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工作心得体会:科学抗旱低成本抗旱

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每一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心得也不例外,写作训练中有一项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写心得体会,心得体会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一篇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才能写好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抗旱工作心得体会:科学抗旱低成本抗旱,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由于降雨在时空分布上不适性和供水设施的供水能力的有限性,不能满足工农业,居民生活和畜牧用水需求,干旱灾害便成了自然灾害中最常见的一种,它发生频率高、范围广、损失大,研究如何有效抵御干旱灾害并达到低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们为战胜干旱灾害,历经了数千年的努力,修建了大量的水利设施,积累了丰富的抗旱经验和方法,也经历了许多教训。本文就农业抗旱如何科学部署,实现低成本抗旱作一些探讨。
一、农业干旱灾害的特点及成因
农业干旱灾害几乎年年发生,只是干旱程度和损失不同而已,旱灾是一片,造成农作物部分成灾,绝收,这主要是由于降雨和农作物各生育期需水的不一致性,如我国南方的秋旱是典型的、北方的春夏旱是典型的,这季节正是温光充足,利于农作物生长,但南方秋季少雨,北方春夏少雨造成旱灾。供水设施设备供水能力有限,不能满足作物各生育期需水。以粮为主,农作物种植结构不合理,水源不足的地方没有改种耗水少的农作物而造成干旱灾害损失。
二、抗旱经验和教训
在抗旱工作中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如团结抗旱,一把锄头放水,先下游、后上游;先远水、后近水;先活水、后死水;先生活、后生产,人工增雨,调整种值结构,发展耐旱作物等避灾农业。在节水灌溉技术中有控水灌溉、滴灌、喷灌、畦灌、渗灌等,为抗旱夺丰收发挥了重大作用。
但也有很多教训和失误,一是抗旱设施设备建设中经济效益分析不科学、不合理,投入过大,运行费过高,如一些大宗低价格、低效益的农产品,盲目发展滴灌、喷灌等高投入高运行费的灌溉技术等。二是不计成本不保农民生活用水,牲畜饮水和消防用水,一味强调灌溉保苗,保粮食丰收,甚至三级、四级提水灌溉保苗,最后水源枯竭,苗没保住,连农民房前屋后的小塘小坝里的水都用干,造成人畜饮水困难。有些年份,即使保住了苗,成本很高。农民增产不增收,干旱季节也是火灾高发期,一旦失火,无水救火。还有工业支援农业,用自来水灌田,撒水车送水灌田,发动干部、学生、解放军挑水灌田,帮助抗旱,所谓人定胜天,抗旱抗到天低头等作法。三是调度不科学,没有根据蓄水情况,合理计算可灌溉面积和天数,一味强调保全灌区、保下游,一遇持续干旱,都不能保住,前功尽弃,没有采取保一片,弃一片的办法。四是种植结构不合理,片面追求粮食生产,没有根据当地气象特征和水利设施状况种植耐旱作物等避灾农作物。
三、科学部署,低成本抗旱
转变观念,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根据抗旱历史上成功的经验和教训,科学制订切实可行的长远规划方案和当前现有水利设施条件下的抗旱预案。
1、调查研究。摸清各区域的水源情况、种植结构、水利设施布局及灌溉能力。
2、根据调查情况,划分出有效灌溉区,易干旱区,干旱区。

3、根据各区域不同特点,制订抗旱预案,从长远规划,搞好灌区

配套建设,提高渠系利用率,增加可用水量,新辟经济合理的灌溉水源,推广经济可行的节水灌溉技术,如控制灌溉技术等。
从近期考虑根据各区域的现状,分别情况采取措施,在有效灌区内,南方为例,可采取种稻一稻,在易受干旱区内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避灾农业,可采取稻一菜,或稻一旱经作,在干旱区采取旱经—旱经,还可退耕还林还草,发展食草畜牧业,如牛、羊等和种植中草药材,以留下足够的水用作人畜饮用。
4、在具体的抗旱指挥和协调过程中,要科学调度,要计算现有蓄水量,可供灌溉面积和天数,不要盲保全灌区面积,要保一片、丢一片。提水灌溉时,本着农民自愿,不要搞几级提水,费用太高不宜提倡。
总之,从实际出发,本着尊重客观规律,开拓思路、节约、高效的原则搞好抗旱工作是必要的。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抗旱工作心得领会:科学抗旱nbsp;低成本抗旱



但也有很多教训和掉误,一是抗旱举措措施设备扶植中经济效益分析不科学、不合理,投入过大年夜,运行费过高,如一些大年夜宗低价格、低效益的农产品,盲目成长滴灌、喷灌等高投入高运行费的浇灌技巧等。二是不计成本不保农平易近生活用水,牲畜饮水和消防用水,一味强调浇灌保苗,保粮食丰产,甚至三级、四级提水浇灌保苗,最后水源枯竭,苗没保住,连农平易近房前屋后的小塘小坝里的水都用干,造成人畜饮水艰苦。有些年份,即使保住了苗,成本很高。农平易近增产不增收,干旱季候也是火警高发期,一旦掉火,无水救火。还有工业增援农业,用自来水灌田,撒水车送水灌田,动员干部、学生、解放军担水灌田,赞助抗旱,所谓谋事在人,抗旱抗到天垂优等作法。三是调剂不科学,没有根据蓄水情况,合理计算可浇灌面积和天数,一味强调保全灌区、保下流,一遇持续干旱,都不克不及保住,前功尽弃,没有采取保一片,弃一片的办法。四是栽种构造不合理,单方面寻求粮食临盆,没有根据本地气候特点和水利举措措施状况栽种耐旱作物等避灾农作物。
人们为克服干旱袈渲害,历经了数千年的尽力,建筑了大年夜量的水利举措措施,积聚了丰富的抗旱经验和办法,也经历了很多教训。本文就农业抗旱若何科学安排,实现低成本抗旱作一些商量。
2、根据查询拜访情况,划搀扶有效浇灌区,易干旱区,干旱区。
二、抗旱经验和教训
农业干旱袈渲害几乎年年产生,只是干旱水平和损掉不合罢了,旱袈渲是一片,造成农作物部分成灾,绝收,这主如果因为降雨和农作物各生育期需水的不一致性,如我国南边的秋旱是典范的、北方的春夏旱是典范的,这季候恰是温光充分,利于农作物发展,但南边秋季少雨,北方春夏少雨造成旱袈渲。供水举措措施设备供水才能有限,不克不及知足作物各生育期需水。以粮为主,农作物栽种构造不合理,水源不足的处所没有改种耗水少的农作物而造成干旱袈渲害损掉。
在抗旱工作中积聚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如联结抗旱,一把锄头放水,先下流、后上游;先远水、后近水;先活水、后逝世水;师长教师活、后临盆,人工增雨,调剂种值构造,成长耐旱作物等避灾农业。在节水浇灌技巧中有控水浇灌、滴灌、喷灌、畦灌、渗灌等,为抗旱夺丰产发挥了重大年夜感化。
因为降雨在时空分布上不适性和供水举措措施的供水才能的有限性,不克不及知足工农业,居平易近生活和畜牧用水需求,干旱袈渲害便成了天然灾害中最常见的一种,它产生频率高、范围广、损掉大年夜,研究若何有效抵抗干旱袈渲害并达到低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干旱袈渲害的特点及成因
改变不雅念,在科学成长不雅指导下,根据抗旱汗青上成功的经验和教训,科学制订切实可行的长远筹划筹划和当前现有水利举措措施前提下的抗旱袈浃案。
三、科学安排,低成本抗旱
1、查询拜菲揭捉究。摸清各区域的水源情况、栽种构造、水利举措措施构造及浇灌才能。
3、根据各区域不合特点,制订抗旱袈浃案,大年夜长远筹划,搞好灌区

