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的思考

有些事情解决不了不如换个想法,像数学定理一样,它还有逆定理。阅读或观看过程中的感悟把它记下来就成了心得体会。小学中学阶段有一项重要的写作训练就是写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心得体会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也许以下内容“关于市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的思考”合你胃口!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关于市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的思考

对我市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如何监控税源,将应收的税收收上来,是各级税务部门重点研究的课题。我市由市政府、财政、税务组成考察组于11月份对综合治税工作比较先进的河北省的石家庄市和山东省的泰安市、新泰市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考察学习,市政府领导认为综合治税工作是一项政府收益、财政增收、税务规范、公平税负的多赢工作。一、推行社会综合治税的重要意义社会综合治税以国家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积极争取并依靠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推动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综合治税,建立税源信息传递或者共享制度,形成全面、实时、动态的税源监控网络,实现对税源全方位的控管;全面、有效地汇集由各相关部门掌握的涉税信息,综合分析利用,提高对税源预测的准确性,并为纳税评估、纳税信誉等级评定、稽查选案和实施税务检查提供基础信息来源。所以说,社会综合治税并非是简单的协税护税,它是税收管理方式的新突破,是税收征管业务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推行社会综合治税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推行社会综合治税是加强税源控管、提高征管效能、促进收入增长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对征管模式的创新和完善,是征管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经济决定税收,管理增加收入。税收是国家的税收,而不单是税务部门的税收;防止税源流失,不仅是税务机关的职责,也是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和全社会的责任与义务。搞好综合治税,形成综合治税合力,对于增加财政收入、保持社会稳定、优化发展环境都具有积极而又重要的意义。(二)社会综合治税的目的是建立一种税源监控与管理的新机制。这种新机制可以概括为“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税务主管、社会参与、司法保障、信息化支撑”。这个新机制的最大特点就是充分发挥了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力量,以各种合理合法的方式参与到税收管理中去。税收是国家的税收,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是每个政府部门和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个新机制中,无论政府、部门还是社会各界,其作用得到充分有效发挥,靠的就是由法律法规、政府文件组成的法律体系的约束,以及赏罚分明、责权利一体化的激励机制。(三)社会综合治税机制实现了税源的多源头管理。研究税源监控问题,寻找税收流失的源头,要从征管的流程、税种设置和财务指标上分析。在征管流程方面,要抓住税收征管的每一个环节,比如纳税登记、纳税申报、票证管理、税款入库、纳税检查等等,逐一进行剖析,找出哪个征管环节出了问题。比如在税务登记方面,最突出的是漏征漏管的问题,用经济学的语言讲,就是地下经济的问题。在纳税申报方面,现在要下力气提高纳税申报的准确率。如何解决?社会综合治税大有用武之地。通过社会综合治税网络,可以及时地发现漏征漏管户,打击地下经济活动。通过及时将社会综合治税信息与纳税申报信息进行比对分析,也可以从中发现虚假纳税申报,有利于提高纳税申报的准确率。从财务指标上分析,从销售收入到销售成本,再到流转环节的税金,到销售利润、应纳税所得额等等,每一个环节都要研究。通过社会综合治税,把能够控制税收流失的有关部门很好的组织起来,加强对税源的监控,这是综合治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当前税收已经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已经日益渗透到生产经营和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说要把税源控制好,单靠税务局自身是孤掌难鸣的,必须同有关部门的工作结合起来,这就是靠社会综合治税。二、我市综合治税的基本做法我市于全面启动了综合治税工作。整体实施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启动阶段,重点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为全面推进社会综合治税夯实基础。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制定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税收征管实行综合治税的意见》、《市综合治税涉税信息业务处理规程》、《市综合治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制度和办法,并对口召开高规格、大规模的动员大会,对全市社会综合治税进行了统一部署。二是建立信息传输平台。在市政府政务办公网上建立了“全市综合治税电子信箱”,构建全社会综合治税信息平台和网络,明确31个有关部门的信息员的责任、义务和奖惩办法,对全市涉税信息、涉税项目实行全过程监控,确保信息处理的及时性、管理过程的连续性和税款征缴的实时性。第二阶段为运行推进阶段,主要是强力推进综合治税运行机制,规范行为,形成依法治税环境。一是成立综合治税领导小组。成立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任领导小组组长,主管秘书长、财政、国税、地税、纪检监察、审计、政法委负责人任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综合治税领导小组,对综合治税工作统一调度、统一考核、统一奖惩、“一票否决”,促进增收。综合治税领导小组下设“综合治税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检查、督导。二是建立联席(协调)会议制度。各级政府将综合治税列入日常工作议程,定期召开综合治税会议,通报情况,就有关重大问题进行沟通协调。将综合治税放在与行风评议、社会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同等重要位置进行部署

