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如何在竞争中发展

有些事情解决不了不如换个想法,像数学定理一样,它还有逆定理。如果我们需要发表自己的见解,见解的来源就是自己的心得体会。相信每一个人在小学和中学都写过不少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关于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样去写呢?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县域经济如何在竞争中发展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市场则不仅要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激烈竞争中得以贯彻,而且也必然要在区域之间竞相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这种区域之间的竞争是否客观存在?我们如何把握竞争态势,学会运用市场法则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本人拟对此谈点浅见。一、要清醒认识县域经济竞相发展的大趋势,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现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文件、报告中“发展”是利用频率最高的词句,干部、群众议论最多、最关注的也是“发展”问题。“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已经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发展既是大势所趋,也是人心所向。从沿海到内地,从北方到南方竞相发展的凯歌频传,令人振奋。发展之所以成为大趋势,原因在于:其一,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党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关键所在,是各级党委政府贯彻“”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当然也就是衡量各级党委政府有没有作为的重要标志;其二,发展是解决一个地区、一个县所有问题的基础,现在群众反映强烈的行路难、入学难、就业难、饮水难等所有的热点难点问题都需要靠经济的发展来解决,地方政府要解决这些难题唯一出路就是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其三,发展是群众的最大利益。没有发展,经济搞不上去,就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发展的快慢、好坏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兴衰。所以,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计划经济年代地方的发展是纳入国家的总盘中,依靠国家的来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也有中央的政策和项目倾斜,如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但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主要的还是靠市场的作用,靠地方自求发展。这种市场主导经济力度明显增强的大趋势,需要我们有清醒的认识。发展有一个机遇问题,谁抓住机遇,谁就抢到了发展的先机,谁就能抢先发展。无论区位交通、基础条件、人文环境的差异有多大,但摆在大家面前的发展机会是均等的,关键就在于谁先抓住了机遇。我们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敢想、敢闯、敢冒、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努力在竞相发展中抢先发展。二、要正确判断县域经济发展的竞争态势,选准加快发展的主攻方向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是公平的,各地之间的竞相发展机遇是均等的。县级领导在发展县域经济中首先要更新观念,提高竞争意识,要从计划经济时代的“条子经济”、“路子经济”、“关系经济”的误区中走出来,把发展定位在科学的竞争观方面,在科学的竞争观的指导下,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竞争中求发展。为此,就需要把握各地之间竞相发展的态势,并据此决定发展战略,采取发展措施。从目前看主要已初步形成下列基本态势。1、体制的竞争。创新体制机制,排除竞相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这是竞相发民的基础性工作。企业改革不到位,市场竞争主体不活,就无法参与竞争;市场体系不完整,没有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经济就活不起来;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不从过去直接管理型转向主动服务型,投资环境就好不起来。2、资源的竞争。首先对资源优势要有辩证的认识。资源优势是相对的,有着丰富的资源但浪费资源致使资源枯竭,优势就会转化为劣势;有的资源是可以再生的,如森林资源,因此,只要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就可以达到永续利用;有些看起来很不起眼、微不足道的东西,其实是一大资源优势,如南方一个县过去对竹叶看不上眼,后来发现日本市场十分抢手,开发起来后成为这个县出口创汇的大宗商品;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定的资源优势,但不是所有的资源都偏爱某一个县市,有矿藏资源、水利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人力资源等等。所有的资源只能拥有其中的一项二项或几项,发挥优势,就是实现资源与技术、资金的结合,并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这样才能使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目前围绕短缺资源、珍稀资源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怎么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是当前竞争相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3、环境的竞争。环境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有功能齐全的硬件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等等,所有这些都构成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好的投资环境具有对资金、人才、技术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因此,建设和优化环境也就成为各地竞相发展的重要课题。4、人才的竞争。我们现在正处在知识和技术爆炸的时代,人才是知识和技术的载体,有大批尖端的、高层次的人才,就可以在竞相发展中居于有利的位置。因此,使用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就成为竞相发展中竞争最激烈的领域。同时,“借脑生财”、“引智生财”也是竞相发展的重要话题。许多地方通过架设知识与经济联姻的桥梁,让高校科研部门的技术和专利与企业对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开发新产品,不仅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而且优化了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因此,实现知识与经济融合也成为竞相发展的重要问题。5、实力竞争。对实力也应该有一个辩证的认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雄厚的资金是一个地方发展的物质要素,但落后、贫困的地区不应该因为缺乏实力而永远落后。实力不足的地区可以“借力生财”,即可以引进利用他人的实力,如通过设计好项目、大项目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实施集团带动战略,就可以使劣势变为优势。三、要切实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学会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竞相发展机遇均等,发展快慢关键看谁先抓住了机遇。凡是发展比较快、比较好的地方,都是在市场竞争中有高人一筹的谋略,闯出了一条有自身特色的路子,所谓“深圳模式”、“温州模式”、“苏南模式”、“泉州模式”等等。为此,我们要在正确把握竞争态势的基础上,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学会运用市场法则推进发展。重点注意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1、要创造新优势,在竞相发展中占居有利的位置。一方面,要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自然资源优势明显的要善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前提下发展资源开发型项目,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益;老工业基地要通过嫁接改造、兼并收购,通过改造重组达到优化升级;区位交通瓶颈突出的地方,要在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注重发展具有运力少、价值高特点的高新技术产业,等等。另一方面,也是关键的一面,就是要创造新优势,使劣势转化为优势,让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优势。深化改革,实现体制创新;建立新的人才工作机制,实现人才强县战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抓好环保,保护生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以及加快政府职能转换,等等,都是创造或再造新优势可以重点突破的工作,我们要根据竞相发展的需要,采取重点突破,寻求整体推进的办法,争取在竞相发展中处于有利位置。2、贯彻,减少县域经济发展的成本代价。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更加强调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为此,我们在竞相发展中,要首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恶性循环中走向速度、效益、质量、结构相统一的路子上来;要有效控制人口,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走出一条后人也可以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上来。3、要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实现在竞争中国共产党同发展。竞争与合作的辩证统一、有机结合,存在于市场经济的实践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如此,区域之间的竞相发展更是如此。特别是在全国一盘棋当中,区域之间的分工和协作,片面强调局部的发展和局部的利局,不仅会影响当地的局部发展,还会损害整体利益。如片面强调局部利益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破坏全国统一市场的地方封锁,其结果是保护了落后,保护了违法经营,最终使自己难以摆脱落后贫穷的状况。当前,在竞争中的合作,应重点在:以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为纽带,加强山海协作,实现优势互补;以名牌产品、拳头产品为龙头,按照专业化分工的要求,扩散另部件,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培植企业集群;以农副产品的深度加工企业为龙头,走出一条抓龙头、建基地、拓市场的农业产业化的新路子。4、要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总的要求以市场为取向,转变政府行政理念,转换政府职能,改变政府行为,从而把政府改造为服务的政府、透明的政府、法治的政府、诚信的政府。作者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看看广东如何破解县域经济发展六大难题



