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3篇)

静下心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就好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我们读了作品以后,心中常有许多感想,其实最好的阅读收获,是将心得写成读后感分享给周边的人,您从作品中有哪些领悟呢?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3篇),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大全(3篇)

【篇一:《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

从大二开始接触中国特有的中国绘画后,就经常听到有人谈论中国艺术的精神,当时也只是凭自己有限的知识去浅浅的探讨一下,并不能深入。随着学龄和阅读的增长,自己也能够把中国艺术精神谈两三分。这其中对我影响对大的一本书就是徐复观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版)。这本书一共十章,前两章分别论述了儒家孔子与道家庄子各自所代表的艺术精神,其余八章均为论述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整部著作以第二章为总纲领,重在探讨庄子为艺术而艺术的纯艺术精神,其结论是中国绘画艺术是由庄子哲学一路开导而出。

所谓艺术精神,就是指一种艺术独自具有的、内在的品质或气质,更或说是蕴涵一种文化的根本理念。谈及中国的艺术精神,徐复观先生就其中国艺术精神是庄子精神的论述具体在本书中有所阐述

庄子之所谓道,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而他由心斋的工夫所把握到的心,实际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

由庄子所显出的典型,彻底是纯艺术精神的性格,而主要又是结实在绘画上面;

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

当庄子从观念上去描述他之所谓道,而我们也只从观念上去加以把握时,这便是思辨的形而上的性格。但当庄子把它当作人生的体验而加以陈述,我们应对这种人生体验而得到了悟时,这便是彻头彻尾的艺术精神;

庄子所追求的道,与、艺术家所呈现出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

对儒家而言,或可称庄子所成就为纯艺术精神。

徐复观先生提出的这些观点,让我耳目一新,为我理解中国艺术精神提出了一条比较重要的路线。

但是,当我看完此书后,我也有一些迷惑不解的地方,比如说庄子的艺术精神,原本不在于艺术创作,而是落实于人生态度上,这一点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钱穆先生在《老庄通辩》中就曾说:循庄子之修养论,而循至于极,可以使人达至于一无上之艺术境界。庄生之所谓无用之用,此惟当于艺术境界中求之,乃有以见其真实之义也。后来经过自己不断的翻阅资料,对其也有一些自己的感言。

庄子虽说不言艺术,但却对中国艺术发展特别是最为中国绘画主流的山水画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地大物博名山名川数不胜数,其优美的山川景色,适合安顿人的心灵,因此古代的许多名人隐士寄居于这美景中。对于绘画,他们在忘我、丧我的状态下,以虚静之心观照天地之间的素朴之美的影像来表现心中对山川那种空灵玄远的境界的追求,这又恰与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纯艺术精神不谋而合。也就是在这种追求之下,中国绘画艺术摆脱笔墨技巧的束缚,达到人与自然谐和统一的境界,由此也就获得了精神上的无限自由。

徐复观先生虽说不擅长绘画,但其著作却是从哲学的角度去探究中国艺术精神的真谛。然其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以哲学家的敏锐眼光,透视中国艺术精神的内核,发前人所未发,启后人之所启。虽说是无意于言美,却是提升了审美意趣,丰富了中国美学理论。

【篇二: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

艺术的精神是什么?是乐?是游?

我国古代最初是以音乐为中心教育,慢慢的就变成礼到后来的法律条文规定了。其实我在想,大同社会是不是就是最初的乐高于礼的状况呢?应该是吧,在我眼里,这只是一种美好的心愿。乐高于礼?可能吗?完全不可能?社会是不可能倒着发展的。社会永远是前进的,就算你是退,也只是你个体的退。实际上以人性来说,是一种进步。但是群体意义的用乐去陶冶,是不现实的。我觉得社会发展到巅峰状态,肯定是要毁灭的。不管说是天灾还是人祸,我倒觉得人祸的可能性还大点。倒也不是说这个毁灭就非得是今年的2012。

李复观讲到孔子对乐的追求,举孔子学鼓琴师襄子的例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人格与磬声为一体,这样的大智慧才令人折服。

讲庄子的第二章,我不得不说,真的很难懂。徐复观先生认为,庄子精神上的自由,以一个游字可以加以象征。即艺术上的东西,来源于游戏。因为在艺术上所得到的快感,是不以任何利益为目的的。事实上,我对此有一些的怀疑。许多时候,对于艺术的创作,都是创作者对于自身某种情感的一种宣泄。宣泄自己的情感获得一种快乐难道不是一种利益吗?那么艺术的精神究竟是什么呢?恐怕谁也无法将它准确定义。那么究竟又为什么要来定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说的好,顺其事物自然的发展就好了。无即是有。研究过去研究过来,于我而言,也只不过是找到了数学上的一根渐近线。

