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娘是个疯子》读后感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在读过一本书之后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体会,对于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需要用读后感记录下来。您从作品中有哪些领悟呢?也许"《我娘是个疯子》读后感"就是你要找的,欢迎你的品鉴!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哪一种爱是无私的话,那就是母亲对于儿女的爱;如果说世界上还有哪一种爱可以让我们泪流满面,那也只有母亲对儿女的爱。关于母爱,古往今来,多少才子佳人写了多少篇绘制人心的佳作,我以为我已经习惯了世界上最动人的母爱,但是今天读了《我娘是个疯子》这一篇作品,我还是忍不住感动得泪流满面,不能自已。

《我娘是个疯子》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它讲的是一个母亲,即使她是一个疯子,她也用她独一无二的母爱深深地爱着他的儿子的故事。一个疯子,看到儿子被人欺负,毫无顾忌地冲向前去,尽管她是疯子也知道要保护好儿子。尽管儿子不给她好脸色看,她也毫不怨言,默默地承受着。儿子的一声娘,使她为之震动,开心地笑了。她每天走20公里的羊肠小道去给儿子送饭。为了给儿子解渴,冒险从悬崖边摘桃子给儿子吃;听到儿子的话桃子,真甜,不顾危险再次摘桃子,却不慎摔落山崖,临死时手中还紧紧抓着一个鲜红的桃子。多么感人的母亲啊!尽管文中的母亲只是一个疯子,但是她在面对自己的儿子总还是清醒的。即使她被万人所唾骂,面对自己的孩子也总是春风满面的。这就是母爱!一个母亲哪怕是一个疯子,她心中也有那深人至深的母爱!读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

《我娘是个疯子》一文中没有多少华丽的词语,却感人之深,让人几度落泪,为疯娘凄惨的命运,也为疯娘那份浓烈的母爱。原来世间上的母亲,无论疯或者清醒,无论美或者丑,无论健全或者残疾,无论有文化或者文盲,她们对子女的爱都是一样的无私、一样的只求付出而不求回报的。据说这一篇《我娘是个疯子》于2005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被评为全国敬老好文章,获得全国一等奖。国家领导人颁奖,并被编入了大学语文。我觉得这是对这一篇文章的肯定,也是对母爱的一种宣传!在现实生活中母爱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但是母爱是最伟大的、母爱是最独一无二的、母爱是最值得赞扬的。就像有一首歌诗说得好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让我们举起双手,向天下所有的母亲致敬!

F132.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教授与疯子》读后感


《教授与疯子》应该算是一本小说吧。它由英国人西蒙.温切斯特著,杨传纬翻译,上海世界出版集团出版的一本书。当初,我会选择它,主要是被它那有趣的书名而吸引,等到我读到第二章才发现自己在读一本小说。虽然这只是一本小说,但是主人公喜剧化的命运倒是引人深思。
小说的主人公迈纳是美国内战时期的一名军官,残酷的战争让他患上了精神病。美国内战结束之后,他只得退役到英国疗养,结果在一天夜里他开枪误杀了一名工人,最后经鉴定他患有严重的精神病,从而避免了必要的刑事惩罚,但从此之后便失去人身自由,而被专门的精神病医院监管了起来。当然这只是故事的开始,故事的关键是当时英国学术界决定编写一部跨时代的字典即后来的《牛津字典》。由于人力、财力有限,当时《牛津字典》的主编想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编撰这部字典。在美国受过良好教育的迈纳有幸为《牛津字典》的编撰做了很多特别重要的贡献,当然这个疯子也在这部字典的编写过程之中重新发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
至于,作者要读者怎样的信息,想给读者怎样的启发,我始终没有搞明白。可是,我自己从这本书读出这样两条信息:
第一,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毫无作用之人。每个人只要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都可以干出一番事业,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一点力量。
第二,人不仅需要机会也需要储备丰富的知识。迈纳最后实现了自我价值,与其说是上天比较眷顾迈纳,还不如说是迈纳早年的学习为自己争取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与迈纳同时代的精神病人何其多,唯独迈纳能够抓住这次机会,主要还是迈纳的知识储备起了作用。

