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读后感5000字

老子的读后感范文一

《老子》一书作为我国先秦文化的代表作之一,我觉得有它的独到之处,它的思想内涵非常深刻,而且它所讲述的内容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天文、地理、历史、政治、文学、为人处事之道等等。我等小辈只能从字面肤浅的理解,其中也许有对也有错的地方,但皆为我个人的想法。

《老子》第四十九章-------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圣人可以喻之为高层决策者,常常没有存私心,以百姓的需要为自己的需要。一心向善的人,我也以善心、善意对待他;用心不良的人,我也同样以善心、善意对待他;这就是思想品德向善的表现。诚信的人,我信赖他;不守信用的人,我也以诚信对待他;这就是思想品德以信为本的体现。圣人处在庙堂之高,吸气的样子,因为天下混乱了他的心智,老百姓都注意他的一举一动,圣人都害怕它。

《老子》当中的治国治民的思想与方法,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

当今的高层决策者,我觉得应该从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其有益的成分,博大精深的先秦文化《老子》一书,非常值得学习、借鉴。古之圣人都以老百姓的想法为自己的想法,作为现代的高层决策者更应该以老百姓为重,想老百姓所想,思老百姓所思。广大的老百姓是我们社会稳定的根基所在,决策时,不能以公共利益为借口而损害老百姓的利益。我觉得我们中国的老百姓是最善良、最诚实的,既然老百姓是如此,作为决策者更不能因为老百姓的善良和诚实而觉得好欺负,在决策时一而再,再而三的牺牲老百姓的利益。对善良和诚实的,要将心比心,对于心不善和不诚信的人,要通过教化,感化他们。决策者站在庙堂之上,不要把自己摆得高高在上,要亲近群众,深入群众,听取他们的心声和意见。要注意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因为你的一举一动都在老百姓的注意之下,古人对此都心存畏惧,现在的决策者更应该保持敬畏之心。

联想当下的社会现实,什么城市暴力拆迁、刑讯逼供、城管暴力对待小贩、群体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情何以堪!我试问,这个社会到底为何了?广大的社会民众为我们的这个社会的发展繁荣做了巨大的贡献,甚至付出了一生和生命。在有时候,一句公共利益就抹杀了他们的希望和理想,这些决策者的良心何在,责任何在?公共利益是大事,没错。但公共利益需要不应该是随意损害老百姓

查看更多>>>

老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一

最近学生课程在学习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我对老子的思想是比较向往与崇拜的,于是读了一本书,林语堂的《老子的智慧》,对老子的思想更加崇拜。老子的智慧是哲人的智慧,可以净化我们的思想和灵魂,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老子的智慧可以开启我们的智能,教人如何处世;老子的智慧有助于我们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感悟一 万事定要顺其自然

人生在世,终止结果皆为一死,万事不能强求,要顺其自然发展才好。名与利皆为过眼云烟,追逐金钱,就会受金钱的束缚;追逐功名,就会受功名的束缚。只有抛开名利,才能超脱于种种名利之外。平平淡淡才是真。淡然的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吧,你会从宁静的心境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妙的。

感悟二 万事要坚持中庸,到了就好,不要过

人生也就60年,万事到一定程度就好了,不要太过,太强求。为什么要把自己搞的那么累呢,现代人,压力太大,抑郁的很多。从懂事那天起,大部分人就要为了生存忙碌奔波,要不然一家人的生活就没有着落。当一家人因为自己的努力而得到全家人的生活改善时,你说这种奋斗的过程难道就没有幸福的感觉吗?在瑞典,就算是最坏的打算,一辈子什么也不干,他的收入也很可观,所以,他们有很多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到底上帝要他降临人间是来干什么的。其实生命中奋斗也是一种幸福。

我们往往要感叹事事的不如意,其实我们都是幸福的,家人的平安,孩子的健康,难道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吗?做人要乐观,要容易满足才好,这样才会幸福!