另外,我觉得对于不是学画画的人来说,徐复观先生对于那些画的整理、讨论与考证,真的很让人佩服和赞叹。不仅为他的作品这本书,也为他的这种精神。真的很好,或许这就是卫夫人所说的善写者不鉴,善鉴者不写吧。

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大全(3篇)

【篇三: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作文】

在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危机的背景下,徐复观先生写了《中国艺术精神》一书,系统地指出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及其对现代人生的启示。他在此书中对儒道两家思想在传统艺术人生形成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做了深入研究。这本书一共十章,前两章分别论述了儒家孔子与道家庄子各自所代表的艺术精神,其余八章均为论述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整部著作以第二章为总纲领,重在探讨庄子为艺术而艺术的纯艺术精神,其结论是中国绘画艺术是由庄子哲学一路开导而出。

所谓艺术精神,就是指一种艺术独自具有的、内在的品质或气质,更或说是蕴涵一种文化的根本理念。谈及中国的艺术精神,徐复观先生就其中国艺术精神是庄子精神的论述具体在本书中有所阐述

庄子之所谓道,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而他由心斋的工夫所把握到的心,实际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

由庄子所显出的典型,彻底是纯艺术精神的性格,而主要又是结实在绘画上面;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

当庄子从观念上去描述他之所谓道,而我们也只从观念上去加以把握时,这便是思辨的形而上的性格。但当庄子把它当作人生的体验而加以陈述,我们应对这种人生体验而得到了悟时,这便是彻头彻尾的艺术精神;

庄子所追求的道,与、艺术家所呈现出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对儒家而言,或可称庄子所成就为纯艺术精神。

徐复观先生提出的这些观点,让我耳目一新,为我理解中国艺术精神提出了一条比较重要的路线。

徐复观认为,中国人在艺术精神上的诸多区别,如果穷究到底,可以概括为孔子和庄子所代表的两个典型。这是因为:中国只有儒道两家思想,由现实生活的反省,迫进于主宰具体生命的心或性,由心性潜德的显发以转化生命中的夹杂,而将其提升和纯化,进而落实于现实生活之上,奠定人生价值的基础。所以只有儒道两家思想,才有人格修养的意义,并使这种人格修养的作用成为文学艺术的根基。而具体地看,孔子和庄子所代表的艺术精神,又呈现出两种典型性格。由孔子所显发出的艺术精神,是道德与艺术合一的性格;由孔门通过音乐所呈现出的为人生而艺术的最高境界,即是善与美的彻底谐和统一的最高境界。由庄子所显发出的艺术精神,则是彻底的纯艺术的性格;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上是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画家及画论家,常常在若有意若无意之中,在不同的程度上,契会到这一点。当然这并不是说,只有孔子所奠定的儒家艺术精神才是为人生而艺术,由庄子所奠定的道家艺术精神则是为艺术而艺术,可以说,唯有为人生而艺术才是中国艺术精神的正统。但儒家所开出的艺术精神,立足于仁义道德,需要经过某种意味的转换方能成就艺术,没有这种转换便不能成就艺术,而更能代表中国艺术精神的,则是庄子的艺术精神。对庄子的艺术精神进行疏释,是徐复观阐释中国艺术精神的画龙点睛之笔。

徐复观进而通过对中国思想史和中国绘画史圆融于一体的考察,对庄子的艺术精神的深远影响作了深入论析。他指出,庄子的艺术精神,特别是在绘画方面,通过魏晋玄学的影响,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而魏晋玄学的影响,是通过人物画与山水画两方面表现出来的。

徐先生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艺术,将艺术作为与道德、科学相并立的三大文化支柱之一。他认为艺术最能体现出一个全整个体所具有的修养和所达到的人生境界,同时也是修身养性的手段。中国传统艺术成就蔚为大观,而其中体现的艺术精神来讲,就是由道德而艺术,在世界中安顿内在自我进而达到与外在社会秩序和谐的一种力量和超越精神。他进而认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最高体现就在其艺术精神,而中国的艺术精神实际上则由老庄思想系统所导

出,尤其体现在中国传统山水绘画上。他说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地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p28),并且,为人生而艺术,才是中国艺术的正统。与儒家的入世精神相比,道家更表现出一种人性解放的纯艺术精神。

