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读后感1100字2024

书虽然是死物,但是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我,丰富我们的生活,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此时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写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想法。怎么写作品的读后感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百年孤独》读后感1100字2024,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百年孤独》讲述了布恩迪亚一家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坎坷经历和马孔多这个小镇一百多年来从兴建、发展、鼎盛及至消亡的历史。反映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此书以梅尔基亚德斯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友情及家族历代对羊皮卷的破译为暗线。最终奥雷里亚诺破译出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而这个百年孤独的家族也随之永远都不会在大地上出现了。

尼采说过,孤独者有三种状态:神灵,野兽与哲学家。一个充实自立,一个桀骜不驯,而另一个则是两者的中和体。这三态完美的概述了家族百年间所经受过的全部孤独,如果乌尔苏拉是那个灵神般的存在,那么阿尔卡迪奥则映射的则是那个野兽。最终哲学家代表大多数的族人,奥雷里亚诺上校则是其中的异子。奥雷里亚诺上校一生遭遇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一次枪决,开枪自杀后却奇迹还生。戎马一生却在迟暮失去了青年时的激情,开始质疑一生得以支持奋斗的信仰。最终同政府签订和约,年老归家,每日炼金制得小金鱼,每天做两条,达到25条后便放到坩埚里熔化,重新再做,与父亲一样过着与世隔绝的孤独生活,一直到死。他在孤独中奋发,因信仰而斗争;他桀骜不驯,企图挣扎那种宿命的孤独;他充实自立,凭借与生俱来的才华领导自由党去追求他们自己的信仰,可最终也只能在否定与自我否定中终结。他渴望抛开孤独,可他永远也离不开那早已注定的孤独,他可以做的也许只能是在孤独中保持高傲他生而孤傲。

这才是真正的孤独,一种宿命的孤独感,你永远无法改变而又不得不改变,在这条没有尽头的道路上,孤独到没有影子的陪伴,因为这条路上只有无尽的黑暗。当你踏上它时,你才会发现生命微弱与微不足道,你只是命运的牺牲品。正如书中那永远沉溺在海底那有血有肉的三千工人,他们的死只是政治的牺牲品。政府通过所能应用的一切宣传机器,千遍万遍的重复。于是一种似乎官方的说法终于站住了脚,这就是说:没有人死亡,工人们已经满意的回到了家里。就这样一个个鲜活的人消失,仿若人间蒸发般消失。他们在世的亲属只知道他们很幸福,也许他们的确很幸福,因为他们再也不用在人间承受这份孤独了。

也许在宿命的孤独感之外更有着的是一种宿命的无助感,你似乎早就知道了自己的宿命,只能任由自己循着命运的轨迹,无力改变,这便是《百年孤独》里的轮回观。

而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类来说,孤独是文明的深根,不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是等够永恒存在的。孤独也往往侵蚀着独行者的内心,能够让他空虚与疲惫。在空虚与疲惫中,在眼神迷离中,在恍惚中,洞察出社会的百态,人生的无穷,世界的无限。与此同时,也伴随着经典的问世,《百年孤独》就是这样一本永远的经典。这本书不仅讲述了家族的经历,也是作者源自灵魂对生命的诠释。

f132.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百年孤独》读后感1000字2024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前后写了18年,他最终凭借该部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获得了拉丁美洲地区的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我国作家莫言也以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成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第一人,所以我对百年孤独这本书产生了兴趣。

读后体会到了此书的伟大之处,一是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二是揭示的孤独主题,三在于它发人深省,引人深思的社会问题。

什么是魔幻主义呢?经资料查询,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其形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世界民族运动的发展,拉丁美洲人民开始反帝反独裁的运动,以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为武器,揭露社会弊端,抨击黑暗现实,于是此手法开始在世界文坛上大放异彩,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正是其集大成者。这本书描述了布恩地亚一家七代人的坎坷经历以及马贡多小镇一百多年来的兴衰消亡史。在书中,死人会现身,人鬼会对话,失眠症会传染,雨季可以持续4年多

