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

为了按照上级的指示,准确完成工作任务,那么,我们在工作开始前也需要写工作计划。做工作计划,必须首先提出问题。您对于写好工作计划有什么个人见解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一、产业结构情况 我是农业大县,农村经济在国民产值中占有的位置。30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县的农村经济同全国一样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农村经济结构的繁重任务。自上世纪九十年
代开始,历届县委、县在农业产业结构走了性的路子,确立了蚕桑、畜牧两项主导产业,结构已初见。 全县桑园面积达7万亩,常年发种量15万张,畜牧业生猪饲养量达49.2万头;产业化发展模式,蚕桑、生猪产业从种植到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已,畜牧业也专业市场、中介组织加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也雏形初现。在结构中,农民来自粮食的收入趋于下降,畜牧业与经济作物的比重上升,结构真正让农民在“看得见”中受教育,在“摸得着”中学本领,在“学得会中”得实惠,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收。2010年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79063万元 ,按参考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7.5%,比“十一五”末期6.1亿元,净1.8亿元,年均增长7.6%,比“十一五”计划的年均增长7.2%左右高0.4个百分点。全年农林牧渔业现价值45929万元,较上年增长7.2%。比“十一五”末期3.9亿元,净0.69亿元,年均增长7.3%,比“十一五”计划的年均增长7.2%左右高0.1个百分点。 二、我县农业结构中的主要问题 1、小富即安的思想障碍尚未破除 安于现状不愿调。人小农经济意识较强,习惯了“吃一点、卖一点、贮一点”的自给自足的生产,也有些人“小富即安,不富也安”高速的性。怕担风险不敢调。怕种不好,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的经验,怕市场行情,担心种植价格下跌。按部就班不愿调。面对滚滚而来的结构大潮,人消极对待,被动应付心思严重,一味求稳、求准、不愿一丁点风险,于微调、慢调,在品种选择上,只选择熟悉,会种、会养的品种,在进度上,看左右、随大流,表,调到几时算几时。产生上述思想的原因,主要是受传统习惯势力,思想不解放,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机遇意识不强,对“结构”新生事物不易。 2、宣传教育位 农民甚至乡、村干部对种植业、养殖业、退耕还林、还草的性认识,对大调、快调、多调的紧迫性认识,对非调不可,不调不行的大趋势认识不清,对结构的内涵搞不清。结构是农、林、牧、副、渔之间的,是当地,宜农则农,宜牧且牧、宜林则林的原则,而种多种少的。市场波,在农民中产生了负面。 3、农业产业化进程迟缓 我县农业产业化了成绩,但我县所处地理位置,引资融资能力较弱,现有产业规模小,龙头企业的拉动,资源优势得转化,产业化进程迟缓。龙头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对农户的带动作用不太。产业化经营体制不,农户与龙头企业利益连结不紧密。主导产业只注重规模未挖掘本自然优势,主导产业无自身。四是品牌意识不强,虽有天然无公害绿色产品但都专业机构认证,更无叫得响的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五是创新意识不强,新兴产业挖掘,市场敏锐性,总是跟着别人跑,抢站不了市场先机。六是主要农产品加工环节薄弱(加蚕桑、黄姜等),科技含量低,初级产品多,高附值产品少;大路品种多,优质新品少,产品结构质量远市场需求,难以参于国内市场竞争。 三、产业结构的思路 我县的地理环境、传统习惯、自然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下一页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资源、国内外市场多种因素分析我县产业结构的思路为:农业结构,力量力把蚕桑、生猪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扶持主导产为业的龙头企业,其市场竞争力。资源、面向市场,绿色农业开发产品。和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衔接机制,一体化经营健康发展。 四
、产业结构的主要措施 1、抓调研、宣传,转变观念 摸清,理清思路,转变观念是农业结构的前提,今年我县狠抓农业工作调研、宣传。县委、主要带队,组织县直涉农一把手赴常州、寿光考察农业产业化建设,开拓视野、更新观念,认识到自身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农村调研,县级每一名都有乡、村,使对本县县情更认识。狠抓宣传,我县广播、电视、报纸、标语、网络等宣传农业结构工作,其性,使干部意识到农业结构是现代农业、农民收入的要求,农业结构的共识在全社会。 2、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优化区域化布局,因地制宜,才能农业规模化生产,县已做了细致的工作,出台了《蚕桑产业化实施意见》、《畜牧产业化实施意见》,印发了高效农业示范带《实施规划》、《实施方案》,使结构科学、有序,我县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县情况在中高山发展畜牧业,在浅丘山区发展蚕桑,在川道发展优质粮、蚕桑。请省、市农业、气象、水文等专家对我县农业生产资源规划,宜桑则桑、宜粮宜粮、宜牧则牧、宜蔬则蔬。规划主导产业,扶持后续产业,提升科技含量,市场竞争力。 3、培育主导产业和产品,抓好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 主导产业产品是为龙头企业充足优质的原料,是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我县,确立了畜牧、蚕桑三项主导产业。在主导产业建设上首选项目应为畜牧业,是蚕桑、设施农业等。培育后续产业,后续产业既要有地方;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又要有市场前瞻性,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如现已开发出的蚕桑系列产品。主导产业的发展要有品牌意识,力争使我县的产业产品尽快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机构的认证,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农产品。 4、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带,辐射带动功能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选准项目、、科技、示范带动”的发展原则,以市场为导向,聚集全县的人力、物力、财力倾斜投入,农业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农业基础条件的,开拓大中城市市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全力打造“绿色”品牌,农村经济整体效益提升。“一年打基础、三年上规模、五年见”的发展,在池河、城关、银龙、饶峰四乡镇19个村建设三大基地、两大园区,即万亩蚕桑基地、5万头畜牧基地和设施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示范园,使该区域内的产业经济效益在较短时期内有幅度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递增300元,对全县农村产业结构示范带动作用。 5、创新科技推广体制,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以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建设为契机,在业已健全规章制度,如首问责任制,否定报备制,责任追究制、干部职工绩效考评制度,政务公开制度等制度的基础上,我县农技推广的,并制定了石泉县农技推广责任制,农技推广管理职责、基层农技人员绩效考评制度,聘用制度,培训制度及农技推广服务机制等多项制度,与规章制度建设,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章立制管理人,考评绩效激励人,监督约束人,制度管事,塑造全县农业系统技术员敬岗爱业,奋发有为的工作形象,激励基层农技人员建功立业的性、性,起基层农技推广长效运行管理机制。 6、加大农业投入,强化基础地位 当前,我县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结构,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农民和龙头企业的“造血”功能。金融扶持、财政倾斜、帮扶、科技投入的政策,把一切行之的措施落在实处。对农业生产补贴,把农业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和农村教育培训支持,生产条件,农民科技素质,农产品的绿色环保、无公害化,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面向农户的小额贷款,对贷款的用途、方向限制、扶持农户生产规模,其产业化发展,弥补其产业化经营的资金。四是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扶持,农业生产技术的先进性在程度上决定着农业生产的质量、、效益,农业科技推广经费,科技对农业的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 7、发展生态农业,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县在产业结构中山川秀美工程推广无公害种植、标准化种养、沼气等生态农业技术。推广无公害种植技术,市实施的月河川道万亩无公害蔬菜计划,在城关、池河发展无公害蔬菜4000亩,以此为,在全县推广无公害种植,以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生物技术使用和普及。推广以舍饲养殖为标准种养技术,狠抓标准化建圈和人工种草以农业内部结构良性循环,降低放牧对自然资源的破坏,退耕还林。推广生态沼气技术,为彻底农民生活条件,我县已建成万余口沼气池,结束了建设农户烟熏火燎、蚊蝇滋生的生活环境,在村民中反响强烈,地调动了附近农户对生态家园模式建设的性,从另一来讲又了柴薪使用,了退耕还林、山川秀美工程来之不易的。

