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领导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每个人对事情,对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需要发表自己的见解,见解的来源就是自己的心得体会。很多人都经历过写心得体会这样的写作训练,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优秀有创意的心得体会要怎样写呢?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文化部领导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文化部领导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文化部领导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新形势下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做出了全面部署。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可用十个“新”来概括。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任务,对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对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论断;对党在发展先进文化过程中的作用有了新认识,我们要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有了新高度,我们进一步充分认识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市人民群众的热切希望,西区将以文化岛建设和旧城改造为契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提出了新要求;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提出了新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了新阐释;对文化改革发展有了新目标;对文化改革发展提出了新方向,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对文化改革发展提出了新举措,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创作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创新文化走出去的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重大意义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预言,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经过建国50多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必然要求文化的兴盛繁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必然催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这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战略布局的客观需要。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我们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需要,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离不开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在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今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第一,先进文化是生命力,是一个民族存在发展的血脉和灵魂。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之所系、血脉之所依,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内在根基。一个民族的兴盛,往往是从文化的繁荣开始的;而一个民族的衰败,也一定伴随着文化的衰落。中华民族虽屡经磨难却一直发展至今,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有着五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蕴。

第二,先进文化是推动力,是一个国家兴盛发达的思想先导。回顾世界近代史,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没有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如果没有18世纪的启蒙运动,就不可能有西方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就不可能有当年西方的工业革命,也就不可能有今天西方发达国家的强势地位。在古代中国,汉唐之所以成为盛世,其原因也是因为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所以,一个国家的发展、振兴和强盛,离不开强大的文化支撑。只有不断高扬自己的文化旗帜,不断增强自己的文化实力,才能使自己的国家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先进文化是凝聚力,是鼓舞激励人民群众团结奋进的进军号角。想当年,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曾激励了一批又一批中华儿女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革命道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部,引导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理想。可见,优秀的文艺作品就像一支支熊熊燃烧的火炬,照耀和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征途上永远奋发向前。

第四,先进文化是生产力,是现代知识经济的重要内涵和支撑。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不仅赋予经济发展的价值意义,而且赋予经济发展以极高的组织效能和更强的竞争力。一个国家也好,一个地区也好,它们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的竞争。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归根到底是文化的差异;其经济发展的落后,归根到底是文化的落后;其经济社会出现的危机,归根到底是文化的危机。所以,发展先进文化,是增强综合国力特别是国家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第五,先进文化是影响力,是社会文明进步的

文化部领导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第2页

显著标志和外在展示。人类社会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人类文化的历史。文化不仅是人类进步和社会文明的显著标志,而且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形象的最好体现和展示。人们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进步与否,往往首先是从它们的文化来感知和评判的。这些年,我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国际形象大大提升,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在世界上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认同。所以,优秀文化就是一个国家的形象,就是一个民族的印记。

二、抓住文化发展的大好战略机遇期,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化软实力已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焦点,各个地区都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地壮大本地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也应当有所作为。推进文化建设具有一定优势和有利条件。一是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近年来,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财政收入逐年增加,这是我们推进文化建设的基本条件和可靠保障。二是工作基础更加扎实。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在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基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态势。三是社会各界踊跃参与。连续举办了三届的长寿文化节和盆景艺术节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效果日益凸现,全市社会各界支持和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日益高涨,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合力。文化发展的筹资途径越来越多,筹资渠道越来越广,全社会积极参与文化建设的氛围已经初步形成。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把建设成为文化大市。

推进文化建设的具体举措:

第一,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同时,大力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培育文明风尚,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

第二,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化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紧密结合实际,具体制定文化发展战略目标、战略措施和文化发展政策,改革文化治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各种成分兴办文化产业的体制氛围。政府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事业领域的投入,投入方式由养人、养单位向养成果、养事业方向转变,同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事业,努力使我市文化产业能在全市产业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第三,要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市第十次党代会的要求,高标准建设市广电中心、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盆景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红十四军纪念馆等重大设施。这些重大设施建设应加快启动。尤其要加大图书馆的建设力度,不仅要建好市、镇两级图书馆,而且要建好社区和村的图书室,最终形成相互连接的网络。

