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推动电力价格改革

每个人的想法和观念都不一样,你觉得是错的事,别人不一定觉得。看过了解一样事物之后,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其的看法。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大家都对心得体会很是熟悉吧,心得体会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心得体会呢?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用科学发展观推动电力价格改革”,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用推动电力价格改革
财务部党支部 贾介宏
加快推进资源产品价格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我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电力作为重要的资源产品之一,其价格在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我就学习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推动电力价格改革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电力价格面临的主要矛盾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市在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探索中取得初步成效,但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问题仍较突出。如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执行不到位;理顺资源产品价格与社会经济发展承受能力之间、与国家稳定物价总水平的宏观调控政策之间的矛盾等等。特别是随着能源矛盾的疏导、资源环境价格逐步上行,我是现行高耗能产业和以低价资源打造我市能源支柱产业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步消失,这就进一步加大了我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和节能减排的压力。具体从我市电力价格来看,价格上行压力未得到明显缓解,表现在:
(一)电煤与市场煤价差大,将推动社会能源成本上升
2006年下半年以来,受成本推动和市场需求拉动影响,我市电煤价格与全国电煤市场变化趋势一致,呈现出持续大幅攀升态势,发电、建材、冶金、化工等行业成本增支压力巨大,特别是发电行业面临着全行业亏损的严峻形势。
(二)电力价格矛盾较多,终端销售电价上行压力大
2008年7月1日,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我市电网销售电价平均上调了3分/千瓦时,燃煤机组上网电价上调了2.7分/千瓦时,部分缓解了电煤价格上涨、小水电上网电价偏低、二滩电价遗留问题、电网建设还本付息等突出矛盾。但由于我市电力建设历史欠帐较多,故目前电价中积累的价格矛盾仍十分突出。除面临电煤价格上涨压力外,还存在以下价格矛盾:
初有关部门初步估算,煤、电价矛盾将影响全社会增加电力成本42.3元,推动销售电价上涨12分/千瓦时。
二、完善电力产品价格机制的思路
资源环境约束是“十一五”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深化电力等资源产品环境价格改革、促进资源节约和,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势在必行。但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应根据当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CpI逐步进入下行通道时,需进一步研究建立和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分类、分步、逐渐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明显减速,整个形势还在进一步恶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国内经济运行中,价格上涨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一些地区和行业增长速度明显回落,股市、房市波动较大,财政减收增支压力增加。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对宏观经济政策及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努力促进国民经济长期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认真分析当前资源要素价格中面临的突出矛盾,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价格改革,为着力推进我市内陆开放城市建设创建良好价格环境。2009年电力价格改革主要思路:
(一)积极稳妥推进资源要素价格改革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积极稳妥推进煤、电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努力改善能源基础产品供求关系,抓紧理顺重要能源资源产品价格关系。重点研究解决电价突出矛盾和遗留问题,稳妥推进销售电价结构改革,推行居民阶梯式电价。
(二)继续落实节能减排价格政策
继续深入贯彻执行差别电价政策、脱硫电价政策、上大压小关停政策;严格执行可再生能源电价政策,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完善小水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切实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社会发展方式、生活消费方式的转变。
当前,深化资源要素环境价格改革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思考影响和制约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中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认真研究促进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充分运用价格杠杆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三观教育体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改革发展


三观教育体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改革发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改革发展
“三观”学习心得体会
xx年,省委作出决定,从现在起用半年时间,在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一次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学习教育活动。这是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是我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需要,是促进农业发展、推动农村社会文明进程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这项活动主旨鲜明,涵盖面广,针对性强,切合云南实际。认真开展好这一活动,对于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促进云南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好“三观”学习教育,首先是要使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把它贯穿于改革发展的全过程。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我省各项事业的长远发展,关系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我们一定要通过学习教育,增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改革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完善发展思路,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达到推动工作、加快发展的目的。
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离开发展,发展观就无从谈起。云南要从根本上解决前进中的一切问题,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发展不仅要尊重经济规律,还要尊重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要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快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今年,我省经济在去年实现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上,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好势头。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护和引导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良好发展势头,使经济社会发展得更快更好。
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实际结合是关键。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打好深化改革攻坚战,进一步消除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体制性障碍。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加快发展的主要任务,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宏观调控。省委、省政府制定下发《云南省农村工作守则》,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要结合《守则》的宣传贯彻,把中央和省委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原原本本地交给群众,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抓好农业生产,确保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努力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
提高领导水平,对落实科学发展观非常重要。提高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努力提高领导水平。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更新发展观念,把握发展内涵,明确发展途径,树立长远的发展眼光。各级政府要转变职能,认真做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的工作。通过开展卓有成效的“三观”学习教育活动,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促进发展的动力,转化为保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和机制,转化为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推动我省各项事业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
三观教育体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改革发展