最近,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在梅州考察时指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欠发达地区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出路是发展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以县为行政区划的区域经济,是的基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山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和解决好六个重要问题。

“软”与“硬”的问题
山区经济之所以比较落后,主要是客观环境、思想观念和发展思路方面还存在着差距。如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使山里人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市场经济步伐,困守在小农经济的小天地中。硬件建设跟不上,又使得发展思路相对滞后。因此,治“软”先治“硬”。路通了,外面的信息流、、人流进得来,本地的产品才能出得去。在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山区传统保守的思想观念将受到冲击,与外来的新的思想观念融合,才能促进山里人的思想解放和观念创新,促进服务意识的不断增强,促进环境的日益改善。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进一步大力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地级市通高速公路,这对发展山区县域经济无疑是大好机遇。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一方面抓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抓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真正做到以“硬”促“软”、以“软”补“硬”、“软”“硬”兼施,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努力构筑县域经济新的发展平台。

“工”与“农”的问题
“工”与“农”的问题说到底就是城乡问题,也就是在选择主攻方向、选择发展模式上谁先谁后、谁轻谁重的问题。就梅州而言,多数县域经济普遍是三次产业“三足鼎立”,农业经济为主体,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既有的工业企业也大多是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的一般加工业,技术落后,设备老化,包袱过重。最近省长黄华华同志在山区调研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相比,山区最大的差距是工业的差距。”因此,山区要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只有这样,才能在稳农的基础上,实现富工富县;通过加快工业的发展,聚集人气,解决富余劳力的出路,进一步推进城镇化的进程。

“国有”与“民营”的问题
当前,县域经济的发展面临两个难题:一是国有、集体企业改革转制还在继续,但由于财政困难,难以一下子拿出大量资金安置工人;一是民营企业刚刚起步,需要大力培育和扶持。实践证明,民营经济是最具活力的经济模式,凡是民营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县域经济发展就快。因此,如何围绕财税增收抓经济,以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增强县域经济活力,是加速提高县域经济实力的重中之重,也是壮大镇村经济,促进国企改革的关键所在。

资源与市场的问题
过去一讲加快山区的发展,往往局限在“发挥资源优势上”,这话固然不错,但收效甚微。山区穷的原因,一是就资源卖资源;二是因陋就简搞加工。受这些思想影响,山区工业粗笨重多,科技含量低;低值高耗企业多,高精尖企业少。原因是这一思想忽视了市场要素。也即是说,发展经济,资源和市场谁为依托?应该是市场,而不是资源。这也是“温州模式”的精髓。
没有资源,可以围绕市场需求做文章,像蜜蜂采蜜一样;反过来,有了市场,资源优势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挥,形成比较优势和发展优势。

“内”与“外”的问题
资金、技术、人才是经济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启动资金是最大的“瓶颈”。因此,仅仅靠“内”还不够,还需要内外结合、借外促内。通过政策启动、政府推动、特色拉动等形式,在激活本地民间资本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抓好招商引资、引智工作。通过招商引资,发展“造血型”项目,壮大工业,提升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总量比重,同时拉动就业、刺激消费,繁荣第三产业,不断把县域经济的“蛋糕”做大。

“上”与“下”的问题
县域经济是重心下移的经济,需要省、市的大力扶持,必须简政放权,努力为县域经济提供政策保证和体制保障。从目前情况看,省级财政形势尚好,市级财政基本过得去,但是县和镇的财政普遍较为困难。因此,发展县域经济,省、市的工作重心要下移,该放的职权要下放,既要把事权交给基层,也要把职权交给基层,县和镇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上升。当前,尤其要着重解决好县内“条块”的问题,即中央、省属驻县机构与县的关系问题,驻县机构必须贯彻中央、省的有关精神,支持当地经济发展,才能实现“双赢”。

