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共同体语文主题学习交流活动有感

我们会不经意地忘记对手精辟的观点,就像忘记自己愚蠢的想法一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心得也不例外,在学校的时候我们都写过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心得体会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教研共同体语文主题学习交流活动有感,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教研共同体"语文主题学习"交流活动有感

周菲

在听闻我们即将全面铺开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不惊惶恐。而今日有幸能走进洪老师和游老师的课堂,收获明确,甚是欢喜,我的惶恐也消退许多。两节展示课让我对语文主题学习有了更新的认识。

一、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不在于一课一得,而是从多角度思维探讨相联文章的整合。

洪玲老师的《读读说说 走进鲁迅》展示课,我们明显感受得到,在这之前教师与学生共同作了大量有关鲁迅的阅读,自主地了解鲁迅的作品、为人、思想,师生齐心准备,共同成长。教师在选择选读作品,其内容与生活贴近,主题十分鲜明,围绕"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一个中心、两种人物展开教学,教师引领孩子通过作品聊鲁迅,通过师生互动重点解析被压迫者的细微区别:一种是白娘子的反抗,另一种是阿Q的自我麻痹。课堂中,三大组学生的讲叙环节,让学生有自由选择节选文章的权利,学生的表现也颇为有趣。在此堂课中发挥了学生合作探究精神,奠定了孩子语文基础,培养了孩子文学兴趣,是一堂扎扎实实的文学课。

二、这是一种创新的思维,语文主题学习≠1+X,树立学生求异观念。

游园丽老师打破语文主题学习中的1+X的单一教学方式,采用以绘本阅读的教学方式,围绕"奇妙"为中心思想,展开为两个绘本故事的结合阅读。课堂上教师引导孩子参与听,说,读,画,的过程,充分兼顾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方式,深刻地挖掘故事背后的意义,不断捕捉故事的各类信息,让学生爱上阅读,善于观察,动手制作,敢于创新,乐于思考,是一堂新颖有趣的综合课。

三、跳出语文,融合人文,学习的最终归处是自我学习。

语文主题学习的指向固然是语文这门学科,但不应当全是语文知识。语文这门科目的设立绝不仅仅是灌输文学知识,灌输写作思维等等,它更是教育的一小类分支,为各阶段教育服务,为孩子的成长服务。语文主题学习是语文,又不仅是语文,既要让孩子在语文中成长,又让孩子在语文中获得人文教育、创新思想。所以语文主题学习应当是融合人文教育,融合自我成长教育,从孩子长远成长着想。

回顾上午两位优秀教师的执教,那一首首悠长的配乐,一支支想象的笔,一张张灵巧的嘴,整个课堂是属于学生的,任其汲取,助其成长……

在此,感谢弋阳县小学第三教研共同体,感谢两位优秀教师用心的展示让我们观有所得,思有所悟!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昂首期待"语文主题学习"的全面铺开,期待未来的农村语文教育别开生面!

中畈培英小学 周菲供稿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长岛户外交流活动有感


长岛户外交流活动有感“你不用介绍你,我不用介绍我,年轻的朋友在一起,比什么都快乐”。在去长岛的路上,青年朋友们经过自我介绍之后,在歌声与笑声中真诚交流,开始了本次青春动感之旅。4个小时的车程在大家的一路高歌中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终于到了海边,或许是天不随人愿,平静的海面起了风,我们迟了两个小时才登上了长岛,从游船走下的一刹那,原本阴霾的心豁然开朗。在这里,繁茂葱郁、鸟语花香、碧水蓝天、亭台雨榭、石林瀑布,这些都与年轻人的蓬勃朝气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幅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象。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欢声笑语,精神抖擞,兴致勃勃地游览了九丈崖、月牙湾、望福礁、仙境源、烽山、林海公园等景点,摇椅上,栈桥处,山石旁,云峰巅,大家三三两两结伴而行;合影留念、互相交换联络方式……不经意间的话语和真情流露的眼神将彼此的距离拉近,灵秀瑰丽的风光让我们忘却了夏日的炎热和登山的疲倦。
晚上,我们在海边燃起篝火,奏起音乐,与当地渔民共同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篝火晚会。我们在品味渔乡美味的同时,积极参与了渔家组织的舞龙、划船、织网等活动,并为渔民献上了精彩的歌舞表演,与渔民一起进行了有趣的游戏环节,游戏拉近了青年人与渔家人的距离,将联谊会一次次推向高潮。才艺表演中,青年朋友一曲曲优美的歌声尽情的展示着自己的青春风采。渔家人精心策划的娱乐游戏使大家在活动中培养了默契,增进了情谊,整场活动始终洋溢着欢快活泼的青春气息。张张青春的笑脸洋溢着自信、写满了期待,颗颗炽热的真心满怀着期盼、凝结着渴望。美妙的歌声、爽朗的笑声和悠扬的乐曲飘荡在渔岛的上空。
美好的时光总是令人感到短暂,两天的联谊活动已渐近尾声。大家的心中满怀着不舍与留恋。这次活动丰富而具有意义,因为大家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新知,认识了新友,美好的期盼与祝愿在这里放飞。愿青年朋友们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用自己的智慧、才华、锐气和爱心挥洒青春的独特魅力,为集输事业的蓬勃发展谱写新的青春骊歌!