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妇


妇联组织在“践行科学发展观,我为泰州作贡献”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怎样才能做到有“为”有“位”,如何更好地组织引领广大妇女为建设更加美好新泰州贡献力量,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首先要有新的理念。面对新的形势,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和探索新时期妇联工作的规律,进一步理清工作脉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注重树立三种观念,即以人为本的观念,要从妇女群众的切实需要出发,来明确妇女工作的功能定位,根据她们的需要开展工作,为她们服务,打破固态观念,在“联”字上做文章,学会整合资源,学会借助合力完成自己的目标;全局观念,要跳出“妇联”小圈子,真正将妇女工作纳入社会大系统、大环境中来深化和摆布,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作重心来开展自己的工作;主体观念,勇于克服心理弱势,排除无钱无权的困扰,摆脱可有可无的困惑,找准妇女工作的切入点,在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三维交点上开展工作,组织策划活动。运用好群众工作的独特手段,开辟一方天地,成就一番事业。

其次要有新的载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妇联起着宣传、教育、引导和组织妇女进一步争取自身进步与发展的关键性作用,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妇女的结合点上找准工作的切合点,立足妇联的优势工作领域,突出三条主线打造新的工作载体,第一,突出发展这条主线,在调动妇女积极性,激发妇女活力上下功夫。要以提高妇女整体素质为目的,以项目带动为抓手,以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为重点,以实施“巾帼科技致富百千万工程”和“岗位建功”等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技术培训、岗位练兵、争先创优,全面提高城乡妇女素质,引导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妇女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为实现我市“富民强市”的总体工作目标而努力奋斗。第二,突出和谐这条主线,在平安和谐家庭创建上下功夫。以和谐家庭建设为总抓手,整合各种家庭工作载体和活动形式,把学习在家庭、富裕在家庭、美德在农家等以家庭为对象的各类特色创建活动整合起来,构建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家庭与自然之间相互和谐的新型文明家庭模式。以家庭的和谐促进社会要和谐。第三,突出维权这条主线,在为妇女群众服务上下功夫。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一直是妇联的重要任务,也是妇联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要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协调联动,运用依法维权、科学维权、源头维权、社会化维权并举的工作手段,全力破解维权工作难题,极大地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再次要有新方法。在新的形势下,妇联的工作对象出现了新变化,妇女有了新期待,新形势对妇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妇联工作也要在实践中探索新方法,用创新的工作方法将妇联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一是要深入调研。深入实际,了解妇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实践中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明白妇女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从中发现妇联工作新特点,探索妇联工作新规律,形成妇联工作新共识,找到妇联工作新答案。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既要向内宣传,充分调动广大妇女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她们关注妇女事业的激情和关心妇女的热情激发出来,为妇联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也要向外宣传,紧紧依托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妇联工作,把所做的工作宣传出去,推介出去,让社会了解妇女工作,支持妇女工作,不断提高工作的知名度、美誉度,扩大社会影响。三是要善于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妇联组织承担着妇儿工委、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五好文明家庭创建的工作职能,积极争取相关单位的支持,加强交流与合作,形成各部门通力合作、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四是要坚持服务化工作方式。要以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妇女的需要为重点,提供政策服务、信息服务、资金服务、技术服务等,要多做基层迫切需要做的事,把为基层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提供政策、提供信息作为服务重点,做基层需要做而又做不到的事。

