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者》读后感600字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我们读了作品以后,心中常有许多感想,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寻梦者》读后感600字》,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漫漫人生路,也可谓之苦苦寻梦路,而在这布满荆棘的人生旅途中,有一群人却散发着别样的光芒,谱出一首首动人心弦的赞歌,没错,这便是寻梦者。

最近有幸获读了戴望舒所作的《寻梦者》,诗中展示的正是寻梦者寻梦的艰辛历程。当他决定去寻那无价的珍宝时,便不顾风吹雨打,执着追求,而当金色的贝吐出*的珠时,无言的欣慰却与面色的衰老不期而至。读罢全文,思绪浮荡空中。

我相信,寻梦者无怨无悔,即便寻梦的岁月夺去了似水年华,但它却令寻梦者的人生变得更为充实而富有*。看那自然万物,又有谁在乎过寻梦历时的长短呢?鹰梦想与白云相伴,于是越飞越高,从而练就了搏击长空,俯视一切的飒爽英姿;水梦想超越自我,于是穿破石岩,勇往直前,从而绘就了瀑布抛珠洒玉,藐视险阻的雄奇景观。人生需要梦想,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生命传奇。

冯骥才曾说:当花儿梦想自己变成蝴蝶时,蝶儿们已变成苦苦等待自己的花儿。只要你拥有梦想,那么,梦想已在远方静静地等待你。别再迟疑,朝梦想出发吧!

梦想是一座高峰,让我们拥有保尔?柯察金般钢铁的意志吧;梦想是雨后绚丽的彩虹,让我们用奥运冠军夺金后的灿烂笑容来面对,这时,你会发现,原来它是那么美,那么迷人!

梦想是我们前进的催化剂,也是未来给予我们的风帆,让我们如诗中的寻梦者一般努力追寻,实现梦想,主宰自己的人生吧!

似水年华,我们共同把握寻梦人生!

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麦田守望者》读后感600字


《麦田守望者》读后感600字

那天去书店,我从一大堆世界名著中挑了一本很薄的书,名字叫《麦田里的守望者》,在我拿起这本书时,我没有想到这么薄的一本书会对我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使我感触很深,我觉得这本书的形式和内容都很出色。

美国的五十年代是一个相当混乱的时期,二战的阴云尚未散去,冷战硝烟又起。一方面科技发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们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无力改变的社会大背景下,过着混混噩噩的生活。于是,垮掉的一代出现了,霍尔顿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抽烟酗酒,不求上进,但是,他还不至于沦落到吸毒,群居的地步,因为在他心底,一直还存有美丽而遥远的理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我们生活的这个国度,这个时代正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与50年代的美国确实有些相象。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很多人开始迷茫,消沉,他们逐渐遗忘自己的理想,没有了最初的热情,开始向往平庸。

我们是一群生活在新时代的孩子,自然已经习惯了困惑和烦恼,但是我们应该集中精神看准我们的前方,我们的路,我们应该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假如霍尔顿没有他纯洁的理想,那他就会堕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让他活下来。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灯,它带着人走向未来,走向光明。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纵然生活让我们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过是暂时的,不就都会过去,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我们的理想。

是的,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会更美好!

《麦田守望者》读后感600字

起初接触《麦田里的守望者》,并不是冲着这本书名气和影响力,纯粹只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数学课。开始我以为这本小说讲的是叛逆邪恶少年的故事。看后,才觉得和叛逆、邪恶完全扯不上边,或许有些颓废。但,小说中的这个男孩子霍尔顿考尔菲德,是我看过的最善良的小说人物。

表面上霍尔顿是个玩世不恭的坏孩子,但实际上他却有颗纯净善良的心。他爱自己的妹妹,就在见她的那晚,霍尔顿说出了这段话:我只想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说,他想像着在一大片麦田里,几千几万个小孩子在游戏,周围除了他没有一个大人。他就站在麦田边上的悬崖旁守望着,看哪个孩子朝悬崖奔过来就捉住他,不让他掉下悬崖。这是他的一个美好理想,也是他美好心灵的见证,他希望那些快乐的孩子不要跌入悬崖,而是永远快乐的奔跑,而那麦田似乎象征着物质世界,他希望生活在充满物质主义精神世界的孩子不要迷失自我,走向悬崖。

如果你了解他谎言后的绝望、粗口中的愤懑,如果你能了解他神经质举动下纯洁的心,如果你了解他面对世界的孤独与苦闷,即使你不能理解他,只要能了解到一些,你也不会认为他叛逆。他的心非常柔软,却过于冷静,他说的话令你笑,但同时鼻子有点酸,他爱着你时,非常温柔和安静,他鄙视你时,是在鄙视你身上的他自己,而他对一些人真正的讽刺,足可令人警醒。

