资金普遍紧张,企业疲于应付生产,勉强经营,没有资金进行设备和技术更新,甚至大幅裁员。在安全和效益难以兼得的情况下,有的企业只顾效益,忽视安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得不到落实,安全投入得不到保障。有的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待遇和岗位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一些季节性生产经营比较集中的企业开始大量招用临时工、季节工,这些员工没有得到任何的安全知识培训,便仓促上阵,进入生产一线。同时,由于资金紧张,企业的劳动防护用品也得不到及时更新,员工在相对恶劣的情况下工作,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2、从员工方面看,同样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势空前严峻,为了能够保住自己的饭碗,只顾蛮干,对自己应得的安全生产保障条件难以提出要求,权益得不到保障。特别是新进厂的员工,为了能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有一份收入,不得不忍气吞声,明知企业提供的岗位存在风险,自身的安全得不到保障,也不敢提意见,在相对恶劣和危险的条件下进行工作,且满腹怨气,情绪不稳,存在难以遇见的危险。
二、针对不利影响,如何转危为安
在当前经济特殊时期,首先应该统一思想,坚定信念,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的特殊性:安全生产永无停息,越是条件艰苦就越容易发生问题,越是要绷紧安全生产弦,不得有丝毫懈怠。同时,要尽快适应新形势对安全监管工作提出本文 的新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妥善使用“自由裁量权”,实现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尽可能在最大范围内为企业分忧解难,
1、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放松
发展是硬道理,没有什么问题比发展更重要,安全生产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不能一味的就安全抓安全,看不到企业的实际困难。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转变传统的工作理念,提高办事效率,更新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手段,设身处地的为企业着想。要通过到企业检查的有利时机,多听取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探讨不同的管理办法。切忌背着条文行天下,不管情况如何,一律照搬照办。
2、坚持“三不罚”
即首查不罚、及时整改不罚、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不罚,善于运用自由裁量权,以整改问题不发生事故为目的,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安全执法检查,是一种手段,根本目的是为了督促企业及时整改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不安全问题,确保生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不能以罚款为目的,不能下达罚款任务,更不能职权利益化,把罚款作为发家致富的手段。对无视国家法律,公权私用,滥罚款的现象,要坚决打击,严惩不贷。
首次检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时,要及时告知企业,责令整改,能当场整改的,责令当场整改,不得处罚;不能当场整改的,责令限期整改,并按时进行复查,已在规定期限内整改的,不得处罚;即使企业在规定期限内由于客观原因未进行完全整改,只要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未发生事故,也不得处罚。
3、善于利用危机,“转危为安”
金融危机给企业和执法部门都带来了不利影响,但我们也要看到,危机里面也蕴藏生机。经济条件好的情况下,企业生产任务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都没有足够的精力研究安全生产,没有充足的时间仔细的分析企业存在的不安全问题,更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措施。当前,部分企业停产、歇业,主要负责人有了难得的充裕时间,安监部门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铺下身子,深入到企业,帮助企业查问题,想办法,定计划,促行动,在停产期间做足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等危机过去,企业再进行生产时,安全条件已有了很大改善和提高,生产得到了安全保障。
4、创新安全培训方式
安全培训,是实现安全生产保障平安的关键,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一定要进行岗前培训。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要改变传统的下通知、开课堂、答试卷、发证书的培训方式,切实为企业着想,根据每个企业的不同情况,深入企业一线,现场开课现场培训,要不拘泥于形式,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切实做好安全培训工作,把好安全生产第一关。
浅谈金融危机下如何做好安全监管工作

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的体会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是一个新机构,而履行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更是一项新职能。基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如何入手开展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结合本人近一年分管食品安全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应加强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 争取地方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的支持

(一)主动依靠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一是经常主动向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汇报食品安全工作所面临的形势、阶段性工作实施情况、具体工作中发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从而使市政府最大限度的支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依法履行职责,比如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倾斜,为我们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二是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准确把握监督与发展的关系,把整顿和规范食品市场秩序融于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从而使市政府把食品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二)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一是主动把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中应承担的职责和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应承担的职责向市人大、政协报告清楚,使市人大、政协对食品安全“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体制和模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经常将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总体工作安排、阶段性工作实施计划、以及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等向市人大、政协汇报,争取得到支持;二是经常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食品生产加工、集贸市场、餐饮消费等环节的食品安全状况,以促进食品安全各监管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责。三是主动邀请人大、政协领导以及相关部门领导参加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争取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协常委会的年度工作计划;

