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与口才:名人幽默技巧

哪儿有勤奋,哪儿就有成功。为了让自己在演讲时显得轻轻松松,是时候开始准备适合自己的演讲稿了。演讲稿可以给予演讲灵魂,对于即将到来的演讲需要作何准备呢?为此,小编特意呈上“演讲与口才:名人幽默技巧”,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遵守诺言  
j。科佩(1842—19XX年),法国诗人,1884年被选为法兰西院士。
有一次,一位不大出名作家的妻子跑来找科佩,请他在法兰西学院选举院士时帮他丈夫一次忙,她说:“只要有你有一票,他一定会被选上的。如果他选不上,一定会去寻短见的。”科佩答应照顾她的要求,投了她丈夫一票。但此人并未选上。几个月后,法兰西学院要补充一个缺额了。那位太太又来找科佩。请他再鼎力相助。“呵,不,”科佩回答说:“我遵守了自己诺言,但他却没有遵守。因此,我不好再覆行义务了。”
2、有毒的马铃薯
法国寓言家拉封丹(1621—1695年)每天早晨习惯食用一个马铃薯。
有一天,他把一个太烫的马铃薯放在饭厅的壁炉上凉一凉,随后就离开了房间。可是,等他回来时,那个马铃薯不见了。有个佣人曾经在饭厅里走过,拉封丹猜到了发生了什么事。
于是,他叫喊起来,“啊!我的上帝,谁吃了我放在壁炉上的那个马铃薯?”
“不是我。”那个佣人回答说。
“那再好也没有了。”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我在马铃薯里放了一点砒霜,是为了毒死老鼠的!”
“啊,我的上帝!砒霜1……我中毒了!”
“放心吧,孩子,这是我略施小计,为的是想知道事情的真相。”
3、收藏在柜子里的工作人员
法国科学幻想小说家儒勒·凡尔纳著作丰富,仅小说就有104部,人们就传说他有一个“写作公司”,公司里有不少作者和科学家,而他只不过是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罢了。听了这个传说,有个记者特地前去采访。凡尔纳知道他的来意后,便微笑着把他领进了工作室,指着一排排柜子对他说:“我公司的全部工作人员都在这些柜子里,请你参观一下吧!”
柜子里分门别类地放满了科技资料卡片。
  4、当情人比做丈夫容易
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1799—1850年)年轻时一直没有结婚。33岁那年,他收到一封从乌克兰寄来的署名为“陌生人”的信,后来他打听到,此信出于伯爵夫人埃韦利娜·韩斯卡之手,从那时起,他们的恋情渐趋浓烈并延续了17年。尽管伯爵本人在1841年去世,韩斯卡夫人直到巴尔扎克离世前5个月才与他正式结婚。 不知是解释他选择生活方式的原因还是出于幽默,巴尔扎克曾说了这样一句妙语:“当一个情人要比做一个丈夫容易。正如整天卖弄机要比偶尔说一句应景的妙语困难得多。”
5、一样也沾不到边
安妮·斯塔尔夫人(1766一1817年),法国作家。她热衷于社会活动,还有能说会道的口才。
有一次参加一位政治家举办的晚宴,她与漂亮的雷卡米尔夫人正好坐在一个年轻的纨绔公子的两旁。整个晚上,这位公于都兴奋异常,并得意地对人说:“现在我正处于智慧和美貌之间。” “的确不错,但你一样也沾不到边儿。”斯塔尔夫人斜着眼说。
6、剃去半边
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1802一1885年)正赶写一部作品,十分紧张·可是社交活动占去他
不少时间。一天,他想了个绝招:把自己的头发和胡须分别剃去半边。亲朋友好友一来,他就指指自己的滑稽相,谢绝了社交约会,待须发长还原,他的大作也告成功

f132.cOm更多演讲稿扩展阅读

名人演讲幽默技巧


1、遵守诺言  
j。科佩(184219xx年),法国著名诗人,1884年被选为法兰西院士。
有一次,一位不大出名作家的妻子跑来找科佩,请他在法兰西学院选举院士时帮他丈夫一次忙,她说:只要有你有一票,他一定会被选上的。如果他选不上,一定会去寻短见的。科佩答应照顾她的要求,投了她丈夫一票。但此人并未选上。几个月后,法兰西学院要补充一个缺额了。那位太太又来找科佩。请他再鼎力相助。呵,不,科佩回答说:我遵守了自己诺言,但他却没有遵守。因此,我不好再覆行义务了。
2、有毒的马铃薯 本文摘自教育资源网
法国寓言家拉封丹(16211695年)每天早晨习惯食用一个马铃薯。
有一天,他把一个太烫的马铃薯放在饭厅的壁炉上凉一凉,随后就离开了房间。可是,等他回来时,那个马铃薯不见了。有个佣人曾经在饭厅里走过,拉封丹猜到了发生了什么事。
于是,他叫喊起来,啊!我的上帝,谁吃了我放在壁炉上的那个马铃薯?