只要你曾经思考过,你就会有和霍尔顿同样的感受,看了之后,已经觉得我的余生都无法忘记这部小说。心中永远有个霍尔顿,从此以后,在悄悄地和我说话。

《麦田守望者》读后感600字

最近翻读了一下《麦田的守望者》这本书,发现它带给我的震撼以及精神上的鼓励还是一如最初。相比之前看的时候,这次看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美国的五十年代是一个相当混乱的时期,二战的阴云尚未散去,冷战硝烟又起。一方面科技发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们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无力改变的社会大背景下,过着混混噩噩的生活。于是,垮掉的一代出现了,霍尔顿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抽烟酗酒,不求上进,但是,他还不至于沦落到吸毒,群居的地步,因为在他心底,一直还存有美丽而遥远的理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我们生活的这个国度,这个时代正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与50年代的美国确实有些相象。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很多人开始迷茫,消沉,他们逐渐遗忘自己的理想,没有了最初的热情,开始向往平庸。

我们是一群生活在新时代的孩子,自然已经习惯了困惑和烦恼,但是我们应该集中精神看准我们的前方,我们的路,我们应该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假如霍尔顿没有他纯洁的理想,那他就会堕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让他活下来。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灯,它带着人走向未来,走向光明。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纵然生活让我们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过是暂时的,不就都会过去,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我们的理想。

是的,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会更美好!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600字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600字

霍尔顿,你看到了吗?是你的父亲,塞林格先生,激发出我每一个细胞,每一根神经,让我逐步向成熟、懂事的前岸迈进。在麦田和梦想交相辉映,煜煜生辉之时,青葱年岁,我读懂了,那爱与理智停留在内心矛盾的激化,正是这种矛盾,牵引着我们守护梦想,年少的我即使再多的爱、再多的叛逆,都不会超越理智的界限,我想,这就是霍尔顿精神吧!它使我懂得,即使我再努力、微笑、坚强、成长,也抵不过麦田里的一丝守望!而这一丝守望,在梦想号启碇之时,给予我最大的鼓励和导航!

如今,我25岁,记不清楚第几次躺在麦田里,接受它的洗礼,而这一次,我关注的,是它的核心。往悬崖边奔来的小孩,不要怕,霍尔顿正在麦田里当你们的守望者,他会在你们狂奔的时候,把你们捉住。他要拯救那些处于危险之境的纯真者,使他们免受精神的伤害,使他们永远纯真,使他们坚守道德的阵地,不受堕落之苦。

有人曾经这样对我说过:不是这个社会需要你,而是你需要这个社会。这对于浮躁的年轻人来说的确是一句劝诫的忠言。但这并不意味这我们就要完全臣服于世俗。说句轻狂的话:在这个节操尽失的时代,更需要我们年轻人以身作则来捍卫人们内心的那片净土。

没有绝对的对与错,霍尔顿失去了太多东西,如果他能像其他人那样认真学习,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或许生活会截然不同。然而作者的良苦用心在于告诫我们:这个社会永远存在黑与白,而且永远都不会消失任何一种,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身处白色的时候保持冷静努力前行,处于黑色的时候能守住底线捍卫内心的净土。

这本小说一出版,立刻受到美国青少年的热烈欢迎,因为它实在写的太真实了。作为现在的我补偿曾经学生时代没有看过的遗憾,虽然它确实是一本青少年读物,但读完确实能从中收获许多道理,我们要做的只是继续冷静的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时候,不要丢掉内心最初的梦想,时刻告诫自己,不要浮躁,借用二战英国政府鼓励民众的一句话:keepcalmandcarryon。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600字

我呢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儿。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或许现在,我正在绿油油或是金黄的麦田里做游戏,不知所谓的往悬崖边奔去,每读一次《麦田里的守望者》都像是在悬崖边,在生死边缘被拉扯回路面上。

谢谢霍尔顿,给了我心底里最纯净的一片麦田。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600字

年轻的霍尔顿不明白,心里明明不这么想,可是当着别人的面还是要谄媚说好话,背地里却是另一套。霍尔顿觉得恶心,甚至想起来都恶心得要吐出来了。然而这就是所谓的成熟的代价吗?

