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子女服务管理行风监督员心得范文

针对同一件事,同一部作品,每一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体会心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写心得体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写作训练,写心得体会为了更好的记忆,也是为了可以把这些感悟都记录下来。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心得体会呢?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未成年子女服务管理行风监督员心得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7月3日下午,市教育局通知我出席行风监督员会议,因新居民事务局参与对全市25万新居民未成年子女的服务管理工作,其中约12万人在义务教育阶段,于是教育局在新居民局聘请一名行风监督员, XX-XX年的行风监督员由我担任,聘期两年。所谓行风监督员其实也没多大任务,无非是教育局的半年或年度总结出来后,征求一下意见,一年也就出席一、二次会议,座谈一下。

行风就是行业风气,行风监督就是让行业外的人来监督本行业风气正不正,就教育来说,一般集中在招生是不是开后门;能否做到公平、公正;教师在私自创收补课,合不合法,应由谁处理;收费是不是规范;升学率低的学校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等等。事实上,每次的监督员会议也提不出什么好的建议意见,大多是就本部门的工作附加给教育部门。

曾有一个中学的校长向我诉苦:现在的校长,主要的精力不是在搞教育,而是在应付来自各个政府部门的行政事务,每年收到的政府部门文件100多个,大多与教育无关,却个个比教育重要,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什么治安保卫、防恐措施、校车安全、食堂卫生、法制教育、交通知识,还有配合政府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等等,加上各种检查、考核,那有精力去研究教育。

校长的话引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在我上

上小学的时候,家长们关心的是,开学了,又要为孩子缴学杂费了,是去借呢还是先欠着。开学后老师讨学杂费成了主要任务之一,至于孩子读什么学校,学习成绩好不好,不是家长们关心的事,那是学校老师的事。那时的学校也有好坏之分,比如我到三年级下半学期,就因为成绩好被选送到中心小学。

那时的老师对学生也特别严,老师上课拿一根教鞭,有一米多长,教鞭的作用不仅仅是指着黑板上的字,还有让学生恐惧的作用。哪个学生做小动作,或者注意力不集中,你都不知道老师什么时候到你身边的,头上早就挨了一教鞭。有几个成绩差的学生,几乎每天挨教鞭,尽管如此,差的就是差的,教鞭吃得再多也还是要留级,人的个性差异是先天注定的。

自从“文革”批了“师道尊严”之后,学生再也不用怕老师了,老师也不用那么负责地教学生,特别是到了独生子女这一代,老师胆敢体罚学生,被家长知道一定会让老师吃不了兜着走。家长想让学生成绩好一点,可以,你出钱吧,老师给你补课。至于想进重点学校,推荐制是不可能了,凭借权力、金钱、社会关系,哪个校长挡得住?

当我的儿子要上学了,我当然也不落后,让退休了的母亲出马。母亲当年撤地建市时被分到新组建的城区教育局,对教育局

的建立有过贡献,于是对教育局领导提出请求:我为单位作了贡献,没向组织上提过什么要求,现在孙子要读书了,希望能安排在实验小学。局领导能不考虑一个老同志提出的请求吗?于是儿子理所当然地进了重点小学。

儿子要上初中了,母亲的房子正好处在三中地段,而这时母亲已退休多年,早已是一杯凉茶,于是我亲自出马,将全家的户口迁到母亲这儿。有个同样迁户口的家长对我说:你这是假的,你儿子并不在奶奶这儿住,我们是房子过户住在爷爷奶奶家,并经过公正的。我完全不认同这种说法,房子没过户难道老人会带走?没经过公正就不是自己孙子了?

