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初中的感想心得体会

每朵花都没有一样的时候,人也是一样。对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法和自己的理解谓之“心得体会”。在学校的时候我们都写过心得体会,写一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怎么才能写出更好的心得体会呢?小编现在向你推荐进入初中的感想心得体会,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时光飞逝,转眼已步入中学快一年了,有什么感受呢? 刚进入中学那几天,我感到学习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科目增多、每课的容量曾大了。而且每章每节都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中学的教学方法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刚刚听懂还没来得及记笔记老师又讲别的了。于是就常常顾此失彼,抓不住要领。还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课堂练习时间少,老师讲内容占得时间多。不仅如此,教学程序也有了很大变化,一位老师教一门课,而不像小学那样,一位老师把所有的课程全包了。上自习课也和小学不同了。小学时是老师领着学,而现在上自习就是自己学了。没有老师说,有时老师来了,也就是个别辅导辅导。所以,你学了什么全靠自己安排,有时真让人受不了,但不用多久,也就全适应了。

在小学,老是强调听话;在中学,老是强调自觉;在小学,老师常常给我们讲故事;在中学,老师常常给我们讲道理;在小学,我不管受了多大委屈可以找老师哭鼻子;在中学,我们不管受多大气,也只能忍着,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像老师反映。因为中学老师讨厌把鸡毛蒜皮的事听到耳朵里。

总之,在中学,我们不像小学那样自由了,学习也紧了,课程也重了,纪律也严了。假如你犯错了,老师不像小学那样,简单批评你几句。而是给你讲

讲大道理,一套一套的,直到你真正认识了,才放过你。

进入中心,你们大家也许和我一样,有许多的不适应,对同样的感受,那就对了,因为我们都是中学生了,还能和小学那样么?要克服重重的不适应。好好学习,学习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进入警队的心得体会范文


一、 指挥交通是一门艺术

来到女警中队第一天的早点名就是演练指挥手势,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们也在指挥台上亲身体验打交通手势,才知道要将手势做的赏心悦目又能正确的指引交通真的很不容易。

在高峰期执勤的时候,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疏导交通,我们需要通过利用交通信号灯来放行车辆。疏导交通很重要的就是未雨绸缪,在未堵车之前就要开始疏导,提前预计发生的情况。

二、 体验和享受工作中的苦与乐

在平时执勤和整治的时候,我们必须做到实事求是以及秉公执法,这必定会引起许多当事人的不满与不理解,我们必须向当事人耐心解释,时常有些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会发生。有一次我检查一辆摩托车,是我自己太心急怕摩托车开走,导致造成司机的误解,司机不让我检查,语言上也比较激动。经过这件事情我很难过,但是也反思了自己,是因为自己不熟悉业务知识也没有实际经验才会造成这样的结果,我相信我可以通过以后的不断向书本向他人学习,成为一个处理事情成熟业务知识深厚的合格的警察。

虽然平时的工作很枯燥很辛苦,但是我找到了一些让我温暖的东西,平时领导和同事的关心,还有一些很小的事情都给了我心中莫大的安慰。

一天我在红环路口的人行道上执勤,身后走来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他的步子很小很缓慢,等到绿灯的时候老人开始过马路,但是此时右转的车辆还是很多,我便在老人的身边与他同步过马路,保证他能够顺利通过,老人可能没有发现我在他身边,就这样我陪他过完马路后便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当我站定之后看见老人回头看着我,眼神里透着感激的神情。那一幕在我心中激起一片涟漪,很久都不能平静,这也让我找到作为交警的另外一份职责,便是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需要的人。

三、我有很多的缺点,处事不够沉稳做事不够细心,业务知识和工作经验都不够丰富,导致在平时的工作中有点畏首畏尾,不能自如的开展工作。在红环路第一次做警卫,我负责的是公共汽车车道和人行道,我的工作就是在绿灯的时候卡住摩托车和行人,不得放行。摩托车和行人数量很多,难免有漏网之鱼,但是我必须完成任务,索性比较顺利等到警卫车辆的通过。但是当警卫车辆刚过的时候问题出现了,我们没有将警卫车辆旁边车道的车辆及时卡主,导致一些小车开在警卫车辆前方变道阻碍警卫车辆。做警卫光靠学习是不够的,还要不断去摸索积累经验,自己动脑去学习。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尽可能的去弥补自己的不足,尽早地学习好业务知识,能够为交警事业做出自己的努力。