第四,要坚持继续与创新并重,加大我市文化品牌建设力度。历史悠久,自古名贤辈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这是我们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我们要在保护、挖掘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大创新力度,使长寿、长绿、长江等文化品牌越做越靓,越做越好。

第五,要积极推进文化交流,不断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加强文化的对外宣传,不断扩大文化的亲和力、吸引力和辐射力。

第六,要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要制定鼓励性政策,出台具体措施,积极培养一批既是组织者又是指导者的群众文化活动骨干,带领群众开展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真正使群众性文化活动在基层广泛开展起来。要在现有的文化设施中组织好展览、讲座、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要在全市开展大型的文化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进一步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三、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为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刻认识到,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文化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要增强机遇意识和责任感、紧迫感,按照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要求,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文化建设作为评价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经济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纳入目标考核,强化责任,改进作风,实实在在地推进文化事业建设。

第二,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认清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增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广泛动员和依靠全社会力量,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牢固树立大文化观念,坚决冲破一切妨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广开改革和发展渠道,充分发掘和利用各种文化资源,不断扩大规模,提高质量,使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走在南通市乃至全省前列。

第三,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发展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实现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要采取有力措施,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汲取历史文化的营养,大力培育和弘扬“精神”,增强广大市民了解、热爱、建设的意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文化价值观,进一步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四,大力培养各类文化人才,形成文化的整体优势。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要害在人才。要建立完善文化人才培养、储备、管理、激励和文化单位社会保障体制与机制,有计划地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大对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的奖励力度,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大力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尤其是注重提高文艺家的原创能力,支持和鼓励文艺家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和浓郁地方特色的精品力作。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为人民奉献更多无愧于时代的精神文化产品。

第五,完善资金保障制度。首先要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市财政应对重大文化项目建设、新兴文化产业项目、对外文化交流等给予大力支持,资金投入应根据经济增长的比例逐年增加。其次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积极推进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投资”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


篇一: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五八小学 詹孝宇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在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在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等各方面,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

这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团结和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我之所以能在遭遇各种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辛勤耕耘、努力奋斗,主要就是有理想和信念的支持,我认为: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没有理想,就会失去动力,就会碌碌无为,没有信念,就会饱食终日,无所作为。

理想坚韧你的意志,信念凝聚你的毅力,有了理想和信念才能使你沿着自己选定的目标前进!

有意义的人生,应该是有信仰、有理想,并为此而努力奋斗的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民一定要坚定远大的理想,对党的伟大事业抱有必胜的信心并为之努力奋斗。

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党对文化战略制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推进科学发展,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的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我们的人民有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会议精神、领会会议要求,更要明确进取方向、设定进取目标,在今后一个时期付诸行动、有所作为。

一是在学习中砥砺品质。不学习,当然要落后。学习是青年人的一种本能。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

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有了灵魂,方有品质;勤于学习,就有提升。温良恭俭,可以格物致知;德才兼备,方能修齐治平。因此,我们要善于向经验丰富的同志学习。学习他们的看待事物的立场、分析问题的方法、解决困难的手段;学习他们驾驭复杂局面、应对突发事件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在工作中锤炼作风。中华民族历来就有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国共产党历来提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党的组织工作战线的一员,尤其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滴水离开了大海,很快就会蒸发掉;一旦脱离了人民群众,事业不会有成就、个人不会有发展。所以,在工作中始终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是在勇挑重担中增长才干。雷锋甘做“革命的傻子”,“雷锋传人”郭明义同样被人们亲切地称作“郭大傻”,他们“傻”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傻”得只做好事、不干坏事,他们的“傻”经受住时间的考验、经受住群众的检验,他们“傻”得可爱,“傻”得可敬。在工作面前,挑肥拣瘦、避重就轻,扪心自问、岂能无愧?当然,也可能有各式各样的理由,但是,如果都让小算盘管住大道理,国家何能繁荣昌盛?事业何能兴旺发达?我们自己又何能有点滴的进步?沧海横流、人间沧桑——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不避危难、义无反顾,是英雄的潜质;敢挑担子、勇挑重担,有干事的雄心。也只有在攻坚克难中,才能历练非常之才、成就非常之举。也只有经过艰苦环境磨练、重大任务考验,才能在政治上更加坚定,在工作中取得实绩,在成长中突飞猛进。

