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飘》有感1400字2024

当我们通过努力终于做到了博览群书,心中的知识便会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认识,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在认真品味作者写的作品后,相信您收获一定不少,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读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如何在写作品的读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读《飘》有感1400字2024,欢迎你的品鉴!

《飘》是一本享誉世界的长篇小说。上一个暑假开始,我就看了它,这个寒假,我又在茫茫书海中把它找了出来,重新品味了一番。

《飘》这本书讲了:主人公斯佳丽是一位魅力十足的女人,身边簇拥着很多的追求者,然而她只钟情于自己儿时的玩伴阿希礼,并在宴会上与他表白了心意,却被拒绝了。而这时,一位狂放不羁的男子瑞特闯入了斯佳丽的生活。宴会过后没多久,内战爆发了。在这场战火硝烟中,斯佳丽先后嫁了三个男人查尔斯、弗兰克和瑞特,却都不是因为感情。在这场战争中,斯佳丽的家庭也破碎了,病的病、死的死、逃的逃,家里已经不剩什么了。然而就是在这种困境中,斯佳丽变得行事果断、雷厉风行,干起了本不属于她干的事:下地干活、经营木场。。。。。。在这之中,阿希礼的妻子玫兰妮(也是斯佳丽的情敌)和瑞特给了斯佳丽很大帮助。到了最后,斯佳丽发现自己根本不爱阿希礼。玫兰妮产死,她才悟道,玫兰妮对她有多重要,又发现自己是爱瑞特的。可瑞特对她的爱已经磨没了,然后弃家离去。斯佳丽却在自我安慰。。。。。。

在这本书中,斯佳丽是一个很复杂又独特的人物。她很漂亮,很有魅力,所以,她利用这一点优势,博取男人同情,并且让他们为她做事。同时,她又有缺点,缺少冷静的头脑,不能瞻前顾后,做事有时太武断。在书中,后面有人指责斯佳丽在骗婚贷钱、逼迫丈夫。其实,斯佳丽只是渴望金钱,渴望安稳的生活,拼争上游。斯佳丽只是想重新站起、保住家园。她很无情,对待儿女没有尽到责任,她的感情从来只在金钱面前流露;她又很坚强,有魄力,下地干活,被刮伤擦伤,从来没有退怯,经营木厂,分配工作,她成了一名女强人;她还很信守诚诺,战争中,虽然恨玫兰妮抢走了阿希礼,但她还是遵守了与阿希礼之间的承诺照顾好玫兰妮。在当时的社会中,斯佳丽没有像普通女性那样软弱,而是打破传统观念,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书中,玫兰妮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人物,她代表着旧时代完美女性的形象。她温柔善良、善解人意,时刻为他人着想。生活中的任何困难都打消不了她对生活的追求、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在生活的逆境中,她也总会去安慰、鼓励他人。在斯佳丽被所有人质疑时,是玫兰妮自始至终相信她,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跟所有人强调斯佳丽是无辜的,而且还帮了斯佳丽很多大忙;当瑞特为斯佳丽坠楼受伤而自责悲伤时,是玫兰妮一直安慰着他、鼓励着他。不得不说,我真的很佩服玫兰妮,佩服这个永远都能鼓起勇气去面对生活的玫兰妮。

瑞特也是书中重要的人物,整本《飘》就是以他和斯佳丽的感情纠纷为主线而写的。起初,很多人都认为瑞特不是什么好东西,就连斯佳丽都这么认为,还很讨厌他。其实,他有一个很冷静的头脑,能够考虑到社会发展的趋势。虽然他有时侯会为了赚钱而不择手段,但他是个好人。他很疼爱自己的孩子,并且总会无私地为孩子们做些什么,尽到了一个父亲的责任。他与人交朋友不分身份尊贵或卑微,能与妓女做朋友,对她们感到同情。

而说到阿希礼,他勇敢参军,并有所成就,可他又经不住生活中的风浪,一直在逃避现实。

《飘》,一本无法掩卷的传世佳作。我们要学习书中斯佳丽的坚强不屈、勇于打破传统观念、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也要学习玫兰妮的无论生活如何,都要鼓起勇气面对;还要学习瑞特每时每刻保持冷静头脑、不论身份尊卑与人交友