《老子的智慧》读后感范文二

光阴荏苒,年复一年。繁忙的工作,匆匆的心情难免使人疲惫和麻木。而读书可以明志可以明理可以医治慵懒的思想。今得《老子的智慧》一书,每每读来总会感受到国学经典的魅力,而每有会意,便会欣然一爽。

《道德经》比《易经》好读,若没有注解我根本读不了《易经》,而老子的话则都是通俗又形象的表述。《道德经》九九八十一章,《易经》八八六十四卦,我认为,从总体上讲,《易经》是一个大系统,严谨周密,无所不容,充满相生相克和辩证,探讨天地人的客观规律,不绝对什么,在无形中提高了我们的认识及预测未来的能力。《道德经》也构建了一个大系统,那就是关于道和德,即天之道、圣人之道、上德、玄德,老子通过大量的辩证、对比、反复、比喻,提出利而不害的天之道、为而不争的圣人之道,提出负阴抱阳、以柔胜刚、清静无为的处事之德,老子是在为世人解答社会生活中诸多的疑惑,进而快

查看更多>>>

【翻译】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戒:青少年时期,血气还未养成,要警惕不可迷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争强好胜;等到年纪变老,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不可贪得无厌。”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宽恕和受宽恕的难以言喻的快乐,是连神明都会为之羡慕的极大乐事。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宽容的名言警句精选大全,欢迎阅读。更多资讯尽在名言警句栏目!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孔子的名言在至今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和启发。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孔子名言精选100句,欢迎阅读。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名人名言栏目!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易卜生

在这个世界上,既然燕尔打捞婚乃至重大决战都在不断发生,我们大家每天到了一定时间,又能有滋有味利利索索把一堆好吃的东西一劳永逸有来无回地塞进我们这个身之所寄的皮囊里,那么,这个成绩看来也就算不小了。粗粗一看,在这是非蜂起的世上,只要尽其在我有所获得,也就可以算达到了人生惟一的目标。然而,从人的精神状态看来,这仅仅是皮相之见。—— 史蒂文生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j,绝学无忧。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查看更多>>>

  是谁在数千年的历史中悠悠地述说着亘古的智慧?是谁在漫漫的岁月轮回里传递着不变的真理?是谁只留下五千言却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哲思?是他,哲学的圣者,生活的智者——老子。他就如一颗璀璨而又古老的恒星,散发出神圣的光芒,透过数千年的时光,照耀在宇宙深处的每一个角落。   老子具有非同一般的智慧,那一双犀利的明眸洞穿了人世间的是是非非,渴望着宁静与恬适的生存方式,力图避开现实的纷纷扰扰,追求那一份纯真的心灵自由,这种超乎其然的生活态度,为后人指明了一条新路,令人神往,令人渴望。   他的思想,他的哲学,总与‘道’息息相关。道是万物的本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通过一个‘道’字把自然创造的根源归于自然本身,从而否定了一切唯心论和宗教主义。在我看来,道的内涵就是一种客观规律,看不见,摸不着,而世间的每个细微之处都存在着道的本真。做人之道,为学之道,谋事之道,道道相关,处处都是智慧,都需要我们去发现和领悟。每个人都必须生活,做人为学谋事之道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颇为重要,道德有无,道德高低,决定着你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方式和成效。《老子》教我们的是修身之法,以来提高精神境界,让我们学会生活。每个人都渴望着自由与快乐,而烦恼无处不在,坎坷接踵而至,若要从中解脱,主动权在自己手上。“有勇气去改变能改变的,有肚量去接受不能改变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有这样,方可身心自由,才能有更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老子》之中有一个重要的思想---无为。无为就是什么也不做,无所谓,无所为吗?其实不然。无为的精华之处在于它的玄理,有太多的人无法真正理解无为的内涵,把其归为消极避世的人生观。

然我的理解有所不同,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不为所欲为,不胡作非为,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无为是顺道办事,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顺自然发展的一种高姿态的智慧。“不做也完美”从某种角度看,确实有道理。汉 查看更多>>>

