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经典古诗集集锦七篇

中华文化熠熠生辉,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多次出现过诗歌盛行的时期,为了让我们汲取民族智慧,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古诗词,它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是穿越千年的情感。那么您知道有哪些有名的白居易的古诗词吗?范文资讯网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唐代著名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经典古诗集”,欢迎阅读,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灵感。

唐代著名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经典古诗集(篇一)

七月行已半,早凉天气清。清晨起巾栉,徐步出柴荆。

露杖筇竹冷,风襟越蕉轻。闲携弟侄辈,同上秋原行。

新枣未全赤,晚瓜有馀馨。依依田家叟,设此相逢迎。

自我到此村,往来白发生。村中相识久,老幼皆有情。

留连向暮归,树树风蝉声。是时新雨足,禾黍夹道青。

见此令人饱,何必待西成。

唐代著名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经典古诗集(篇二)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常相伴,难道吾今无往还?

全文赏析

白居易晚年辞去刑部侍郎的官职,赋闲东都,做《琴茶》一诗,表达了诗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观点。

首联写自己天性开朗,旷达洒脱,与官场中的风气相悖,故寄身官场屡受排挤。

“抛官”即辞官,退隐之后无早朝之扰,尽可春眠;年事已高,再无为搏功名而读诗书之累,更觉逍遥自在。次联极写赋闲后的惬意之状。

三联起句写琴,《渌水》古琴曲,为诗人之所爱。诗人精通音律,曾有《听弹古渌水》诗云:“闻君古渌水,使我心和平。欲识漫流意,为听疏泛声。西窗竹阳下,竟日有余清。”可知诗人提此曲是为了表明平和心境;次句写茶,“故旧”老朋友、旧相识。“蒙山”指蒙山茶,产于雅州名山县(今属四川),蒙顶山区,相传西汉年间,吴理真禅师亲手在蒙顶上清峰甘露寺植仙茶七株,饮之可成地仙。诗人举此茶,以表明自己超然的思想。

但诗人毕竟是标准的儒家子弟,他的辞官亦并非完全出自本心,看到唐王朝日益加剧的矛盾,各种弊端的呈现,他的忠君爱国之心无法掩饰,故此在尾联他仍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叹和欲展宏图的期望。“穷通行止”,这里的“穷”指报国无路,“通”指才华得施,“行”指政见得用,“止”指壮志难酬。乐天的《江南谪居十韵》“壮志徒许国,薄命不如人。才展凌云志,俄成出水鳞。葵枝犹向日,蓬断即辞春……行藏与通塞,一切任陶均”正是这句诗的最好注释。末句表达了诗人想返回长安为国效力的愿望,但诗人至终亦未能再进西京,令人感叹。

唐代著名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经典古诗集(篇三)

日晦云气黄,东北风切切。时从村南还,新与兄弟别。

离襟泪犹湿,回马嘶未歇。欲归一室坐,天阴多无月。

夜长火消尽,岁暮雨凝结。寂寞满炉灰,飘零上阶雪。

对雪画寒灰,残灯明复灭。灰死如我心,雪白如我发。

所遇皆如此,顷刻堪愁绝。回念入坐忘,转忧作禅悦。

平生洗心法,正为今宵设。

唐代著名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经典古诗集(篇四)

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萧郎下笔独逼真,

丹青以来唯一人。人画竹身肥拥肿,萧画茎瘦节节竦。

人画竹梢死羸垂,萧画枝活叶叶动。不根而生从意生,

不笋而成由笔成。野塘水边碕岸侧,森森两丛十五茎。

婵娟不失筠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举头忽看不似画,

低耳静听疑有声。西丛七茎劲而健,省向天竺寺前石上见。

东丛八茎疏且寒,忆曾湘妃庙里雨中看。幽姿远思少人别,

与君相顾空长叹。萧郎萧郎老可惜,手颤眼昏头雪色。

自言便是绝笔时,从今此竹尤难得。

唐代著名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经典古诗集(篇五)

勿讶春来晚,无嫌花发迟。人怜全盛日,我爱半开时。

紫蜡黏为蒂,红苏点作蕤。成都新夹缬,梁汉碎胭脂。

树杪真珠颗,墙头小女儿。浅深妆驳落,高下火参差。

蝶戏争香朵,莺啼选稳枝。好教郎作伴,合共酒相随。

醉玩无胜此,狂嘲更让谁。犹残少年兴,不似老人诗。

西日凭轻照,东风莫杀吹。明朝应烂漫,后夜更离披。

林下遥相忆,尊前暗有期。衔杯嚼蕊思,唯我与君知。

唐代著名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经典古诗集(篇六)

楚怀邪乱灵均直,放弃合宜何恻恻。汉文明圣贾生贤,

谪向长沙堪叹息。人事多端何足怪,天文至信犹差忒。

月离于毕合滂沱,有时不雨何能测。

火发城头鱼水里,救火竭池鱼失水。乖龙藏在牛领中,

雷击龙来牛枉死。人道蓍神龟骨灵,试卜鱼牛那至此。

六十四卦七十钻,毕竟不能知所以。

唐代著名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经典古诗集(篇七)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全文赏析

新陈代谢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艺术地说明了这一道理。自然界是如此,人生亦概莫例外,有生必有死,所以人们应该“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因为有生有死,才符合世界发展的规律。正确的人生态度应该是:应当多考虑如何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国家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果如是,则虽死犹生,死而无憾。

fwr816.com阅读分享

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的李贺诗集通用七篇


中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曾诞生过很多杰出的诗人,为了提高我们的审美意识,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词,它凝聚着无数前人的思想和心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哪些优秀的李贺的古诗词让您无法忘怀呢?面对这些问题,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收集了“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的李贺诗集”,希望范文资讯网小编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的李贺诗集【篇一】

