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教师十八大四中全会心得

人的思维和想法,总是随着时间不断的改变。心得体会就是将自己的感想和思考整理出来的文字。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学习时经常遇到的事情,写心得体会时需要将所思所得条清缕晰地记录下来,我们写心得体会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党校教师十八大四中全会心得,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党校教师十八大四中全会心得

十八届四中全会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未来五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路线图,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抉择

我国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2020年,还有6年,距离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2049年,还有35年。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啃硬骨头”、打破利益藩篱的严峻挑战。现实生活中,不懂法、不尊法,以身试法、知法犯法;搞变通、打折扣,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随大溜、存侥幸,视法律为儿戏,藐视、践踏法律等现象和行为皆有之。一些领导干部迷恋“权力至上”,“拍脑袋决定、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 以及“大包大揽”的决策管理模式,至今仍在一些地方存在。不仅影响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而且损害公平正义和人民利益。

要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长治久安,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法治。依靠宪法和法律体系才能弘扬法治精神,凝聚法治力量,就能在创造经济奇迹之后,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文明,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事实证明,只有大刀阔斧,才能凝聚更大社会共识、调动更强社会合力;只有走依法治国之路,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搬开绊脚石,才能完成这一艰难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全党作出的战略抉择,高扬法治精神、发展法治理论、运用法治思维、创新法治方式,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着眼未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部署,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任务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重大任务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深入领会、全面把握总目标的丰富内涵和具体要求,按照全会绘制的蓝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使之转化为党团结带领人民执政兴国的能力,就能给党的事业注入活力,为人民群众带来福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是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要建立健全宪法监督机制,通过科学有效的宪法监督机制,督促各级国家机关及其领导人员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我们要通过不懈努力,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宪法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而且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

二是要切实加强人大工作。要加强重要领域立法,如反腐败国家立法,确保国家发展、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把发展改革决策同立法决策更好结合起来。要完善立法规划,突出立法重点,坚持立改废并举,着力提高立法的科学化水平。以立法引领改革,推动改革,使改革始终处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之内,与法治相契合,从而实现改革和法治的良性互动。要加强人大代表工作。人大代表积极深入选民,通过法定渠道传递、反映群众的诉求,帮助群众解决难题,督促“一府两院”认真对待民众的诉求,信访压力就会减轻,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稳定。要加强人大监督工作,如果人大依法监督到位,法院依法审判,检察院依法行使法律监督权,司法公正也就会逐步实现,人民群众就可以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是要推进司法公正为民。要求在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前提下,坚持合理合法原则、及时高效原则、程序公正原则。要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根据证据准确认定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公正处理案件的实体关系,在最大限度合理配置司法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司法快速及时、有序高效地化解社会矛盾的功能。司法工作者要密切联系群众,规范司法行为,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公开的关注和期待。

四是要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政法机关作为执法司法的主体,能否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无疑是实施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加强政法队伍的道德自律意识和职业伦理建设,坚持大局意识与依法办事相结合,做到执法为民的职业良知与秉公执法的法治精神相统一,做到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对群众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树立惩恶扬善、执法如山的浩然正气。要信仰法治、坚守法治,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执法者,站稳脚跟,挺直脊梁,只服从事实,只服从法律,铁面无私,秉公执法。要严格规章制度,在执法办案各个环节都设置隔离墙、通上高压线,谁违反制度就要给予最严厉的处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要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要建设廉政的法治环境,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权利,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增强主动公开、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司法腐败无法藏身。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十八届四中全会心得


十八届四中全会心得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这些论述可谓一针见血、切中要害。领导干部作为我们党执政的骨干力量和中坚力量,既是公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领导干部带头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就能形成示范效应,影响和带动全社会厉行法治。否则,依法治国就难以落实。

带头树立法治思维

习近平同志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法治思维,就是按照法治观念和逻辑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要求思维主体崇尚法治、尊重法律,自觉以法治为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各级领导干部应带头培养和树立法治思维,作决策、定政策要体现法治要求,化解矛盾、处理问题要运用法治方式,把各项工作都纳入法治化轨道。