利用寒假的时间我又重新学习了一下《道德经》,《道德经》是中国道学思想的经典,我很喜这本书,他的一些话看似平常其实很深奥,全书共五千字,但是所阐述的道理确是很耐人寻味的,尤其是老子阐述的水,具有极高的哲学道理。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懂得如何滋润万物,不与万物相抗争,它处在人们最不屑的地方,所以它最接近于道。李小龙曾经说过:你把水放进杯子里,它就成了杯子的形状。你把水放进瓶子里,它就成了瓶子的形状,你把水放进茶壶里,它就成了茶壶的形状。这几句话看似平常,其实哲学韵味很深。水没有形状,更适应于万物。所以我们也要像水一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处在什么环境下,都像水一样,无孔不入,适应万物。

查看更多>>>
老子读后感

老子读后感(一):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中,许多为人的一句话令我们终身受益,让我们不禁对先辈们的智慧暗暗赞叹,也迫切的期望能够回到那个时代,去目睹那些伟人们的尊荣,去静静聆听他们的淳淳教诲

《老子》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令我终身受用,当我们感叹别人是多么的成功、多么的有钱但是我们只是停留在羡慕的阶段,从来没有坐下来静静地思考,别人为什么这么优秀、这么成功难道他们一生下来就这么成功吗当然不是,他们之所以走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前面,是因为他们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坚持不懈的从一无所有做起,他们所付出的是我们的很多倍,自然就会比常人收获的更多。

工作是这样,学习又何尝不是呢,我们为了取得一个好成绩,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的去吸取知识,不断的像土一样,一点一点的累,成就九层之台,像毫末一样,一点一点的生长,长成合抱之木。

人生亦或如是,人生路漫漫何其修远。我们每应对一个困难,就在人生的路上跨出了一步。这一步看似微不足道,其实对我们每一个人都至关重要。那一步,令我记忆犹新。

考试,看似痛苦,却如同人生一样,每解一道题都如同跨过了一道困难,我记得考试时,开始我做的行云流水,没有丝毫的问题,可越做到后面,就如同陷入泥潭里一般,寸步难行。我费尽脑力,最后一飘过关斩将,杀到最后一题,可最后一题如磐石坚硬,油盐不进,我坐在那里冥思苦想,却拿它没有办法。我看向窗外,看着那蔚蓝的天空,纯洁的白云,突然产生一丝明悟,考试如人生,要学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只是一味的追求答案,却忽略了过程,忽略路上的一切。于是我开始从基础入手,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最后费劲千辛万苦,最终把这块磐石打磨成一件艺术品。这次,让我在人生的漫漫长途上,踩下了最困难的一步,但让我对这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了更深的了解,对老子那博大精深思想,所折服。

老子的思想、智慧,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老子在四五百年前便懂得了此刻我们人类都难以理解的哲学。他的思想、智慧无时无刻侵润我们的人生,他的语言传承了我们中国璀璨的礼貌!

老子读后感(二):

老子其犹龙乎?这是孔子对老子的赞叹。老子何许人也?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于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二十五时诞生于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当时的中国呈现出极为灿烂的文化一些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纷纷产生一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老子就生活在那个伟大的

查看更多>>>

老子其犹龙乎?这是孔子对老子的赞叹。老子何许人也?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于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二十五时诞生于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当时的中国呈现出极为灿烂的文化一些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纷纷产生一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老子就生活在那个伟大的时代那个时代也正因为有了老子才更加伟大。

老子曾做过周朝守藏室的史官。在那里他潜心于书籍之中所以习得鉴往知来的历史所以对人世有了得深的体认。老子运用他深邃的思维创造出了灿烂亘古的道家思想。

其间同时代的另一位伟人孔子来拜访。他向老子请教了很多问题对老子的博学和科研成果很佩服。孔子怀着感激的情绪离开了洛阳。回到鲁国后常常对人赞美老子。

孔子曾用瑰丽的语言赞美老子:鸟会飞我明白;鱼会游水我明白;曾很走我明白;但是龙它在去端在天上无法捉摸深不可测李聃就像龙一样啊!

老子的哲学被称为智者的低语、滋润心灵的甘泉它究竟是怎样的呢?

