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三国人物之刘玄德

每个人的想法和观念都不一样,你觉得是错的事,别人不一定觉得。对于阅读或观看过的作品,用自己的话语把它写出来,我们称之为心得体会。很多人都经历过写心得体会这样的写作训练,心得体会重点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优秀有创意的心得体会要怎样写呢?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我看三国人物之刘玄德,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看三国人物之刘玄德

我看《三国》人物之刘玄德
刘备,他不及卧龙、凤雏之智慧,也没有关羽、张飞之勇猛,作为一代君主,有人说:“他谋靠诸葛亮,战靠赵关张,要说真本事,他是最庸碌、最无能的一个了!”可我不这样认为,他能成就如此霸业,的确是依赖孔明、赵云、关羽、张飞,但若不是他的人格魅力,何以让这些勇谋之士为他甘心效力呢?真的不枉后人“赐”给他的“聚才高手”之称!
刘备是三国中一个重要人物,但却并不是一个吸引人眼球的人物。他不会三气周瑜、七擒孟获,也不能温酒斩华雄、诛颜良文丑。但他却有着满腔报国大志和一颗仁义之心!
在未得孔明出山辅佐前,刘备与关羽、张飞、赵云征战多年,可谓是漂泊无定、颠沛流离,可尽管屡战屡败,他却仍然坚持着中兴汉室的梦想,依旧屡败却屡战。作为汉室后裔,虽然他不能因为自己是帝室之胄而得高官厚禄,只能织席贩履,但他的志向是不会被任何事所摇撼的,可见他对大汉的忠诚!
刘备也从来不因为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而“大摆架子”,不惜放弃自己的皇叔之尊。已年近半百的他仍屈尊降贵地三次到草庐去请当时才27的诸葛亮,甚至还跪下求孔明出山相助,可见他的求贤若渴,更可见他的朴实、仁厚与诚心!
在我看来,刘备也是一个很“能忍”的人。东汉末年时,他虽胸怀大志却不被天助,无以成就霸业,因而只好寄人篱下,他曾投、奔过公孙瓒、陶谦、吕布、袁绍、曹操、刘表……可尽管这样,尽管他饱受了困苦,甚至是屈辱,他却依旧能够以他海一般的胸怀来容忍一切。真乃大丈夫——能屈能伸!
有人说:“刘备真的很会拉拢人,很会收买人心。假惺惺地摔孩子,白帝托孤时又虚情假意地对孔明说‘若觉刘禅不行,就取而代之’,真是个伪君子!”可我觉得,刘备摔孩子的确有收买人心之意,但这也是一种手段,如果这可以换来众将士的甘心效命,难道不令人佩服吗?而对于白帝托孤之事,我却有不同的看法。尽管这也不无收买孔明之心,以让他更效忠于蜀国这层意思,但常言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更何况,就当时的历史背景而论,能说出“若觉不行,取而代之”的话,也真的不容易了!
有人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的确,刘备有着一种曹操、孙权都不具备的“本领”——哭!鲁肃要荆襄时,他一哭保江山;大意失荆州时,他二哭显仁义;曹丕篡大汗时,他三哭登帝位;白帝城托孤时,他四哭动孔明!其实,他的江山的确不无“哭出来”的成分,但要看我们去如何看待他的眼泪,那眼泪中有他的闪亮、有他的无奈、有他的谋略、也有他的智慧……我想,纵观三位君主,也要数刘备最有治国之手段了!
刘备也素来以“仁义”著称。他曾说过:“大业者,不是江山,而是百姓!”;曾反用曹操的名言为:“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人!”;也曾“宁可让百姓弃我而走,我绝不可弃百姓而生!”,在历史上更是他第一个提出了“以人为本”!陶谦曾几让徐州,他却不忍占其基业,直到陶谦病逝,才答应暂领徐州。他在寄人篱下而百般受辱的情况下,不论孔明如何劝说却仍不忍心夺同宗刘表的荆州以容身,甚至宁愿依旧寄人篱下。在兵败当阳时,只日行十里,可却仍肯任凭曹军杀来,丢了性命,也不弃百姓而偷生……刘备的仁义之心不更是令人佩服不已吗?
刘备生于仁义,也死于仁义。因为二弟关羽被东吴所杀,张飞也因报仇心切,鞭打军士而避而被暗杀。刘备可能是冲动,也是出于兄弟的义气而攻打东吴。虽说被陆逊火烧连营而全军覆没,但在否认他冲动之余,他的义气也让人感动!他生于仁义,死于仁义,更是用自己的一生,为后人完美地诠释了仁义……
尽管在历史上,人们对刘备刘皇叔的看法各不一致,有人说他是“伪君子”,有人说他是“真英雄”,但在我心中,他永远是一个明君,永远是一个胸怀大志、能屈能伸、以人为本、以仁为本的英雄豪杰!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观看了《24xx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复。每个人都让人为之感动。他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他让我们热泪盈眶,让我们为之折服,让我们钦佩不已,他们就是xx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在这十位感动中国人物中,最让我感动的有两位。他们是为了能让失聪儿子接受正常教育,和儿子同桌16年的爱心妈妈陶艳波和十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朱晓晖。