知法懂法是树立法治思维的前提。领导干部只有重视学习法律、熟练掌握法律,才能增强法治意识、形成法治思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作了具体部署,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并把每年的12月4日确定为国家宪法日。领导干部应把学习宪法作为学法的第一课,吃透宪法条文,保证宪法实施,弘扬宪法精神,始终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法律典籍浩如烟海,领导干部没有必要对每部法律条文都烂熟于胸,但一定要认真学习掌握法理,对与自身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必须熟练掌握。应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经验、基本构成和基本特征,善于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和意志转化为群众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深入学习与行政管理有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对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的主要规定要做到“知”,对分管领域涉及的法律法规要做到“通”,对履行职责所需的法律法规要做到“精”,搞清楚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应为的当如何为。中央和地方对领导干部学法有一系列制度规定,关键是抓好落实。这些年,宁夏建立了领导干部集体学法、法治讲座、法律培训、法律自学等制度,下一步,要在执行上下功夫,通过定期考试、强化考核等办法,提升领导干部学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实现学法的规范化、常态化。

树立法治思维,客观上要求增强法治意识。习近平同志指出:“现在,一些党员、干部仍然存在人治思想和长官意识,认为依法办事条条框框多、束缚手脚,凡事都要自己说了算,根本不知道有法律存在,大搞以言代法、以权压法。”这种“有法制、缺法治”的现象,是导致一些地方和部门工作水平不高、矛盾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领导干部只有增强法治意识,遇到问题时才可能运用法治思维。

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宪法法律权限不能突破、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把依法依规作为一种自觉行动。坚持从法律角度思考问题,善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在推动发展时,无论转方式、调结构,还是产业培育、企业改制,都要尽可能运用法治手段,少用行政命令。在化解矛盾时,不能硬性维稳,特别是对涉法涉诉信访、群体性事件等,要坚持在法律框架内思考和解决。在处理民族宗教领域的问题时,要严格按法律规定办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防止矛盾转化、激化。

带头依法办事

习近平同志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不仅是政治责任,也是法治责任,必须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作为履职尽责、安身立命的基本要求,绝不能恃权而骄,置身于法律之外。

法治与人治的根本区别在于,法治是靠明确、公开且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则治理国家,而人治则是靠长官意志,随机且由个人判断。在法治社会,法律是全体公民的最大共识,任何人都要无条件服从法律。领导干部作为保障法律施行的重要力量,必须始终对法律这个“国之重器”保持敬畏之心,再忙不能忘法、再急不能违法,言必合法、行必守法,绝不能随心所欲、绕法而行。不仅如此,领导干部还要对亲属、子女、身边工作人员从严要求,督促他们树立守法意识,自觉依法办事。

国法是所有公民的行为准则,党纪是给党组织和党员立的规矩。对党员而言,党章的要求比法律要求更高,党纪严于国法。各级领导干部既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更要带头严守党的纪律,特别是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体现到具体工作中,就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在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关键时刻头脑清醒,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法治的要义在于权责一致,有多大权力就必须承担多大责任,谁行使权力谁就必须承担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律不仅是规范也是保护,既限制权力,防止权力被滥用;也通过设定法定责任,杜绝因无限权力而引发无限责任问题。现在,有些领导干部感觉工作压力大,特别是决策压力大。缓解压力的最好办法,就是用法律规范施政行为。在作决策、上项目时,时刻提醒自己必须合法合规,决不能拍脑袋办事,切实把好决策关口。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既要考虑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和群众可承受程度,也要看是不是于法有据。制定长远发展战略,应把依法行政贯穿于决策全过程,确保目的、权限、内容、手段、程序都符合法律规定。在出台有关规范性文件时,应广泛征求意见,由法制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查,并经集体研究讨论后方能通过;未经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的,一律不得发布施行。在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时,坚持行政、经济、法治手段并举,注重向法律要办法、要效果,以法说话、以法育人,用法治的力量确保政策、决策得到贯彻落实。

