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 构建富裕和谐新四会

每朵花都没有一样的时候,人也是一样。体会心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相信每一个人在小学和中学都写过不少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心得体会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以下由小编收集整理的《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 构建富裕和谐新四会》,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认真实践 构建富裕和谐新四会

粤海市海湾区四会镇委、镇政府

近年来,四会镇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入领会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部署,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明确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经济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切实构建。我镇从自身实际出发,统筹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较好地实现了经济总量的扩张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全镇社会稳定团结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今天的四会镇,已从一个传统的海岛镇变成了开放程度较高、发展速度较快、社会全面协调的新兴工商业城镇。2005年,全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GDp)24亿元,增长21%;实现工业总产值79.2亿元,增长27%;一般预算收入8154万元,增长42%;农村人均纯收入6930元,增长13%。先后荣获全国亿万农民健康教育示范镇、国家卫生镇、广东省教育强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等称号。

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大力发展实业经济,努力奠定建设和谐四会的经济基础

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之道。近十年来,我镇始终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工业立镇、工业兴镇”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始终坚定不移地实施“富民兴村强镇”的举措,牢牢抓住招商引资这个“牛鼻子”,大力发展实业经济。到目前为止,全镇累计引进20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项目达400多家,合同利用外资达6.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8亿美元,投资超过1000万美元的有34家,世界500强企业有8家。工业经济的强劲发展,有效地改变了过去“镇弱村穷民贫”的现象,为实现社会和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在实施“工业兴镇”过程中,我镇主要抓了三项工作:

一是突出园区建设。我镇在短短的十余年时间里,工业生产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关键在于审时度势,创造条件,积极推动园区的建设和扩展。从1995年开始,举全镇之力,创办了琴石工业区,通过滚动发展的办法,不断拓展园区的规模,引进了飞利浦家电等一批对四会工业发展影响深远的企业,迈出了四会工业园区建设的历史性第一步。1999年,市高新区在四会设立了四会科技工业园,工业园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2002年后,市委、市政府先后实施“园镇互动、强镇富民”和“工业西进,城市西拓”战略,我镇工业园区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园区累计基础设施建设已投入资金3亿元,建成面积达6万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电子器件、家庭电器、生物医药、精密机械等产业体系。

二是突出追商抢资。多年来,我镇始络以创新的精神致力于项目的引进工作,大胆创新工业思路和工作方式,从“招商引资”意识的树立到“追商抢资”观念的形成,克服了发展道路了一个个困难,实现了招商引资工作的一次次突破。在招商方式上,我们采用网上招商、代理招商、以商引商等办法。在招商部门中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将招商任务分解,形成了奖勤罚懒、奖优劣汰的激励机制。在招商重点区域上,从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城市转向江浙地区,在抓好港澳台项目的同时,也将主攻方向转到日资、美资及西欧项目上。在招商领域上,提出了“产业招商、规划招商”,目前已形成了电子器件、家庭电器、生物制药、精密机械等产业集群。近三年来,全镇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2005年,全镇共新引进工业项目38个,合同投资总额38.6亿元,实际利用内资9260万元,增长75%,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3052万美元,增长64.4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352万美元,增长22%。

三是突出项目服务。经济的发展对政府管理经济的内容、方式、手段和程序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围绕转变政府职能这一重点,强化亲商意识,开展诚信服务,建立起了三大服务体系:一是从项目洽谈到项目报批的前置服务体系;二是从项目开工到项目投产的中间服务体系;三是从项目试生产到销售的后续服务体系。镇领导班子成员经常到企业现场办公,帮助企业解决问题。除每年中秋节、春节专门召开企业座谈会倾听企业意见外,镇政府还不定期地召开不同行业的企业座谈会,广泛征求企业的意见,帮助企业解决各种问题,赢得了客商的信任和好评。

二、坚持以工哺农,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努力夯实建设和谐四会的群众基础

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尽管农业经济在我镇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低,但我们仍然把“三农”问题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统筹镇村发展,基本实现了富民兴村强镇、共同富裕的的目标,为建设和谐四会夯实了群众基础。2005年,全镇村集体纯收入达到了3120万元,增幅达到6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30元,比上年增长近13%。