李贺《白虎行》原文

火乌日暗崩腾云,秦皇虎视苍生群。烧书灭国无暇日,

铸剑佩玦惟将军。玉坛设醮思冲天,一世二世当万年。

烧丹未得不死药,拏舟海上寻神仙。鲸鱼张鬣海波沸,

耕人半作征人鬼。雄豪气猛如焰烟,无人为决天河水。

谁最苦兮谁最苦,报人义士深相许。渐离击筑荆卿歌,

荆卿把酒燕丹语。剑如霜兮胆如铁,出燕城兮望秦月。

天授秦封祚未移,衮龙衣点荆卿血。朱旗卓地白虎死,

汉皇知是真天子。

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的李贺诗集【篇二】

李贺《天上谣》原文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译文

天上的银河夜里还在潺潺,飘荡着闪闪群星,银河两岸的流云们,调皮地模仿着水声叮咚。月宫金色桂花树,从来就是花不落绽放飘香,仙女轻盈采桂花,纤手娴熟歌声宛转响佩缨。天宫的弄玉,卷起宝帘打开玉窗,又一个明媚的拂晓,窗前梧桐树永远枝繁叶茂,带他们夫妻飞天的小青凤,还是没长大依然那么娇小,神仙夫妻当然永远年轻红颜难老。天上王子乔又吹起玉笙如凤鸣,笙管长长,真美真好,他悠然微笑在云烟里,吆喝着龙耕地,种下万顷仙草。剪一条粉霞做成红绶带装饰着天女们的藕丝仙裙,笑语喧哗她们飞到南海青洲采仙草,又来赏早春。快看呀东边,羲和驾着天马,车里载着太阳又奔来了,焰火纷纷,人间,石山下的海水又一次退去变成陆地,飞起灰尘。天上一天就是人间百年,让我,怎能不伤怀摧心。

注释

⑴回星:运转的星星。

⑵银浦:天河。

⑶学水声:诗人由天河引起联想,说行云像发出声音的流水一样。

⑷仙妾:仙女。

⑸缨:系玉佩的丝带。

⑹秦妃:指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借指仙女。《列仙传》弄女嫁给仙人萧史,随凤升天。

⑺植:倚。

⑻青凤小:小青凤,因为押韵所以倒置。

⑼王子:王子乔。周灵王太子,名晋,传说擅长吹笙,这里指仙子。

⑽鹅管:行状像鹅毛的笙管。

⑾耕烟:在云烟中耕耘。

⑿瑶草:灵芝一类的仙草。

⒀粉霞:粉红色的衣衫。绶:丝带。

⒁藕丝裙:纯白色的裙子。

⒂藕丝:纯白色。

⒃青洲:清邱,南海中草木茂密的仙洲。

⒄步拾:边走边采集。

⒅兰苕:兰草的茎。泛指香花香草。

⒆羲和:神话中给太阳驾车的神。

⒇海尘:海地扬起的尘土。

全文赏析

在一个晴朗的夜晚,诗人游目太空,被璀璨的群星所吸引,于是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向那美丽的天庭。

诗共十二句,分成三个部分。开头两句写天河。天河,绚烂多姿,逗人遐想,引导他由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天河在转动,回荡着的流星,泛起缕缕银光。星云似水,沿着“河床”流淌,凝神谛听,仿佛潺潺有声。这些是诗人站在地面上仰望星空的所见所感,写实之中揉有一些虚构成分,显示了想象的生发过程。

中间八句具体描述天庭的景象,陆续展示了四个各自独立的画面。画面之一是:月宫里的桂树花枝招展,香气袭人。仙女们正在采摘桂花,把它装进香囊,挂在衣带上。“花未落”意即“花不落”。仙树不枯,仙花不落,它与尘世的“馨香易销歇,繁华会枯槁”形成鲜明的比照。画面之二是:秦妃当窗眺望晓色。秦妃即弄玉,相传为秦穆公的女儿,嫁给了萧史,学会吹箫。一天,夫妻二人“同随凤飞去”,成了神仙。此时,晨光熹微,弄玉正卷起窗帘,观赏窗外的晨景。窗前的梧桐树上立着一只小巧的青凤。它就是当年引导他们夫妇升天的那只神鸟。弄玉升天已有一千余年,而红颜未老。那青凤也娇小如故。时间的推移,没有在她(它)们身上留下任何痕迹,这是天庭的神奇之处。然而,天宫岁月也并非毫无变化。它有晨昏之别,仙人也有夙兴夜寐的生活习惯,这些又似与人世无异。画面之三是神奇的耕牧图景。仙人王子晋吹着细长的笙管,驱使神龙翻耕烟云,播种瑶草,十分悠闲自在。画面之四是:穿着艳丽服装的仙女,漫步青洲,寻芳拾翠。青洲是传说中的仙洲,山川秀丽,林木繁密,始终保持着春天的景色。来这儿踏青的仙女,采摘兰花,指顾言谈,十分舒畅。上述各个画面互不连缀,然而却显得和谐统一,都以仙人活动为主体,以屋宇、花草、龙凤等等为陪衬,突出天上闲适的生活和优美的环境,以与人世相对比。这正是诗歌的命意所在。

末两句用雄浑的笔墨对人间的景象作了概略的点染。在青洲寻芳拾翠的仙女,偶然俯首观望,指点说:羲和驾着日车奔驰,时间过得飞快,东海三神山周遭的海水新近又干了,变成陆地,扬起尘土来了。这就是人们所常说的“沧海变桑田”。诗人借助具体的形象,表现了尘世变化之大和变化之速。对比之下,天上那种春光永驻、红颜不老的状况,就显得特别可贵。

“逝将去女,适彼乐士。”(《诗经·魏风·硕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对当时社会现实和个人境遇不满的曲折表现。