配套扶植,进步渠系应用率,增长可用水量,新辟经济合理的浇灌水源,推广经济可行的节水浇灌技巧,如控制浇灌技巧等。
4、在具体的抗旱批示和调和过程中,要科学调剂,要计算现有蓄水量,可供浇灌面积和天数,不要盲保全灌区面积,要保一片、丢一片。提水浇灌时,本着农平易近自愿,不要搞几级提水,费用太高不宜倡导。
参军期推敲根据各区域的近况,分别情况采取办法,在有效灌区内,南边为例,可采取种稻一稻,在易受干旱区内调剂栽种构造,成长避灾农业,可采取稻一菜,或稻一旱经作,在干旱区采取旱经—旱经,还可退耕还林还草,成长食草畜牧业,如牛、羊等和栽种中草药材,以留下足够的水用作人畜饮用。
总之,大年夜实际出发,本着尊敬客不雅规律,开辟思路、节约、高效的原则搞好抗旱工作是须要的。

抗旱救灾心得体会


篇一:抗旱救灾几点心得体会

一、要采取一切措施确保群众有水喝,在引导和帮助群众开展抗旱救灾的同时,做好安全运行工作,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采取措施整改,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要结合实际,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本着经济、可行的原则,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帮助和引导群众积极修建小山塘、水井、粘土袋临时拦河堰等小型水利设施,千方百计保住水、留住水,切实解决群众生活饮用水和春耕生产用水。
三、要加强对地下机井提取水的管理和调度,要采取措施满足群众取水需要,有计划用水,节约用水。
四、要加快病险水库除险治理等水利设施建设工作,保障人畜饮水和春耕灌溉用水。
五、要认真查找工作漏洞,严格宣传教育,杜绝野外用火,切实做好当前森林防火工作。


篇二:抗旱救灾心得体会

今年三月的一天,我们一行人走进地处深石山区的xx县xx乡xx村,只见四周岩石裸露,植被特差。然而山地里矗立的一口口小水池,大部分都还蓄有半池以上的清水,水池周围生机盎然,满目青绿。村民们争相告诉笔者:水池里蓄的可都是救命水啊!遇上今年这样的大旱,我们都不用到别处去找水了,这干旱要赶在往年,都不知道该怎样过,不用说水浇地,人喝的水都没地找。
去年夏末以来,我国西南片区遭遇罕见旱情,xx村也未能幸免。入秋以来的总降雨量不到20毫米。时至今年三月,当周边村寨都在依靠政府和社会送水救急时,该村却通过农户间自行调节取用水,目前还没到远处去挑水,也没有申请政府的送水,除了从山远处的荒芜看出旱象,村民的内心没有感受以往干旱缺水的恐惧。
是什么原因使得因干旱缺水有名的xx村有这样的奇迹发生?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走进了xx村
xx村村落所处为省南部深石山区,地形条件恶劣,山高坡陡,不具备修建引水灌溉工程的条件,自然地表透水性强,集蓄雨水能力差,没有像样的水利设施覆盖,以前一旦出现干旱,饮用水要到三公里以远去排队守侯,农经作物灌溉更只有望天兴叹,水一度成为村民头痛的头等大事。
2000年以来,该村一部分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村民开始自发斥资在自家房前屋后、田边地头修建雨水集蓄利用小水池(窖),用于解决人畜饮水和水浇灌溉,节省了很多劳力和时间,田园经济发展更是欣欣向荣。在这部分人的带动下,得到县水利局的大力支持帮助,利用争取的中央小型农田水利资金和省级三小水利工程专项资金作为引子,通过 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一事一议, 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先后改造了村内的小山塘,新建了100余座集蓄雨水的小水池和小水窖,不但解决了人畜饮水,还解决了大部分耕地农作物生长灌溉补充用水。
工程实施中,得到xx县委、政府的重视和关心,水利部门认真总结并吸取了过去兴修水利的经验和教训,一改过去水利工程集体所有,经营管理权属不明确,重建轻管,形成等、靠、要以及公益水、福利水、大锅水、无偿水的陈旧观念,实行明晰产权,遵照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报名修建水池的村民愈来愈多,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几年下来,该村建池数已超过一户一池。工程竣工后,小水窖(池)交付给农户,小水塘则移交给受益村组自行管理,因而农户都把三小水利工程当作自己的家产来建设和管理,倍加珍惜,因此建设质量高,工程效益好。近五年来,xx村基本上实现粮食稳定增产,经济发展快速,农民安居乐业。
xx村所在的xx县,自然地理条件不均衡,全县一半以上地区属于山区和半山区,水源缺乏,严重制约着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xx县从1997年起,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利用小型农田水利和三小工程投资小、见效快,对建设条件无特殊要求,具有普遍的适应性,不论在田边地角、房前屋后,还是路旁沟边,均可实现一田一池,一块一窖的特点,开展了收集雨水、拦蓄地表水,改造劣质水,改善人畜饮水和灌溉用水条件的攻坚战。2000年以来,全县共争取到中央和省级补助专项资金 1200万元,地方配套 400万元,群众自筹200万元,投工投劳168万个工日,先后建成小水池6800口,小水窖280个,新建、改造小山塘20座,新增、恢复 三小工程蓄水容积达60万立方米,解决人畜饮水0.82万人,解决旱地灌溉面积2.8万亩。
去年夏末到今春这个严重干旱时段,该县的三小工程在抵御灾情这场战斗中发挥了较大作用。有小水窖的人家,人畜饮水得到有效缓解;星罗棋布的小山塘、小水池使附近工程规划的田土得到正常浇灌。该县羡塘乡村支书黄朝礼告诉我们,羡塘乡瑶山片区年青人结婚后,都要为父母修建一口水池或水窖,解决他们用水困难的后顾之忧,以报答双亲的养育之恩。
  据统计,在今年这场抗旱中,xx县共启用三小配套设施52处,保障了36村1820户农户的正常育苗,解决了0.4万人及近万头牲畜的用水困难,有0. 6万亩的油菜、小麦和其它农作物依靠 三小设施没有受到干旱的大的威胁,为受灾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听同行的省水利厅三小工程管理处同志介绍,目前,省通过政府投资、社会帮扶和群众投劳等各种投资渠道和方式共建有 三小水源工程设施91.9万件,其中小山塘1.9万座,小水池、小水窖近90万口,正常蓄水容积达到2.17亿立方米,在干旱120天的情况下可解决270万人饮水水源问题和175万亩山区耕地的补充灌溉,成为全省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没条件修建中小水利工程的山区、半山区,像去秋今春这种罕见干旱年份都可以有效缓解持续出现的旱象。
离开xx村时,笔者看到村民杨斌荣正从附近的山塘挑水到自家菜地里浇灌刚播下的包谷种,杨斌荣高兴地说:幸好有了这些小山塘和小水池,要不然像今年这样的大旱天气,哪里敢播下包谷种,现在我们不怕了,只要勤快挑水,庄稼种下去收成还是有保障的。