徐先生的这一论点从从整个中国艺术和文化的大处着眼,观点鲜明,论述详备,但此论一出就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和争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中国艺术精神,能否以道家为精髓和根本?因为,在徐先生看来,无论在精英传统,还是在民间社会,占主流文化地位的儒家礼乐文明只承担了道德领域的伦理、政治教化的重任,而在艺术领域所作出的贡献则逊色于道家。换言之,在儒家内部,作为尽善的仪式化、规范化的儒家礼教只是伦理道德的,而儒家真正的艺术精神,即能尽美的乐教文化,不幸自战国末期,已日归湮没。其衰落的原因,徐先生认为是儒家乐教自身内部和社会外部的双重原因所导致的。从内部来看,乐的到达不是唯一的工夫,也不是一般人能轻易用的上的工夫。一个儒者可以通过克己复礼、慎独、正心等更容易做到的工夫完成人格修养,因而也就无需乎必取途于乐。从外部看,孔子所要求的为人生而艺术的雅乐并不能被一般大众所接受,孔子所追溯达到的美善合一的音乐精神与其形式?之合于少数知识分子的人生修养之用。而易于被人民接受的俗乐又始终不能得到被儒家思想所影响的人们的正面的承认而难于发展。因而儒家乐教在先秦以后开始衰落。徐先生认为这就导致了儒家艺术人生的欠缺,进而也就不能代表中国的艺术精神了。

在徐先生看来,儒家思想不能代表中国艺术精神,而道家能够做到这一点。他继而进一步具体阐述了老庄一系自由、放达的自然心灵与以虚静为内容的道家人性论在绘画艺术中所体现的和谐身心、解放人性的美学思想。但是我认为这里面也存在着问题。

首先,仅仅是绘画艺术能否充分表达道家思想及中国艺术精神?中国的山水画并不是对客观的真实再现,而是一种主观的取舍和布臵,其背后透出一种主体的精神关注和价值取向。它是技艺与精神的共同创造,它是超脱了自然实存的人文化了的理想世界和精神田园。他的价值不在于山水的壮丽,而是画面所透露出的画家的思想和精神,因而它的表现手法无疑是自然含蓄内向的,这与道家精神实有相通之处。但是,即使虚静、自然、安宁是中国山水画追求的最高境界,却并不能就此认为其代表了中国艺术的最高追求。由于艺术形式多元化的事实,用艺术精神来理解老庄思想可以,但以道家的艺术精神来代表中国的艺术精神就有了以偏概全之嫌。而且即使绘画突出体现了中国艺术精神中道家取向,也并不能表明儒家思想就没有自由超越的艺术精神。

其实在中国的山水绘画的传统之外,还有其它诸多艺术形式,诗歌就是一例。中国对于绘画与诗歌的文论是有不同标准的,一个偏重于虚,而另一个则是实。因此,中国诗的高品与正宗同中国画的高品与正宗明显差异。而这二者的差异反映了儒道两家在人生追求和艺术旨趣方面的不同。所以说,在评及传统艺术时,只注重一方而将其定义为中国艺术精神是不恰当的。

其次,对艺术精神获取的途径问题。对艺术的真正把握要求观者要有强烈的移情和丰富的想象,并达到艺术欣赏所应有的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但是个体对艺术的感悟并不是凭空捏造的,对艺术移情的对象和联想的素材来自个体的经历。个人审美经验的获得是审美主体在欣赏过程中的自我展现和人格造就的过程。因而艺术作品及其浸润的精神来源于实践,艺术欣赏活动也要依赖于实践。把艺术追求的美等同于无限制、任意的自由或游,把对美的追求等同于对道家之虚静、自然之道的追求是偏颇的。

第三,绘画的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入世的熏陶教化和技艺练习。教化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自我经验,这个过程是走向身心和谐的必经阶段,绘画也不例外。儒家并没有拒绝这一意图达到永恒美感的心灵追求,而是把这本具有深刻出

世意蕴的绘画技艺,当做一个修身养性的重要手段。老庄所谓的道是抽象的,但是却具象于日常的生活中。艺术的使道更加形象;道使艺术更具有深度。而道在艺术里要通过技来表现。要入世才能真正地学到技。只注重于对道的追求而忽视技的训练,并不能使艺术精神得以形成。

可以看出,徐先生对道家思想代表中国艺术精神的论述还有值得推敲的地方。其实徐先生仅仅从儒家乐教的衰落推导出儒家艺术精神的日归湮灭不免有些武断,因为儒家讲求的修身治世、立己达人的内在性超越精神对中国艺术精神的产生也是有影响的。我更觉得中国艺术精神在内容上应该是儒道互补的。

但是,当我看完此书后,我也有一些迷惑不解的地方,比如说庄子的艺术精神,原本不在于艺术创作,而是落实于人生态度上,这一点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钱穆先生在《老庄通辩》中就曾说:循庄子之修养论,而循至于极,可以使人达至于一无上之艺术境界。庄生之所谓无用之用,此惟当于艺术境界中求之,乃有以见其真实之义也。后来经过自己不断的翻阅资料,对其也有一些自己的感言。