这些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运用魔幻主义手法增加了全书的魔魅、奇幻,让人在阅读中产生亦真亦假,如梦如幻的错觉,读者的胃口被调动了起来,会紧跟书中提供的线索一直读下去。然而,作为一名普通读者要更好的理解本书,需要对拉美的文化和历史知识进行一定的了解,那些所谓的魔幻和荒诞的情节都具有象征意义,需要读者把书同现实社会和个人经历结合起来,多思考,才能更好的理解作者的写作用意。

在读书的过程中,阿桑专辑《叶子》中的一句歌词,孤单是一群人的狂欢,狂欢是一个人的孤单在《百年孤独》一书中得到了很好的阐释正是因为孤单,才使害怕寂寞的人们聚在一起,彼此驱赶孤独,宽慰彼此的心灵;然而纵使聚在一起,在浮华喧闹中,自己的内心仍然禁锢在各自密闭的空间,所以一切仍然归于孤寂。可是马尔克斯写这本书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摆弄的正确途径。他著书的目的是希望民众要团结起来,打破封闭与落后,走向文明开放,走向繁荣。联系我们国家的历史,晚清政府因闭关锁国导致落后挨打,新中国因三十年改革开放而大国崛起,这是多么鲜明而又强烈的对比,因此这本书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值得我们细细去品读,去思考。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的结尾写道:马贡多将从人们的记忆中彻底抹掉,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

但愿,马尔克斯著作这本书的的苦心和夙愿最终成真。

百年孤独读后感1000字2024


我最早读到的马尔克斯的作品,是他的《百年孤独》,那大概是在我初中年纪的时候了。从那本书起,马尔克斯就变成了烙印在我心头的作家,尽管后来我又读到了其他作家好坏不一的种种书籍,可他在我心中的地位一直都没有改变。所以今天我回首那本影响过我的《百年孤独》,大概五年过去了,有关这本书的记忆虽然遥远,可依旧清晰。

马尔克斯作为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家,他的作品里自然流露着种种神话式人物与场景,而他对人物的夸张又不失细致的描写却是最令人钦佩。他是用魔幻的方式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也没有什么是可能的,这一切都在他的步步渲染中凝结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魔咒。他把羊皮卷作为至上的神明,从家族里的第一个人被蚁群所吞噬到最后龙卷风摧毁了这个村庄,全都无一例外地被羊皮卷所呈现。而世间的一切不都是在挣扎中一步步走向灭亡的吗?

他创造的这个世界,人们的种种罪孽与恶习都有着他所厌恶的南美的影子,他力图摈弃这一切,可这一切却总是到来。所以他在绝望中写下了这本书,里面拥有着人们生活的林林总总,看似繁华热闹,可这热闹的背后却让人感觉到无尽的孤独,让人在阅读的时候感觉自己是在欣赏一个空洞的躯壳。他在写作中尽力去突出热闹,可这些热闹全都是日复一日的热闹,就像他说过的那句话,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所以越是热闹,越是麻木,后来也不再觉得他们是一个个活着的人了。所以他们也注定了在这孤独中死去、灭亡。

而细细想来,我们这些人的一成不变的生活却也与其有了相似之处。我们总是以为自己在活着,每天只做相同的事情,惧怕改变,循环往复。而这样的生活不就是孤独的生活吗?如果我们尝试一些不一样的东西,生活就会有趣许多。我相信很多人明白这一点,同时我也相信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也是是人生来就是孤独,我们依然会每天做着自己已经习惯了的事,过着程序一般的生活,而我们身边原本七彩的世界也会一天天暗淡下去。可我却不愿这样,(星辰ww)在我看来,这是比死更可怕的事。所以我挣扎着、拥抱着这广袤的世界,尽力去接触一些不一样的人和事,我不想忘掉这个世界,也不想让这个世界忘掉我。所以《百年孤独》带给了我很多感触,它教会了我如何生活,如何做一个真实的人。

我们应该只读那些咬伤我们,刺痛我们的书。所谓书,必须是一把劈向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

《百年孤独》读后感2100字2024


这本书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作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在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社会历史图景的鸿篇巨著。