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工作人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同时,作为年轻一名乡村教育工作都,我们要承担起事业重任,做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心系全体学生、专心做好工作、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学习,丰富实践,勇挑重担,用自己的最大力量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2011年11月28日

篇二:党员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2011年11月党员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

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重大时代课题。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作为我们时代的主题,要求能够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局面的出现。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必然是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共同进步的社会。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文化不仅是综合国力的重要要素,而且对于推动综合国力其他要素的发展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大力发展作为“软实力”的文化,已经成为全面增强综合国力、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球文化多元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是一个

民族的精神载体,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中,文化多元化是民族精神保持独立、世界文化生态保持平衡的重要基础。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色,拓展文化权益,维护文化安全,推动世界文化多元化进程。遵循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

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特征和规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人为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要求文化工作者要辨清哪些文化是先进的文化,哪些文化是落后文化。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要强化其引领作用,以之增强人民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历史认同和价值观认同,从而使我们的民族更有凝聚力,核心价值体系更有吸引力,经济物质发展更有人文方向感。

始终把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统一起来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鲜明特点之一。重视物质力量建设的同时,也重视文化力量的建设,这是我们党自革命战争年代以来就葆有的一个优良传统。

坚持正确方向和坚持科学精神相统一,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也是其基本特点和规律。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文化制度上的有力推动和切实保障。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为社会主义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要建立健全文化促进经济的体制机制。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传播媒介的高速发展,文化生产已日益成为当代经济生活和现代化大生产的一部分。文化与经济日益交融,在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同时,文化的经济功能明显增强,经济的文化含量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对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贡献越来越大。提高文化生产力的体制,使文化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其优化结构、增强活力的重要功能和独特优势。

要建立健全促进文化创新的体制机制。创新是文化的生命,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不竭动力,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要条件。

还要建立健全加强文化管理的体制机制,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促进文化发展繁荣。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推动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要切实加强实践探索和工作落实,深化认识,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开拓创新,全面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文化健康有序发展,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管理体制,为各类文化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篇三: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蒋泽建

近一个时期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针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发表了多次重要讲话,一方面,这表明了中央领导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国土资源事业发展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情况和问题亟需解决。2011年10月15日到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特别是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将文化建设工作推向新的高度,是摆在每一个国土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现结合十七届六中全会及“中央领导重要讲话”重要精神,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加强督察文化建设

土地督察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对工作实践中经过提炼而形成的优良传统、优秀品质以及作风和精神的积淀和借鉴,通过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全局应深刻理解把握中央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决定的基本考虑和要求,围绕主题,把握实质,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首先,要从思想高度上重视督察文化建设,当前,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破解两难”的大课题,加强督察文化建设是实现该目标的主要途径。近几年来,我局在督察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树立了“为国督察,无尚光荣”、“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等行业精神,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督察文化建设,尊重职业伦理,尽到职业责任,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坚守职业原则,形成具有我局特色的督察文化环境。

其次,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与探索,在加强自身文化建设的同时,也要借鉴其他行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并经过加工提炼形成自身理论,持续总结规范、探索创新,切实加强土地督察能力建设,形成实践基础上的理论与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密切结合推进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最后,应把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与例行督察等日常工作紧密结合,提升督察人员的价值理念和文化基础,使广大干部自觉的融合到督察文化中来,使督察文化从“沉淀、融合、宣传”走向“继承、完善、创新”,特别是与“创先争优”、“两整治一改革”等行动的结合,不断增强督察文化价值,形成优质高效的督察作风,增强创新意识、绩效意识和质量意识,进一步加强“软实力”建设。