就应说老子本意是用于政治的但它的主要用处却是在为人处世方面。

人们看事物多是从正面看而老子却是从反面看。以柔克刚就是老子哲学思想的主要资料也是世上竞争者取胜之决窍。

自古以来一般的教诲都是:人要表现坚强不要表现柔弱;人要表现聪明不要表现愚鲁。而老子的观点则反其道而行之:人要表现柔弱不要表现坚强!人要表现愚鲁不要表现聪明;人要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

柔非怯懦而是一种以退为选的权变一种骄敌之志而暗蓄力量的极高计谋。自己示弱能够侠敌人不注意而得保全。太刚者锋芒太盛容易招惹事非暴露自己之不足为柔者所败!大柔非柔到刚无刚!

在身体上牙齿最硬可谓刚而舌头则是柔者。但是等人年纪大了牙齿都脱落而舌头完好这是为什么?大树比小草刚强的多但时当台风来的时候大树经常连根拔起而小草却安然无恙;风无形无体却能够拔屋倒树;水可方可圆可谓至柔却能够怀山襄陵。这不是说明了刚强的未必是强柔弱的才是真正的强吗?

查看更多>>>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释、道文化更是传承千年,堪称中华民族思想之结晶,而《道德经》一书便是道家文化的集中总结。

《道德经》又名《老子》,是老子西出函谷关时所作。全篇5000余言,分为道篇和德篇,其中的好多话语早已广为人知。

在此,我想强调一点:知识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深越好,而是要与驾御知识的潜力相匹配。说实话,我真的不敢对《道德经》妄加评论,只是喜欢读、喜欢抄、喜欢背。下面我想分享一下自己在读完《道德经》后的一些感受,望与君共勉!

道可道,十分道。相信大家都听过这句话,这是《道德经》开篇的一句话,似乎老子什么也不想说了,因为能够说出来的道不是恒常大道。是呀!语言在描述很多高深事物的时候总显得捉襟见肘,而老子开篇就告诉我们:不要局限于文字和语言。正如佛语所言:教外别物,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老子在文中几次提到了婴儿,比如:为天下奚,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老子告诉我们要学习婴儿,而好多人却不愿意向比自己资历低的人学习,其实这是对资源的一大浪费。婴儿不会有任何的定势,所以什么东西都学得最快。学外语的最快方式就是模仿,而婴儿恰恰就是这样做的;我们平时总是说空杯心态,而这恰恰又被婴儿做到了。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好多的时候,我感觉老子的智慧与常人的思维是相悖逆的,但细细品味,却蕴藏着深厚的哲理。我们常说:做人要能屈能伸,韩信做到了。只有每一天把自己放得很低,才能够学到东西。这就如佛语所言:空才能有,放下才能承担。好多的时候,我们无法做出选取,因为能够选取的太多,就像电视的频道太多了,以至于我们很少能完整地看完一个节目。选取太多往往会使人迷惑,以至最后一事无成。太多的时候后,我们需要有项羽那种破釜沉舟的勇气,其实人生就如白驹过隙,少一些选取往往是件好事。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道德经》中几次说到水,比如上善若水、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乃生命之源,造福万物却不求回报。水滴石穿的智慧让我们明白何为柔弱胜刚强。水本无形,但把水放到什么容器,它就会变成什么形状,所以水的无形是至形,李小龙截拳道中的以无法胜有法,以无限胜有限正好与此殊途同归。所以老子告诉我们要学习水的智慧。

一句自知者智,自胜者强蕴含了无尽的深意。《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人贵有自知之明,而事实却是:太多的人螳臂当车或是妄自菲薄,很多时候,我

查看更多>>>

在假期中,我读了《老子》一书,谈不上什么理解,只能说是一些感想、体悟。《老子》虽然并不是专门论述教育的文章,但是里面仍然有很多关于教育的思想。它意蕴深远,让人思考,常读常新。

将老子的思想转换到教育中来,就是自然教育的思想。老子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这与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异曲同工。按照老子的理解,教育就应顺其自然,而但是过分强调主观意愿。教师的权威就应不被儿童感知到,这才是最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都要处于谦虚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尊重自然之道。这些思想,在我们这个年代就应进行批判性继承。