我们是失踪了,我们没有信仰,有的只是丛林一般的法则,大家都在狂奔,但是没有方向,我们一生在追求自由,可结果却缠的身上满是枷锁,我们有太多放不下的东西,我们给自己带上脚镣,并逼着自己喜欢这限制人自由的脚镣。

我们何尝不想去改变这个虚伪的世界,但是这个世界的规则却不允许我们这种想法的存在,他要把我们都同化为如他们一般虚伪的人。

我们的霍尔顿,那个书里长不大的霍尔顿,在离开这个城市之前,带他的小妹妹菲比去骑旋转木马。菲比骑在木马上,一圈又一圈地转起来。

霍尔顿险些大叫大嚷起来,心里实在快乐极了,他甚至都不知道是什么缘故,看着菲比穿着这么一件蓝色大衣,老这么转个不停,真他妈的好看极了。于是他答应菲比不离开这个自己深深厌恶的城市,之后的他被父母送进了医院,接受精神分析,还问他一些他无法回答的问题。却没人问问他他真正想的是什么,没人陪他去公园看看那里的野鸭子,冬天到底去哪里了,试着去理解他的世界。这些话,没有人听,他生了一场大病进了医院,之后也许会继续会去学校上学。书在这里也就写完了,后面发生了什么也没人知道了。

书里有这么一句话: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600字

霍尔顿的妹妹也是个很重要的角色。她是霍心中至美至真至善的存在,也是那些麦田里玩耍的孩子。因为她的纯洁,更让霍厌恶那社会的肮脏和虚伪并深深恐惧这种纯洁的脆弱。也是因为她,让霍有了希望,并最终回归家庭和社会。这算是原作里面唯一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物了。

《麦田里的守望者》不重说教,而是通过一个立体人物的所作所为来让读者产生代入感。与其说这是作者所采用的技巧,不如说这是作者费尽心思所表达出的真实和深刻。也正是因为这种真实和深刻,这本小说才影响了不止一代人的青春。

谢谢塞林格的麦田,谢谢麦田里的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600字

我只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看着四处玩耍的孩子们,若是有谁跑近悬崖,我就抓他回来。我当初完全不懂霍尔顿,因为理解不了一个半大孩子那愤怒而敏感的内心。后来发现好多人在与成长殊死搏斗时,都是一个片面的他,我也一样。

那时年轻的生活像一场让人躁动不安的舞会,灯光之下,肉体之间,或无所适从,或放浪不羁。大战之后,从未有过的富足与空虚碰撞在一起,夹缝中的青年汹涌着骄傲与无助。我曾经毁了我的一切,只为永远地离开;我曾经堕入无边黑暗,想挣扎却无法自拔。用这句歌词去形容那时青年的迷茫,竟是分外的贴切。

霍尔顿之所以被推崇成一个类似于英雄的存在,是因为他能看透当时社会的虚伪性并能够用语言和行动对其酣畅淋漓地讽刺和批判。虽然他最后不免失败,整个潜逃计划也像是一场闹剧,但这短短的三天浪荡生活已让他对虚伪的认知无比深刻。他的成功不在于顺利逃脱束缚,而在于用自己熔炉般的形象去为众多原型提供一个精神家园。

霍尔顿显然不能是一个榜样,但他却是我们自己。他代替我们去逃避,去批判,去大声咒骂。他有时无畏,有时软弱,有时也不顾一切地想要毁灭。他热爱,他憎恶,他偶尔也用自己的全力去适应社会。他做了我们想做却做不出的事情时,我们为他欢呼;他心头遇冷手足无措时,我们为他心酸。他被虚伪肮脏包围,但他向往守护纯洁真实。看似满纸荒唐言,实则一把辛酸泪。用不了太多深刻,就已是满怀感慨。

红岩读后感600字:伟大的革命者


《红岩》,当我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非常困惑。红岩是指红色的岩石吗?还是一个地名?于是好奇心催使我翻开了这本书。

当我阅读完整本书时,我肯定了一个答案:《红岩》是指那些不畏牺牲的革命者。敌人给这些革命者食用霉烂的食物,限制饮水数量,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而这些革命者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成立一个全新的中国。

他们为了成立新中国,不畏敌人的严刑拷打,不怕监狱里的恶劣条件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学习这种坚定信念,不畏艰辛的品质。但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一个个都是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假如被叫去干点家务活,立马不高兴,心不甘情不愿的。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先辈们用自己的鲜血乃至生命换来的,而我们却因为现在的丰衣足食而忘却了先辈们的抛头颅,洒热血,至死不渝

在这本书里,我的心情跌宕起伏。最令我感动的是江姐,在狱中,她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她的十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江姐的英雄气概惊天地,泣鬼神!我还看到了无数人民在战争中牺牲,我也十分悲伤,我决定,一定好好读书,不辜负先辈们的努力。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中新中国成立的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革命者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不忘那些伟大的革命者,将他们铭记在心!