名著读后感:只愿是个梦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黛玉大病初醒,与以往不同,再也没有贾母、姐妹们和下人们的问候。代替的却是没有为宝钗和宝玉忙活的,守着眼泪的紫鹊。外面,鞭炮齐鸣,擂鼓喧天,人山人海,好生热闹。屋里,又咳又吐,又气又哭,毫无人烟,好生冷清。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偏怜葬花的你,总感觉落花在地上很可怜。所以每到落花之时,一定要为落花形成安心之所。黛玉葬花的美名流芳千古。物是人非,花锄犹在,只是再也没有人安葬完后为他们哭泣的人了。

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这首黛玉的唐多令早已吐出黛玉之忧!柳絮象征自己孤苦无依的身世,预感到薄命的宿命。而另一边'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天。这首宝钗的临江仙也早已欲试结局,凭借外来势力登上高位。

宝钗和宝玉成亲的当晚,黛玉烧毁帕子,焚化诗稿,凄凉地离开了人世。可怜宝玉一直以为自己娶得是林妹妹,心中的欢喜有成千上万种诗词表达。可掀开盖头,一看并非黛玉而是宝钗,心中的心灰意冷,心如土灰,却无一字可表达。

宝钗在贾母及凤姐等人的帮助与安排下,终于与宝玉成了亲。可宝玉的心只在黛玉那里。只有大家的支持,而得不到宝玉的心,这样的婚姻不可能有幸福可言。而贾府,这个暗藏心机的地方,多愁善感而又慈悲心肠的你,又如何存在!

说到辛酸处,荒唐与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真的,只愿是个梦!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是一本国内真实精神病人访谈手记。

可能有些人一听到疯子这两个字都会避之不及。可这本书的作者高铭却不这么想。他为了得到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的答案,询问过许多人,但谁也说不清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还有人十分疑惑他为什么要费尽心思地去想这个问题。

就在他为此困惑不解的时候,某次听一个身为精神病科医生的朋友说起了一些病例,顿时想到,我们为什么不能去问精神病人,或者说我们眼中的精神病人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呢?他带着复杂的心态,开始接触这个特殊的群体。

精神病人也有迥异的性格和行为方式:有喜欢滔滔不绝的,有没事找事的,有沉默的,有拐弯抹角的,这点跟大街上的众生相没什么区别。但是他们会做些我们不能理解的事情,会有我们从未想到的观点。他们的世界观令人匪夷所思,他们以我们从未想到过的角度观察着这个世界。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精神病人难以沟通的原因吧。这是书中对精神病人的描述。

读罢此书,我觉得:天才和疯子的区别就在于他们的观点是否被大多数人认可、证明。每一个天才在不被认可,不被接受的时候,不就是人们口中和心中所认为的疯子吗?

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就是因为和常人观念的不同,或是当时的科技水平无法证明他们的理念,而被误解、被处死。像乔尔丹诺布鲁诺,他就是因为宣传了与当时大部分人所认为的地心说背道而驰的日心说,所以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疯子,被宗教裁判烧死在鲜花广场上。但到后来,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或许,有些所谓精神病人的某些理论,会在将来有所证明。但在不被证实之前,他们,就是人们口中的疯子。

天才之所以是天才,是因为他们的理念被证明且被人认同。而所谓疯子,也许只是因为人们无法理解在他们看来匪夷所思的观念罢了。天才和疯子之间的关系,就像左和右,仅仅只有一步之遥。

用高铭在书中所写的话我只觉得这本书是一扇窗,能让你看到更多、更多的世界其他角度的世界。我也希望有一天你能够很坦然的说:让我来告诉你,在我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从来不写读后感,这是第一次,究其原因,是自己没读几本书,无感可发。

常常有朋友误认为我读书很多,找我推荐,我总是谦虚地拒绝。读过的每一本书都有收获,但只有一本让我铭记于心而且受益终生,五六年前第一次读,至今读了五六遍,不太舍得推荐给别人,只给几个朋友推荐过,不得不说,我挺自私的。欣慰的是,凡是因我推荐而读过此书的人,都自己又买了一本珍藏。

