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读后感1500字[大学篇]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阅读过一本书之后人们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感悟,通过写一篇作品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正当其时,写作品的读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读后感1500字[大学篇]》,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哪知道容易冰消。眼看它起朱楼,眼看它宴宾客,眼看它楼塌了。 一题记

当我的视线从《水浒传》的最后一页移开时,不禁释卷而叹。往事成流水,还如一梦中。读完《水浒》的感受和当初自己合上《三国演义》的感受是一样的。纷纷世事无穷尽,茫茫天数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三国演义》最终以一首长诗做结,三国鼎立天下已成为镜花水月,梁山聚义也只剩下那一泊沧浪,拍打着曾经的酒肆无奈地悲歌了。

《水浒传》,人们习称《水浒》,全名为《忠义水浒全传》。前七十一回是第一部分,具体描写了一百零八名英雄好汉,各自经过种种曲折道路,不得不起来反抗,以多种方式进入起义队伍,最终汇成一股狂波巨澜,聚义梁山泊,替天行道,反抗官府,惩治奸贪。这一部分一方面抨击统治阶级的腐朽残忍,揭露乱自上做,即贪官污吏,土豪恶霸,从上到下,狼狈为奸,残害忠良,欺压善良;另一方面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行动,表达了广大人民反阶级剥削和政治压迫的强烈要求,从而反映了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从七十二回至结尾是第二部分,写梁山英雄先是击败官军围剿,后来竟接受朝廷招安,并奉旨征辽东,征田虎,征王庆,征方腊,最终遭受奸臣迫害,或死或隐,风流云散。后一部分通过先写人民反抗官府,反映阶级矛盾,再写忠臣反奸臣,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并由梁山起义队伍最终瓦解的悲剧结局指出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忠与奸的矛盾的不可调和性,揭示了农民起义的一般归宿,指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这实际上寄托了作者深沉的感慨,对历史的深刻思索。

《水浒传》具体而生动的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愤怒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以极大的热情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官逼民反的客观真理和农民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

《水浒传》的艺术境界很高,但其中所传达的暴力和血腥色彩却是不足取的。在《水浒传》中,英雄都是视杀人为砍瓜切菜般的人物。如武松在鸳鸯楼泄愤,杀了十恶不赦的张都监和其余无辜的人,共计15口,真可谓血溅鸳鸯楼。又如黑旋风李逵,杀人不眨眼,一经战斗,抡起板斧向前冲杀,不顾百姓。

《水浒传》还反映了封建社会政治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最为我所感不公的是吏治的腐败和法制的缺失。北宋末年,奸佞当道,贪官横行,当时人称四大奸臣的蔡京、高俅、童贯、杨戬把持朝政,蒙蔽皇上,弄得朝政混乱。外有奸贪霸世,大肆收刮民脂民膏。北京大名府的梁中书,为给他老丈人太师蔡京贺寿,花了十万贯钱买珠玉宝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权贵用钱如撒盐,不恤民间疾苦,农民的苦难可想而知。对于法制的缺失,我也想谈上几句。其实封建社会并无法制可言,准确地说,那时候实行的应该是律制,何为律,律民律下也。那些官僚贵族在一定程度山可以说是游离于律制之外的,正所谓刑不上大夫嘛。再之,民告官先要打上五十大板,那些权贵更是嚣张尘外了。在书中,宋江盛怒之下杀了阎婆惜,有人告到官府,而县令和县吏一向和宋江要好,官府上下都有心为其开脱,最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宋江逃走了。宋江固然可敬,阎婆惜固然可恨,但杀人者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制裁,可见其社会的黑暗。

轰轰烈烈的梁山起义最终失败了,其根源在于起义领导层的忠孝节义的思想和农民自身的局限性。但我认为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起义军内部的离心。尽管书中将梁山聚义描写的令人向往,但我们仍可看出其中的裂痕。梁山好汉有一部分是被官府或被贫苦逼上梁山的,还有一部分是被起义军逼上梁山的。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本是北京大名府的员外,因吴用设计骗他上山,惹出后面的一系列是非,搞得卢俊义家破人亡,身陷囹圄,不得已而上山;扑天雕李应,本是田庄庄主,生活安乐,只因宋江认为他是好汉,想拉拢他上山入伙,便设计引诱官军抄其家产,烧其田庄,手段忒刁。

