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理解研究》读后感1000字

开卷有益,闲暇时读一本好书,添一份雅趣,长一份才智,享一份快乐。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有些作品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把心中感受写出来,写一篇读后感。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为此,小编特意呈上“《人类的理解研究》读后感1000字”,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类的理解研究》读后感1000字
  休谟在《人类的理解研究》中阐述了自己关于对人类认识的一些观点。对自然科学的合理性进行诘难。他提出了人们认识过程涉及的两个概念:印象与观念。所谓印象就是人对其他客体的感觉。而观念是对感觉的一种记忆。
  观念来自于印象。人类的知识是由观念组成。但不是一个个孤立的观念。而是观念的联络,这才是真正的知识。知识的宝库是由一个个的命题所组成。命题正是对观念的判断。
  但值得注意的是,观念之间的关系是否含有因果联系。因果联系是自然科学家的法宝。貌似是不言而喻的东西,貌似是不证自明的。比如,一个物体撞另外一个物体,后一个物体动了,得出前一个物体的碰撞是后一物体运动的原因。其实,这是一个值得推敲的问题。你如果相信因果联系(或规律)是存在的,那么只能说你信仰牛顿罢了。注意,只是一种信仰。前一物体的碰撞,后一物体运动这些观念通常发生在一起(后文的时空相近性,指观念形成的时间很接近),我们就以为真的有因果联系了。
  为何?谁跟你说事物是有因果联系的?他说你就信么?他说就意味着存在么?


  且看看因果联系是如何来的。一方面,用手推动一个物体,物体移动了。下次,同样也是。再次,也是。另一方面,在这个世界上,水往低处流,水浇灭了火…。。似乎万物都充满着因果联系。似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但要清楚,因果联系的提出是由归纳世界万象而提出来的。值得注意的是,怎么可以看到一小部分现象就说因果联系的存在呢(你必须穷尽万物,进而有把握地说出事物的因果关系,但明显不可能)?或者你认为,知道有因果联系是天赋的,因为我感觉到这些现象,别人也是,每个人都是。但是,必须强调,休谟是经验论者,人类无法经验到的东西他可不跟你打包票。说上帝赋予你的,那是你的信仰。
  不能保证因果关系,我看牛顿的力学似乎也面临尴尬的局面。你说n次这样,那n+1次这样么?谁都拿不准。万物在人类之间,形成一个个观念。观念杂乱无章。休谟认为,由于人的习惯性联想(相似性和时空相近性),总以为两个前后发生的现象存在着必然联系。必然,似乎是武断者才有的概念。可以作粗糙的类比,比如你投硬币,硬币老出现人头,你就得出结论,投硬币,硬币必然出现人头。其实,很多人就是那投硬币者。
  但再次注意,休谟并不是说因果关系一无是处,只是它不是必然的。我们平常的行动,还是要在这框架中。你说明天太阳从东方出来了。我说那很大可能。几乎是的,但你说一定是的,休谟就找你理论去。休谟特别提到人的逻辑思维是可靠的,但那是适合于数学,逻辑学等等。而我们对我们的客观世界,只能无奈地摇摇头。我们把握不了。
  让我们看看休谟,不要有任何成见,要多去想想他的可取之处。我们要的是理性地裁决者,而不是固执己见的人。开启心智吧。 

  《人类的理解研究》读后感1000字
  休谟在《人类的理解研究》中阐述了自己关于对人类认识的一些观点。对自然科学的合理性进行诘难。他提出了人们认识过程涉及的两个概念:印象与观念。所谓印象就是人对其他客体的感觉。而观念是对感觉的一种记忆。
  观念来自于印象。人类的知识是由观念组成。但不是一个个孤立的观念。而是观念的联络,这才是真正的知识。知识的宝库是由一个个的命题所组成。命题正是对观念的判断。
  但值得注意的是,观念之间的关系是否含有因果联系。因果联系是自然科学家的法宝。貌似是不言而喻的东西,貌似是不证自明的。比如,一个物体撞另外一个物体,后一个物体动了,得出前一个物体的碰撞是后一物体运动的原因。其实,这是一个值得推敲的问题。你如果相信因果联系(或规律)是存在的,那么只能说你信仰牛顿罢了。注意,只是一种信仰。前一物体的碰撞,后一物体运动这些观念通常发生在一起(后文的时空相近性,指观念形成的时间很接近),我们就以为真的有因果联系了。
  为何?谁跟你说事物是有因果联系的?他说你就信么?他说就意味着存在么?

