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刹那花开》读后感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脑中不停的有新的想法,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读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怎么才能避免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放下刹那花开》读后感,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放下刹那花开》读后感

文/张婷婷

工作是让我们青春靓丽了,还是让我们的青春消逝得快了呢?工作让我们越来越漂亮了,还是让我们越来越老了?工作让我们越来越魅力四射了,还是让我们越来越黯淡无光了?工作让我们越来越自信了,还是让我们越来越自卑了?工作让我们朋友越来越多了,还是越来越少了?我们是否曾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呢?

无论我们的工作是职业还是事业,其实都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自己的薪水,为了我们自己的追求。那我们如何才能让工作充满乐趣呢?我们平时如果不想得到别人对自己的漠视,那么也请应该对我们身边的同事和朋友重视起来。纵使每天只是一个善意的笑容,我们也会换来一天灿烂的阳光。

对我而言,工作更多的只是工作,我们任何一种工作,任何时候的工作,都仅仅只是为了将某事做好。我们的目的是在于如何把事做好。做事,做任何事,乃平常之极。无论是普通职员还是高管,都只是一件工作而已,何来烦恼?你的工作仅仅只是你的工作,并非你人生的全部,更加不是你人生的意义所在。

这并不是让我们忽视工作,而是让我们明白,工作仅仅只是工作。如果我们明白工作只是我们人生和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就应该更加清醒淡然地处理我们的工作和内心幸福之间的关系。只要我们能将手头上的工作做好,升职、无法加薪、同事淡薄、责任重大等任何事情,无非都只是取决于我们有没有做好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而已。烦恼何来?做好便是。

这本书我最喜欢的章节就是情感篇里爱的对话。

我爱你,是因为我爱着你的时候,我自己是幸福和快乐的。也就是说,我虽然是爱着你,可是快乐却是我自己的。父母在爱孩子的时候,自然感受到付出的快乐;朋友之间的爱让我们得到自我认同和自我归属感;同事之爱提升了工作中的快乐;情人之爱本身就是自我快乐的一部分。

爱只存在于自己的内心。甚至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爱上某人,而是在那样一个情境:于千万人当中,在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也即是说,我们爱上的只是自己的爱情,或是对于爱情的想象!

好的爱情,让你确证自我,如雪说:我遇见你,然后遇见我自己。在对方的凝眸里,你会因为爱而更美丽,更舒展,更快乐,想会表现更好的一面,也会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双方有深刻的认同、性灵的契合、现实生活里的相知相恤,拥有彼此的独立和相互的支撑,得到灵魂上的共同成长。

而不好的爱情,却是多少恩怨情仇,不一而足。

因为有爱,所以才会有爱的责任和义务。而爱的前提是,自我要得到快乐。无论是爱他人,还是被他人爱,无论是坚持一份爱,还是放弃一份爱,我们抉择的标准只有一个:自我是否快乐?

爱是有责任的,但是爱的更大的责任是让自我感觉到快乐。爱的责任同样也是对方感觉到快乐。如果爱的责任让自我快乐都不存在了,其他责任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承担呢?如果我们爱一个人,或者被一个人爱,都无法感觉到快乐的话,那又有什么样的忠诚、付出、回报、婚姻和义务而言呢?

我们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寻求双方相处的那种快乐。将心放宽一点,容忍对方的缺点,欣赏对方的优点,用心地去感受两个人在一起的那种快乐。所谓的爱的永恒,就是快乐的永恒、自我的永恒。无论是一秒钟,还是一辈子,我们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维持这种快乐。如果哪天我们不再获得快乐的时候,那么就应该放弃了。

无论我们是爱一个人,还是被一个人爱,爱恨生痴,心灵迟钝,就是如此了。我们无论多么爱一个人,都要冷静地、淡定地想想,自己爱着他的时候,有没有自我完善呢?

爱情的坟墓并非是婚姻,而是双方不同的脚步。很多女孩都以为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自己的生活或者说自我完善就已经走到了尽头。殊不知,找到了真爱,我们的自我完善之路才刚刚开始。无论样貌、工作,还是才识、气质,都需要同时地自我完善。否则,双方都没有共同的基础,两个人怎么会有共同的快乐可言呢?