篇三:

 今年我区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灾害。在抗旱救灾工作中,我委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五个确保目标,全面落实以四抗为重点的工作措施,与全区各级各部门干部、群众一道夺取抗旱救灾战斗的胜利。现将有关情况总结
一、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自今年6月,我区进入连晴高温天气,抗旱救灾工作形势严峻。近xxxx月来,在我委召开的全体职工大会或全区人口计生干部会议上,区人口计生委主任都对近期的旱灾情况和救灾工作作了通报,并一再要求广大人口计生干部必须要将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关于抗旱救灾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强调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旱灾的严重性,增强抗旱救灾的紧迫性,时刻准备直接参与抗旱救灾。
二、完善制度 确保人员
为了保障抗旱救灾工作的胜利完成,我委修改完善了值班制度,严明工作纪律,从制度上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每天有xxxx领导与xxxx职工24小时值班并通讯畅通,保证险情发生后随时可以调派人员参加到救灾工作第一线。
三、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随着灾情的严重,有些地区的群众生活出现了困难,得知消息后,我委立即组织职工为困难群众捐资捐物,在一天时间内就筹得现金元,物件若干。与此同时,全委上下自发开展了机关办公室和家庭的节水行动,以减轻水供压力。
在此次抗旱救灾工作中,我委虽一直未直接参与到救灾工作的第一线,但全委上下无不保持昂扬的斗志和积极的精神状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全力配合相关部门和群众投入到抗旱救灾攻坚战中,并最终取得决定性胜利。


篇四:

 今年,我县遭受特大旱灾,我处四个农业村1085亩水稻,有95%以上因缺水减产,干死无收达50%,玉米1347亩,有70%减产,迟玉米全部干死无收,红苕1277亩,蔬菜476.6亩,花生240亩,大豆540亩,干死无收面积已达50%以上,塘库堰19口,干涸开裂达12口,旱情之严重,历史罕见。
我处继7月25日上午召开抗旱救灾工作紧急动员会,传达贯彻市委崔书记的讲话精神和县、镇抗旱救灾会议精神后,安排布署了我处抗旱救灾工作,并立即成立了四个工作组,组织干部分赴四个农业村与广大农户一起战斗在抗旱第一线,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深入开展调查,全面掌握当前农村旱情。
工作组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角和农户家中,通过问、察、访、听全面了解村情、旱情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帮助寻找新的水源,协调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  
二、及时制定措施,积极组织开展生产生活自救。  
1、王爷庙、佛南村克服重重困难,集体筹资4万余元,组织动员群众自筹资金2.5万元,用于解决人畜饮水。
王爷庙投资4600元新购抽水泵解决19社集中供水,投资5300元,整修了水塔,投资12880元更换水管,解决了1、2、9社86户318人无饮水问题,投资2040元,整修了1口旧水井,解决了12社8户29人安全饮水问题,并动员12、13、14社群众自筹资金2.28万元,打深水井19口,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佛南社区投资1.2万余元,群众自筹0.2万元,安装水管2500余米,解决了南井沟4社112人饮水困难。
2、全力以赴保证提灌站、灌溉渠系等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畅通。 南井沟长岭岗抽水站及王爷庙观音桥抽水站因长时期抽水,超负荷工作,均多次出现设备故障,村干部均及时组织抢修,维修费用已达0.6万余元。白莲山组织投入20余劳动力及时清掏人民渠内垮塌石块40余方。
3、千方百计抓增收,努力降低群众的损失。
各工作组结合本村实际,组织和发动群众采取了多种措施抓增收,合理调节用水,确保水稻用水。白莲山工作组昼夜抗战组织干部群众百余人上渠放水守水。全处共组织微型泵300余台,提灌站4个全力以赴抽水引水10余方,浇灌农田700余亩。积极动员组织群众作好秋菜、秋玉米等晚秋作物备耕备种和补栽。佛南村已补种秋玉米20亩,秋豇豆8亩,秋黄瓜0.5亩,王爷庙、凉帽山已补种蔬菜40余亩。积极帮助群众规划家畜小家禽补栏,同时动员剩余劳动力转移做工和劳务输出,力争在天旱之年群众不减收。
4、凉帽山社区投资21.8万元,大兴塘库堰等水利设施夏修工程。
凉帽山社区工作组结合社区实情,广泛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正确引导群众,动员、号召群众对生产生活水利设施进行规划和整改。目前,群众集资6.53万元(12社集资3.37万元,14社集资3.16万元),整治扩建两口堰塘,总投资21.8万元,整治后可新增蓄水量1.7万方,两口堰塘整治工程正在抓紧进行,社区正在规划动员另外两口堰塘的整治工作。
三、坚持抗旱和防汛安全工作两手抓。
各工作组干部都牢固树立抗大旱、防大汛的意识,坚持抗旱防汛两手抓、两不误。及时排查和监测易滑坡、垮塌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宣传森林防火、危房、用电安全等事项,规划整治塘库堰等大坝安全隐患,王爷庙组织群众投资投劳整治了14社800米排洪沟。
四、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组织群众搞好新农村建设。
白莲山工作组利用早晚时间,多次走访座谈群众,到村、社开夜会,对七社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第一期工程建设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公示和通报,并积极规划动员群众路面工程集资方案。
五、市县部门和企业及党员干部积极捐资捐物,帮助群众抗旱自救。
自旱情发生以来,我处四个农业村共收到抗旱资金、物资总价值达4万余元,其中争取了中央抗旱资金5000元,镇拔抗旱慰问金4800元,县劳保局职工给王爷庙捐1190元,给白莲山1000元,管国茂局长给白莲山送1000元、矿泉水4件、药1箱,市国税局给佛南社区捐1.4万元(到位4000元),给王爷庙捐3000元,还送了矿泉水3件,火腿5件慰问王爷庙干部群众,县就业局给王爷庙捐2000元,洪达家鑫公司在得知佛南社区群众饮水困难时,给佛南社区捐送价值5000元的三相动力潜水泵。县总工会给凉帽山社区捐1000元,县安监局1000元,县爱卫办1000元,县档案局1000元(未到位),县药监局给凉帽山已送去价值1000元的防暑药。佛南工作组干部黄同海同志在走访群众时,给南井沟五社曾哑巴捐20元,这些捐赠使我处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坚定了抗旱救灾的信心和决心。