FWr816.Com拓展阅读

乡农业产业化规划


乡农业产业化规划

文章标题:乡农业产业化规划
立足优势产业打造特色精品
以育肥业为先导全面提升乡域经济活力和发展水平
20xx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大局,深化改革,不断创新,20xx年我乡工农业总产值达7274.3万元,比上年增长1059.2万元,增长率为16.8,其中:农牧业总产值达到2724.3万元,比上年增长559.6万元,增长率为17;工业总产值达到3732万元,比上年增长499.6万元,增长率为13。第三产业总产值达到818万元,比上年[本文转载自网-找文章,到网]增长499.6万元,增长率为13农牧民人均收入达3212元,比上年的2772元,净增450元,增长率为15.2。乡级财政完成收入43万元,较上年增长65.3%,超额完成了县委九届*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年初制定的“三增”目标,初步形成了以育肥、板兰根、土种鸡、苗圃四大产业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格局,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在20xx年的工作中我们将仍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工作的第一要点,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个中心任务,以农牧民增收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决落实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一、立足五大优势,构建乡域经济发展战略
一是地缘优势。***乡距县城仅30公里,是两矿必经之路,交通便捷,信息灵通,可吸引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二是水土优势。全乡总面积8000平方公里,有可开发利用土地面积2.5万余亩,板兰根试种的成功,使近两万亩弃耕旱地得以再开发;三是矿产优势。乡内有铁、石英石、珍珠岩、膨润土云母、石榴石等矿产资源,其中铁、珍珠岩、石英石的储藏量相当丰富;四是旅游优势。我乡的旅游资源可开发性很强,草原石人、古墓群、苏普特沟岩画等一系列具有丰富民族特色的风景所包涵的民族历史、文化内涵,野生动植物观赏等极具开发价值。五是体制优势。畜牧业兽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率先在我乡完成,并取得了显著的实效,在经过一年来的不断深化,我乡的畜牧业服务体制已不断完善,走在了全县的前列。根据***乡实际,我们确定了八大产业的发展思路,以改革为动力、市场为导向,科学优化农牧业结构为基础,以资源转化促进产业化进程,强化第一产业,推进和拉动特色产业,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20xx年的经济增长为我乡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20xx年我乡国内生产总值预计突破8395万元,较上年增长1067.8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795万元,工业产值4600万元;财政收入达到60万元,增长39.51;农牧民人均增收突破500元,达到3712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二、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力促形成八大产业链
育肥产业。畜牧业是我乡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也是实现农牧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因此我们决定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农牧业结构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的突破口,重点抓农区畜牧业的产业化进程。
一是按照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促进规模化饲养,以新旺股份制养殖企业和喀拉吉拉养殖小区为典型,通过辐射作用,鼓励和支持农牧民搞劳动联合或资本联合,发展股份制或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广运用新技术,扩大农区养殖比例,发展至少50个新的种养殖大户和育肥企业,并切实发挥好他们的引导示范作用,以转变农牧民发展思路来促进和加快育肥基地建设,将沿山的苏普图、喀拉巴盖、达勒吾孜、***村建成良种肉牛育肥基地。
二是构筑基地 农户的产业链条,加强喀拉吉拉养殖小区建设,对进入养殖小区的农牧户在资金和销售环节予以大力的扶持,鼓励引导广大农牧民从游牧、庭院养殖、分散饲养的传统养殖模式中退出来,进入小区,形成基地,进入小区的农牧户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自由联资,形成初步规模后,协调农牧户组建喀拉吉拉联合股份养殖公司,由乡政府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的生产模式,建立农牧户与基地、企业之间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的产业一体化格局,为广大农牧民早日步入科学化饲养、模式化养殖、专业化生产搭建一座平台。
三是坚持扩大引进技术和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继续深化牧业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品改业,发挥其高效益、高产出的优势,引进小畜冻精和优质种羊,继续巩固扩大小尾寒羊纯繁和杂交已取得的成绩,通过冷配和购进增加西门塔尔牛等良种牛的养殖数量,以此促进畜牧业的现代化进程和农牧民增收。
四是以设施立业促进育肥业发展,通过青黄贮窖、暖棚的建设,把农区育肥业和青贮业做大做强。同时加大牧民定居