关于市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的思考第2页

落实,推动了综合治税工作深入开展。三是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的体系,在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中确定兼职信息员(约700人),形成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治税网络。四是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制定了《市综合治税工作考核奖惩办法》,为社会综合治税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第三阶段为巩固深化阶段,重点抓落实,抓好涉税信息采集、分析、利用,加强考核,确保社会综合治税收到实效。一是明确信息员职责,各相关单位确定一名兼职信息员,按照涉税内容和时限要求按时、如实对涉税信息进行分类、采集、传递、落实、反馈。二是丰富完善综合治税网络平台,对涉税信息进行跟踪问效,使基层征收单位准确、及时地反馈对税款的征缴情况,确保各类涉税信息落实到位,将涉税信息变成控管税源,组织收入的依据。三是定期召开综合治税会议,增强各相关职能部门配合、支持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的责任感和压力感。三、我市推广社会综合治税取得的成效我市自全面推行社会综合治税工作以来,通过建立涉税信息采集传递平台,委托代征平台,税源控管平台的工作机制,实现了税收征管向多部门、多税种、多行业、多领域延伸,充分调动了各部门依法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涉税信息由地税单向“采集”变为部门多向“汇集”,形成了全过程、多方位、立体化的税源监控大格局。上半年,我局累计采集部门信息89177条,涉及30个部门。通过信息比对,补办税务登记634户,发现建设项目12个,补征税款1037万元。通过综合治税,确保税收管理员管住了户、明确了数,征管质量、税收收入有大幅增长,社会综合治税的作用已经初步显现。四、进一步开展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的思路(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工作的深化,首先需要认识的深化。认识上的提高,必将推动工作更好地开展。综合治税要进一步延伸到当地党委、政府,引起他们的重视,取得他们的支持,争取地方政府尽快出台相关文件,明确综合治税的权利和义务,实现部门配合协作由人为协调到制度规范的转变,由单纯靠协商沟通向责任义务关系约束的转变。召开市、县两级综合治税推进会议,扩大社会影响,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要与政府及有关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开辟与各政府部门的联系渠道,及时通报综合治税工作进展情况,协调处理委托代征、源泉控管、信息交流等重大问题。(二)建立健全涉税信息分析处理机制信息的采集是税源控管的起点,也是综合治税最基础的内容。因此要突出抓好涉税信息的采集、整理、征收反馈工作,尽快建成一个“集中管理、相互依托、数据规范、信息共享”的综合信息交流平台,督促综合治税办公室及时准确地将掌握的涉税信息提供给地税机关。对于进入系统内部的涉税信息,要充实加强涉税信息整理工作力量,搞好涉税信息的整理加工,经过筛选、分类、整理、分发、储存等环节将有效的涉税金额,加工成有关税种的计税金额,并根据其动态变化情况,分析其中的征收额和控制额,使涉税信息变成控制税源、组织收入的依据。一旦涉税信息变成计税依据,要及时组织征收,变成实实在在的税收收入,防止反应迟缓丧失时机,造成税款流失。各单位要着力围绕涉税信息的采集、整理、处理到征收反馈积极开展工作,做到环环相接,推动社会综合治税工作深入开展。(三)健全与落实考核奖惩机制,有效调动社会参与力度一是奖励激励。除依照规定及时支付代征手续费外,协调政府财政部门设立综合治税专项奖励基金,年终根据各部门代征税款入库和提供有效涉税信息情况确定奖励比例、金额,并直接拨付。