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我的世界总有你二分之一》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我们需要将这些感悟梳理出来,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有关作品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愿我的世界总有你二分之一》读后感,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愿我的世界总有你二分之一》读后感

昨天无意在网上看到一本很吸引人眼球的书《愿我的世界总有你二分之一》,大概看了一下,被里面优美的文字所吸引,随后了解了一下书的主旨内容,更是觉得非常好。在下载电子档无果后,决定买下此书,快递很给力,今天就到了,下午花了三个多小时就看完了,觉得很好,有点小感受,故作此篇。

本书是由双胞胎兄弟苑子文、苑子豪共同创作,全书讲述的是共同考上北大的兄弟俩高中的奋斗史、成长中的趣事、家庭中温暖的亲情、更多是成长过程中血浓于水的兄弟情。在这本书里无处不充满着正能量,正像北大教授、着名作家曹文轩评价的那样这本书充满了我们当下社会需要的积极乐观,而传播他们也正是北大的责任和担当,希望他们可以做的更好,感染更多的人,这本书确实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他们那种特有的兄弟情谊,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友爱。

在高一之前,他们也跟很多普通学生一样,成绩平平,能为考了年级一百多名还兴奋不已,这样的成绩想考北大确实天方夜谭,但是,正如他们自己说的那样,梦想是可以发光的,无论身处多么黑暗的地方,梦想总能照亮你前进的方向。。

兄弟俩通过相互鼓励,相互打击,共同奋斗,共同进步,在近乎残酷的复习方式中完成质的飞越,进入年级前几名,与燕园北大拉近了距离,在这奋斗的过程中,他们的艰辛和努力给了正在奋战的人以鼓舞和希望,这正是这本书的正能量所在。四年过去了,回想当年的高中,没有像他们那样努力过,或许努力过,但没达到他们那种境界,确实是一种遗憾,这或许就是那失去了才知道珍惜的感受吧。

在书中更多的感受还是他们那份特殊的情谊,老实忠厚的哥哥总是以大哥的形象维护调皮犯二的弟弟,而弟弟总是欺负哥哥,而这一切哥哥早已用包容的心态习惯了。

记得书中有几个让人记忆深刻的故事,有一次弟弟跟哥哥说家里如果有一个苹果,这个苹果就是我的,如果有两个苹果,我吃一个,另外一个哥哥必须留给我,除非有第三个,那个就是你的,事实中,东西双份,两人平均,单数情况下,多余的一部分哥哥总是留给了弟弟;高三紧张的复习时间里,哥哥为了帮助成绩掉下去的弟弟,自己放弃复习,帮助弟弟整理资料;在大学,不在同一个专业里,不同寝室的兄弟俩,弟弟在寝室睡觉偷懒,装身体不舒服跟哥哥打电话让他帮自己拿快递并送到寝室;当弟弟买好零食去哥哥寝室看哥哥,发现哥哥不在时,不仅带回自己买的零食,还把哥哥桌上的零食搜刮一空。像这样的事情在他们生活中发生着太多,佩服哥哥的包容大度,也欣赏弟弟的没心没肺,或许是他们有着自己的二分之一,亦或许他们是完美的组合,兄弟之间的情谊被他们完美的展现了出来。

其实,我觉得天底下所有的双胞胎都是幸运的,同卵双生的双胞胎更幸运,子文子豪的世界近乎完美,更是那幸运儿之一。(写到这儿,其实我觉得我们寝室那哥们团团也挺幸运,有一个跟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弟弟圆圆,嘿嘿。)

总之看完此书有两个感受,第一,有梦想谁都可以了不起。第二,血浓于水的亲情比什么都重要。


f132.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脑袋只剩下四分之一时》读后感300字


一个遇到车祸,右侧大脑只剩下四分之一的脑细胞的人,却能拿到大学毕业证书,这可能吗?但这一切都是真实的。今天我读了一篇《脑袋只剩四分之一时》的文章,写的就是一名因车祸右脑只剩四分之一,名字叫王恺的青年,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大学毕业的故事。

这篇文章虽然不长,但却深深打动了我。要知道一个人只有四分之一脑细胞,学习是多么艰难,他能大学毕业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他一定付出了比正常人不知多少倍的汗水,这是多么顽强的毅力啊!

想想自己,我和王恺哥哥比起来真是相差太远了。爸爸经常对我说,男子汉要坚强,男儿有泪不轻弹。今后我要向王恺哥哥学习,学习他的坚强,改掉自己的软弱缺点,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男子汉。