刚进入幼儿园老师的心得体会


走进幼儿园,伴孩子快乐成长。欢迎阅读下面的刚进入幼儿园老师的心得体会,一起走进幼儿园,感受幼儿教师的辛苦。

老师是妈妈,呵护着孩子成长。

老师是伙伴,陪伴着孩子游戏。

老师是先生,教育者孩子思想。

让我们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共创一片新天地。

一、宝宝进园会哭闹,老师妈妈出高招儿

今年进来几个插班生,有几个宝宝以前没有上过幼儿园,所以刚进来的时候会哭闹。她们会死死拽住家长们的脖子不肯呆在幼儿园。幼儿刚进入幼儿园,有哭闹现象是非常正常的。在家里做惯了小皇帝小公主,身边随时有亲人陪伴着,到了一个陌生的幼儿园,失去了在家里拥有的安全感,当然会感到害怕。所以我觉得要让宝宝不哭闹必须让他们觉得自己在幼儿园时安全的。想要让他们安静或者不哭闹,必须先让他们对我产生安全感。当然在创建安全感的时候,有成功,也有失败。不过荣荣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第一招:连骗带哄换信任

刚来的荣荣是个哭包子,除了哭还是哭,以至于他说的话我都听不清楚。荣荣告诉我:“外公不见了,荣荣害怕。”荣荣的回答证实了我的猜想是对。孩子果然失去了安全感而感到害怕了。我抱着荣荣,对他说:“李老

老师在这里,荣荣不要怕。”同时用手轻轻地拍打着荣荣的背,让他觉得我抱着他的温暖,至少让他知道我是安全的。荣荣的哭声慢慢变小,并且告诉我,吃过中饭以后,外公会来接荣荣的。可爱的荣荣竟然会进行自我安慰了,真是可喜可贺啊。可是教室不止这一个孩子在哭,于是我一边安慰其他的孩子,一边时不时的到荣荣这边来跟他说说话。

第二招:主动交谈换信任

再我的引导下,荣荣开始坐在小椅子上玩玩具,可是会时不时的回头寻找一下我的踪迹。我看出了孩子的担忧,于是走过去对他说:“李老师坐在你旁边好吗?李老师不离开你。”荣荣微微点点头,我知道我马上就要成功了。于是我坐在荣荣身边,用手握着荣荣,让他知道我在他身边,用行动告诉他,这里是安全的,有老师的地方是安全的。这时班级又有宝宝哭闹,我想去安抚另一个宝宝,可是荣荣却不让我走。荣荣的最后一个举动让我欢喜让我忧。欢喜的是荣荣已经开始依赖我了,忧的是我总不可能只为荣荣一个人服务。于是我对他说:“李老师去给那边的小朋友擦眼泪,荣荣乖,李老师等会马上就过来。”荣荣还是不肯,我伸出小手指说:“我们拉钩勾,我马上就回来。”之后我就去给别的孩子擦眼泪。荣荣叫我了,我马上过去给他一个大

大的拥抱,然后在他旁边坐一会儿,履行我刚才一会儿就回来的承诺。同时跟他说说话,聊聊天,聊的都是些家常,都是孩子所熟悉的事物。

宝宝一个接一个的进到幼儿园里,哭声一段接着一段,像失去了指挥的乐团。我跟荣荣说要去给别的小朋友擦眼泪。荣荣犹豫的放开了握在他手中的我的手。我飞奔过去安抚另一个宝宝。荣荣又叫我了,没办法。为了给荣荣建立良好的安全感,我又过去了。就这样来来回回有三次左右,荣荣已经80%的相信我了。可是还差那20%,我要把那20%捕捉回来。我发现这来来回回的三次都是荣荣叫我,没有一次是我主动做完事情过去。于是这次我走过去,亲切的叫了他:“荣荣,李老师回来了,怎么样,我没骗你吧,我说我会回来就会回来的。”荣荣看见我,出奇般的笑了,