一是扶持发展特色养殖业。我们充分利用咸淡水交汇的优势,通过财政贴息等办法,扶持养殖专业户,发展高质、高价鱼类养殖。我镇的高位池养殖金古成果已获得国家农业部“绿色产品证书”。此外,我镇还积极争取海洋渔业部门的支持,帮助各村理顺滩涂的养殖权证,扶持发展滩涂养殖业和养蚝业,现全镇养蚝面积达到3万多亩。

二是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我镇从2003年起就开始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300万元,采取补贴方式扶持各村兴建厂房、商铺和工人宿舍,仅去年4个行政村新建标准工业厂房2.6万平方米,使村级工业厂房总面积增加到11.6万平方米,直接增加农民人均收入1000多元。

三是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群众再就业工作。近年来,我镇把做好就业再就业的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加强对失地农民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技能,认真解决就业困难人群的就业问题,帮助更多人就业再就业。去年成功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下岗人员就业760人。到目前为止,全镇共有1280名富余劳动力进入工厂企业就业,占全镇富余劳动力总数的76%,海澄村12名青年进入企业后,还被集体选送到韩国学习培训,开创了村民集体出国培训的先河。

四是积极探索农村股份制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当前,我镇正积极探索农村股份制的改革工作,把完善农村的保障体系作为对农村工作的首要工作。鱼月村、鱼林村已完成了农村股份制的试点工作,明年计划在全镇全面推广。同时,引导农民参与养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老有所养的问题。积极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保率达到95%以上,较好地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三、坚持统筹协调,切实加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四会的政治基础和精神支撑

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切实抓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2005年,我镇被推荐为全国文明乡镇先进单位。

一是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抓好村居换届选举工作,是实现村居自治、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力保证。几年来,我镇严格按照“一法两办法”的要求做好村居换届工作,确保选举工作依法、公开、公正、民主地进行。村居干部选出来后,我们又积极组织他们进行业务培训和开展纪律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端正工作作风,提高办事能力。镇领导班子成员经常到村调研,听取各村的意见,协助各村明确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问题。

二是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早在1997年6月,我镇就成立了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对此项工作进行组织领导。在镇带头和指导下,全镇各村居、各单位都制作了政务公开栏,把招商引资、财政收支、车辆管理、政务活动、人事安排、工程发包、民政事务、土地转让等群众关心的内容详细上栏公布,毫无保留地向群众公开,有效地提高了政务村务的透明度,实现了群众对财务、事务的有效监督。鱼月村被评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三是切实加强文化建设。多年来,我镇把文化设施建设列为城镇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投入、商标准、高档次”建成了一批现代化水平较高的文化设施,其中投资440万元建成了伟民文化广场、投资600多万元建成了文化中心大楼。全镇文化设施配套完善、功能齐全、内容丰富。2003年12月,镇文化中心被评为省特级文化站,2004年镇文化中心作为我市基层文化站的唯一代表,被评为“广东省基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今天的四会镇天天有舞会、周周有电影晚会、月月有大型文艺表演,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是切实加强教育强镇建设。我镇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在财政压力十分大的情况下,镇政府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助学基金10万元,用于扶持困难群众解决子女读书难问题。近四年投入了近4000万元,兴建教学大楼和完善教学配套设施,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确保了每位适龄青少年都能享受优质教育。去年,全面启动了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促进等级学校的创建,总投入达到2600万元,其中四会中心小学扩建工程投资1600万元。全镇9所中小学、幼儿园全部上等级。2005年6月,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对我镇创建教育强镇工作进行评估验收,我镇以高分通过考核,成功创建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

五是切实加强平安法治之镇建设。近年来,我镇逐年增加社会治安的经费投入,不断扩充综治队伍规模和设备,充分调动派出所和各级综治力量,认真抓好安全文明小区、安全文明工厂的建设,治安形势明显好转,实现了从“全省严打整治重点镇”到“严打整治先进镇”的转变。与此同时,抓好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建立了领导接访制度,及时处理群众的来信来访,近三年来没有发生集体到区、市上访事件。

四、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努力为构建和谐四会提供良好的条件

良好的生活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外在条件。近年来,我们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去年,我镇先后通过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国家卫生镇的考核验收。

一是加强规划工作,营造发展新空间。我们按照“提升中心城区、繁荣金海岸城区、兴旺机场片区”的要求,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编制了《四会总体建设规划》、《四会镇村级发展规划》,依托科学合理的规划统筹产业集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是推进城镇的规范化管理,打造卫生镇。以创建广东省卫生镇、全国卫生镇为契机,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加大力度清理脏乱差,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环境提到明显改观。2003年,我镇被评为“广东省卫生镇”。2004年,我镇的四会社区、鱼月村和海澄村被评为省卫生村。2005年9月,我镇顺利通过国家卫镇的考核验收,成为全市第一个国家级的卫生镇。