同时,设立涉税举报奖励基金,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加强对地方税源的监督。二是考核考评。将信息采集、信息反馈的数量和质量、委托代征税款情况,进行量化、细化,列入各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考评的重要内容。对领导重视、工作得力、成绩突出的,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三是责任追究。对在推进综合治税工作中控管不力、配合不力、造成税源流失的相关人员、单位负责人要追究责任,直至政纪处分。(四)建立健全税收源泉控管机制严格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强税收征管实行综合治税的意见》的规定,在政府的支持下,明确争取部门支持的重点,确保有关部门切实担负起相应职责,做好地方税收的代征、控管工作,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强化行业管理。通过与行业主管部门联系协调,建立协作工作机制,实现房地产业、建筑业、服务业、医疗卫生业、采掘业及事业单位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等税收源泉控管;要强化分散税收管理,实行委托代征。按照有利于税收控管和方便纳税的原则,对车船使用税、从事客货运输、房产交易、转让土地使用权、家庭装修劳务、房屋出租等分散的税收,分别委托交通、房管、国土等部门代征,切实强化源头控管。(五)以网络技术为支撑,进一步实现综合治税信息化在初步建立政府网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开发相关软件,建立社会综合治税信息处理系统,规范社会综合治税工作业务流程,使各种涉税信息能及时通过综合治税软件系统进行整理、录入、对比、汇总,按照处理流程再转入下一环节,直至信息得到完全利用,税源得到有效控制,使社会综合治税信息处理工作规范、科学、高效、透明,减少执法随意性、杜绝人情税。同时,通过信息化的管理,还可以随机查询每项业务工作的质量、过错、责任等,从而有效地规范执法行为,促进综合治税取得实效(六)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保障社会综合治税持续健康发展。缺乏长效机制必然导致社会综合治税工作流于形式。因此必须从内外三个方面加强长效机制建设。一是建立内部机制。严格落实《市综合治税涉税信息业务处理规程》,加强涉税信息从采集、加工、整理、使用、监督考核等环节的处理,加强过程监控。二是建立外部机制。市政府应定期召开联席会,通报、交流情况,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将综合治税贯穿到日常税收征管工作中长期坚持,确保社会综合治税持久运行。三是建立审计考核机制。提请纪检、监察部门将各相关部门社会综合治税情况进行立项考核。委托审计部门对代征代扣单位的代征代扣情况进行延伸审计。通过三个机制的建立,逐步实现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协调制度化、税源监管职能化、考核奖惩规范化,从而切实把社会综合治税作为一项经常性、日常性、长期性的工作来抓,在机制上保障社会综合治税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关于读书的思考


关于读书的思考

人自出生,就开始探索世界。包括三个途径:一是直接方式,即亲身经历;二是间接方式,汲取他人经验;三是思辨,透过已知推导出未知。

读书属于第二种途径,虽不是唯一,但是很有效的一个方式,通常站在巨人肩膀上看得更远。

一、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用处多,却往往被狭隘理解,或者片面化。[由整理]

读书常被当做工具,用来追逐名利。然而现实太残酷,仅有少数人能博得功名。失意者要么苦苦坚持,争取有生之年早日中举。要么心灰意懒,感而叹之:百无一用是书生。

许多大学生刚参加工作,往往什么也做不好。有人总结:有知识没文化,有文凭没水平。此刻的院校教育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既是穷人逆袭的独木桥,又要教书育人。本来只是兼职追逐名利的工具,却造成读书只为名利的表象,因此被世人病诟。