寻梦环游记的读后感900字系列


被称为“天才”的人物的一生,能给我们以最丰富的启迪。在看完作者写的作品之后,相信大家心中都有不少感悟,亮点是读后感的基本观点,要分析材料,提练感点。该怎样做才能将自己的读后感写的更好呢?下面是编辑为你精心整理的“寻梦环游记的读后感”,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寻梦环游记的读后感【篇1】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妈妈领着我看了一场感人肺腑的电影,名叫《寻梦环游记》。

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名叫米格的孩子,他很喜欢音乐,想和歌神一样成为音乐家,但却遭到了全家的一致反对。在亡灵节的时候,米格误打误撞闯入亡灵世界,又和流浪歌手埃克托相遇。埃克托是米格的曾曾祖父,米格却以为他地曾曾祖父是歌神。后来才知道歌神是一个欺世盗名的杀人犯。米格在天亮之前逃离了亡灵界,回到了现实。米格为曾祖母弹了一首《请记住我》,唤醒了曾祖母,让她想起了她的爸爸。最后,米格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一家人终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的成功都源于最初的梦想。有了梦想并为之努力,才会取得成功。比如达芬奇,他从小喜欢画画,老师让他从画鸡蛋开始,画了十天。老师看他有些不耐烦,就跟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1000个蛋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的表现出来,非得下番苦功不可。从此以后,达芬奇因此达芬奇苦练画技,最终成为了世界闻名地大画家。周恩来少时看到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被外国人欺凌,于是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为了民族的复兴。他与无数革命志士一起,呕心沥血,最终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沉睡的东方雄狮觉醒了!

现在也有许多人为梦想一直在努力的奋斗,因而就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获得了成功。当然,也有许多人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梦想是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奋斗才能实现的。伙伴们,和我一起努力吧!我们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寻梦环游记的读后感【篇2】

电影《寻梦环游记》用真实,塑造一个童话世界,用孩子的视觉,讲述长大后的人也会遇到的问题,一部真实、温馨、梦幻的电影。

电影用动画的形式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墨西哥。影片通过米格在亡灵节开启了一次奇幻的寻梦之旅,而观众不仅跟着米格一起寻梦,同时也是一次墨西哥的文化之旅。影片中无时无刻不展现着墨西哥文化,大到场景亡灵世界,小到场景的装饰物剪纸,墨西哥的文化贯穿在整部电影中,无一不是墨西哥的特色与传统,从衣食住行,人物历史景观来展示着真实的墨西哥。

电影中的色彩的运用,色彩斑斓和梦幻,在现实中,是五颜六色的暖的色调,表达着温馨喜悦的情绪。米格来到了亡灵世界后,色彩是冷色调中的蓝紫,烘托着气氛的.奇妙,当亡灵踏过亡灵桥,跟亲人一起过节的时候,色调中有暖光有冷光,表达着一种团聚和谐氛围。

电影中里主题是追逐梦想和亲情,主线是米格的音乐梦,而另一条线埃克多的回家之梦,通过米格的音乐梦,引出埃克多的回家之梦。影片开始,米格在家人的极力反对中,依然坚持梦想,离开家人去实现他的梦想,在寻梦的过程中来到了亡灵世界遇到了埃克多,进而揭示了埃克多的身份,引出他的回家之梦,影片没有直接说明,追梦和亲情那个重要,但从三个侧面说明了,一个歌神的追梦之路,没有亲人,不择手段,最后被众亡灵唾弃。一个是埃克多追梦之路,抛弃亲人,后又回到亲人身边,得到原谅,一个是米格为了帮埃克多不消失回家,愿意答应曾曾奶奶的附加条件,不碰音乐,而曾曾奶奶没有附加条件,米格回到现实后,在家人的欢庆中,谈着吉他,唱着歌,实现了自己的梦。

电影《寻梦环游记》讲的是亡灵节发生的一个跟追逐梦想和亲情有关的故事,影片中对死亡有着不同的揭示,真正的死亡,是没有人再记得你,而梦想在亲情的支持陪伴中,才会快乐,幸福。

寻梦环游记的读后感【篇3】

这几天有一部电影很火——《寻梦环游记》,情节大体如下:12岁的墨西哥小男孩米格出生在一个制鞋世家,酷爱音乐却被家人限制。由于其曾曾爷爷当年因为音乐梦想离开家后没有回来,致使米格的曾曾奶奶自己含辛茹苦带大女儿,因此对音乐充满了敌意,并发下重誓——这个家里绝不能有音乐,灵坛上也绝不能摆这个人的照片。亡灵节(墨西哥节日,相当于中国的清明节)来临之际,小米格准备偷偷的去参加音乐比赛,不料被奶奶发现,奶奶为了阻止米格参赛,把米格亲手制作的吉他摔了个稀巴烂。小米格一气之下摔门而出却误入了亡灵的世界。为了寻求当年那个因为音乐风靡全国的曾曾祖父的支持,小米格历经艰辛却始终没有忘记音乐梦想,最终不仅重返人间实现了音乐梦而且化解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误会。整部影片,画面绚丽多彩、唯美动人,故事情节丰满而跌宕起伏,充斥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却又出人意料的给人温馨,欢快!