长沙县域经济发展之我见


长沙县域经济发展之我见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全国目前有县级行政区划2861个。县级行政区划涵盖了89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占全国总面[本文章属www.chinamishu.net原创,其他网站复制必究法律责任]积的93%。县域人口9.35亿,为全国总人口的73.3%。2003年全国县域经济的gdp达到了5.4万亿元,占全国gtp总量的56%。县域经济在湖南地位也举足轻重,湖南县域经济拥有全省91.3%的国土面积,聚集了全省82.3%的人口,在gdp和财政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刻不容缓。
一、长沙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长沙县县域经济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农业在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实现了持续增长。工业以园区建设为核心,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200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24.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22亿元,增加值61.1亿元,工业提供了70%的财政税收,农民收入的70%来自于工业的发展,工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步伐逐年加快,全县一半以上的乡镇财政收入、80%以上的乡镇工业产值、40%以上的非农就业劳动力集中于城镇。财政收入1990年首次突破1亿元,2000年达4.68亿元,在此期间财政收入每增加1亿元,平均要花3[本文章属www.chinamishu.net原创,其他网站复制必究法律责任]年多时间。2001年县财政收入5.86亿元,一年时间增加了1.2亿元。2002年财政收入7.53亿元,比上年增加1.7亿元。2003年财政收入10.86亿元,比上年增加了3.3亿元。跨入新世纪,长沙县县域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3年全县gdp125.4亿元,人均gdp17084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9倍,湖南省的2.4倍;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85%,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县就业总人数的50%,全县城镇化率已达到36%,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三届进入全国百强县,也是湖南省唯一的县(市),但是县域经济在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主导产业不突出,恒久竞争优势不强。工业是全县经济的支柱,电子信息产品、机械制造、汽车制造及配件生产是全县工业的主导产业,这三大产业构成了全县工业的主要骨架,是拉动县域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三架马车。但是这三大产业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能否经受住入世浪潮的冲击尚未可知。今年上半年汽车行业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产值、利税普遍下降,有的汽车配件规模企业目前已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的状态。
2、三产业发展滞后,地方收入增长缓慢。2003年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2.69亿元。仅占gdp125.4亿元的26%,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26亿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10.86亿元的38%。2004年上半年完成gdp(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67.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3%,三产业增加值17.5亿元,增长10%。三产业增加值仅占gdp的25%,增辐比gdp低10.3个百分点。2004年上半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9亿元,仅占同期财政总收入7.2亿元的4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45%,但上[本文章属www.chinamishu.net原创,其他网站复制必究法律责任]划省、市收入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51.1%、49.8%,县级一般预算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上划省、市收入的增长速度,县级可用财力非常有限。
3、乡镇负债较多,发展环境难理顺。截2003年底止,长沙县20个乡镇累计负债已高达9亿元,沉重的债务负担已成为制约乡镇发展的主要障碍,也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今年长沙县在湖南省率先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对农业型乡镇产生了较大冲击,一部分乡镇正常运转尚未艰难,不可能进行大的投入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地方经济。另一方面,发展离不开建设,大建设大开发必须带来大拆迁,县城和工业园区的建设中拆迁矛盾多,发展的环境难以理顺。抢修、抢建、抢栽、抢种“四抢”之风盛行,有些拆迁户强揽工程、强销物资、强胁赔偿以致强行阻工,拆迁阻工影响建设项目的开工开建,影响工程进度,拆迁阻工如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严重影响县域经济的发展进程。
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长沙县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飞跃,为长沙县发展工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沙县优势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在工业,以工业兴县,工业强县,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这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基本定位。今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领跑中西部,进军五十强”的战略目标,要在2020年实现开发区工业销售收入500亿元,县域内财政总收入超过50亿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入全国百强县的前50名。围绕这一目标,长沙县“十一五”期间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是:
1、以县城(经开区)为中心,打造工业经济核心圈
长沙县已经制定了以县城(经开区)为中心的200平方公里工业经济核心圈的发展规划。首先是做大做强经开区。县城(经开区)自1992年开始建设以来,经过10多年开发建设,已成为县域经济和全县工业的龙头,200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7亿元,工业销售收入146.4亿元,经开区已成为长沙市乃至湖南省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在全国中西部地区的十六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各项经济指标均名列前3位。要不断壮大开发区,才能加快全县工业发展步伐。开发区的发展要按照县城六十平方公里总体规划修编确定的功能分区要求,引进全新的理念经营开发区,尽快实现多元化融资,努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营造优良的招商引资环境,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区、机制创新示范区。要做精做强县城六十平方公里经济极核,使之成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工业主导产业(先进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产品、新材料)、龙头企业(远大空调、lg曙光、长丰猎豹、三一重工等)和龙头市场的集聚地。其次以县城(经开区)为中心,承接其工业主导产业的延伸链,在15分钟车程范围内,强化经济板块,淡化行政的区划。实施“飞地工业”战略,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建设乡镇工业小区。形成城乡组团、功能分区、众星拱月、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工业发展格局,重点建设好榔梨(汽车配件与远大配套的机械制造)、江背(新型建材与汽车配件)、黄花(模具、轻印工业)、安沙(环保工业、民办高校)、金井(铸造、农产品加工、皮革、服装)和黄兴(生物工程、新材料)等工业小区。
2、以农业产业带建设为轴线,培植生态型高效农业产业基地。农业人口占全县的80%以上,解决“三农”问题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农业产业化在工业化的带动下,重点建设好“三带”、“两业”,以跳马、黄兴、干杉、榔梨、江背、安沙为基地,建设10万亩花木产业带。以春华、路口、高桥、金井、双江、白沙、开慧为基地建设10万亩茶叶产业带。以榔梨、黄兴、干杉、黄花、星沙、春华为基地建设10万亩蔬菜产业带。以江背、路口、双江、白沙、金井、福临、北山、高桥为基地发展畜牧养殖业,以跳马、双江、金井、路口、青山铺为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以开慧、跳马、黄兴、高桥为重点发展农家乐旅游休闲业。
3、以市场建设和培育为主导,全面发展第三产业。要加大中南汽车世界、星沙汽配城、湘绣园、茶叶市场、建材市场的开发建设力度,思想龙头市场带动、产业市场配套、集贸市场烘托、优质窗口导向、内外物流贯通的市场体系,力争5年内新增商贸税收5亿元。加快发展服务业,优化财源税源结构,着力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地方可用财力。