读书不只为学习,也包括消遣娱乐。很多网络小说、鸡汤美文,对于认知世界没有多大帮忙,却很有市场,因为能够满足人精神需求。对此不必褒扬或是指责,应抛开光环、不带偏见视之,此读书和打牌钓鱼并无不一样,正如食色性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认识世界两种方式,缺一不可。相对快捷的还是读书,毕竟书也是万里行的经验。

书种类

类繁多,包括自然科学、历史、军事、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等。各学科之间又相互联系,有系统的学习才能更好理解运用。比如在古代,中国学者多精通诗词书画,西方学者多擅长逻辑物理几何数学。

二、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秦桧、严嵩都是才高八斗的读书人,却遗臭万年,此刻大学教育也培养出不少自私自利的社会精英。

这种现象的产生,不是书的问题,也不是人性问题。读书人中流芳百世的更多,如屈原、文天祥、铁铉等等,包括近代一些伟人,多为读书人。

回到之前提到的读书之好处。读书之目的是认识世界,而世界包括外部世界,以及人自我。两种读书人之差别,就在于是否认识自我。

老子云:知人者智,知己者明。佛家所谓菩提,即梵语中的觉悟一词。悟者,吾心也,认识自我。一古希腊神殿上也刻有铭文:认识你自我。

如何认识自我,佛家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指的是以小见大,比如小小细胞,却蕴含生命之蓝图;最微观的粒子,却能体现宇宙运行之规律。

而我认为也能以大见小。比如学天文,识宇宙之浩瀚,才知人非宇宙之中心、才知人非万物之主宰,才懂敬畏天地、才懂尊重生命。读历史,见历史之长河,才知人的由来、才知何为是非,在历史演变中才会给自我定位,

才会看到前进之方向。

外部世界就像是镜子碎片,掌握越多,通常看自身也越清晰。但通常不等于必然,古人知识远不如我们丰富,却不必须比现代人肤浅。或许是更善于拼凑碎片,或许是更善于多角度审视自我,或许有人根本没想过认识自我。

朱熹认为万事万物都包含理,明白所有的理,便是圣人,这就是格物致知。方式很理想,无奈宇宙永远探索不尽,镜子永远不完整。王阳明认为心即理,所有的答案就在心里。心即宇宙,不必格物致知,直接审视内心。这又难免主观唯心,脱离了客观,原始人可不会成圣。正如孔子曰:思而不学则殆。

三、以上所说,全是错。

一个深奥的问题,三言两语怎说得清。非我故意胡说,语言即是如此。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此文之人,或许得到结论却是和我相反。

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极不完善,不论汉英。逻辑学通常认为内涵越广,外延越少,反之亦然。比如说以下三类:甲(人)、乙(人,中国的)、丙(人,中国的,JG学院的,龙姓)。显而易见,任何语言都受制于其内涵和外延。

当初公孙龙言白马非马,亚里士多德提三段论,必须时期内争议很大。皆源于当时词汇不足以及语法缺陷。

此刻很多无神论者试图用这句悖论否定万能的上帝:上帝能否造出自我也举不起的石

头。我是无神论者,也不禁觉得荒唐。人类语言的缺陷,却让上帝背黑锅。

没有任何语言能描述终极问题,正如禅宗云: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但人类读书的方式不断在进化:读(听)文字->看图->看视频->感受虚拟现实等等。不知未来是否会出现一种完美的语言,或是以后根本不再需要语言,正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如真有,不知是永恒还是末日。