看完之后,起初并不觉得影片有太大的深意。当我细细品咂影片究竟要给我们传达怎样的理念之时,才慢慢的体会到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以及编剧的伟大。

很多人被影片中家人之间的爱和思念之情感动到泪流满面。在影片中对死亡的定义有三个层次:心跳停止,生物学意义上的死亡;举行葬礼,社会意义上的死亡;世界上没人再记得你,则是一个人真正的死亡。有了这样的认知,我们会更加珍惜身边的家人,会更加的爱我们的家人。如果亲人不在了,要记着经常地祭奠。爱和思念是亲人之间联系的纽带,爱若在,心就在,人就在!就像主题曲中唱到的那样“Rememberme,让爱继续,我将永不离去......”。

作为一个教育者、一个父亲,我更愿意关注另一个关键词“梦想”。小米格自小就喜欢音乐,尽管家人们一直反对,但是米格为了心中的理想一直在行动:自制吉他、不断的跟着录像学习指法、练习歌唱。当他无意中发现自己的曾曾祖父就是那个享誉全国的歌唱家后,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更加坚定他的梦想。为了梦想,无论遇到了多大的困难他都义无反顾:第一次接受曾曾祖母的祝福重返人间后,为了能继续歌唱又毫不犹豫的返回到了亡灵世界,冒着天亮之前完全死掉的风险去寻找能够支持他的曾曾祖父。在寻找曾曾祖父的过程中遇到了太多的困难,但是为了心中的梦想他都一一克服,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样子。克服困难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成长的过程,为达到目的他克服了恐惧,克服了羞涩,第一次登台表演就大获成功。当他得知自己的曾曾祖父是被陷害致死,当他被那个恶人德拉库鲁兹投入深渊的时候,他依然没有放弃!最终米格在家人的.帮助下突破了重重艰难险阻,战胜了恶人,并且化解了曾曾祖母和曾曾祖父之间长达百年之久的误解。带着曾曾祖母伊梅尔达和曾曾祖父埃克托的祝福:“我们把祝福送给你,没有任何条件。”,小米格重回了人间。回到人间的米格用音乐唤起了曾祖母对其父亲的记忆,避免了曾曾祖父的真正死亡。结局皆大欢喜!

爱和梦想孰重孰轻在编剧看来,二者并不冲突,都重要。如果没有小米格执着追求心中的梦想的种.种努力和积极的行动,这种跨越百年的爱恨如何化解正是小米格这种为了自己的梦想,百折不挠、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精神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才感动了上天,使爱重回家族。

是梦想的力量使结局如此完美!此中深意,不可不察!若干年后,此片当成经典!

心中有爱,让梦起航!

寻梦环游记的读后感【篇4】

今天,我看了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名字叫《寻梦环游记》。

故事发生在墨西哥。一个叫米格的小男孩非常喜爱音乐,可是他的曾曾祖父当年就是因为去追求音乐,才丢下了自己的妻子和女儿可可。一家人都反对米格的音乐梦。亡灵节这天,米格意外来到了亡灵世界。他遇到了死去的家人,还碰见了曾曾祖父。最后,曾曾祖父得到了曾曾祖母的原谅,米格也离开了亡灵世界,并用音乐感动了家人。米格一家又重新爱上了音乐。

当然,在电影中也有反面人物。德拉科鲁斯是当时最伟大的音乐家。他表面非常和蔼,可内心却十分邪恶。他不仅用毒药害死了他的搭档埃克托,也就是米格的曾曾祖父,还把埃克托一生的作曲当成自己的,唱给观众。没有努力就想出名,他最终也受到了惩罚。

米格在亡灵世界里,为了寻找曾曾祖父,他不惜一切代价。尽管他遇到了困难,但是他永不放弃,只要有曾曾祖父的线索就努力去寻找。

在生活中,家人才是最重要的。家人就应该互帮互助,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家人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只有家人和和美美,平平安安的生活在一起才是最快乐、最美好的。