4、以招商引资和扶优扶强为手段,启动新一轮财源建设工程。扶优扶强骨干企业,力争到2017年,三一、长丰、伊莱克斯、远大、玻壳、lg曙光6个企业税收过2亿元,争取达3亿元。培育财源重镇,力争到2020年,星沙、榔梨、暮云、黄花、江背财政收入过亿元,青山铺、高桥、金井、安沙、果园、干杉超过5000万元,其他乡镇过2000万元。争取通过6年时间的培育建设发展,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50亿元。
5、以除险保安为目标,消除安全隐患,优化发展环境。我县的安全隐患主要是捞刀河、浏阳河、湘江,6个万亩堤垸(堤长66公里),27个千亩堤垸,4个中型水库,重点是治理中型水库和万亩堤垸。要加宽加高加固堤身,改造涵闸,提升内质,衬砌堤坡,硬化堤面,实现大堤标准化,全面提高防汛抗旱能力,确保城市防洪安全和生产生活用水。
6、以公路建设为重点,改善乡镇发展环境。坚持“突出主干、完善网络、保证畅达、逐年提标”的建设方针,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投入公路建设,变政府修路为全民修路。加大对县域公路主干道的投入,提升交通区位优势。建设好以县城为核心,以1小时车程为范围,覆盖全县所有乡镇的1小时经济圈。
7、以创建国家生态县城为突破口,加快县城扩容提升步伐。要按照“实力做强、功能做全、规模做大、形象做优”的要求,完成好县城和开发区的总体规划修编,要把县城建设成为生态环境美、地方文化美的现代化新型城市。县城星沙已成为“全国生态城市”、“全国卫生城市”,今年要确保创建成为“全国园林城市”。要把县城建设成为投资者最满意的地方和最佳人居环境。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4年内基本建成六十平方公里的城市骨架,到2020年基本实现50平方公里的城区规模,并实现以人为本的高水平城市管理,争创全国文明县城。
8、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实现县域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我们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要着眼于资源的永续利用,要着眼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绝不能以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繁荣。要强化政策导向,实行项目引进的环保准入制。要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合理利用好每一寸土地。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走绿色农业的发展道路。要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环境保护,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要提高发达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边远山区的开发,努力实现全县各种类型地区的优势互补、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要加大科技、教育、卫生、文化投入,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升位思考看法--立足特色挖掘潜力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升位思考看法--立足特色挖掘潜力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立足特色挖掘潜力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加快发展之志、谋加快发展之策、鼓加快发展之劲、增加发展之效,抢抓机遇、理清思路、落实措施,实施新农村、旅游业、工业化、城镇化“四大战略”,带领全县人民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扬帆破浪,奋勇争先,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大步迈进。,我们又迎来了国家大幅增
加投资拉动内需政策的发展契机,如何把握时机进一步加快发展,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升位,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并切实付诸行动的重要课题。为此,本人通过调查研究,并结合多年的工作经历,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立足实际,全面分析,把准经济发展脉
全面认识并深入分析现状和差距,是科学决策,明确思路和制定措施的先决条件。同样,要想实现经济社会的超常规发展,就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于特点和优势,充分挖掘潜力,扬长避短,着力创造地方经济的独特性,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一)现状和差距。区位上:位于贵州边缘的黔桂结合部,北联贵新高速公路,南出广西,东接贵州南大门独山县,西靠贵阳后花园惠水县,应该算是一个四通八达的地区过渡交汇区域,但相对周边一些县(市)来讲,没有高速公路和铁路直接经过,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产品运输成本。产业上: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人口占96%以上,现在的主要产业仍然是农业,而且农业基础建设相对滞后,抗灾抗风险力弱,农业产业小而零散,没有规模效应。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虽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仍处于一产大,二产弱、三产薄的局面。加上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等各种制约因素,产业化经营困难重重,很多产品难以突破县内的小市场走入县外省外的大市场,产业发展仍在低水平徘徊。资源上:我县具有较好的气候资源、水电资源和煤炭资源,但技术资源、市场资源和资金资源相对短缺,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了“木桶原理”的短板效应,导致现有的优势资源难以发挥效用。观念上:干部队伍中开拓意识不强,小成即满,固步自封,瞻前顾后的思想较为普遍,遇事先争不先干,在争论中错失了发展机遇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特点和优势。一是生态气候优势。的生态环境非常好,森林覆盖率高达46%以上,山地和丘陵占到土地面积的98%左右,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对发展生态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二是旅游资源优势。地处中亚热带喀斯特岩溶地区,境内重峦叠嶂、河谷深切、峰林谷地应有尽有,自然风光优美怡人,有全省唯一的民族乡卡蒲毛南族乡,又有布依族、苗族、毛南族等浓郁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特别近年开发的掌布“救星石景区”和正在修建的世界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一个是旷世天然奇观,一个是顶尖科技基地,均举世无双,是我县两张响亮的旅游王牌。可以说,的旅游资源兼具了唯一性、奇特性、科考性以及生态的完美性,很多方面都是其他地方可望而不可及的优势条件,这些,都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雄厚的基础。三是煤矿、水利等矿产资源优势。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方面提供了可观的税收来源,另一方面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必需的电力和动力支撑,对增加我县的经济总量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主抓优势,强化措施,推动经济协调快速发展
从科学发展观的长远和目前的现状来看,在很多领域开发的程度不高,正因如此,未来的发展很有潜力。但潜力不等于实力,优势不等于竞争力,经济的发展更多的还是要在思路明晰的基础上强化措施,抓住主要难点逐个突破,发挥比较优势凸显效应,汇集小优势变为大优势,实现经济协调快速推进、跨越发展。
(一)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发展不够快的根源在于思想不解放,思维不开放,理念不先进,思路不超前,思想观念的落后才是最大的落后和真正的落后。因此,首先要着力解决领导干部中存在的思想的保守性,思维成旧,思路局限的状况。打破凡事看上级讲没讲,别人干没干,过去有没有的思想禁锢。不为成绩所累,不为定势所困,不为视野所限,做到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评论,干成自有公论。第二是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干部的头脑,把解放思想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和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做到在困难面前不束手无策,在矛盾面前不畏首畏足,在利益面前不争来争去。以开放眼光和发展的眼光,正确处理好近期让利和长远受益、直接让利和间接受益,局部让利和全局受益、部门让利和企业受益、政府让利和社会受益的关系。第三是树立科学灵活的用人的导向。破除机械僵化的政绩评价机制,完善干部提拔任免和监督机制,使让干部能上能下,给有创新思想、有奉献精神的干部营造环境,创造平台。大力提升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干部奋发有为,独当一面,勇于负责,敢于为地方经济发展冲锋陷阵。从根子上解决求稳怕乱、甘于平庸、不敢超越的保守风气,充分调动干部工作热情和创业激情,进而鼓舞人心,凝聚发展合力。
(二)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多年来,我们地方经济始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升位思考看法--立足特色挖掘潜力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第2页