关于农机节油工作的思考


关于农机节油工作的思考

农机节油:宣传、培训、推广、维修一个都不能少
建设节约型社会,农村也不例外,尤其是农机节油,是农村的重点,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截止20xx年底统计。**市共有拖拉机23.38万台159.74万千瓦,其中手扶拖拉机22.1万台,年耗油46万吨。手扶拖拉机分布在全市农村千家万户,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作业。从以上数字看农机节油不仅数量大,而且前景广阔。同时也是摆在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笔者认为,要搞好农机节油工作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农机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已遍布千家万户,是农民很欢迎的农机具,不仅使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而且帮助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好处,使广大的农机手改变传统的观念,变为一种自觉地行动,提高农机手对资源的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要将节约的观念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增长模式,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生产和消费方式不合理的问题相当突出,如果不在全社会进一步强化节约资源的意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的制约,生产生活环境会越来越恶化,这将直接影响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二、送科技下乡,搞好培训
针对农民机手文化水平偏低的实际,有关部门应采取送科技下乡等方式方法,对农机手进行培训,向农民传授节油科技新技术、新工艺以及驾驶操作方法等。新开办的农机培训班要增加节油技术新课程。如指导农机手减少机器空转时间,不超负荷作业,保持机器清洁,做到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气三不漏。使农机手快速掌握节油技术和操作方法。
三、建立农业机械更新报废制度
农业机械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尽快建立农业机械更新报废制度,使那些使用年限长且耗油高的旧机实行强制报废,同时给予农机手一定的报废机具补贴,使之成为农机手的一项自觉自愿的行动。这样不仅减轻了农民因报废机具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还能达到节油、废机具充分利用的目的。
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
有关部门应研制、推广具有节油、适用、先进的农业机械给农民,对耗油高、工艺落后,且又不适用的农业机械逐渐淘汰,并不准进入农机市场。这样从源头上抓好先进机具的生产关。
五、加强农机流通和修配管理
农机管理部门要配合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搞好农机流通行业和修配行业的管理,加大工作力度,开展农机打假统一行动。对假冒伪劣农机、坑农害农的行为坚决查处,确保农民使用上放心机械。同时,加强对农机修配行业的管理,对全市近千个农机修配网点,加强节油宣传教育,使之在修配活动中使用推广先进的节油新技术、新工艺,把机器调整到最佳状态,达到省油、省工、省时、省钱之目的。对清洗件用油要采取多级过滤、沉淀等工艺,增加使用次数,科学合理的充分利用每一滴油。
按全市23.38万台拖拉机,每台节油10公斤计算,将节油233.8万公斤,是一个很大的数量,因此,农机节油,前景广阔,利国利民。
目前,**市农机管理部门已经着手制定全市农机节油增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计划,使该项工作得到全面落实,使每一位农机手,每个修配网点对开展节约型社会有一个正确地认识,变成为自觉的行动。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问题的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决策,提出了“生产发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生活宽裕、管理民主”的奋斗目标,给农村更好地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广大农民群众盼发展、想发展的强烈愿望描绘了鼓舞人心的宏伟蓝图。现结合我区实际,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粗浅认识和看法。

一、“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
发展是硬道理,是强国固基的必经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通过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1、认真贯彻“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政策。前一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有很多因素造成,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政策性因素。国家从农民哪里“取”得太多而“予”的太少,使农村发展缺乏后劲和基础。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综合经济实力的明显壮大,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条件日渐具备,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而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已确定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总方针和总政策,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加快形成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市场机制;建立加快形成有利于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机制。合理调整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格局,以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无穷的动力。
要进一步制定各方面向农村、农民倾斜的政策,进一步减轻各种不合理的税费,从源头上降低农村生产的成本。要进一步严格控制与农村生产投入相关的各种工业产品(如化肥、农药、农机具等)的价格。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村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大对农村文化、教育、卫生、道路等基本生产生活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投入的力度,加大对农村扩大再生产扶持的力度。更为重要的是,政府要采取宏观调控手段,合理部署城乡再生产所需要的基本物质,让农村再生产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要允许和鼓励农民组织起来,以支部加农户加协会的形式,加大有组织化生产的力度,使农民充分享受到生产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平均利润。

