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讲堂有感:一直关注,未曾远离

我们不用去强求别人的想法跟我们一样,基于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我们一般通过心得体会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心得体会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写作训练,写一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心得体会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爱心讲堂有感:一直关注,未曾远离”,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知道爱心讲堂,有好多年,不过都没有现场聆听过,但这并未影响我对爱心讲堂的关注。自从我们家的小家伙进入爱心以来,爱心也曾举办过几期爱心讲堂,一直都是家人参加,未曾有机会零距离聆听。

今天有幸在现场聆听了崔教授的讲座,很是启发,其实更多的是思考。教育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怎么样教育孩子。一直都是父母关心的话题,可是真正思考的又有几人?像我们这一代的父母,随着巨大的社会变迁和自身生存压力的加大,有时既没有父辈那样朴素的语言,也没有教授那样知性的语言,更多的时候是把社会的现实带入到孩子的世界。今天听了近100分钟的讲座,印象最深的是几个词——尊严、自由、爱心、习惯、情商。短短的五个词,十个字,却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品质和人性光辉写照,然真正能做到有几人,包括我们父母自己,有时候都感觉力不从心,何况孩子?

郑渊洁说,一个好的父母,必须是一个好的演员,而且是实力派、演技派的演员。偶像派在这里不起作用。因为他需要你在一个叫家的环境里,改变你所有坏的习惯,做出好的习惯和正确的选择。然而通常我们都是本色演出,于是带来的效果可见一般。

对于爱心讲堂,我首先想说的是,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一个可以思考的机会,一个交流的机会,他让我们可以重新审视一下内心,重新考虑一下教育孩子的方式,我们是不是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对于爱心讲堂,我其次想说的是,他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意见。一个可以借鉴的意见,一个可以实践的意见,帮助我们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如何在遇到某些问题的时候,有一些参考的意见,虽然我们有可能局限于某些能力、环境,无法全部做到,但至少我们在努力。

对于爱心讲堂,我再次想说的是,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一个交流的平台,家长与家长的交流,老师与家长的交流,有时候也是家长的比拼,比拼什么?比拼在同样的环境下,哪个家长更有素质,跟能够遵守现场的纪律和一些公共道德。今天,我感觉还是做的不够的。

对于爱心讲堂,我第四想说的是,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一个什么样的参考呢?我认为是一个上学的参考,一个上学环境的参考,面对将近2个半小时的静坐,我们是否也是心不在焉,我们是否能够从始到终,至少我今天还不能完全静下心来坐着,虽然我坚持到了最后,所有的家长也坚持到了最后。

对于爱心讲堂,我第五想说的是,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维。这种思维,或者是思考,我想说,抛却孩子的因素,我们家长有几个真正想坐下来为了孩子的将来和教育,心甘情愿做下来聆听教授的讲座,回去之后有几个真正做到了堂上所讲的,回去之后有没有开始改变、转变,开始思考。

对于爱心讲堂,我最后想说的是,他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爱心。这种爱心是换位思考,这种爱心是体谅爱心老师的辛苦,这种爱心是要安安静静的听完讲座,这种爱心就是你要写好家园联系册。这种爱心就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对别人劳动成果的一种尊重。

其实,我们的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聪明,我们的孩子也不是我们想象那么什么都不懂,有时真正不懂的是我们自己。请全体父母注意,当你跨进家门的那一刻,请你跟外面的世界说再见。不要把你在现实中遇到的一切都带到家里人,因为家是一个有爱心的地方。

与孩子一起成长,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我们将获得更大的成长!

对于爱心讲堂,我想说——一直关注,未曾远离!

愿我的孩子,快乐成长!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进京赶考心得体会:我们一直在路上


65年前,在西柏坡毛泽东带领全中国走上了“赶考”的道路,在这条考试路上我们党交出了许多成绩斐然的考卷。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一直在征程中。今天,面对着实现“中国梦”的时代答卷,我们要想“金榜题名”。 仍需弘扬“赶考”精神。 “赶考”精神,就是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作风的精神,就是清正廉洁、克已奉公的精神,就是不畏困难、锐意进取的精神。65年来,我们党以这种“赶考”精神,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成一个初步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现如今,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这就要求他们仍需“赶考”。在“赶考”中,人民群众永远是“考官”,党员干部永远是“考生”,评判“考生”成绩的标准,是人民满意不满意。而决定考生成绩优劣的,是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党的事业无止境,“赶考”路上无穷期,如何当好人民公仆,为人民群众交一份出色的答卷,又是对每一名领导干部新的考验。在努力践行群众路线中,要经常给自己“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不自满,不懈怠,承前启后,继承创新,清正廉洁,一心为民,不尚空谈,真抓实干,带领群众深化改革,促进发展,考好实现“中国梦”这张高难度的答卷,才能“金榜题名”,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满意。 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参加书香大讲堂有感