二、关于总书记提出的“三性”

在8月23日中央政治局第31次集体学习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三性”,即全局性、战略性和根本性。这将土地管理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全局性和根本性上来看,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在我们这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土地问题始终是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因此,在集体学习上,总书记又提出了一个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从原来的两个“严格”变为现在的“三个严格”既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还有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这既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也是维护当前改革发展稳定良好局面的当务之急。此外,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资

料,与粮食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将土地管理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对维持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至关重要,是造福子孙后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

三、关于对四个“切实”的理解

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4方面工作。第一,切实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第二,切实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第三,切实维护群众土地合法权益;第四,切实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胡锦涛讲话中的“四个切实”不仅为土地管理定下了方向,而且开创了土地管理的新格局,同时也是对各级党委、政府及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智慧、勇气和能力的全新考验。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破两难、促双保的基础保障,耕地保护要继续探索“强化管控性保护、加强建设性保护、完善激励性保护”的新路子,推进耕地保护进入数量、质量和生态管理并重的新阶段。为此,要把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作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强化耕地保护责任制度,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从严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必须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立足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努力转变用地方式,加快经济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创新和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以土地供应的硬约束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

切实维护群众土地合法权益,也就是如何解决和处理好产生问题的主要矛盾和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具体来讲主要就是征地补偿及征地后的基本保障问题,征地过程中的信息不公开、程序不到位、补偿标准低都为社会的和谐埋下了隐患,为此,应明晰和完善农民集体土地产权体系,以合理的补偿标准实现土地产权的转移,切实维护农民的权益,有效保障合理的经济社会建设用地需求。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管理原有制度面临一些深层次矛盾和严峻挑战,弃旧占新、盲目扩张、利用效率不高、农民权益受损的现象屡见不鲜,不改革,政府和群众之间的对立情绪无法消除,生存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无法理顺。然而,改革的关键是要在土地使用中实现社会效益和土地权益人利益的最大化,坚持维护农民权益、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维护土地管理秩序等基本前提,要积极探索解决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分类推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因地制宜地推进改革创新。

2011 128


文化部门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文化部门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文化部门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如何深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的部署,明确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这是国家充分发挥优势,加快建设文化强国的重大机遇。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是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更是广大民群众思想上的普遍需要,时代的呼唤。文化生活的丰富,既能为国家创造出财富,又能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是社会进步的标致。

中国建设文化强国,一要把提升公民文明素质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凝聚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二要把发展文化事业作为重点,引领风尚,凝聚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原则,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原则,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实施建设文化惠民工程,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实施建设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突破点,立足国家产业化资源优势,谋划建设一批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做大做强一批文化企业集团和文化产业集聚区。四要把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作为动力,把改革创新贯穿到文化发展全过程,加快推进文化重点领域的改革,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着力促进理论创新、加快推进文化重点领域的改革,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着力促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体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明确对科学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文化已是人的灵魂,在现代社会中,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紧密的贯通在一起。与时俱进,属于全社会。当今时代,文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内核和原动力,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六中全会召开,必将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促进精神文化生活的大繁荣加快文化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从而担负起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历史重任。要我们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从而担负起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历史重任。只有深入挖掘独特的文化内涵,打造魅力独特、国际化程度较高的精品,才能营造国际特有的文化氛围,才能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才能推动国民思想素质转型升级。打造文化品牌来创新民族文化,提升文化的影响力。文化产业是21世纪最活跃、最具前景的朝阳产业,在发达的美国,文化产业的税收占国家整个税收的42%。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是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明高度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当今文化市场汹涌澎湃大潮中,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要立足文化之林,只有以其特有的个性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才能独居一席。的生命力,才能独居一席。