三是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打造环境优美乡镇。牢固树立绿色招商理念,从源头上控制污染项目的进入,并确保污染源达标排放。加快南北排河的整治,加快污水处理厂的规划和建设,尤其是在省、市

、区三级的关心支持下,困扰我镇近十年的污水河的治理工程正在建设。同时,积极抓好植树造林工作,整治复绿烂山头。积极协调,加快了对烂尾楼、闲置物业、闲置土地的清理和盘活,近三年来已盘活烂尾楼56万平方米,回收闲置用地50多万平方米。构建和谐社会,内涵丰富,任重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努力构建和谐富裕的新四会,为构建和谐粤海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六年二月二十六日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文明和谐校园


通过本次党课的学习,不仅使自己思想上得到提高,而且使我认识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全新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突破重重的危机,带领着中国人民不段的向前发展。

本次党课,我们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党章、党的指导思想、党的纲领等等。在讲到科学发展观时,我听的很入迷,在这儿,针对”科学发展观”我浅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科学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

要求和谐校园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确立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和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对于学院校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的身心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基础。捷克大教育家夸美钮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这就不仅要求学校德、智、体、美、劳“五育”要和谐发展,各门课程之间、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相互匹配和谐发展,而且要求各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谐利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环境的相互衔接和谐结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和谐互动教学相长,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使和谐社会成为由和谐的人组成的社会,也使和谐的人成为和谐社会的合格成员。

教育是充满爱的阳光事业。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实施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给学生以关爱、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大学应有大爱,大学教师应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为学生的学业成才、健康成长、精神成人和事业成功无私奉献。构建和谐校园要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环境,让各类人才获得均等的展现与发展机会,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要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建设和谐班级和年级。应组织学生认真学习《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以政治思想工作为先导,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学风建设为核心,加强了日常行为管理和社团活动的管理,积极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科技、文化、体育等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和管理水平,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学校各级领导班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第一要素。大学办得好不好、水平高不高,关键取决于高校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意识,要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提高各层次领导的整体素质和亲和力,为加快学校建设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思想政治保证。我校各层次领导班子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并严格执行班子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不断提高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和治校的自觉性、主动性、前瞻性,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领导班子成员要加强个人修养,识大体、顾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谦让,以工作和事业为重。

领导的亲和力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工作中起到示范和凝聚的作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实现育人使命的需要,是建设文明校园的需要,也是完善人格的要求。要实现人际和谐化,领导对师生,就要做到公正、公平,要尊重和保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与师生员工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形成人心思进、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领导应为每个教师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创设民主、积极向上的学术气氛。。有领导的示范作用,群众对组织,对领导就会多讲一点服从,多看一点大局,多做一点贡献,人与人之间,就会多一点尊重、多一点爱心,个人对自己也会多一点自律,多一点修养,何愁校园不和谐?

三、依法办学,依法治校,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

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师生人格,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实行依法治校,就要不断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推进依法治校,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法制、文明、和谐的校园。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改进治校方式,做到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要继续坚持我校对师生进行的法制学习和教育,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以坚定不移的步伐,沿着科学发展的方向,规范办学,提高我校的社会满意度和公信力。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生态化校园,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

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先进的校园文化既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还包括学校的校容校貌,校园建筑特色,校园绿化美化程度,教学科研设备水平等等。师生员工既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客体,既是大学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大学文化的接受者。我们要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就要坚持用大学文化所蕴含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去引导和塑造师生员工,共同建设高尚、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

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我们要倍加珍惜各高鹇已有的团结和谐的局面,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稳定持续的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使构建和谐校园成为光辉的现实。