读书交流活动体会


慎待学生干部的权力意识

本周学校的读书交流活动仍然由我来主持,本学期我们学习的是吴非的《致青年教师》一书。本着最切合教育教学实际的初衷,我挑选了本书中的《不要保留学生的检讨书》一文。现在我把自己读后的几点感想整理成文,以便于与同行朋友交流。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到了自己当班主任时对调皮学生采取的办法——写检讨书。多年后的现在,作者反思当年的这种做法,认为:虽然“这一招曾经很灵”,也许还是对付调皮学生的智慧,但全部的教育意义可能随之消解,更不合算的,是把作文当成了惩罚,让一些学生学会了编假话。所以他现在觉得,“这是很失败的方式。教师可以惩罚学生,但不可以戏弄学生。”

读完本文,我首先想到的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上,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即使是特级教师也会犯错误。这一点给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常犯错误的我更多的自信。此外,更坚定了我这样的信念,优秀的教师之所以优秀,不在于他犯的错误比别人少,而在于他能从所犯的错误中学会反思,吸引教训。以此来避免或减少再犯类似的错误。作为教师,无论得到过多少的荣誉或取得过多大的成就,都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也显示了其作为优秀教师的重要素养:大气、有宽广坦荡的胸襟。

使我感触更多的是文章的后面一段,其中提到了“班干部汇报制度”。这确实是许多老师经常用来对付学生的绝招。比如,老师让班干部汇报班级那些捣乱分子的言行动态。常常是先把名字记在本子上,过后向老师汇报后,老师将其作为证据再找他们“算账”。正像作者所说的,这招看起来似乎很有效。但是,,仅仅看到表面的“有效”是不够的,作者还由此想到:“学生从这种鼓励告密的做法中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他也许会觉得这是高尚的行为,是一种被信任的荣誉,是“好学生”的义务;他也许会认为,这是获得教师信任的一种途径,这是报复同学的一种特殊途径,这是握有权力的优势,这是被提拔成“学生头头”的机会……” 人的思考、理念决定了行动。上面这段话使我长时间地陷入思考,我在想,同样做为教师,处理同样的事情。为什么许多问题我们想不到而作者却想得到?现在我认为,首要的原因是作者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作者经历过文革,所以很自然地想到“检讨书”、“悔过书”、“交代材料”,这些东西都曾给他们那一代人留下过无尽的心灵创伤,所以他们对此有着特别敏感的神经,对这类东西有一种本能般的警惕。于是我反观自己,我有过什么样的生活经历,受过什么样的教育呢?还是那句话,很多事情,其实都可以从自己身上找到原因。下面再谈点自己的经历。

可以说,人的很多观点、思想的形成,总能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受过的教育找到一点蛛丝马迹。以这点为例,以上提出的班干部使我立刻想到,读师范时,学校的那些“学生头头”——学生会干部。他们大多通过各种关系和手段,得以当上了学生干部。但是他们的目的不是服务于人,而是可以握有权势,可以以权谋私。比如:学校的早操和晚自修都要点名,学校的教师往往会安排这些学生干部配合一起点名。这便给了许多学生加以利用的机会,他们通过学生会干部的关系,或过后暗中将被点的名字从黑名单中除去,或让其它同学代为报名,以此蒙混过关(我得坦率交代,这其中也包括我本人)。那些人脉关系好的学生,根本不会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放在眼里。这在我们学生当中都是公开的秘密。此外,这些所谓的“学生会干部”在学校里往往很吃香,既能得到老师的宠爱和信任,还能受到很多同学的吹捧、巴结,大部分学生在毕业时还能得到名额为数不多的“优秀毕业生”的称号,不知现在身为人师的他们,是否会想起当年的这些事,而看到以权谋私的班干部,他们又会作何感想。是不是会反思自己的过去?