f132.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后感1000字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后感1000字

这是一本陈述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的书,作者用自己的眼光挑选了12个历史事件,试图向我们展示一个真正决定历史的时刻的出现,往往取决于一些不起眼的决定,正因为事件本身太过于耀眼的光芒,才遮盖了那些转折一性一的事情的重要一性一。但与此同时,作者也强调:一个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逝而去,在尘世的生活中,这样的一瞬间是很少降临的,当它无意之中降临到一个人身上时,一切美德小心、顺从、谨慎,都无济于事,只有作出勇敢的决定,才能成就英雄。

可是,怎么说呢,它终究是一本故事书。不同于经验,感悟,总结等书籍,故事带来的感染力只能由不同的个体亲自阅读才能领会,而且,我们会不自觉地对故事进行筛选和偏好。对我而言,最大的收获可能是,我觉得可以考虑将其中的几个故事收录进大中学生的课本,好让我们认识到:有这么一些人,为了我们这样一些人历尽了苦难,而我们自己却在无忧无虑之中蹉跎岁月,我们应该惭愧。

故事一【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

不朽的事业,是指站在巴拿马地峡的山巅,同时眺望太平洋和大西洋。这是杀人犯巴尔沃亚为了洗脱罪名选择要走的路,上路所需要的勇气,所经历的困难,所牺牲的生命,所为的目的,通通都很激动人心。然而在最后一个光秃秃的小山顶面前,巴尔沃亚命令谁都不准跟随他,他不愿意和任何人分享第一眼望见未知大洋的荣誉。他伫立在山顶,他的眼睛是反映出无涯海洋的蓝色的第一双欧洲人的眼睛。他向同伴讲话,他举起旗帜,向四面迎风摇警,以显示凡是风吹过的一切地方,西班牙都要去占领。这样的一个人,孤独眺望的时候到底在想些什么呢,就像【20xx】里面,群山之巅简陋的庙宇单薄的和尚,在汹涌的洪水面前,他,到底又在想些什么。

巴尔沃亚终究还是死了。不是因为杀了人,他所犯的罪已经被发现太平洋和黄金、珍珠的荣光淹没了,他死在了别人对他的嫉妒里。这是谁说过的话来着:世上最惨的还不是贫穷与疾病,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残忍!

故事二【夺取南极的斗争】

在斯科特与阿蒙森抢滩南极点的斗争中,斯科特感慨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然而,当作者详细地向我们展现斯科特在日记中记载登陆的历程和感受的时候,我想没有人不被感动,为了荣耀,为了梦想,有些人踏平了多少坎坷致命的路。

在完成世界历史上最崇高的业绩之一的最后,斯科特在静静等待死神的同时,他给妻子、朋友以及国家的信中做了这样的自白:你是知道的,我不得不强迫自己有所追求因为我总是喜欢懒散。关于这次远征的一切,我能告诉你什么呢,它比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不知要好多少!我不知道,我算不算是一个伟大的发现者,但是我们的结局将证明,我们民族还没有丧失那种勇敢一精一神和忍耐力量。在我一生中,我还从未遇到过一个像你这样令我钦佩和一爱一戴的人,可是我却从未向你表示过,你的友谊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因为你有许多可以给我,而我却没有什么可以给你。我有必要说明,在这场争取英国荣誉的搏斗中我虽然失败了,但却无个人的过错,看在上帝面上,务请照顾我们的家人。