我再次捧起了《飘》,在阳光的爱抚下,轻倚桌前,再次沉浸在了《飘》的世界中

f132.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读《骆驼祥子》有感1400字2024


《骆驼祥子》真实地描述了一个憨厚老实的人力车夫在生活的逼迫下,从一个热心勤劳的人逐步堕落到赌钱骗钱混吃混喝的变化过程,这是黑暗的社会制度给像祥子一样贫苦的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人错误地认为老实勤劳远远不如好吃懒做。

祥子是一个生活在民国时期北京的车夫,他来自农村。一开始,他对生活充满希望,最开始的他贷了一辆洋车,一毛一毛攒了三年,他拥有了他的第一辆车子,他变成了高等车夫,虽然很辛苦,可是他仍对生活充满了期望。但是在他对生活充满美好期待的时候,军阀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子,他奋力逃跑并且带走了三头骆驼转手卖了35元,虽然历经千辛,但这时他还是像原来一样热爱劳动,依然还在努力地生活着。随后,他经历了和虎妞结婚,继而险被抛弃,接着虎妞难产而亡,而他为了葬虎妞不得不卖了他的车子,卖了他赖以生存的东西,只能搬出了四合院,到了车场。一而再 再而三的打击下,他疲惫不堪地开始了赌钱喝酒吸烟的堕落生活。这时他遇见了曹先生,就像是在暗无天日的阴沟里照射进一缕温暖的阳光,他紧紧抓住这一丝希望,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他打算带着小福子好好地生活的时候却得知了小福子自杀的消息。接踵而来的困难终于将他打倒,他生命的最后一缕阳光消失了,祥子最终还是败给了那个黑暗的社会环境,败给了黑暗社会下自私贪婪的人xing。在祥子身上体现的人xing弱点其实是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

书中的刘四爷更像是黑暗社会制度下人们劣根xing的代表,他霸道自私贪婪成xing,一开始虽对祥子很好,可是他骨子里看不起祥子。只因为他是一个拉车的,他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这是旧社会用金钱衡量人的证明,刘四爷代表了有钱人的利益至上原则,在他们眼里只有利益没有亲情。他们最直接的无耻剥削着祥子所代表的这一阶层的血汗,却又自命不凡地鄙视着他们,在物质面前,人的劣根xing最直白地暴露了出来。

虎妞在文中的xing格泼辣,有心机。自认为高人一等,处处算计。住到平民百姓的四合院,又瞧不上穷人,面对着那些生活落魄的人自持身份毫无怜悯,是旧社会的恶俗风气下又一典型代表。可最终她把自己的命也丢在了算计中,在虎妞身上,人xing的弱点表现出来的就是自私。

祥子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的悲惨遭遇之所以可以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除了他的社会地位和他的遭遇,还因为他能代表的和他一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他的遭遇让人们产生共鸣,黑暗的社会使一个善良淳朴,热爱劳动,具有骆驼一般的坚韧和积极精神的好青年,一步一步走向了地狱,它使祥子变成了头等的刺头市侩偷奸耍滑的人,毁掉祥子的不是自己而是社会,将黑暗社会下人们的人xing变化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用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生活影射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通过描写祥子的挣扎这生活的经历,展现了一幅人xing的变迁史。字里行间都是祥子的无奈,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拉车,燃烧自己的生命都活不下去的时候他疲惫地放弃了,这时候给读者生动地呈现出了生无可恋的场景,这时候他已经没有了生活的目标,茫然机械地活着。生活的手段已经不重要了,生活的压迫下他已经没有了活着的自尊,也只是一副行尸走肉罢了

作者通过祥子的跌宕起伏把人xing的弱点完美的表现了出来:祥子的逆来顺受;赵四爷的利益至上;虎妞的自私算计也发人深思:究竟是xing格决定命运还是人定胜天!