终难以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工业的带动和支撑。可以说,抓好了工业,就牵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就解决了我县产业不平衡的软肋,很多发展障碍就会迎刃而解。所以,要改变农业大县、财政穷县的落后面貌,就要坚持工业强
县不动摇,不断推进工业规模发展、上档升级、集约经营。一是实施项目带动,备足发展后劲。利用好国家政策优势,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工业产业,为工业发展输入新鲜血液,使其焕发生机。同时严格落实县重点工作承包集团责任制,实行定期汇报督查,强化奖惩措施,狠抓跟踪落实,确保取得明显的成效,形成了良好的工业发展态势。二是着力使矿产水力资源优势转化为工业发展优势。加快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水电站和合法煤矿的建设,增加税收,同时为工业后续突破发展奠定动力基础。三是发展园区经济,推进产业集聚。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优化功能、综合开发、分步实施”的要求建设工业园区,争取建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打造了集约发展的高效平台。
(三)坚持抓紧旅游业不放松。旅游业是经济的一个“亮点”,旅游业也属于“朝阳产业”,虽然前期效应不会很明显,但一旦开始步入正轨,就会呈几何速度地增长,应该作为我县的重点产业来坚持长抓不懈。要凭借我县旅游资源的唯一性和独特魅力,努力将旅游做成“绝品”,形成贵州南线旅游的热点和重点。一是加快掌布景区的开发,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文化、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景区级别,扩大影响。二是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对接,规划大射电天文望远镜选址的对外参观旅游设施,争取与射电工程同步建设,及早显示经济拉动效应。三是借助独特的旅游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加大县城沿河开发力度,积极打造贵州南部旅游休闲娱乐城,串起旅游景区“链”,促进整个旅游景区开发。四是积极挖掘整理民俗民风精品,提炼包装,抓好景区民族歌舞表演队建设,丰富旅游文化内涵。五是科学策划,积极筹办各种节会,做到旅游搭台经济唱戏,促进招商引资,激活县域经济发展。六是继续形成强大的旅游宣传、推介攻势,加大力度强化在综合旅游区的绝对优势,争取国家、省、州的大力支持,积极借助省、州各项活动开展以及主动与周边省(区)、县(市)重点旅游区合作,联合对外推介,整体营销,共同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同时探索与各地旅行社的协作的有效机制,挤入各大旅行社的黄金旅游线。七是积极探索旅游管理新体制,把旅游资源和接待服务推向市场,用市场机制推进旅游业大开发,大发展,大提高。八是结合旅游开发,抓好牙舟陶、刺绣、纺织、花石、克度藤编、玉水毛尖、黄金应子以及其它民族工艺品等旅游产品的开发,丰富旅游经济。
(四)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在争取国家基础建设投入的同时,还是要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来解决资金“瓶颈”问题。一是强化“发展是硬道理,招商引资是硬本事,新上项目是硬政绩”的意识,营造“你发财,我发展”的双赢意识和“你投资,我服务”的市场意识,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二是狠抓投资环境建设和治理。在招商引资上我们区位优势差和基础设施落后等硬件不足的弱点,这就需要我们从优化投资环境,特别是加强软环境建设上来弥补。要加大治理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集资等行为力度,进一步优化经济环境;提高效率,强化服务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特别是各部门要顾全大局,密切配合招商部门开展好“一站式”服务,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难必帮,有诉必查,以热情周到的服务,吸引客商到我县投资发展。凡外来投资项目,只要有利于gdp增长,有利于增加税收,有利于扩大就业,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可以大胆引进。
(五)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重点实施市场驱动、龙头带动、科技推动、投资拉动的联动举措。把我县建设成为农业内部结构合理,区域优势明显,农畜产品质优,市场竞争力强,农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的农业强县。一是依靠科技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培育、引进、推广适应加工和市场需求的农业主导产业的名特优新品种,建立一批有特色的农业科技示范园,以典型示范带动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围绕龙头企业的加工方面和结合市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我县引进的“一天锅”肉类加工企业对我县发展规模养殖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要做好扶持工作,将其培育本地较具拉动效应的龙头企业,以实现我县畜牧产品转化增值。四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稳定的共同利益保障机制。把产、加、销、贸各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农业主导产业系列开发链,在企业、农户之间建立稳固的真正体现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享机制,建立企业、农户二者牢靠的纽带关系确保农业产业化持续高效运转。二是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的扶持,财政、金融部门要加大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资金投入。同时,营造和改善农业产业的投资环境,加大农业开发及农产品加工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满足农业产业结构的投入。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升位思考看法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升位思考看法

