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落脚的地方读后感

世界上的书多若星辰,总有那么一些经典让人们不断地传阅。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阅读作品后,我对作者的想法更加了解,心中感触颇多,作品中那些触发思考和情绪的地方,让人不得不一吐为快!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大雁落脚的地方读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大雁落脚的地方读后感(一)

文/珺珺

颗假的第一周,爸爸就给我买了老师推荐的书【毕淑敏散文】,我感触最深的是散文的第一篇【大雁落脚的地方】。

出生在新疆巴岩岱的毕淑敏,半岁便与父母搬到了北京。北京的喧嚣,自然使作者对巴岩岱产生向往,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幻想。终于,1997年夏末,作者与母亲赴新疆。巴岩岱,意思是大雁落脚的地方。路途中的母女俩,想象着巴岩岱的美景,却怎么也不会想到,到了那里,四五十年前的破旧房子,四五十年前屋旁的溪流,四五十年前附近的小山,也包括四五十年前当作者父亲在世时,母亲临产,父亲张望随后又再赴疆场的小窗户,都消失了似的,一切都找不到了。临走前的一个早晨,老王帮忙带着两人找到了那所破房子,门上那把生锈的大锁锁住了儿时的哭声与欢笑,也锁住了母亲夜晚不住地抚一摸。撬开锈锁,屋内布满蜘蛛网,但埋不住母亲的记忆。她一一地介绍着原先屋内的摆设。

我对这篇文章的题目大雁落脚的地方有深深的感悟。在大雁落脚的地方,也就是作者的出生地,一直以来都是作者向往的地方。但多年以后,一切都变了。顿时回忆起我上幼儿园。那时家在一妈一一妈一单位的旁边,整个单位的人都住在那儿,既有幼儿园,又有小学,从两三岁开始我就常常独自下楼找小朋友玩。门口的小花园,更是趣味横生。里面的榆树,不怎么高大,我刚刚能够到。春天,那迎春花,金黄的,满树的不知名的红白相间的花儿,更是引起我无限的兴趣。因为我一岁半就上幼儿园了,所以幼儿园里的老师对我特别好,老师一直抱着我,在老师的怀里,我寻找到了欢乐。

可如今,幼儿园因孩子少便停办了,朋友们也都搬到了城里住。那小花园,也很荒凉了。走在大街上,再也听不见孩子们的欢笑声,这真是一种悲哀。爸爸却告诉我,时代变了,人自然也变了,人们的离去正象征着时代的进步。但我觉得,在那大雁落脚的地方,永远地失去了什么

大雁落脚的地方读后感(二)

在幼年的时候,陪伴我们暗夜的篝火,是无边无际的母一爱一。成年以后,在一爱一的温暖帏帐里,织进了更辽阔的亲情;我歌唱亲情,是因为我知道自己臂力单薄。我渴望亲情,是因为我惧怕孤立无援。我怀念亲情,是因为我无法完全战胜怯懦。我珍视亲情,是因为那是人间无法复制的礼物;我们勤恳地劳动,是为了家园更美丽。我们不断地发现,是为了让明天更卓越。我们勇敢地探索,是为了手中的火炬越燃越明亮。我们无畏地追求,是为了远方闪烁的希冀这一切的核心,都是为了人,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一个真实的明天。翻阅【大雁落脚的地方】(中国妇女出版社,1999年4月出版),浓浓真情扑面而来,惓惓一爱一心沁人心脾。我被那温情脉脉的手牵引着,走进情的时空,融入一爱一的海洋。

【大雁落脚的地方】是当代着名作家毕淑敏作品自选集,曾作为1999年全国妇联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和建一党一八十周年而开展的一爱一心读书活动指定用书。作者出生在新疆伊宁巴岩岱,而巴岩岱是蒙古语,意思是大雁落脚的地方,故而,作者将选集中的篇目作为书名。书名如斯,是有其哲学意蕴和人生真谛的。就上述那篇文章的表象而言,作者是从医学的角度来追溯生命的原初;但就其立意而言,则是追寻情的渊源和一爱一的轨迹。该书以一爱一心为统领,以亲情为主线,字里行间荡漾着一爱一的暖流,萦绕着真善美的旋律,传递着传统美德与时代一精一神和谐统一的价值观,展示着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感。作者以雪域高原的军旅生涯和弃医从文的独特经历,以中国知识女一性一特有的沉静、温润和细腻,通过对友情、亲情、一爱一情、婚姻、家庭等问题的描述和体味,舒展着诗人想象的羽翼,融汇了哲人冷静的沉思。