乡农业产业化规划第2页

工作力度,提供多项优惠政策鼓励牧民定居,转变落后的牧业生产方式。
五是提高出栏效益,改变以前的一季出栏为四季出栏,打市场价格差,实现种养与市场的衔接,切实提高育肥业的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我们30人的经纪人队伍作用,使养殖散户能够“养起来,卖出去”,与市场连接,形成规模,继续挖掘养殖小区和股份制企业潜力,使其成为全乡一个养殖龙头基地。
饲草料业。经过近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我乡已初步形成了“以牧促农、以农养牧,种植业服务于养殖业”的格局,按照扩面、增量、提质的要求,主要在种植饲草料上做文章,将饲草饲料业做大做强,使种植业为育肥业提供所必需的饲草饲料,同时通过育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饲草饲料业的运转。将全乡1/3的耕地建成高效饲草料基地,进一步压缩苜蓿种植面积,将喀拉吉拉开发地建成整装优质苜蓿基地,将萨尔哈木斯1000亩苜蓿地改为玉米种植地,将全乡10000亩人工草场进行改良。我乡的玉米种植在20xx年将突破5000亩,青贮种植面积20xx年为1280亩,在20xx年将达到2500亩。同时计划将至少3000亩的老苜蓿地进行倒茬改种,种植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以改良草料地的土壤质量。
板兰根种植产业。利用20xx年板兰根试种取得成功,并进一步与药材市场建立联系的基础,我们结合荒山造林项目,多层面经营,大力推广板兰根种植,计划20xx年在旱地种植5000亩,彻底改变以往旱地普遍弃耕的现象,实现占全乡耕地面积近1/2的旱地再开发再利用,将板兰根种植业建设成为全乡的一项大产业。
苗圃产业。结合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工作,大力创造条件,朝着大力发展绿化苗圃、大芸、黑加仑等特种林业经济发展,把发展林业作为经济增长点,也作为绿化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围绕退耕还林,将建成的退耕还林基地兼种苗圃,使其同时成为苗圃基地,在明年春季开发350亩,以此增加退耕还林的效益,供应全乡乃至全县退耕还林树苗。
阿魏菇产业。经过我们对市场的充分调查,认为在我县已人工栽培成功的阿蘶菇较之以前的大棚阿蘶菇具有更广阔的市场销售前景,我乡丰富的阿蘶资源,为阿蘶菇野生栽培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在20xx年10月初我们已通过签订购单、干部示范、合作种植等多种方式在我乡已完成人工种植阿蘶10亩,试种如成功,我们将以降低成本的形式,从外地低价购进大批菌包,争取大量的定单,扩大销售量,在我乡乌河、额河及沿山推广,同时还可进一步进行干包装和深加工,以提高附加值。
蔬菜产业。在20xx年我们决定积极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股份制农副产品生产企业。为此我乡牢牢把握临近蒙库、富桂铅锌矿等矿山企业和县城的优势,利用乌河公路建设所带来的前景和萨尔巴斯村的地理优势,协调组织私营业主和村民主要种植秋季大白菜等季节性蔬菜,建成良种队和萨尔巴斯两个蔬菜基地,以优化当地种植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农业种植水平,促进农业科技的推广。
家禽养殖产业。大力扶持家禽养殖业的发展,鼓励引导农牧民群众发展订单家禽(以土种鸡为主)养殖,通过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市场导向,培养更多的散户、大户,20xx年可突破10万只的养殖规模,争取创出绿色食品品牌。
渔业。我乡拥有丰富的水面资源,但利用率较低,其潜在的价值没有开发出来。我们将充分利用资源发展养鱼业,我乡达勒吾孜水库和西伯岭水库在这几年养鱼已有一定的基础,20xx年将加大对其扶持力度,在资金、销售等环节予以一定的帮扶,促使其成规模、上档次,为县城供应新鲜的特色鱼。同时在良种队建鱼塘,以此带动***乡乌河片区的副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现鱼塘基本建设已完成,首批鱼苗开春即投入。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三项开发精品
发展是硬道理,在20xx年我们推行“引进来、走出去”战略,采取鼓励全乡干部群众共同为经济发展引资、引项的方法,充分发挥各行各业人员在招商引资中的积极性,挖掘招商引资的内在潜力。
一是矿业精品。在苏普特开发石英石矿,在塔本齐开发铁矿(目前此两项已与投资商多次洽谈,并达成初步意向),同时进一步规范珍珠岩矿、膨润土矿,再开发塔本齐云母尾矿、石榴石矿。
二是旅游精品。一是城郊旅游区。在20xx年秋季我们已对达勒吾孜水库进行环境美化、绿化,20xx年争取将其建设成为县城假日休闲旅游胜地;二是沿山旅游区。利用县城至两矿道路改造的大好机遇,加大对苏普特沟、西北令水库、红叶沟及库卫等旅游资源的宣传开发力度,打造沿山旅游经济品牌;三是民俗风情旅游区。充分利用***乡独特的地理资源优势,根据少数民族文化和自然地理特点,大力开发民俗风情游等富含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带动商贸流通业及饮食服务业有一个新的发展。使旅游业逐步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一个亮点。
三是服务加工业精品。一是大力开发达勒吾孜沙石料基地,向**县城提供沙石料,组建我们的农牧民运输服务车队,争取占有**县城的沙石料市场,促进农牧民增收和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二是在20xx年引进大青叶初加工和板兰根初加工技术和设施,计划引进板兰根切片机5台、板兰根粉面机5台,以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切实实现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四、狠抓干部管理,成立两个服务中心
干部是各项工作能否落实好的关键所在,因此,在20xx年我们将以在全乡党员干部中形成勤政为民、踏实苦干的浓厚风气为目标,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在锻造一支能够驾驭市场经济和应对复杂问题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上下功夫。
一是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不断引向深入,继续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狠下功夫,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工作目标和任务上来;二是加大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的力度,按照管少、管精、管好、管活的原则,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畅通机制;三是以改革为动力,继续深化畜牧业兽医体制改革的成就,对农机站、农技站也进行体制改革,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打破涉农技术人员技术不高、服务不强的僵局;四是严格按纪检监察规范要求干部,对违规的干部严厉处罚,达到处理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以此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职能,推动党员干部向服务指导型转轨。
“两个服务中心”即:牧业服务中心和农业服务中心,在原有兽医站、农机站和农技站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成立“两个服务中心”,在管理、监督等职能上与三站相分离,工作人员由乡干部兼任,对农牧民群众在生产环节中做好引导服务、信息服务、科学技术服务、销售流通服务和资金服务,同时我们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在20xx年成立国土所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土地有形市场,对全乡的有形资源如:土地、草场、矿业资源的使用进行规范管理,实行有偿使用的机制,做到合理全面利用,促进全乡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和发展;二是加大农业技术的投入,改造草场,更新苜蓿地,充分挖潜,使草场、苜蓿地和水浇地能够跟上畜牧业发展,为农区养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三是培育市场要素,加快市场化进程,使人、财、物得到有效的组合,在乡政府所在地新建农牧产品集贸市场,活跃我乡沿山农牧民的商贸活动,催化经济增长,丰富和提高农牧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四是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多途径、全方位壮大乡、村两级集体经济,扩大财政来源;五是教育农牧民转变观念,采取经济、政策等综合措施大力引导,鼓励农牧民实行就地就近转移,由从事种植业向从事养殖业转移,向二、三产业转移。六是加大对教育、计生及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推进全乡各项事业同步前进。在20xx年我们将争取项目,自筹资金10万,新建1500平方的乡中学教学楼,以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巩固两基成果。
总之,我们将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会议精神,坚决克服工作中畏难情绪,大干快上,以只争朝夕的良好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全力以赴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使***乡由牧业大乡迈向经济强乡。

《乡农业产业化规划》来源于网,欢迎阅读乡农业产业化规划。


关于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工作计划


关于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为推进我市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工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引导投资方向,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我市工业结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壮大支柱产业,促进产业集聚,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最终消费品和终高端产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尽快把我市建设成为产业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原材料加工和制造业基地。 二、工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优先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信息产业、环保产业、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积极培育具有我市特色和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集聚。以天泰特种材料有限公司为龙头,研究开发ppS产品;以石晶光电有限公司为依托,发展电子信息材料产业;以白云实业有限公司为依托,促进生物农药产业化;以煤炭高压开关有限公司为龙头,积极培育和发展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新材料行业。做大做强中原特钢的限动芯棒、铸管模、煤炭高压有限公司、远东电器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智能化电器以及精密成型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鑫源陶瓷材料有限公司、兄弟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电子陶瓷用高级氧化铝粉体材料和超级细微粉。 2、壮大支柱产业,拉长产业链条。 在发展壮大我市能源、冶金、化工和建材四大支柱产业的同时,要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进行产品深加工,拉长产品链条,真正将济源的产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将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重点是: 以豫光集团为龙头,发展铅锌合金、电池和矿灯及其它产品深加工,形成铅产业链(冶炼-合金-电池、矿灯、电动车等),锌产业链(冶炼-合金、电镀等)和酸产业链(冶炼-制酸-化肥及其它合成产品)。 以煤焦化-焦油深加工产业链发展煤化工工业,以豫港焦化为龙头,大力发展捣固焦、炭黑、甲醇、粗苯等煤化工产品; 以恒通化工和豫源化电为依托,积极发展合成树脂和新型聚脂材料及树脂粉深加工(塑钢门窗、塑料管材、塑料合成革、塑料板材、塑料薄膜和日用塑料制品等)。 3、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 将铅锌、钢铁、化工和电力行业作为循环经济的重点行业。加快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改末端治理为生产全过程控制。实现由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过程的转变。将煤气转化为化工产品,将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将硫酸转化为化肥,将粉煤灰转化为建材,使传统产业结构向低消耗、轻污染、高素质的产业结构升级,实现我市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以冶金、石化、化工、电力、有色、建材、轻工等资源消耗行业为重点开展清洁生产,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削减,创建一批清洁生产企业; 以煤炭、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为重点,大力开展废水循环利用,实现废水零排放,创建一批节水型企业; 在冶金、化工、煤炭、电力、建材等企业引入关键链接技术,开发利用企业的废弃物资源,形成废弃物和副产品循环利用的工业生态链网,实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和废物排放量最小化,创建一批资源(能源)节约型企业。 根据上述原则,结合我市工业现状,对我市工业结构调整导向目录确定如下(附后)。 三、实施工业结构调整的措施 1、拓宽筹措资金的渠道,使结构调整有足够的资金支撑。 一是政府加大对结构调整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结构调整贷款贴息资金和中小企业担保资金额度,以此吸引和带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对工业结构调整的投入。 二是积极鼓励、支持企业和民间投资机构发起组织各类投融资机构,努力扩大利用民间资金投向结构调整。 三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外地、国外资金参与我市的结构调整。 2、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避免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既要抓住机遇新上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够明显改变我市结构现状、提高我市产品、产业层次的项目,也要淘汰压缩一批没有市场、产品加工层次低、不具备竞争能力的落后生产力。下决心关闭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产品质量低劣和不符合安全生产的企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要通力合作,严格把关,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再度发生。 3、认真开展好工业结构调整年活动。 20xx年为济源市工业结构调整年。各级领导要加强对工业结构调整的研究,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和重点,加大市场调研与分析,一切从我市实际出发,积极研究如何依托骨干企业、成长性企业和名牌产品,集中力量和资源促进结构调整,要转变作风,加强协调与服务,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落实好有关配套政策,使工业结构调整年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4、搞好工业结构调整示范工程,以促进全市工业结构调整顺利实施。 为了便于投资者在我市进行结构调整项目建设,市政府拟在统筹安排全市工业结构布局的同时,规划一块规模适度的工业结构调整示范区,由政府投资对示范区进行水通、电通、路通,同时要加大示范区的保护力度,努力改善投资环境,保护投资者利益,吸引更多人在我市投资,不断加快我市结构调整步伐。 5、工业结构调整优惠政策 对符合我市工业结构调整导向目录的新建、扩建或技改项目除享受我市原有的政策外,均可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1)、经省以上有关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按规定减免企业所得税期满后,仍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可按税法规定的税率延长三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2)、产品出口企业,按规定减免所得税期满后,凡当年企业产品出口值达到企业产品产值70%以上,可按现行税率五年减半缴纳企业所得税。 (3)、投资额在1000万元-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土地出让金按实际征缴的40%奖励企业;投资额在5000万元-1亿元以上的项目土地出让金按实际征缴额的45%奖励企业。 (4)、对在我市投资的经省以上有关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奖励,视项目的投资额度、技术含量、贡献大小分别给与10-100万元的奖励,最高奖金额不超过100万元。 四、其它 1、本意见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2、奖励资金由受益财政负担; 3、本意见由市工业经济发展服务局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 济源市工业结构调整导向目录 1、纳米二氧化硅系列产品; 2、生物杀虫剂; 3、高品质石英晶体材料; 4、高技术陶瓷技术开发; 5、平板玻璃深加工技术开发; 6、优质塑钢门窗及年产万吨以上塑料管材生产线; 7、农用塑料节水器材和多层薄膜生产; 8、保温板、大口径塑料管材(直径0.5米以上)防渗土工膜、降解塑料、医用塑料等新型塑料产品的开发及制造; 9、利用工业废渣生产新型墙体材料、新型保温材料、新型防水材料及新型建筑密封材料、新型环保型磨擦与密封材料; 10、冬凌草系列产品开发; 11、煤焦油深加工; 12、异形钢系列产品开发; 13、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新型合金材料技术开发; 14、优质磷复肥、钾肥及各种专用复混肥生产; 15、水利发电; 16、60万千瓦以上发电站建设; 17、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和污泥用于干法水泥生产。 18、三废治理及废弃物综合利用; 19、工业零排放示范工程与清洁生产技术开发 20、其它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新产品、新技术。
关于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