贯彻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


 ●是构建的思想基础,和谐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目标取向。

●科学发展观是从发展的角度求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则是从和谐的角度促发展。 ●只有贯彻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社会和谐,而社会和谐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先后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对于全面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更好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围绕同一个主题——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发展,和谐社会的主题也是发展。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和动力,也是解决中国一切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所在。从社会发展来看,贫困是社会动荡的根源,而发展则是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的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是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夺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因此,离开了发展,就谈不上科学发展观;离开了发展所奠立的基础,就不可能有社会和谐。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把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机结合起来。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也是由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决定的。没有经济的快速增长,其他方面协调发展的目标就很难实现。所谓发展是硬道理,其“硬”的依据就在这里。因此,我们既不能以经济发展代替社会发展,也不能因强调发展的全面性而否定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统筹和协调社会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关键环节不放。同时应当看到,经济增长并不能自然而然地给人们带来福祉,相反,它还有可能引发两极分化、社会动荡、生态破坏等问题。这就是说发展是有成本的,不仅有经济成本,还有社会成本和生态成本。如果片面追求经济指标,忽视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就会增加发展成本,甚至得不偿失。只有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秩序与活力、人文与自然的关系,才能降低发展成本,并为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我国目前虽然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排在世界100多位,而且在居民收入普遍增加的同时,收入的差距也在拉大,从而对社会和谐构成挑战。实现经济增长的最大化与财富分配的公平化相统一,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分配和保障制度,运用体制、机制、政策、税收等多种手段,采取扩大中等收入、保障过低收入、调控过高收入的措施,形成公平合理的分配秩序。以劳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减震器、社会公平的调节器、社会稳定的平衡器,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托底工程。如果人民群众能够享有可靠的社会保障,就可以安居乐业,形成合理的消费预期,不必为未来的生活担忧,也不会因一时失去工作而产生过激行为。同时,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国家,发展的资源约束和环境约束日益突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追求数量向注重效益转变,坚决摒弃先粗放后集约、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老路,走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放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一方经济、一方人口、一方水土协调发展,使人们世世代代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运用同一种方法——辩证法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对以人为本的强调,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倡导,生动地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以及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而和谐作为一个关系范畴,本身就包含着多样性的统一。因此,从方法论上看,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我们运用联系的观点思考问题,确保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协调一致地向前推进;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求我们运用发展的观点思考问题,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思路应对面临的各种挑战;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项宏伟的事业,要求我们运用群众的观点思考问题,始终以人民群众为建设的主体、动力和目的。
在实际生活中,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从全局着眼统筹兼顾发展的各个方面。从全局着眼把握经济发展,就要统筹兼顾城乡、区域、内外发展;从全局着眼把握社会发展,就要统筹兼顾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这种着眼于全局把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辩证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如果说在发展的起步阶段,需要异军突起,哪里能发展就允许哪里发展,哪里发展快就鼓励哪里发展的话,那么到了一定阶段,各个局部的发展就要以全局的协调发展为条件。一般来说,发展初期总是把效率放在优先的位置,但到了一定阶段,就必须全面协调利益关系,否则就会激化社会矛盾,破坏发展环境。同时,发展初期由于物质匮乏,集中力量推进经济建设是必然的选择,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政治权益、文化生活、人身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必然要求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如果社会建设滞后,就业、分配、治安、环境等问题突出,不仅会延缓经济发展速度,甚至还会引发社会动荡。因此,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必须相协调。
从我国实际情况看,城乡发展存在的不协调,地区发展存在的不平衡,行业发展存在的机会不均等问题,都制约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改革、发展、稳定要统筹兼顾,东部、中部、西部发展也要统筹兼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要统筹兼顾,人口增长、资源开发、也要统筹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要统筹兼顾,先富群体、后富群体、未富群体的利益诉求也要统筹兼顾。在这里,发展本身就包含着辩证法。如果将中国13亿人口排成横队,迈着整齐的步伐,就不可能通过发展的隘口。只有排成纵队,有先有后,才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但如果收入差距过大,导致两极分化,又会引发社会动荡。只有纵横协调,使收入的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才能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睦相处,确保国家平稳度过经济起飞期和社会转型期。
体现同一种理念——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说发展是解决社会矛盾的主要手段,那么其目的则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保证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的素质与能力,满足人的需要与愿望,关爱人的生命与健康,减少人的牺牲与痛苦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尺度和目标追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这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从价值主体的角度理解科学发展观,那么以人为本强调的是对人的尊重,即以人为价值核心和社会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而对人的尊重是满足人的需要的基本前提。只有尊重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权利,才能为满足人的需要提供可靠的保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满足人的需要。其中全面发展意味着所要满足的不是人的部分需要,而是人的各种需要;协调发展意味着所要满足的不是少数人的需要,而是每个人的需要;可持续发展意味着所要满足的不是一代人的需要,而是世代人的需要。只有把以人为本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使全体社会成员的价值都得到提升,尊严都得到维护,权利都得到保障,才能在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是发展的价值尺度,也是发展的力量源泉。人不仅是和谐社会的受益者,而且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构建和谐社会既是为了人民,也要依靠人民。只有动员全体社会成员自觉参与,和谐社会建设才能顺利推进。为此,要遵循效率的原则,建立健全政策激励机制,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人发展有空间,创业有舞台,能够以一流的精神风貌,一流的知识才能,一流的工作业绩,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也要遵循公平的原则,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既要保护发达地区和先富群体的经济活力,又要解决贫困地区和未富群体的实际困难,使不同群体按照各得其所的原则分享发展成果,使全体人民都能获得真实可感的具体利益。
致力同一项事业——现代化建设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构建和谐社会,无疑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宏伟事业。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经济增长速度居世界首位,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任务全面完成,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同时应当看到,发达国家几百年解决的问题,我国在几十年内就得到解决,时间的压缩必然导致矛盾的集中,从而使我国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而应对这些挑战的必由之路,就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推进发展中解决矛盾,在解决矛盾中增进和谐。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战略任务,目的就是把发展与和谐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统一起来,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根本指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既要做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也要做到社会更加和谐。因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内在地包含着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从而决定了科学发展观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指针。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发展观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观。同时,科学发展观也指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科学发展观所包含的发展思路、价值追求和辩证方法,无疑为和谐社会建设指出了一条现实途径。社会和谐作为一种状态,作为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的一种目标,其最终实现需要相应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从这种意义上讲,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也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而社会和谐的实现,又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