涓一涓细流终成海,春雨润物细无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家庭的组合。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必定是充满一爱一心的社会;而一爱一心的树立和培养,则源于家庭成员乃至整个社会成员之间道德情一操一的相互渗透和人生价值观的彼此影响。阅读此类家庭美德一爱一心书,有助于完善品格,提升自我,优育后代,和睦邻里,进而优化世风,稳定社会,和衷共济,努力打造和谐美好的未来。正如当年中一共中央委员、全国人一大常委黄启璪同志所说:如果家庭书架上有这么一批好书,而且动员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夫、为人一妻、为人子女者都读,都来议论,那会是一种什么社会效果啊!也许就会像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所说的那是低沉的、细微的呼声汇合而成的弥天漫地的飓风。这种潜移默化,会使千千万万的家庭更和谐、美好、文明、进步,会推动整个社会更文明、进步。

一爱一心具有广泛的辐射一性一和强劲的渗透力。在主流社会营造一个一爱一心环境进而形成一个道德场,不仅能在观念层次上引导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养成与发展,而且能在人们的心理和日常行为方式上发生作用,以渐变的方式改变着人们的习惯和气质。

一爱一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引领带动功能,经过持续不断的一精一心培育和大力弘扬,最终将支撑起一个朝气蓬勃的一爱一心世界,进而引领社会朝着理想的目标奋进。

一爱一心是透明而美丽的,但同时也是弹一性一和模糊的。一爱一心的培育工作是长期的和系统的,需要多项条件、多种途径和多样方式。其中,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用书这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塑造人们美好的心灵是至关重要的。

玖好书重要,做好事更重要。让书中真善美的芬芳滋润我们的身心,优化我们的言行;把做好事献一爱一心化为内心的自觉,变成行动的惯一性一。这,才是难能可贵的,也是读好书的根本目的。

第一个登陆月球的太空人阿姆斯特朗说过一句很着名的话:我个人的一小步,是人类的一大步。

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如果我们每个成员都能够酝酿一份情展现一份一爱一,人人伸出援手个个慷慨奉献,让互助一精一神成为强劲的社会风尚,使一爱一心春潮弥漫于生存的所有空间,我们的社会必将成为一幅美丽无比的和谐画卷。

真情于自然里流淌,大一爱一在无言中运行。

血浓于水,情大于天;同胞厚谊,心手相连。当灾情来临,当危急出现;在繁华闹市,在偏僻乡间;一处受灾,八方支援;舍己为人,毁家纾难。四川汶川大地震,举世同悲,震惊国人。史无前例的生死大营救,感动世界,震撼鬼神。前所未有的灾后大重建,举全国之力,充分展现我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力拼搏一团一结友一爱一的民族一精一神。

无情的岁月镌刻着黑色的记忆,我们在黑色里挖掘绚烂。灾情就是命令,救人使命如山!炎黄子孙众志成城,中一共中央力挽狂澜。全国一盘棋,通力渡难关。在一党一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神州大地涌动着一爱一的洪流,燃一烧着一爱一的烈焰;舒展着一爱一的温馨,绽放着一爱一的烂漫。

这,就是灿烂的一爱一心之花结出的丰满的美德之果;这,就是感天动地的真情孕育了举世无双的伟大实践。

一爱一,是美丽的;生命,是伟大而脆弱的。也许,我们的生命不能焕发出绚丽的光芒,但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在无限的空间里拉长。生活在这伟大而美丽的时代里,我们要做一爱一的化身,美的使者。即使是流星,我们也要划出最亮的光线,给人们留下瞬间的美丽,为自己书写美丽的瞬间。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关于大雁归来读后感


