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胡兰》的感想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作品,才能写出“真材实料”。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以后,相信心中有不少的心得,为了加深印象,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心中感受写出来。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读《刘胡兰》的感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读了《刘胡兰》这本书,心潮起伏。
故事讲的是她在她15岁那年被徐得胜、张全宝用铡刀给害死了。她被阎匪军官抓住了,军官威胁他一定要说出她是不是共产党员,可刘胡兰为了保守住秘密,只说了村里只有她一个共产党员,敌人一次一次的问,可刘胡兰也一句顶一句说她什么也不知道。军官宣布:如果刘胡兰不投降,就立刻拉出去和另外几个被捕的农民一块儿执行死刑。可是刘胡兰却死也不肯向他们屈服。最后,她壮烈的牺牲了。  
看完书,我深深被刘胡兰的英勇无畏的精神感动了。她才15 岁啊,正是花季少女,可是,她却那么勇敢,面对敌人的逼供,她不低头。难道她就没有想过顽抗到底的后果吗?答案是肯定的她知道肯定会被敌人处死。难道她就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吗?我想,她比我们更希望美好的生活。可是,她 一定想过,如果她交出党的秘密,就会给共产党毁灭性的灾难,就会有的战士牺牲,这样,也许她理想中的好日子就永远不会来了。如果她坚决不投降,自己肯定会被杀害,可是她相信一定会有的革命者继续前赴后继地向着目标前进。所以,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死亡,死得那么大义凛然。让敌人在她面前显得那么渺小。她轻视那些为了自己的幸福而牺牲人幸福的胆小鬼。她虽然死了,可是她却永远的活在了人民的心中。想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著名诗人臧克家写的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是啊,这多像是为刘胡兰作的诗啊,她虽然死在敌人的铡刀下,却活在人民的心中。她的死重于泰山。
在过去的革命岁月里,有多少人为了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啊。那些普通的名字都含着不普通不平凡的事。像董存瑞、邱少云,是他们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一个个年轻的生命。试想,如果没有那些为祖国,为人们勇于献身的战士,哪里会有今天这美好的幸福和生活呢?
我们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儿童,21世纪的主人,应该更加努力学习。为了我们这伟大的祖国,为了有美好的明天,我们不要辜负爸爸妈妈的哺育之恩,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有前途来报答爸爸和妈妈,而且要做一些为祖国奉献的事,这样才不辜负先烈们的遗愿。


f132.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刘胡兰读后感500字:读《刘胡兰》有感


刘胡兰读后感500字 读《刘胡兰》有感

夜,已黑了,外面安静极了,屋里的闹钟还在滴答、滴答地走着,而我的心也在怦怦嘭嘭地跳着,脑海中立刻出现了刘胡兰抬头挺胸地向铡刀走去,心中没有一丝恐惧感,但眼神中却流露出对敌人的憎恶,我仿佛看到了血淋淋的铡刀下的六个头骨。这六个战士在同一天同一时牺牲了,只见爱兰倒在妈妈怀里,声嘶力竭竭地痛哭,全村的百姓们也一起哭喊着:胡兰,胡兰!

在此之前,十八、九岁的胡兰就当上了村的妇女干部,组织村上的妇女为解放军们做棉衣、棉鞋,她一丝不苟地对这些物品严查,如有批漏,她一定严厉批评,并让她多做几双。在岗以来,妇女们都表扬胡兰这个干部当得好。而胡兰对工作的重视,大家是看在眼里的,可是,她后来死在了敌人的铡刀下

她宁死不屈、大义凛然的模样,让敌人看了恼羞成怒。毛主席还评价她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像她这样的战士也很多,他们个个都是英雄,我们为他们骄傲。

战士们为我们开创了今天这一帆风顺的道路,和他们相比,现在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那些大风大浪见都没见识过,全都是父母在庇护者我们。虽然我们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但一点也吃不起苦。有的孩子擦破点皮就哭,就闹,家长还着急地带他们去医院去。

坚强起来,那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们,刚毅一点,不怕吃苦,时代在进步,如果你不去竞争,那么就会被社会所淘汰!