李复观讲到孔子对乐的追求,举孔子学鼓琴师襄子的例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人格与磬声为一体,这样的大智慧才令人折服。

讲庄子的第二章,我不得不说,真的很难懂。徐复观先生认为,庄子精神上的自由,以一个游字可以加以象征。即艺术上的东西,来源于游戏。因为在艺术上所得到的快感,是不以任何利益为目的的。事实上,我对此有一些的怀疑。许多时候,对于艺术的创作,都是创作者对于自身某种情感的一种宣泄。宣泄自己的情感获得一种快乐难道不是一种利益吗?那么艺术的精神究竟是什么呢?恐怕谁也无法将它准确定义。那么究竟又为什么要来定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说的好,顺其事物自然的发展就好了。无即是有。研究过去研究过来,于我而言,也只不过是找到了数学上的一根渐近线。

另外,我觉得对于不是学画画的人来说,徐复观先生对于那些画的整理、讨论与考证,真的很让人佩服和赞叹。不仅为他的作品这本书,也为他的这种精神。真的很好,或许这就是卫夫人所说的善写者不鉴,善鉴者不写吧。

庄子虽说不言艺术,但却对中国艺术发展特别是最为中国绘画主流的山水画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地大物博名山名川数不胜数,其优美的山川景色,适合安顿人的心灵,因此古代的许多名人隐士寄居于这美景中。对于绘画,他们在忘我、丧我的状态下,以虚静之心观照天地之间的素朴之美的影像来表现心中对山川那种空灵玄远的境界的追求,这又恰与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纯艺术精神不谋而合。也就是在这种追求之下,中国绘画艺术摆脱笔墨技巧的束缚,达到人与自然谐和统一的境界,由此也就获得了精神上的无限自由。

我想这就是艺术精神!

徐复观先生虽说不擅长绘画,但其著作却是从哲学的角度去探究中国艺术精神的真谛。然其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以哲学家的敏锐眼光,透视中国艺术精神的内核,发前人所未发,启后人之所启。虽说是无意于言美,却是提升了审美意趣,丰富了中国美学理论。

在徐复观看来,在庄子的艺术精神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画,不仅在历史上有其伟大的成就,而且在现时代中仍有其重要的意义。这种意义在于,中国艺术精神所成就的中国绘画,所体现的人生境界,与西方近现代文化的性格,呈现出鲜明的不同。中国艺术精神的这种寄意自然、玄远淡泊的境界,无疑与现代高度工业化的社会以及由之而来的激烈的竞争、变化,处于两极对立的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庄子的艺术精神及其中国山水画,在现时

代就失却了实际的意义,仅仅只能作为思想史和艺术史上的古董。徐复观颇有感慨地说:专制政治今后可能没有了;但由机械、社团组织、工业合理化等而来的精神自由的丧失,及生活的枯燥、单调,乃至竞争、变化的剧烈,人类还是需要火上加油性质的艺术呢?还是需要炎暑中的清凉饮料性质的艺术呢?我想,假使现代人能欣赏到中国的山水画,对于由过度紧张而来的精神病患,或者会发生更大的意义。在他看来,中国的山水画就是一支对现代文化的病痛具有很好疗效的镇痛剂,对今天和今后的人类生存仍然有着积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怎么写900字合集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网络上,很多都在谈论作者写的作品,读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你所见过的作品读后感是哪些方面的呢?编辑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怎么写,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怎么写 篇1

中国艺术精神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富有艺术精神的民族,不要以为只有意大利才出浪漫的画家,只有德国才有严肃的音乐家。我们中国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就是孔子,正因为他对艺术的浪漫情怀引领了中国的艺术精神。当然,中国最自由的艺术精神也来自道家,所以,这本书值得我坐下来静心揣摩和学习。现代的我们,也许远不如古人浪漫……

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怎么写 篇2

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主要体现在音乐,书画诗歌之中。其实音乐或者书画只是古人用于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工具或手段,从而他们的艺术精神就隐藏在里面。古代的音乐,也就是礼乐,在孔子的改良传承后,最终起了一种教化的作用。孔子的艺术精神是做到美与善的统一;而孟子的艺术精神是做到仁与乐的统一。总结起来说,儒家的艺术精神就是由一人之修养而通于天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应该是中国最早的从艺术精神里抽出来的精髓。

根据《乐记》记载,构成音乐的三要素是诗,歌,舞。这三个基本要素,是不借助于自身之外的客观事物就可以成立的。有了这三种要素,就能借乐器以文之。同时,乐的三种基本要素是直接从心发出的,是从人的生命根源流出来的,且具有明确的节奏。但乐器是通过配合这种节奏而发生作用的,从而激发或者引导处藏于人生命中的艺术精神。