不是我。那个佣人回答说。
那再好也没有了。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我在马铃薯里放了一点砒霜,是为了毒死老鼠的!
啊,我的上帝!砒霜1我中毒了!
放心吧,孩子,这是我略施小计,为的是想知道事情的真相。
3、收藏在柜子里的工作人员
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家儒勒凡尔纳著作丰富,仅小说就有104部,人们就传说他有一个写作公司,公司里有不少作者和科学家,而他只不过是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罢了。听了这个传说,有个记者特地前去采访。凡尔纳知道他的来意后,便微笑着把他领进了工作室,指着一排排柜子对他说:我公司的全部工作人员都在这些柜子里,请你参观一下吧!
柜子里分门别类地放满了科技资料卡片。
  4、当情人比做丈夫容易
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17991850年)年轻时一直没有结婚。33岁那年,他收到一封从乌克兰寄来的署名为陌生人的信,后来他打听到,此信出于伯爵夫人埃韦利娜韩斯卡之手,从那时起,他们的恋情渐趋浓烈并延续了17年。尽管伯爵本人在1841年去世,韩斯卡夫人直到巴尔扎克离世前5个月才与他正式结婚。 不知是解释他选择生活方式的原因还是出于幽默,巴尔扎克曾说了这样一句妙语:当一个情人要比做一个丈夫容易。正如整天卖弄机要比偶尔说一句应景的妙语困难得多。
5、一样也沾不到边
安妮斯塔尔夫人(1766一1817年),法国作家。她热衷于社会活动,还有能说会道的口才。
有一次参加一位政治家举办的晚宴,她与漂亮的雷卡米尔夫人正好坐在一个年轻的纨绔公子的两旁。整个晚上,这位公于都兴奋异常,并得意地对人说:现在我正处于智慧和美貌之间。 的确不错,但你一样也沾不到边儿。斯塔尔夫人斜着眼说。
6、剃去半边
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1802一1885年)正赶写一部作品,十分紧张可是社交活动占去他
不少时间。一天,他想了个绝招:把自己的头发和胡须分别剃去半边。亲朋友好友一来,他就指指自己的滑稽相,谢绝了社交约会,待须发长还原,他的大作也告成功

演讲与口才:名人口才:周恩来亲和得体的称呼技巧


称呼是人际关系中传情达意不可缺少的手段。得体的称呼能在交谈开始就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使交际打开局面顺利进展;而一个不得体的称呼会令人觉得别扭、难堪和讨厌,导致交谈气氛不协调甚至使交际陷入僵局。*的称呼技巧,于平凡中见神奇,值得我深入研究。
一、对象不同,称呼有别
不同的对象,因其身份、年龄、职业、民俗等的差异,称呼应有差别,*是十分注意的。
1956年4月的一个夜晚,*突然到前门打磨厂公安派出所,看望值班的民警。他亲切地问户籍警张杰:“你们见了老百姓怎么称呼呢?”张杰回答:“上岁数的,叫大爷、大妈;和我们年龄差不多的,叫老张、张李;再小一点的,叫小王、小刘。”*满意地点点头,说:“这很好!跟群众打成一片,群众有话就愿意跟你们谈了。”
*称赞张杰对群众称呼得体,其实他自己历来就十分重视称呼,很善于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称呼。这里姑且不谈*在外交斗争中的巧妙称呼,仅就他对同事、亲友、群众的称呼作些分析。