我知道我成功了,但是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朋友,要是全班小朋友都能像荣荣那样信任我,依赖我,我想我的工作一定会轻松许多。

二、小小儿歌用处大

每次小朋友起床后,我们班级的三位老师都要帮他们检查鞋子穿的对不对,而且每天都有小朋友穿反鞋子,而且有的叫他们换过来之后还是反的,这让我们三位老师很纠结也很烦恼。苦思冥想到底怎么做才能彻底帮助我的宝宝们不再穿错鞋。

于是我想到了一首

儿歌《鞋宝宝》,我觉得儿歌的内容很好,可是对小朋友穿鞋是否有帮助呢?于是我就这个显现分析了一下,然后用一节课的形式把这首儿歌教给孩子。每次小朋友起床后,我就叫他们一边把小脚并拢,一边念儿歌:

“两只鞋宝宝,一对好朋友,

穿对了,高兴头碰头,

穿反了,生气背对背。”

我让小朋友相互检查,看一看鞋宝宝是生气了还是高兴了,我看见小朋友都认真的检查起来,嘴里还说着:“高兴了”“生气了”。可是有几个小朋友还是会穿错鞋子,于是我对平时经常穿错鞋子的小朋友会单独讲解,教他们怎样检查自己的鞋子,怎样让鞋宝宝高兴起来,宝宝们好像都很乐意。有时候,我还会叫一个小朋友来帮助老师检查小朋友的鞋子,这样做既可以让宝宝自己真正的还会穿鞋子,而且还可以帮老师的忙。慢慢的,我让之前经常穿错鞋的小朋友也来当一下小老师,让小老师带着小朋友边念儿歌边检查鞋子,彻底改变小朋友穿鞋的方式。过了一段时间,我觉得穿错鞋子的小朋友越来越少了,让我们三位老师很惊喜。我们知道这只是一个好的开始,以后还需我们老师继续正确的引导。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老师要懂得学以致用,其实平时老师身边有很多的儿歌、歌曲、故事等,如果能把他们正确的

运用到生活中,要比老师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效果要好的多,这样既有利于孩子们掌握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行为习惯,一举两得。

三、调皮孩子误会多

不管是在教育活动中,还是在游戏中,聪明听话的孩子总是会得到老师的关爱,而那些喜欢调皮捣蛋的孩子得到最多的是老师严厉的批评。细想起来,其实这些喜欢调皮捣乱的孩子,这是一种天性,只是更想引起老师的注意,他们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

桓是我们班特别活泼可爱的孩子,小小的眼睛会咕噜噜的转,长长的睫毛,很讨人喜欢。可是他又非常喜欢在教室里奔跑,是典型的调皮大王。在与小朋友的游戏时特别容易发生冲突,小朋友们都不喜欢跟他交往。在我的观察中,桓其实特别喜欢与小朋友交往,也乐意与他们一起游戏。每次在区域活动中,他都积极的参加,表现自己,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关注。但是他不知道怎么正确的跟小朋友接触,他想跟小朋友做朋友是习惯用了自己的方式――推。以至于每次他想跟小朋友做游戏的时候,其他孩子都会到老师地方来告状说桓推人。我也曾经从桓的家长口中得知,桓以前没有读过幼儿园,他与人交往的方法不是很正确,所以经常导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有意识的去接

近他,多关注他,摸一下他的头,给他一个会意的微笑,与他交谈在与小朋友玩时,遇到情况怎么办,鼓励他与小伙伴要搞好团结,互相谦让,有玩具大家玩,学会与小朋友共享快乐。而且告诉他与小朋友正确的交往方式,也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帮桓澄清“推人事件”。桓比较喜欢唱歌,每次听到音乐时总会放下手中的玩具然后自编自导的跳起来。在活动时,我有意让他上来多多向小朋友表演,同时又可以锻炼他的胆子。渐渐地,桓的笑声多了,小朋友们也都爱跟他玩了。

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是纯洁的、善良的,就连最调皮的孩子也不例外。“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是我们的教育宗旨,爱是我们的教育手段,让我们多一点爱心,多一些赏识,多注意和关心一下调皮的孩子吧!你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军训感想心得体会