人人都有艺术精神,但有的人只是表出,有的人是表现。这就是个人的艺术精神层次不同,有的人只是享受这种精神,有的人是在创造自己的这种艺术精神。

艺术精神,其实也就是美学,美的精神。这是一条走不完的路,你需要在美的这条路上一边欣赏,一边开发你的艺术精神。这条路有两个站,心斋和坐忘,达到这两者的历程,就是达到美的终点站的历程。心斋,就是内心纯粹,无欲无求,我们需要有着这么一颗空灵的心去探索我们的艺术精神。坐忘,就是摒弃周围环境的一切无关事务,做到只有用纯粹的意识去思考事物。两者要求做到虚,静,明。心斋是指内在的要求,坐忘是外在的条件,两者组合完成艺术精神的要求。其中,心斋之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

说到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的是书法绘画。而书画从魏晋时期开始出现艺术精神的气息。书画讲究的是气韵,在古人看来,光是气韵生动一词,就能穷中国艺术精神的极谊了。简单点说,气韵是评判一副作品好坏的标准之一,气韵生动可体现这幅作品有艺术精神;而缺乏气韵则会马上使人觉得这作品水平不到位,体现不出艺术精神。

当今我们要做的是,读懂古人的作品,分析其中作者的艺术精神进行批判创新,通过心斋坐忘等方法探索自己的艺术精神。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结合当今信息技术,对我们目前所掌握的艺术精神进行传播。这不仅是对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同时也是对中国艺术精神的一种不断的探索。

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怎么写 篇3

从大二开始接触中国特有的中国绘画后,就经常听到有人谈论中国艺术的精神,当时也只是凭自己有限的知识去浅浅的探讨一下,并不能深入。随着学龄和阅读的增长,自己也能够把中国艺术精神谈两三分。这其中对我影响对大的一本书就是徐复观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大出版社20xx年版)。这本书一共十章,前两章分别论述了儒家孔子与道家庄子各自所代表的艺术精神,其余八章均为论述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整部着作以第二章为总纲领,重在探讨庄子为艺术而艺术的纯艺术精神,其结论是中国绘画艺术是由庄子哲学一路开导而出。

所谓艺术精神,就是指一种艺术独自具有的、内在的品质或气质,更或说是蕴涵一种文化的根本理念。谈及中国的艺术精神,徐复观先生就其中国艺术精神是庄子精神的论述具体在本书中有所阐述:

庄子之所谓道,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而他由心斋的工夫所把握到的心,实际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

由庄子所显出的典型,彻底是纯艺术精神的性格,而主要又是结实在绘画上面;

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

当庄子从观念上去描述他之所谓道,而我们也只从观念上去加以把握时,这便是思辨的形而上的性格。但当庄子把它当作人生的体验而加以陈述,我们应对这种人生体验而得到了悟时,这便是彻头彻尾的艺术精神;

庄子所追求的道,与、艺术家所呈现出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

对儒家而言,或可称庄子所成就为纯艺术精神。

徐复观先生提出的这些观点,让我耳目一新,为我理解中国艺术精神提出了一条比较重要的路线。

但是,当我看完此书后,我也有一些迷惑不解的地方,比如说庄子的艺术精神,原本不在于艺术创作,而是落实于人生态度上,这一点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钱穆先生在《老庄通辩》中就曾说:循庄子之修养论,而循至于极,可以使人达至于一无上之艺术境界。庄生之所谓无用之用,此惟当于艺术境界中求之,乃有以见其真实之义也。后来经过自己不断的翻阅资料,对其也有一些自己的感言。

庄子虽说不言艺术,但却对中国艺术发展特别是最为中国绘画主流的山水画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地大物博名山名川数不胜数,其优美的山川景色,适合安顿人的心灵,因此古代的许多名人隐士寄居于这美景中。对于绘画,他们在忘我、丧我的状态下,以虚静之心观照天地之间的素朴之美的影像来表现心中对山川那种空灵玄远的境界的追求,这又恰与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纯艺术精神不谋而合。也就是在这种追求之下,中国绘画艺术摆脱笔墨技巧的束缚,达到人与自然谐和统一的境界,由此也就获得了精神上的无限自由。

徐复观先生虽说不擅长绘画,但其着作却是从哲学的角度去探究中国艺术精神的真谛。然其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以哲学家的敏锐眼光,透视中国艺术精神的内核,发前人所未发,启后人之所启。虽说是无意于言美,却是提升了审美意趣,丰富了中国美学理论。