理性精神是法治精神的核心要素,定纷止争是法律的基本功能。在处理一些具体案件特别是经济纠纷、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城市供热等问题时,往往是人情与法理、利益与观念、怀疑与信任相互交织。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善于把刚性的法律规范和柔性的执法方式结合起来,在不偏不倚、不枉不纵的前提下,充分运用执法经验和智慧,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对法律尚无明确规定的问题,要从法的本义、法的精神出发,从公序良俗、人文关怀出发,统筹协调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矛盾问题,使当事人既感受到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带头推进公正司法

司法活动是保证法律公正的最后一道关口,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领导干部要带头捍卫法律尊严,带头推进公正司法。

少数领导干部对司法问题存在认识误区,要么以“加强领导”为借口干预和插手具体司法案件,要么强调所谓“司法独立”而忽视党的领导。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是管方向、管政策、管原则、管干部,不是包办具体事务。各级领导干部对方向、政策、原则、干部问题不能撒手,应定期听取司法工作汇报,认真研究司法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自觉接受司法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法院、检察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为司法机关依法履职、公正司法营造良好环境。应带头维护司法机关权威,对行政管理或行政执法中产生较大影响的行政诉讼案件,行政负责人要出庭应诉,不得对抗或否定司法机关依法作出的裁定,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做推进司法公正、维护法律权威的表率。

不得利用职权干预司法机关执法办案,这是领导干部绝不能触碰的“高压线”。必须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不得干预司法个案处理的规定,建立并落实好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干预司法机关办案的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造成冤假错案或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以权压法、以权乱法的行为。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透明是保证司法公正、防止司法腐败最有效的举措。各级领导干部应督促和支持司法机关创新公开机制,变内部公开为外部公开,变选择公开为全面公开,变形式公开为实质公开,完善网上信息共享机制和执法办案平台,畅通网上服务大厅、官方微博等沟通渠道,增强互动功能、服务功能、便民功能,多渠道推进司法公开。

十八大四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


十八大四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点就是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依法厘清政府、社会与市场之间的权责边界,实现三者有效衔接与良性互动。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将国家治理纳入依法治国的法治轨道。国家治理体系以法制体系为基本规范基础与重要依托,决定国家治理能力的水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点就是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依法厘清政府、社会与市场之间的权责边界,实现三者有效衔接与良性互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党的领导是依法有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必须充分发挥党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整合现有的治理资源,夯实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现实基础。党内民主、政府创新、人大监督、政协协商、区域合作、基层自治、社会管理以及市场体制,都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元化、多层次的治理体系中,党和政府依然是国家治理的中枢和核心力量,其内在机制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积极贯彻依法治国,依法推动市场、社会的自我治理与政府治理相互衔接,以实现多元治理主体和多层治理体系的法治建构。

党领导下的“治理资源整合”着重三个层面。在政府层面,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行政执行体制和政策落实体系,建立中央地方公共服务分工体制和财税体制,逐步建构法治化、科学化的职责分工体系。积极推动人大立法体制和监督体制的创新,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和协调作用,同时,着力提高人大代表的政治素质,增强其责任意识和监督意识,促使其自觉、认真地参与人大的立法、监督活动。在社会层面,发挥基层群众自治体系的作用,以推进社区自治为重点,积极培育各类服务型和公益型社区社会组织,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社区自治能力。在市场层面,完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决策体制,加快推进法治市场经济进程,建设法制化的经营环境,调整政府干预和市场运行之间的关系,逐步实现法治监管。

其次,围绕“放权限权”展开的政府创新和社会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放权限权包括两个步骤。