二、密切与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联系

食品产业链较长,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工作,是由农林(渔业)、质监、工商(贸粮)、卫生等环节部门分段把关,共同完成的。食品药品监管局与他们是同级局,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况且具体的行政执法工作都是他们实施的,食品药品监管局主要行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能。因此,我们既要始终站在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这一重要高度,积极主动地组织相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及时向各环节部门提出监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督促他们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净化食品市场秩序;又要虚心向他们学习,尊重、理解他们的工作,通过定期召开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会议交流情况、上门走访征求意见等形式,多沟通、多交流,从而形成团结协调、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并努力形成一个在服务中协调,在协调中综合,在综合中提高的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三、处理好与上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关系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实行的是垂直管理体制,所以,作为下级要加强请示汇报,服从上级的领导和工作安排,争取上级对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的指导。一是主动向上级汇报本地开展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的情况、所采取的措施、存在的问题以及工作中好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同时要将上级的阶段性工作安排和要求等及时传达贯彻到本地承担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相关部门,并结合实际指导他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二是主动向上级报送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中发现的具有共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意见,为上级当好信息员和参谋员。

四、营造良好的與论宣传环境

药品监管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职能的时间短、任务新,其工作职责和监管模式在一定时期内很难被社会各界所理解和支持,甚至连一些其他党政领导和机关干部都不了解。因此,要营造良好的舆论宣传环境。一是加强与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的联系,加大对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的宣传力度,主动向新闻媒体提供信息稿件,经常邀请新闻记者参与监督检查工作;二是发挥门户网站和食品安全网站的作用,及时宣传报道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监管工作动态;三是通过“民情恳谈”、“六进五个一”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形成“人人关注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提升食品监管部门的社会影响力。

五、选好配强食品安全监管人员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承担的是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查处重大事故”的“抓手”职能,这对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行政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人员编制十分有限的情况下,选好配强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显得尤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讲,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决定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水平和效率,决定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地方党委、政府中的地位和各职能部门中的威信。因此,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一定要好中选优,选好配强食品安全监管人员。要选配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的人员从事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

市场监管局监管工作心得体会


市场监管局监管工作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以深改实干转形象、担当作为争一流为主题的学习活动,我深深体会到自己在工作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现结合岗位实际,深刻剖析,谈谈自己的所感、所悟。通过学习,自己充分感知到,必须转变之前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和陈旧思想,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和公务人员的责任担当意识。

一、对解放思想的认知

{城市}要发展,我该怎么办,刚开始提出这个主题后,感觉似乎与自己无关,都是领导层考虑的问题。但是通过参加会议聆听上级的文件精神,才明白自己思想上存在严重的误区。正因为我们工作在基层,才能充分体会到基层群众所需所求,而作为直接为群众办事、为民服务的基层代表,怎么样服务群众,解决好他们的困难,正是为政府分忧、为民解难的一种体现。通过这一思想转变,我明白了下一步工作该怎么办的方法路径,就是扑下身子,放下架子,真心诚意的对待群众,时时处处解决好他们的困难。

二、日常工作体会

作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人员,必须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才能有效的做好辖区百姓的饮食用药安全。对待群众,要真心真意,对待监管对象要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参加工作三十年来,自己能够做到热忱礼貌,但有时也会出现不耐心、心情急躁的现象发生。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勤勉敬业、敢于担当。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树立东昌府兴我荣,东昌府衰我耻的大局观,才能真正做到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为我区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执法经验的总结

坚持履职尽责不懈怠,始终保持顾全大局的集体荣誉观。多年来,自己始终有一种紧迫感,担心自己能力和工作技能方面不足影响日常监管工作,所以在平时注重学习新知识,确保自己能始终保持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素质,具备能严格执法,公正执法,热情为民服务的激情。将工作中的落脚点放在严监管、重规范上来,改正轻处罚、轻纠正的现象。在办案过程中克服因人际关系和复杂社会环境带来的困扰,严格执法树立市场监管人员的良好形象和增加执法权威。

