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中国人,你忘记了痛

读后感是写阅读作品后感受最深的一点,它不是书评。阅读是人数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个人在读过每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一些收获和体会,此时就可以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其中所思所想写出来。我们如何去领会作品的内函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半个世纪:中国人,你忘记了痛”,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先钻木取火,用它来烤熟食物,驱走饥寒;大施神威,开山炸石的黑色火药,它的发明者正是中国人。实难想象,当历史的车轮运行到一个非凡的世纪--公元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历尽艰辛"琢磨"出来的这两件人类之福,竟被一个强盗盗用,又将它带回它的故乡,极尽伤天害理之能事,祖先智慧的产物竟成了助纣为虐的工具! 影片再现了1937年12月13日,雄姿巍峨的南京城的情景:一片火海、浓烟迷漫。惨案的制造者是日本小强盗,而强盗们赖以大施淫威的竟是火烧、炮轰!中国人,你的初衷不是发明它来做野兽之举,更不会是发明它来毁灭自己的吧!但日本小强盗却毫无顾忌、毫无节制地做了出来。为什么千年文明古国竟愚昧到这步田地?而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国人心灵深处的创伤正渐渐隐消,是你--《屠城血证》又一次燃起了我们的仇恨之火,叩醒了国人的灵魂! 影名"屠城",在这个文明的时代里,人们决不会想到竟是残杀人类的处所。影片中极力突出殷红的"血",能引起人们心头血淋淋般的震撼与思索;又用国人熟悉的"烟"与"火"作背景渲染,让这个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耻大辱的镜头真实地存现在观众面前: 烧--一把火烧完了整部影片,烧遍了美丽的南京城。曾是六朝古都,中华民族最繁华的名城之一,在大火的吞噬下,滚滚浓烟中时隐时现的就只剩下残垣秃壁了。我们不妨把目光投注到稍前一些的清末,万园之首的"圆明园",不也是这幅情景吗?八国联军之所以敢进中国园,敢犯滔天罪,当时腐败的清政府难辞其咎!国人还在惊呼在痛心的时刻,在中国的另一片土地上,又出现了同样的悲剧。可以推断,若干次惊呼之后,地大物博的美好河山,"纵火犯"的轻佻之下,势必满目疮痍!中国人,你竟如此糊涂! 杀--到了疯狂的程度。不论是失去战斗力的伤病员,还是逃难的老人儿童,一概当作战斗目标残杀。砍头、挖心、剖腹、活埋、烧身、砍剁肢体、当活靶子等种种残忍手段,在这个所谓的大和民族豢养出的刽子手身上,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屠"35万"人"!这个血数,对于弹丸之地的小日本来说,该不会是一个小数目吧!但为什么泱泱古国,竟稀里糊涂到任小人宰割的地步?中国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侮--礼仪之邦,一伙强盗,被历史的镜头摄下了2万多起兽行、丑态。强盗们对被害妇女割乳、断肢、破腹、切块,直至惨死,就连日军的同伙德国政府,也认为日军是"兽类的集团"。朗朗乾坤,恣意发泄法西斯兽行,中国人,你被吓住了吗?不,这个沉痛的日子,我们怎会忘记?中华民族的脉搏里流淌的应该是敢抗外侮,维护尊严的血液!仇恨之火,将更激起全中国人发愤图强。 掠--灿烂的文明,在这里竟遭恣意践踏、掠夺,不管是仓库物资、商店商品、居民财物,也不问是金钱、首饰、布匹、衣服、古玩、文物,只要能抢到手,一概掠尽。圆明园被劫案,岂不是昨日的故事又在今天舞台上的重演?不,这是事实,并不是演戏,我们往往在痛抚旧伤时,忘记了新伤的存在。历史,就是这样重复的。 国耻莫过于此。 英国田伯烈的《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一书中转引了一名目睹"南京大屠杀"的外侨的话:"凡是可能想象的事情,日军进城后,就毫无顾忌、毫无节制,-一实行。在这一个新时代中,我们找不出什么东西足以超越日军的暴行。" "南京大屠杀"这一史实今天通过《屠城血证》曝光了。它就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也是现代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耻大辱。战后,远东军事法庭对制造惨案的元凶处以死刑,战犯受到了历史的惩罚。但是,《屠城血证》要告诉人们的,决不是这个历史事实的过程结局。南京城的血海,势将酿成仇恨的火焰,更激起全中国人民一心向前,发愤图强。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范文一