篇五:

当前,抗旱救灾工作正处于关键时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仅要确保灾民能喝上水,还要组织广大群众从春耕备耕做起,落实各项农业生产措施,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这无疑给抗旱救灾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更加务实拼搏,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自觉的在这场抗旱救灾的战斗中锤炼党性,切实服务广大群众,去夺取抗旱救灾的最后胜利。
在抗旱救灾中锤炼党性,需要各级党组织迅速行动,充分发挥砥柱中流的作用。在重大灾害面前,各级党组织发挥砥柱中流的作用,给群众带去战胜灾害的信念,给群众坚实的依靠和信任,这也是各级党组织的光荣传统。当前,各级党组织要把抗旱救灾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组织和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并带领广大群众积极抗旱救灾。各级党组织要成为抗旱救灾的先锋队,树好能战斗且战而能胜的榜样,发挥好顶梁柱作用,以抗旱救灾取得的实际效果取信于群众,引领群众更加积极的投身抗旱救灾,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在抗旱救灾中锤炼党性,需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靠前指挥,充分发挥主心骨作用。在抗旱救灾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既要当好指挥员,又要当好战斗员,深入抗旱救灾第一线,查清旱情,科学制定抗旱救灾措施,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寻找水源、打挖深井、修缮沟渠管网、积极开展抗旱保苗攻坚战;做到哪里有旱情,党员领导干部就战斗在哪里;做到哪里困难最大,党员领导干部就聚集在哪里,切实做到在急难险重中历练品质、锤炼党性。
在抗旱救灾中锤炼党性,需要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带头人作用。在抗旱救灾中,广大党员要不等不靠,奋起自救,还要发扬站出来、冲在前的奉献精神,组织群众春耕备耕,最大限度减少旱灾损失。同时,各级组织部门要坚持在抗旱救灾中发现、考察、识别干部,对在抗旱救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党员干部予以表彰奖励和提拔重用,对工作不力、延误救灾工作的党员干部应实施问责,给予严肃处理。

防汛抗旱办公室培训心得体会


我是防办的新员工李鹏,来到太湖局之前我在北京工作过两年。正是因为有这两年的工作经验,我不存在从学生到一个社会人的角色蜕变问题,我以为我会很快融入太湖局的工作生活。因此,七月中旬来到这里之前,我给自己定下了一周之内全面接手工作,一个月内完全融入这里的工作和生活的目标。但事实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完全不能把握工作和生活的节奏,经常处在焦虑、慌乱和不知所措之中,不清楚自己的角色,不了解现在的工作,甚至连怎么与人交流都成了问题。幸而在过去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接连参加了上海市的公务员初任培训和局里的新进人员上岗培训。让我获益良多,原本乱七八糟的生活也渐渐步入了正轨。因为通过这两次的培训我有了三个认识。

一是我对现在工作的性质和个人的角色有了深刻的认识。在上海市公务员初任培训课上,我认真学习了公务员制度、依法行政,公共管理、机关工作的基本程序等课程。对机关工作的一些特点和公务员这个职业本身的一些性质有了一定的理解。我最终明白,进入太湖局之后我早已不是之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要写课题的科研人员,而是成了一个综合管理人员。我的工作重点也不再仅仅是处理数据和文字,而是更多的与人打交道。这使我清楚的知道,我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注重细节多注重全局少、注重微观多注重宏观少、注重局部多注重主体少。由此,我明确了我本身的不足为我今后的努力指明了方向。

二是我对流域概况和我局的工作有了整体的认识。培训第一课太湖局的老领导为我们深入讲解了流域概况,让我对太湖流域的过去和现在有了深刻的认识。太湖流域重要规划、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引江济太、太湖流域管理条例等一些课程也为我们理清了太湖局工作的重点和主线。这也就是为我指出了需要抓紧掌握,重点学习的关键知识点,对于我及早熟悉工作,尽快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成长起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是对个人的工作方法有了清晰的认识。林局长以一个长者或者一个老师的身份给我们上了难忘的一课。他说只有做好本职工作才能赢得尊重, 态度决定一切,思路决定出路,心态决定幸福,细节决定成败。我回来后认真的思考了这几句话,最终我明白从我个人角度讲,我热爱水利行业,我工作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混口饭吃,而是实现我的人生价值。不管有多少困难,对我来说这项工作是值得付出和奉献一生的事业。