寨英镇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寨英镇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寨英镇20xx-20xx年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寨英镇20xx-20xx年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我镇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既要遵循现代农业发展的规律,体现市场导向、可持续发展、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等时代特征,又要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条件及技术基础,从“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入手,突出主导产业,优化组合生产要素,把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的经营方式,逐步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走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把寨英农业建设成科技含量高,商品化、市场化水平高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根据县委、县政府有关会议精神,结合我镇农业产业经营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寨英镇位于松桃县城西南部,国土面积200.75平方公里,辖24个村,2个居委员会,276个村民组,7887户,35082人,20xx年末国民生产总值11283万元,人均收入1810元。全镇有耕地17542亩,基本分部在邓堡、寨英等几个坝子,是全县主要产粮区之一。有林地面积1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56,除阳雀国有林场外,还有邓堡、落满乡有林场以及其它村有、个体户林场,林业资源丰富。全镇20xx年底大牲畜存栏3415头,猪存栏19089头,羊1823头,家禽存栏32085只,现有养牛10头以的农民17户,有养猪场26个,猪存栏50头以上的有36户,专业繁殖二元母猪和三元仔猪的“富源种猪场”,具备年出栏千头二元母猪的生产规模,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已具雏形。寨英河和邓堡河流经全镇19个村,在稻田养鱼和冷水鱼、特种水产品养殖等方面结累了一定的经验。
全镇的地形以高山和坝子为主,地区差异明显,在平坝地区年平均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适合农作物生长。在高山地区昼夜温差大,立体气候明显,森林覆盖率较高,相对湿度大,野生资源丰富。
镇政府所在地距松桃县城58公里,距铜仁70公里,“松—江”油路横穿全境,“愉—怀”铁路过境寨英,20xx年8月底,全镇已实现公路、电力、电话“村村通”。
二、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潜力
(一)、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镇目前农业产业十分薄弱,没有龙头企业,专业化经营组织(个体)规模小,实力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农民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产品质量和档次不高,市场拓展能力弱;专业协会、专业市场等中介组织发育不良,农户与相关企业联结缺乏有效载体等。
1、与产业化经营相适应的专业生产基地建设现状。几年来,镇党委、镇政府按照生产专业化的思路,建立了奖励扶助机制,培育和发展了一批专业种、养殖大户,兑现了奖励扶助政策,使养殖业特别是养猪业得到较快发展,成立了养猪业协会,产生了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但从总体上看,与产业化经营相适应的生产基地尚未完善,同时还面临启动发展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系、提高拓展农产品市场能力等一系列工作,发展农业产业任重而道远。
2、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体措施和组织保障系统急需完善和加强。在出台了以鼓励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奖励扶助措施的基础上,还需从各个方面出台一些有利于农业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加强农业服务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各种专业组织,培育龙头企业,为我镇发展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3、资金投入仍是发展农业产业的瓶颈。在我镇,广大群众用于发展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由于承贷主体(农民)的贷款担保等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农户利用信贷资金的能力十分有限,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二)、农业产业发展的潜力和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优越,我镇是全县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人口、耕地大部分集中在邓堡、寨英两个坝子,非耕地29万亩,其中荒山13万亩,林地16万亩,相对集中在高海拔地区,有利于农业产业形成规模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增加技术含量、提高产品质量。自然资源丰富,众多的特色产业等待开发。
地理条件优越,我县地处湘、鄂、愉、黔边界,我镇与江口县交界,镇政府所在地距松桃县城58公里,江口县城55公里,铜仁市区70公里,“松—江”油路横穿全境,“愉—怀”铁路过境,距孟溪火车站20公里。有利于与周边相关企业的联结和拓展农产品市场。
农村基础设施较完善,公路、电力、电话实现了“村村通”,各村委会都有综合服务室,由于加大了对农田基础建设的投入,在近年内,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将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农业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