不会有多少人有机会看到如今仍矗一立在南极冰雪世界的他们的石墓,不过我想,有能力的人都考虑过去那里走走,献上一份敬意,哪怕那可能并不是一条通往极点好走的路,也并不是一个合适的监测站位置。

作者如此称颂斯科特:只有雄心壮志才会点燃起火热的心,去做那些获得成就和轻易成功是极为偶然的事。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绝对优势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最伟大的悲剧,一个作家只是有时候去创作它们,而生活创作的悲剧却要多至一千倍。

故事三【逃向苍天】

不得不说的是,这个关于列夫托尔斯泰83岁离家出走的故事一开始完全不受我关注,想想吧,这位老头子在学生时代折磨得我们还不够惨吗。然而,文章相当直白和深刻批判了当代人的通病,不,应该是长久以来人类的通病:摇摆不定和优柔寡断。尽管故事本身只是作者基于历史创作而成,内容却让我深深动容。

活着,有方向并不难,难在对自己诚实,有信仰,勇敢,自信,果断,坚强。每个人都无法避免活在矛盾之中,可是一个人必须不断地伪装自己,不断掩饰自己,在自己的责任面前,除了灵魂深处感到内疚和向自己憎恨的事屈服以外,我们并不知道怎么办。其实每做一件事情,都会使人身心解放,即便把事情办坏了,也比什么都不做强。