以上三点是我在这两次培训中得到的一点体会,这两次培训解答了我心中的疑惑,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非常感谢人事处朱处长和各位领导给了我们新员工的这次培训,我会将在培训中学到的、体会到的进行再消化和融会到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去,同时我还会时刻保持高昂的学习激情,不断地补充知识和努力改变自己的不足,使自己尽快融入太湖局的工作和生活,并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太湖局人。

关于农业抗旱工作的体会


由于降雨在时空分布上不适性和供水设施的供水能力的有限性,不能满足工农业,居民生活和畜牧用水需求,干旱灾害便成了自然灾害中最常见的一种,它发生频率高、范围广、损失大,研究如何有效抵御干旱灾害并达到低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们为战胜干旱灾害,历经了数千年的努力,修建了大量的水利设施,积累了丰富的抗旱经验和方法,也经历了许多教训。本文就农业抗旱如何科学部署,实现低成本抗旱作一些探讨。

一、农业干旱灾害的特点及成因

农业干旱灾害几乎年年发生,只是干旱程度和损失不同而已,旱灾是一片,造成农作物部分成灾,绝收,这主要是由于降雨和农作物各生育期需水的不一致性,如我国南方的秋旱是典型的、北方的春夏旱是典型的,这季节正是温光充足,利于农作物生长,但南方秋季少雨,北方春夏少雨造成旱灾。供水设施设备供水能力有限,不能满足作物各生育期需水。以粮为主,农作物种植结构不合理,水源不足的地方没有改种耗水少的农作物而造成干旱灾害损失。

二、抗旱经验和教训

在抗旱工作中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如团结抗旱,一把锄头放水,先下游、后上游;先远水、后近水;先活水、后死水;先生活、后生产,人工增雨,调整种值结构,发展耐旱作物等避灾农业。在节水灌溉技术中有控水灌溉、滴灌、喷灌、畦灌、渗灌等,为抗旱夺丰收发挥了重大作用。

但也有很多教训和失误,一是抗旱设施设备建设中经济效益分析不科学、不合理,投入过大,运行费过高,如一些大宗低价格、低效益的农产品,盲目发展滴灌、喷灌等高投入高运行费的灌溉技术等。二是不计成本不保农民生活用水,牲畜饮水和消防用水,一味强调灌溉保苗,保粮食丰收,甚至三级、四级提水灌溉保苗,最后水源枯竭,苗没保住,连农民房前屋后的小塘小坝里的水都用干,造成人畜饮水困难。有些年份,即使保住了苗,成本很高。农民增产不增收,干旱季节也是火灾高发期,一旦失火,无水救火。还有工业支援农业,用自来水灌田,撒水车送水灌田,发动干部、学生、解放军挑水灌田,帮助抗旱,所谓人定胜天,抗旱抗到天低头等作法。三是调度不科学,没有根据蓄水情况,合理计算可灌溉面积和天数,一味强调保全灌区、保下游,一遇持续干旱,都不能保住,前功尽弃,没有采取保一片,弃一片的办法。四是种植结构不合理,片面追求粮食生产,没有根据当地气象特征和水利设施状况种植耐旱作物等避灾农作物。

三、科学部署,低成本抗旱

转变观念,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根据抗旱历史上成功的经验和教训,科学制订切实可行的长远规划方案和当前现有水利设施条件下的抗旱预案。

1、调查研究。摸清各区域的水源情况、种植结构、水利设施布局及灌溉能力。

2、

根据调查情况,划分出有效灌溉区,易干旱区,干旱区。

3、根据各区域不同特点,制订抗旱预案,从长远规划,搞好灌区配套建设,提高渠系利用率,增加可用水量,新辟经济合理的灌溉水源,推广经济可行的节水灌溉技术,如控制灌溉技术等。

从近期考虑根据各区域的现状,分别情况采取措施,在有效灌区内,南方为例,可采取种稻一稻,在易受干旱区内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避灾农业,可采取稻一菜,或稻一旱经作,在干旱区采取旱经旱经,还可退耕还林还草,发展食草畜牧业,如牛、羊等和种植中草药材,以留下足够的水用作人畜饮用。

4、在具体的抗旱指挥和协调过程中,要科学调度,要计算现有蓄水量,可供灌溉面积和天数,不要盲保全灌区面积,要保一片、丢一片。提水灌溉时,本着农民自愿,不要搞几级提水,费用太高不宜提倡。