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怎么写 篇4

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天人合一从总体倾向上说,中国哲学可以说是一种生命哲学,以生命为宇宙间的最高真实。我们说生命,有不同的指谓,有生物学上的生命,有医学上的生命,也有哲学层面的生命。从哲学的层面看,生命是一种精神(此精神,不是言其观念,而是就本体和真实而言)。中国哲学认为,这个世界是“活”的,无论是你看起来“活”的东西,还是看起来不“活”的东西,都有一种“活”的精神在。天地以“生”为精神。因为“活”,世界即联系。不“活”,世界即枯竭,生命即断流。中国人以生命概括天地的本性,天地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有生命,都具有生命形态,而且具有活力。生命是一种贯彻天地人伦的精神,一种创造的品质。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就是一种以生命为本体、为最高真实的精神。打通各种艺术门类之间内在联系全书共四编,16章。第一编:“生生之源”,从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的广阔背景上,探讨中国艺术生命精神形成的内在根源,选择了生命结构(“生”)、生命时间(“时”)、生命基础(“气”)、生命符号(“象”)这四个重要问题,逐一剖析中国古代文化哲学和艺术生命精神的内在契合点。第二编:“生生为艺”,作者选择了画、书、园林三个重要的艺术种类,对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作了实证性的研究。在这种返道于艺的考察中,作者发现重视生命是横亘于中国艺术背后的重要纲领,正是这一点,影响了中国艺术家的运思方式,塑造了中国艺术的一些独特形式,制约着艺术的历史发展,也培养了中国艺术家的独特趣味。第三编:“体证生生”,研究中国艺术的生命体验理论,作者将中国艺术的生命体验理论析出三个理论层面:虚静(体验的发端)——共感(体验的开展)——物化(体验的高峰),指出这三个层次由神定到神入再到神合,实际上是一个生命飞升的过程,在此活泼泼的运动中,最终托出一个鲜活灵动的艺术意象……

金丹元《中国艺术思维史》读后感



我一直以为,思维与思想是两个层次的问题,思维是一种更具深度的文化。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思维是决定思想的。因此就中华民族的艺术及其历史而言,其艺术思维方式究竟是什么,以及自古以来,中国人到底如何进行艺术思维,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而烦难的学术课题,它关系到如何准确地把握中华艺术思维历史的人文素质、品格与规律问题。正因艺术思维史研究的难度较大,造成多少年来这一领域少有人问津的局面。而今读到金丹元近著《中国艺术思维史》(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年2月版),很为他的学术勇气与探索精神所感动。

该书“后记”指出,“艺术思维既不是一般思维,更不是单纯的哲学、美学、艺术学,却又与一般思维、科学思维、哲学、美学、艺术学都有联系。那么,如何联系?怎样才能将散见于中国古典美学、古代艺术作品中有关艺术思维的因素加以提炼,并使之归属思维范畴?”拜读全书,我以为该书所取得的成果,都是关系到作者自己所提出的这些问题的。困难在于,怎样在人类学视野中见出中华传统艺术思维的民族特异性与人类共同性;如何在研究策略上,既将艺术思维与思想分开,又是不可避免地或者从艺术思想进入来揭示艺术思维的品格与规律,或者直接论证其艺术思维方式及其人文、历史过程以证明艺术思维史的“文法”实质及其规律。作者在这部著作中,做出了自己的探索。比如关于“原始思维”,世界上每一民族的文化、艺术,都曾经经历过一个原始思维的历史与人文阶段,因此原始思维毫无疑问是一个文化人类学问题。然而,中华民族关于文化、艺术的原始思维,却地与原始巫术文化而不是原始神话、原始图腾相联系。同样的“天人合一”,从智慧角度考虑,是意大利学者维柯《新科学》所说的“诗性智慧”;从智慧角度分析,又是法国学者列维·布留尔所说的“原逻辑思维”。两者的区别,仅仅是中华民族自古具有的生命状态内部的区别,而这正如《周易》所言,天人“合”一于“生”。“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生乃易理之根本,其实也是巫之根本。所谓“趋吉避凶”,难道不是为了更好地“生”吗?生是巫,也是诗的主题。巫的感应、移情,是后之审美文化的根因;而所谓艺术思维,其原始方式,实际即文化思维。因为原始意义的艺术,是广义的,指包含一定审美因素的文化。《中国艺术思维史》论证其“思维”的人文“气质”,从“巫”、“天人合一”进入,这种学术理念与论思方式当是可取的。从“巫”谈艺术思维之“和”与“类比”、“现象”、“味象”等等,也是有理有据的。然而,任何历史的研究与撰写,其实都不能追溯历史之最早的源头,这正是人之存在与学术的尴尬与痛苦。从“农耕文化”与“巫”开始研究中华艺术思维的起因,应是学术研究之正途。然而,中华艺术思维的“第一因”,又不是“农耕文化”与“巫”,因为在此之前,还有漫长的为我们所难以把握的关于“艺术思维”的“前史”。尽管如此,《中国艺术思维史》一书对中国艺术思维的缘起、发展、流变,还是做了一次可贵的学术梳理与探索。