他常用的泛称有“同志”“先生”“女士”“朋友”“小朋友”“老乡”“工友”等。常用的特称,年龄小的是小刘、小纪、小伙子、小姑娘,年龄相仿的是老杨、老李,年龄大的是老奶奶、老人家、张老……
*善于根据对象的工作、职业采用不同的称呼。称给自己当过向导的放牛女孩为“小桂花”,称自己的老师高盘之夫妇为“高老师”“高师母”称画家齐白石为“齐老先生”;称炊事员为“×师傅”等等。这些不同的称呼都表现出*对人民群众的尊重、爱护,表现出他平易近人的作用。
*对*称“主席”,对*称“刘主席”,对朱德称“朱委员长”,表现了自己的谦逊和对的敬重;对陈毅、贺龙称“老总”,表现了对老战友的亲切和尊重;对张澜称“张表老”,对程潜称“程颂公”,对张治中称“文白先生”,表现了对党的老朋友的尊敬;对妻子邓颖超昵称“小超”,终生不变、伉俪情笃,感人至深!
二、身份变化,称呼不同
当同一对象的身份变化之后,*十分注意更换恰当的称呼,做到称呼的与时俱进。
新中国建立之前,*尊称宋庆龄为“孙夫人”“宋庆龄先生”;当她成为国家领导人之后,*称她为“宋副主席”、“宋副委员长”,在向她通报党内重要情况时,则亲切地称她为“庆龄同志”。
程砚秋是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表演艺术家,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1949年夏天,*在繁忙的国事中,挤出时间,亲自到北京四报子胡同程家拜访,尊称他为“砚秋先生”。后来,在*的帮助下,程砚秋进步很快。1957年*和贺龙介绍程砚秋加入了中国*。这时*亲切地称他为“砚秋同志”。
称呼的与时俱进,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变化,在这里微细处表现了*高超的称呼技巧。
三、称呼寄情,心系人民
*除了对自己家人的下辈直呼其名之外,不论对熟人还是刚认识的人,总是很少直呼其名的。偶有直呼其名的情况,往往是他真情急切流露。
1961年5月,*到河北武安县伯延村搞调查研究,他深入到普通农家,真正了解到群众的疾苦。一次,他召开座谈会,村民张二廷发言时心直口快,实话实说,*听了非常高兴。会后,*到张二廷家,一进院子,就大声喊:“二廷,二廷,在哪屋住呀?”张二廷迎出来说:“哟,这不是总理么!叫我的名儿,多么亲哪!”*笑呵呵地说:“哎,以后别叫我总理,叫我老周就行啦!”两人手拉手进了屋往炕头上一坐就拉起家常来。*直呼“二廷”之名,表现了他对普通农民朋友发自内心的无比亲密之情。
1956年秋,全国妇联召开女工商业者及工商业家属代表会。会议结束时,*请部分代表吃便饭,征询他们对政府工作的意见。代表们说,现在进口的苏联花布,花色和质量没有解放前的好,棉毛衫一洗就缩水……意见提了一大堆。*听得很认真,可是妇联的几个同志听着生气,认为她们说得过分了,好像现在还不如解放前似的。*叫妇联的丁秀兰发言,她冷冷地说:“我从来不穿花衣服。棉毛衫嘛,大就大点,小就小点,从来不管!”*从她不友好的语气中听出了问题,语重心长地批评说:“秀兰啊秀兰!不能从个人兴趣爱好来处理问题嘛。你不爱花衣服,全国姐妹很多爱穿花衣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爱穿花衣服的人越来越多,这是关系到妇女切身利益的大事嘛!应该认真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努力改进工作。”*直呼“秀兰”之名,作了中肯的批评,多亲切诚恳,多么振耳发聩!