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园林事业发展


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园林事业发展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通过认真学习两本书和中央省市领导建委领导的重要讲话, 更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根据重在实践的要求,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思考,从园林建设事业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
科学发展观的定义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胡锦涛同志说:“ 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就告诉我们,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学问。通过学习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我们要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就必须从哲学的高度来认识。一、以人为本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因为人是改造世界的主体,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的政治、文化、社会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同时也是人的能力、素质、才华和潜能的展现和提升过程。毛泽东同志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强调了以人为本,摒除了传统的以物为本的发展观,摆正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体现了对立统一的统一性。强调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体现了辨证唯物主义普遍联系原则和系统优化理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孤立存在的,我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都应从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角度出发,全面分析问题和协调解决问题,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全面发展“统筹兼顾”( 五个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三、可持续发展,体现了永恒发展不断进步的哲学观点。如对立统一、质量互变、辨证的否定。发展是矛盾双方此消彼长、不断否定、既克服又保留、不断推陈出新,跃上新的层次的发展。而不是原地不动或只顾眼前不顾将来的破坏性发展。不能吃了祖宗饭断了子孙路。所以,中央提出又好又快发展和创新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四、辨证地认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糸、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二者是互相依存、互相作用共同发展的矛盾统一体,绝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按照发展阶段论的哲学观点,我们仍处在物质文化水平较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我们仍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在加强经济、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上加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协调一致共同发展,共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
二、把科学发展观应用到园林事业中
毛泽东同志说:” 知识的问题全在于应用。”作为一名园林工作者, 就应该把科学发展观应用到园林事业中去。园林事业是人类改造、美化自然的实践性活动。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自然已经不是原始的自然了,而是经过人类改造过的自然。(公园的现状就是实例)说明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发挥作用,为了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根据自身的意愿,设计制造了公园式的自然景观,作为休闲娱乐的场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因此,园林事业的发展就是为人的需要而设计制作,是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群众服务。同时需要一批干园林事业的人,从事园林设计研究、从事施工建设和园林管理工作,为人类的生活、工作环境做贡献。作为园林工作者,我们的本职工作就是围绕人类生存发展的需求,又好又快地建设园林和精心管理园林、管理好公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当前,公园在建设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需要我们多方面去做工作,按照建设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建设好公园。同时,在园林工作实践中要学好知识用好知识,不断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提高整体素质、展示我们的才华、挖掘我们的潜在能量,使之更好的展现出来。这就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实践。
园林事业发展具有全面协调可持续性。从广义上来说,园林是城市建设系统中的一部分,就象棋盘上的一颗棋子,与其他棋子有着各种关系,互相依存又互相影响,因此要有全局观念,全面协调的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从狭义上说,园林事业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也象一盘棋,由很多棋子组成,(如公园的诸多专业)既有各行业的独立性更有统一性。因此,要干好园林事业就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一要全面考虑问题,处理好外部关系,形成联合互动、相辅相成的发展局面。同时要全面考虑内部关系,充分发挥内部各要素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形成统一指挥下的联合互动,不要抓东忘西、破坏了全盘;二要协调发展,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工

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园林事业发展第2页

作,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注意协调好各行业之间的关系,使之互相支持共谋发展,不能为了少数人利益而牺牲环境,给园林工作造成危害。三要可持续发展园林,因为园林事业是千秋万代的大事,绝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而应既要干好当代人的事又要给后代留下宝贵的财富和发展的空间,以保持发展的连续性和永续性。
园林事业是科学艺术性的体现。现代的园林是人造的艺术品,具有很高的科学技术含量。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要努力学习新知识,研究和解决园林方面的新问题,如各种造景艺术、苗木栽培、管理技术、花卉组培技术、动物繁育技术等等。目前我们在这些方面大大落伍了,必须花大气力赶上去,而且要研究发展自己的强项和优势,才能保持我们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建设好国家园林、生态城市。邓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可见,园林事业的科学艺术研究和实践是无比的重要,应列在园林工作的首位。
干好园林事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光荣使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园林事业大有可为,但我们不要说在嘴上而是要落实在行动上,去扎扎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要创新发展,不要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不要等、靠、要,坐吃山空。从公园现实情况来看,已远远落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尽快改变落后现状,要抢抓机遇,即公园改造、大门开放,事业单位改革。切实加强对外联系,争取有利的政策,争取创收工程;切实加强对内管理,培养有政治觉悟、有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干部职工队伍,以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局面,同时做好当前的具体工作,让人民群众基本满意。我们相信,园林事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干群的努力奋斗下,一定能够开创园林建设的新局面,实现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工作目标,实现园林工作者的人生价值。