83岁的老头了,背着数不清的荣耀,终于放下20多年的自我矛盾,鼓起勇气上路。单凭这份勇气,他就征服了我。

《人类还不了解人类》读后感1000字


  《人类还不了解人类》读后感1000字
  当我读到这本书的题目时,我很惊讶,难道人类还有不知道的人类吗?除了人类最常听说的就是外星人了,可他们并不属于人类啊,后来读了这本书的简括才知道原来这本书是关于人类还不了解的一些奇怪现象的,这本书可真的是总结的完美呀!
  下面来分享一下我从这本书中了解到的一些知识和人类为了解的那些常识性的问题吧!
  人类还不了解的人类,关于人类,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有许多书上记载,人类是猿猴进化而来的,而猿猴之前人类便很少了解了。从这本书中我可以知道,人类和一些所谓的海兽一样,有稀疏的毛发,而猿猴那些茂密的毛发估计是经过长期的运动和对环境的适应而变化的,所以只有猿猴长期居住在海洋区域,经常在含盐分较多的地方才会发生这种情况,并且人类含碘量也较多,更能充分体现了人类是海洋生物的一种。当然,这仅仅是一种具有足够理由的充分推测,如果进行仔细推敲,还有一些瑕疵,所以还需人类继续探究和发现更多的未解之谜。
  由此从人类的始端开始,我对这本书尤为感兴趣的一个标题便是——心灵,每个生命降临的时候心灵都是纯洁善良美好的,但是由于不同的环境因素等影响,造成了许多种不同性格的人类,从而形成了一个绚烂多姿的世界,心灵可以沟通起素不相识的两个人,让他们成为最忠实的朋友。心灵可以让世界每个角落的故事显示的淋漓尽致。心灵是最感知的器官,最美妙的东西,人们还会通过有关心灵学的书来不断完善自己和重塑自己,改变在他人心中的地位,这些都是需要心灵来工作的,心灵真的是个大工程师,赋予了人类太多的情感世界,如果人类未进化出心灵,包括那些家禽牲畜也都未进化的话,那么这个世界将会惨不忍睹,一片狼籍,所以我们应该善待自己的心灵,让心灵充分感受这个世界带来的美好,让心灵永远保持最初的清纯。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这么完美的毫不掩饰的与心灵进行最诚挚沟通,他们宁可用最不恰当的方式去满足部分邪恶心灵的需求,也不会对他们心灵爱护。
  或许我们感叹这个世界发展的太快,才回到只有这样的人不能适应社会而做出伤天害理的是,但是世界的发展要与时俱进,总不能为了让那些人适应好了,再前进呢,这样世界最注重的科技领域便会止步不前,人类的事业将会出现空前大危机,这样一句流传已久的科学道理“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便应了这种情况。
  科学,顾名思义,就是科技与学习合为一体,在科技中学习,在学习中完善科技,科技是人类最神圣的事业,科技挖掘了宇宙之中不为人知的秘密,科技还满足了人类各种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总之科技益处数之不尽。但往往益处总有相对立的一面——弊端,而一些不良分子总是打着“科技”的幌子招摇拐骗,用一些毫无科学依据的话来骗取那些心灵纯洁善良的人类的信任,以至于达到非法分子的要求,所谓的骗术就是这样的,一些魔术,一些无稽之谈便可以让人类心满意足,这是因为这些分子抓住了人类心灵最软弱的部分。所以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依旧因为科技的弊端而引发不少令人无法理解的事情,正因为如此,科技仍需不断前进,来制止这些行为,避免更多危害人类,我们这些祖国的下一代,这些祖国重点培养对象,更应该好好努力,为祖国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对于这本书《人类还不了解人类》,我们了解的虽然比平时了解得多,正所谓一些常识还是研究发现的,所以发现生活是必不可少的,自然存在太多让人无法解释的,但是道路探索者在不断给我们启示,他们铺设的条条道路让我们更有基础的走了下去。
  所以我坚信在明天更有一批热爱科学的人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人类还不了解人类》读后感1000字
  当我读到这本书的题目时,我很惊讶,难道人类还有不知道的人类吗?除了人类最常听说的就是外星人了,可他们并不属于人类啊,后来读了这本书的简括才知道原来这本书是关于人类还不了解的一些奇怪现象的,这本书可真的是总结的完美呀!
  下面来分享一下我从这本书中了解到的一些知识和人类为了解的那些常识性的问题吧!
  人类还不了解的人类,关于人类,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有许多书上记载,人类是猿猴进化而来的,而猿猴之前人类便很少了解了。从这本书中我可以知道,人类和一些所谓的海兽一样,有稀疏的毛发,而猿猴那些茂密的毛发估计是经过长期的运动和对环境的适应而变化的,所以只有猿猴长期居住在海洋区域,经常在含盐分较多的地方才会发生这种情况,并且人类含碘量也较多,更能充分体现了人类是海洋生物的一种。当然,这仅仅是一种具有足够理由的充分推测,如果进行仔细推敲,还有一些瑕疵,所以还需人类继续探究和发现更多的未解之谜。
  由此从人类的始端开始,我对这本书尤为感兴趣的一个标题便是——心灵,每个生命降临的时候心灵都是纯洁善良美好的,但是由于不同的环境因素等影响,造成了许多种不同性格的人类,从而形成了一个绚烂多姿的世界,心灵可以沟通起素不相识的两个人,让他们成为最忠实的朋友。心灵可以让世界每个角落的故事显示的淋漓尽致。心灵是最感知的器官,最美妙的东西,人们还会通过有关心灵学的书来不断完善自己和重塑自己,改变在他人心中的地位,这些都是需要心灵来工作的,心灵真的是个大工程师,赋予了人类太多的情感世界,如果人类未进化出心灵,包括那些家禽牲畜也都未进化的话,那么这个世界将会惨不忍睹,一片狼籍,所以我们应该善待自己的心灵,让心灵充分感受这个世界带来的美好,让心灵永远保持最初的清纯。