历史是酷的,人却是浅薄的。读完柏杨的旧作《中国人史纲》后,脑海里随即出现了这句话。爱之深,责之切作为柏杨的写作宗旨,在此书中也得到了贯彻,尽管批评的是不太令人敏感的史观。历史,并非是繁华似锦,它事实上是如此残酷,战争与暴政把它涂抹得血迹斑斑,这血迹又遮挡了后人的眼睛,让人在穿越重重历史迷雾后却开始膜拜狰狞的暴徒。原来颠倒众生的,不仅是倾国倾城的美人。

也许很多人也都无法理解,为何明史会把朱元璋这个疑心重重,杀人无数的暴君描述成一个仁慈的圣祖?为何后人会向项羽这个将国都一炬焚之,以显示自己盖世武功的莽汉致敬?而同样是因焚烧罗马城而成名的尼罗却遗臭万年,相比之下的差别,实在无法形容。人们不该随意责怪焚书坑儒的始皇嬴政,那是另一片迷茫的眼神。焚书,是由于儒生们在当时大力倡议分封皇室子孙,这种疑似夺权的行为自然让始皇恼怒,随后李斯的乘机进谗言,说什么百家俱为邪说,才导致了惨剧的发生。坑儒,则是由于方士卢生等人为始皇寻仙不得,便诽谤皇帝后一走了之,使始皇在盛怒之下坑杀相关人等,而其中恰恰是儒生居多。所谓三人成虎,千百年来,儒生们出于报复心理而孜孜不倦地给始皇抹黑,终于成功地把嬴政变成了恶毒的大妖怪。我倒觉得,相对于项羽,嬴政更值得尊崇。

京剧中的红脸关云长,白脸曹操都只能当作文艺形象来观赏,万不可与其真实历史形象混淆,正如《三国演义》不能代表史实一样。可惜现在大多数人的双眼都被强行或自愿地戴上了有色眼镜。迷茫的世界中,怎能浮现出一个真实历史!

和科学一样,读史,让我们更接近世界的真实。其实,人应该习惯于接受事物的原貌,无论它是美是丑,是善或是恶。我总坚信,真正的完美,总是包含了残缺于其中。是否能拥有,就看人是否能包容。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范文二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中国人必读的书的话,那就应该是这套《中国人史纲》题记

这是一本引人入胜而又线索明晰的史书,从我国的神话时代说起,直至20世纪结束,柏杨历经了十年监狱的艰辛,作者以自己深刻的人生经历来写作此书,于是此书有: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赞誉。自有深刻和独到之处。

《中国人史纲》之所以定格为中国人就在于作者的立场是人民的,他是从人民的立场来梳理华夏几千年的历史的,在中国的三个黄金时代,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于是作者对此称赞不已,而对历史上的动乱年代和大黑暗时代,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作者则对人民处境深表同情,这个时候,作者的文字,是对中国那些腐败的统治阶级的控诉总之,作者以人民的观点来深刻的阐述了历史,以人民的处境来判断每一个历史年代和事件,作者的历史观点是一种人性史观点。他是以一个民主派别的史学家的形象在叙述历史的。他用人民的眼光来考察每一个朝代的历史形态,作者对酱缸文化的批判是深刻的,这使得我们对历史文化传统中的糟粕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知道了什么是酱缸文化,我们要排除那些历史上的糟粕。

作者的眼光不仅是深邃的,同时也是开阔的,作者在每一个世纪单元的最后,都写了东西方世界,这使读者在深入国史知识的同时,可以将之与世界的同步状态进行一个对比,于是,我们为起初中国先进于世界而欢呼,对后期中国落后于世界而悲愤。

生动和明晰是我给本书下的两个关键词,也是本书的的定义。在生动这个方面,作者的文学功底之深厚,叙述历史的时候文笔朴实自然,而又字字传神,恣意汪洋,对历史上的人和事都娓娓道来。明晰指的是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本历史线索清晰明了的书,作者写作历史是粗线条,却又详略得当,作者以现代的世纪为单元,更加便于读者把握历史的时间顺序,也不会再被朝代的频繁更迭而困扰。事件的先后也是一一阐明,十分清晰。另一方面,作者以现代的名词代替了历史上不断变换的官衔,如用国防部长来写一个职位,在之后又注明当时的官职,这种变换使得我们对历史上的人和事的把握更加真实,最后作者还亲自绘制了众多的地图,地名亦多以现代地名标注,有利于对历史的把握,同时也学到不少的地理知识。

作者在讲述历史的同时,也是在创新的,如作者划分的三个黄金时代(即春秋末期汉、唐、清)是首次见到的,又如酱缸文化的生动比喻,也是十分充分到位的,又如作者所引入的瓶颈危机观念,也是十分深刻的,即开国四、五十年后国家就处在一个瓶颈上,国家能够安全度过则国家将稳定持续的发展,而倘国家没有度过则,又进入动乱之中,这些对中国当代史都有一个观照的作用,也引发一些思考。