寨英镇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第2页

神为指导,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产品基地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以项目为载体,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整合力量,突出重点,逐步建立起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增强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
(二)、遵循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优势产品和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走外延扩展与内涵提高相结合的路子,通过市场营销、资产重组和产品研发拓展发展空间和开发领域。
2、重点突破原则。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核心,重点扶持优势企业,壮大带动力强的产业化经营组织。
3、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原则。坚定不移地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探索组织千家万户农民联结社会化大市场的有效形式,加大土地流转工作力度,稳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提高规模效益。
4、科技创新原则。提高企业和农民的科技素质,用先进实用技术武装农业产业化经营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整个产业链条的科技含量和最终产品档次。
5、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把保护资源和环境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条基本方针,贯穿到产业化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使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田基本建设、耕地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农业产业重点项目规划和预期目标
规划期内着重培育畜牧、粮油、果品、蔬菜4大主导产业,突出发展猪肉、土鸡、肉牛、优质稻米、标准马玲薯、名优新特果品、有机绿色蔬菜7个骨干农产品,初步培育出一批与4大主导产业相适应的品牌农产品和龙头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1、畜牧产业基地建设、产品开发和预期目标
大力发展猪、鸡、牛等大宗畜禽生产,适当发展鸭、羊、鹅、兔等畜禽。一是重点发展以寨转生态养殖小区和现有养猪大户为基础,以寨转、上寨、水源头三个村为中心,覆盖全镇所有村寨的5万头瘦肉型生猪基地,扶持以富源种猪场为重点的优良仔猪繁育单位或专业户,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实行标准化生产,逐步达到出口的要求。二是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发展以野溪村为中心,覆盖李家庄、大水沟、水源头、阳雀、王家坪、凯牌、岑鼓坡、大塘坡、落满、茶子湾、兴家庄11个村大部分村寨的10万只土鸡养殖基地,并在野溪村发展优质土鸡繁育专业户,打造优质土鸡品牌。三是发展以茶子湾村为中心,覆盖举贤、大塘坡、兴家庄3个村的1000头肉用牛养殖基地,首先在茶子湾村发展和培育优质肉牛。适当发展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建设,培育壮大饲草产业,探索发展肉类加工、皮革羽绒综合利用等配套产业,提高畜禽产品加工能力。到20xx年,全镇肉类总产量力争达到达5000吨。
2、粮油产业基地建设、产品开发和预期目标
一是发展以邓堡村为中心,覆盖黎堡、蕉溪、大水沟、寨转、上寨、吴家寨、罗家寨7个村的20xx亩具有出口潜力的高产优质稻面积,首先在邓堡、吴家寨两个村示范种植,安排得力农技人员负责指导和帮助。到20xx年优质稻面积达到20xx亩。推行有利于大米整精米率提高的稻谷收获、干燥、储存技术和大米、油脂精深加工技术。
二是建设以大水沟为中心,以上寨、寨转、邓堡、吴家寨、罗家寨等村为重点、覆盖全镇的马玲薯生产基地,争取在大水沟村建立100亩的脱毒种薯培育基地,努力提高优良品种的覆盖率,依靠科学技术,瞄准国内、国际市场,实行标准化生产,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提高马玲薯的商品利用率,搞好采收后的分类、精选和包装,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扶持一批淀粉、薯片等马玲薯加工企业,提高产品的付加值和副产品的利用率。争取在20xx年商品用马玲薯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进入市场的马玲薯产品达到20xx吨,产值超过200万元。
3、果品产业基地建设、产品开发和预期目标
适当发展适合地方气候、土壤特点的柑桔、柚子、梨子、桃子、李子等类水果,发展以寨英村重点,覆盖黑冲、王家坪、凯牌、岑鼓坡4个村的果品产业,大力培育种植大户,发展名特优新品种,力争到20xx年种植面积达到20xx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水果采后清洗、分级、预冷、杀菌、打蜡、包装等商品化处理水平,提高水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带动水果产业化经营。适当发展八月瓜、黄腊瓜等野生水果的研发生产,开发有地方特色的果品。
4、蔬菜产业基地建设、产品开发和预期目标
发展以黑冲为中心,幅射上寨、水源头、王家坪3个村面向市场的商品蔬菜产业,大力推进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名特优新蔬菜品种比重,突出秋冬菜和反季节蔬菜两大特色,提高市场占有率。逐步实现产地蔬菜分级、包装、保鲜、储藏、速冻、脱水、萃取、罐头制作等深加工,蔬菜产加销一体化。到20xx年蔬菜产业化种植面积发展到1000亩。
四、投资概算、资金来源和效益分析
(一)、投资概算
到20xx年,总投资4000万元,其中畜牧产业3000万元,优质稻米产业100万元,马玲薯产业100万元,果品产业100万元,蔬菜产业100万元,拓展市场200万元,龙头企业400万元。
(二)、资金来源
农民自筹3000万元,(我镇信用社20xx年末存款余额4622万元,邮政储蓄存款1100万元)。
财政投入1000万元(主要用于兑现奖励、科技投入、拓展市场、扶持企业、综合服务等)。
(三)、经济效益分析
1、到20xx年,在规划范围内,各产业的年产值可达到5800万元,其中:畜牧产业5000万元,优质稻米200万元,商品薯200万元,果品200万元,蔬菜200万元。
2、农民人均增加收入1900元。其中畜牧业增收入1600元,其它4项共增收300元,分别增收75元。
3、20xx年,财政收入增加约300万元。
五、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镇党委、镇政府要将农业产业化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协调及其办事机构,使各职能部门同心协力、各尽所能。使各有关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改变作风,围绕《规划》,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提供主动、热情、周到、高效的服务。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适当运用经济的、政策的手段,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二)、建立激励机制。每年表彰奖励一批带动面广、带动增收幅度大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和龙头企业。抓好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带动和集聚生产要素,带动投资的增长和经营的发展,按照一家企业、一个产品、一个品牌、一个协会和一批基地的要求,突出重点给予扶持。
(三)、完善农业产业化市场体系。市场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依托。为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需要,必须完善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完善市场流通服务体系,构筑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与市场的有机联系平台,加强对农产品营销人员培育,争取在20xx年建立一支100人的营销队伍,帮助生产经营者成功进入市场。
(四)、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中介组织。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改造传统农户,鼓励农民自愿依法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以资金、技术、实物等入股,依法兴办各类企业,帮助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按照法律、行政法规成立各种行业协会。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为主的中介组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起着桥梁与纽带作用。是提高农民市场化组织程度,发展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工作。坚持积极扶持、稳定发展,不断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推向新水平。
(五)、完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循序渐进的发展信誉联结,推行合同联结,引导产权联结,完善组织机制;从价格、服务、银行贷款等方面完善利益机制。运用“公司 基地 农户”的方式,由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作为承贷主体,从银行贷款,然后由龙头企业给农户提供生产资料、技术等有偿支持,解决因资金短缺对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制约。从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保险、建立风险基金保障制度等入手,完善风险保障机制。
(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如何推进产业经营,选择何种组织形式和利益机制,都要充分尊重农民和企业的意愿和经营决策权。教育企业和农民增强法制观念和契约意识,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办事,规范和保障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
(七)、全面实施标准化建设,突出骨干产品。政府有关部门要为产业化经营组织基地农产品标准化认证提供咨询和申报服务。
(八)、制订和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在土地、税收、投资等方面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要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投资环境,促成更多项目的生成落地。如农户新办畜禽饲养场、农产品收购、加工场所用地视同农业生产用地。直接为农业服务的非农业建设项目用地,可按土地最低出让价出让土地使用权。允许农户依法有偿转让承包土地使用权,或入股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十分注意处理农业产业化建设与农民承包土地的利益关系,确保农民增收。