四、廉洁自律方面

俗话说纪律是个圈、自由在里面,我能够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觉带头遵规守纪,严于律己。不以权谋私,在权力、金钱、人情上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其身不正、其令不行,凡是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带头做好,真正做到自重、自省,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对个人来说,既是一次用新思想、新观念重新审视自我,反思自我,解剖自我,提高自我的大好机会,更是让自己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压力感,增加荣誉感、自豪感,提高工作方法和更好为人民服务的机遇。通过学习讨论,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我决心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全新的思想、全新的理念,提高自身素质,为保障辖区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为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做出自己的努力。

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体会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村食品市场日益繁荣活跃起来,各种农村食杂店、小超市、小集贸市场、小加工作坊犹如一夜春风来,促进了农村的经济繁荣。在极大方便广大农民群众饮食需求的同时,一些不容忽视的食品安全隐患也充分暴露出来,严重威胁着农民的身体和生命安全,成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强化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已成为各级政府
和职能部门刻不容缓任务,就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结合食品药品监管实际,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农村食品市场现状
为进一步摸清农村食品市场现状,我们利用一个月时间,先后深入我市17个乡(镇)和42个行政村进行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在农村我们发现食品市场仍然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三多”:一是“三无”食品多。在农村,商店及小卖部是农民主要生活用品的来源地,这些占据农村食品流通环节主流的小卖部虽然经营地点不同,但其所售的商品都大同小异。他们的进货渠道基本是相同的,大都选择一些价格便宜而且送货上门的货,而其中有很多食品是那些在城市中失去市场的劣质、将要过期“三无”食品,尤其是针对儿童消费群体的桔子水、饼干、方便面、棒冰等许多小食品随处可见。这些食品有的加入色素、防腐剂和甜味剂等添加剂,做工简单,卫生指标严重超标,极大地危害农民的身心健康。二是卫生环境不合格的食品企业多。在农村,农民食品安全意识普遍较差,农村食品企业业主管理意识不强,缺乏必要的卫生改造资金,在经济效益不景气的前提下,农村食品企业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不愿投入资金改造食品企业环境,造成农村食品企业卫生环境较差,尤其是小型食品生产加工厂,小食杂店和小餐馆卫生环境令人担忧,这些食品企业由于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有的食品企业属季节性开工开业企业,小食品生产企业生产厂房和居住区不分;食杂店商品、食品混放与生活用品存放不分,小餐饮企业无消毒灭菌设备,居住区与消费区不分,餐饮区和灶房不分;极易使生产、经营和消费的食品产生二次污染,造成新的污染源。三是食品安全知识匮乏的农民多。
在农村,由于受传统的自给自足生产生活方式影响,除一些必须的生活用品外,农民关注食品安全的并不多,部分农民不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农村人买食品往往只看重价格,忽略质量,更很少有人考虑食品安全等因素,对买到的食品一般很少有人注意食品的商标、厂名、厂址,甚至生产日期等内容,部分农民抱有“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心理,即使吃出了问题也很少有人通过法律渠道进行维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假劣食品在农村的泛滥。“三少”:一是食品企业从业人员拥有健康证的少。在调研中,我们随机对农村餐饮企业从业人员进行健康证抽查,发现农村一些餐饮企业从业人员根本拿不出健康证。尤其是直接接触食品的从业人员健康证也很少,一旦这些人患有传染病,就餐的农民将成为直接的受害者。制约健康证办理和发放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尤其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给农民到卫生防疫部门体检造成不便,加之农村的经济状况不好,农民获得健康证检查又需一定费用,农民不愿意办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的办理。二是职能监管部门监管频次少。在农村除工商部门在基层有工商所外,卫生部门在农村有兼职的防疫大夫外,其余的食品安全职能部门在乡(镇)级基本没有人员和机构。在目前监管体制下,多数职能部门由于农村监管成本高等诸多原因,使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督检查次数远远少于城市的监管次数。三是农村食品安全知识宣传的少。农村是最大的食品市场,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一旦出现了食品安全事故,后果将十分严重。虽然各职能部门结合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在农村进行了阶段性的宣传,但总体看,农村食品安全宣传工作的力度较小、覆盖面不足,还未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宣传氛围。