立足特色 挖掘潜力 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加快发展之志、谋加快发展之策、鼓加快发展之劲、增加发展之效,抢抓机遇、理清思路、落实措施,实施新农村、旅游业、工业化、城镇化“四大战略”,带领全县人民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扬帆破浪,奋勇争先,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大步迈进。20xx年,我们又迎来了国家大幅增加投资拉动内需政策的发展契机,如何把握时机进一步加快发展,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升位,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并切实付诸行动的重要课题。为此,本人通过调查研究,并结合多年的工作经历,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立足实际,全面分析,把准经济发展脉

全面认识并深入分析现状和差距,是科学决策,明确思路和制定措施的先决条件。同样,**要想实现经济社会的超常规发展,就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于特点和优势,充分挖掘潜力,扬长避短,着力创造地方经济的独特性,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一)现状和差距。区位上:**位于贵州边缘的黔桂结合部,北联贵新高速公路,南出广西,东接贵州南大门独山县,西靠贵阳后花园惠水县,应该算是一个四通八达的地区过渡交汇区域,但相对周边一些县(市)来讲,没有高速公路和铁路直接经过,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产品运输成本。产业上:**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人口占96%以上,现在的主要产业仍然是农业,而且农业基础建设相对滞后,抗灾抗风险力弱,农业产业小而零散,没有规模效应。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虽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仍处于一产大,二产弱、三产薄的局面。加上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等各种制约因素,产业化经营困难重重,很多产品难以突破县内的小市场走入县外省外的大市场,产业发展仍在低水平徘徊。资源上:我县具有较好的气候资源、水电资源和煤炭资源,但技术资源、市场资源和资金资源相对短缺,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了“木桶原理”的短板效应,导致现有的优势资源难以发挥效用。观念上:干部队伍中开拓意识不强,小成即满,固步自封,瞻前顾后的思想较为普遍,遇事先争不先干,在争论中错失了发展机遇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特点和优势。一是生态气候优势。**的生态环境非常好,森林覆盖率高达46%以上,山地和丘陵占到土地面积的98%左右,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对发展生态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二是旅游资源优势。**地处中亚热带喀斯特岩溶地区,境内重峦叠嶂、河谷深切、峰林谷地应有尽有,自然风光优美怡人,有全省唯一的民族乡卡蒲毛南族乡,又有布依族、苗族、毛南族等浓郁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特别近年开发的掌布“救星石景区”和正在修建的世界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一个是旷世天然奇观,一个是顶尖科技基地,均举世无双,是我县两张响亮的旅游王牌。可以说,**的旅游资源兼具了唯一性、奇特性、科考性以及生态的完美性,很多方面都是其他地方可望而不可及的优势条件,这些,都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雄厚的基础。三是煤矿、水利等矿产资源优势。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方面提供了可观的税收来源,另一方面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必需的电力和动力支撑,对增加我县的经济总量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主抓优势,强化措施,推动经济协调快速发展

从科学发展观的长远和目前的现状来看,**在很多领域开发的程度不高,正因如此,**未来的发展很有潜力。但潜力不等于实力,优势不等于竞争力,经济的发展更多的还是要在思路明晰的基础上强化措施,抓住主要难点逐个突破,发挥比较优势凸显效应,汇集小优势变为大优势,实现经济协调快速推进、跨越发展。

(一)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发展不够快的根源在于思想不解放,思维不开放,理念不先进,思路不超前,思想观念的落后才是最大的落后和真正的落后。因此,首先要着力解决领导干部中存在的思想的保守性,思维成旧,思路局限的状况。打破凡事看上级讲没讲,别人干没干,过去有没有的思想禁锢。不为成绩所累,不为定势所困,不为视野所限,做到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评论,干成自有公论。第二是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干部的头脑,把解放思想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和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做到在困难面前不束手无策,在矛盾面前不畏首畏足,在利益面前不争来争去。以开放眼光和发展的眼光,正确处理好近期让利和长远受益、直接让利和间接受益,局部让利和全局受益、部门让利和企业受益、政府让利和社会受益的关系。第三是树立科学灵活的用人的导向。破除机械僵化的政绩评价机制,完善干部提拔任免和监督机制,使让干部能上能下,给有创新思想、有奉献精神的干部营造环境,创造平台。大力提升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干部奋发有为,独当一面,勇于负责,敢于为地方经济发展冲锋陷阵。从根子上解决求稳怕乱、甘于平庸、不敢超越的保守风气,充分调动干部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升位思考看法第2页

工作热情和创业激情,进而鼓舞人心,凝聚发展合力。

(二)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多年来,我们地方经济始终难以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工业的带动和支撑。可以说,抓好了工业,就牵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就解决了我县产业不平衡的软肋,很多发展障碍就会迎刃而解。所以,要改变农业大县、财政穷县的落后面貌,就要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不断推进工业规模发展、上档升级、集约经营。一是实施项目带动,备足发展后劲。利用好国家政策优势,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工业产业,为工业发展输入新鲜血液,使其焕发生机。同时严格落实县重点工作承包集团责任制,实行定期汇报督查,强化奖惩措施,狠抓跟踪落实,确保取得明显的成效,形成了良好的工业发展态势。二是着力使矿产水力资源优势转化为工业发展优势。加快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水电站和合法煤矿的建设,增加税收,同时为工业后续突破发展奠定动力基础。三是发展园区经济,推进产业集聚。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优化功能、综合开发、分步实施”的要求建设工业园区,争取建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打造了集约发展的高效平台。