陶艳波的颁奖词是这样说的:“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48岁的陶艳波,辞职陪着失去听说能力的儿子一起上学,xx年苦读,儿子如愿考上了大学。

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为了她的儿子,她甘愿在儿子身边作了十六年同桌。陶艳波,用她真实的行动诠释了母爱的真谛。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母亲,用她对儿子的爱,感动了所有人,我为这样的母亲感到骄傲,她的儿子肯定也因为有这样的母亲而感到自豪。

有一个人的颁奖词是这样的:“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沟坎。命运百般挤兑,她总咬紧牙关。寒风带着雪花,围攻最北方的一角。这小小的车库,是冬天里最温暖的宫殿。他那病重的父亲,是幸福的王。她是朱晓晖,为给父亲治病,她辞掉报社的工作,欠下一身债务,周末还给“债主”的孩子补习。

这样一个女儿,用她纤弱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家。她用瘦小的身体和一双柔弱的手给了他父亲一个温暖的家。朱晓晖,用她最真实的行动诠释了爱的伟大。那个的故事发生在黑龙江这片黑土地上,与陶艳波的舐犊之情不同的是,女诗人朱晓晖为我们讲述的是反哺之恩。

刚过40岁就满头白发,十几年没买过新衣服,整日洗洗涮涮.....这样的朱晓晖很难和诗人联系在一起。但她就是诗人,16岁起发表诗歌,大学毕业后在报社工作。xx年,父亲突患脑梗瘫痪在床,从此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为了悉心照料父亲,朱晓晖卖房卖车,辞职,借债。不堪重负的丈夫离开了这个家,生活的重担都压在了朱晓晖的肩上。有这样的女儿无疑是幸福的,朱晓晖感动了我们,也感动了中国。

感动中国人物中无论是谁,都让我们钦佩。无论是科学家于敏,义务支教的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基层干部赵久富,普通市民张纪清,新疆民警木拉提,医生肖卿褔,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师昌绪还是居民大院陇海大院,都感动了无数人,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尤其是我们大学生,更应该视他们为榜样!

从政之德培训之心得


"从政之德"之心得

最近几天,所里组织全体民警开展了名为"从政之德"的培训。此次培训的四堂课程,分别以廉洁,诚信,忠诚,责任为重点而展开。我作为一名公务员队伍的新人,通过这次学习,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下面我来谈谈参加这次培训的一些。