科学发展观心得: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教育发展


教育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我们坚持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从我县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看,我认为,教育系统坚持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均衡公平、全面协调和持续、适度超前的发展原则,通过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统筹教育与人的协调发展,统筹公办教育、民办教育等不同办学主体的协调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教育发展规模、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使全社会和全体公民都能充分享受教育发展的成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科学发展观对于农村教育的指导意义,我初步理解,感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造就大批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是农村教育事业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人类社会的发展既是由人所推动,又是为了人的发展。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促进人的发展无疑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促进人的发展,就是要将人的个体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起来,将个体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养成统一起来。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我们省来看,当前,要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关键之一,是要加快农村教育发展。农村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就是要加快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和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面发展的目标,它包括了人口素质的提高。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的农村教育要适应从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转变的需要,进一步改革我们教育管理的方式和内容,使之体现人本化、人性化的要求,促进每一位学生素质的提升。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促进全体人的发展,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成为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这是我们抓好农村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坚持教育的均衡公平发展、全面协调发展和持续、适度超前发展,是农村教育发展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一是均衡与公平发展的原则。教育的均衡发展首先是指教育资源的配置均衡,既包括社会总资源对教育的分配,也包括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间的分配,各级各类学校间的分配,各地区教育之间的分配。教育的公平是指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是平等的。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省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的发展条件和水平差距还比较大,不同条件的学龄儿童受教育机会差别也比较大。即使在同一所学校里也不公平。有的学校按成绩编班,好的师资、好的设备都投向重点班,这就是不公平。这与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目标是相违背的。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把均衡与公平发展摆在重要的位置。二是全面、协调发展的原则。全面协调发展,一是指导教育发展的充分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要在全面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各种形式的非义务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二是指教育内部各个层次、各种类型教育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否则,就会影响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功能的发挥,人民群众也不会满意。三是持续、适度超前发展的原则。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的教育需求必然持续增长。实践证明,教育事业适度超前发展,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前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周期。所以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由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决定的。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人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其自身也要实行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合理配置和利用教育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实现教育的良性循环发展,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规模效益。二是要尊重教育规律,实事求是,求真务实,防止不切实际的发展,切实防止教育资源的浪费。

(三)抓好六个统筹,是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对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

这六个统筹,是为前面三个原则服务的,也可以说是三个原则的具体化。从教育发展的实践看,坚持和实践科学发展观,需要通过教育政策和教育制度的制定与完善,以及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与科学配置得以具体落实。当前,要促进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从我们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看,必须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统筹:

第一,要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速农村教育的发展,整体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和水平,对于实现全面小康。农村教育的发展是以人口、社会、经济、科技和资源为外部环境,必须在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性循环的关系中才能得以实现。同时,农村教育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为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因此,统筹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要任务。

第二,要统筹教育与人的协调发展。长期以来,我们在如何发挥教育的功能方面,更多的是强调教育的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相对忽略了教育对于人的个性发展、精神需求等方面的作用。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应试教育倾向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近十年来,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在一些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从总体上看,素质教育在实践领域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统筹教育与人的协调发展,就要求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打破把人单纯作为工具来培养的传统教育模式,使教育回归到让受教育者获得知识与能力,形成现代公民意识,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上来。特别是加强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断改革农村教育体系,发展多样化的农村教育形式,逐步提高农村教育层次,不断增加农村居民接受教育的机会。

第三,要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城乡教育、区域教育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第四,要统筹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协调发展。从世界教育发展的情况看,办学主体多元化已经成为适应人们对教育选择的多样化需求的一种普遍趋势。在我国,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相继出台,民办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确,民办教育迅速发展壮大。民办教育办学机制比较灵活,有利于激发教育活力。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工作措施上切实做到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一视同仁”,尽量为民办教育创造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引导、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进一步加快发展。