寨英镇人民政府
20xx年9月19日

关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奖励办法


关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奖励办法


中共任丘市委
任丘市人民政府
关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奖励办法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要把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作为新农村建设中一个带有全局性和方向性的工作来抓。为进一步提升我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结合我市主导产业发展实际,制定以下扶持奖励办法。
一、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重点龙头企业是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关键,要重点培育和大力扶持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其上规模、上档次,提高带动能力,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对获得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的给予市长特别奖,市财政对确定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的,每个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确定为沧州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的,每个企业一次性奖励1万元;对确定为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的,每个企业一次性补贴5000元。
二、对农业产业化重点建设项目实行贷款贴息
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在龙头,最终取决于项目建设。要把项目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列入年终主要考核目标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对新建、续建、扩建及技改的农本文 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实行贷款贴息的办法进行补贴。对企业自筹资金或吸纳社会资金用于项目建设的,可视同银行贷款对待。贴息额为年度内实际完成投资额的5%计算。贴息资金补贴的具体办法按照市产业化办公室及财政局等有关部门下发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贷款贴息办法》实施。
三、对引进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进行特别奖励
对引进市外资金或技术,投资我市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引资额达到1000-3000万,每个项目一次性奖励1万元;引资额达到3000-5000万,每个项目一次性奖励3万元;引资额达到5000万以上,每个项目一次性奖励5万元。
四、加大对种养基地的奖励力度
要把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的首要环节来抓,按照“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为龙头企业提供稳定的质量可靠的加工原料资源。重点支持畜牧、蔬菜两个产业的生产基地建设。对年度内投资额达到100万元以上的养殖基地或养殖小区,市财政一次性奖励项目投资额的2%。对年度内设施蔬菜发展到5亩以上,每个标准棚一次性奖励20xx元。陆地菜成方连片发展到500亩以上的,每亩一次性奖励50元。奖励的具体办法由市产业化办公室会同农业局、畜牧局、财政局共同制定实施。
五、加大对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
要强化品牌推介,全力提升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加大对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市财政对年度内新增农产品注册商标的企业,每个奖励20xx元;对取得河北省著名商标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每个奖励5000元;对取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每个奖励2万元。
六、加强金融信贷服务
农行、农发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持力度,将符合贷款条件的龙头企业列为信贷优先支持对象,允许企业以房屋、机器设备以及土地使用权做贷款抵押。当年新增贷款要向农业产业化项目倾斜,增加贷款投放。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要积极搞好农业产业化项目的筛选推介,最大额度的争取金融部门的贷款支持,切实解决龙头企业资金补缺难题,为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
七、对工商税收实行优惠政策
认真落实国家对龙头企业的各项工商税收优惠政策。对农业产业化规模种植、规模养殖项目,免收工商管理费,免征个人收入调节税。农产品加工项目,可享受企业所得税“免二减三”的优惠政策,其增值税使用低税率,视具体项目予以免征、缓征、先征后返等优惠政策。
八、在用地、用电、用水、交通上给与扶持
农业产业化的规模种植、规模养殖项目,一律视同农业生产用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占地优先安排使用存量国有土地,确需使用新增建设用地的,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征用、出让手续。对华北油田退回的农场占地,优先用于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允许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依法以土地使用权入股,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项目的用水、用电标准可参照农业用水、用电标准予以优先协调解决。交通部门对龙头企业运输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车辆,要简化审批手续,提供便利。
九、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市行政服务中心对投资农业产业化项目,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开辟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市直有关部门要对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生产经营、产品销售等环节做好信息服务、人才支持等工作,各乡镇办事处也要集中力量向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倾斜。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关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奖励办法

着力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着力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着力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近年来,我市农业产业化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产业层次不断提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效益不断发挥。但是与全省农业产业化竞相发展的态势相比,我们深感责任很大,压力不小。对此,我们要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坚持自己的路子,打造自己的品牌,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一、在狠抓基地建设,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上下功夫

农产品基地建设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是产业化链条中的“第一生产车间”。通过结构调整形成规模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不仅可以使农产品进入鲜活产品市场获取规模效益,同时规模化的生产也为农产品加工提供了原料基地,能有效解决集中加工与零星资源的这一矛盾。从××目前的农业发展情况来看,空间布局分散、整体规模偏小、综合效益较差的问题仍然存在,相当一部分地方还是没有摆脱“种田是为了吃饭、养猪是为了过年”的小农经济模式,即便是已经达到一定生产水平的农户和乡村,也没有真正实现资源优势向商品优势的完全转化。这个问题的解决,要求我们必须狠抓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要把抓好基地建设与整合农业资源结合起来。根据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一方面要引导优势农产品、特色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使农业生产向区域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结构调整要进一步明确方向,把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地方特色产业作为突出任务来抓。紧紧围绕生猪、湘莲、粮食、蔬菜等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的要求,从区域布局着眼,从基地建设入手,扩点成线,聚块成带,把规模做大,推动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建设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产业。另一方面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群发展,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形成与我市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建成一批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使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力争通过几年努力,使农业食品工业园、生猪、兽药工业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工业园、××皮革工业园等园区形成20亿元产值以上的规模,为全市的农业结调整、产业集群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要把抓好基地建设与提高综合效益结合起来。要重视生态环境效益。切实加强生态环境配套建设,大力推进大中型畜禽场有机废弃物治理及综合利用,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能源环境工程,推广畜禽粪便沼气池无害化处理等综合利用技术。采用以沼气为纽带的粪便处理干湿分离、制造生物有机肥等措施,对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利用,大力实施农村“一池三改”(建设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加快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综合处理利用步伐。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现行的土地分散经营机制与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有着比较严重的冲突,因此,必须借鉴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两权”分离原则,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的让渡问题。通过经营权的集中使用,克服小生产的固有弊端,将土地向农业生产基地中的龙头企业、种田大户等合理流转。

要把抓好基地建设与促进产品加工结合起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需要突破农业内部纯粹种植养殖业限制,向加工和市场延伸。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获得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和新的增长点。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还存在很大差距,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例,发达国家平均为3:1,而我国只有0.6:1。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正受到跨国公司的挑战,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从总体上看,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工艺技术装备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不完善、缺乏必要的政策扶持等,仍是制约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影响,大宗农产品生产过剩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改变这种状况,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我们要借助农产品生产基地这个平台,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加快农产品的转化与增值,增加农民就业与收入,提高农产品竞争能力。如可以通过发展肉食加工、皮革加工、兽药工业、饲料工业和种猪产业,以及猪肠衣、生物药品等系列产品的开发和加工形成产业集群,使生猪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县域经济的优势产业。

二、要延伸产业链条,在把特色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上下功夫

通过多年的发展,我市立足资源优势和发展潜能,建基地、创品牌、拓市场、壮“龙头”,初步形成了粮食、生猪、湘莲、槟榔、蔬菜和草畜等几大特色产业,但是总体上仍然存在竞争实力不强、产业链条不长、经营水平不高等问题,因此,必须紧紧依托资源优势,按照错位发展的原则,努力 延伸产业链条,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精成支柱产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和效益。


着力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第2页

是做大做强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农业是典型的粮猪型农业,生猪是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市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发展来势较好,初步形成了相关产业链条,人均出栏生猪数、生猪外调率、规模养殖比例等主要指标进入了全国、全省先进行列。但在集中养殖规模、加工能力、增值效益、优质品比率上,还存在在欠缺,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的比较优势有被弱化的危机,因此,必须要从量的扩张、质的提升和成本下降中增收,从产业链条的延伸上降风险、求效益,全力打造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核心竞争力。要抓经营规模,要建设规模大、水平高、专业化的养殖和加工基地,大力推进生产基地的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提高集约化水平。要抓龙头企业,要按照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的原则,集中力量对那些种群品质高、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龙头企业实行政策倾斜,促进其向大、高、外、强方向发展。要抓产业链条延伸,在“十一五”期间,推进千万头生猪产业化工程,到20xx年发展生猪1000万头,生猪年加工能力达500万头,皮革加工能力达5000万张,兽药销售额达10亿元,年供种猪10万头以上,建立种猪-规模养殖-兽药-屠宰加工出口-皮革-深加工-副产品加工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生猪及相关产值达200亿元以上。

二是做大做强槟榔产业。目前,我市槟榔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有4家,槟榔加工业产值达10亿元以上,但是我市槟榔产业面临××、××和××槟榔产地海南省的挑战,在这种局面下,要保持我们的产业优势,关键是要延伸槟榔产业链条,做大做强资源和市场两大文章。一方面,要加大基地建设力度。在槟榔未能成功移植到中南地区前,要坚持“走出去”战略,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合作,到槟榔产地海南、台湾等地建基地,自己掌握控制槟榔的初级产品,形成完整的槟榔种植-加工-销售链条,降低市场风险。另一方面,要努力开拓市场。要进一步整合槟榔加工资源,用现代工艺取代传统工艺,规范工艺流程;建立现代工厂化规模型加工体制,形成全新的加工生产线;打破槟榔品种单一化,构筑多品种、多风味的新格局,提升××槟榔整体品质,增强××槟榔走向全国、走出国门的后劲,力争到20xx年槟榔加工业产值达30亿元,确保在全国处于领先行列。