《延安精神》读后感3篇


延安精神读后感(一)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细细品读了《延安精神教育读本》这本书。它从圣地延安、我的理想、团结力量大等十一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及在这片热土上诞生的宝贵精神财富延安精神。此书图文并茂,以古喻今,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当代的小学生如何弘扬延安精神,怎么用这种精神引领我们的生活航程。

小时候,我通过一首优美的歌曲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认识了延安,知道了延安是中国红色革命根据地,但不知何谓延安精神。直到今天,我读了《延安精神教育读本》这本书后,我才知道了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默默无闻、勇挑重担的精神虽然延安时代已经过去,但是延安精神并没有过时!它属于过去、现在和未来,它渗透到我们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

当我读到毛主席每顿饭都只吃小米饭、盐水煮白菜、土豆,周总理找半截铅笔头,朱总司令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彭总两个大拇指露出也不肯换鞋这些故事时,我感动得流泪了。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们朴素的生活态度让我明白了延安精神的真谛。他们这种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不正是当前我们应该学习的吗?现在我们生活有所改进,旧社会的不良风气烟消云散了,而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渐渐隐退了。许多同学认为现在的生活这么好,还需要勤俭节约吗?更谈不上什么艰苦朴素了!文具盒用旧了就换;衣服什么时髦穿什么,喜新厌旧;掉在地上的一角钱硬币或纸币根本就没人理会,有人拾起来时,还会受到别人的嘲讽,认为他太小气,是小气吗?不!不是!这只是一种勤俭节约的良好作风!同学们,让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这种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延续下去,就像书中所写:如果我们每个人从现在起,节约每一滴水,那么日积月累,我们就可以节约出一条江河;如果我们每个人从现在起,节约每一张纸,那么日积月累,我们就可以节约出一片森林;如果我们每个人从现在起,节约每一粒粮食,那么日积月累,我们就可以节约出万亩良田

延安精神是什么?延安精神并不是只有一种,但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是最基本的,我们要从最基本的做起,才能更好的弘扬延安精神!同学们,让我们从身边每一件小事做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使这种精神世代相传。

延安精神读后感(二)

延安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它属于过去、现在和未来。它像一颗耀眼的星星照亮着中国大地,使这种精神世代相传。

枣园的灯光、南泥湾的大生产,曾激荡过无数的知识分子、有识青年的心。他们奔赴延安,向着心中的圣地,他们捧起延安的泥土、延河的水,心中一片深情、一片圣洁。祖国啊!就剩下这一片干净土地了。那时一个怎样的年代?一个革命理想高扬、革命激-情燃烧的年代。尽管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物资条件是那样的艰苦和困乏,但到处能听到革命战士嘹亮的歌声,到处都看到他们欢快的笑脸。在这块土地上,人们的理想和信念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在学习延安精神时,有这样一段话,我深有感触,表现了延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这段话是这样写的:中央领导同志带头艰苦奋斗,参加劳动,种菜、纺线,节衣缩食。英国斯特朗在延安访问了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后深有感触地说:党的负责干部,住着寒冷的窑洞,凭借微弱的灯光,长时间的工作,那里没有讲究的陈设,很少物质享受,但是有着头脑敏锐、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为了节约灯油,每考虑问题时,就把灯头拧小,挥笔写作时,再拧大一点。就是在这小油灯下,毛泽东写出了卷卷雄文,指引着中国革命的航程。这种精神,美国斯-诺说它是人类历史本身丰富而灿烂的精华。这段话,象一幕幕真实的画面浮现在眼前,有许多活生生的面孔,呼之欲出。他们平易近人,艰苦朴素。在战士中,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形成一股良好的风气。在中国共产党最困难的时期,得到了民心,壮大了人民军队,为最终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矗

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我国虽然在重工业、轻工业、农业、国防业等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我国人口多、经济基础差,我国现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八十年代,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使一部分人进入了小康生活,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仍在贫困线上挣扎----贫困母亲、贫困学子到处都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学习延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更应该发扬光大。要使所有的老百姓都脱贫致富,保证我国的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尽快由发展中国家变为发达国家。我国的西部开发,就是要改变西部长期封闭落后的贫困面貌,使西部尽快发展起来,不拖全国的后腿,只有这样,我国的经济才会驶上一个平衡、发展的稳定轨道。

要使所有的老百姓都脱贫致富。怎样脱贫呢?党的富民政策有、科技下乡有。最关键的是要有延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精神。首先干部要带头,当好火车头;全国的老百姓要自觉,齐心合力。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掀起新的南泥湾大生产的热潮,把现有的科技变为强有力的生产力。只要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国家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上不去的高坡。