《人类的末世情结》读后感1000字


  《人类的末世情结》读后感1000字
  自世界诞生之初,许多自然灾难便常常袭击地球,次数之频繁难以想象,我想也正是这些灾难留在世世代代人类记忆中的痕迹才催生出人类现今的末世情结。
  漫长的岁月中,对于来自上古的灾难记忆开始渐渐的模糊,却从未消失。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到亚特兰蒂斯的毁灭,由《圣经》中的大洪水到中国古代的大禹治水,以及一部部记载着毁灭故事的史诗、神话,无一缺少过极远时代诸如大洪水,大海啸甚至火山爆发的记忆而这些在我看来都是警示我们善待自然崇敬并与之自然和谐相处的启示录。
  拜读完这本书后,我不由得想起了楼兰古国的断垣残壁,庞贝古城的毁灭灾祸,吴哥窟的慌了悲惨还有玛雅印加的消失无踪。现如今,人们依然在为这些曾经强大、瑰丽的文明惊叹仰望,为他们的文明科技拜服。但是曾经的辉煌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还是被“磨洗侵蚀”的面目全非惨不忍睹,他们全都已然成了过去。
  想起这些,我更加相信再强大辉煌的文明也会有湮灭的一天,究其原因,终究还是因为在无边的时间面前,任何的辉煌都显得渺小无力,不值一提。大概也正是因为这样,故而在我们的记忆中始终抹不去对末世之时可怕的灾难的深刻印象和未知未来的恐惧好奇,也才也会有这样的末世情结。


  读完这本书,我又想起了2012年12月21日这个世界人民都不会陌生的日期,一个被预言为最终毁灭的日子。在我的印象中,那一天地震海啸也许会接踵而至,地裂山崩也许会不可避免,然后是无限的黑暗与沉寂。且不论那一天是否真的是终点,只想到曾经的末日,再看看现在的境况,我们可以相信生命没有终点,这样的末日也会是下一次生命的起点。同时,我想地球并不需要我们,但是我们需要地球,只因为我们热爱生命,故而我们要保护好它。
  静下来想想,我们之所以害怕末日,也是因为热爱这个美好的花花世界,朗朗乾坤,并且不愿意看着千百年中我们的文化积淀和辉煌文明在这个人类无法抗争的力量下毁于一旦。
  书中有一个事例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一位建筑工人,偶然间听说了2012是世界末日的说法,又恰逢日食的“异象”,感到自己时日无多,便开始肆意享受放纵自己,最终一无所有后悔不已。细细想来这样的事情也能够理解,有什么能比使人得知自己的死亡日期更加让人恐惧绝望的呢?假若如此,便会使人看不见希望,甚至失去理智由着动物的本性乱来。由此可见,末日言论的扩散流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到人的思想并反映与行动,造成了某些社会不安定的因素。所以在面对某个“明确的”末日时间的时候,人们应当保持一种理智并心存希望明白末日是必然会有的,然后接受。
  不管末日存在与否,我们都应当热爱生命,心存希望,用理智的眼光看待世界的发展。

  《人类的末世情结》读后感1000字
  自世界诞生之初,许多自然灾难便常常袭击地球,次数之频繁难以想象,我想也正是这些灾难留在世世代代人类记忆中的痕迹才催生出人类现今的末世情结。
  漫长的岁月中,对于来自上古的灾难记忆开始渐渐的模糊,却从未消失。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到亚特兰蒂斯的毁灭,由《圣经》中的大洪水到中国古代的大禹治水,以及一部部记载着毁灭故事的史诗、神话,无一缺少过极远时代诸如大洪水,大海啸甚至火山爆发的记忆而这些在我看来都是警示我们善待自然崇敬并与之自然和谐相处的启示录。
  拜读完这本书后,我不由得想起了楼兰古国的断垣残壁,庞贝古城的毁灭灾祸,吴哥窟的慌了悲惨还有玛雅印加的消失无踪。现如今,人们依然在为这些曾经强大、瑰丽的文明惊叹仰望,为他们的文明科技拜服。但是曾经的辉煌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还是被“磨洗侵蚀”的面目全非惨不忍睹,他们全都已然成了过去。
  想起这些,我更加相信再强大辉煌的文明也会有湮灭的一天,究其原因,终究还是因为在无边的时间面前,任何的辉煌都显得渺小无力,不值一提。大概也正是因为这样,故而在我们的记忆中始终抹不去对末世之时可怕的灾难的深刻印象和未知未来的恐惧好奇,也才也会有这样的末世情结。