什么时候,在爱里,都不要丧失了自我。

爱不是交换,不是你付出了,就可以要求,就一定可以得到。爱应该是一种唤醒,你有丰富的内涵、优美的情趣、高尚的灵魂,当然也保有活力的外表,还有生气勃勃、不停成长的脚步,让对方在你这里感受到无限的神奇与美好,不得不爱你。

要对方爱你,首先自己要可爱。没有自我的人,逐渐黯淡没有光彩,从而也逐渐丧失自信,患得患失,最后只能强求对方的爱,成为了爱的羁绊,那作为人性的本能,谁不会望风而逃呢?

爱着的时候,好像整个世界都要被你忽略;爱情消失的时候,或者世界重现了。


f132.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花开半夏》读后感


《花开半夏》读后感

终于看完了最近第一部小说,故事情节还比较紧凑,警匪片夹着伦理片,是个凄美绝望的爱情故事。作者一直强调是根据真实案件改编,我想真实的生活也许比小说里描述的世界更加凶险。

故事的大背景是为了破获走私贩毒的黑老大,警察安插卧底的故事。但是故事的主人公,却只是这个大背景下的小棋子。我们可以很无奈又心酸的看到,人在命运面前,在强权和邪恶面前是多么的渺小。连一点点爱的希望都无法保留。

所有的悲剧都是社会造成的,是社会邪恶的欲望造成的。一个被拐卖的流浪儿,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女,一对卑微的生命。毁掉他们的不仅仅是命运,而是这个到处都是漏洞的社会。这不是一个天下无贼的世界,恰恰相反,这个世界到处都是谎言和暴力,至少在他们的世界里,美好的回忆和世界无关。他们别无选择的痛苦,纠缠在一起,让那个肮脏世界,还残留着爱的味道。他们何其无辜又脆弱,妖艳又美丽。大家都爱污泥中的花朵,所有都爱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姐弟。

我得静一静,回想一下魏如风的一生,性格孤僻,处事冷静,果断却十分天真。他始终都保留着一个人最完美的善良,就是对夏如画最深沉的爱。有爱的人,是天真的。所以魏如风永远天真,并且为了天真可以付出生命。魏如风对夏如画的爱,不如说是他的信仰,那种虔诚已经超越任何世俗的爱欲,是完全无私的奉献。而因为爱着一个美好的生命,连自己的灵魂也美好而纯洁。魏如风就是如此纯粹,纯粹到心无杂念,目中无人,一切事情都顺理成章,保护自己的爱人。

回首夏如画的一生,多么的苦痛又多难,本来是该璀璨的人生,却注定凄苦。这个世界对美丽的女人多是不公平的,男人们喜欢美女,不过是为了占有美丽,他们并不珍惜也不尊重美丽的女人,就好像《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的主人公。女人们就除了嫉妒和怨毒,也压根不会对她有太多的好感。

夏如画,柔弱而纤细,美丽而纯洁,性格懦弱,不怪她,是生活的苦难造成了她的卑微与无奈。这世界太多邪恶,一定要摧毁美丽。而她能一直保持天真善良,也是因为有一个魏如风的爱。爱情在这两个人之间已经不仅仅是爱,而是生命。他们的生命是纠缠在一起的,这两个无辜又脆弱的生命,因为彼此的温暖和善良而顽强的活着。

夏如画的性格并不讨喜,甚至应该说很多人会厌恶。但是没有办法,一切的一切都必须和她的经历联系起来。不是谁都能骄傲无谓的活着,那些属于家庭优越的人,不属于她。作为一个从小孤苦无依,一直温存善良的食草类动物,让她具有攻击性,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她一直处于被保护的状态,魏如风一直处于保护者的姿态。

人物的性格差异,完全体现了一种互补性。也只有这样,他们俩才会和谐,并且一直相爱。其他的女孩子对魏如风的好感,无法形成那么强大的对比,她们都过得太幸福了,无法理解不幸的滋味。就灵魂来说,切合度非常好。

爱情的力量最终并不能创造奇迹,在强大的对手面前,无法选择,依然太渺小了,太稚嫩了,太脆弱了。我们没有谁可以掌控别人的生死,但凡有那样不尊重生命的人,最后一定也是死于非命。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权利,绝对的真理。为了钱,不择手段的人,终究还是会被自己的贪婪毁灭。没人能够幸免。