三是做大做强湘莲产业。湘莲产业虽然起步早,但发展不快、优势不明显,由于多数企业与农户联络大都处于“松散”状态,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沾”的经济联合体,致使企业也没有稳定可靠的供应基地,产品安全、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为此,我们在继续稳定和增加湘莲种植面积的同时,要加强对湘莲质量的研究、品种的选育、产品的开发,争取湘莲深加工有较大的突破;要规范湘莲协会运作的管理,发挥好连接农户与市场的纽带作用,有效解决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市场、运用现代科技和扩大经营规模等问题;要支持加工企业发展壮大,构建基地、农户、企业联合的湘莲产业化经营格局。

三、在发展精深加工,把比较优势提升为竞争优势上下功夫

丰富的农业资源,构筑了发展的比较优势,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还需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打造品牌为重点,以质量安全为基础,以科技开发为手段,以营造环境为保障,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实行产业带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抓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强力支撑。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沿海发达地区资本的内移和泛珠三角合作的启动,项目建设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要抓住有利机遇,围绕种猪、皮革、兽药、饲料、槟榔、肉食加工、大米加工、竹木加工、工厂化养殖等产业,精心策划和组织实施一批优势强、见效快、回报高的项目。要加强招商引资,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投入资金40亿元以上,重点建设好30个农业产业化项目。要继续实行领导联系项目制度,由联系领导牵头,切实加强调度,及时解决影响项目建设的重大问题。要认真落实项目建设分工协作制,项目建设职能部门要在用地拆迁、手续报批等方面加大协调力度,财政、银信等部门要合理调度资金,确保资金投入;项目实施单位要明确责任,精心施工,促进项目早开工、早完工、早见效。二是抓品牌打造。品牌出形象、出效益、出竞争力。目前全市农产品在省内、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具有“量”的优势,但缺少“牌”的优势,主要是品牌意识不强、品牌打造和培育不够。要注重品牌开发,高度重视研发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提高产品品质,提升品牌内涵。要注重品牌塑造,广泛通过广告、赞助、营销等途径,加强宣传推介,树立品牌形象,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要注重品牌培育,转变政府职能,加大服务力度,认真落实优惠政策,培育名牌企业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能力;同时,对确有特色而经营陷入困境的沉淀名牌,加强招商引资,加大扶持力度,不断提高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三是抓质量安全。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群众健康,特别是随着消费理念的不断升级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要以“米袋子”、“菜篮子”为突破口,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体系、动植物防疫灭病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实现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要加快产地认定步伐,扩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实施力度,确保农产品加工达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要求,农产品出口达到贸易国和国际标准。四是抓科技开发。打造产业优势的关键在于提高科技含量,促进技术创新。要引导企业加大投入,积极联合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参与科技开发,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开发体系。要加快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技术装备的更新步伐,积极引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设备、工艺、技术和管理,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科技开发能力。要积极推广和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管理技术,提高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全过程的科技含量。当前,要着重加强种苗优化、水稻优质丰产、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农产品加工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科研攻关,特别是要对湘莲、生猪等特色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五是抓环境营造。良好环境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要优化政策环境,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项政策,并加大督查力度,确保落到实处。要优化法制环境,坚决纠正和处理侵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法权益的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等行为,对典型案件要公开曝光。要优化舆论环境,大力宣传促进农业产业化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和突出成就,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合力。版权所有

某市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某市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


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国防科技等各个领域,对促进相关产业升级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确保石化产业稳定,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特编制本规划,作为石化产业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规划期为20xx-20xx年。

一、石化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我国是石化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进入21世纪以来,石化产业保持快速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逐步提高。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左右,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约1个百分点。化肥、农药、成品油、乙烯、合成树脂等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相继建成了14个千万吨级炼油、3个百万吨级乙烯生产基地,云南、贵州、湖北三大磷肥产区,青海、新疆百万吨钾肥工程。但是,石化产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现,主要表现为:集约发展程度偏低,产业布局分散;创新能力不强,高端产品生产技术和大型成套技术装备主要依赖进口;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中低端产品比重较大;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加剧;农资供给需要加强,低成本产品产能不足,市场调控体系不完善;一些地区不顾资源、环境条件,不注重能源转换效率,盲目发展煤化工。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石化产业受到较大冲击,国内外市场萎缩,生产持续下降,库存增加、价格大幅下跌,行业经济效益下滑、生产经营困难。当前,我国石化产品消费仍处于增长期,油品、化肥、农药刚性需求长期存在,高端石化产品市场潜力巨大,必须抓住机遇,加快石化产业的调整和振兴,促进产业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稳定石化产品市场,保持产业平稳增长;依托大型企业和产业基地,按照炼化一体化、园区化、集约化模式和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安全生产的要求,优化石化产业布局;统筹国内外资源,保障农资供给;推进自主创新,实施技术改造,发展高端产品,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不断增强产业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石化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

(二)基本原则。

坚持稳定生产运行与促进产业振兴相结合。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石化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保障产业平稳运行,又要着眼长远,加快转变增长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增强发展后劲。

坚持调整产品结构与增加有效供给相结合。抓住有利时机,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中高档产品比重,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增加有效供给能力,满足市场需求。

坚持加快技术改造与推进自主创新相结合。加大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力度,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强化技术改造,促进石化产业技术的系统化和集成化;加强关键和前沿技术研发,增强自主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坚持实施重大项目与调整产业布局相结合。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严格控制炼油乙烯新布点,统筹考虑对外合作项目规划布局。推动大型企业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集中布局、集约发展。

(三)规划目标。

20xx—20xx年,石化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xx年力争实现平稳运行,经过三年调整和振兴,到20xx年,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发展方式明显转变,综合实力显著提

1.产量保持稳步增长。到20xx年,原油加工量达到40500万吨,成品油、乙烯产量分别达到24750万吨、1550万吨。

2.农资保障能力增强。到20xx年,化肥产量达到6250万吨(折纯),钾肥产量达到400万吨(折纯),高浓度化肥比重提高到80%;在原料产地生产的化肥比重提高到60%,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化肥储备基本满足市场调控需要。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比重显著提高,县乡农用柴油供应网络不断完善。

3.产业布局趋于合理。成品油“北油南运”的状况得到改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建成3-4个2000万吨级炼油、200万吨级乙烯生产基地。煤化工盲目发展的势头得到遏制。

4.产品结构显著改善。20xx年车用汽油全部达到国Ⅲ标准,20xx年车用柴油全部达到国Ⅲ标准,20xx年轻质油品收率达到75%,高端石化产品自给率明显提高。

5.技术进步明显加快。丁基橡胶等产业化技术取得突破,千万吨级以上炼油、百万吨级乙烯、大型粉煤制合成氨等成套技术装备实现本地化,煤制油、烯烃、乙二醇等示范工程建成投产。

6.节能减排取得成效。到20xx年,石化产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2%以上,污水、二氧化硫和粉尘等污染物排放量减少6%以上,行业特征污染物排放得到控制。综合能耗普遍降低,大型炼油装置吨原油加工耗标准油低于63千克,大型乙烯装置吨乙烯耗标准油低于640千克,大型煤制合成氨装置吨氨综合能耗低于1.8吨标准煤。

三、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

(一)保持产业平稳运行。

加快实施国家扩大内需、调整和振兴重点产业、增产千亿斤粮食等各项综合措施,拉动石化产品消费。落实有利于石化产业发展的税收和加工贸易政策,扩大石化产品市场。加强对进口石化产品的监测预警,防止境外产品倾销。打击石化产品走私,维护市场秩序。严格执行油品质量标准,严禁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油品进入市场。扩大油品和化肥储备,减轻企业库存压力。采取积极的信贷措施,缓解企业流动资金困难。