《哲学研究》读后感1000字


  《哲学研究》读后感1000字

  《哲学研究》讲述了:在西方哲学史上,维特根斯坦是唯一创造了两种不同哲学而又各自产生重大影响的哲学家。前期以《逻辑哲学论》为代表,后者则以《哲学研究》为象征。《哲学研究》告别了传统西方哲学以理想语言为基础、试图探索语言本质的静态逻辑构造论,重新将语言哲学捡回到日常语言中,将语言的实际运用、语言的功能作用作为出发点。他所提出的“语言游戏”和“家族类似”对语言哲学的发展贡献基本。《哲学研究》译者陈嘉映为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译者。《哲学研究》直接译自维氏的德文原本,因而是迄今中国最贴切、最准确的这一哲学名著的译本。

  人的思想封闭自锁,在意识内部进行,和这种封闭比较,一切物理上的封闭都是敞亮的。

  发觉一种不熟悉不自然的感觉比较容易些……我突然停下来,审慎地或不信任地打量事物或人们,说,“我觉得这一切都很陌生。”——但并不因为存在着这种陌生之感我们就可以说:我们熟知的、不感到陌生的每一样东西都给我一种熟稔之感。——我们以为,一度由陌生感占据的位置似乎不是这样就是那样总要被填充上。为这种气氛而设的位置就摆在那里,不是这种感觉占据它,就是另一种感觉占据它。我说了“我现在要欺骗他”这话并不使得我的意图变得比它原来所是的那样更确切些。——但即使你说了这话,你就一定十分认真地意谓这话吗?事物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方面由于其简单平常而掩蔽着。


(你不会注意它——因为它一直都在你眼前摆着。)一个人的研究工作的真正基础对他并不瞩目。除非有时候恰恰是这一点引起了他的注意。——这等于说:一旦看到了就是最触目最有力的东西,我们通常视若无睹。

  遗憾的是,维特根斯坦的头脑中没有康德的认识结构、理性方法,于是只能停留在现象学领域,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探索语言结构背后的规则,即支配形式逻辑规则的真理格式。用维特根斯坦的话说,就是“规则的规则”是什么?其结果便是陷入了苦恼的矛盾关系中。有限环节的一幅图画很容易绘制,这从他列举的诸多实例中可以看出来。无限环节的一幅图画是怎样的形式?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维特根斯坦,由于无法解决有限和无限之间的矛盾性,所以,他的《哲学研究》只能停留在问题意识中,自始至终也不能给出一个清晰的答案。为此,后人将他的研究视域定位在现象学领域,这是十分准确的。超越现象的束缚,进到本质关系环节,在西方只有黑格尔的《逻辑学》才具有这样的实力。

  《哲学研究》读后感1000字

  《哲学研究》讲述了:在西方哲学史上,维特根斯坦是唯一创造了两种不同哲学而又各自产生重大影响的哲学家。前期以《逻辑哲学论》为代表,后者则以《哲学研究》为象征。《哲学研究》告别了传统西方哲学以理想语言为基础、试图探索语言本质的静态逻辑构造论,重新将语言哲学捡回到日常语言中,将语言的实际运用、语言的功能作用作为出发点。他所提出的“语言游戏”和“家族类似”对语言哲学的发展贡献基本。《哲学研究》译者陈嘉映为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译者。《哲学研究》直接译自维氏的德文原本,因而是迄今中国最贴切、最准确的这一哲学名著的译本。

  人的思想封闭自锁,在意识内部进行,和这种封闭比较,一切物理上的封闭都是敞亮的。

  发觉一种不熟悉不自然的感觉比较容易些……我突然停下来,审慎地或不信任地打量事物或人们,说,“我觉得这一切都很陌生。”——但并不因为存在着这种陌生之感我们就可以说:我们熟知的、不感到陌生的每一样东西都给我一种熟稔之感。——我们以为,一度由陌生感占据的位置似乎不是这样就是那样总要被填充上。为这种气氛而设的位置就摆在那里,不是这种感觉占据它,就是另一种感觉占据它。我说了“我现在要欺骗他”这话并不使得我的意图变得比它原来所是的那样更确切些。——但即使你说了这话,你就一定十分认真地意谓这话吗?事物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方面由于其简单平常而掩蔽着。