这首诗想象富丽,具有浓烈的浪漫气息。诗人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种种新奇瑰丽的幻境来。诗中所提到的人物和铺叙的某些情节,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内容。但诗人又借助于想象,把它们加以改造,使之更加具体鲜明,也更加新奇美丽。像“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不仅使王子吹的笙有形可见,而且鲜明地展示了“龙耕”的美妙境界。这是诗人幻想的产物,却又是某种实体的反照。诗人写子虚乌有的幻境,实际是把世间的人情物态涂上神奇的色彩。例如兰桂芬芳,与人间无异;而桂花不落,兰花常开,却又是天上特有的景象;仙妾采香,秦妃卷帘,她们的神情举止与常人没有什么不同,但仙妾采摘的是月宫里不落的桂花,秦妃身边有娇小的青凤相伴,而且她(它)们都永不衰老,这又充满神话色彩。诗人运用这种手法,巧妙地把神和人结合起来,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理想成为可以观照的物象,因而显得深刻隽永,而又有生气灌注。这首诗,全诗十二句,句句都有物象可见,诗人用精心选择的动词把某些物象联系起来,使之构成情节,并且分别组合为六个不同的画面。它们虽无明显的连缀迹象,但彼此色调谐和,气韵相通。这种“合而若离,离而实合”的结构方式显得异常奇妙。

诗歌首尾起落较大。开头二句是诗人仰望星空所得的印象,结末二句则是仙人俯视尘寰所见的情景。前者从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后者又从幻想世界回到现实世界,一起一落,首尾相接,浑然一体。

诗的题目是《天上谣》,“谣,声逍遥也。”意即用韵比较自由,声音富于变化,吟诵起来,轻快优美。这首诗的韵脚换了三次,平仄交互,时清时浊。各句平仄的排列有的整饬,有的参差错落,变化颇大,这种于参差中见整饬的韵律安排,显得雄峻铿锵。

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的李贺诗集【篇三】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八》原文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全文赏析

此诗为李贺组诗《马诗》二十三首的第十八首。诗中说,有匹生着旋毛的千里马,庸人们认不出,于是克减草料,且虐待备至,导致它缺食少力;善于相马的伯乐一看,才认出是匹千里马。诗人以倍受摧残的骏马作比,表达了对良才受到压抑和虐待的愤慨。

刘辰翁谓“赋马多矣,此独取不经人道者。”盖李贺此二十三首皆借马以抒感。王琦谓“大抵于当时所闻见之中,各有所比。言马也而意初不征马矣。”二人所论皆是。此诗就是设为伯乐叹息良马不遇爱马之主,无从显其材,可为咏物诗之规范,所谓“不即不离”、“不粘不脱”于此诗中可以明见。

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的李贺诗集【篇四】

李贺《乐府杂曲。鼓吹曲辞。艾如张》原文

锦襜褕,绣裆襦,强强饮啄哺尔雏。陇东卧穟满风雨,

莫信龙媒陇西去。齐人织网如素空,张在野春平碧中。

网丝漠漠无形影,误尔触之伤首红。艾叶绿花谁翦刻,

中藏祸机不可测。

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的李贺诗集【篇五】

李贺《李凭箜篌引》原文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全文赏析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昆山玉碎凤凰叫”,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从第七句起到篇终,都是写音响效果。先写近处,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其实,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因为李凭箜篌弹得特别好,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了。虽然用语浪漫夸张,表达的却是一种真情实感。“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单是遣词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以下六句,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而且,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第五联,诗人又从天庭描写到神山。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教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平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以上八句以形写声,摄取的多是运动着的物象,它们联翩而至,新奇瑰丽,令人目不暇接。结末两句改用静物,作进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在洒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湿,也不肯离去。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就像皎洁的月亮投影于水,显得幽深渺远,逗人情思,发人联想。

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

写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公元811年(唐宪宗元和六年)至公元813年(元和八年),当时李贺任职于长安,官奉礼郎(执掌祭祀的九品小官)。

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的李贺诗集【篇六】

李贺《咏怀二首》原文

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

头上无幅巾,苦檗已染衣。不见清溪鱼,饮水得自宜。

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的李贺诗集【篇七】

李贺《老夫采玉歌》原文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写采玉民工的艰苦劳动和痛苦心情。首句重叠“采玉”二字,表示采了又采,没完没了地采。头两句是说民工不断地采玉,不过是雕琢成贵妇的首饰,徒然为她们增添一点美色而已。“徒”字表明了诗人对于这件事的态度,既叹惜人力的徒劳,又批评统治阶级的骄奢,一语双关,很有分量。

从第三句开始专写一个采玉的老汉,忍受着饥寒之苦,下溪水采玉,日复一日,就连蓝溪里的龙也被骚扰得不堪其苦,蓝溪的水气也浑浊不清了。“龙为愁”和“水气无清白”都是衬托“老夫饥寒”的,连水中的龙都已经这样了,人就更不用说了。

下面两句就“饥寒”二字作进一步的描写:夜雨之中留宿山头,采玉人的寒冷可想而知;以榛子充饥,采玉人的饥饿可想而知。“夜雨冈头食蓁子”这一句把老夫的悲惨境遇像图画似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杜鹃口血老夫泪”,是用杜鹃啼血来衬托和比喻老夫泪,充分表现了老夫内心的凄苦。

七、八句写采玉的民夫经常死在溪水里,好像溪水厌恶生人,必定要致之死地。而那些惨死的民夫,千年后也消不掉对溪水的怨恨。“恨溪水”三字意味深长。这种写法很委婉,对官府的恨含蓄在字里行间。

接下来作者描绘了令人惊心动魄的一幕:山崖间,柏林里,风雨如啸;泉水从山崖上流下来形成一条条小瀑布,采玉人身系长绳,从断崖绝壁上悬身入水,只见那绳子在狂风暴雨中摇曳着、摆动着。就在这生命攸关的一刹那,采玉老汉看到古台石级上的悬肠草,这种草又叫思子蔓,不禁使他想起了寒村茅屋中娇弱的儿女,他自己一旦丧命,那他的儿女就将很难为生了。