那一排排的队伍犹如大树般伫立在草坪上,那一声声口令响亮的回荡在每一个莘莘学子当中。口令变了,队形也变了,这就是军训,一次有组织性的活动。军训,是一种考验、磨练、成熟性的活动。儿时的军训,纯粹是游戏;少年时的军训,仅不过是一种锻炼;大学的军训截然不同,性质也得以升华。长达十二天的大学军训,让我明白的太多太多人生哲理,唯有一句话让我感触最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军训后才真正感觉到它的内涵。

阳光明媚,学子们都面对阳光在站军姿。北方的太阳,晒在皮肤上是干干的,对南方的学子们来说就更是受不了。晒着眼睛都睁不开。这是我深有感触的。但无论谁都没有退缩,在跟太阳作战。在站军姿中,学子们付出努力越高就站得越好。齐步、跑步等训练都是很耗体力的活动,只要认真去做就能走齐、跑齐。内务训练亦如此,就拿叠被来说吧,压被压的时间长,被就薄;扣被扣的时间长,被就能更好成形。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确如此呀,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十二天的军训,对每个学子来说是多么的艰辛,在训练中付出的少怎能有更大的收获呢?但愿世间每个人都能悟出这其中的真谛,要做得好,得付出;要做得更好,得付出更多。相信经历过亦或没经历过的人对它的反应都是累、苦。确实,严格的作息时间,长时间的训练,炙热晃眼的太阳……这让我们这些一向娇生惯养的人来说还真有点儿吃耐不住。但是经历过军训的人除了反应苦、累之外,相信还会另有一番感受,我就是这样。

记得高中军训时,我们比这大学的军训还要苦。那时我们就十五六岁,每天早上天蒙蒙亮就得抓起来去军训一小时,然后再吃早饭,吃完饭又开始训。上午到12点,下午到5点结束,完了晚上还要自习,不说别的就军训时间就够拖累人了。而且,我们南方的气温比北方要高得多,九月份正是我们那儿热的时候。反正军训时你就别想穿干衣服。训练过程中,不时有人倒下,哭的人就更多了。但是军训结束后,整整一年,我们都特别的怀念那段生活。想想啊,和新结识的同学一起在烈日下流汗,流泪,和黑黑的、帅帅的教官在休息时瞎掰,以及时不时的捉弄一下教官:趁教官不注意时做做小动作,然后在与教官分别时哭得稀哩哗啦,扯着他的手不让他走。真的很有意思,也很感人!

现在又经历这大学军训,人长大了点或许吃苦的能力也强了吧,除了太阳猛烈了点外感觉没有以前累。但是军训时间比以前长,与同学教官建立起的感情就更深厚,特别是像我这样远离家长的学子来说,军训真的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适应过程。在军训过程中,劳累紧张的训练不仅减轻了我们的思乡情绪,消除了我们的陌生感,更锻炼了我们吃苦以及独立生活的能力。而且通过学习军事理论也让我们懂得了军训的意义,增强了爱国意识,也让自己多了一份责任感,感觉自己成熟了许多。

“无车日”心得体会感想


我住的小区,隔条马路,就是市政务中心,常常有一些政府倡导的活动在这里举行。今晨散步,走过去,远远望去,又是一片气球,悬挂着标语条幅,才想起今天是无车日。9月16日至9月22日,首届中国城市“公交周及无车日活动”将在国内108个城市同时举行。作为承诺的一部分,活动期间,参与城市的政府领导须带头乘坐公共交通、步行或骑自行车上下班;各承诺城市应至少实施一项新的注重实效的绿色交通措施,切实改善公共交通状况。

按照官方测算,开展“无车日”一天,全国可节省燃油3300万升,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约3000吨,并有数百人免受交通事故伤害。“无车日”不可能使车轮上的所有问题迎刃而解,现在趴在车库里的车,迟早还会上路。“无车日”也不是没有弊端。在发起国法国和部分欧盟国家,“无车日”已显衰落。法国XX年有98个城市参加“无车日”,XX年减少到72个,XX年则只剩下56个,巴黎市区内划定无车区的面积也逐渐缩水。法国生态部长表示:“无车日”里划定一些限制机动车的地区后,造成周边道路出现严重堵车问题,许多人抱怨“无车日”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反倒给生活增添了困难。