关于大雁归来读后感

《大雁归来》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学习完这篇课文,你有何感想呢?今天,小编整理了大雁归来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读了大雁归来 很有感触。作者对大雁的爱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 但人们对大雁的猎杀行径却更让人深思~作者开篇便用对比的手法点明了对大雁的喜爱之情:春天充满了生机和希望,人们热切盼望春天的到来,而大雁给我们带来了真正的春天。

在作者的心中,大雁并不仅仅是大雁,而是像人一样有灵性的动物。

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 更让作者对大雁有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情 。作为一个“爱鸟者”,他同样感伤着大雁的忧郁悲伤。经过多年的观察,作者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6只的雁群是一个家庭,以6的倍数出现的雁群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 。那些忧郁的孤雁之所以孤单,是因为他们丧失了亲人,或成了“心碎的寡妇”,或失去了子女,当这种结论被证实以后,作者对“瞄准它们的猎-枪”们的反感更加强烈了,乃至成了愤恨!

因而,其对猎杀者的鄙夷和憎恶便显而易见 。 其实 ,大雁同人类一样,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在自然界中 我们的地位是平等的,我们没有理由去猎杀它们,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相处,人与自然之间更要和-谐相处。他们是我们的朋友 难道人类已经残忍到连自己的朋友都不能容纳和接受的地步了吗 为什么非要置之于死地呢 不知为何 一种莫名的伤感油然而生 想到大雁悲惨死去的情景 想到作者看到他最好的朋友慢慢死去却不能帮上一把那种痛不欲生以至于无语凝噎的画面 我甚至不能在写下去了,人类应为自己的行为低头 为大雁的联合性而自愧不如 收起你们滴血的猎-枪吧 用心忏悔你们的罪恶 才能冲刷你们肮脏的灵魂~~

[关于大雁归来读后感]

《最接近天堂的地方》读后感


《最接近天堂的地方》读后感


我不曾想象过天堂的模样。但南极的大自然以它丰富的想象力,为我做了一次虚拟实境。而我几乎就要相信,如果有天堂,它应该和这样的场景与感觉最接近......,一位外国作家曾经这样描述南极。


所以最接近天堂的地方的地方是哪里?是南极。翻过每一页,好像如同和张建松记者一起,回忆起那238天的南极北极之旅。也许很多事情做的时候 ,只因为我们的好奇心,但我们会发现更重要 更值得去关注的东西。这本书集纳了这位女记者238天里的所见所闻,也集纳了一名新华社记者多年来对南北极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作者似乎用文字带我走进了南极,那种天堂般的美丽,也许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感受到那真实而壮美的风光吧,岂能是几张单薄的照片所能囊括的。有人会问南极怎么样?依作者来说 那里是地球上最美的地方。慢慢跟随者作者的脚步。放眼一看,是一座座的冰山 。冰山是南极的标志性景观,也是让人最向往的南极风光。看着一幅幅的插画照片,我们也可以想象当时的那种美景:天蓝水湛,冰素云白,亘古苍茫。


很快作者带你乘坐雪龙号穿越了南极 ,在看过美丽的极光,登过南极的大冰盖和拜访过南极动物后来到了一片与南极相反的冰雪世界:北极。欣赏另一种美丽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它对全球变化的敏感与脆弱,又令人痛心不已。作者的一句话深含此意:北极的无奈,是在不可预知的明天面对着一个不可预知的未来。


读完此书,我感到不仅仅是介绍最接近天堂的地方的是南极,更是一种呼吁,一种保护南极的关注。在书的最后一专题的标题是思考:南北极的当下与未来。 南极建立考察站不仅仅因为这是一片财富之地,而是为了长期的考察,因为人类对南极环境影响最大的地区就是考察站及其周边地区。这些抨击人类活动对南极地理等条件的影响使我很振奋,我在想在人类世,人类的活动已经引起了全球尺度的环境变化,未来的南极何去何从?