早于李贺的另一位唐代诗人韦应物写过一首《采玉行》,也是取材于蓝溪采玉的民工生活,诗是这样的:“官府征白丁,言采蓝溪玉。绝岭夜无家,深榛雨中宿。独妇饷粮还,哀哀舍南哭。”对比之下,李贺此篇立意更深,用笔也更锋利,特别是对老夫的心理有很细致的刻画。

《老夫采玉歌》是李贺少数以现实社会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之一。它既以现实生活为素材,又富有浪漫主义的奇想。如“龙为愁”“杜鹃口血”,是奇特的艺术联想。“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二句,更是超越常情的想象。这些诗句渲染了浓郁的感情色彩,增添了诗的浪漫情趣,体现了李贺特有的瑰奇艳丽的风格。

从结构上说,诗一开头就揭露统治阶级强征民工采玉,是为了“琢作步摇徒好色”,语含讥刺。接着写老夫采玉的艰辛,最后写暴风雨中生命危殆的瞬间,他思念儿女的愁苦心情,把诗情推向高潮。这种写法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给读者以深刻难忘的印象,颇见李贺不同凡响的艺术匠心。

写作背景

唐代长安附近的蓝田县以产玉著名,县西三十里有蓝田山,又名玉山,它的溪水中出产一种名贵的碧玉,叫蓝田碧。但由于山势险峻,开采这种玉石十分困难,民工常常遇到生命危险。《老夫采玉歌》便是以此为背景。

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古诗集锦五篇


中国是一个诗意的国度,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当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古诗词,它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文化典籍中的至关重要的部分。那么您还记得哪些白居易的古诗词呢?下面是范文资讯网小编为您精选的“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古诗【篇一】

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全文赏析

《题李次云窗竹》是一首借竹言志,别具情韵的咏竹诗。

白居易这首诗,乍看之下似乎平淡无奇,开头的两句,用词平淡,无新奇,只是简单地交待了竹子不用,不须。但也由此设下了悬念,为什么不用?为什么不须?连串的设问,让人情不自禁往下看,原来亮点在后面,一个“看”字,点亮了人无限的想象空间。所以这首诗须仔细品读方能发现其中回味无穷,妙不可言。

诗的开头就是的一连串比喻描写,这是一种比较创新的方式,前三句的比喻都是为了最后一句做铺垫,一个“看”字点明了诗的主旨,激发了诗的灵魂,让人无限遐想。“留向纷纷雪里看”看什么?洁白的雪里,唯剩下竹而已。从竹孤立于雪里看到竹的高洁本质,一种孤立于世俗的孤傲,也是从中衬托出诗人自已高洁的情怀。历代的士人君子之所以醉心于林,流连忘返,并非仅仅为了逃避现实社会,而是为了寻找一种精神寄托。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操。足见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及对竹子品格的赞誉。

竹的生存环境,总是猗猗静谧幽雅,醉心在竹的世界里,可以弥补人的心理缺陷和远离凡尘的愉悦、超脱!可以获得暂时的心理平衡。

此诗巧用对比,略形显神,托竹寓意,象征显旨。全诗有三个词非常关键,“不用”,“不须”,“留向”,前两个词所表达的情感倾向和价值观念与后一个词所表达的形成鲜明的对比,实际上是竹的功利实用的品格与精神品格的对比。先看鸣凤管,据《列仙传》记载,春秋时萧史善吹箫,能作凤声引凤凰止于其屋,故称“箫”为“鸣凤管”。由竹子加工制成的箫,其声感人肺腑,动人心魄。王褒《洞箫赋》云:“故听其巨音,则周流汜滥,并包吐含,若慈父之畜子也。其妙声,则清静厌瘱,顺叙卑达,若孝子之事父也。

科条譬类,诚应义理,澎濞慷慨,一何壮士,优柔温润,又似君子。故其武声,则若雷霆輘輷,佚豫以沸。其仁声,则若颽风纷披,容与而施惠。”由此可见箫声丰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杜牧有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

写作背景

竹,在历代文人墨客的心目中,向来都是某种精神品格的象征。苏东坡曾作诗:“宁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想而知,竹子的品格在文人心中有多高尚。

竹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坦荡磊落,正大光明;竹的节节攀升,步步小结,象征君子的稳重踏实,严谨自励;竹的青翠素淡,冰清玉洁,象征君子的高洁脱俗,卓尔不凡;竹的经寒不凋,修直挺拔,象征君子的高洁脱俗,刚强正直……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竹刚劲,清秀,挺拔,不向风,人应有竹之君范,应有竹之坚强,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屈服,不妥协。诗人在赞赏竹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衬托出自已高洁的情怀。

竹,与松、梅并称为“岁寒三友”,又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它象征着高尚、坚韧、虚心等美好品格,在中国诗词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历来受到文雅之士的喜爱。