人类如果可以救赎自己的罪过,大概就是要适时的断了贪婪和欲望。钱,到底多少才够?在中国社会中好像没有答案。我一直觉得我生活的时代,充满了各种矛盾。一方面大部分人为物语所折磨,而一方面也有很多人开始觉醒,反思自己的生活。好的方面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懂得享受生活,不好的方面是,你发现享受生活还需要花很多钱。每个人都想财务自由,但是呢?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不自由。


《格桑花开》读后感


《格桑花开》读后感

文/李巧仙

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多阅读文学作品异常重要,这不仅可以增加阅读量积累知识,还可以阅读中领悟到一些其中的写作方法从而借鉴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所以,我们专业的阅读,也就会涉及到各类的作品,不局限于名着之类的,而爱情小说,却是尤为受到众人的喜爱。

初被《格桑花开》吸引,不是因为简介,不是因为里面的内容,而是这部小说的名字格桑花开,初看到觉得特别唯美,就不由自主的去借这本书来看了。由此可见,一本着作、以前文章的名字,是多么的重要。

格桑花,一种简单而又美丽的花,被西藏人喜爱甚至崇尚着的神圣之花,不止名字好听,花亦好看。

《格桑花开》,是一部篇页长达三百多页的长篇爱情小说,讲述的是一位上海女子谢欣然只身前往西藏支教,并在那里获得了她的真爱的故事。这部小说,同时也讲述了女主谢欣然支教环境的恶劣,支教的艰辛与苦累,但女主依旧坚持下来了,可见女主的毅力多不一般。

那里很落后,经常没电,吃也是个问题,太冷,有时候水全结成了冰,没电没煤气烧开水,女主渴得不行时只能啃冰块。,那里的人,信奉神灵,人去世后是水葬,所有当地人坚信鱼是他们祖先的化身,是神,不可亵渎,所以当地的人们都不吃鱼。

但是,当地的人们非常淳朴,都很照顾谢欣然这个外地来的支教姑娘,有吃的或者什么好东西总要分一点给谢欣然,当她病了的时候,即使是陌生人,也依然尽心帮她,而小说的男主人公,也是众多的一员,并且两人产生了爱的情愫,相识,相知,相恋,直到克服总总困难结成夫妇。然而,他们结婚后不久,男主人公因为救人却失去了他宝贵的生命,女主人公尽管伤心,但还一直守候在西藏,为那里需要的人带去一份帮助,还为的事去守她那一份圣洁的爱情。

他们的爱,没有轰轰烈烈,有的是平平淡淡,却是幸福的,令人羡慕祝福的,却又让人心疼的,因为是真爱,却没有好的结局,造化捉弄人,就如《天鹅》中的爱情一样,都是真爱,都是发生在西藏的爱,却没有完全的结局,让人看了心疼不已。但是,这一份爱,是值得用一生去守候的爱。

这部小说,描写的西藏的景,静美,西藏的人,淳朴,这些,是喧嚣的城市所缺乏的,在日益发展的今天,这些最初的人性的没也逐渐被埋没没有了,有的是玩弄权术,勾心斗角,人与人之间少了份真情,却多了份防备。这部小说,让我动容,感觉到时在呼唤人性的醒觉。这也让本来就向往那种简简单单的生活,向往西藏的我更喜欢西藏了。

《格桑花开》作为一部爱情小说,男主人公与女主人公谢欣然的爱情也贯穿全部,这样的爱,是圣洁的,令人向往的,并值得用一生去守候的。这样的爱,在当今看对象结婚要先问对方身世要有房有车的拜金生活来说,这样的爱,更显得珍贵了,更值得去追求了,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守候。