2、用新理念指导生产发展。现阶段农民增收已成为“三农”问题的难点和攻坚点。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制约,我区当前依靠农产品价格上涨增收的空间越来越小,依靠减税补贴等政策性因素增收的幅度有限,受各种因素制约,我区二、三产业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很大的突破。在这种情况下,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使农业大幅度增效,农民大幅度增收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天下安。中央在最近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新理念,表明了党和政府坚持用崭新的现代发展理念指导“三农”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意义。要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按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新形势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核心是举产业旗,打绿色牌,走特色路,推龙头企业建设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在重视粮食生产的同时,扩大果菜产业、壮大肉牛产业,扶持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形成特色经济。同时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举全区之力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有组织、大规模地开展劳务输出,努力实现劳务经济的超常规发展,把劳务经济变成农民增收的主渠道。要进一步加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力度,大幅度消除贫困面,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其它目标也才能具备实施的条件。
3、调整结构,发挥优势,尊重规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缓慢还存在结构性因素制约。从我区产业结构比例看,一、二、三产业比例XX年是11.06:41.76:47.18,而全省是18.1:48.6:33.3,全国是15.2:52.9:31.9。可以明显看出我区产业结构存在第一产业弱,第二产业小,第三产业慢的缺陷。从我区农业产业结构看,粮、经、草种植比例XX年为67:21:12,投入高、产值低的粮食种植面积比重过大,而收入产值较高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显然过小,是制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一定要按照“调高、调优、调强”的原则和“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建设优势农产业产业带,积极发展果、菜等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培育壮大畜牧业、肉牛、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今年我区农产业结构调整要突出泾河川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重点抓好312线和北大路两条果菜带建设,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适当降低粮食生产所占比重,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空间更为广阔。
发展地方、特色和优势主导产业还要注意顺应天时,尊重自然规律;顺应市场,尊重经济规律;顺应时代,尊重科学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区新农村建设在正确的道路上快速向前迈进。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重大方针政策和总体要求
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可以说是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永久主题,也是制约发展的“瓶颈”。在新形势新阶段,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质上是选择什么样的农村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解决如何发展的更快更好的重大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的要求,现实的选择,农民的企盼,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里程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族伟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和农村工作始终是重点和难点,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早在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充分认识到农村、农民和农业在革命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无论红军走到哪里,首先进行的就是打土豪分田地,为人口占大多数的农民解决土地问题和最基本的生活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大致经历了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税费改革、减负增收等四次大的发展历程,使我国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二十多年间,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方针政策,农村贫困面大幅度减少,绝大多数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基本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我们的发展还是不全面的、不协调的、低水平的发展,还存在许多制约农村发展的不利因素,表现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严重、农村发展极不平衡,城乡、工农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农民文化政治科技水平普遍较低、民主法制意识淡薄等,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如何在“十一五”期间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唯一的途径就是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和国家从战略高度作出的正确决策,也可以说是中国农村社会的第五次大改革。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城乡统筹的思路,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农村面貌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认真贯彻以工支农、以城带乡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尤其要在“多予”上下功夫。
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的描述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5句话20个字,这既是对新农村的全景式描绘,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目标和任务要求,充分体现了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战略思路。
发展经验证明,没有农业的稳定,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全国真正的发展;没有农民的富足,就没有全社会的持久繁荣。