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古诗【篇二】

合聚千羊毳,施张百子弮。骨盘边柳健,色染塞蓝鲜。

北制因戎创,南移逐虏迁。汰风吹不动,御雨湿弥坚。

有顶中央耸,无隅四向圆。傍通门豁尔,内密气温然。

远别关山外,初安庭户前。影孤明月夜,价重苦寒年。

软暖围毡毯,枪摐束管弦。最宜霜后地,偏称雪中天。

侧置低歌座,平铺小舞筵。闲多揭帘入,醉便拥袍眠。

铁檠移灯背,银囊带火悬。深藏晓兰焰,暗贮宿香烟。

兽炭休亲近,狐裘可弃捐。砚温融冻墨,瓶暖变春泉。

蕙帐徒招隐,茅庵浪坐禅。贫僧应叹羡,寒士定留连。

客宾于中接,儿孙向后传。王家夸旧物,未及此青毡。

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古诗【篇三】

睡足肢体畅,晨起开中堂。初旭泛帘幕,微风拂衣裳。

二婢扶盥栉,双童舁簟床。庭东有茂树,其下多阴凉。

前月事斋戒,昨日散道场。以我久蔬素,加笾仍异粮。

鲂鳞白如雪,蒸炙加桂姜。稻饭红似花,调沃新酪浆。

佐以脯醢味,间之椒薤芳。老怜口尚美,病喜鼻闻香。

娇騃三四孙,索哺绕我傍。山妻未举案,馋叟已先尝。

忆同牢卺初,家贫共糟糠。今食且如此,何必烹猪羊。

况观姻族间,夫妻半存亡。偕老不易得,白头何足伤。

食罢酒一杯,醉饱吟又狂。缅想梁高士,乐道喜文章。

徒夸五噫作,不解赠孟光。

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古诗【篇四】

栉沐事朝谒,中门初动关。盛服去尚早,假寐须臾间。

钟声发东寺,夜色藏南山。停骖待五漏,人马同时闲。

高星粲金粟,落月沉玉环。出门向关路,坦坦无阻艰。

始出里北閈,稍转市西闤.晨烛照朝服,紫烂复朱殷。

由来朝廷士,一入多不还。因循掷白日,积渐凋朱颜。

青云已难致,碧落安能攀。但且知止足,尚可销忧患。

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古诗【篇五】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全文赏析

诗的前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南浦”,是送别之处的代名词,于是一见“南浦”,令人顿生离忧。而送别的时间,又正当“西风袅袅”的秋天。秋风萧瑟,木叶飘零,此情此景,不能不令人倍增离愁。

这里“凄凄”、“袅袅”两个叠字,用得传神。前者形容内心的凄凉、愁苦;后者形容秋景的萧瑟、黯淡。正由于送别时内心“凄凄”,故格外感觉秋风“袅袅”;而那如泣如诉的“袅袅”风声,又更加烘托出离人肝肠寸断的“凄凄”之情,两者相生相衬。而且“凄”、“袅”声调低促,一经重叠,读来格外令人回肠咽气,与离人的心曲合拍。

后二句写得更是情意切切,缠绵悱恻。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最后分手,是送别的高潮。分手后,离人虽已登舟而去,但离人频频回过头来,默默而“看”。“看”,本是很平常的动作,但此时此地,离人心中用言语难以表达的千种离愁、万般情思,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来,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这个“看”字,读者仿佛看到那离人踽踽的身影,愁苦的面容和睫毛间闪动的泪花。离人的每“一看”,自然引起送行人“肠一断”,涌起阵阵酸楚。诗人连用两个“一”,把去留双方的离愁别绪和真挚情谊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诗人劝慰离人安心的去,不要再回头了。此句粗看似乎平淡,细细咀嚼,却意味深长。诗人并不是真要离人赶快离去,他只是想借此控制一下双方不能自抑的情感,而内心的悲楚恐怕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首送别小诗,清淡如水,款款地流泻出依依惜别的深情。诗人精心刻画了送别过程中最传情的细节,其中的描写又似乎“人人心中所有”,如离人惜别的眼神,送别者亲切又悲凉的话语,一般人都有亲身体会,因而能牵动读者的心弦,长生强烈的共鸣,给人深刻难忘的印象。

精选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精选七篇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长河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加强我们的人文修养,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词,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跨越千年的思想交流。那么您知道都有哪些必读的李贺的古诗词呢?以下是范文资讯网小编陆续整理的“精选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这些可以帮助到大家!

精选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篇一)

李贺《相和歌辞。长歌续短歌》原文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凄凄四月兰,千里一时绿。

夜峰何离离,月明落石底。裴回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精选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篇二)

李贺《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原文

洛郊无俎豆,弊厩惭老马。小雁过炉峰,影落楚水下。

长船倚云泊,石镜秋凉夜。岂解有乡情,弄月聊呜哑。

别柳当马头,官槐如兔目。欲将千里别,持我易斗粟。

南云北云空脉断,灵台经络悬春线。青轩树转月满床,

下国饥儿梦中见。维尔之昆二十馀,年来持镜颇有须。

辞家三载今如此,索米王门一事无。荒沟古水光如刀,

庭南拱柳生蛴螬。江干幼客真可念,郊原晚吹悲号号。

精选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篇三)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八》原文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全文赏析

李贺《马诗》共二十三首,诗人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这是其中的第八首。此诗通过猛将骑良马,庸人骑劣马的对比,表明良才必须英主才能任用的道理。同时也对当时社会不能做到“才尽其用”的现象表示极大的愤慨,对趋炎附势的庸才进行无情的嘲讽。

精选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篇四)

李贺《送沈亚之歌·并序》原文

文人沈亚之,元和七年以书不中第,返归于吴江。吾悲其行,无钱酒以劳,又感沈之勤请,乃歌一解以送之。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

紫丝竹断骢马小,家住钱塘东复东。

白藤交穿织书笈,短策齐裁如梵夹。

雄光宝矿献春卿,烟底蓦波乘一叶。

春卿拾材白日下,掷置黄金解龙马。

携笈归江重入门,劳劳谁是怜君者。

吾闻壮夫重心骨,古人三走无摧捽。

请君待旦事长鞭,他日还辕及秋律。

全文赏析

科举始于隋朝,盛于唐朝。作为帝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举制吸引着无数企图走向仕途的举子。及第时得意忘形,失意时丧魂落魄,折射到了文学上。它给文学带来了新的表现主题。

沈亚之落第还家,李贺写诗进行宽慰,这本是一般性的应酬之作。但是由于诗人的切身之痛,对科举制的体察,所以发出愤激之词,痛斥主考官有眼无珠,在光天化日之下“掷置黄金解龙马”可谓是字字珠玑。铿锵有力。

此诗为送别之作,需要为落第之友着想,因而“携笈”二句表示出对朋友的深切关怀。最后四句则寄予厚望,鼓励朋友振作精神他日再试。

其中,“古人三走”的典故用得贴切自然,画龙点睛。

精选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篇五)