第五,要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许多同志把工作重心放在“普九”巩固提高上,这是对的,“普九”毫无疑问要抓实、抓好、抓到位。但同时其他类型的教育也要下功夫抓好。不然,农村教育发展就会出现缺陷,从而影响整个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六,要统筹教育发展规模、速度、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加快农村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努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科学把握发展速度和节奏。其次,要在积极扩充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大力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现在有的县大量举债建设一所高中,一味地把一中或示范性高中做大做强,我觉得这种方式并不妥当。在普及高中教育阶段的过程中,政府追求的是高中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均衡的教育质量。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尽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均衡、公平的教育,而不要将高中教育水平差距人为拉得太大。要努力提升薄弱学校的师资水平和办学实力,努力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三是要按照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教育发展也要讲投入与产出,讲效益。与经济不同之处在于教育的社会效益比经济效益更重要。当前教育效益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如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经费浪费等。因此,要继续积极稳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同时,要严格教育经费管理,努力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切实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与要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当前我们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既面临新的、不可多得的机遇,又面临着繁重的任务和巨大的挑战;在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正确把握我县农村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必将使我县教育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电力科学发展观体会_范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企业是社会的重要成员,创建和谐企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力企业作为电网建设和运营的主体,承担着确保电网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使命,是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能源骨干企业。电力企业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和责任,不仅服务于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而且对提升国民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家电网公司刘振亚总经理2005年曾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电力需求势必快速增长,电力企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家电网公司敏锐地把握机遇,分析形势,知难而进,提出了建设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现代公司的发展目标,大力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生产安全文明、服务优质诚信、效益稳步提升、员工共同成长、创新人民生活、推动社会进步”的共同愿景。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构建和谐发展的供电企业的内在要求。

建设和谐的电力企业,首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以提供安全可靠的供电为基础,以“奉献清洁电能,服务和谐社会”为主线,以“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充分发挥电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支撑点作用。电网安全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没有电网的安全,就没有行业和社会的和谐。因此必须强化安全监督保证体系,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超前管理,不断提高电网安全的可控、能控、在控水平。

一、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和谐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各方面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员工是企业的发展之本。

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不断激发全体员工的创造热情,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环境,为每一名员工提供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给予的关怀和温暖,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主人翁责任感。使员工的生产、工作、生活条件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改善,员工的收入随着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不断增长,让企业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个员工。

结合“创一流”工作,修订和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企业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发挥整体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同时充分运用党内监督、员工民主监督和财务、审计、纪检监察等手段,加强对涉及企业人、财、物重点岗位、关键部门、重要环节的监督,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严格按程序办事。

二、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实现生产与经营的和谐

推进改革发展,是构建和谐企业的现实需要。企业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增强企业实力,不断改善员工的生产生活条件,企业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来思考、展开。脱离这个中心,构建和谐企业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有锐意改革,企业才有活力;只有创新发展,企业才有实力;只有员工得到利益,企业才有凝聚力。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积极开拓市场,推进生产经营持续发展,保证员工收入稳步提高,为构建设和谐企业提供物质保障。

三、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实现企业与客户的和谐

强化服务意识,把倡导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员工道德素养和职业素质的基本内涵,以诚信、负责为本,严格落实员工服务“十个不准”和供电服务“十项承诺”,大力改进行业作风。加强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客户服务中心功能和95598客户服务系统。优化服务流程,完善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行为,不断拓展服务深度和广度,健全优质服务常态机制。加强用电宣传,积极引导客户科学用电、合理用电、节约用电。加强监督检查,开展明察暗访,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定期听取客户意见和建议,认真受理投诉举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供电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服务品质,提升客户满意度。

四、坚持依法经营,推动电网与电源协调发展

电网与电源协调发展是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长期以来,我国电力工业“重发轻供”,电网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电网发展严重滞后于电源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电源建设和投产速度加快,电网发展滞后的矛盾更加突出。电网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不足,主网架薄弱、抵御事故能力不强,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科学规划为指导,坚持基本建设与更新改造并举,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加快电网建设,努力实现规划科学、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运行灵活、标准统一、经济高效的坚强电网。

五、坚持两手抓,推动企业与企业文化的和谐。

企业改到深处是管理,创到最后要靠文化。一方面通过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建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取得社会的认同和尊重;另一方面,通过营造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导向,努力将员工的愿望融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形成企业关爱员工、员工热爱企业的团队精神。在企业内部形成以诚待人、平等友爱、互帮互学、融洽相处的氛围,使企业真正成为全员和睦相处的大家庭,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是电力企业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国家电网公司“一强三优”发展目标的统领下,奋斗的方向明确了,精神振奋起来了,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了,企业正呈现出崭新的风貌。但实现“一强三优”的发展目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这要求我们将全部的激情和智慧投入到工作实践中去,注重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容应对各种挑战,坚持“三抓一创”的管理思路,精诚团结,锐意进取,向着目标不断迈进,树立公司良好形象,让政府放心,让人民满意,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