二、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
“民以食为天”,目前我国的国情是农民占多数,农村仍是最大的食品市场,保证农民饮食安全对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实现农村的全面奔小康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是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践行“三个代表”的直接体现,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应整合监管资源,形成长效监管体系。按着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决定》的要求,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负总则,各职能部门按分段监管的原则监管。这就要求在现行的监管体制下,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为指导,在纵向上应建立市、县、乡、村层级领导的工作体系,保证食品安全监管政合畅通。在横上向应建立以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为平台的各职能部门工作体系,在动态上应建立行业组织、协会、农村食品安全监督员,信息员为补充的监督体系,最大化地利用和整合各方资源,形成纵向齐动、横向联动、动态互动的监管网络,有利于增强监管效能,保证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到位。
2、应建立“四个模式”,构筑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络。质量是食品的生命,要加强食品产品质量监管,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上应形成行之有效的监管模式,保证农民饮食安全。一是应推行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综合督导考评模式。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中,应建立食品安全重点工作的政府督导机制,由各级政府专门机构对食品安全工作跟踪督办;建立日常工作部门交流机制,由各职能部门专项推进;建立上门服务机制,对农村食品企业所需的健康证等,可上门体检、发证,减少农民开支。建立现场推进机制,对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由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组织各职能部门现场指导、规范和推进。建立年终考核机制,对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应由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达标验收。二是应推行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在农村食品企业规范管理上,可结合农村实际,综合考虑农村生产力水平,从业人员文化知识,自身素质等因素,简化农村食品各环节各链条管理规范,突出重点规范指标,形成简洁易懂、操作性强的农村食品企业统一管理规范,便于农村食品企业实现规范管理。三是应推行电子动态监管模式。由于农村食品企业点多、面广、线长,为降低监管成本、增强行政效能,可充分利用消费者网络、卫生监督网络等资源收集农村食品市场信息,倡导各职能部门建立农村食品企业电子监管档案,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动态监管。四是应推行培育基地和现代物流管理模式。农村食品市场混乱的重点环节是流通环节,从源头抓起,培育基地和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是保证农村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发展绿色食品,推广国家“绿标”食品企业为龙头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培育绿色种植、养殖基地建设有利于规范源头,保证食品安全。在农村食品流通环节上,应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推动、部门规范、市场运作”的方针,把城市的现代物流管理方式引入农村,在乡(镇)建立连锁超市,加快农村小型标准化超市改造进程,切实规范农村食品流通秩序。
3、应完善“三个体系”,构筑农村食品安全宣传网络。针对农民食品安全知识匮乏,农村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管理意识不高等问题,应重点探索农村食品安全宣传长效机制建设,营造浓厚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氛围。在构建农村食品安全宣传网络上,应因地制宜,从宣传、培训和活动三个方面协调推进。一是应完善新闻媒体宣传体系。在宣传上应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通过开设知识讲座,开辟食品安全专栏,专访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知识,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二是应完善长效培训体系。在农村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上,应坚持边监管、边培训的原则,采取集中办班为主,各职能部门分散办班培训为辅,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协助培训为补充的农村食品安全培训方式,针对农村实际制订合理的培训计划,做到统一培训培训、统一师资队伍、统一培训教材、统一考试发证。同时,还应积极发挥“两员”作用,在乡(镇)党委、人大、政府、乡(镇)卫生院防疫大夫和学校教师中聘请协管员;在村委会、种植养殖户中选聘信息员,利用“两员”资源在农村开展动态宣传。三是应完善有效活动的宣传体系。在农村宣传中,应充分利用农村围墙、乡(镇)政府公示板,通过悬挂条幅,刷写标语,散发宣传单等形式宣传,并可针对农闲季节、集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聘请专业人员讲解食品安全知识,增强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

4、应进一步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绿色通行证,也是改善农村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应从体制、机制和法制等方面加快建设和完善食品安全信用制度,建立起政府、行业、社会三者相结合的评价体系。重点落实好信用信息披露制度,应积极推进农村食品企业信用信息库建设,建立便捷的电话、计算机查询系统。各职能部门还应在农村选择示范的食品企业,以点带面,带动和推广食品企业信用体系全面建设。同时,监管部门还应加大监管力度,建立黑名单制度,做到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真正使信用体系建设成为一种有制度保障的资源。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