李贺《春坊正字剑子歌》原文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

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

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

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

挼丝团金悬簏簌,神光欲截蓝田玉。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全文赏析

《春坊正字剑子歌》,是李贺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史上的一首著名的咏剑诗。它以构思新颖、设想新奇、比喻奇异、主题深刻而著称于世。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这首诗说:“从来咏剑者只形其利,此并传其神”。这个切中肯綮的评语,为读者指出了理解这首诗的主旨。诗的写作时间,可能在入京作奉礼郎任内。“春坊正字”,唐太子宫中掌校正经史文字的官名,隶属于左春坊,所以称为“春坊正字”。“剑子”,即剑。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读的开头二句,直接入题,说在太子宫中担任正字老前辈的剑匣中,装着一柄光芒耀眼如三尺秋水的宝剑,它曾上山刺虎、入水斩蛟,来历不凡。“吴潭斩龙子”;暗用《世说新语》中载周处在古吴地的义兴长桥斩蛟的故事。“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蛟胎皮志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这四句紧接着说,远远看去,这柄宝剑好似从云隙中射下来的一抹月光,寒气侵人;又像是一条平铺着的洁白的绢带。银光闪闪,老鲨鱼皮制成的剑鞘呈现出蒺藜刺般光彩艳发的花纹,剑身上涂抹着一层厚厚的鸊鹈油像雄鹇鸟的尾羽毛般锃亮,永不生锈。“蛟胎皮”,就是鲨鱼皮,有珠纹而坚硬,古代的剑鞘多用它做成。“蒺藜”,草木植物,果实圆而有刺。这里用来形容剑鞘的花纹。“鸊鹈”,水鸟名,用它的脂肪涂剑可以防锈,“淬”,是涂抹的意思。“白鹇”鸟名,似山鸡而色白,尾长三尺,这里用以形容剑的锃亮。在这六句里,诗人用“三尺水”、“隙月斜明”、“练带平铺”、“白鹇尾”等一连串的比喻,渲染宝剑的光亮,用“蒺藜刺”形容剑鞘的精美,并用周处长桥斩蛟的故事,极力赞美宝剑的不凡经历,重点在“形其利”,下面的六句则把笔力的重点转向“传其神”。“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这柄宝剑不仅精美绝伦,锋利无比,而且有一颗跳动着的心——一颗像战国时期的著名侠士荆轲那样的侠义之心,希望为国解愁、为人赴难,盼望着难能再有一试锋芒的时刻;然而它却长时间地被闲置不用,整天被佩在一个九品文官春坊正字的身上。它会感到委曲、羞愧的。所以在这里诗人呼告、祈求:不要让这柄满怀侠义之心的剑宝整天无所事事,徒然让它的光辉照映着春坊的图书文字吧!这两句是全诗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在这两个诗句里,诗人想落天外,比喻新奇,以飞扬之笔,点燃了全诗光照之火,成为统帅全诗的灵魂,把咏剑的主题升华到了咏人的高度,它十分自然地把宝剑的被抛弃、春坊正字的大材小用和诗人的失意不遇绾合在一起,咏剑的不能尽其用,实写人的不能尽其材;剑的不遇,正是春坊正字和诗人的不遇的真实写照。咏剑是宾,咏人才是主。王琦评云:“通篇供剑以抒不遇知己之感。”可谓中的之言,接着诗人又写道:“挼丝团金悬,神光欲截兰田玉。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挼丝团金”:用金丝编制成的圆形繐子。“簏簌”(lùsú,竹字头应改为罒字头):下垂的样子。这四句的意思是说:这柄宝剑虽然久遭废弃,不得其用,但它的神威却不减当年。它那剑柄上垂着的金色丝缚还是那样鲜艳夺目,它在匣中发出的奇异光芒,随时都在跃跃欲试,想把那坚硬无比的兰田美玉切削成泥呢!西方的白帝看见它也会惊惶失色,神母也会吓得嗷嗷大哭。在最后两个诗句里,诗人用了刘邦斩蛇的故事。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酒醉夜行,遇一大蛇当道。刘邦挥剑把蛇斩为两段。后来有人经过这里,见一老妇啼哭。问她的原因,她说她的儿子是西方之神白帝的儿子,化成龙,被赤帝的儿子(刘邦)杀了,所以伤心啼哭。说完这个老妇就不见了,她原来是西方的神母。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进一步渲染春坊正字宝剑的神奇威力。

全诗由形到神,由物及人,构思新颖,设想奇特,比喻连珠,绾合自然,炼字妍冶而传神,用典多而不晦涩,跳跃大而脉络暗藏,主题深刻而无枯燥之嫌,不愧为咏剑的名篇。

精选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篇六)

李贺《拂舞歌辞》原文

吴娥声绝天,空云闲裴回。门外满车马,亦须生绿苔。

尊有乌程酒,劝君千万寿。全胜汉武锦楼上,

晓望晴寒饮花露。东方日不破,天光无老时。

丹成作蛇乘白雾,千年重化玉井土。从蛇作土一千载,

吴堤绿草年年在。背有八卦称神仙,邪鳞顽甲滑腥涎。

精选唐代诗人李贺的古诗(篇七)

李贺《相和歌辞。日出行》原文

白日下昆仑,发光如舒丝。徒照葵藿心,不照游子悲。

折折黄河曲,日从中央转。旸谷耳曾闻,若木眼不见。

奈何铄石,胡为销人。羿弯弓属矢那不中,

足令久不得奔,讵教晨光夕昏。

唐代诗人的经典励志古诗


李白的励志诗句:

1、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赠韦秘书子春二首

李白

谷口郑子真,躬耕在岩石。

高名动京师,天下皆籍籍。

斯人竟不起,云卧从所适。

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

惟君家世者,偃息逢休明。

谈天信浩荡,说剑纷纵横。

谢公不徒然,起来为苍生。

秘书何寂寂,无乃羁豪英。

且复归碧山,安能恋金阙。

旧宅樵渔地,蓬蒿已应没。

3、赠韦侍御黄裳二首

李白

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

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

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

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见君乘骢马,知上太行道。

此地果摧轮,全身以为宝。

我如丰年玉,弃置秋田草。

但勖冰壶心,无为叹衰老。

4、冬日归旧山

李白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

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

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

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

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王维的励志诗句:

5、送李判官赴东江

王维

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

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

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

6、少年行四首

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群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唐诗励志名句,杜甫的励志诗句

杜甫的励志诗句:

7、戏为六绝

杜甫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8、戏为六绝句?其二

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9、画鹰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王昌龄的励志诗句:

10、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其他著名的唐诗:

12、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岑参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13、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4、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白居易的经典古诗集范例


中国是一个文明国度,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当中曾诞生过许多杰出的诗人,为了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古诗词,它承载着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有哪些白居易的古诗词让您念念不忘呢?面对这些问题,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收集了“白居易的经典古诗集”,欢迎阅读,希望这些可以帮助到大家!

白居易的经典古诗集【篇一】

花菊引闲行,行上西原路。原上晚无人,因高聊四顾。

南阡有烟火,北陌连墟墓。村邻何萧疏,近者犹百步。

吾庐在其下,寂寞风日暮。门外转枯蓬,篱根伏寒兔。

故园汴水上,离乱不堪去。近岁始移家,飘然此村住。

新屋五六间,古槐八九树。便是衰病身,此生终老处。

白居易的经典古诗集【篇二】

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

皮皴似龟手,叶小如鼠耳。

胡为不自知,生花此园里。

岂宜遇攀玩,幸免遭伤毁。

二月曲江头,杂英红旖旎。

枣亦在其间,如嫫对西子。

东风不择木,吹喣长未已。

眼看欲合抱,得尽生生理。

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视。

君爱绕指柔,从君怜柳杞。

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

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

全文赏析

“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皮皴似龟手,叶小如鼠耳。”一开始,诗人似乎只是客观地陈述了当时人们对枣树的普遍看法:“在各种果树中,唯有枣树平凡而又低贱,原因是它树皮裂,像冻裂的手,树叶细小,像老鼠的耳朵。”诗人以“龟手”的丑陋,鼠耳的猥琐来刻画枣树,描绘得很真实,也很形象,仿佛意在突出它的“凡”和“鄙”,引起读者对它的厌恶。前面冠以“人言”,就显得既不足信更值得怀疑。

诗人巧妙地利用了读者的这种模糊的感觉,为最后的急转直下,凭空出奇作好了铺垫。

“胡为不自知,生花此园里,岂宜遇攀玩,幸免遭伤毁。”这四句是前一部分的递进和展开。诗人先以一种指斥和嘲讽的口吻批评枣树“怎么这样没有自知之明,在这杏园中开花呢?”唐代科举习俗,新中的进士都要到杏园设宴游玩。园内佳木云集,景色秀丽。因此诗人嘲弄它不该到此争芳斗艳,以贻笑大方。诗人在这里抒发了自己心中愤激的感情。那些气焰炙人的达官显要,专横跋扈,目中无人,外表雍容华贵,内心却空虚肮脏。诗人踯躅其中,不免有力单势孤之感,同时更有对这些人的深深的蔑视。这里的嘲讽是一种清晰的反嘲。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又对枣树进行安慰:“哪里适宜人们攀折赏玩,不过也幸而免遭伤害毁坏。”诗人对枣树孤独寂寞不受赏识的际遇表达了自己的同情,愤激之余,借道家“无所可用,安所困苦”的消极思想以自慰。

诗人在《云居寺孤桐》中表达了类似的思想:“直从萌芽拔,高自毫末始,四面无附枝,中心有通理。言寄立身者,孤直当如此。”诗人后期避祸全身,大约和这种思想是有一定关系的。

“二月曲江头,杂英红旖旎;枣亦在其间,如嫫对西子。”曲江即曲江池,在长安城东南,是唐代著名的风景游览区,与杏园相距不远。诗人将读者引出杏园,拓宽视野,在更大的范围上进行比较,以加深主题。“早春二月,曲江池畔,百树生花,风光旖旎,枣树孤立其间,犹如嫫母和西施相对而立。”古人常以嫫母和西施作为丑、美两极的象征。诗人把枣树置于婀娜多姿、争芳斗艳的二月春树的环绕中,更加衬托出了它的丑陋、卑琐,以及它立身尴尬的情形。这是继开头的贬抑后的进一步的渲染,通过鲜明的对比形成强烈的艺术效果。同时,它也引起读者的翩翩联想,在阳光明媚、春意盎然的曲江池畔,一个衣衫褴褛,形容猥琐的士子走在一群衣着华丽、神采飞扬、笑语喧腾的才子仕女中间,那是很奇特的一种场面。以上是这首诗的第一部分,它通过议论、反问、对比等手法,突出枣树的平凡、低贱、丑陋。

“东风不择木,吹煦长未巳。眼见欲合抱,得尽生生理。”如果说此前诗人对枣树的同情还隐约闪现在对枣树的贬抑中,那么,从这里一开始,诗人就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东风却谁也不嫌弃,不停地吹拂让它生生不息,很快便成了合抱的巨树,它按照自己的天性完成了自己。”诗人的语气尽管十分平淡,感情色彩也很淡薄,但却含着一种傲然自爱之气。无论人们的鄙视,嘲弄,枣树不会枯萎,也不会改变自己的自然之性,它顽强地生长,在沉默和孤寂中壮大,以旺盛的生命力抗击着与它对立的世界。

“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视。君爱绕指柔,从君怜柳杞;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这里形容温柔婉顺的媚态。在白居易的诗中,绕指柔多用于贬意,以讽刺那些苟合曲从的小人。如在《李都慰古剑》一诗有:“至宝有本性,精刚无与俦,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诗人说:“游春的人们,请你们回头看一眼:假如你们喜爱柔顺的媚态,请你们去观赏柳树杞树,假如你们追求悦目娇艳,那么没有什么能比得上桃树李树,如果你们要制作大车,作轮轴的却必须是枣树的树干。”在这里,诗人使用排比句式,语气促迫,一改前文那种舒缓的节奏。诗人先柳杞后桃李,将人的视线引开,然后陡然一转,如飞瀑直下,惊心动魄,点出全诗的主题。