通过本次党课的学习,不仅使自己思想上得到提高,而且使我认识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全新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突破重重的危机,带领着中国人民不段的向前发展。

本次党课,我们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党章、党的指导思想、党的纲领等等。在讲到科学发展观时,我听的很入迷,在这儿,针对”科学发展观”我浅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科学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

要求和谐校园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确立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和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对于学院校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的身心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基础。捷克大教育家夸美钮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这就不仅要求学校德、智、体、美、劳“五育”要和谐发展,各门课程之间、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相互匹配和谐发展,而且要求各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谐利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环境的相互衔接和谐结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和谐互动教学相长,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使和谐社会成为由和谐的人组成的社会,也使和谐的人成为和谐社会的合格成员。

教育是充满爱的阳光事业。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实施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给学生以关爱、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大学应有大爱,大学教师应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为学生的学业成才、健康成长、精神成人和事业成功无私奉献。构建和谐校园要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环境,让各类人才获得均等的展现与发展机会,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要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建设和谐班级和年级。应组织学生认真学习《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以政治思想工作为先导,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学风建设为核心,加强了日常行为管理和社团活动的管理,积极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科技、文化、体育等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和管理水平,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学校各级领导班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第一要素。大学办得好不好、水平高不高,关键取决于高校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意识,要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提高各层次领导的整体素质和亲和力,为加快学校建设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思想政治保证。我校各层次领导班子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并严格执行班子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不断提高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和治校的自觉性、主动性、前瞻性,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领导班子成员要加强个人修养,识大体、顾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谦让,以工作和事业为重。

领导的亲和力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工作中起到示范和凝聚的作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实现育人使命的需要,是建设文明校园的需要,也是完善人格的要求。要实现人际和谐化,领导对师生,就要做到公正、公平,要尊重和保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与师生员工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形成人心思进、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领导应为每个教师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创设民主、积极向上的学术气氛。。有领导的示范作用,群众对组织,对领导就会多讲一点服从,多看一点大局,多做一点贡献,人与人之间,就会多一点尊重、多一点爱心,个人对自己也会多一点自律,多一点修养,何愁校园不和谐?

三、依法办学,依法治校,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

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师生人格,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实行依法治校,就要不断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推进依法治校,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法制、文明、和谐的校园。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改进治校方式,做到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要继续坚持我校对师生进行的法制学习和教育,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以坚定不移的步伐,沿着科学发展的方向,规范办学,提高我校的社会满意度和公信力。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生态化校园,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

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先进的校园文化既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还包括学校的校容校貌,校园建筑特色,校园绿化美化程度,教学科研设备水平等等。师生员工既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客体,既是大学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大学文化的接受者。我们要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就要坚持用大学文化所蕴含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去引导和塑造师生员工,共同建设高尚、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

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我们要倍加珍惜各高鹇已有的团结和谐的局面,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稳定持续的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使构建和谐校园成为光辉的现实。