上高中和大学就只能是孩子自己的事了,当然也有中考缺几分不能进重点高中的,学校招收一定比例的议价生,家长肯出钱还是可以进的。听说一分1万,但只要能进,家长们哪怕是借钱也不会放弃,全然不顾孩子最终能不能跟得上学业。好在我儿子学习不错,从没让我们在学习上花过额外的钱,所以也就从不关心这方面的行情。

应该说现在学校的环境、设施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对子女教育的重视也是空前的,于是社会对教育部门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部门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聘请行风监督员也是对付社会压力的

一种手段。不过我认为学校就是搞教学的,培养学生成为国家有用人才是主要目的,校长们不研究教育,总是在应付行政事务这是得不偿失,应该给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未成年社区服刑教育原创心得


未成年社区服刑教育原创心得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三十三条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实施监督管理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明确规定。今年颁布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同时也规定: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对犯罪的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重视,也对做好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矫治和教育监管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我区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现状来看,目前共有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11名,全部为男性。从其犯罪的类型来看,主要集中在寻衅滋事、盗窃、抢劫、故意伤害及信用卡诈骗等几种智能化程度相对较低的犯罪。从犯罪的共性来看具有随意性大、偶发性强、纠和性高等特点。违法犯罪的原因多受不良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违法犯罪的主体多为失管学生、失教子女及失控少年。所以加强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管理,使其悔过自新,重新做人,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评估矫正质量和社会效果的主要依据,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就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矫正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加以推进。

一、实行区别矫正,成立专门的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监管帮教工作组织。

这是开展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矫正工作的基本保障。既要建立具有内在职能要求、共同配合、密切联系的综合协调帮扶组织,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建立起符合未成年人成长特点、会做未成年工作的帮扶小组。以便为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提供特色服务和全新关怀。帮助解决未成年人社区服刑人员在就业、就学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结合xxxx区区情,可以建立“5+X”矫正管理帮扶模式。“5”,即5种力量,一是专门的社区矫正执法和专职工作者队伍;二是公检法等相关社区矫正工作组成员单位;三是关工委、共青团、妇联及其他热心社区矫正事业的部门;四是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家长、亲友等;五是仙林大学城大学生志愿者队伍。“X”,即:建立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教育培训、社区服务、劳动技能培训、临时就业过渡等各类平台。其中,教育培训平台可设在社区市民学校、大学校园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期为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举办法制道德、专业知识培训或讲座。社区服务平台可设在敬老院、医院,让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为老人清扫房间、读书读报等,用劳动洗涮罪恶,用知识净化心灵。劳动技能培训平台可以依托工作组各成员单位下设的具备培训资质的机构组织开展,也可以联合社会办学机构共同开展。

二、强化审前调查职能,建立未成年人社区服刑人员社会状况调查制度。

开展审前调查是法律赋予司法行政部门一项工作职能。主要指在人民法院判决前,委托户籍地或实际居住地的司法行政矫正机构对被告人或拟假释罪犯个人情况、一贯表现和社会背景等进行专门调查,并提出是否对被告人或拟假释罪犯适用非监禁刑的建议和意见,供人民法院在量刑参考的一项制度。做好未成年人审前调查既为人民法院采取灵活的刑罚措施提供依据,也为下一步多角度、全方位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未成年人审前调查可以立足其违法犯罪的主客观因素以及影响其不良性格和行为形成的人和事件来进行。调查的内容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开展。一是个人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年龄、教育状况、成长经历以及在校学习还是辍学等情况。二是犯罪事实调查。主要是犯罪的动机、目的、手段以及犯罪的起因、与被害人的关系等等。三是犯罪前后的具体表现。包括一贯表现、有无犯罪前科、其他不良行为以及悔罪、认罪态度等。四是家庭机构调查。包括家庭成员的构成,监护人的职业、收入、健康状况,父母的性格和和睦情况。有无虐待、体罚等不当行为等等。五是学习情况和学校环境调查。包括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有无逃学、退学情况,是否受到处罚,学校的管理秩序外部环境等。六是行为人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智力能力以及交友情况。重点关注是否有吸毒、赌博、酗酒、网瘾、夜不归宿等不良表现以及是否与不良人员交往等等。七是居住环境和邻里关系。包括小区的治安管理秩序好坏、邻居之间是否和睦以及家庭的迁移情况等方面。全面掌握案情,摸清未成年人社区服刑人员犯罪的思想根源,找到“感化点”,为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监管教育奠定基础。

三、对症下药,建立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矫正“营养套餐”。

教育改造社区服刑人员,应贯彻因人施教、分类管理、以理服人的原则。围绕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身心特点和实际状况,建立适合健康发展的“营养套餐”。根据不同时段、不同类别、不同级别,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方法和矫正模式,使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具体包括:

个案矫正:全面掌握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朋友关系等,并分析其不良行为的成因,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案矫正计划、明确矫治目标。法制教育:为避免产生逆反心理,管理教育应侧重于教育感化,采取组织学习先进人物、阅读法律书籍、邀请回头浪子现身说法等生动活泼的形式,以引发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兴趣,使其自觉接受改造。团体活动:通过情景感染,使其受到美的熏陶、思想的影响和情绪的调动,强化激励,使其建立自信心、增强自尊感。典型示范,使其产生赞赏、仿效情感和行为动机等。社区服务: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主要来自闲散未成年人,其违法犯罪的诱因多为好逸恶劳的思想。因此,借鉴国外的做法,对少年犯采取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方针,按规定完成8小时的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以培养其正确的劳动态度,用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

四、化解心理阴影,开展“一对一”的心理矫治活动。

心理矫治是旧的心理模式不断消除,新的心理定势逐步形成的过程,是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实施矫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世界观尚未定型、人生观显著错位、价值观严重扭曲,误入歧途,走向犯罪。为使他们重树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充分发挥我区的心理矫治力量和现有的心理矫治平台,组织心理咨询工作人员与未成年人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对接,为每名未成年人社区服刑人员配备心理咨询师,建立心理咨询健康档案,可以通过心理测评,对症下药。同时,提供心理咨询,针对他们情绪不稳定,自尊心强,害怕被歧视等特点,本着平等、尊重的态度,进行耐心帮教。对他们的优点、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对缺点和错误要善意提醒,有效制止,并帮助他们控制情绪,调整心态,建立守法的心理结构,从而树立信心,回归正途。

五、注重保密、推行“周末矫正”和“交叉矫正”工作制度。

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在就学或就业时,从内心深处多不愿意让周围同学、同事知道其服刑人员的身份。因此,从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出发,各级矫正组织在开展监管教育活动时既要注意保密范围、讲究工作方法,又要防止服刑人员因读书、就业发生脱管、漏管现象。实践中,可推行“周末矫正”和“交叉矫正”工作模式。“周末矫正”就是充分考虑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正常的工作和学习时间,将《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所规定的入矫宣告、法制教育、社区服务、教育帮扶、活动情况汇报等执法活动全部放在周末或法定假期时间进行,确保未成年人社区服刑人员的正常工作和学习不受影响。“交叉矫正”即不在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社会和工作的地方公开身份,把矫正活动的开展与其所在的社区或学校分离。其方法:可以选择适当的时间、地点,并可在青年志愿者的引导下,以“志愿者”的身份进行,以防止来自社会的歧视。与此同时,控制社区服务强度,选择有教育意义的项目,如卫生创建、交通秩序维护、帮助孤残儿童及照顾孤寡老人等。

六、突出帮扶,实现回归社会“软着陆”。

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相对成年人而言,更加需要来自社会的关爱和帮扶,也是开展社区矫正职责所在。因此,应发挥社区矫正工作组成员单位、社会团体及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实施“帮扶工程”,力求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回归社会实现“软着陆”。一帮学,对因犯罪受到刑罚处罚的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在就学遇到困难时,督促其法定监护人,并帮助协调有关学校,使其继续接受教育,完成学业。二帮困,帮困重帮“志”,使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树立远大志向。与此同时,对其中特困人员要多方努力,争取民政部门落实社会救济等政策,做到应济尽济。三帮教,帮教重帮“法”,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跟踪教育转化,谈人生,话未来,教育他们遵纪守法走正道。四帮就业,联合人社部门对有就业愿望的社区服刑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其顺利就业创造条件。此外,发动特殊人群管理教育服务工作协会企业会员开展结对帮带,进行技术指导,帮助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以及就业等。五帮家,利用街道网格化管理的平台,将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监管教育纳入网格化管理内容,定人定期家访,帮助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重新融入家庭生活,使其不受兄弟姐妹歧视、不被父母嫌弃,能够安身暖心、安居乐业。