总之,从实际出发,本着尊重客观规律,开拓思路、节约、高效的原则搞好抗旱工作是必要的。

抗旱,以生命的名义读后心得体会


抗旱,以生命的名义读后心得体会


抗旱,以生命的名义读后心得体会
春雷大雨滋润民生
当旱魔正在势虐着群众生命的时候,成名尧等人,用生命与旱魔作抗争,为我们展示了一名基层干部的爱民之心。
拜读《抗旱,以生命的名义》之后,深深地被成名尧等一线抗旱英谋,在百年一遇的大旱面前,用生命注释着一名普通乡镇干部,在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以实际行动为民抗旱,关注群众的生命之水,在与旱磨作斗争中,谱写了人生一曲曲的生命赞歌,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旱磨还在持续,以成名尧为代表的抗旱英雄,有一种力量,正激励着我们,在大旱面前,如何爱民,关注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之水,已成为新时期,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关注民生的重大命题。
虽然成名尧已离我们而去,但他化作了春雷大雨,滋润民生,让我们永远铭记着他们!让他们一路走好!
抗旱英雄虽逝犹生
读完视点文章《抗旱,以生命的名义》,泪水迷蒙了我的双眼,泪眼中我仿佛看到成名尧心急如焚地走村串户动员群众将油菜改种杂交包谷、起早摸黑带领群众拉水浇地的忙碌身影。“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成名尧为帮助广大群众战胜旱灾,连续数月带病坚持在抗旱一线,因过度劳累,突发疾病献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重于泰山,虽逝犹生。他一心为民、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更加坚定了人们抗旱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应试珍惜每一滴水,从身边小事做起,为抗旱救灾尽一份力,从而夺取抗旱救灾的全面胜利,以告慰英雄的在天之灵。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读完《抗旱,以生命的名义》,热泪盈眶,成名尧成了我心中的英雄和楷模。
面对百年不遇的旱魔,贵州各族人民不等不靠,在抗旱一线随处见到黔中大地的党员干部群众率先垂范,为受灾群众下地三尺找水源、翻山越岭送温暖、千方百计保春耕。关岭自治县花江镇半坡村42岁的申玉光这个普通村民为寻找生命之源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雷山县方祥乡提香、陡寨等村11名党员干部群众义务为村民开山挖沟开辟新水渠2条,清理可用水井16口,防渗水渠12.6千米,为3000多人畜解决饮水难。
我们刚送走了罕见的雪灾,又遭遇了汶川大地震,金融危机尚未赶走,旱灾又接踵而至,中华各族儿女不畏灾难,沉着应战,在人民最需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诠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正因为有了像成名尧、申玉光等这样成千上万的人,我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灾难和困难,屹立于世界之林。成名尧走了,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众志成城抗旱灾
满怀热泪读完上期视点文章《抗旱,以生命的名义》,笔者看到了一位扎根基层、淡泊名利、恪尽职守的好干部形象,同时也明白了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涵。虽然成名尧为了老百姓能够喝上干净水牺牲在抗旱第一线,但是他的伟岸形象已经留在乡亲们心里,镌刻在黔中大地上。
“天无情义久不雨,井干苗枯喉亦燥;党有深情送清水,畜喜禽乐人更欢。”在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受灾群众积极展开自救,社会各界积极伸出援助之手,打响一场抗旱救灾的攻坚战。无数的贵州农村基层干部和共产党员以忘我和奉献的精神继续战斗在抗旱前线,他们为保民生、解水困、保禾苗、促春耕作出了贡献,为灾区群众送去生命的希望,理应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赞颂。旱魔可以驱走飞鸟,却撼不动人们的意志。面对历史罕见的大旱,旱区群众没有放弃,不等不靠,积极自救,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一定能够夺取抗旱救灾的胜利,迎来一个绿意盎然的春天。
旱情与民生
旱情与民生,把成名尧的名字与读者联系在一起,构成了黔中大地抗击旱魔保民生促春耕的壮丽诗篇。
视点《抗旱,以生命的名义》读后,感触当前抗旱保苗促春耕,就是最大的民生;成名尧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在大旱面前,注释了忘我的奉献,直击旱魔,在平凡的一线工作中,彰显了他不平凡的人生;无论是从良种良法的农技推广,还是化解群众纠纷,还是抗旱保民生促春耕生产,平凡之处,无不显是他一名基层干部的大写人生。
旱魔还在持续,让我们踏着他们的足迹,关注民生,继续抗旱吧!
为民谋利虽死犹荣
我读《抗旱,以生命的名义》,文中主人公成名尧,这位50余岁正当年华的普通干部勤奋扎实工作,最终倒在了他热爱的群众工作岗位上,其情其景,我是泪眼婆娑。
字里行间中我看到那个朴实的身影在苦口婆心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在老百姓的田间地头劳禄奔波,在人民的困难面前为民出谋划策并身体力行……这不正是焦裕禄精神的再现吗?
百年一遇,大旱无情,但人间有爱,成名尧一心一意为民着想,他的努力,在大旱之中换来了一片葱茏,解除了生命中须臾不可或缺的水荒,这就是对民之爱。怎样践行三个代表?看看成名尧;什么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看看成名尧……今天,他虽走了,但我明显感觉到他的精神在闪闪发光,他虽死犹荣。
英雄,一路走好
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旱保民生的