有了家人的坚强后盾,就得有一个远大的梦想。我们要为着梦想努力拼搏,努力奋斗。在拼搏奋斗的途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往前走,才能到达终点。

直到现在,我的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复。我要好好珍惜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为着梦想而努力奋斗。

《孤独者》读后感500字


我本不该在晚上上自习的时候来写这篇读后感,但有些东西一旦逝去就再也回不来了。也不知是懒了还是习惯了。好了,废话就这么多了。今天,看了「彷徨」里的[孤独者]。我想了很多,我更喜欢看鲁迅这样不带有多少话语的小说,更多的只是淡淡的描写,却在字里行间表达,传递,也让人遐想。

小说里的连殳是故事主角。我想他一直都是孤独的。他在发达之前和发达之后。发达之前的孤独是他是有知识的,沉默寡言的人,发达之后他依然是,除了死去后尸体旁多了些带金边之类的陪葬品外,他依然是孤独的。之前,他相信人性本善,是环境把人改变了,可"我"却从佛教里得出结论:人性本恶。他喜爱孩子的天真。可经历了更加的穷困和潦倒之后,他为了生存下去,找到了一份非常好的工作,他却再也不喜欢孩子,他却再也不相信这世间有美好的东西,即使是和他交流过,有些共同语言的"我"。足见他的心里早已冷化成冰,对世间失望至极。在知道自己要死的时候,他破坏着自己能破坏的一切,把钱花光,他不愿留给谁,因为谁也没有给过他什么。他之前孤独一是因为家庭,父亲早逝,孤独无依,二是因为身边的亲戚人为了他的房产巧言令色,自己读了很多书,关注的东西不一样,难免和小镇上的人没有共同话题,哪家今天多买了几斤猪肉,哪户人家又来了几个亲戚,哪家的主人又和其他太太谈笑风生了发达后虽然物质富足,人们对他的态度从落魄时的唾弃到主动迎合,这变化来得太快,他知道那不是因为他,而是他的物质,他依旧孤独,一直孤独。

他算得上是一个悲剧。可这不就是人的一生。孤独,且悲剧的一生。我没有看很多关于佛学方面的书,但我隐约知道,在佛学里,人是有罪的,从你出生的那刻起,你就是有罪的,人的一生都是在赎罪,对自然界的植物和动物,人和人之间。也许到死那一刻,人才真正归于平静,寂静。解脱。我一直都愿意相信亲情,爱情,我总觉得世间已如此不堪,还是要去相信点什么。那么来自父母的感情,以及和你有着密关系的爱人会不会让你不那么孤独一点。像小说里主人公的非亲生祖母,连殳在她死去后痛哭,毕竟她对他有一丝情分,他对她有一丝不舍。这是不是人性中值得歌颂的部分呢?这些温暖会不会让你不那么孤独呢?

我本不该在晚上上自习的时候来写这篇读后感,但有些东西一旦逝去就再也回不来了。也不知是懒了还是习惯了。好了,废话就这么多了。今天,看了「彷徨」里的[孤独者]。我想了很多,我更喜欢看鲁迅这样不带有多少话语的小说,更多的只是淡淡的描写,却在字里行间表达,传递,也让人遐想。

小说里的连殳是故事主角。我想他一直都是孤独的。他在发达之前和发达之后。发达之前的孤独是他是有知识的,沉默寡言的人,发达之后他依然是,除了死去后尸体旁多了些带金边之类的陪葬品外,他依然是孤独的。之前,他相信人性本善,是环境把人改变了,可"我"却从佛教里得出结论:人性本恶。他喜爱孩子的天真。可经历了更加的穷困和潦倒之后,他为了生存下去,找到了一份非常好的工作,他却再也不喜欢孩子,他却再也不相信这世间有美好的东西,即使是和他交流过,有些共同语言的"我"。足见他的心里早已冷化成冰,对世间失望至极。在知道自己要死的时候,他破坏着自己能破坏的一切,把钱花光,他不愿留给谁,因为谁也没有给过他什么。他之前孤独一是因为家庭,父亲早逝,孤独无依,二是因为身边的亲戚人为了他的房产巧言令色,自己读了很多书,关注的东西不一样,难免和小镇上的人没有共同话题,哪家今天多买了几斤猪肉,哪户人家又来了几个亲戚,哪家的主人又和其他太太谈笑风生了发达后虽然物质富足,人们对他的态度从落魄时的唾弃到主动迎合,这变化来得太快,他知道那不是因为他,而是他的物质,他依旧孤独,一直孤独。

他算得上是一个悲剧。可这不就是人的一生。孤独,且悲剧的一生。我没有看很多关于佛学方面的书,但我隐约知道,在佛学里,人是有罪的,从你出生的那刻起,你就是有罪的,人的一生都是在赎罪,对自然界的植物和动物,人和人之间。也许到死那一刻,人才真正归于平静,寂静。解脱。我一直都愿意相信亲情,爱情,我总觉得世间已如此不堪,还是要去相信点什么。那么来自父母的感情,以及和你有着密关系的爱人会不会让你不那么孤独一点。像小说里主人公的非亲生祖母,连殳在她死去后痛哭,毕竟她对他有一丝情分,他对她有一丝不舍。这是不是人性中值得歌颂的部分呢?这些温暖会不会让你不那么孤独呢?