学习《未成年保护法》心得


学习《未成年保护法》心得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游人说教师是园丁,有人说教师是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是一个不同于其他的工作的工作,她神圣、伟大、高尚,世界一切赞美的词语都可以用在她身上。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学习的是《守则》《规范》;当我成为教师的时候,学习的是《教师法》。我国于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长期以来《教师法》虽然存在着,但许多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例如殴打、辱骂、诽谤教师、拖欠工资等等的事情发生,而教师迫于时代和社会的压力,能够主动利用这件法律武器去捍卫自己的人却不多,这说明教师只知法、守法是不够的,因为用法也是我们基本的权利。教师作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教师必修的一门功课。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亏是可以吞下去,那现在我不会再怎么认为了,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她们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
另外,教师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一定的义务。在学习了《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后,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不威胁、责难家长。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不穿奇装异服,处处“身正为范”。对于后进生,不拔苗助长,不讽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教书和学习的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师的人生,还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用《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护法》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样才得以使我们的事业走向辉煌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长。




未成年保护心得体会


未成年人是人类的希望,国家、民族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予以特殊保护,做好他们的培养教育工作,是一项具有战略性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下面是未成年保护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未成年保护心得体会1

今天,学习重温了未成年人保护法,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学习未成年保护法的心得体会。

本法共有七章五十六条,分为总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法律责任,附则六章,对其中的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社会保护感受比较多。

第二章第九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作为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接触学生的辍学情况太多了,有时真的就急得和家长对峙起来,拿出法律条文讲给家长听,可是作用并不明显,由此感慨,这是什么原因呢?家长本身的素质问题,还是社会问题?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国家对教育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的提高,各地方经济条件也在飞速发展,应该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出现提高的局面,这些年来,不可否定是大多数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情重视程度很高,也认识到了当今社会知识的重要性。可是,还是看到不少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态度漠然,任其发展。甚至是学生不到学生上课也漠不关心,上不上不关自己的事。有的家长只顾自己挣眼前的钱,跟本不看以后的路,也有的家长甚至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给子女攒下多少多少的钱,这怎么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又在哪里呀?有时我在给学生上课时老是有这样的担忧:你们肩着祖国的未来,可是,将来你真的长大成人,你拿什么来回报社会,你拿什么来促进这个社会的发展,你又拿什么来爱护自己的祖国?又何况,现在教室里已经有的学生掉了队,他们又拿什么来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虽然的想法不全面,并没有实事求是的分析的学生将来个素质的发展,可是,这也绝对不杞人忧天的想法吧?

第三章每十三条中提到: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岐视,心得体会《学习未成年保护法的心得体会》。

是啊,老人们有句话,孩子是自己的好,这不错吧?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孩子,那么,我们对待学生时,缺少的不仅仅是耐心,应该是没有爱心的狠心人。看看现在的学校教育,至少有半数以上的学校,班级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采取的是什么态度啊?我想,我不说,你也可以想像得出吧。那些些品行有缺点的学生呢?缺爹少娘,短传授,不经人,死不要%,等等难听话,都会从老师的口中说出来,而且大有驱之愈早愈可以大快人心。

这个问题,我觉得既然本法中规定在学校保护的内容中,那么,这肯定是学校的问题。无言涉足!

第四章第二十一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造条件,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第二十三条规定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有关主管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第二十五条规定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说到这几条的规定内容,你可能已经想到我要谈的问题了吧?是啊,刚才提到了,地方经济发展的产物,农村科技进步的见证——网吧,游戏厅如雨后春笋的突现,让人不觉眼前一亮,可是,紧接着又会让你大惊,因为这些地方挣的钱,没有几个是成年人贡献出来的,不,应该说,没有几个是成年人看书直接贡献出来的,都是他们的子女从他们手中从多种途径取又交给那些不能分辨是否已成年的老板们的。至于这个问题,我也不想多谈了,在这方面,我有一个专门的论文:《论青少年网络道德观的培养》希望有时间的时候,各位可以从网上查到。

好了,反过来,说说自己对本法的认识吧,规定是全面的,对未成年的保护是我们希望的,是对孩子,对社会有好处的,至于法律条文的内容真的是无械可击的,我不想再多评述,可是,我觉得,执法力度又有什么是可以保障的呢?再这样下去,让人汗颜!