一是政府放权限权。这是积极培育社会、推进社会建设的基本前提。政府依法向社会和基层下放权力、下沉职能,通过专家建议、公民参与、社会公开、政府审核等程序制订政府权力限制事项清单,明确政府的职责边界。同时,积极培育全民的法治意识和权利意识,引导公民的良性参与,逐步形成“以法治来维护权利,以权利来约束权力”的良性互动机制,推动法治社会建设。当然,政府向社会放权并不是“推卸责任”,也不是“只抓好处”,更不是“放任不管”,而是需要依法监督,规约承接方的行为,保证公共服务的绩效。因此,必须同时大力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规范行政权力,限制政府冲动,实现政府与社会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二是社会和市场有效承接政府下放的权力。以现实经济社会重大、热点问题为导向,凝聚全社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正能量,使社会成长为政府的合作伙伴。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完善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体制,推动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逐步实现“以社会组织服务社会,以社会组织治理社会”。同时,让市场释放自主性价格机制,高效引导资源的有效配置,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完善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机制,形成持久广泛的社会合力,实现“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市场治理”良性互动。

再其次,构建“多元协商”的民主法治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主体内容。党委领导下的政府协调、部门负责、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重点实施以及市场化组织配合、公民自觉参与、法制保障的国家协同治理体系,是一种新型的治理结构,是一种政府、社会、市场共同担责和共同合作的治理网络关系,也是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和法治保障体系的整体建构,其主要运行是以“多元协商”为基础的合作机制。一是法治化,协商机制和协作体系必须要“于法有据”“机构法定”“依法治理”,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依法构建“三位一体”的多元协同治理体制。“三位”是指政府、社会、市场三者“各归其位”,通过法律制度,明晰政府的权责边界,把属于社会、市场的职能,完全交给社会和市场处理,只有“各归其位”,方可“各显其能”。“一体”是指“政府—社会—市场”的“三位”结构,逐渐形成法治化的协同治理体制,即以法治来规约“多元”,将多元治理主体的行为都纳入法治轨道,以实现国家治理的法治建构。二是民主化,以协商来推进民主,以民主来达致合作,在合作中寻求利益共享,逐步建立“上下互动、纵横交叉”的协商机制,调节和保护多元主体利益。为此,在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同时,也要创新“多元协商”机制,依法建立“政府—社会”“政府—企业”“基层—社区”“社区—社会组织”等常规协商机制,并以专题协商、对口协商、提案协商为补充,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与运行机制。

十八中届四中全会心得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23日在北京胜利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议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给未来中国政治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将开启一个法治中国和现代化中国的新阶段,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为中国政治经济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给未来中国政治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将得到中国全社会及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也激励他们投身于国家建设当中。

中国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面对很多矛盾和挑战,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化解这些矛盾,保证中国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十八届四中全会高举依法治国大旗,有助于提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法律意识,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建设法治中国。

法治是现代社会对其公民和商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所提供的必不可少的保障。法治对于吸引和保持外国直接投资十分重要。商家需要知道他们的企业纠纷能够公平地通过法院解决,资产不会被随意占用。传播法治理念将不仅使中国在商业方面,而且在软实力方面更具吸引力。

十八届四中全会成功闭幕,中国政府在此次会议中显示了依法治国的强大决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无疑将会为中国继续深化改革创造有利条件,并更好地保障中国人民当家做主,这也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

原创十八届四中全会会心得


原创十八届四中全会会心得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xxx月20日至xxx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总的目标以及需要建塑的“五大体系”。xxx月28日,县委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全文学习了公报精神。随后,县政府党组召开政府党组会议,就公报精神再次进行了学习。11月4日,县政府党组又对四中全会决定进行了专题学习。作为县政府,我们一定要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刻领会精神实质,依法履行职责。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题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设法治中国”以及“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两个三位一体”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全面推进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重大任务,一个最中心的环节就是政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而一个“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的落脚点也在政府。四中全会《决定》给建设法治政府予以24个字的具体描述,即“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24字的定语不仅明确了法治政府的职责内涵,也揭示了法治政府的内在品质。这六个词同时也恰恰是“法治政府”的建设目标。《决定》还结合当前中国实际,从彰显法律权威、重在推进实施的角度,进一步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要求,也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步骤。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建设法治政府,促进政府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