一、廉洁奉公

从政重德一直是我国政治文明一大传统。是全民族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党风政风对全社会道德风尚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变好之所以重要,不仅是人们对身处环境道德质量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心以及自身的责任感。而党风政风如何,首先看各级领导干部是否为政清廉,这关系到人心的向背。古人说:"公生明,廉生威"。这一千古名言,言简理至。做到公清若水,廉洁清政,这是较难的,但绝不是做不到。"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尽管难,才显示出其重要性。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在全社会树立清廉之风。这是因为,对从政者来说,德为权之灵魂,权为德之体现,以德行权为民之大幸,无德弄权必然导致腐败,使之民遭殃。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贪吏不可为者,污且卑;廉吏可以为者,高且洁"。以德养廉,这是对为政者的基本要求。人们自古崇敬廉吏,因为,只有坚守名节、为政清廉,才能克己奉公、为民谋利。领导干部只有努力提升官德加强廉政建设,坚持用"软"文化束修官德,用"硬"制度约束官行,以平和之心待"名",以淡泊之心待"位",以知足之心待"利",以敬畏之心待"权",以高尚的品格、突出的业绩、无私的情怀实施有效的领导,才能塑造新时期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团结和带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共创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二、诚昭信义

诚信,作为人类道德生活的基础,一向受到中外思想家、伦理学家的重视。诚信为一切道德原则和行为的本源,正所谓:"守约为正文之源"。无契约即无正义,有约而背约即不义。诚信者,实事求是也,不以利害生死关头枉其道。人类道德生活丰富深刻,最基本的是诚信。人无诚信不立,家无诚信不和,业无诚信不兴,国无诚信不稳,世无诚信不宁。诚信与道德的关系,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严格讲,诚信属道德的基础,是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立德,才有诚信;只有诚信,道德才能付诸实践,才能升华理念。人若诚信,人人相信;人若无信,人人不信。以诚对己,以诚待人、诚信办事、事业必成。对领导干部来说,诚实是做官必备的美德,守信是人际交往中一切道德规范的起点,道德离开诚信必然导致堕落。在当前,培养诚实守信的作风尤为重要。这是因为,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可是,个别领导干部为权欲,欺上瞒下,跑官要官;为物欲,仁义道德全不要,国家人民利益都敢抗……这些虽然都是少数腐败分子的所为,但其产生的恶劣影响不可低估。诚信的建立,归根到底要靠每个干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好的形象,建立起一个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信用体系。可以说,共产党员守信于己,取信于人,是党的事业求得发展和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起高尚的精神追求,养成真诚守信的良好作风。在这方面,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其重要意义,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那样:"党员干部的道德情操与人格力理对全社会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真正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切忌说得多做得少、许诺多兑现少,更不能说做不一、欺骗群众,而要以言出必行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三、民心忠魂

忠诚涵盖了人们的信义、操守、诚实、正直、善良等美德;可靠反映了对忠诚的态度,对事业的热心、和干一切工作都不走样、不变通的品质。忠诚可靠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基本道德范畴,是衡量领导干部人品的基本准则。有了忠诚可靠才能撑起中华民族不朽的脊梁。正因为如此,在历史的长河中才不断飞溅着撼人心魄、流芳百世的浪花。岳飞在背上刺下"精忠报国"4个沉甸甸的大字,让金军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文天祥一句"自古英雄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成为千古绝唱;董存瑞一声"为了新中国前进!"的震天霹雳,为战友增添了无穷的勇气;解放军徐洪刚赤手斗歹徒,谱写了一曲对党对人民的忠诚赞歌。忠诚与可靠是连在一起的。只有忠诚,才有可靠,离开了忠诚,就没有可靠的存在。对干部来说,忠诚可靠,指的是对国家、民族、人民的尽心、尽力、尽责、尽忠,是指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是受党和人民信赖的。这就是说,忠诚可靠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是领导干部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同时,忠诚可靠彰显的是党政干部的官德、政德、美德。因为有了为政之德,党员干部才能带头讲忠诚、讲可靠,才面向党旗发出"对党忠诚"的誓言和承诺,还因为党员干部肩负着党赋予的历史使命,特别是当前我们党面临着深入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和国内外敌对势力不断破坏捣乱的考验,党员干部必须时时处处保持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高度忠诚,主动应对种错综复杂的局面,努力促进社会的发展。党员干部忠诚可靠才能赢得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信仰、信心、和信赖。所以,识别党政干部的德,要从忠诚可靠上去剖析、分析,使之清晰。具体讲,它体现在把忠诚于党化作矢志不渝的忠心,把热爱人民化作服务的热心,把报效国家化作驰骋经济战场的信心,把献身使命化作履职尽责的决心,把崇高的品**作追求卓越的恒心,用生命点燃未来,以忠诚可靠升华使命感和无尚荣光感。