读余华《活着》有感1400字2024


如果说,生存是人的本能使然,那活着便是人性的一种选择。当生活被接踵而至的苦难撕得粉碎,当家庭被死亡彻底摧毁而分崩离析,当一个人的精神家园被残酷现实冲击得一片荒凉,那么,活着是多么艰难残忍的选择,如何活着又变得何其沉重而无奈。

《活着》以一个民谣搜集者的视角,冷静客观地讲述了一个叫福贵的老人惨淡的一生。身为地主家的阔少爷,福贵年轻时过着浪荡奢侈的生活,当他赌博输光了家业,父亲被活活气死,母亲在穷困中身患重病去世,儿子有庆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死,女儿凤霞难产大出血而死,妻子家珍也患病离世,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吃多了豆子被活活撑死,只剩一头老牛和陪伴他,但他依然平静淡然的活着。余华用一贯的冷静和节制描绘了福贵从拥有早期富贵闲逸生活的上层社会如何随着时代大背景的变迁,一步步跌落到社会最底层,最终食不果腹家破人亡。整部小说平实安静地叙说了一个极具时代特色的普通人戏剧跌宕的一生,福贵老人仿佛就在眼前,淡淡地讲述他苦难漫长的一生,一种说不出的悲悯和心酸袭来,让人唏嘘命运的无常反复。

当读到有庆长跑得了第一,凤霞嫁给二喜两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我喜极而泣,由衷地替他们感到高兴,但是幸福的生活并未持续太久,噩运一次次光顾这个濒临毁灭的家庭,发出死亡的召唤。有庆躺在坑里,越看越小,不像是活了十三年,倒像是家珍才把他生出来,我用手把土盖上去,把小石子都捡出来,我怕石子硌得他身体疼,有庆因为抽血过多致死,家珍大受打击,变得神志不清,后来家珍病重自知时日无多,她对福贵说:我不想死,我想能天天都看见你们,在冰冷的社会现实还有死亡面前,对于生命的渴求显得弥足珍贵,遥不可及,家珍朴素的愿望没能实现,非但如此,接踵而至的苦难似乎不断透支这个家庭短暂的幸福和快乐,女儿凤霞难产而死,女婿二喜做工时意外而亡,外孙苦根被喂多了豆子活活撑死接二连三的毁灭性打击让我们目瞪口呆,错愕不已,一个人该有多么强大的内心世界才可以承受这样亲人一个个离开,白发人送完所有黑发人的残忍,而独自存活下来。福贵做到了,他是生活的勇士。在他年迈的时候,仍然带着老黄牛用力的犁地,把家珍、有庆、凤霞、二喜和苦根所有人的名字都喊出来,让老牛以为它不是独自在干活而偷懒,其实他何尝不是在提醒自己,就是因为家珍他们都离开了,所以才要更好的活着,为了家珍,为了有庆,为了凤霞,为了二喜,为了苦根,为了所有想活着而不能活着的人。

有人说《活着》这本书过于消极,福贵浪子回头之后,一直辛勤耕耘,勤勉知足,却最终事与愿违,结局悲惨,这难道不是跟我们所倡导追求的理想信念相悖吗?其实不尽然,《活着》它有着独特的时代背景,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史的生动写照,也正是一个从年轻到年迈的生命之路。从民国末年到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再到如今的新时代。福贵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荡气回肠和恢弘壮阔的五十年,他这个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是时代的缩影,打上了浓重的时代烙印。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能够好好活着,努力活下去,并不去追求什么生命的意义其实就是最大的意义了。

《活着》的写作缘于作者余华听到的美国民歌《老黑奴》,他因为深受感动,于是他决定写下这样一篇的小说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他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真正的活着不会因为你的抗争,你的努力,而变得几近美好,但是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却是永恒的财富。无论是老黑奴还是福贵,都在遭受亲人相继离世的打击和痛苦后,选择继续坚强乐观的活下去,我们无从知晓是什么样的理由在支撑着他们生存下去,也许是因为那头老牛,也许是房门前的亲人的坟墓,也许是那么多年痛苦而又幸福的回忆,总之,他们选择活着。纵观福贵的一生,看似没有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暮年的他能够平和安详地和一个陌生人述说自己的一生,已经淡然接受了命运给与他的所有好与坏的馈赠。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像富贵一样看似麻木却又倔强的活着,才是对生命最高的敬意。