这些,就是我读《格桑花开》所得的心得体会了。


关于《花开不败》读后感


曾经什么时候,我在心中种下了一颗美丽的种子!哦,是“心中的睡莲”,它已成片的绽放着许多不知名儿的小花朵,花花绿绿地漾在一起,鲜艳夺目,《花开不败》读后感——十一月读书笔记。 心中的睡莲,花开不败。花开不败呀,我终于可以平静下来告诉你这个曾经感动过无数高三学生的故事了。我是含着泪读完这篇文章的,它教会了我坚强、勇敢、自信……甚至是我不能用文字表达的词语,文章是用浓厚的情感酝酿出来的。作者抱着那种吓人的乐观,痴痴盘算、傻傻得意,带着290名的“耻辱”,用一种破釜沉舟的心情和现实敲响了复旦大学的大门。曾经是12年来的梦想,曾经是高中三年来拼搏的力量。但作者还是在那三百多个饱含汗与泪的日日夜夜里扬鞭策马,奋起直追,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归属点。我想只要我们心怀一种睡莲种子的美,我们会失败吗?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在小学时被人斥为“没有数学头脑的人”,但是他不甘心这样的定义。他在以后的学年里努力学习和研究数学,初中未毕业的他成为了一个举世闻名的数学家。司马迁饱忍屈辱在那潮湿阴暗的牢狱里,不忘父命,在牢狱里著成中华大作——《史记》。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美,只要你心怀“花开不败”的念头,像作者一样为自己的梦想而拼搏,一颗睡莲种子终会萌发。但是,还有多少英雄豪杰,文人诗豪因为一已私利,身败名裂。英雄项羽好美色与财气败给刘邦;诗词佳人李煜泪洒黄泉。我想,学校的五分承诺,父母的保证,老师的软磨硬缠并没有让我们放弃对自己理想执着的追求,读后感《《花开不败》读后感——十一月读书笔记》。因为它是我们拼搏的动力,前进的助推器。那么同学们,为了能让我们心中的睡莲也能花开不败,让我们一起鼓起理想的风帆、扬帆启航吧!我有一双健全的腿,能跑,能跳,驰聘赛道的我从来没有感到过双腿的力量,当我在今天看到了史铁生,张海迪,杜托依特的故事之后。我有一种幸福和愧疚的感觉,幸福是因为我有一双健全的腿,健全的手,听力的身躯,所以我愧疚自己没有珍惜过,没有爱惜过,没有满足过。假若,地震来临我失去了双腿,那么我会怎样,我的人生会怎样,也许我不会像那些坚强的人一样乐观的看待自己,积极的向往未来;也许那时的我才能真正明白现在的幸福,现在的美好,现在的安逸。作为一名正常人看到世上诸多的不幸在我们身边发生,我们是否应该感触一些什么,明白一些道理,做一些应该做的事。花开不败,一个美丽而又悲伤的词,在我写出它那一瞬间,我感到上帝一直在眷顾我,比起那些在生活中失去一部分的人们来说,我失去手机金钱被盗,又有什么资格去抱怨,又有什么资格去任命自己人生的不幸。花开不败,一个不幸而又坚强的词,在我写出他那一瞬间,我不由得看向了窗外,在没有月亮和繁星点点的天空中,我看不到人生的希望,但我可以看到人类的坚强,那些坚强的人一直在夜晚中,化作星光,指引你远去的方向。花开不败,一个神奇而又向往的词,在我写出它那一瞬间,我感到充满了力量。它由笔而生,又由笔而落,瞬间却又永恒。这就是神奇,神奇让我明白在丢掉手机,被窃金钱后的我,应该怎样去弥补,让我明白在艰苦的高三生活应该走自己的路,让我明白成败只在一瞬间。。。花开不败,不败的是内心的存在,只要内心不败,万物因你精彩不败。

[关于《花开不败》读后感]

花开的声音读后感300字:花开的声音读后感


《花开的声音》这本书我早有耳闻。但耳听为虚,眼看为实。《花开的声音》究竟是本怎样的书呢?我简单地翻了一下书,这才发现其中的奥秘:《花开的声音》其实是一本作文书,然而,此书中所有作文均由我校学生写作而成。此书也是由学校老师修改而成。全书收录的作文类型范围很广,大到穿越时空,小到玩耍电脑。就算你的作文自成一家,老师们也照样分类,收录入书。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十分好,正封上有一棵爱心书,树上结着爱心果。其余的封面上印着学校的业绩。当我刚拿到这本书时,就立即看了起来,同学们一个个也目不转睛地翻了起来。一页页地过去了,一页页都那么精彩。我专心地读着,有些忘乎所以了!