抗旱,以生命的名义读后心得体会第2页

关键时刻,惊悉我省长顺县长寨镇干部成名尧因操劳过度,牺牲在抗旱救灾第一线消息,一种对英雄无与伦比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斯人虽已远逝,但却用自己的信念和身躯树立起一个基层( )党员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恪尽职守的光辉典范。让我们真诚的道一声:英雄,一路走好。
当今,旱情还在持续,救灾刻不容缓。一切的悲伤和安慰都显苍白无力,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化悲痛为力量,发扬英雄抗旱救灾精神,以杯水之力,尽尺寸之能,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必将最终取得抗旱救灾的胜利,也必将是对英雄的最好奠祭。
为人民服务的好榜样
反复地阅读了上期视点《抗旱,以生命的名义》一文,一位活生生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形象跃然在纸上,一个放大的身影,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成名尧,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基层干部,兢兢业业在基层工作了几十年,默默无闻。也就是这样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基层干部,心里总是装着人民,事事为人民着想,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指导、引导、带领人民群众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粮食产量,为人民群众解决民事纠纷,积极投入抗旱救灾第一线,最后病倒在工作的岗位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把自己的一生和全部精力献给了党的事业。赢得了人民群众尊敬和爱戴。这种工作是无比的光荣,这种精神是无比的高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工作宗旨和目的。成名尧不愧为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榜样。我们应该学习成名尧同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贵品质,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做好人民群众的兄弟和朋友。我们应该学习成名尧同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奉献精神,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处处为人民着想,处处为人民谋利益。
追求人生最大的价值
一口气读完《抗旱,以生命的名义》,我们从中看到一名普通基层干部实践了人生追求的最大价值。
一份劳力一份代价,有付出就追求回报,过份追求待遇,这是现实不少人生的写真。人生的价值取向不在于做官多大、职务多高,在于奉献、在于付出、在于服务、在于为老百姓办实实在在的好事实事,而人生最大的价值,莫过于为民办出自己最大能力限度所承担的实事好事、必要时奉献出自己最宝贵的生命了。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呼唤更多的干部群众以成名尧为行动标杆,追求最大的价值、奉献自己的人生。
信念与职责
视点《抗旱,以生命的名义》,在带给我们无尽的悲痛与怀念的同时,更多的是心灵的震撼与感动。
自去年入冬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几十年不遇的严重干旱,其旱灾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成千上万亩农作物受灾,众多的人畜饮水困难。面对严重旱情,许多人加入到抗旱队伍中,坚守在抗旱第一线。他们保民生,抓生产,与旱魔作顽强的斗争,带给我们无数的震撼与感动。如视点文章中一名普通的国家干部——成名尧,他扎根基层、淡泊名利、恪尽职守,始终坚守在抗旱第一线,以生命的名义与旱魔作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面对旱灾他从容而坦然,用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昂然向上的抗旱精神赞歌,用生命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一名普通的国家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朽信念与光荣职责。其精神永灿,震撼人心,催人奋进。
干旱背后的思考
读罢视点《抗旱,以生命的名义》,掩卷沉思,心情骤然沉重!
阳春三月,本是春意盎然,草长莺飞的季节。然而,一场肆虐西南五省区的持续干旱,使河溏枯竭、水井见底、土地龟裂,农作物绝收,人畜饮水困难,灾情触目惊心!这种景象,不是亲眼所见,不能体会灾区群众有多痛苦!
水是生命之源,离开了水,一切生命都将枯萎。水资源分布不均,人均占有率低,干旱缺水也是我国基本国情。从今年发生的严重干旱灾害反映了我省抗旱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现状。在严峻的旱灾面前,尽管各级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为灾区群众找水送水,但真正与灾区所需水量和损失相比,无疑是杯水车薪。此次干旱再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灾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灾害过后麻木不仁,这样的代价太过沉重!保护环境、兴修水利,建立完善的防灾减灾机制,已刻不容缓!
向抗旱英雄致敬!
上期视点《抗旱,以生命的名义》,向我们讲述了长顺县长寨镇的一名普通干部——成名尧,在这场历史罕见的干旱灾害中,扎根基层,坚守在抗旱救灾第一线,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忘我工作,终因操劳过度、积劳成疾,以身殉职。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感人篇章!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斯人已去,风范犹存。抗旱英雄成名尧虽然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光辉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在此谨向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
旱情仍在持续,形势依然严峻,灾情触目惊心!希望“视点”多推出些抗旱救灾的报道,大力宣传像抗旱英雄成名尧之类的感人事迹,激励起更多的党员干部投身到抗旱救灾第一线去,打好这场攻坚战,夺取抗旱救灾的最后胜利。
沿着英雄的足迹夺取抗旱全面胜利
读罢《抗旱,以生命的名义》一文,不禁潸然泪下。为黔南州长顺县长寨镇的一名普通干部成名尧而流泪、折服、钦佩!
成名尧是平凡的,但是他又是不平凡的!平凡的是,他只是长寨镇的一名普通干部;不平凡的是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给我们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树立了一面闪发时代光彩的旗帜,建立了不朽的丰碑!
成名尧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一定要学习他任劳任怨、一心为民、忘我工作、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抗旱”精神,让我们携起手来,沿着英雄的足迹,继续前进,夺取抗旱灾保民生促春耕的全面胜利!
重于泰山之死
读第351期视点《抗旱,以生命的名义》一文,我被文中的主人翁——成名尧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忍不住再读第二遍第三遍。读过,在怀念成老的同时,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是为人民服务,什么是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什么样的生命才有意义,才有价值。
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成名尧是为了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重。他为我们的公仆做出了榜样,是公仆中的典范。什么是为人民服务?就是像成老那样,为了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时时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什么是党员的先进性?成老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在灾难面前走在前头,为群众利益不惜牺牲自己,这就是先进。
人的生命怎样才有价值、才有意义?我想,只有在全心全意、真真实实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才能体现,也只有这样的生命才最有价值和意义。
大力宣传基层优秀干部
在全省抗旱救灾的战斗中,一位农村基层干部劳累过度离开了人间,对他的宣传是及时的,也是很有意义的。《抗旱,以生命的名义》中的长顺县长寨镇的一名普通干部——成名尧。让人们又一次看到了一位扎根基层、淡泊名利、恪尽职守的优秀基层干部形象。这种形象一定会激励着许许多多的基层干部向成名尧那样扎根基层,心系百姓。