呼名寄情,*与人民“心有灵犀一点通”啊!
四、谦逊自称,平等待人
有的人做官,总喜欢别人称呼他的职务,否则就会感到不自在,甚至认为别人瞧不起他。*身为大国总理,却从不是这样的。他最喜欢同志们、乡亲们称呼他“恩来”“恩来同志”“老周”。他称自己是“人民的勤务员”“周某人”,他有一次对服务员同志说:“我们都是服务员,都是同志,我是总服务员。”
1962年,一个细雨蒙蒙的下午,*撑着油纸雨伞,来到京剧演员盖叫天的家,盖叫天进门一看是周总理,乐呵呵地说:“欢迎总理!宰相进民宅,自古哪有啊!从前宰相出门,鸣锣开道、鞭炮震天,你这个宰相怎么一个人来,也不事先通知我一声?”*笑着说:“我不是什么宰相,是人民的服务员嘛!”盖叫天称*“宰相”,和*称盖叫天“五爷”,都是一种古称,是一种善意的调侃。*熟悉京剧界的规矩,按梨园的习惯来称呼盖叫天,使人感到格外亲切,别样情趣。
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在广州开会,有位曾在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工作过的普通工作人员,专程赶来看望老领导,亲切地称他“恩来同志”。*特别高兴,对大家说:“这位同志保持了当年好传统,很好!在革命队伍里,大家永远要以同志相称。”
从这些称呼里,我们看到了*事事处处严格律己、勤政爱民的高风亮节。
*的人格魅力光照千秋,他的非凡的口才,包括他亲和得体的称呼技巧,也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演讲与口才:口才的效应与技巧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离不开语言,良好的语言艺术称为口才。口才的表现形式有两个,一曰辩论,二曰演讲。口才与演讲是一对孪生姊妹。如果说演讲是歌,则口才便是歌的谱。而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口才便是思想的大门。对具有良好口才,能言善辩者的形容,我们通常说他巧舌如簧、口若悬河。
口才具有非凡的作用,其效应不可小看。翻看古今中外的历史,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口才的效应无与伦比。
历,毛遂自荐,救赵于危;燕子使楚,不辱使命;墨翟陈辞,止楚攻宋。诸葛亮的“隆中对策”,是使天下三足鼎立的策略基础,“舌战群儒”更是力挽狂澜于既倒的宏论雄辩。
当代社会,口才的效应同样突出。*的口才举世仰慕,被世界公认为“钢嘴”(听说*被称为“铁嘴”),他的机敏的应变(举例:),渊博的知识,侃侃而谈的修养,不紧不慢的风格,斐然旷世而蛮声四海,被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誉为“冠绝国际”;元帅诗人陈毅,刚直中的幽默微笑,言谈中的妙趣横生,谈判中的犀利锋芒,论辩中的语惊四座,是传诵国内外的美谈佳话。朱鎔基面对几百位中外记者的轮番提问,泰然自若,谈笑风生。他轩昂的气度,潇洒的举止,答问时,要么正面对答,旗帜鲜明;要么旁敲侧击,巧发其中;要么含蓄委婉,柳暗花明;要么诙谐幽默,绵里藏针……回答问题往往一语中的,弹不虚发;相互对话则娓娓道来,情动四海。那种刚柔兼济的谈吐,成竹在胸的机变,敏于思考的智慧,无懈可击的逻辑,在国内外引起了石破天惊的反响,为党和国家树立了庄严睿智的形象。
口才的非凡作用,还渗透于各个领域:国际争端,谈判得好,可以化干戈为玉帛,避免战祸;商业桌上,巧于辞令,可以增加利润,甚至开辟贸易新渠道,拓宽财源;学术研究,阐精释义,可以方便交流,提高水平;一席恳谈,可以使绝望者从燃希望,丧志者再度立志;歧途者悬崖烈马;片言据要,百意烛照,可以使人感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二次世界大战中,“舌头、原子弹、金钱”,是美国赖以生存、竞争、取胜的三大武器。现在,美国新的三大战略武器是“舌头、美元、电脑”。其中,舌头竟蝉联三大战略之冠。可见,口才之神奇,不能不令人惊奇而瞩目。

演讲与口才:面试招聘技巧


“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你了解我们公司吗”?“你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