这不仅仅是本书 ,更多的是呼吁,和一些指责,作者用精炼的文字和精确的科学数字依据,真正地让我们学习到了许多关于环境与地理的知识,更让我们坚信我们将会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解决之道。希望你也能读这本书,来思考,来引起你的关注的是:地球南北两极对于中国和世界是何等之重要!


有一个神奇的地方--《神奇的收费亭》读后感


有时候我们总是迷迷糊糊、冒冒失失、总是粗心做错,懒动脑子,总感觉日子无聊。

却整天无所事事,不知道做什么好。

书?读起来太麻烦了。

作业?先放一放,玩一会吧。

玩具?还 没学会怎么玩呢。

.......

父母、老师、爷爷一奶一一奶一总给我们贴上这样的标签:不一爱一学一习一、不一爱一动脑 、消极麻木 。

其实,我们自己也为此烦恼不已,却不知为什么。

难道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烦恼。

小朋友们,如果有这么一本书,专治:不一爱一学一习一、不一爱一动脑 、消极麻木。这是不是太不可思议了。

暑假里,我就跟随《神奇的收费亭》中的米洛,进行了一次生命成长的神奇旅行。

故事中的小米洛就像我们大多数成长中的小朋友一样,就在某一日收到一个包裹,拆开包裹得到一份礼物,按提示组装成一个收费亭开始,小米洛就此开着他的电动汽车踏上了一段神奇的旅行。

从期望国开始,一路途经懒散国、词语国、寂静山谷、结论岛、无限之路、数字国、无知山,最后抵达空中城堡。

小米洛经历了一系列奇奇怪怪的人和事:你想去往任何目的地之前一定先到期望国;不经意的便到了懒散国,一旦进入懒散国,要想出去,就必须动脑子想办法才能离开;好不容易从懒散国出来后又到达词语国---这真是一次高明神奇的文字游戏之旅呀!这词语国处处体现出作者的奇思妙想和高明的文字游戏。小朋友们在学一习一过程中所要面对的数字、词语的含义,以及生活、学一习一的哲理统统藉着趣味的文字故事轻风细雨般润泽而来,自然天成,不着一丝雕琢。“时间杀手”、“伪善杀手”、“软塌塌巨人”、“妥协三恶魔”、“莽撞鬼”、“恶意与怨恨”、“自大狂”“小题大做”等等这些存在于我们每个人(包括成一人)身上的“恶魔”陋一习一,在小米洛和他的同伴:闹钟狗咔嗒、甲虫骗人虫等的勇敢努力下,解救出被困禁于空中城堡中的理一性一公主和韵一律公主,两位公主得以重掌她们的国家(由于没有理一性一公主和韵一律公主的打理,她们的国家曾一度陷于混乱),智慧王国重新变得井然有序起来。而小米洛和他的伙伴:闹钟狗咔嗒、甲虫骗人虫则成了王国的英雄!

而小米洛经历过这一系列神奇经历之后,当他重新回到现实生活时,已发现生活有了全新的变化:他要读许多引领他开启神秘之门的图书;有数不清的难题和有趣的游戏去做;平淡日子里也会发现美妙音符和歌唱……发现这世界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新鲜和好奇,都值得他去开动脑筋思考和尝试。

嗯,小米洛开始了他人生的忙碌与充实。兴致盎然的生命由此进发

其实我们都是小米洛,我们都需要来一次小米洛的神奇之旅。《神奇的收费亭》,让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在充满妙想奇思的文字里成长!

关于不是读后感的读后感


--读《平凡的世界》

记得初次阅读描写农村题材的小说是在十年前,同事推荐的,陈忠实的《白鹿原》,不是读后感的读后感。说真话,当时是冲着通篇中几乎不间断地描写无数次男女之事。但一捧起,便不舍放下。小说情节自然而紧张,让人欲罢不能。曾记得自己通宵一气读完,对于土生土长的中国农村娃--我来讲,一切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自然。