《朴素者》读后感1000字


  《朴素者》读后感1000字

  看完韩东的《朴素者》,我情愿做出这样的理解:朴素者并非心无城府,只是他(她)的思度与追求无论是远大或是覆手可得,都坦荡大方,让人无法对之耻笑或是鄙夷,反而倒是觉得他(她)生来即当如此。虽然《独立宣言》在200多年前就宣示“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但是很多人真的不太真切的能切身体会这真理的含义,常常对自己想要该要,想做可做的事情遮遮掩掩。而朴素者,确是那名言真正可以身体力行之人。

  以上是我对《朴素者》文章的本义理解。只是散文之作,不免常会牵起许多联想,仿佛他那几乎是以形容词填满的文章是纲,一举起来,联想便铺展开来,首先呈现在我脑海中的便是一个女孩子的形象,那是在寒假回家的时候,在广州大学城里擦肩而过却风采卓然的女孩。一月份的广州,还不是太冷,她穿着浅色的套头线织衫,配深色的牛仔裤,整齐而流畅的披肩长发,不会高得盛气凌人亦不会矮得需仰望他人的中等身量,非前凸后翘的性感也非胸贴后背的单薄,若要用一些词来形容这个由远及近的姑娘,我愿是——朴素雅洁。她不施粉黛的眉眼,亲切似邻家女孩;不杂多配饰的衣着,温和又谦卑地彰示学生的身份;轻盈明快的步履,时时跳脱出少女朝气活力。大概,她全身上下唯一显得厚重的只有她手里挎着的那本黑色硬壳书了。可看她的神情动作,却完全没有把它当作是负担。直至她走过去很久,我还在感叹,究竟是什么东西起了微妙的作用?会让这个单看脸庞不过是人群中的姑娘的女孩流露出如此合乎身份而又温和雅致的气息。

  那女孩似乎很明白自己在这个地方这个场合该有的姿容和打扮,朴素雅洁,亲切平和而不同于流俗。在我看来,这才是一个学习姿态,能真正让自己静下心来,亦让人相信,嗯,这是一个学生,一个真正在生活里触手可及的人。她的生活,学习,朴朴实实,素素雅雅,落在实处,踏实可见。而不是描了精致眉眼,穿了光鲜华服,蘸了艳丽蔻丹,修了纤长指尖碍了握笔,耳坠流苏螓首轻转间叮当作响点缀课堂的女孩们,仿佛是那着了流云水袖,在戏台上咿咿呀呀唱着曲子的演员,举止投足悬在远处,浮在表面,生生与生活拉开了距离。华丽的妆容,美丽却亦彰示着“生人勿近”。除非是职业或是专业需要,否则真的很难将她们跟一个踏踏实实的学习者联系起来。

  《朴素者》里说:“要做一个朴素者,让自己朴素起来,也许只能从自我认同开始。”我举双手赞成,可是我觉得自我认同尚且是不够的,仅仅如此,不免固步自封,囿于成见。如果能加上自我认知,知道自己在一个什么位置,该做什么,该穿什么,该说什么,那么小至父子恳谈,大至领导国家,都可以展现出合宜的神采与令人爱敬的气场,而且效果事半功倍。

  其实不管是本义抑或联想义,都可以提取出一个共同的主题——做好自己,在合适的场合,展现坦荡的自我,努力做大海,而在这个过程中,即使是一洼浅水,亦能明澈如鉴。

  《朴素者》读后感1000字

  看完韩东的《朴素者》,我情愿做出这样的理解:朴素者并非心无城府,只是他(她)的思度与追求无论是远大或是覆手可得,都坦荡大方,让人无法对之耻笑或是鄙夷,反而倒是觉得他(她)生来即当如此。虽然《独立宣言》在200多年前就宣示“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但是很多人真的不太真切的能切身体会这真理的含义,常常对自己想要该要,想做可做的事情遮遮掩掩。而朴素者,确是那名言真正可以身体力行之人。