《论语》读后感之一


关于颜回,《论语》有以下记载

为政: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公冶长: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知也。”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雍也: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罕: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先进: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从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出,颜回是一个勤勉好学,学有所成,品行高尚,一生兢兢业业努力实践孔子学说的人。对他的记载有几处很值得玩味。一是孔子说他“不愚”。孔子并没用“敏”、“惠”等字眼,而用“不愚”,说明颜回资质并不特别高。二是说他对自己并没什么帮助,无论自己说什么,颜回都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孔子还是很看重这个学生的,颜回死时,孔子极度伤心,大呼“天丧予”。颜回也对孔子充满了感情,孔子受困时,他对孔子说,您还没死我怎么敢死。我觉得,对于孔子来说,颜回就是自己的翻版。他眼见自己的学生一步一步跟自己越来越象。面对这种情景,我想孔子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除了“天”以外,最知道自己的就是颜回了。颜回即使并不意识到自己了解孔子,他的行为也体现了他已把握了孔子思想的精髓。和这样一个学生在一起,孔子应有一种知己的感觉,但孔子并没有过明显的表达,甚至还嫌不足,“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这可能是因为颜回太像自己了。只有在颜回死后,孔子才意识到失去颜回意味着什么,叹息道是老天爷要我的命,并对学生说我不为颜回哭为谁哭?孔子是否觉得颜回之死意味着自己理想人格之死,意味着镜中自己的死呢?再也没有人可以像颜回 那样勾起孔子的共鸣了。

关于曾参,《论语》有以下相关记载:
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读后感800字


这本书是毕淑敏用她一贯清新自然的笔调写的。

毕淑敏说过:一个人将全部身心安置在最好的状态才能化成一缕柔纱,才能与这千疮百孔的世界温暖相拥。

是的,毕淑敏将自己的全部身心安置在最好的状态,专注于写作,读书,旅行,专注于与这世界温暖相拥。

毕淑敏喜欢旅行,因为旅行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因为旅行告诉了我们许多道理。她把自己的经历写在书上,供我们观看,供我们思考。这书中的道理,浅显而深奥。如一缕轻烟飘至空中直至不见,这背后的道理岂是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试问各位,你见过一个直面生死的国家吗?应该没有吧,但毕淑敏见过,在《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这本书里,她以清新优雅、自然又带着点沉重的笔调记录了她在尼泊尔的所见所闻。

尼泊尔是我们的邻居,它是一个敢于直面生死的国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尼泊尔,他们会自己亲自来焚烧尸体,在他们严重,人死后将尸体烧成灰,把骨灰直接投入巴格马蒂河,汇入恒河,这是灵魂得以轮回的最好方式。做完仪式后,尼泊尔友人面容有些凄凉,但他们不是因为死亡而感到恐惧,而是因为分离而感到难过。毕淑敏说的对,我们可以把生和死放在一起思考,勇敢地面对死亡。这是尼泊尔特殊的信仰:直面生死!

在我们这个只谈论生不想谈论死的民族,要想直面生死,其实是比较困难的。但换个思维想一想,我们为一个孩子的出生而喜出望外,但却惧怕他的死亡,这其实很荒谬。

尼泊尔特殊的信仰令我惊讶,我以前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国家,能直面生死,看来在大千世界里,我是很渺小的,世界上还有许多未知的东西在等待我去发现。

当你累了,不妨去阅读,日子如薄雾,很快就被风吹散了,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不妨多读点书,即使不出门,也能走遍天下。

在阅读中,你可以了解到这世界不同的风土人情,走进这世界,看一个个奇迹就发生在我们眼前,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

《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读后感700字


这本书是毕淑敏用她一贯清新自然的笔调写的。

毕淑敏说过:一个人将全部身心安置在最好的状态才能化成一缕柔纱,才能与这千疮百孔的世界温暖相拥。

是的,毕淑敏将自己的全部身心安置在最好的状态,专注于写作,读书,旅行,专注于与这世界温暖相拥。

毕淑敏喜欢旅行,因为旅行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因为旅行告诉了我们许多道理。她把自己的经历写在书上,供我们观看,供我们思考。这书中的道理,浅显而深奥。如一缕轻烟飘至空中直至不见,这背后的道理岂是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试问各位,你见过一个直面生死的国家吗?应该没有吧,但毕淑敏见过,在《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这本书里,她以清新优雅、自然又带着点沉重的笔调记录了她在尼泊尔的所见所闻。

尼泊尔是我们的邻居,它是一个敢于直面生死的国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尼泊尔,他们会自己亲自来焚烧尸体,在他们严重,人死后将尸体烧成灰,把骨灰直接投入巴格马蒂河,汇入恒河,这是灵魂得以轮回的最好方式。做完仪式后,尼泊尔友人面容有些凄凉,但他们不是因为死亡而感到恐惧,而是因为分离而感到难过。毕淑敏说的对,我们可以把生和死放在一起思考,勇敢地面对死亡。这是尼泊尔特殊的信仰:直面生死!

在我们这个只谈论生不想谈论死的民族,要想直面生死,其实是比较困难的。但换个思维想一想,我们为一个孩子的出生而喜出望外,但却惧怕他的死亡,这其实很荒谬。

尼泊尔特殊的信仰令我惊讶,我以前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国家,能直面生死,看来在大千世界里,我是很渺小的,世界上还有许多未知的东西在等待我去发现。

当你累了,不妨去阅读,日子如薄雾,很快就被风吹散了,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不妨多读点书,即使不出门,也能走遍天下。

在阅读中,你可以了解到这世界不同的风土人情,走进这世界,看一个个奇迹就发生在我们眼前,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