四、责彰重任

责任心是为政之德的基本要求。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是领导干部做事为人的根本动力。责任是一种职责,一种义务,一种使命。由责任而产生的完成使命、履行职责的精神力量,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无论是对领导干部本人、对社会、对国家和民族,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实践证明,领导干部有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不能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强烈的责任意识是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就是使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的改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领导干部的责任心和能力水平。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人是最讲认真的。最讲认真,也就是最讲责任。领导干部有着比一般干部群众更高的责任要求和责任境界。()邓小平同志就曾深刻指出:"执政党也不是很容易当的。执了政,党的责任就加重了,共产党员的责任就加重了,我们领导干部的责任就加重了。"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一心为民,奋发有为,同时又清正廉洁,才能造福群众,赢得民心,我们党执政才能拥有更加坚实的基础。

强烈的责任意识是领导干部充分履行职责的根本动力。为党和人民尽职尽责,是领导干部的法定职责和义务,是服务于纳税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实践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必须牢记"为官避事平生耻"。只有牢固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立足本职岗位,把精力和智慧集中于为民谋利的事业,知其责、践其责、担其责,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全部用于为人民服务,才是尽职尽责、忠于职守。

强烈的责任意识是领导干部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责任意识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职业道德。责任往往与顾全大局、忍辱负重、任劳任怨等优良品德联系在一起,真正反映一个领导干部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风貌。领导干部有了强烈的责任心,就会把精力用在如何为党和人民多做工作、多做贡献上,就会得到党和人民的信任。如果责任心缺失,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干工作不是从党和人民利益出发,而是过多地考虑如何增加自己的声誉、声望,不仅工作不踏实,容易患得患失,还会被党组织和人民所抛弃。领导干部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领导干部坐在台上。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不为非分之想、非法之举所累,免受惊弓之苦,心无旁骛地执着于事业,并得到更多施展抱负、发挥才能的机会,在从政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从反思历史人物中品“官德”


从反思历史人物中品“官德”文章标题:从反思历史人物中品“官德”
古文《郑伯克段于鄢》讲的是春秋时期郑庄公运用计谋击败其弟共叔段谋反的故事,其文所叙虽只是封建时代宫庭政变的血雨腥风、王室争权的尔虞我诈,但此文所刻画的三个人物——老谋深算的郑庄公、骄横无恃的共叔段、偏执狭隘的姜太后,形象鲜明,喻义深刻。古人说:以铜为镜可整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明得失。我认为,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学习这篇文章,应从反思文中历史人物的性格优劣入手,重人格、重官德、重修养,不断提高从政素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凝神聚力,加快发展。

反思郑庄公:领导干部应摒成见,存宽容

郑庄公作为公叔段的兄长,对姜太后偏爱公叔段耿耿于怀,因此,当看到弟弟骄横无恃的行为不是好言劝诫、防微杜渐,而是视若罔闻、任其泛滥,最终使共叔段犯下不可弥补之罪,其气量之小、城府之深可见一斑。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应具备包容天下的广阔胸怀,善于在“不同”中谋求统一,在和谐中凝聚力量,发挥下属的长处,宽容下属的过错,绝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挟嫌报复。