读《刘胡兰》有感400字


暑假里,我在图书馆阅读了《刘胡兰》一书。看完书,我很感动。刘胡兰牺牲时只有15岁,比我们大不了多少。在那个战争年代,不知道她经历了多少苦难。在被敌人杀害前,她在想什么,她是以怎样的勇气来面对死亡的呢?我想应该是她绝不背叛同志,坚守信念的精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但能不能坚持自己的信念很重要。刘胡兰面对阎匪军的威逼,坚持住了自己不背叛同志,忠于共产主义的信念。那么小的年纪,真是令人佩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我也有自己的信念:多帮助别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但如何去坚持呢?目前,好好学习,汲取有用的知识,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应该是最重要的。自己有了本领,才可以去帮助别人。能够帮助别人,才会对社会有贡献。

坚守信念,虽然有的时候会感觉很累;但想想刘胡兰的事迹,这些苦累好像又算不了什么。并且有了信念,就有了方向,有了目标,想着这些,也就不会感到那么辛苦了。

坚守信念,有刘胡兰做榜样,我更有力量了。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读《刘胡兰》有感


伟大的人物刘胡兰的故事,小时候就听爸爸妈妈讲过。刘胡兰这光辉的名字早就铭记在我的心里,我盼望早一天能读到这样一本关于刘胡兰的书。

今天我终于有幸地读到了这本书,我被书中的刘胡兰的英雄事迹深深感动了,心灵震撼很大。

刘胡兰,一个只有15岁的小女孩,表现出来的是对党的事业赤胆忠心,对人民、对其他革命同志忠心爱戴,面对敌人的屠刀脸不改色心不跳,最终献出了自已年轻的生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呕心沥血,死而后已。

我最受感动的是:刘胡兰在就义前两眼闪着光,并且瞪得圆圆的。似乎在向人们诉说:她要亲眼看到敌军的灭亡;看到自已的队伍胜利归来。这是多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啊。

15岁,是一个花样年华。15岁,我们还在父母身边享受着天伦之乐!无忧无虑地学习着、生活着!可是,刘胡兰,却被敌人屠杀,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纪念刘胡兰时写道: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是对刘胡兰英雄事迹的高度概括。

虽然刘胡兰牺牲了,但是她的爱国爱民的光辉形象与不屈不挠的精神,一直在传颂着,正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人民的富裕、国家的昌盛,为实现共产主义英勇奋斗!

读了这本书,使我懂得一个道理:我生长在和平年代,没有了销烟,没有战争,这样的环境是千千万万个像刘胡兰姐姐一样的革命英雄经过抛头胪、洒热血换来的。此时此刻我们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啊!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决心从小要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炼就过硬的本领,正确树立世界观和人生观,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使自己向一个正确的目标迈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刘胡兰


假期里,我读了《刘胡兰》的书。文章主要介绍了少年共产党员刘胡兰,为了保护党的机密和乡亲们的安全,在敌人的屠刀前,宁死不屈的精神。

刘胡兰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10岁就参加了儿童团,1945年5月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土改运动。1946年秋,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员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来回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刘胡兰被捉后,面对凶狠的阎军,昂首挺胸不为所动,抵抗住了威逼利诱,始终不说一句话。在英勇就义前,面对敌人的屠刀,她大义凛然地响亮回答:怕死不当共产党。

她经历了凄惨的童年,小小年纪就协助游击队镇压汉奸,在危险的环境中不害怕,英勇不屈,不向敌人低头,15岁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是多么的让人震撼啊!

和刘胡兰比,反思自己的表现,觉得自己十分渺小,是那么的不坚强。平时就知道在爸妈面前撒娇,碰到一点点困难,遇到一点点挫折就会垂头丧气,叫苦叫累,向爸妈抱怨。刘胡兰的英雄事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决心要像刘胡兰学习,做一个勇于面对困难、不怕苦、不怕累的人,将来更要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为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提供正能量。

读刘胡兰的故事的读后感3篇


阅读一本好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读书很重要,读一本好书更重要,而经典的书籍作品就是人们最适合读的书籍。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以后,相信心中有不少的心得,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读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作品读后感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读刘胡兰的故事的读后感3篇》,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读刘胡兰的故事的读后感 篇1

刘胡兰是一位为了信仰舍弃生命的革命先烈。她的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到震撼和感动。在读完刘胡兰的故事后,我不禁思考,是什么让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在面对死亡时如此坚定?