《花开的声音》这本书是家校相连的纽带,是师生风采的窗口,是学校建设的论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又一亮点。

《榴花开欲燃》读后感


《榴花开欲燃》读后感

近期偶然在《海平线牟平作家协会官方博客》上读到了作家凌寒的散文《榴花开欲燃》,颇有感触。文章一展自然灵动的风格,用三个章节,分别引出乡情、爱情和生命三大人生的主题。语言的清新,并未削弱作品主题的凝重,阅读过程中,感觉正在品一杯纯澈而浓厚的香茶,是一段情感和思想的沉淀、抒发与放飞的时空旅行。

作者首先谈到了乡情。最近有些想家,盛开的石榴花更让我蓦然升起一片乡愁,想起了故乡的那棵石榴树。 乡情是久远的,它已掩蔽在我们生活的记忆深处,只有偶发的触动才能让我们的情怀回溯到这片人生最为自然的港湾。由此展开了作者对故乡那株石榴花及故乡一些人和事的记忆。

作者用饱满的笔触,这样描述:我还曾洒下了一些喇叭花种子,那种喇叭花比山村常见的喇叭花大,颜色也艳丽,紫红色,早晨花开无数,绿色的叶,鲜艳的花,覆盖了整堵墙壁,为园子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引得路过的邻人啧啧惊叹。这种类似的记忆每个人都有一些,它成了我们生命里最为平静又最为眷恋的一部分,是我们生命情感最初的基石,由此我们才理解了什么叫情怀。我们注意到作者在这里的写作手法,从形、色、时、空、人等多个角度对花进行了描述,自然地引发出阅读者浓浓的情感。

然后作者转笔写到了父亲。进行了情和人的自然转换。想起石榴花,想起故乡,更多的是想起父亲。 父亲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他一刻不停默默忙碌的身影,是父亲在我童年时代的记忆,而因此父亲的形象又成了我童年回忆的一个背景。对伐掉石榴树毁掉小园子的心痛,父母那淳厚的感情,幼年时父亲对姐妹们无微不至的照顾,都一一被引发出来,像呈现在一方旧桌上一张张珍贵的老照片。因为对于亲人的爱,却很难做到淡然。对于故乡的怀念,就是对于亲人的牵挂。作者以此结束了她的浓浓的乡情之旅。

接着谈及了爱情,真正爱上石榴花,是在十八岁的夏季,很喜欢这句话,这是一个属于爱情的年龄和季节,让我们想起了自己已经远逝的青春时代。作者先由花引出林黛玉、梁祝,概谈了爱情。然后笔锋一转,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直接探入了北宋文豪苏轼的情感世界。文人的情感是细腻而复杂的,由此入笔更能写出爱情的真实的面目。从苏轼的第一任妻子王弗身上我们看到爱情转化成的亲情,而随后的王闰之的爱情构成了苏轼的主体婚姻生活,王朝云则是苏轼的终身的精神伴侣,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这样美妙婉约的诗句用在王朝云身上是再合适不过的。

花本身就是爱情的象征,作者由花推出爱情,是一种自然的生发。也是作者的匠心独具之处。

随后作者由花触及了生命这一宏大主题。这里作者不再局限于石榴花,谈到梅花、芙蓉花,它们像石榴花一样,都有着自己的风骨。梅花凌寒独自开、傲然却不耀目,这样的品格深深打动了作者,为此作者甚至把笔名改为了凌寒,可见这一点对作者灵魂的触动。至于芙蓉花,作者用空、独、寂的精神界面,映照到诗人王维身上,抛弃名利的无度追逐,去追求生命的本真。

由此推发出对生命本体的热爱。即便是一个残缺的生命,它也一样有着存在的意义,有着完美的内涵。让文章的题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就像一支乐曲进入了高潮,随着汪峰的《怒放的生命》,在读者涌荡的激情中,作者如一位从容的指挥家又将笔锋平静地拉回到石榴花,想起绿叶丛中那些绽放的石榴花,如一簇簇红色的火焰,怒放着生命的热烈与激情。将花比作红色的火焰,是一种激越的想像,生命的激情似乎也要喷薄而出了。

这篇散文,行文流畅自然,洋洋洒洒,文风飘逸,从多个角度对石榴花进行了描绘和引义。这里还必须提及的是作者清雅脱俗的文学语体,随便选几个,如花开一树灿然、红盈盈的花瓣随风飘落、他孤寂地快乐着,快乐地孤寂着,正是在这样唯美深刻的文学语境下,我们进入了文章的情感和思想的深处,与作者共同进行了一次非凡的精神之旅。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