我州是一个以汉族、朝鲜族、满族和回族等多个民族为主的自治州,文化底蕴十分丰富,文化资源源远流长,文化内涵博大精深。近几年来,州县两级在打造品牌文化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打拼,民族文化发展已形成雏形,但从市场经济日益纵深发展的要求来看,还相差甚远,影响不够。如何让我州文化产品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我认为应形成以“集团军”作战为主,集中物力、财力和人力,统一谋划,集团作战,从“五个一”文化品牌下手,激活文化资本,整体推进延边州的民族文化品牌在外的影响。

一是打造一支最具全州代表性的民族歌舞团队。从演员中挑选最拔尖的人,走出去、请进来对演员进行“深加工”培养,创办好几台以民族特色为主的大型歌舞,从演艺到市场冲出延边,走向全国,形成延边州民族歌舞特色代表,叫响全国。

二是打造几首名歌。目前我州名歌除“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阿里郎”在全国叫得响外,还没有几首被国人知道的民歌民调。名歌的打造不一定是名人唱,关键在词、曲、艺的造诣和她的个性,精心设计打造民族特色的歌曲,让其成为街巷歌、城市歌、农村歌,成为人人爱唱的大众歌曲,在全国唱响延边,让亿万人民唱知延边。

三是打造一部具有影响、展示民族特色的中、长篇小说。目前我州虽然不少名家出了不少文学大集,但在全国要有广泛影响力还不够,生命力也欠佳。虽然当今是五颜六色的图像和数码英雄引领时代之风,一向高昂的文学处于低潮,但载入史册的极有生命力的还是要数文学,只有独辟以类似《激情时代》《亲戚之间》的延边人自己的小说,在全国文学界造影响。

四是打造一部好的电视剧。电视以民族人文文化为基础,延边民族文化的个性就在于她的“山、水、歌、舞、情”,一座山是一幅画、是一首诗,一条河是一

文化部门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第2页

首歌、一部曲,山水是小说,人文是作品,靠你去解读。或以人文文化为题创作,如前几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妈妈的酱汤馆》就是来源民间的大众文化;或以民族旅游为题、以海兰江文化为题、以金达莱文化为题等等进行创作,拍摄一部打得出叫得响的延边特色电视剧。

五是打造一部民族特色电影,以红色文化或民族文化为选题,精心组织,在电影的生命力和教育力上下功夫,如湘西自治州的《乌龙山剿匪记》是一部对外展示民族山水、红色文化和民族个性于一体的作品,生命力强,在全国产生极大影响力。

只有整合文化资本,突出影响力,才能让延边这个“生态旅游州、民族风情园”名字更加走红全国,让“山山金达莱”更加鲜艳。

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共4篇)

第一篇10月18日下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全会的一个重要议程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建设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把思想统一到六中全会精神上来,联系本市区本单位文化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注意加以研究,提高针对性,全力落实好六中全会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深刻理解“四个更加”四个越来越”的论述。

一、深刻理解“四个更加”“四个越来越”的论述。要理解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这“四个更加”“四个越来越”的论述,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发展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抓住机遇,推进工作。

二、深刻理解中央关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论述。积极推进文化改革创新,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团结人民、教育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的重要作用。

三、深刻理解《决定》中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重要方针。联系首都和地方文化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进一步深化对新形势下文化发展特点和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切实增强文化软实力。

四、深刻理解《决定》提出的文化改革发展的各项重要任务。全面落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文化创作繁荣发展、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互联网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任务,加强对文化的领导,真重视、真抓紧、真落实,提高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

五、深刻理解中央要求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的重大战略意义。发挥首都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阶段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整体战略布局中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抓紧研究制定落实措施,围绕着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下大力气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全力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把思想统一到六中全会精神上来,联系本市区文化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注意加以研究,提高针对性,全力落实好六中全会提出的各项工作。

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当前要集中精力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结合首都实际,抓紧研究和制定好贯彻落实六中全会决定的文件,进一步明确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包括文化改革发展战略、文化改革与发展的平台以及推动文化改革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全面落实文化改革与发展提出的任务。