参加书香大讲堂有感

4月11日,有幸参加了一期“书香中建”大讲堂,周教授为我们讲解了十八大后中国社会和社会问题分析,从中我受益匪浅,课后谈谈自己的感想。
现在的我们每天工作之余就是潇洒娱乐,很少能花上几个小时安心的学习、静静的思考,而像这样大家齐聚一堂听课的就更加少了,如何构建学习型组织就成了一个问题了,所谓学习型组织是关于组织的概念和雇员作用的一种态度或理念,是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组织的思考。在学习型组织中,每个成员都要参与分析和解决问题,使组织能够进行不断的尝试,改善和提高它的能力。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杠杆,以地球为支点,我就能用一只手撬动世界”因为他通过自己的学习发现了杠杆原理。卡文迪许是世界上第一个能测出地球质量的人,因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万有引力的人,他们都是通过自己的学习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见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从小学我们就开始接受教育,我们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拆分世界。这样做显然会使复杂的任务和课题变得更容易些,但是,我们却在无形中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我们丧失了对更大的整体的内在领悟能力,再也看不清我们采取的行动所带来的各种后果。而当我们考虑整体的时候,我们总要在脑子里重新组装那些拆分出来的部件,给它们排列序号。然而,正如物理学家大卫·博姆所说,这种做法是徒劳无益的—就好比试图通过重新拼起来的碎镜子来观察真实的映像。所以在一段时间之后,我们便干脆完全放弃了对整体的关注。个人学习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他可以决定一个人是否可以成功。而阿基米德和卡文迪许显然做到了。但是我要说的是我们不能脱离组织和团体的而学习。构建学习型组织,我们可以创造自己真心渴望的成绩而持续拓展能力,使各种开阔的新思想得到培育;使集体的热望得到释放;我们可以不断地学习如何共同学习。
要构建一个好的学习型组织,我们就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以及对这些素质进行锻炼和修炼。
毫无疑问,学习型组织离不开学习,持续学习、不断学习是学习型组织基本特征,毛主席说过:活到老学到老,所以组织中的成员都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组织学习气氛,以达到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学习还要强调全过程学习,即学习必须贯彻于组织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约翰·瑞定提出了一种被称为"第四种模型"的学习型组织理论。他认为,任何组织的运行都包括准备、计划、推行三个阶段,而学习型组织不应该是先学习然后进行准备、计划、推行,不要把学习和工作分割开,应强调边学习边准备、边学习边计划、边学习边推行。
创新一词对我们来说早就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了,十八大上提出中国绝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意思不就是说中国要走创新之路吗?可见创新非常重要,同样学习型组织中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等等,我们知道飞机和蒸汽机是在以前是没有的,但是他们就是敢于打破传统的思想,敢于创新,在各种怀疑甚至是谩骂中坚持自己的思想,坚持自己的创新。从而他们才发明了前虽未有的机器,而这些机器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它们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显然对于今天的我们,系统思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因为我们所面对的世界对我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也许是有史以来头一次,我们能制造的信息量,远远超过任何个人所能吸收的;人类发展的相互依赖关系,远远超过任何个人所能掌握的;而且,人类能够实现的变化速度,也远远超过任何个人所能跟得上的。系统思考可以将一个组织或一个团体上升到一个很高的台阶,有利于更好的构建学习型组织。
学习是心灵的正向转换,企业如果能够顺利导入学习型组织,不仅能够达到更高的组织绩效,更能够带动组织的生命力。

观道德大讲堂活动有感


观道德大讲堂活动有感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管理处道德大讲堂活动,这场活动用八个环节“签承诺、唱歌曲、做演讲、做自省、看短片、诵经典、谈感悟、送吉祥”,激发了大家弘扬美德、敬业奉献的情怀。

整场活动感人至深,尤其是在做“自省”环节,当主持人用舒缓的语气询问大家,“你有多长时间没有陪伴年迈的父母,……”

这句话触动了好多人柔软的内心,我身边的许多同事都流下来眼泪。是啊,我们中间的很多人都是外地职工,平时没有时间看望父母,更别说照顾老人了。到过年过节的时候,又是高速收费岗位、养护岗位最忙的时候,我们高速公路人亏欠家人的太多了,我们在本职岗位奉献的时候,何尝不是家人也在奉献呢。

我的脑海中浮现了妈妈日渐苍老的脸庞、满头的白发。虽说妈妈离我家不远,我陪伴老人的时间也是有限,倒是妈妈隔三差五的给我们捎过来吃的用的。上有老,下有小,孝敬老人是讲道德的基础,我是该好好反省了,妈妈,我欠你老人家的太多了。

在看短片阶段,我们的同事李雪走上了镜头,我和她认识,知道她是对待工作是很认真负责的一个人,但还是第一次知道她从事公益事业,帮助孤寡老人,照顾患病的儿童。在短片里,李雪给老人剪指甲、收拾家务、包饺子……,虽说都是一些小事,但她能坚持几年来做,当成事业来做,就是不简单。仁者爱人,一个人心里有爱,心里有善,才能舍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去无私的帮助别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身边的同事李雪做到了,我要学习她身上这种爱心,这种善心。

在参观回来的路上,我的心情还久久难以平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更能触动我们的灵魂。主持人的话还在我耳边响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扛起道德的力量,负起道德的责任”

我是个平凡的人,不能成就一番丰功伟业,但我可以做个守法守德的公民,最起码不给社会找麻烦、不给国家添负担,能够自己劳动养家,上班的时候爱岗敬业,下班的时候照顾孩子,陪伴老人,出门的时候遵守交规,在公共环境爱护公物保持卫生,在每一个环节我们如果都能够文明守法、心怀善心,那么我们这个社会该将是多么和谐、多么美好!

“道德大讲堂”给我们上了一节有意义的大课,他让道德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落地生根。让我们都做一个善良的人吧,做一个讲道德、守道德、弘扬美德的人,享受人生的幸福和美好!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