须容人之短。“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人有其长,必有其短;有其智,必有其愚。领导干部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而应对每一位同志多引导、少呵斥,多理解、少指责,多帮助、少挑剔。在不伤害自尊心的前提下,设法创造机会帮助他们去伸长补短,而不能学郑庄公的听之任之,秋后算账。须容人之长。作为领导干部,要有甘当伯乐的精神,有甘为人梯的胸怀,能容得下人,容得下事,容得下不同意见,尤其要善于同有个性、有才华的同事和属下合作共事。要充分相信下属的能力,挖掘下属的潜力,让下属在舒心和谐的氛围中干事创业。须容人之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领导干部对下属出现的错误要宽容对待,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容人之过,治病救人,帮助其改过,这才是领导干部德行高尚的表现。

反思共叔段:领导干部应戒骄横,求淡泊

共叔段的失败是其贪得无厌、多行不义的结果,在姜太后的溺爱下,共叔段得意忘形,自以为是,养成了骄横跋扈的性格,也为失信于民、丧命于鄢种下了恶果。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认清自己的公仆本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淡泊宁静”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清心寡欲、谦虚谨慎,“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正确对待自己,力戒贪婪之心。要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在权力面前,必须多一分清醒,少一点侥幸,多一分原则,少一点乖巧。对不该办的事情,宁可伤感情,也不能开口子;对不该突破的禁区,宁可伤和气,也不能“闯红灯”。不能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更不能借自己的地位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坚持自重、自省、自警,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一生无悔。要正确对待荣誉,力戒虚荣之心。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淡泊名利,看轻得失,平常毁誉,做到公心为本,公正为准,公开为重,公论为上。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白“人生短短数十寒暑,一碗饭、一间屋、一身衣足已”,像钟一样,不受外界影响,始终按照自己的节律前进;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牢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把自己的奋斗目标与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紧密结合起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求闻达于世,但求无愧于心。要正确对待得失,力戒“补偿”之心。观察贪污腐败的领导干部大多都有一个四步曲:苦难的童年、奋斗的青年、上升的中年、悲惨的晚年,这是一种“权期”心态。事实证明,一个人如果带着这种心态去营生,那么做官有可能变成“坐牢”,官场有可能变成刑场。要戒除补偿之心,视荣誉为生命,不因一时糊涂而毁掉自己的一切。

反思姜太后:领导干部应亲贤人,远小人 

姜太后作为郑庄公和共叔段的生母,待人而异,厚此薄彼,郑庄公即位后,姜太后挑拔离间,助纣为虐,导致兄弟反目成仇,最后兵戎相见,姜太后扮演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角色。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就必须做到“亲贤人、远小人”,唯才是举,知人善用,凝聚智慧,激发能量,营造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

明眼察人。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用开放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和辩证的眼光识人,树立“不排外、不偏内”的思想,克服封闭、狭隘的人才观念,广开门路,招贤纳才。要在考察干部才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干部道德修养的考察,把德置于考察之先,对有才有德者要重用,对有才无德和有德无才者要慎用,对无才无德者要禁用,让“小人”远离自己,让更多德才兼备者向往归附、趋之若骛。公正用人。营造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首先要从领导尤其是单位一把手做起,绝不能“以我划线”,“关系至上”,“任人唯亲”,把地区、部门搞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封地”。领导干部要树扎扎实实、从反思历史人物中品“官德”

从反思历史人物中品“官德”埋头苦干之风,戒吹吹拍拍、阿谀奉承之弊,树广纳群才、任人唯贤之风,戒拉帮结派、任人唯亲之弊,树不拘一格、积极进取之风,戒论资排辈、跑官要官之弊。制度管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全面推行以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任前公示等为主要内容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强化干部“督学、导学、述学、考学、评学”,完善干部素质人机对话测试系统,形成民主选人、公正用人、多向交流、激励约束和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提高人才工作民主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通过公开、公正地选用人才,使被重用者理直气壮,被降免者心服口服,心术不正者无隙可钻,无耻小人没有市场
《从反思历史人物中品“官德”》来源于第1,欢迎阅读从反思历史人物中品“官德”。
从反思历史人物中品“官德”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