每次面试,毕业生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有的问题看似浅显,实则暗藏玄机;有的问题好似高深,其实异常直白。一些招聘主管表示,他们设计的很多问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只是想通过沟通对求职者作出较为客观的判断,他们对回答问题“坦率”的毕业生情有独衷。
厦门三五互联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频道)人事部总监吴先生告诉记者,在他们公司的面试中,有一道题经常用:你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的?多数学生都会说自己性格外向、沟通能力强,以为这样会赢得主考官的好感。但招聘主管更希望那些在整个面试中表现不是很活跃,没有显示强烈的表现欲望的人,能承认自己性格内向,并说明这会促进他以更坦诚的态度与别人沟通,这类学生更容易赢得别人的信赖。
吴总监说,其实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没有必要在面试时刻意求新求异,只要将真实的自己表现出来,让对方发现他(她)的个性很适合这份工作,就足够了。
吴总监认为,面试中有很多问题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只有那种态度诚实坦率、让人感到正直、踏实的人才更容易赢得企业的青睐。
在线招聘福建某大型汽车租赁公司面试直击问:如果你和上级意见不一致,你要怎么办?
答1:我会在工作开始前提出我的观点,并进行分析,向上级表达我的想法,说服他接受我的想法。
答2:作为刚刚进入公司的员工,首先要肯定上级的意见。然后在适当的时候,比如两个人直接交流时,用请教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观点,分析利弊,若上级仍不能接受,则服从上级意见。
点评:回答该题的要点是服从上级指挥又不缺乏主见。回答1主观性太强,往往会让上级感到失面子,即使你的意见正确,也难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回答2是正确的。
问:如果明知“这样做不对”,你还是按主管的指示去做吗?
答1:我不会,我会遵照社会准则和公司制度办事。
答2:我会,服从上级指示是员工的天职。
点评:本题考察的是应聘人员的服从和正直,但这两者经常出现矛盾,所以以上两种回答都过于绝对。建议回答:首先客观评价所谓“明知不对”的程度,只要是在法律和道德允许范围内,尽量服从。
问:倘若你被我们公司录用后,发现岗位不适合你,你会如何做?
答1:我会向公司提出换岗,因为不合适的工作不会激发我的热情,更不能为公司作出应有的贡献。
答2:我会继续留任本岗位,首先我相信当初选择公司的正确。
答3:首先我会继续留任,因为我相信任何一个岗位都是可以历练的,没有绝对的不合适,只有不努力。当然,如果经过再三努力后发现的确不合适,并且已经找到发展的方向后,我会慎重提出换岗,并提出替代工作的员工。
点评:这个问题考察员工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回答时尽量不要轻易说出换岗或跳槽,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喜欢喜跳槽的员工。回答2没有表现出灵活性,公司并不需要绝对的服从,需要的是在最合适的岗位发挥作用。答案3非常好,不仅不会轻易换岗,还考虑到了自己换岗后的解决办法,符合公司的要求.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 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希望《演讲与口才:名人幽默技巧》一文能帮助您解决关于2024“演讲与口才”相关的问题,再次感谢您的阅读!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