有时候朋友坚持让我推荐,我就问问其他朋友,然后做一个搬运工,转发一下。

忘记了去年的什么时候,跟风买了本《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随便翻到一页,读了一个章节,把我吓坏了,简直是科幻小说。我胆小,于是乎,束之高阁了。前两天收拾柜子,不小心看到了箱底的它,出于好奇,就想看看里面到底讲了些什么。虽然这本书在这两年挺火的,但这次不是跟风。

因为工作原因,我每天都会见到上百名精神病人,没有直接接触,也没有过交流,只是每天都能看到,在隔着十几米的距离外,很少时候也会擦肩而过。周围人都习惯称呼他们疯子,包括我的家人偶尔说起时,为此,我曾跟家人冷战了几个月。称呼他们疯子的人没有恶意,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我心中,他们只是精神不太好的人,医学术语讲,叫精神残疾人。

说正常人眼瞎,他可能不会介意,说视力不好的人眼瞎,他可能会在意;说一个正常人腿瘸,他可以当成是玩笑,说一个走路不方便的人腿瘸,他可能会很难过。一个道理。

尊重他们,不是因为我有多高尚,而是我曾经受到过类似的不尊重,在去年夏天跟好友张明柱在肯德基聊天时,他问我对未来生活有什么希望,其中一个是我想写本书,已经完稿,正在争取出版发行。另一个是我希望可以得到更多的尊重,发自内心的那种,目前还没实现,需要大家的帮助。

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需要先尊重别人。最直接的,就是每次见面时我都会报以微笑,以示打招呼,他们也会朝我笑。

前年的某天,偶然跟精神病院医生朋友聊天,她给我讲了两个病号的情况,让我一度想写本关于精神病人的书,后来因为自己有书要写,就搁置了。再后来,就买了《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这本书。原来,在我思想产生之前,有个叫高铭的人,行动都已完成,且提前了好几年。思想快还是行动快,还是要看人。

两个病号,一个是30岁左右的男子,至少185cm的身高,他是一名当地镇政府公务员,工作两年后得了精神分裂症,就住进了精神病院。女朋友离他而去,一辈子种田的父母不懂医疗保险,一直自费。另一个病号是30岁左右的女子,我没见过(应该见过,只是对不上号),她是一名教师,英语八级,父母已故,未婚先孕后,那个让他怀孕的男人抛弃了她,再后来,她得了抑郁症,学校校长把她送到了精神病院。就是些这样的人,我每天都见到上百人。看着他们,我常常会莫名地落泪,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活着很幸福。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我用了一天时间读到了永不停息的心脏,全书2/3处,然后决定不再读了,第一个是我真的胆小,有些章节里的对话太恐怖,再读下去会对我有害,昨晚的睡眠已经严重受到影响;第二是因为我想我已经得到了我能从这本书中得到的东西,就是写下这篇读后感,是读后感本身,不是其中的内容,本文中的感悟,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就有了,但一直没有静下心认真梳理,更别说写出来。

套用一句书中的一个精神病人的话说,就是阅历够了,经历不够。这篇读后感,就是弥补经历。读书的过程中,几次想放弃,因为我几次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精神病,有些精神病人的思想和经历,曾真真实实地发生在我身上,尤其是关于梦的。

刚刚记事的时候,应该是四五岁,二十几年前了,母亲赶着牛车拉着我从外婆家回家,路上我睡着了,做了个梦,梦醒了,我就感冒了,上吐下泻。我躺在炕上,慢慢地变好了,突然又要吐,父亲两只手一合,我吐到了父亲的手里,那双粗糙的大手,现在闭上眼睛就能想起,特别清晰。

后来,我常常做那个梦,我说不清梦的具体情境,其中两个片段是一个在山上(其实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山上,姑且这样说),有很多巨石,我在山脚下,举着巨石扔向远处,内心极度恐慌,就在心里默念,这是做梦这是做梦,醒了就好了醒了就好了,有时候我能扔出去,天亮后就不会太累,就当是一个普通的噩梦,如果梦中没有扔出去,醒后必定会头疼。另一个片段是我行走在一条路上,不是步行,交通方式是什么我说不清,最接近的应该是独轮车,梦中我同样会像上一个片段一样对话自己,道路是同一条路,有时候很顺畅,那么醒后我就不会有什么反应,有时候道路很难走得通,内心要崩溃的感觉,醒后也会头疼,头疼不需要吃药打针,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再睡觉。