  以上是我对《朴素者》文章的本义理解。只是散文之作,不免常会牵起许多联想,仿佛他那几乎是以形容词填满的文章是纲,一举起来,联想便铺展开来,首先呈现在我脑海中的便是一个女孩子的形象,那是在寒假回家的时候,在广州大学城里擦肩而过却风采卓然的女孩。一月份的广州,还不是太冷,她穿着浅色的套头线织衫,配深色的牛仔裤,整齐而流畅的披肩长发,不会高得盛气凌人亦不会矮得需仰望他人的中等身量,非前凸后翘的性感也非胸贴后背的单薄,若要用一些词来形容这个由远及近的姑娘,我愿是——朴素雅洁。她不施粉黛的眉眼,亲切似邻家女孩;不杂多配饰的衣着,温和又谦卑地彰示学生的身份;轻盈明快的步履,时时跳脱出少女朝气活力。大概,她全身上下唯一显得厚重的只有她手里挎着的那本黑色硬壳书了。可看她的神情动作,却完全没有把它当作是负担。直至她走过去很久,我还在感叹,究竟是什么东西起了微妙的作用?会让这个单看脸庞不过是人群中的姑娘的女孩流露出如此合乎身份而又温和雅致的气息。

《舞者》1000字读后感


读完舞者,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没想到真心相爱的人最终没有走到一起。

高纯,这是作品中的主人公。他爱跳舞,以致为了跳舞什么都可以放弃。也许是命运的安排,让他见到了志同道合的金葵,并很快坠入了爱河。但也许有是命运——不过这回是捉弄,她和金葵分开了……为了生命,为了舞蹈,也为了能够再次看到金葵,他与周欣结婚了,正如方圆所讲的——他别无选择。他感激周欣,但心里爱的还是金葵,他爱金葵,所以信任她,以致他完全不可能相信周欣——但李师傅毕竟是他的师傅,李师傅告诉他关于金葵的事无疑撼动了他对金葵的最后一点信任。他起诉了她。但正如周欣说的——高纯是个念旧情的人,他不愿与他爱过的人反目。他提出撤诉的时候,并不知道金葵是无辜的,其实他至死也不知道……而他临终前对周欣的另一个要求,却是要让金葵去继续跳舞。他还是深深地爱着金葵的,而对于周欣,他只能说抱歉了……

金葵,一样是对爱情的追求,一样又是命运的玩弄。她深深地爱着跳舞,曾经发誓过为了跳舞可以放弃一切;她也深深地爱着高纯,也发誓过为了与高纯在一起可以放弃跳舞!离别后,她为回到高纯的身边,经历了千难万险;而找到高纯后却发现已是物是人非——高纯已为人夫了。她依然坚持着,仅仅为了能够见到高纯。作为女人,她很坚强,她能忍受周欣等人对她的误解甚至是中伤;同时她也很脆弱,因为她不能相信,更不能忍受高纯对她的误解——她太爱高纯了。她恨周欣,恨得深彻骨髓,因为是周欣剥夺了金葵的幸福,令她不仅在生前没有见到高纯,就是连高纯的送别也没能参加……如果让金葵知道,高纯临终的愿望只是能够与她再舞一曲《冰火之恋》,她又该是如何呢?

周欣,正如方圆说的——金葵能够给予高纯的只是感情,而周欣给高纯的却是生命!周欣原本对高纯的情感,并不是“爱”,只是觉得亏欠。但当高纯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她放弃了自己的幸福,挺身而出、以身相许,拯救了他的生命……她嫁给了他。但当她真正成为高纯的妻子时,确实不由地爱上了他,仅仅因为他的善良。周欣当然知道自己在高纯心里的位子——所以她在高纯的墓碑上仅仅刻下了“好友周欣”,而非“爱人周欣”——因为她知道,金葵才是高纯真正的爱人,而自己这个高纯的妻子,仅仅不过是法律上的罢了……她恨金葵,也便如金葵恨她,她剥夺了金葵的幸福,金葵也剥夺了她的幸福——毕竟她也是深深地爱着高纯的……

我总是盼望着故事有个支离破碎的结局,但当这个结局真正到来时,我却忍不住自己的泪水。我只读过海岩的两部小说,但无疑都令我落了泪——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的感人,不仅蕴藏了爱的真谛,更饱含生活得无助和苦涩。那么多情感,似乎只有爱情,才能抵挡得住金钱的诱惑……

读完这部小说,我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这感觉我不久之前也感到过,是因为打通了《仙剑奇侠传四》,只是这次更加深沉……

寥寥两千余言,又怎到得出我感慨万千?悠悠五十万字,又怎话得尽真爱缠绵?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