(三)坚持抓紧旅游业不放松。旅游业是**经济的一个“亮点”,旅游业也属于“朝阳产业”,虽然前期效应不会很明显,但一旦开始步入正轨,就会呈几何速度地增长,应该作为我县的重点产业来坚持长抓不懈。要凭借我县旅游资源的唯一性和独特魅力,努力将**旅游做成“绝品”,形成贵州南线旅游的热点和重点。一是加快掌布景区的开发,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文化、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景区级别,扩大影响。二是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对接,规划大射电天文望远镜选址的对外参观旅游设施,争取与射电工程同步建设,及早显示经济拉动效应。三是借助独特的旅游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加大县城沿河开发力度,积极打造贵州南部旅游休闲娱乐城,串起**旅游景区“链”,促进整个旅游景区开发。四是积极挖掘整理民俗民风精品,提炼包装,抓好景区民族歌舞表演队建设,丰富旅游文化内涵。五是科学策划,积极筹办各种节会,做到旅游搭台经济唱戏,促进招商引资,激活县域经济发展。六是继续形成强大的旅游宣传、推介攻势,加大力度强化**在综合旅游区的绝对优势,争取国家、省、州的大力支持,积极借助省、州各项活动开展以及主动与周边省(区)、县(市)重点旅游区合作,联合对外推介,整体营销,共同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同时探索与各地旅行社的协作的有效机制,挤入各大旅行社的黄金旅游线。七是积极探索旅游管理新体制,把旅游资源和接待服务推向市场,用市场机制推进旅游业大开发,大发展,大提高。八是结合旅游开发,抓好牙舟陶、刺绣、纺织、花石、克度藤编、玉水毛尖、黄金应子以及其它民族工艺品等旅游产品的开发,丰富旅游经济。

(四)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在争取国家基础建设投入的同时,还是要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来解决资金“瓶颈”问题。一是强化“发展是硬道理,招商引资是硬本事,新上项目是硬政绩”的意识,营造“你发财,我发展”的双赢意识和“你投资,我服务”的市场意识,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二是狠抓投资环境建设和治理。在招商引资上我们区位优势差和基础设施落后等硬件不足的弱点,这就需要我们从优化投资环境,特别是加强软环境建设上来弥补。要加大治理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集资等行为力度,进一步优化经济环境;提高效率,强化服务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特别是各部门要顾全大局,密切配合招商部门开展好“一站式”服务,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难必帮,有诉必查,以热情周到的服务,吸引客商到我县投资发展。凡外来投资项目,只要有利于gdp增长,有利于增加税收,有利于扩大就业,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可以大胆引进。

(五)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重点实施市场驱动、龙头带动、科技推动、投资拉动的联动举措。把我县建设成为农业内部结构合理,区域优势明显,农畜产品质优,市场竞争力强,农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的农业强县。一是依靠科技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培育、引进、推广适应加工和市场需求的农业主导产业的名特优新品种,建立一批有特色的农业科技示范园,以典型示范带动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围绕龙头企业的加工方面和结合市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我县引进的“一天锅”肉类加工企业对我县发展规模养殖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要做好扶持工作,将其培育本地较具拉动效应的龙头企业,以实现我县畜牧产品转化增值。四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稳定的共同利益保障机制。把产、加、销、贸各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农业主导产业系列开发链,在企业、农户之间建立稳固的真正体现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享机制,建立企业、农户二者牢靠的纽带关系确保农业产业化持续高效运转。二是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的扶持,财政、金融部门要加大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资金投入。同时,营造和改善农业产业的投资环境,加大农业开发及农产品加工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满足农业产业结构的投入。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