对成名尧这样的优秀基层干部的宣传,为什么总是在他们以生命的名义后才发现?我们的宣传部门是不是值得思考,怎么样发现和挖掘、宣传战斗在基层的优秀干部,应该立足在平时,而不是灾难之后,平时的发现靠的宣传部门的深入,灾难时的发展是非常容易的。宣传部门对基层优秀干部的宣传,应该加大力度,应该把重点放在健在的干部身上,让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展现给人们,分享他们的人格魅力,精神境界,鞭策人们在基层努力工作,为百姓幸福生活提供光和热。
用生命诠释奉献
眼含泪水读完《抗旱,以生命的名义》,成名尧钢铁汉子般的人格魅力、寰宇永存的为民情怀,令大山呜咽,天地动容。抗旱救灾,成名尧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做奉献,铸造了一座永不倒塌的丰碑。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干部就是一根标杆。无论是抗震救灾、抗击百年不遇的凝冻灾害,还是目前仍在进行的抗旱救灾,哪里有灾情,哪里灾情最严重,哪里就有我们的党员干部。在灾情面前,党员干部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冲锋战斗在第一线,成为抗旱救灾的顶梁柱和主心骨。他们所展示的先锋模范作用,必将极大地增强灾区人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最终夺取抗旱救灾的全面胜利。
为抗旱而死,重于泰山
当笔者怀着万分沉痛的心情读完《抗旱,以生命的名义》一文时,脑还里立即浮现出司马迁的一句至理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毫无疑问,成名尧身为一名普通基层干部,在严重的旱灾面前,不但没有回避工作的种种困难,反而更加坚定信心和意志,一心想着所把村的发展,一意谋着所把村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其死,不可谓不重于泰山!
当前,旱情仍在持续。我们缅怀成名尧,决不能仅止于悲痛,而当义不容辞扛起责任的大旗,奋勇前进,继续“以生命的名义”书写新篇,告慰英灵。
“视点”文章催人奋进
品读3月3日、10日、24日视点文章《青春在大山里闪光》、《待到山花烂漫时》和《抗旱,以生命的名义》,读罢振奋人心,催人奋进,不禁油然而生敬意!
《青春在大山里闪光》中,扮演着新农村建设工作“助理员”、“参谋员”、“调研员”、“文书员”、“辅导员”、“科技员”、“宣传员”、“卫生员”、“顾问员”的大学生村官,他们访农户、听民声、察民情,集民意、纳民智,向村干部谏言献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奉献青春和才华;《待到山花烂漫时》里英姿飒爽的女中豪杰,时代楷模,用巾帼风采奏响了和谐社会建设中最响亮的音符;成名尧,抗旱,以生命的名义,让我们体验到“团队”的力量,学会在艰难中“坚持”,在灾难中成长,让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学生、誓把自己的青春全部奉献给伟大的教育事业。
“大学生村官”、“半边天”、成名尧,您是活跃在农村基层和和谐社会建设中“最可爱的人”。
“有的人死了,却永远活着”
包含热泪品读3月24日贵州日报向我们“视点迷”推出的《抗旱,以生命的名义》,党的好干部成名尧可歌可泣的事迹令我思绪万千,感动不已:从非典到洪灾,从罕见雪灾到超强台风,从西藏事件到圣火护卫,众志成城的力量一次次让人如此感动。
干旱无情人有情,在这场百年不遇的夏秋冬连旱叠加春旱的自然灾害面前,有无数形如成名尧的英雄不顾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得失,以坚强的毅力与顽强的战斗精神,投入到抗旱的战斗中,再一次彰显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和临危不惧,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坚不可摧的力量,更放大人心的善良和团结的力量。这一力量足以惊天地而泣鬼神!
“有的人死了,却永远活着。”成名尧为抗旱救灾奉献生命的壮举,将流传黔中大地,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激励人们打好抗旱攻坚战,夺取最后的胜利。
夺取抗旱全面胜利
读罢《抗旱,以生命的名义》一文,不禁潸然泪下。为黔南州长顺县长寨镇的一名普通干部成名尧而流泪、折服、钦佩!
成名尧是平凡的,但是他又是不平凡的!平凡的是,他只是长寨镇的一名普通干部;不平凡的是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给我们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树立了一面闪发时代光彩的旗帜,建立了不朽的丰碑!
成名尧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一定要学习他任劳任怨、一心为民、忘我工作、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抗旱”精神,让我们携起手来,沿着英雄的足迹,继续前进,夺取抗旱灾保民生促春耕的全面胜利!
愿成名尧在地下安息
读罢视点《抗旱,以生命的名义》,我们诅咒这历史罕见、令人可恨的旱灾,悼念那不惜生命、忘我工作而献身的成名尧。
“扎根基层、淡泊名利、恪尽职守”,用词话来评价成名尧一点都不过,你看:老百姓有纠纷时他出面调解,单位分房时他不参与,旱灾来临时他奋不顾身……,在他参与的每一件事中,无不是圆满的结果。我们为党和人民有这样的好干部而骄傲。
在改革春风的吹拂下,神州大地生机盎然。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人民的生活正朝着小康迈进,这里面无不凝聚了像成名尧似的好干部的心血,甚至他们的生命。“旱灾无情,人有情”,成名尧用他的生命又一次诠释了这句至理名言。
冗雷村冲头组的大坝上车水马龙、机器轰鸣,一片生机盎然,这些相信成名尧九泉之下已经听见了吧,愿成名尧在地下安息吧!
为抗旱英雄的逝去深深惋惜
五十年一遇的大旱灾,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但同时也涌现了许多的抗旱救灾感人事迹。上期视点《抗旱,以生命的名义》,讲述的就是诸多无私、无畏抗旱行动中的一篇,读来让人百感交集,为主人公的逝去深深惋惜。
此次旱灾的持续时间之长实属罕见,开裂的田土、干枯的庄稼,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威胁。在奋力抗旱中,成名尧倒在了抗旱战场上。旱情仍在继续,此刻我们能做的不应该只是感动,而是应该一起行动起来,共同应对天灾。
让我们欣慰的是,不仅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委政府积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将旱灾损失降至最低,社会各界也心系灾区积极捐款捐物,支援灾区人民度过难关。
为抗旱者而歌
水源枯竭、河床断流、水塘干涸、饮水告急……为解决喝水、用水的燃眉之急,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日夜奋战在我省抗旱救灾的第一线,有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成名尧就是许许多多抗旱群体中的优秀人物,可歌可敬,值得人们永远景仰!
《抗旱,以生命的名义》向我们介绍了成名尧的感人事迹。使我们看到抗旱者的艰辛付出和无私奉献,体现了战胜旱灾的顽强精神,他们是时代的奉献者。奉献者的精神值得大力弘扬和传承,这种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奉献精神,就是时代主旋律最美的音符,我们为抗旱者而歌!
亮丽的流星
读罢《抗旱,以生命的名义》,我思绪汹涌,敬意漫溢。
这是一个呼唤美德而孕育美德的岁月,这是一个需要典范而造就典范的时代。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百年不遇,旱魔肆虐。抗旱救灾,众志成城。千方百计促春耕,和衷共济保民生。“扎根基层、淡泊名利、恪尽职守”的成名尧同志,就是杰出的缩影。伟人云:一个人做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成名尧同志几十年如一日,身体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宗旨,实为难能。诗人曰:一心想不朽的人,他的名字比石头烂得更早;为人民当牛做马的,人们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成名尧同志使人们崇敬,被人们怀念,缘于他把“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的承诺化为内心的自觉,变成行动的惯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仅有崇敬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向“时代先锋”学习。我们要学其思想境界,创其服务业绩。像成名尧同志那样,不能成为燎原烈火,也要成为照亮一角的烛光;不能成为浩瀚的大海,也要成为滋润一方的清泉。即使是流星,也要划出最亮的光线,给人们留下瞬间的美丽,为自己营造美丽的瞬间。
痛悼成名尧
大灾大旱成大义,
为家为国不为名。
尧天舜月和谐日,
不忘捐躯带头人。
桐梓县公安局王宗伦
深切怀念
读完上期视点《抗旱,以生命的名义》,我已泪流不止,深深地沉浸在失去好干部的悲痛之中。
一位普通的干部,在灾难面前,为了群众利益,组织带领群众共度难关,终因集劳成疾不幸撒手离去,倒在的搞旱的战场上。他的离去让人悲痛,令人惋惜。这样一位扎根基层、淡泊名利、恪尽职守的好干部、好公仆,怎么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了呢?真是苍天无眼啊!
什么是公仆,你就是公仆!什么是榜样,你就是榜样!
成老,虽然你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可你为群众办的一桩桩、一件件实事、好事,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你永远活在人们心中。3月11日,我们永远记住。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安息吧!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