此书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在一百年间的沧桑变化,六代人的命运总是在各种纠缠中惊人地相似,最终都在孤独中老去,由第一代何塞阿卡蒂奥布恩迪亚率领众人建立的马孔多小镇也在经历了种种入侵后走向灭亡。

在看完这本书后,其实是没有看懂的,于是查阅了相关资料,看了这本书的背景介绍和一些书评,才有了大概的了解。

一、背景介绍

马孔多小镇是哥伦比亚农村的缩影,显示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各种文化势力的入侵对其造成的影响,保守派和自由派的争斗,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也参与了这场战争;资本家的压迫与掠夺,如香蕉公司对工人的剥削以及不惜枪杀所有工人隐瞒真相;还有各种文化的入侵,最开始的吉普赛人带着奇妙的玩意儿一度令村庄的人们惊奇万分,后来的电影火车各种好玩的物件,都给马孔多的村民带来了恐慌。

布恩迪亚家族各代之间、同代之间互相不能理解,各自都在承受着孤独,通过这些描写,旨在倡导全拉丁美洲人团结在一起去抗争。

二、人物介绍

第一代老布恩迪亚创建了马孔多小镇,最初是非常勤劳的,家中是镇上最好的房子,也受到众人的爱戴,但后来他逐渐迷恋于炼金,神智不那么清醒,恍恍惚惚,最终被绑在栗树上直至去世。

母亲乌尔苏拉则永远保持活力,操持着整个家族,在第一代老布恩迪亚沉迷于炼金的时候,她做起了糖果生意,维持家庭的生活,后来一直是家里的精神支柱,有顽强的毅力,即使在失明后仍能敏感地觉察家中的变化,关照每一个人,活了115岁之久。

第二代何塞阿卡蒂奥与占牌人庇拉特内拉发生关系,并生有一子,后来随吉普赛人出走,回家后私生活混乱,后与丽贝卡成亲,最终被人一枪打死。

第二代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一生发动了许多战争,一直受人敬仰,可他自己也并不明白为什么而战,最终拒绝接受奖章,把自己关在房间中炼制小金鱼。

第二代丽贝卡是乌尔苏拉远方亲戚的孩子,开始和阿玛兰妲都喜欢意大利技师皮埃特罗克雷斯皮,但在何塞阿卡蒂奥出现后却疯狂爱上了他并与其结婚,在其丈夫去世后从未出门直至孤独地去世。

第二代阿玛兰妲曾诅咒丽贝卡和皮埃特罗克雷斯皮的婚礼无法进行,但当皮埃特罗克雷斯皮爱上她并求婚后惨遭她的拒绝,最终割腕自杀。赫里内勒多马尔克斯上校一度为其着迷,阿玛兰妲内心也非常喜欢他,但最终也拒绝与他共度一生。在看到这一部分的时候,特别不能理解为什么她要拒绝,在后面的部分书中有介绍,只是阿玛兰妲心里的恐惧战胜了她对二者的无限爱意,我不太理解她为何恐惧,是因为她认为自己的诅咒导致那位14岁的小姑娘离世而良心不安吗?还是恐惧接受别人后会遭到遗弃?对于这个人物,也颇为复杂,她的侄子爱上了她,后来第五代何塞阿卡蒂奥也迷恋她,但她终身未嫁,最后在周而复始地缝制自己的寿衣中离世。

这个家族还有美人儿雷梅苔丝,身上散发着奇特的香味,不喜欢束缚,最终抓着床单升天而去。第三代奥雷里亚诺、第四代阿卡蒂奥第二都是热衷于战争,都或多或少地领导过战争,并埋头钻研吉普赛人梅尔加德斯留下的书籍和羊皮卷。

第六代奥雷里亚诺是第五代梅梅的私生子,费尔南多不允许他出门,他便在梅尔加德斯的房间埋头钻研他留下爱的古籍和羊皮卷梵文,当他的姨妈阿玛兰妲乌尔苏拉回家后,他却疯狂爱上了她,最后二者生了一个孩子,阿玛兰妲乌尔苏拉产后大出血去世,这个孩子长了一条猪尾巴,最后被蚂蚁吃掉。奥雷里亚诺在破译完这些羊皮卷后也离开了这个世界。