读《呼兰河传》有感1400字2024


《呼兰河传》朋友几年前推荐过这本书,她对这本书是怎么描述的我都忘记了,只是一看到某某传我就有点下不去手,耐心看完一本剧情并不饱满的散文小说实在有点乏味,有一种回到中学看语文课文的错觉,这就是那时候我的想法吧。前段时间翻看了一些乡村小说,还重看了《平凡的世界》,一时兴起,下了《呼兰河传》,不知不觉竟然看完了,原来这本书这么的短!真是书不可貌名啊。

开篇就是描述严寒,正面的描写,严寒把大地冻裂了,水缸被冻裂了,井被冻裂了,卖馒头的老头在严寒天跌倒,馒头箱跌翻,馒头跑出被人捡走,说了那句排解的话,好冷的天,地皮冻裂了,吞了我的馒头了,生活气息便跃然纸上。这样的严寒天,对于一直在南方生活的我来说,是非常久远和陌生的记忆。文章自然地转入对呼兰河城的描写,街道,店铺,学堂,寺庙,这就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北方小镇。作者着重笔墨东二道街上五六尺深的大泥坑,感觉描写的有些黑色幽默,一个坑就能看到世态百象。下雨天的这个大坑,过路的马车,有那心存侥幸的马夫把马陷里面了还有那各种各样不得不过这个坑的镇民,胆大的,胆小的,有掉下坑脏了一身衣服的,传来传去就变成大坑吞人,这大坑给镇民提供了娱乐,所以它就一直这么存在着,没人想到要去将它填上。也许还有其他的用处呢,淹死过小猪,那也是非常的偶尔,但是镇上经常出现大坑淹死的便宜猪肉,大坑实实在在的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遮羞布,瘟猪变成淹猪,猪民们买起肉来,经济,卫不卫生谁晓得呢?

讲完大坑,就要讲讲镇民了,每个地方总是有那么一些特殊的人,比如某某疯子,小时候大人们好像对这些八卦特别感兴趣,在那个年代来说,世俗平常。说到扎彩的人,能扎出漂亮彩人的村民,也不过是几个粗糙丑陋的人,粗茶粗饭,穿着破烂,这种生活,似乎是很苦的,但是一天一天的,也就糊里糊涂的过去了。(星辰ww)或许这就是那个年代、那个背景下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看到这里,其实也能看到现实生活中很多的影子,有时候想用一些积极向上的鸡汤文字安慰一直都过得不太顺利的朋友,出口却是明天不一定会更好,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啊,人生那么长,总有很多不如意的日子,这样的心态反而让人觉得有时生活虽然没那么有趣,但也能过吧。

实际生活的调剂那就是精神生活,看河灯,看唱戏,跳大神,作者的笔触,写的很细,却不繁琐,总是让你仿佛经历了这一切。对于没经历过这些的人你会感觉很新鲜,但这个年纪的我们,河灯、跳大神可能没看过,唱戏那绝对是每年家乡的大事,那也是小孩子最快乐的时候,能从家人那里掏出点钱来买个油果,吃碗馄饨,能和小伙伴们在人群中窜来窜去,实在是最开心的事情。至于戏,那从来不是重点,一个年轻人会友相亲,小孩子尽情玩耍的机会而已,只有老人们早早就占好位置,津津有味的和老伴们,闺蜜们谈论戏文的种种。

从第三章开始,作者主要写了他和他祖父的呼兰河城相处的时光,也勾起我很多对童年,对爷爷的回忆,大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珍贵的童年回忆,好的、不好的,总之是特别的。虽然作者在书中还写了很多身边无奈又心酸的故事,遥远的让我不太能理解,但看完心里还是灰暗了好一阵子。起码作者的怀念的那一段与祖父的童年,是现在想起来也会温暖的一段时光。正如萧红所说呼兰河是他童年的记忆,不管是什么样的都是难以忘却的。通读下来,很接地气,我们也有类似体验,却总是没有萧红那样的文字可以写得出来,只能偶尔看些东西跟着作者回忆回忆,这大概就是读书的魅力。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