三、“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动力
中央把“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作为新农村一个大项目来重点建设,抓住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大部分农民以姓氏或家族、宗族为纽带世世代代生活在一起,许多行政和法律都难以解决问题,有时可以通过亲朋好友就能得到很好解决。因此,一个地方的乡风民俗可以左右这个地方的文明程度。要把发扬农村纯朴乡风,建设精神文明,作为解决农村发展和各种矛盾的重要方法。要广泛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文艺演出、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各种方式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教育广大农民群众,加强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要在广大农村认真践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传统美德。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形势和政策教育,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和文明公民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现代的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主义新风貌。
要坚持发扬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优良乡风民俗,强调民族和睦、邻里和睦、尊老爱幼、不打架不骂人、不赌博、不吸食毒品,以好的乡风民俗来约束不好的做法,让社会公德来制约少数人的私欲,在农村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良好风气。
文明的乡风和整洁的村容还体现在农村住宅建设方面。近几年一部分手里有了钱的农民自行修建了有一定档次的房舍,农民的住宅状况有了显著改善,但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统一的规划,一定数量的村庄村容村貌显得凌乱,脏乱差的问题普遍存在。所以,农村住宅建设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统一规划,分类实施,量力而行,不搞一刀切,不盲目攀比,不急于求成。要充分考虑当地财力和农民的承受能力,不能通过加重农民负担和增加乡村负债搞建设。农宅建设的基本原则是:科学规划,自主自愿,统一标准,经济实惠,节约土地,美观大方,经久耐用。凡符合规划和标准的,政府可给予资金、物质方面的指导和扶持。要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禽畜圈舍混杂的不卫生、不文明现状,搞好农村污水、粪便、垃圾处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要注重村庄安全建设,防止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侵袭。还要加强农村消防工作,防止火灾发生。村庄建设要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注意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古民宅和古遗迹。要本着节约的原则,充分立足现有基础进行房屋和设施改造,避免大拆大建,防止浪费和加重农民负担,扎实稳步地推进村庄建设,以整齐划一、文明美观的新村庄体现村容整洁和乡风文明。

四、“生活宽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首先满足农民群众衣食住行的需要,满足农村社会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就目前我区农村物质生产方面的现实来看,相当数量的农民在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其剩余刚好够再生产需要,农民手里是很少或者根本就没有现金的,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农民群众看病难、孩子上学难、养老更难的现象。说明了绝大多数农民虽然脱了贫,初步解决了温饱,但生活还不宽裕。因此,实现“生活宽裕”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作为出发点和基本目标。要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健立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制体系;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建立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千方百计为农民增收创造必要条件,努力改变“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
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开展每一项工作都要依靠人民群众,尊重群众的意愿,把党和政府的号召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让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同时也要引导广大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
只有大多数农民群众都富起来了,手里有了钱,生活宽裕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就具有了坚实的物质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就展现在亿万农民群众的面前。
五、“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保障
民主管理是政治文明的基本体现,是农民民主参与意识的具体体现。广大农民是民主参与的主体,而主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民主建设的成效和程度。我区农民的整体素质近年来在各级党政组织多种形式的培养教育下,有了显著提高。特别是当前正在广大农村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大多数农民群众的政治、文化、科技、民主法制和民主参与意识,但整体水平仍然不高,特别是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接受教育的程度有限,影响和制约着整体素质的提高。据有关资料显示,全省城市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3年,而农村居民还不到7年,我区目前尚有14.47%的人是文盲(本文摘至:范文大全) 和半文盲。所以,要落实民主管理目标首先要把培育新型农民作为一项根本性措施来抓。要切实加强对广大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不断提高其政治、文化、科技素质。要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活动,增强民主参与的自觉性。其次要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要进一步完善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村民自治制度,完善村“两委”班子协调配合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组织与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坚决防止不顾群众意愿而由少数几个人自行其是的做法。第三要完善村务、政务公开制度,规范村务、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和程序,落实群众对财务收支、土地流转、计生指标、宅地划拨等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第四要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第五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责任意识。第六要着力维护农村稳定。稳定是前提,是基础,是保证,没有稳定的社会局面什么事也干不成。要善于引导群众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前进中的困难,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依据政策、法律、按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要结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普遍开展平安乡村创建活动。立足于防范,抓住影响农村稳定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把不稳定因素和不安全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消除在初起阶段和乡村内部。
“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阶段,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加速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只要我们全区上下,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坚持不懈地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我们就一定能使新农村建设真正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满意工程。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