二要扎实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对阻碍首都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不躲、不绕、不等、不拖,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提出破解方案,加快组织实施,尽快见到成效;统筹抓好当前的文化改革与发展,重点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各项任务的落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优秀文化产品的生产;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文化改革发展的能力,特别是要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意识。抓好四季度的各项工作,各部门单位要有一盘棋的思想,围绕全力完成全年任务,加强服务,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特别是要下大力气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抓好企业运行,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抓好稳定物价工作,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确保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各项任务。要认真落实好年初确定的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的各项工作。要精心做好区县换届的组织工作,通过换届,优化干部结构,提高班子总体素质。要大力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建设和谐城市、和谐社区。要按照六中全会的要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更好的工作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

第二篇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了研究部署,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第2页

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这是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建设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纲领性文件。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建党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国文化的改革发展,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全会科学分析了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准确把握了人民群众对文化发展的新期待,全面深入地回答了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发展文化等一系列事关我国当代和未来文化发展的重大命题,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发出了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动员令。全会进一步确立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定位,进一步强调了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责任担当,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体目标,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具体任务,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必将凝聚起亿万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智慧力量。全会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并强调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今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经历着深刻变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入攻坚时期。文化工作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在新形势下,只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才能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只有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实力,才能积极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向世界传播我国祈盼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望。只有以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积极借鉴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才能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传承和弘扬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十分重大和深远。党中央高瞻远瞩,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战略部署,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的文化自觉,描绘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光辉前景。综观国内外形势,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我国文化发展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机遇,也承载着崇高的历史使命。

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行动。让我们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积极性,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转化为实际行动,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在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在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这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团结和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五千年文明中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与时代发展的先进文化的结晶,是维系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基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总结吸收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优秀传统,又顺应时代发展赋予新的内涵,使之成为“文化精髓”“兴国之魂”,是我们党成立年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适应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变化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空前活跃、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只有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才能不断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起推进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探索奋斗史、辛亥革命1来中华民族发展进步史充分证明,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追求真善美的本质是一致的。当前面对国内外纷杂的形势和人们多元化的价值观念,更加需要用被历史证明为科学的指导思想整合和引导社会思潮和文化追求,正确把握文化发展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大程度地形成思想共识,就能凝聚人心,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动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精神支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伟大实践,是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进步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人民愿望、顺应时代潮流,是凝聚力量的旗帜、激励创造的旗帜,能够使全社会把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与个人利益紧紧相连,团结引领各族人民万众一心拼搏奋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能使全国人民、全体中华儿女汇成振兴中华的滚滚洪流,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越走越宽阔。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最能激励中华儿女锐意进取。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能不断丰富中华民族团结奋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激励全体人民为振兴中华努力奋斗。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确立了人们行为的价值标准。近年来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了多方面影响,见利忘义、诚信缺失等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然而更多的事实证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时代品格仍然是社会道德的主流。经济越发展,社会越变革,越要在全社会旗帜鲜明地宣传和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道德、守法纪、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支撑。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要从思想上和实践上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使人民群众主动参与、自觉参与。我国人口众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只有根据不同特点分类进行教育引导,汇集全民智慧和力量,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才能使之真正融入人们的思想观念,成为行为规范,发挥实际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贵在坚持、重在落实。我们要以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潜移默化的方式,加强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鼓舞斗志、引领风尚、凝聚力量、提升素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起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精神基石。

第四篇

10月18日下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全会的一个重要议程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及其审议通过的决定,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文化上的高度自觉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必将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全会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科学概括和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央党校教授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新时期中国文化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指明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全会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提出了基本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认为,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刻回答了我国文化建设中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紧扣时代脉搏、顺应人民期待,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用鼓舞人心而求真务实的笔触,勾勒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辉煌前景,成为这次全会一个突出的亮点。某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表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符合我国实际、符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凝聚各方面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七大提出,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与国家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相联系。为此,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号召全党全国为实现这个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专家认为,我国文化改革发展面临两个目标:即总体战略目标和为实现总体战略目标打下坚实基础而制定的到2020年要实现的目标。目标清晰,催人奋进。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新部署党的十六大以来,一场影响深远、触动深刻的文化体制改革稳妥而坚定地推进,为推动我国从文化资源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全会牢牢把握历史和人民的厚望与期待,针对当前文化建设中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重大措施: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专家表示,这是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而提出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是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的新部署。这里既有原则性的要求,又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改革、文化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哪里有改革创新,哪里就有新局面。全会准确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脉搏,提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