刘胡兰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家。由于家庭贫困,她只能辍学回家帮忙干活。然而,她并没有被生活的苦难击垮,她却有强烈的求学欲望,经常借阅各种书籍并自学成才,成为了乡村里的名闻遐迩的人物。

然而,1947年时,新中华成立了,刘胡兰也被招去参军了。那时候的她,只有17岁,却担任了一个重要的领导岗位,这一点可见她聪明过人、能干有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变得越来越危险,敌人也越来越狡猾。在彻底了解革命真相后,敌人策划了一系列的陷阱来迷惑她。然而,刘胡兰并没有妥协,她依旧坚定不移地信仰着共产主义事业,并宣布:“我是中国革命的人民子弟兵,是不朽的共产党,要和敌人殊死决斗,为了新中国,不怕流血,舍身忘死!”

在这之后,刘胡兰被捕,在敌人的审讯酷刑下,她不仅不露声色,反而比过去更加坚定地表达着对于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她无怨无悔地接受了最后的审判,因为她相信,即使牺牲了自己,仍然有更多的人会走在她的路上,继续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刘胡兰的故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类精神上的巨大力量,以及对于信仰的执着和探索的重要性。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坚守自己的信仰比生命还要重要,坚定自己的信仰比拥有世俗的快乐更有价值。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强调的革命的政治素质,其核心精神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英勇和坚韧,而是一种具有广泛社会价值的精神力量,在遭遇不幸或者生活压力的时候,用信仰的力量支撑自己,从内心中寻找支撑自己的力量。

在当今社会,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但是,我们可以从刘胡兰故事中得到启示:要坚持自己的信仰,努力奋斗,不屈不挠,勇敢面对任何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像刘胡兰一样,追求自己的理想,走上自己的人生之路,为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读刘胡兰的故事的读后感 篇2

刘胡兰是一位伟大的革命英雄。她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却在短暂的十六年人生中,为了祖国的自由和人民的幸福,毅然投身革命,不畏艰险,坚决执行党的指示,勇敢地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阅读了刘胡兰的故事,我深深地感受到她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革命热情,启发了我内心的斗志和奋斗意志。刘胡兰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她的故事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爱国、敬业和勇敢的重要性。

刘胡兰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当时,豫北地区的若干县境内分布着自发组织的武装力量。刘胡兰年仅18岁便离家参加了地下党组织,并被派往县城一家医院工作。刘胡兰谨遵组织指示,积极与群众联系,开展宣传,发动群众。在组织内部,她也积极学习马列理论,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为革命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执行一次任务时,她不幸被捕。当时她还年轻,却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没有向敌人屈服。她遭受了知识分子铁拳的摧残,遭受了敌人无情施暴,但是她始终不屈不挠,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忠诚,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刘胡兰最终在狱中坚贞不屈地离开了人世。她的革命信仰和革命精神让她成为了一位真正的英雄。她的事迹鼓舞了无数人,激发了人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也激励了人们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前进和奋斗。

刘胡兰的故事教育着我们,要懂得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和意义,要将自己的一切献给民族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我们应该珍惜当今和平的时代,去发扬刘胡兰等革命先驱的精神,积极工作,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己,争取更好的成绩。

总的来说,刘胡兰的故事给了我很多思考,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一个公民负有的职责和使命,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信心。我相信,在我们国家的强大和繁荣发展中,会有越来越多的英雄人物,为实现我们更为美好的未来而不懈地奋斗。