党校科学发展观心得: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党校的学员管理要贯彻和落实科学的发展关就必须坚持人性化管理。党校人性管理是一种内在的自我管理,党校管理的人性化,是遵循教育规律,适应时代发展发展的一种全新偿试,也是保证完成上级交给的教育、培养任务,全面提高学员综合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

党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了它要以人为本我们都知道,学校的管理对象是人,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学培养人才,它所涉及的三个客体是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和学生。它是一个由“人——人——人”组成的管理体系。

因此,学校的管理,归概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党校作为学校的一类,其性质、任务及教育培养对象与普通学校比,更要求其实行人性化管理。这是因为,党校以培养、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为己任,兼有对党校系统大中生、本科生、研究生等的培养。它的管理人员党性强、觉悟高,教职工综合素质高,它的培养教育对象———广大学员,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均来自机关和各二级厂矿,文化程度高、思想素质好,他们多数已有家室。他们到党校接受再教育,是我国企业改革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党校对他们实行人性化管理,能减少他们的失落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能为他们的生活、学习等提供诸多便利。

同时,由于党校与这些学员都是平级的二级单位,党校无权、也不可能采取与各二级厂矿等同的行政措施或手段对学员进行管理。即便有,也是非常下下策策的。这是因为广大学员多数在本单位是管理者,到学校后成了被管理者。而要实现从管理者到被子管理者的转变,需用要一个过程。

因此,较为强硬的行政措施只会伤了广大学员的自尊,增加学员“被整”的感觉,并对公司要求到党校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初衷质疑。所以,党校在管理过程中只有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性化,用校管理者、教职工的人格魅力影响广大学员,在信任、尊重、激励中发展人,在感染中教育人,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使广大学员的个性得到发展和张扬,学员的潜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才能培养他们的刨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使党校管理效能提高。

党校实行人性化管理,能使管理效能最大化,但是,实行人性管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此,要澄清人性化管理中的三种误区。

“人性化管理就是宽松管理”。要知道,滋生宽松管理的原因是过程管理。过程管理的主要模式是要求管理者微观公,学校管理细化,这样,管理者成了一部机器,按部就班,教师、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师生盼望宽松管理。而人性管理并不是宽松管理,它是一种弹性管理,它裨是“把人当人看”,尊称人性规律,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满足自我实现的愿望,即苦中有乐。

“人性化管理等于人情化管理”。殊不知,人性化管理是以学校严格的规章制度管理作为管理依据的,是科学而具有原则性的;人情管理则没有原则性,单凭个人好恶,没有科学依据非常主观。

“人性化管理可以淡化制度,甚至可以取消制度管理”。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制度管理是人性管理的基础,人性化管理体是在制度化管理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的结晶,它既符合人性,又符合理性,最终达到发展人的根本目的。

优秀范文: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文明和谐校园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优秀范文: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文明和谐校园》的详细文章,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通过本次党课的学习,不仅使自己思想上得到提高,而且使我认识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下,坚持全新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坚持科学观,突破重重的危机,带领着中国人民不段的向前发展。

本次党课,我们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党章、党的指导思想、党的纲领等等。在讲到科学发展观时,我听的很入迷,在这儿,针对”科学发展观”我浅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科学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

要求和谐校园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确立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和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对于学院校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的身心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基础。捷克大教育家夸美钮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这就不仅要求学校德、智、体、美、劳“五育”要和谐发展,各门课程之间、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相互匹配和谐发展,而且要求各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谐利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环境的相互衔接和谐结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和谐互动教学相长,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使和谐社会成为由和谐的人组成的社会,也使和谐的人成为和谐社会的合格成员。

教育是充满爱的阳光事业。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以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实施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给学生以关爱、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大学应有大爱,大学教师应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为学生的学业成才、健康成长、精神成人和事业成功无私奉献。构建和谐校园要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环境,让各类人才获得均等的展现与发展机会,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要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建设和谐班级和年级。应组织学生认真学习《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以政治思想工作为先导,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学风建设为核心,加强了日常行为管理和社团活动的管理,积极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科技、文化、体育等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和管理水平,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学校各级领导班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第一要素。大学办得好不好、水平高不高,关键取决于高校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意识,要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提高各层次领导的整体素质和亲和力,为加快学校建设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思想政治保证。我校各层次领导班子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并严格执行班子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不断提高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和治校的自觉性、主动性、前瞻性,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领导班子成员要加强个人修养,识大体、顾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谦让,以工作和事业为重。

领导的亲和力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工作中起到示范和凝聚的作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实现育人使命的需要,是建设文明校园的需要,也是完善人格的要求。要实现人际和谐化,领导对师生,就要做到公正、公平,要尊重和保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与师生员工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形成人心思进、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领导应为每个教师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创设民主、积极向上的学术气氛。。有领导的示范作用,群众对组织,对领导就会多讲一点服从,多看一点大局,多做一点贡献,人与人之间,就会多一点尊重、多一点爱心,个人对自己也会多一点自律,多一点修养,何愁校园不和谐?