——“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全会公报的这一表述振奋人心。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全会向人们昭示,不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不论人们价值取向发生怎样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绝不能动摇。全会对于进一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创作生产更多的优秀作品全会认为,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意气风发,文艺创作更加积极活跃,我国文艺各个门类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演到哪里、观众追到哪里的话剧《立秋》《黄土谣》;应观众要求反复播出的电视剧《亮剑》《恰同学少年》;融中国武术、杂技和舞蹈于一体,风靡海内外的舞剧《风中少林》、杂技剧《天鹅湖》;朗朗上口、清新明快、广为传唱的歌曲《我和你》《北京欢迎你》《吉祥三宝》……这些深受观众喜爱的文艺作品先后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为了创作生产更多的优秀作品,全会强调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某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说,创作者要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产品,“这就需要文化工作者牢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神圣职责”。“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全会公报中的一系列表述,让人们对文化繁荣发展充满了新期待。”中国书法家协会某会员说。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全会公报突出强调,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人建设的基本任务。对此,著名作曲家某某认为,全会提出的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这是文化发展中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体现。“文化事业的发展是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的主要渠道,也是政府的主要责任,它的发展能起到文化公平的作用,在满足文化成果共享上有独特的作用。”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到农民在家门口享受免费的电影大餐,从社区的文化活动到大剧院上演的芭蕾舞,从旅游文化节到群众周末大舞台……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纷纷打出文化民生品牌,公共文化的阳光遍洒神州大地。围绕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全会作出多项具体部署,强调。

——“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全会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进入到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根据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报告,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为110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2.75%。至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年均增长24.2%。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高。专家表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提升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全会对发展文化产业提出了明确要求

——“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中国传媒大学某教授认为,文化产业发展中,只有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既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客观要求,也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方针。加快培养造就文化人才队伍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中央宣传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作意见》“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实。施以来,已经成为宣传思想文化人才建设的重点工程、品牌工程。据统计,截至底,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在编工作人员130多万人,宣传文化系统的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也得到普遍提高。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某研究员说,目前制约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人才匮乏,尤其是优秀的、有创意的、有管理经验的复合型的文化人才。全会提出加快培养造就文化人才队伍,可谓一语中的。面对文化改革发展新目标、新任务,全会对文化领域的队伍和人才建设再次作出部署。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主题,从战略高度强调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了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会议明确指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充分阐明了文化在社会发展进步中的先导性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目前社会风气的具体表现来看,我国已进入了泛娱乐化时代,特别是个别文艺作品和大众传媒,歪曲历史,愚弄观众。见利忘义、诚信缺失等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正逢其时,相信这次盛会,必将开启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纪元。下面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简谈几点个人想法:
巧借六中全会东风,掀起芮城新文化运动。县委书记王正风高瞻远瞩,早在几年前就明确提出了“文化强县”的战略目标,洞宾文化、书法之乡等文化品牌已享誉华夏。打造“生态文明县,文化也是生产力”这一全新理念,使我县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突飞猛进。我们应把十七届六中全会作为助推剂和指南针,在下一步的文化战略中,以全会精神为指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轰轰烈烈掀起一场具有芮城特色的新文化运动。大力倡导全县人民,健康追求“高质量生存、高品位生活、高素质修养、高文化享受”的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在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上,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争取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新格局,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增加各项社会事业的文化含量,提升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品位。首先,要把先进文化渗透到全县各行各业,各项社会事业中,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为统领,通过推进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县委应尽快出台文化建设细则,健全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加快城乡文化室、图书室等文化阵地的建设,进一步发挥新华书店这一精神文化传播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文化刊物,网络平台,弘扬地方文化。要把芮城的文化战略品牌,渗透到各项经济活动中,特别是企业在新产品的开发中,要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在品牌打造中提升文化含量。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要注重挖掘“文化的附加值”,从而扩大生态文明县的吸引力,助推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把握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人才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支撑。我县目前的文化人才队伍,虽然较之以前有所发展,但要肩负全县文化建设重任,还存在着年龄结构老化,文化层次不高,专业素质不强,创新活力不足等问题,希望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升现有人才,积极引进急需人才,灵活使用优秀人才,着力培养专门人才。在人才待遇上,科学设定专业岗位,深化职称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表彰德艺双馨文化艺术优秀人才,重奖弘扬主旋律并产生重大影响的优秀作品,积极为文化人才建功立业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立足本职发挥特长,积极投身文化建设事业。政协委员人才荟萃,智力资源雄厚,是发展先进文化,增进地方软实力不可多得的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政协委员,我们首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增强文化建设的认同感、紧迫感,结合本职工作自觉投身文化建设,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知识技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智力贡献。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积极参政议政,主动建言献策。特别是,对于文化建设进程中,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需求、愿望、呼声,认真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反映社情民意,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我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健康向前发展。