一部《水浒》,宣扬了自古中国极力推崇的忠与义,为人们留下了众多的故事,一大批英雄式的人物为人们所熟知赞颂。一场轰轰烈烈的梁山起义,终归于失败,梁山英雄或死或隐,存留无几,都留给人们太多的无奈与遗憾,令人扼腕,令人叹息。煞曜罡星今已矣,谗尽贼子商依然!千古蓼洼埋玉地,落花啼鸟总关愁!

f132.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四大名著《水浒传》读后感500字


读了《水浒传》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书中的英雄们的豪情壮义,仗义疏财。先说智取生辰纲的七条好汉。智取生辰纲,是梁山好汉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发端。这一段好汉壮举,轰动了水浒世界里的江湖。但是晁盖一伙,做下这桩弥天大案,背后的真实动机又是什么?是为了劫富济贫?还是说为了准备农民革命?显然都不是。黄泥冈上,这一伙好汉劫得了十万贯金珠,而后大概经过坐地分赃,晁盖、吴用等回了晁家庄园,三阮则得了钱财,自回石碣村去了。随后并没听说他们有济贫的打算,也没见他们准备扯旗造反(或曰起义),如果不是东窗事发,保不准他们真的就此安心做了富家翁,一世快活。因此,这桩大案,打劫的固然是不义之财,但其实质,说穿了,就是一次黑道行动。

再看鸳鸯楼上那幕血案,武松连刃十数人后,一片血泊之中,从容地将桌上银酒器踏扁,揣入怀里带走;而即使粗心卤莽至极的角色如李逵,沂岭之上杀了假李逵后,也没忘进房中搜看,搜得些散碎银两并几件钗环,都拿了──李逵虽极端厌烦女色,但也知这些沾满了脂粉气的钗环可以换钱换酒,照拿不误。而后,还去李鬼身边,搜回了那锭被骗去的小银子,在这种事儿上,黑旋风也足够细心。

四大名著水浒传的读后感550字


《水浒传》是施耐庵所写,讲述了梁山泊一百零八将的故事,其中情节曲折,充满了荡气回肠的英雄气概。梁山泊一直劫富济贫,同时也为朝廷作出了贡献,但最后却被奸臣所害,以悲剧收场,让人可歌可泣。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宋江。他是众好汉的头领,绰号及时雨。他忠肝义胆,为救其他好汉,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他为人低调,总能率领众好汉打胜仗,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元帅。

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宋江大闹少华山》,这里讲述了宋江等人为了救出史进和鲁智深,想尽办法大闹了华州,终于救出了鲁智深和史进。这里体现了宋江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侠义衷肠。

宋江不仅看重兄弟情义,而且还谦虚谨慎,对兄弟们从不吝啬。有一回,宋江得了彭玘和凌振两员大将,在山寨里用大炮打到了山寨外,获了全胜。而宋江却没有沾沾自喜,只是摆了庆功宴,犒赏了众好汉后,就立即像战斗时那样认真。这就是为什么宋江能有李逵等对他忠心耿耿的将士,为什么梁山泊总能打胜仗。再想想我,虽不惜财,却很骄傲。优一次,我考试得了100分,便十分得意,到处宣传,结果到第二次考试,一败涂地。我要向宋江学习他谦虚谨慎的态度。

《水浒传》中还有许多其他的人物我也很喜欢。比如足智多谋的智多星吴用,英勇善战的霹雳火秦明,胆识过人的行者武松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一百零八将给了我太多的感悟。

四大名著读后感600字:《水浒传》读后感


我国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吧!在学校的读书节活动中,我认真的读了这本书,书中的英雄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水浒传》是施耐庵根据历史故事改编的长篇小说,它是我国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是一部描写和歌颂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它以发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为题材,生动地叙述了起义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塑造了一系列农民起义英雄形象。

在《水浒传》一百零八将中,有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都让我敬佩,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吴用。吴用为晁盖献计献策,智取了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取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祝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三国演义》里有一个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我觉得吴用和诸葛亮一样的深谋远虑,不愧为智多星。

除了吴用、戴宗、鲁智深,书中还有许多英雄,他们各有各的本事,各有各的性格,如:玉麒麟卢俊义、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行者武松如果大家也想领略这些英雄的风采,就去读一读《水浒传》这本书吧!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更加令我敬佩。鲁智深虽然表面上粗鲁、野蛮、暴烈如火,但他性格率真、为人正直。为了救助那些受苦受难的穷人,到了冲锋陷阵的时候,他总是勇猛地挥动着几十斤重的禅杖上阵杀敌,在强敌面前,他从来都不会退缩,他这种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感动着我。在我的心里,他就是真正的英雄。

神行太保戴宗也令我很敬佩。他有一种惊人的道术,走路时,只要把两个甲马双在两条腿上,作起神法来,一日能走五百里;若把四个甲马拴在腿上,一日能走八百里。戴宗真不愧为神行太保啊!