在我们的教学上,如果孩子在课堂上走神,当然能够直接批评:某某,注意听讲!老实胆小的可能吓一跳,赶快坐好,但过一阵可能又故态复萌;有逆反心理的可能就会脸色不善,甚至嘴里咕噜咕噜地嘟囔,虽然老师是好意,但传递到学生心里却成了恶念,课堂的气氛就有了火药味。有时课堂上学生竟然和老师顶嘴,僵持起来大家都下不了台。学生肯定是不对的,但如果老师曲则全,表扬旁边的同学来提醒走神的人,或者请走神者回答一个问题,旁敲侧击地暗示一下,同样是批评提醒,转一个弯,大家心平气和,彼此相安无事,这样岂不是更好?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所以看问题要辩证地看待。正所谓福祸相依,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就应抱着一种平常心,顺其自然。更进一步来讲,要将生活中的每一次遭遇都看成生命成长的历程,将遭遇中的精神、能量转化为自身生命的体验中来。对待生活,要有好的心态,不要过分关注荣辱得失。这样的话,才能做到透过无为到达有为,透过不争而没有人与之争。

低头静想,学生要照我的思路去回答,依我的指挥棒去质疑解难。他们还会体会到求知的快乐吗?

查看更多>>>

有人说: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神奇的时代,涌现了那么多伟大的思想家,而且一下子就奠定了中国人的思想基础,光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就影响了中国人两千多年延续至今,此后的人们只能不断地加以诠释而没有更多的创新。老子就是其中一位伟人。

孔子曾说老子其犹龙乎,这是孔子对老子的评价。他还这样赞美老子:鸟会飞我明白;鱼会游水我明白;曾很走我明白;但是龙它在去端在天上无法捉摸深不可测李聃就像龙一样啊!可见,老子是伟大的。

老子所处的时代就应在西周晚期,王道不行,群雄四起,民心不古,争强好货,危机四伏,百姓苦不堪言。他把当时种种乱象都归结到一个原因,即阴阳之道失衡。他经过类比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再到治世者(圣人)和被治者(民众)之间的平衡关系,冀期望于透过在政治上调节相对应的阴、阳以平衡世道。

老子期望看到一个他想象中的和谐世界,他把以前的太平盛世和当时的乱世进行比较,发现问题都出在统治者(圣人)身上,他理想中的圣人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和天道一样,生化万物而不占有,大有作为而不居功自傲,功成身退的人。而民众则该是心虚无欲、不争名、不夺利、身体好,有吃有住有田种并能安份守己的民夫。

老子说: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意思就是说:邻国很近,彼此能够互相望见,鸡鸣犬吠之声也互相能听到,但是大家彼此直至老死也不相往来。很多人都认为老子的这种想法很封闭,对于这天的社会来说,这显然是消极的思想。当今的世界主张开放交流,老子的这一思想就好比我国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后果则是使我国落后挨打。所以不相往来的思想在这天是行不通的。

但是,老子的这一思想是在乱世中提出的。所以我们就应从用心意思上去理解这一思想。我们就应理解为老子是在强调人与人之间相互独立,精神上各得其所的一种理想社会状况。老子主张在平衡、长远的基础上,构建人类和谐社会,让国民健康、快乐、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我们就应把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翻译为让国民热爱自己的家园,愿意在自己家园生活至老死,不愿离开自己的家园而迁居他国,也就是爱国思想。这样就应是对这一思想更用心的理解。

查看更多>>>
老子的读后感 老子读后感200字 老子读后感1000字 老子读后感400字 风流去老子读后感 老子读后感300字 老子传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老子韩非列传 老子曲则全读后感 老子读后感范文900字 老子读后感范文1000字
老子读后感范文1500字 老子读后感范文600字 老子读后感范文800字 老子读后感范文500字 老子读后感范文700字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 老子第七章读后感 老子教你言说读后感1500字 老子的智慧读后感800字 老子第十一章读后感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500字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800字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5000字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700字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600字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900字 老子二十二章读后感
展开更多
老子读后感5000字

当我们阅读书籍的时候往往能够从中获益,老子读后感5000字栏目为您提供小学生老子读后感5000字、初中生老子读后感5000字、高中生老子读后感5000字等,感谢您的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