政府倡导的无车日行动,能否转化为城市交通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长效机制,这绝非一两次行动可以实现的。

首先,能否转变政府官员乘车出行的观念和习惯?现在,各级政府官员都以“配车”为地位象征和政治待遇,而所谓的“车改”实际上默认了政府官员享有“公车”的职务消费。由于公务员事实上的“终身任职”,预期收入稳定,况且住房待遇优厚,公务员在城市各阶层中购车的比例应当较高(虽然没有定量调查,但是可以从现实中感觉到),所以,无论是“公车”待遇、职务消费还是官员购“私家车”,公务员用车是城市交通拥堵、增加环境污染的一大原因。几年前,北京市召开非洲国家会议,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曾经限制公车出行,当时有49万辆公车停驶,当时报端文章说,并未因此影响到北京的政府工作和管理秩序,看来,有的车开不开关系不大。我家门前有条东流路,北边是河岸风景区,没有行人和车辆,南边排开一溜住宅小区,大约有五六万人口了,原来沿路有三个出口,现在好了,所有的路口被封闭了,要进入小区,非要绕道不可,这样一来,有的小区要多绕一公里才得进去。这条东流路向西不远,就到达政务中心,是否是为了官员“执行公务”方便,而断了我们平民百姓的“出路”呢?

其次,城市“公交优先”战略如何落到实处?公交应当是城市交通的首选,因为公共服务的规模效益,也因为交通费用的性价比较高,公交优先,就要有政府财力的支持,确保公交公司在线路、时间、站点和车辆上满足市民出行的需要。这又是问题了,黄山路号称学府路,因为路两边有安徽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原来两校门口都有公交车站,后来不知怎么给取消了,师生要乘车要多走好几百米才有车站,今年暑假,我参加合肥人事局一次人才规划调研会,当时,就提出,合肥号称是科教城,人才密度在全国也排名考前,为什么就不在这些具体问题上体现一点“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理念呢?当时,人事局长很认真的记下我的问题,并说要与有关方面联系,尽快解决,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是没有任何变化。安徽大学新校区,现在已经有几万人口,也就是一趟公交车,晚上收车时间也早,政府取缔“正三轮”,学生出行更加困难了,为什么不延长时间,增加班次,或多设线路呢?去年国庆前夕,正值学生放假,排队等车,长达上百米,但秩序井然,而设在这里的终点站的公交车队还是按照每10分钟一班的节奏发车,那些便民服务的承诺就显得很苍白了。

再次,如何鼓励民间自发的节能行动?有趣的是,多年前,北京的一些上班族有了私家车,通过网络联系,邀约一些同路人,顺路接送上下班,而搭车人支付一些汽油费,这样,节约了私家车主的行车费用,也降低了那些搭车人的出行(“打的”)费用,这种新型的和谐关系,对于节能减排、缓解交通压力是有意义的,但是,北京运管部门就认为属于非法运营,理由是私家车收费,成了“黑头”出租车了。当然,这样的行为查处起来很难,估计这种行为只会越演越烈。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为了应付石油危机的打击,有的城市就鼓励私家车顺路捎带乘客,并在有关收费上予以减免。所以,利用民间自发的力量参与政府倡导的行动是大有可为的,关键还是政府如何看待民间所蕴含的公共参与的强大力量。

最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如何合理布局,使得交通规划能够发挥有效作用?近年来,城市发展速度很快,表现在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城区扩大、城建工程量巨大等方面。以合肥为例,八十年度曾经当作城市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城隍庙小商品市场,现在已经不能承担小

商品批发、物流的功能了,但是,仍然没有考虑整体搬迁、彻底改造的思路,后面的一些见缝插针的商贸楼,还在大举招商。随着城市车辆的增加(合肥是每周增加1000多辆私家车),公共停车场的规划和建设相当滞后,一到晚间或者周末,酒店附近,把人行道占了当停车场,一环以内的单行道,一半被留作停车位,就是这样,仍然是车满为患。城市发展规划的不合理或者滞后,使得交通规划只能“随行就市”,走走看看了。

这样看来,“无车日”的象征价值远高于它的实际意义,尽管如此,但愿政府在这天的行为还是做的漂亮一点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