既出人之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读者惊叹之余,又反思前文,顿悟柔顺的柳杞,娇艳的桃李,实在是徒具外表,不足大用,而外平凡却质地坚密。枣树才是真正能担负重任的伟材。

与白居易的众多咏物诗一样,这首诗也蕴含深刻的寓意,或在感叹身世,或在哀怜同道,或指讽权贵阀阅,或存心帝王回顾,或在演绎诗人对人生的观察,或兼而有之。就诗歌自身的内容来看,它主要抒发一种对人们屈没贤材,争逐虚名的不满与愤慨,并劝谕执政者能明察贤愚,以使有志之士得效轮轴之材,肩负起治国的重任。这是一首哲理诗。枣树平凡鄙陋,其身多刺,其貌不扬。它生在繁花似锦的杏园中,更令游春之客鄙弃。诗人的价值观却与众不同,认为枣树虽然不如柳杞柔可绕指,不如桃李赏心悦目,但“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对以貌取人的做法提出了批评。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是十分成功的。从总的结构上看,诗歌采用了先抑后扬、欲取先与的写法,即所谓“卒章显志”。这种结构在讽谕诗中多有使用。其次是采用对比手法。全诗不仅有同物的对比,如柳杞桃李与枣树的对比,嫫母与西施的对比,也有物与景的对比,如枣树与杏园的秀丽、与曲江池的旖旎风光的对比,也有自身的对比,如枣树外貌的丑陋与内在秀美的对比。通过对比,枣树的形象变得更加突出鲜明,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这首诗除了具有平淡浅易的特色外,还具有用字精确、刻画细致等特点。

写作背景

元和二年(807年)白居易由盩厔县尉迁翰林学士。次年五月,授左拾遗。一时间,诗人似乎仕途通达,春风得意,大有知遇之感。同时,也自以为有了臣世济国,一展鸿图的机会。于是他终日“食不甘味,寝不遑安”,勉力于“有阙必谏,有违必陈”。以至任职一月,既“谏纸忽满箱。”然而,他的尽忠职守,直言敢谏,并不被统治者所欣赏。宪宗皇帝就对他深怀不满。同时,他的孤傲的性格,不畏豪强的激切言论,也深遭权贵的嫉恨。因此,他常常感到苦闷和孤寂。

正如他在《长安正月十五》中写到的:“喧喧车骑帝王州,羁病无心逐胜游。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从政愈久,他对黑暗的现实政治了解愈深,对权贵豪门专权,贤士才俊屈沉下僚的不合理现象就愈加不满:“悲哉为儒者,力学不知疲。读书眼欲暗,秉笔手生胝。十上方一第,成名常苦迟。”“沉沉朱门宅,中有乳臭儿。……手不把书卷,身不擐戎衣。二十袭封爵,门承勋戚资。”(《悲哉行》)《杏园中枣树》这首诗大约就是在这种思想背景下写出的。杏园,在长安城南朱雀门街东第三街通善坊,和曲江相连,为当时新进士宴游之所。

白居易的经典古诗集【篇三】

馀杭邑客多羁贫,其间甚者萧与殷。天寒身上犹衣葛,

日高甑中未拂尘。江城山寺十一月,北风吹沙雪纷纷。

宾客不见绨袍惠,黎庶未沾襦袴恩。此时太守自惭愧,

重衣复衾有馀温。因命染人与针女,先制两裘赠二君。

吴绵细软桂布密,柔如狐腋白似云。劳将诗书投赠我,

如此小惠何足论。我有大裘君未见,宽广和暖如阳春。

此裘非缯亦非纩,裁以法度絮以仁。刀尺钝拙制未毕,

出亦不独裹一身。若令在郡得五考,与君展覆杭州人。

白居易的经典古诗集【篇四】

啧啧雀引雏,稍稍笋成竹。时物感人情,忆我故乡曲。

故园渭水上,十载事樵牧。手种榆柳成,阴阴覆墙屋。

兔隐豆苗肥,鸟鸣桑椹熟。前年当此时,与尔同游瞩。

诗书课弟侄,农圃资童仆。日暮麦登场,天晴蚕坼簇。

弄泉南涧坐,待月东亭宿。兴发饮数杯,闷来棋一局。

一朝忽分散,万里仍羁束。井鲋思反泉,笼莺悔出谷。

九江地卑湿,四月天炎燠。苦雨初入梅,瘴云稍含毒。

泥秧水畦稻,灰种畬田粟。已讶殊岁时,仍嗟异风俗。

闲登郡楼望,日落江山绿。归雁拂乡心,平湖断人目。

殊方我漂泊,旧里君幽独。何时同一瓢,饮水心亦足。

白居易的经典古诗集【篇五】

送春归,三月尽日日暮时。去年杏园花飞御沟绿,

何处送春曲江曲。今年杜鹃花落子规啼,送春何处西江西。

帝城送春犹怏怏,天涯送春能不加惆怅。莫惆怅,

送春人。冗员无替五年罢,应须准拟再送浔阳春。

五年炎凉凡十变,又知此身健不健。好去今年江上春,

明年未死还相见。

白居易的经典古诗集【篇六】

吾为尔先生,尔为吾弟子。孔门有遗训,复坐吾告尔。

先生馔酒食,弟子服劳止。孝敬不在他,在兹而已矣。

欲我少忧愁,欲我多欢喜。无如酝好酒,酒须多且旨。

旨即宾可留,多即罍不耻。吾更有一言,尔宜听入耳。

人老多忧贫,人病多忧死。我今虽老病,所忧不在此。

忧在半酣时,尊空座客起。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