《人类的故事》读后感800字


  早在高中时语文老师就向我们推荐过房龙的这本书,但当时只认为是换汤不换药的历史说教书,因此就先放弃了看如此美妙,又让人欲罢不能的故事的机会。如今重拾记忆找回此书,如痴如醉的当起了听故事的小朋友。
  这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历史书,因为它没有让人晕眩的年份数字,也没有历史书上的那套烦人公式:起因——经过——结果——意义,更没有枯燥令人瞌睡的大段说教。实际上,就像一位智者娓娓的诉说人类的起源,各种族人的发展,和后来发生战争的盲目。让我原本一个历史盲也开始了解人类生存的轨迹。
  鸿蒙初辟的那个年代,我们的初祖在经历四次冰川期的时候,就在快速死亡和迅速思考之间选择了后者,在严寒中幸存了下来,从此也就有了今天的我们。
  尼罗河流域和河谷,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的富饶土地以及爱琴海沿岸都成了人类文明的第一批圣地。古希腊人渐渐学会了使自己强大的本领但却招徕了与波斯人的战争,又过了几个世纪罗马从一个小村庄变成了强大的罗马帝国,另一种文明就此诞生,紧接着基督教从约书亚的诞生开始形成,伊斯兰教也由穆罕默德开始宣讲真主安拉而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中世纪的繁荣始于自治,贸易和文艺复兴,不能否认人类文明又向前跨了一大步,达到了无法超越的高度,留下的是那个时代思想超越时空的产物,让人由衷的赞叹与骄傲。而后的发展也是激动人心的,但在英国工业革命后盲目的战争也伴随而来,破坏了几千年的文明,更带来了苦难与倒退,用房龙的一一句话便是这是一个卑鄙无耻的弱智时代,人类也做过一大堆蠢事。一个国家建立了威名赫赫的日不落帝国,另一个国家就试图夺取,又被另两个国家看见也插脚进来,他们胜利了,却又为分赃打的天昏地暗,终于一方胜了,便开始结成联盟来保全地位……
  我们在跌跌撞撞中一路走来,学会了思考,造就了文明,创造了世界,也留下了遗憾,但历史不会重复因为时代在改变,我们注定在前进,而且没有选择的必须进步,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使命。
  房龙说感觉历史比了解历史更为重要,是的,我们不能无视历史的存在,做历史的白痴也就是做了这个时代的傻瓜,但只要感觉到我们曾经走过这么一段艰辛的旅程,体会到我们拥有的文明而不去践踏它,就已足矣。有了这种感觉就明白了人不能活在过去的时间里,这也是房龙告诉我们的,因为未来属于活着的人。

  早在高中时语文老师就向我们推荐过房龙的这本书,但当时只认为是换汤不换药的历史说教书,因此就先放弃了看如此美妙,又让人欲罢不能的故事的机会。如今重拾记忆找回此书,如痴如醉的当起了听故事的小朋友。
  这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历史书,因为它没有让人晕眩的年份数字,也没有历史书上的那套烦人公式:起因——经过——结果——意义,更没有枯燥令人瞌睡的大段说教。实际上,就像一位智者娓娓的诉说人类的起源,各种族人的发展,和后来发生战争的盲目。让我原本一个历史盲也开始了解人类生存的轨迹。
  鸿蒙初辟的那个年代,我们的初祖在经历四次冰川期的时候,就在快速死亡和迅速思考之间选择了后者,在严寒中幸存了下来,从此也就有了今天的我们。
  尼罗河流域和河谷,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的富饶土地以及爱琴海沿岸都成了人类文明的第一批圣地。古希腊人渐渐学会了使自己强大的本领但却招徕了与波斯人的战争,又过了几个世纪罗马从一个小村庄变成了强大的罗马帝国,另一种文明就此诞生,紧接着基督教从约书亚的诞生开始形成,伊斯兰教也由穆罕默德开始宣讲真主安拉而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