正如梅尔加德斯羊皮卷的卷首题辞:家族中的第一个人将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个人将被蚂蚁吃掉。

三、个人看法

这个家族的起名很有意思,每一代的名字都类似,男孩名字是何塞阿卡蒂奥和奥雷里亚诺,女孩名字是雷梅苔丝、阿玛兰妲等,叫何塞阿卡蒂奥的孩子都喜欢热闹,生活不规范,最后死于非命,叫奥雷里亚诺的孩子则喜欢钻研古籍制作小金鱼,也大多参与发动战争,最后在孤独中老去。这些名字都暗示了他们最后的命运!

《百年孤独》这本书所描写的孤独是亲人们相互不理解,也没有互相倾诉的意愿,一步步走向孤独。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或多或少地感到孤独,身边的朋友看似很多,但当遇到事情的时候,翻一翻通讯录,发现还真没有几个人可以诉说。即使那些时间好久的好朋友,也不能随时随地地陪在身边,毕竟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有时也不愿叨扰。但遇到实在过不去的坎儿,一定要和朋友多说说,别在心里憋着,抑郁症是很可怕的。

但是,我们也要学会享受孤独。其实,安安静静地坐在一处,或是读一本喜欢的书,或者是画喜欢的小物件,亦或是到操场上走两圈,都是极其舒服的,专注自我的感受,把时间交由自己把握,甚是美好。记得之前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和朋友们在一起,没有了独处的时间,看起来忙忙碌碌,其实内心很空虚,回去后空落落的,不知道自己都做了什么,好像在围着别人转,还是要留点时间给自己。

愿每一个人儿都能享受孤独,接纳自我,在独处中慢慢成为最好的自己。

百年孤独读后感500字2024


也许因为我没有百年的人生经验,看着出现在历史书上的这本书很惊奇,这样的书也能拿诺贝尔奖。马尔克斯就是在骗人。

最让人费解的就是那些人名,又长又不好记,看着都分不清谁是谁。同样是讲一个大家族的消亡,我记得清《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记不清这本书的关系。还是中国人的名好记。

更不懂的是,这部书就像部seqing小说,近亲结婚,luanlun,嫖宿,几乎每一节都有。这样也能拿世界级的奖。看来诺贝尔奖也不咋样。

对《百年孤独》唯一有兴趣的还是它的魔幻现实主义,到了书后面才逐渐看出来。一个家族的老祖母,活得长,似乎能未卜先知,也有个女人能感觉到死神的靠近,(星辰ww)知道自己哪天死;还有个被诅咒的美女,谁靠近谁会死;最关键的是揭示了这个家族的古老的羊皮卷,预示了这个家族的第一个人倒挂在树上,最后一个人被蚂蚁拖走。结局也果然如此。

这个家族唯一看懂了这个羊皮卷的人也看到了自己的命运,知道自己看完之后羊皮卷上的字会慢慢消失,而他也是。就这样结尾了。

这只是个人的见解。希望若干年后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当经历见识不同后,我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吧。

百年孤独读后感1700字2024


起初想看这本书,是被它的魔幻现实主义所吸引,好奇作者究竟是以怎样的手法让魔幻与现实结合,从而造就了这部让全世界称赞的经典。又由于中国猖獗的图书盗版,作者曾发誓死后150年都不授权给中国,然而在中国出版商多年的真诚的不懈努力下,打动了作者,终于在2010年得到了《百年孤独》的出版授权。使我不禁在想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本旷世奇作,令中国愿意花几十年的时间来争取它的出版授权,于是想去阅读此书的yuwang更加强烈。

不得不说,刚开始阅读时,着实被里面的人名折磨了一番,尽管如此,仍不觉得这本书枯燥乏味难以下咽,在理清了人物关系后,越发觉得故事内容精彩、有意味。作者仅仅用了三百多页,就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生活,小镇马孔多从创建到衰败再到彻底消逝的一百多年历史,而且书中每一个人物形象都那么鲜明有特色。