(二)提高农资保障能力。

采用洁净煤气化和能源梯级利用技术,对现有氮肥生产企业进行原料和动力结构调整,实现原料煤多元化,降低成本;在能源产地适当建设大型氮肥生产装置,替代落后产能。优化磷肥资源配置,推广硫和中低品位磷矿综合利用等技术,继续建设好云南、贵州、湖北三大磷肥基地。加大国内外钾矿资源勘探开发,科学规划青海、新疆钾肥基地发展,加强钾矿共生、伴生资源开发利用。调整农药产品结构,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品种,推动原药集中生产。完善化肥储备制度,提高市场调控能力。加强农用柴油供应网络建设,满足季节性集中消费需要。

(三)稳步开展煤化工示范。

坚持控制产能总量、淘汰落后工艺、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以及能源化工结合、全周期能效评价的方针,坚决遏制煤化工盲目发展势头,积极引导煤化工行业健康发展。今后三年停止审批单纯扩大产能的焦炭、电石等煤化工项目,原则上不再安排新的煤化工试点项目,重点抓好现有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气、煤制乙二醇等五类示范工程,探索煤炭高效清洁转化和石化原料多元化发展的新途径。

(四)抓紧实施重大项目。

抓紧组织实施好“十一五”规划内在建的6套炼油、8套乙烯装置重大项目,力争20xx年全部建成投产。在现有基础上,通过实施上述项目,形成20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11个百万吨级乙烯基地。炼油和乙烯企业平均规模分别提高到600万吨和60万吨。

(五)统筹重大项目布局。

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立足现有企业、靠近消费市场、方便资源吞吐、淘汰落后产能的原则,按照一体化、园区化、集约化、产业联合的发展模式,统筹重大项目布局,严格控制炼油乙烯项目新布点。做好新建重大炼油乙烯项目论证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近期重点做好利用境外资源在国内合作加工的炼化项目前期工作,选择2-3个条件好的现有大型炼化企业进行扩建。结合中缅原油管线的进展情况,适时开展西南地区炼化项目的布局研究。

(六)大力推动技术改造。

加快前沿技术自主化、关键技术产业化、工程技术本地化,及时研究制定相关技术和产品标准。推广资源综合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技术,推动园区化发展和清洁生产,实现节能减排。炼油乙烯行业重点推广液化气制高辛烷值汽油、渣油加氢处理、资源梯级使用等技术,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氮肥行业重点推广废水闭路循环等技术,磷肥行业重点推广硫酸生产余热回收等技术。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开展炼油企业油品质量升级改扩建,乙烯装置节能降耗改扩建,氮肥企业原料路线和动力结构调整,磷肥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农药企业高效低毒低残留产品生产和农药废弃物处置能力建设,高端石化产品产能建设等工作。

(七)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淘汰工艺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安全隐患大、环境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对炼油行业采取区域等量替代方式,淘汰100万吨及以下低效低质落后炼油装置,积极引导100万-200万吨炼油装置关停并转,防止以沥青、重油加工等名义新建炼油项目。对化肥行业通过上大压小,产能置换,淘汰技术落后、污染严重、资源利用不合理的产能。对农药行业依据行政法规,淘汰一批高毒高风险农药品种。加快淘汰电石、甲醇等产品的落后产能,提高污染防治和产业发展水平。

(八)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石化产业属于资源消耗量大、废弃物排放量高的产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责任重大。要加强产业监管,促进产业发展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相协调。加强环境容量调查和规划,引导石化产业合理布局、清洁发展。行业协会要积极配合职能部门加强产业运行的监测管理。生产企业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责任,进一步增强事故应急处置能力。重点加强江河湖泊和人口密集区等敏感地区产业发展的监督指导。依法关停不符合环保和安全生产要求的企业,现有企业必须达标运行,新建项目原则上应进入合规设立、环保和安全设施齐全的产业园区。

(九)支持企业联合重组。

推动大型石化集团开展战略合作,优化产业布局和上下游资源配置,增强国际竞争力。引导大型能源企业与氮肥企业组成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支持骨干磷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提高集中度。支持钾肥龙头企业开展产业整合,促进钾矿资源合理利用。鼓励优势农药企业实施跨地区整合,努力实现原药、制剂生产上下游一体化。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兼并重组,扩大产业规模,做强高端石化产业。

(十)增强资源保障能力。

加大国内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力度,稳定石化产业原料的国内供给;开展油钾兼探,推动青海和新疆等地含钾卤水和海相钾矿资源勘查。加强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煤炭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硫回收,增强资源保障能力。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境外油气、钾矿、硫资源开发与合作。

(十一)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石化企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抓住产业调整和振兴的机遇,加强生产要素全球配置能力,深化企业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断提高经营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着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及核心竞争力。强化质量管理和节能管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加强环境保护,做好节能降耗和减排工作。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企业人才,全面履行社会责任,建设和谐企业。

四、政策措施

(一)完善化肥储备机制。

完善中央、地方两级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制度,加强淡储化肥调运,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淡储旺供的调控体系,保障供给,稳定市场价格。支持化肥骨干生产企业储备磷铵和尿素。抓紧研究建立国家化肥储备。

(二)抓紧落实油品储备。

加快储备设施建设,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增加成品油国家储备。参照原油商业储备做法,尽快研究制订成品油商业储备办法和制度。

(三)加强信贷政策支持。

鼓励金融机构对基本面较好、信用记录较好、守法经营、有竞争力、有市场、但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石化企业给予信贷支持。

(四)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

完善成品油价格政策,结合消费税制度改革,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建立有利于石化产业发展的成品油消费税征收体制。

(五)加大技术改造投入。

制订《石化产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项目及产品目录》,设立石化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重点支持油品质量升级、化肥农药结构调整、高端石化产品发展。支持异戊橡胶等前沿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丁基橡胶和己内酰胺等关键技术产业化,大型乙烯等工程技术本地化示范工程建设。

(六)支持境外资源开发。

加强引导,简化审批手续,完善信贷、外汇、税收等措施,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资源勘探和开发。

(七)实施公平税负政策。

统筹兼顾石化产业与下游加工贸易发展,科学制定石化产品进出口税收政策和加工贸易政策,实行国产与加工贸易进口石化产品公平税负。抓紧完善化肥出口管理政策。

(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认真落实和完善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妥善解决富余人员安置、企业资产划转、债务核定与处置、财税利益分配等问题。采取资本金注入、融资信贷(银行贷款,发行股票、企业债券、公司债券、中长期票据,吸收私募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中央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支持开展兼并重组的骨干企业实施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

(九)完善产业发展政策。

抓紧制(修)订相关产业政策、燃油质量标准、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能源使用和污染排放管理办法、产业准入目录、鼓励发展和研发高端石化产品和技术目录。严格控制甲醇、烧碱、纯碱等产能过剩行业项目建设和炼油乙烯项目新布点。对于没有完成小炼油等落后生产装置关停并转任务的地区,禁止建设新增产能的项目。综合运用提高准入门槛、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实施差别电价等手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建立产业退出机制,完善和落实配套政策措施。加快重点项目的环境评价、用地审核及项目核准工作。

(十)依法做好反倾销和反走私等工作。

完善石化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加强对三大合成材料和高端石化产品进出口异常情况及其对我国内产业影响的监测。依法采取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维护公平贸易秩序。加强成品油进出口监管,严厉打击成品油走私活动,防止扰乱国内市场。

五、规划实施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划》分工,加强沟通协商,密切配合,尽快制定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并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要建立部门联合发布信息制度,适时向社会发布产业调整和振兴的有关信息。有关部门要适时开展《规划》的后评价工作,及时提出评价意见。

有关地区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订具体落实方案,确保取得实效。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报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门。

(转自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专栏)


欢迎阅读范文人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工作计划的优质专题,请访问: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总结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