发挥优势,构筑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近几年,东宁县充分利用境内外资源,推进由农业弱县向工贸强县转型升级,加快了县域经济发展。(一)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深挖林木、果菜和矿产资源潜力,集中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
壮大劳动密集型、出口创税型特色农业。
(二)依托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抢抓我省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的契机,贸工结合,扩张进出口加工业,创新经营模式。
(三)依托小城镇优势,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科学确定镇村功能定位,建设各具特色的小城镇,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实施经营城镇战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实施四大战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要结合东宁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关节点,是南资北进承载地、进军俄罗斯市场创业平台的实际,实施“大农业、大加工、大商贸、大旅游”战略,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规模和质量,打造对俄经贸桥头堡,将东宁建成经济繁荣、发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立足农民持续增收,发展大农业。以俄远东地区市场开发为重点,围绕优势特色品种,优化绿色食品种养结构,构筑优质生态农业产业带;整合叫响东宁黑木耳、苹果梨等特色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尽快把东宁建成中俄沿边县(市)出口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销售基地。
(二)依托境内外资源,发展大加工。以东宁中俄国际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实施“落地生根”工程,建成省级对俄进出口加工基地,构建能源、轻纺、木材、食品、建材、机电六大产业集群,力争五年内承载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外向型、创税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项目50个以上,尽快把东宁建成横跨中俄边境的对俄工业走廊和跨国加工制造基地,推进镇村工业向园区集中,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升级,实现以工哺农。
(三)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发展大商贸。以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为带动,完善域内、边境线、境外“三点一线”的国际化市场网络,拓宽对俄贸易和投资合作领域,实现向日韩、欧美等第三国延伸。完善东宁互贸区功能,建成沿边最大的对俄商品展示交易平台;拓展境外市场,扩大进出口总量和范围,尽快把东宁建成牵动龙江、沟通南北、辐射境外的中俄商品集散中心,推动农民向非农产业、小城镇和国外转移。
(四)打造边境旅游精品,发展大旅游。以整合旅游资源为主线,提升东宁旅游业形象和信誉,建设口岸中国风情园,规划洞庭省级地质公园,创建东宁要塞AAAA级景区,大力发展民俗风情游、生态观光游、爱国教育游、休闲度假游。尽快把东宁建成跨区域红色旅游热线和俄罗斯风情旅游热点,力争五年内旅游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不断提升第三产业比重,拓展为农村一二产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提高服务水平,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有力保障
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将完善富民安民支撑体系,加强重农支农保障建设,构建和谐宜人新农村。
第一,强化政策扶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每年拿出财政收入的5支持特色农业和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完善支持农民创业政策和“抓两头、带中间”强弱村扶持机制,捆绑资金集中向中心镇村投放。按照“提升标准、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实行一村一策、以奖代投,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力争五年内打造十个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培育百个农业产业化龙头、建成千户新型农村节能住宅,实现50村屯人均纯收入超万元。
第二,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理顺县镇财政体制,建立“超收留用、均衡调剂”的利益分成机制,增强各镇创税增收能力,采取联营建企、土地转租等方式,盘活村集体经济,力争镇、村债务5年内全部化解;推进党政机关和农村教育、医疗改革,创新镇村治理模式,“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范围扩大到90以上;加快将农村信用社改组改制为农村“合作银行”,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第三,搞好服务引导。创新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制度,为农民送科技、传信息、帮致富。与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嫁接创建农民培训基地,培育高素质能人大户群体,整合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全社会尊农爱农护农、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村,培育现代农民。

谈工会如何在


谈工会如何在"双向维护"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做好新时期高厂工会工作的重要指针。高厂的各级工会组织只有不断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才能做到维护公司的稳定与发展,才能切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正确把握"三个代表"之间辩证关系和"双向维护"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三个代表"之中,"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前提和条件,"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目的和归宿。没有"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quot;和"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谈不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另一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推动、促进、作用和要求必须"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就是"三个代表"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双向维护"中,维护公司的稳定和发展是前提和条件,维护广大职职工的切身利益是目的和归宿。没有公司的稳定和发展就谈不上维护广大职职工的切身利益。另一方向,维护广大职职工的切身利益也推动、促进、作用和要求必须维护公司的稳定与发展,这就是"双向维护"之间的辩证关系。
正确把握"三个代表"之间的辩证关系和"双向维护"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使工会始终保护生产力,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才能使工会始终倡导先进文化,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使工会始终抓住维护公司的稳定与发展这一根本,切实维护广大职职工的根本利益。
二、依法发挥工会的职能,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
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的性质决定了工会必须始终把维护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目标。各级工会组织要通过以下途径维护和保障职工的利益:
第一,发挥职代会的作用,促进公司民主政治建设。职工代表大会是公司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和载体。各级工会组织要建立健全职代会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职代会的管理,充分行使职代会的各项职权。通过职代会,把广大职工的正确的意见、建议和愿望反应出来并加以落实,促进公司的各项决策更加民主、公正和科学。
第二,促进厂务公开,使公司的各级领导和各个部门广泛接受群众的监督。厂务公开能增加公司各个部门工作的透明度,使广大职职工进一步了解公司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便于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因此,各级工会组织要积极推进厂务公开,促使公司的整体工作迈上新台阶。
第三,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始终代表着先进生产力。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改善和提高广大知识分子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这就是保护生产力,就是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因此,各级工会组织要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为知识分子发展聪明才智提供广阔的空间。
第四,占领思想文化阵地,推进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公司文化是公司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倡导高品位的公司文化,占领思想文化和娱乐阵地,推动先进文化的传播,促进公司精神文明建设,这就是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因此,各级工会组织要始终把握思想文化和娱乐阵地的方向,唱响主旋律,为公司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第五,办好福利事业,多为广大职工做好事、做实事。工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工会要全心全意为广大职工服务,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积极为他们办好事、办实事。因此,各级工会组织要集思广益,进一步办好福利事业,使广大职职工得到更多的实惠。要时刻把广大职工的安危与冷暖挂在心上,关心他们的疾苦,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维护公司的稳定与发展,始终代表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
双向维护是工会的基本职能,如何做好双向维护,这是工会组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解决的难题。
第一,工会要把维护公司的稳定与发展放在首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明确指出:工会要协助人民政府开展工作,维护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这就是说,工会要把维护公司的稳定与发展放在第一位,绝不能偏离这个方向。稳定是前提和基础,没有稳定就没有一切。在公司稳定和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维护广大职职工的切身利益。
第二,工会要始终代表广大职职工的根本利益。双向维护是相辅相承的,维护公司的稳定与发展是前提和基础,维护广大职职工的根本利益是目的和归宿。维护公司的稳定与发展不能不考虑如何代表广大职职工的切身利益,维护公司的稳定与发展不能以损害广大职职工的切身利益为代价。工会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广大职职工服务的宗旨,始终代表广大职职工的根本利益。
第三,工会要在双向维护中摆正位置。工会要做好双向维护,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既不以"越位",又不能"不为"。在双向维护中掌握好"度",才能使工会始终接受党的领导,始终赢得党政的信任,才能在代表职职工根本利益方面大有作为。
总之,工会要把代表广大职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双向维护中始终把握方向,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各项工作,才能把工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