这个假期,利用女儿休息的间隙,读完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知道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小说,可是无法一气读完,只能时断时续浏览,难免有走马观花之嫌。但是不可否认,即使如此不负责任的阅读方式也给我留下一个个基本的印象,一次次或深或浅的思考。但显然,提笔时我却无法对小说做出评论,这当然是因为水平的原因,这与我也是一件痛苦的事,甚至会怀疑阅读与我是否已与事无补。

每次看到孙玉厚老人,我总是会很自然地想起我的老父亲,一样的木纳,不善言辞,一样的纯朴,与人为善,一样的艰辛,为生计操劳,一样地慈爱,以自己的子女为骄傲。说实话,玉厚老汉在心里时常为自己的子女而骄傲。孩子们一个个都懂事明理,长得茁茁壮壮的。这就是他生命的全部意义。这就是他活着的全部价值。子女,是他生命的全部意义和活着的全部价值。

我是农民的孩子,生于七十年代,从小的耳濡目染,我对农民有非常深刻的了解。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想法。他们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安于现状,依靠强健的体魄,凭借辛勤的劳动,承担起生活的责任。面对自然灾害,面对社会政治变革,他们拥有更多的无奈。但他们的坚韧,他们的乐观,在生活的底层,奏响自己生命的壮歌。

孙少平是我比较欣赏的人物形象,很平凡的出身,却有不平凡的精神世界。在第一部讲述的高中求学生涯中,在第二部描写的荒原揽工生活中,无论在多么贫穷、劳累的境况下,孙少平始终读书不辍,学习不止,奋斗不息,无论面对何种挫折,他都能平静接受,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读后感《不是读后感的读后感》。尽管不明白路遥为什么在第三部塑造了一个前后矛盾主人公孙少平,但不影响我对他的喜爱。

在高中学习期间,孙少平遭受第一次感情创伤。我现在认识到,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应该按照普通人的条件正常地生活,而不要有太多的非分之想。当然,普通并不等于庸俗。我也许一辈子就是个普通人,但我要做一个不平庸的人。在许许多多平平常常的事情中,应该表现出不平凡的看法和做法来,因为,在最平凡的事情中都可以显示出一个人人格的伟大!。这是当与郝红梅的爱情风波平息之后,孙少平对自己说的话。在高中毕业时同田晓霞的一次临别聚会上,他说他绝对不会变成那种什么满嘴说的都是吃,肩膀上搭几个褡裢,在石圪节上瞅着买个便宜猪娃;为几根柴禾或者一颗鸡蛋和邻居打得头破血流,牙也不刷,书都扯着糊了粮食囤…记得最清楚的是,在黄原揽工期间,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着从田晓霞处借来的书籍,为了阅读的方便,住到了没有门窗四面漏风的建筑工地上。回到新居以后他点亮蜡烛,就躺在墙角麦秸草上的那一堆破被褥里,马上开始读这本小说。周围一片寂静,人们都已经沉沉地入睡了。带着凉意的晚风从洞开的窗户中吹进来,摇曳着豆粒般的烛光。看到这儿,我感受到了它对我心灵世界的撞击。它让我回想起我的曾经的坎坷岁月,我甚至从孙少平那里看到了我的一些影子。人,这一辈子都希望自己过得幸福。试问有谁愿意让自己沐浴在苦难之中?我很平凡,但当灾难降临的时候,是直面还是躲避?我庆幸自己选择了承担。生活是无奈而艰辛的,生活的境遇我无法选择,但是命运是可以有选择的,它需要有挑战的勇气。那段岁月,虽然如孙少平般在苦难中挣扎,但依然乐观,靠阅读和学习来抚慰自己的心灵,靠工作和劳动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假期里,兼过职;下班后,种过苗;夜深人静时,苦啃自学教材。

如今,曾经的挫折早已被我踩在了脚底。感谢朴实的农民父母给予我的勤劳、坚韧与善良,感谢生活曾经给我的历练。

趁女儿午睡的间隙,敲下了这些字码,聊以应付明天的任务,领导见谅。女儿一直在旁边干扰,无法静下心来。《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孙少安的事业奋斗与爱情、田润叶的感情生活…想说的似乎还有很多,今天就到这儿吧!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