四大名著之一读后感1500字


纵观人类情恋的演变史,大体可分为史前情感史,古代情感史和现代情感史三个阶段。如果文学史正是人类情感史的一种反映再现,那么《红楼梦》一书在时代中的位置就更加清晰了。宛若一座拱桥,她正好横跨在古代情感史的终结和现代情感史的开端之上。由此看来,《红楼梦》一书和我们这个时代的距离也更加鲜明。作品呈现的古典画卷如此全面逼真地保存着过去时代的影响,使我们得以从中品位出古代人和现代人在情感领域巨大而微妙的异同。我们悲喜交加地看到,人类情感史和理性史一样是在向前进化着,尽管进化的轨迹是如此沉重而迟缓,一步一个脚印,前仆后继,包括血和生命的代价,转眼间焦头烂额,各奔东西。

现代人仍能从灰飞烟灭中感受到强烈的力与美,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共鸣的感情中正夹杂着水中望月、雾里看花的疏远与隔膜。这个时代一多半的男人择偶时会选择薛宝钗,至于癫狂情痴的怡红公子,失去他显赫的门第,他在一多半女人的眼里简直就是一文不值。现代人的眼泪肯定越来越少,比过去至少少一条黄河的水份。不知道这意味着情感的荒芜干旱还是精神上的愉悦幸福。人们在情感上变得聪明多变,也更加蒙昧狡猾。他们经常处于言不由衷、情感与理智相悖离的状态,胸怀理想但并不听从理想的召唤。他们有七情六欲,但往往跟情感背道而驰。如果说古典情感时代个人情爱的悲剧来自家族和社会,几无可调,但毕竟是在前进着。作品力所能及地完成了时代赋予的使命,为古典情感史划下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句号。

珠泪滚滚冲跨了红楼,雕梁画栋堆满了石头,昔日的富贵温柔埋进了荒野冢。幸亏木石前盟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设想宝、黛一旦结合接踵而来的男耕女织、柴米油盐的家庭生活对出弹得破的宝哥哥和林妹妹而言,不啻于另一场崭新的噩梦,至于金玉良缘则不过是张有名无实的过期银票。貌合神离、行尸走肉般的夫妻生活,不是陷入了另一种苦难方式么?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烟般的风花雪月一去不复返了。理想和现实的双重毁灭、精神和肉体都无法取得胜利。恋爱变成病根,女人成了婆姨,男人成了女婿,大观园内一群贵族男女成了世人叹为观止的情爱玩偶。

然而,现代人并不见得会比古人轻松到那里去,相反,他们保存精神之爱的难度更大,阻力不仅来自社会,更主要来自人心本身,它蕴藏的愚蠢和激情似乎仍然大有潜力。斩断了旧问题,繁杂的新问题又在涌现,时代的问号就像一只此起彼伏的九头怪。

人类是万物之灵长,但有时结解决一个难题,却要耗费数千年之久。从《红楼梦》一书到当代文学,这近三百年的时间也许离集体解疑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时间还差很远,人们仍在迷茫,情感的艰难状态仍然是一个悬念。

《红楼梦》是那个时代一位具有最高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所能写出的最好的文学巨著。我们在磋叹惋惜的同时又不得不承认,我们这个仍在发光的思想,正在离我们这个时代渐行渐远,早从书中不可弥补的疑难断层开始,它已经在做这种反向运动。

情感不会过时,过时的是情感方式。每个时代都有悲剧,不尽相同的是悲剧的性质。从这层意义上来讲,现代人需要有总结他们情感史的巨著,有的已经出现,有的仍在以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静悄悄的孕育着。谁知道呢?未知的一切对创造者构成巨大的挑战和诱惑,奋斗的最终也许只是一个不完美的句号,但他们毕竟已经展开了一幅相对和谐和完整的新生活图卷。

为报答三生石畔神瑛使者的灌溉之恩,下世为人的绛珠仙子决定把一生的眼泪偿还给他。这一感人至深的引子,使得书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古典美的哀婉和感伤。华丽唯美的描情绘景、工整严谨的诗词行文,无边的现实主义的写作规范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作者都将古典文学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