读刘胡兰的故事的读后感 篇3

读了《刘胡兰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刘胡兰的故事》叙述了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员刘胡兰带领村民们进行土地改革,不料却被国民党军阀抓获。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刘胡兰抬着头,挺着胸,只字不提有关于共产党的秘密情报。最后,敌人恼羞成怒,把这位年仅十五岁的革命英雄杀害了的故事。这本书把刘胡兰对党的忠诚,对敌人的仇恨,对人民的热爱,为了革命事业勇于牺牲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高尚品质。

最令我感动的是刘胡兰在接受敌人的审问时临危不乱,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她也挺胸抬头,毫不畏惧。十五岁的刘胡兰从容地走向了铡刀。为了革命,为了解放,刘胡兰面临着献出自己生命的代价也毫不犹豫。今天的和平幸福来之不易,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作为21 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在困难面前没有理由说害怕,更没有理由去退缩、逃避。为了建设强大的祖国应当努力学习、勇于奋斗。

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有的人活着,却早已死去。刘胡兰在危难时刻,忠于党,忠于革命。她永远活在我的心中,她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她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像这样的革命英雄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 正是因为这些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在我们的心中铸起一座高大庄严的丰碑,激励着我们青少年一代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去努力,去奋斗!

读《少年英雄刘胡兰》有感300字


今天我读了《少年英雄刘胡兰》的故事。

书中的主要内容是刘胡兰小小年纪,不怕敌人,宁死不屈,从容地躺在敌人的铡刀下,英勇就义的故事。而她当时年仅15岁。

读了这本书,让我想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啊!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啊!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在学校,有老师的教育,有优美的学习环境。遇到困难就靠父母来解决,我从来不自己勇敢面对困难。哪怕是碰到一只小老鼠,我都会不停地尖叫,一点困难就会叫来父母帮忙。可刘胡兰小小年纪连死都不害怕。

从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要勇于面对困难,想办法克服困难,长大以后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读《孝经》感想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古人说的孝、悌、忠、义、礼、义、廉、耻这八德,孝排在第一位,可见孝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所以,孝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必须做到的。

《孝经》,通过孔子和弟子曾参之间的对话,精要地阐述了儒家对孝道的见解,认为孝才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一切教化得以推行的关键。

《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让我知道一个人的躯体、四肢、毛发,皮肤,都继承父母,要好好爱惜,不要随意毁伤,这是孝行的起点。这句话令我感动。还记得在我我四岁的时候,有一次我玩喜洋洋(就是一元一次的那种摇摇车),一不小心从一米多高的地方摔了下来,我一直哭,妈妈问我是不是很疼啊。我说:妈妈,胳膊刷坏了,让您担心,我才哭的呢。妈妈搂着我直说我是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

对啊!爸爸妈妈把我养大,费了多少心血啊,我们要是不孝顺父母的话,就是大逆不道!所以,我出去吃饭的时候,总是给妈妈碗里夹肉,妈妈直说我长大了;平时,我也做家务,去买早餐让大人吃,晚上放学去买馒头。让爸爸妈妈多休息;我还早起晚睡,好好学习,不要因为贪玩耽误功课让父母担心。

《孝经》是孔老夫子留给我们的瑰宝,从《开宗名义章》起,共18章,讲了孝的功能、孝的本质、孝的内容,讲了从天子到庶人尽孝的标准,讲了以孝治天下的原理等等。我喜欢孔子,孔子的觉悟很高,我也想穿越到孔子时代,过一把当孔子弟子的瘾。我的好朋友AI博士有一台时空机,我请求他让我穿越到孔子时代,AI博士二话不说就同意啦!孔子弟子三千,有七十二位杰出的弟子,我拜孔子为师后,老夫子把我收为他的第521位弟子。之后,我刻苦钻研《孝经》,成了他得意弟子的第73名,叫小白。在当时,我是世界第二孝。(因为闵子骞比我还孝顺)。但是,好景不常。AI博士的时空机只能在时空隧道里呆一天(相当于24年)。所以,我又穿越回来了。但是孝道已经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了,直到今天,我在生活中还是很孝顺父母。

总之,孝是德行根本,我们一定要孝顺父母,做善事,才能做大事。

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下五千年的优良传统,我们要让孝道走遍中国,传遍世界。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