如果说,我们的干部没有带好头,没有当好火车头,全国的老百姓一盘散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就是一句空话。等,是没有好的物质生活从天上掉下来的;靠,没有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光靠我国的专家、学者是带动不了全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的。所以,只有全国人民齐心合力,大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精神,我们贫困的母亲才有希望,失学的学子才有书读,我们的国家才会富强。

枣园的灯光啊!愿你永远亮在全国人民心中,成为指引中国走向富强的航标灯。

延安精神读后感(三)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重要精神财富。虽然诞生于战争年代,形成于炮火之中,但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今天,仍然不愧为我们改革发展、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柱、力量源泉。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对于我们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做好医疗卫生工作尤为迫切,十分重要,更具有现实意义。

一、弘扬延安精神有助于我们坚定信念,推进医改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如今,党中央把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作出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为我们确定了工作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通过实施,也收到了明显成效,受到了群众欢迎。但是,医改作为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国计民生,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而且现在又正处于攻坚阶段、关键时期,面对深层次矛盾的出现和可能引发的阵痛,我们必须弘扬延安精神,坚定信心,下定决心,迎难而上,强力推进。尤其要克服悲观失望、优柔寡断、怕苦畏难、被动应付等错误思想,始终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改革不动摇,以敢想敢闯、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摸石头过河,冒风险探索,鼓勇气前行,全面推进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的五大改革,确保医改工作不变形、不走样、不滞后,确保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确保让人民群众真正从医改中得益受惠。

二、弘扬延安精神有助于我们端正理念,优化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核心,也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医疗卫生工作者肩负着救死扶伤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神圣使命,服务的对象是人民群众,承担的责任是保障健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和形形色色的诱惑,一些单位、一些同志的服务意识却有所淡薄,服务理念却有所动摇,表现在服务水平不高,服务工作滞后,远远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有的甚至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严重地损害人民利益、损害卫生队伍形象。只有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才能牢固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始终树立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服务理念,才能真正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诚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造福祉。当前,我们就是要坚持以延安精神为动力,围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优质、安全、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弘扬延安精神有助于我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精髓,也是我们工作的指针、永远的旗帜。延安时期,我们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摒弃本本、教条,大胆探索、创新,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也告诉我们,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经济才能发展,社会才能进步。医疗卫生工作专业性强、技术性高、涉及领域广、未知因素多、社会责任大,要做好这项工作,就更必须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决克服僵化的、教条的、固步自封的思维方式,善于博采众长,勇于开拓创新,勤于发明创造,乐于攻坚克难,努力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服务,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科学发展。

四、弘扬延安精神有助于我们永葆本色,艰苦创业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当年,我们党立足自力更生,组织边区人民开展生产自救,战胜了种种困难和风险。如今,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但是,延安精神不能忘,光荣传统不能丢。面对医疗卫生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新要求,我们不仅要有更宽的眼界、更宽的思路、更宽的胸襟,而且更需要精神的引领、价值的支撑和道德的坚守。尤其是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当前,我们医疗卫生系统要办的事情很多,发展的任务很重,医疗卫生人员面临的考验也很多、压力也很大,只有用延安精神统一意志,鼓舞士气,才能克服骄傲自满思想,杜绝铺张浪费现象,勤俭干一切事业,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制医药购销、医疗服务领域不正之风的免疫力,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也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树立健康卫士、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

注:精彩知识请关注

关于中国精神颂读后感


中国精神颂读后感

老师今天发了一本名叫《中国精神颂》这本书,我带着什么叫中国精神的疑问迫不及待打开这本书津津有味的看起来。合上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特别是陈晓松、林浩、马鹏飞他们的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

年仅15岁的陈晓松漂洋过海,前往大洋坡岸的美国读书,他的行为感染了许多中国人。他不懈努力的让外国人了解中国,他开了一个“中国人俱乐部”开展各种活动,宣传中国话,介绍中国传统的风俗习惯,介绍中国建设的丰硕成果,他希望无论在哪里,中国人都要以祖国为荣,时刻牢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时刻不忘为国争光。

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一个年仅9岁的小林浩,在生死关头,顾不上自己的伤痛,多次冒险救同学。当有人问他你当时怎么会想到救人呢?他的回答是:因为我是班长,他的这句回答让身为班长的我跟小林浩相比,真是觉得自己很渺小,很惭愧。

小小年纪的马鹏飞是家里的“顶梁柱”不仅家境贫寒,还要照顾生了重病的奶奶,但他都没有放松学习,成绩依然不错,面对困难也不轻易放弃。

今后,我会以他们的故事来激励自己,做个有勇气面对困难和自强不息的人。

[关于中国精神颂读后感]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