同样的人名重复着同样的命运,他们在有着大体相同xing格的同时又各有独特之处。每一代奥雷里亚诺、阿尔卡蒂奥自出生似乎就在重复着上一代人的命运,同时却又在续写着这一代人的故事,如《恐怖游轮》般,他们一直在孤独的怪圈中循环。被绑在树下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死因奇特死后浑身散发着连坟墓都掩盖不了的火药味的阿尔卡蒂奥何塞、把自己关在房间反复炼小金鱼的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有吃土癖好的丽贝卡、终身未嫁最后反复做寿衣的阿玛兰妲、成为暴君被枪毙的阿尔卡蒂奥、拥有绝世的美貌却不谙世事的美人蕾梅黛丝、鼓动罢工亲眼见证屠杀最后将自己关起来研究羊皮卷的阿尔卡蒂奥第二、与其同生同死甚至分不清二者身份的奥雷里亚诺第二、被送去修道院后终身不说话的梅梅、还有那些爱上自己姨妈的奥雷里亚诺和最后那个无所不知、娶了自己的姨妈、终于生出luanlun怪物猪尾巴、破解整个家族命运的奥雷里亚诺。他们渴望爱情,却无法得到可以拥有一生的爱情,晚年都沉浸在各自的孤独中。家中成员各自做着各自的事,过着各自的生活,虽然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却鲜有交流,彼此之间没有心灵的交集,更没有喜乐哀愁的分享。虽然每一个人的离世家中都会守丧,可这似乎只是为遵守习俗而举行的仪式,家人心中并没有真正的悲恸,甚至都没流下一滴眼泪,犹如只是送走了一位远方的客人。

乌尔苏拉,布恩迪亚家第一代人之一,活了100多岁,几乎见证了整个家族的发展,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奥雷里亚诺、阿尔卡蒂奥,她把整个家族打理的井井有条,却不能让膝下儿女子孙远离孤独的诅咒,连自己的晚年也是在孤独中度过。晚年失明,她通过熟记家中物件摆放位置,靠听力靠气味去了解每个人的习惯癖好,使彻底失明后的她仍能如正常人般生活而不被家人发现,从而也锻炼出她敏锐的洞察力,通过用心去观察她的家人,才让她真正了解了家中的每一个人,也可以说真正了解了整个家族。而且真正了解整个家族的只有乌尔苏拉一人,但她清楚明白的太晚,已来不及做任何改变。

庇拉尔特尔内拉,喜欢玩纸牌算命,和几代人都有瓜葛,却始终不能真正成为家族中的一员,作为一个旁观者,作者也让她活了百年。可尽管只是个旁观者,但只要和布恩迪亚家扯上联系,似乎就会被家族的孤独所传染。她为布恩迪亚家族生了几个孩子,却不能真正成为一个母亲,只能在一旁默默守护自己的孩子,作为布恩迪亚后代的祖母,却没有人知道她的身份。如果说这是一场戏,乌尔苏拉是家族的主心骨,没有了她这部戏就失去了支柱与连贯xing,(星辰ww)那么庇拉尔特尔内拉就是这部戏忠实的粉丝。乌尔苏拉在屋中陪伴了这个家族一个多世纪,庇拉尔特尔内拉则是在屋外观望了一个多世纪。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结尾,可以说结尾把小说的魔幻色彩上升到了最高点,让人眼前一亮,为之震撼。书中多次出现但却被我忽略的羊皮卷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世代奥雷里亚诺或阿尔卡蒂奥都研读过却未能破解,只觉其神秘,未曾想,它竟是整个家族的百年史。百年前梅尔基亚德斯就预知了整个家族注定孤独百年的命运。在羊皮卷被破解,奥雷里亚诺还未来得及窥见自己最终的结局,突如其来的龙卷风吹走了整个小镇,一切又回到了原点,好像马孔多只是不小心随时空穿越在此,演绎了百年的故事之后又随风而去,留下当初的平静,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阅读完此书,使我受到强烈震撼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自己手中的这本书就是那些神秘的羊皮卷,在被破解之后,让我拜读到了布恩迪亚家族百年传奇。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