三、依法办学,依法治校,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

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师生人格,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实行依法治校,就要不断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推进依法治校,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法制、文明、和谐的校园。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科学发展观实在党的十六届委员会的时候提出的,在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被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的,这对于党和国家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新的党章说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是伴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和必经之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科学发展观,而针对目前我校构建和谐校园同样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学校的稳定,更有利于目前我校快速发展的在思想方面的问题的解决。我们海南师范大学在最近两年取得了学校办学历史上最辉煌的成绩:从升格师范大学到桂林洋新校区破土动工再到去年的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取得“优秀”,这一件件的大事无一离得开科学发展观这一指导思想,正是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在省委的领导下,在省政府的支持下,校党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指导思想,不冒进,不退缩,稳扎稳打,大步向前,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在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后,全校党员抓住关键同时也是响应党中央号召进一步学习科学发展观,并且把科学发展观运用到实际中去.在经济管理学院.文学院.信息科学学院,外语学院,等四个学院5200多人在搬迁桂林洋校区过程中.广大党员尤其是学生党员不仅自己端正思想工作,而且在帮助普通群众,为他们做思想工作.端正其态度,鼓励他们支持学校发展,为学校平稳搬迁桂林洋新校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所有的一切离开在学习十七大精神学习过程中对科学发展观.在目前学校发展中仍有一些问题拯待解决和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目前学校的保卫工作目前仍需加强,虽然我们是大学校园,学生素质相对较高,但是不能排除外人入校盗窃.目前校内盗窃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还有就是宠物狗在学校满地都是,随处可见,这是明显的违反海口市宠物条例的,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现象,以上两个只是比较典型,所有这些现象都是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格格不入的,当然不能否认的是学校在构建和谐校园上还是采取了很多措施,取得很大的成绩的。

相信随着我们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广大党员同志和全校的师生共同努力下那些影响学校构建和谐校园的不来那个现象一定会被消除,我们海南师范大学一定会变得更加和谐。

 06政教党小组
陆毅

科学发展观心得: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应务实


当前,全党正逐步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特别是第一批试点单位正按步骤全面展开。但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也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那就是雷声过大,脱离实际,高调跟风,范围盲目。

实事求是地讲,科学发展观确实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验的总结,是时代的需求,是使中国发展延着正确健康轨道前行的正确思想。全党学习贯彻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前进的需求。中央做出的决定是正确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问题是在实施过程中有些地方随意改变中央初衷,致使这一学习实践活动来到基层就有些变味。

第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践,是为了进一步用这一思想指导我们的事业。但有些地方则更注重的是形式,是文件材料的雷厉风行,而不是真正从思想深处领会这一思想的丰富内涵,掌握其精神实质。无论是上报的材料还是下发,或交流的材料,实际的东西不是很多。这是这项活动开展过程中应当避免的。

第二,学习应当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使本职工作做得更好。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与实际脱节,学习是学习,工作是工作,不能将学习到的东西内化为工作的动力,不能使其在本单位实际化,结果学习后的后果仍是科学发展观高高在上,与实际无多大关联。最近,在新闻联播节目中,中央也下发通知,要求学习实践活动一定要与工作实际想结合,看来这一现象并非在一个地方出现,已引起党中央的重视。

第三,盲目扩大范围,成为全党,甚至全民学习的内容。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指导思想,是一种宏观的指南。中央在文件中也要求在县级以上干部中进行学习。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即使是试点单位也是全员动员,甚至全民参与,这就有点盲目扩大化了。按照中央精神,应当主要是在领导干部中深入学习这一思想,使之成为我们事业领导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思想。

改革开放后党每一次大的学习活动,都能使我们的事业增添活力和动力。愿这次学习活动在试点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真正按照中央的精神贯穿始终,并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