第一,切实增强法治意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5000多字的公报中,‘依法治国’出现了20多次,‘法治’出现50余次,这给我们传递了一个强烈信号,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将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种行为准则。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认真学习公报和《决定》精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作为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带头遵守法律法规,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不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同时,要高度重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建立健全法律知识学习培训长效机制。要通过集中培训、法制讲座等形式,组织学习宪法、通用法律知识和与履行职责相关的专门法律知识,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第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当前,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我县作为欠发达地区,如何发挥资源优势实现弯道超车,又不失时机的推进依法行政,就必须转变政府职能,用法治的思维和办法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重点要抓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是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放权放手,控项目、降门槛、简程序,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创造力。要进一步加快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对保留的88项行政审批事项要进一步清理、规范、公示,积极探索行政审批的工作流程、管理方式,规范审批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二是继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着力推行企业生产“宁静日”制度、 “无会日、无会旬”制度、进一步清理涉企收费项目等措施,推进经济发展和依法行政同频共振,协调和谐。

第三,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这次《决定》强调,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 在具体决策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按照《和顺县人民政府工作规范》的要求,健全集体决策机制,定期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县长办公会议、专题会议研究重要工作,增强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和科学性。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策等制度,重要决策提交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重大课题决策邀请县人大、县政协参与研究,力求做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认真落实重要事项公示、听证制度,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完善重大决策定期通报制度,对重大事项实行网络公开,做到依法行政、规范用权,努力打造阳光政府。

第四,加强政务公开工作。“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和免疫药。《决定》提出,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政府成为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自觉践行者,也为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提供现实的样板。要进一步加快透明政府建设,对县政府和县直各职能部门的机构职能、规范文件、决策信息、行政权力、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等进行公开。要切实加强政府网站管理,充分发挥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第一平台作用。凡属于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的政府信息,要及时在政府网站公布;对教育、医疗、供水、供电、供气、公共交通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定期公开,方便群众查阅。同时,要进一步创新公开方式,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以及信息公开栏等渠道的作用,方便社会公众获取政府信息。

第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公报指出:“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有关廉洁自律有关规定,自觉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政府主体责任,切实负起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带头廉洁自律,严格遵守党章、廉政准则、中央“八项规定”等要求,下基层检查轻车简从,严格约束家人、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自觉维护党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从源头上、机制上抓好政府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同时,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落实,切实抓好县政府领导班子及政府各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信访接待制度,每月定期接待上访群众,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第六,要加强监督问责。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督问责体系,把权力关进法律和制度的“笼子”,促进依法办事、依法用权。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进一步拓宽群众监督渠道,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监督政府的权利。高度重视舆论监督,支持新闻媒体对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进行曝光。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对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为、失职渎职、违法行政等行为,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特别是对政府部门存在的“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和一些行政执法部门不能公正文明执法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确保社会风清气正。同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到行政执法有据、行政裁量公正、执法环节文明,以行政执法的公平公正,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

总之,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加强安全生产、项目建设、民生改善、生态环保等重点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同时,要及早谋划明年工作,科学研判经济社会形势,积极开展调研论证和项目筹备等前期工作,努力把握发展的主动权,以更大的力度、更足的干劲、更实的作风和更高的标准,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心得(党员)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心得(党员)》的详细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


经过十月份的毛泽东思想的学习,我更加觉得学生更应该好好学习政治思想,多看报,多看新闻,之后阅读了博客置顶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必须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在阅读这篇文章中,我了解到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完成这些目标的基础是要坚持以下的原则,每件事都有它坚持的原则: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在总目标中还有提到建设法治社会,”法治“: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所以我们要:1,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2,完善立法体制,3,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4,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而且这段时间贪腐的事件越来越多,比如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徐才厚案件,我认为身为官员,更应当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不能知法犯法,占从百姓身上谋取黑心利益。对于那些贪污腐败官员,应当给与严惩。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严惩贪污腐败。

所以我认为不管是身处哪个阶级还是哪种身份,我们都要积极投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伟大实践,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心得(党员)》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果您喜欢,那就继续支持关注我们。

这是篇好内容,讲的是关于坚持、法治、我们、依法治国、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维护等方面的内容,觉得好就按(CTRL+D)收藏下。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