我很小的时候跟父母说过这个梦,他们说我瞎想,我也就没再向任何人说过。高中时,我遇到了十几年求学生涯最差的一个班主任,是那种人品特别差,哪怕我现在已经可以做到理解任何人,但还是不愿意想起他,每次头疼请假,他总会说我是故意的、假装的、胡思乱想导致的,说我是跟女同学玩得多的原因,本来很单纯的同学关系,仅仅就是因为我外向的性格,男女通吃,结果被他龌龊的思想给破坏了,也因此,在跟女同学来往时,总会有心理阴影。那时候还小,也不敢反抗,就知道哭,学习成绩也一直下滑。

再后来,我生了一场差点要了我命的大病,当然,我无法确定这场病与这个梦有没有关系,但是之后,我确实再也没做过那个梦,也很少头疼。我常常安慰自己,人一生的劫数是固定的,我已经把该经历的都经历的,未来,只剩下美好。也请朋友你为我祈祷。

还有一件事让我跟精神病人有一段关系,我曾说过,是初中三年级时的事。简单讲,初三分班,大家都不太熟悉,我的后桌是一个女生,很腼腆,也就是那位精神病人,我只跟她说过一次话,忘记了是谁掉到地上东西,让对方帮忙捡一下,仅此而已。

后来她找班主任说我骚扰她,说我在校门口买午饭时,在很多人面前抓着她的手不放,让她做我女朋友总之是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话。班主任几次找我谈心,最后把我俩带到他家中,开导了一节课时间,貌似疙瘩解开了。再后来的一节历史课,她的病发作,一阵狂笑后嚎啕大哭,然后跑回了家,再后来的后来,她住进了精神病院,出院后转学了,我也因此而沉冤昭雪。

那时候十三四岁,也不懂太多,觉得挺好玩,后来想起来的时候,后背会有一丝丝凉意。不知是不是冥冥之中的注定,我跟精神病(人)就扯上了关系,也许是因为我们都有某种缺陷,不管先天的,还是后天的。精神病和精神病人,是这个社会应该格外关注的。我很渺小,但我真心地希望,我们可以在遇到他们时,可以不戴上有色眼镜,给他们应得的尊重。这个世界,也许真的有因果报应和六道轮回。

昨晚的睡眠质量特别差,老是想起书中有些精神病人的话,倒是没做梦,但是醒了很多次,每次醒后就会到处看看有没有什么奇怪的东西,一夜时间很紧张,也因此,早上被尿憋醒了,最终没憋住,今天本应该查体,还得拖到明天,结果明天去市区开会,又得拖到下周。

早上发过一张图片,关于B超前憋尿的。人在紧张时多尿,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生理现象,主要原因是精神紧张时,交感神经-肾上腺轴的内分泌活动会增强,对人的整个植物神经功能产生影响,进而可能影响部分人的支配排尿的神经中枢,产生要排尿的感觉;另一方面,紧张时肾脏会吸收水分的功能可能出现减弱,造成尿液生成增多,在生理学上叫做紧张性多尿。曾有类似经历的朋友大可放心,不是病。

不管怎么说,很幸运,不经意间,再次捧起这本《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我得到了我想得到的东西,如上文所述。

玛克西姆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也不明白具体是什么意思,也没有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进步的远大理想,且自己读书也不多,但我还是想在最后建议我的朋友,多读书,算是共勉。

如《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中一个精神病人所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我以前听到的后半句是行万里路不如得一贵人相助,我更愿意接受这个,我认为行万里路约等于阅人无数,一个天天自己绕跑道跑圈的人,除了锻炼身体有什么意义。

贵人有很多身份,你出生时塞你嘴里一把金钥匙的贵人是你的父母,可以让你少奋斗50年;求学路上给过你醍醐灌顶指导的贵人是你的师长,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工作中给你帮助的贵人是你的领导和同事,可以让你减轻很多压力还有很多,很多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