柏杨先生已经逝世了(于2008年4月29日逝世),但柏杨的思想永存。

读《丑陋的中国人》有感


读《丑陋的中国人》有感

《丑陋的中国人》是中国台湾籍作家柏杨于1985年写成的。书中柏杨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反、不团结、死不认错等,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过滤性疾病使我们的子子孙孙受感染到今天也不能痊愈的现象。

作为中国人的我看到这个书名时,我是极其反感的,还特别抵制,因为丑陋二字无疑是格外刺眼。是因为我不想承认我们的丑陋,但是为什么不能承认丑陋二字呢?我从自身出发觉着是,首先我热在自己的祖国,不愿意别人这样说他;其次,我也不愿意正视国人的的素质低的问题;最后竟然还把这些写成了书。这些都是我无法忍受的。这里所谓的丑陋,只是综合了国人的一些缺点 民俗的陋习。加以夸大,难道美国人、英国人都是那么完美吗?只要是一个有缺点的人,当他的缺点暴露出来的时候,都一样的丑陋,一样的让人生厌。带着这样的反感我开始了《丑陋的中国人》的阅读之旅。

读完之后,我才发现我开始错了。中国人的丑陋,如阿Q精神一样,阿Q到死那一刻还在纠结自己的圈没有画圆。基本上是中国人都具有的心理特征。不得不承认《丑陋的中国人》着实具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我觉得中国人之所以丑陋,其根本原因是太虚伪、太爱面子,以至于几千年来都没有勇气去面对自身的病症,哪怕有向癌症发展的趋势,却依然蒙着眼睛自诩为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等美好的称号。

尽一切可能与手段来掩饰自己的缺点你说中国人有缺点是因为你生活的环境没有我们好,你嫉妒罢了;或者是你担心中国人崛起会吞了你们那些可怜的小国,所以想在这之前尽一切办法打击我们龙的传人的信心而已。像什么宇航员只能看到长城;像什么中华民族和犹太人并列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两个民族。说实话我听了真的觉得脸红。拿这些子虚乌有的东西来自我陶醉,让自己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使得自己在自己的世界成为强者。在中国,家长教育孩子见到坏人一定要躲的理论,致使现在街上小偷的技术含量越来越低,因为偷窃是,即使被发现也不会有人上前伸张正义,这样小偷的胜算也比较大,更何况大部分受害者是女性。

德国人杀犹太人是因为犹太人他们太聪明,而日本人侵略中国人却是发现中国人好欺负。一个日本人是一条虫,三个日本人是条龙;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

丑就像一面镜子,直接照到国人的内心深处,那层最丑陋、最黑暗的地方。中国人是否丑陋其实大家心里真明白,问题是为什么不正视它呢?!


中国人真的很丑么?


十月,莫言的《蛙》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十月,莫言的《蛙》成为了最热的热点。

十月,莫言的《蛙》受到了追棒与漫骂。

莫言这个名字,年轻一辈的人还未听过。《成长的岁月》后面也有莫言这个名字,可他是谁呢?十月,我才认识了他-----《红高梁》的作者,那个时代的记忆。

但与此同时。有人说:这书分明就是贬低了我们中国人,迎合了西方人,从而获的奖?

无论谁看到,谁的心都会痛,真的是这样吗?

《蛙》讲述了一个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人执行计划生育的故事。书中,我以向一位日本友人书信的方式描述了,一个小村庄围绕计划生育发生的事。其中书中我的姑姑这一形象最为鲜明。我的姑姑是一名计划生育工作者,几十年来,在这个小村庄中,一直为此努力。

莫言由计划生育这一事披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一个个事件衔接了一部中国年代史。

全书,我仅是粗略地看了一遍。但姑姑这一人物,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她是一位从医几十年的计划生育工作者,在这个小村庄中来回奔波了无数次她不落下一户人,她不论亲人,一样对待。遇到那些极为固执的人,她用武力强行对待,为此她被人打伤过,辱骂过,但她从未动摇。一心向党,严格执行党的任务。她因为计划生育,而孤寡终生。但她也羸得了人们对她的尊重。

莫言用其简单的语言,创造了《蛙》。莫言用最贴近人心的语言,直击人中国人灵魂深处的痛。这才是文学的魅力。

在文末才出现的《蛙》,如同生命的化身。蛙与娃太相近了。

只看了一次还不够,只是震撼人心还不够。要再读第二次,走近那个时代的中国。去真正发现蛙的,背后。莫言与《蛙》要用灵魂去阅读,去品味。

中国人并不丑,而是我们的知识还不够。

丑,只是中国人的,无知。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