基层干部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作为基层干部一员,我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有关文件资料,知道了此次会议重点讨论是建设问题,我认为党中央这个决定非常重要和必要。现在我们国家经济建设搞上去了,但建设却落后很多,受西方文化的冲击,我们本土的文化到了非拯救不可的地步了。
建设文化强国,首先必须牢固坚持文化方向。文化归属于上层建筑,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是民族文明进步的最直接的反映。我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是社会主义经济,所以我国的文化必然要与其发展基础相适应,方向就必须是社会主义方向,这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有本质的区别。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课件下载致前种不良现象的原因之一。因此,当前急需匡正文化发展方向,补足文化发展劲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心,用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为养料,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不断强化民族文化精神实质中,努力传承、丰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用社会主义文化来推动当前各项社会经济事业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植根群众、服务人民的宗旨,最广泛地动员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文化发展的参与主体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其发展成效的好坏,最好、最直接的体现在人民群众的精神状态、思想高度和日常的言谈举止上。因此,建设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


10月15至18日在北京召开了十七届六中全会,机关服务中心及时组织了学习和讨论活动,本人也认真阅读了全文,学习后很有收获,也有一些体会。

十七届六中全会主要议程是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这是自2007年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第一次专题研究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的会议,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以后,中央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在我们党经历90周年的历程、正在向建党100周年宏伟目标新征程迈进时召开此次会议,具有重要的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

一、新起点奏响文化发展时代最强音。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对文化改革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必将有力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这次会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力的舆论支持和良好的文化条件。全会就文化建设进行集体研究部署,凸显了文化发展的重大意义,奏响了文化发展的时代最强音。

二、新目标凸显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不断深化对文化的认知。这次全会回应了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的现实,顺应了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了文化建设规律,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这是我们党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充分体现,鼓舞人心。

三、新思路新举措拓展文化发展路径。

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对文化强国的内涵做出了系统阐释,对实现这一目标做出了全面部署,其中许多新思路、新举措振奋人心、催人奋进。比如: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极大地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提出了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等新思路、新举措,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的理念,将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提供有力保证。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方向,开辟了新路径,标志着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四、有关建议

如何在体育事业中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认为要以改革为动力,进一步激发体育事业发展的内部活力。体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包含了推动体育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建议:

一、加强体育工作者自身文化建设,提高文化修养,自觉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加强体育事业和文化事业的有机交融,加快体育文化的发展。加大体育精品赛事活动的宣传报道力度,将体育文化充分融入到大的社会文化中;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步伐,打造一批具有体育特色的体育产业品牌,形成体育特色文化,在推动体育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同时,促进社会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王维中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