这学期开学后不久的某一天。我在询问两个吵架的学生时,我记得其中一个学生对我说,他在受到对方的欺负后,为了报复,他让同班的劝导队员在检查班级时要故意扣他们班的分。在学校工作的十几年里,我也经常发现学校负责班级评比的学生(劝导队员)有以权谋私的现象。孩子的“世故”使我感到惊讶和担忧。小小年纪,便已经懂得以权谋私,甚至利用权力打击报复别人,实在可怕。在交流时,我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一些班干部,参与班级管理,一方面可以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组织能力等。但是对此也要谨慎,要及时引导。如果有发现学生以权谋私的现象,不能视为小事,要严肃对待,及时教育。如果屡教不听者,[莲山 课件]应当考虑撤去其职务。不能让“班干部”职位使学生从小形成那种追求权势,以权谋私的思想,避免影响和败坏学校、班级的良好风气。

河南林州语文主题学习有感


河南林州语文主题学习有感

周登举

秋天,收获的季节,开学之初,带着我对语文主题性学习中的种种困惑和不解,有幸和教体局的领导以及兄弟乡镇的同仁们赴河南林州参加语文主题学习,时至今日,思绪仍盘桓其间,就学习感受,做以下盘点。

一、对语文主题学习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语文主题性学习,它强调的是通过"课内阅读、课内学习"来学好语文,简单地说就是用课堂上1/3的时间来学教材,其余2/3的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自由地阅读。

观摩了林州二小二年级常虹老师执教的《诗意的秋》,给了我深深的震撼,二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一年的时间,孩子们就积累了三百多首古诗。有关教学中的古诗,孩子们随口吟来。整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由组长引领,老师只是适时点拨,课内完成了大量古诗的阅读,简直令人不敢相信,后来听了常虹老师的介绍,才相信这是真的。还有胡东风老师《生活启示录》,整节课通过教师点拨,学生小组合作整理学习方法,然后把学习方法再运用到本单元其他课文中。林州八小董佩霞执教的《人和动物和谐之美》,重点展示了"整体预习"的流程。

通过三节课的观摩以及和老师的交流,使我对语文主题学习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首先,语文主题学习是"课内海量阅读、课内自主学习",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其次,语文主题学习改变了以往的一课一学,变成了单元教学,把每单元所有课文整合在一起,通过整体预习、基础阅读、拓展阅读、读写结合等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总课时量和原先相比没有发生变化,只不过是把内容进行了组合,增加了课内阅读量。第三、自主学习小组的建立和组长的培养非常重要。任何事都是相通的,语文自主学习和学校管理一样,要有一部分得力的助手。在建立学习小组时,要根据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学习情况,选出组长和副组长,同时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均衡搭配小组成员,这样才能使各小组在自主学习时,齐头并进,相互竞争;使组内互相配合,共同进步。

二、和谐的人文环境和人文管理机制。

走进林州二小,映入眼帘的是那浓浓的书香气息,墙裙上、楼梯间、以及地面上,到处张贴了老师、学生的书法作品,就连每个楼层的,都是学生自主创作的。经过了解,二小的郭爱德校长本身也是一个书法爱好者,并且是林州书法协会的会长之一。每天学校都安排20分钟的书法练习时间,师生共同练习,在学校门侧,有一面教师粉笔字练习墙,教师每天到校第一件事就是先在墙上写粉笔字,每天都由带班教干进行更新,周五例会前十分钟教师先练一张字,收起来由校长亲自批阅,评出等级,并进行奖励。老师们积极性很高,2011年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刚开始时,全校才有13个班级进行试验,校长没有强迫老师进行试验,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奖励,而是采取自愿的原则。发展到现在,全校40多个班级都参与了实验,全部是老师自愿的。今年,全校到全国各地讲学的教师就有13位,老师们通过赴全国各地讲学,成就了名师。每个老师都把课改当做自己的事业,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几年的时间,形成了自己的班级文化特色,有的老师爱好古诗,班级就形成了古诗的特色,吟、颂、唱、作;有的老师喜欢成语,班级就形成了成语特色……全校师生的脸上洋溢着自信和幸福,看不出一点的职业倦怠。孩子们的课间操、路队不是非常的整齐划一,但是孩子们的精神面貌非常好,喊着,迈着轻松的步伐,充满着快乐。

三、开发传统的地域文化,构建校本德育特色。

走进林州二小,楼道的两侧都是关于红旗渠和当地文化名人的。我们在四年级引导员的引导下,沿着楼梯,听着引导员流利的介绍,一路感受着林州的地域文化,来到了学校的德育室,然后由德育室的引导员(也是四年级学生),给我们介绍林州的地域文化名人,特别是关于红旗渠的时代背景、建设过程、工程的难度、完成的情况给了我们详细的介绍。今天的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与伟大的"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是一脉相承的。红旗渠精神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引导员在介绍航天员刘洋时,充满了自豪,"刘洋姐姐就是在我们林州二小毕业的".

林州之行,收获满满,解决了很多困惑,同时也增添了无形的压力。语文主题学习,其实很简单,林州第二小学的校长郭爱德这样说:"语文就是读读、说说、写写这么简单。"我相信只要认真做,就一定能做好。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