未成年保护心得体会2

我们刚学习了《预防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就是我们祖国的下一代、祖国花朵,祖国的未来,作为教师则承担着非常重要的教育、引导他们茁壮成长的任务。而教师作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也是我们教师必修的一门功课。只有学好法,用好法,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人才。

在学习之后,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不威胁、责难家长。时刻处处“身正为范”。对于后进生,不拔苗助长,不讽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现如今的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和教育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壤之别。

另外,作为教师要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的犯罪还要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对少数有不良行为以及有不良行为倾向的“问题学生”实施重点帮扶,预防和减少犯罪。一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要尽可能的对全体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对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的学生的校内外表现重点掌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互通信息,同时,老师、学生结对帮扶,防患于未然。二是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的违法犯罪。学习后进的学生,往往思想品行、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也是后进的,作为教师要狠抓且会抓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转化后进生工作的计划,列出后进生名单,分析后进生现状、原因、家庭情况、在校外交往人员,填写后进生情况登记表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做法对这些“问题学生”有着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十多年的教书和学习的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师的人生,还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长、使我们的教育事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走向辉煌,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未成年保护心得体会]

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心得


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必须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采取多种形式,分层实施才能提高教育效果,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一)区分层次,继续上好法制课。要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并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使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实践中,一是注意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水平由浅入深地分阶段、分层次施教。小学阶段侧重法律常识的启蒙教育,使其初步了解一些与日常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法律常识,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品德行为;初中阶段重点学习与日常行为有关的重要法律法规,提高学生遵纪守法意识;高中阶段主要学习法律基本理论和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宪法权威的意识和依法享有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的观念。同时,要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法律常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是要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要指导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意识地渗透法律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法制教育。在小学,结合思想品德课、社会课和语文等学科教学,渗透《义务教育法》、《国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知识;在中学,结合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渗透《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等知识。

(二)形式多样,提高法制教育效果。一是举办主题班队会、模拟法庭、开展社会调查、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是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形式,通过宣讲法律故事,进行典型案例审理等,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效果。二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要依靠居委会、村委会协助学校和家长做好所在区域学生假期的学习生活及教育活动,并协助家长做好监护工作,共同做好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特别是做好对行为偏常学生的帮教工作,努力切断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源头,确保学生不出问题。

(三)突出重点,提高法制教育针对性。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除进行必要的法律知识教育,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外,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少数有不良行为以及有不良行为倾向的问题学生实施重点帮扶,预防和减少犯罪。一是要求各中学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发动教师对全体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对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的学生的校内外表现重点掌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互通信息,同时,学校领导、老师结对帮扶,防患于未然。二是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一环。学习后进的学生,往往思想品行、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也是后进的,我们要求学校加强领导,成立转化后进生工作指导小组,排出转化后进生工作计划,排出后进生名单,分析后进生现状、原因、家庭情况、在校外交往人员,填写后进生情况登记表,确定负责帮教的教师。

总之,国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民主与法制的推进,都寄希望于广大青少年。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学习《预防未成年犯罪法》心得体会


学习《预防未成年犯罪法》

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特殊之处在于他们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他们从心理上正处于从无知到有知、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时期,心理上比较脆弱,更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外界的侵犯,而我们的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而且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明天。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全面文明素养的人。让未成年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让未成年人懂得尊重和善待生命,懂得遵守规则和秩序,懂得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这是我们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认真的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后感触颇深:

未成年人犯罪者可以说是社会大环境的“牺牲品”,是社会的消极方面在孩子们身上的体现。说是“牺牲品”,就是指未成年人犯罪的根在社会,毁在孩子。这也是让家长、让社会、各级党政痛心、焦虑的关键所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主客观因素往往交错在一起,互相影响,要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关键做好以下几点:

一、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律观念。我们每位教师都要认真的上好法制课。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有教材,并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使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实践中,一是注意根据我们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水平由浅入深地分阶段、分层次施教。小学阶段侧重法律常识的启蒙教育,使其初步了解一些与日常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法律常识,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品德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是要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要指导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意识地渗透法律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法制教育。在小学,结合思想品德课、社会课和语文等学科教学,渗透《义务教育法》、《国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知识;在中学,结合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渗透《》、《》、《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等知识。

二、有效利用形式,提高法制教育效果。一是我们要利用举办主题班队会、模拟法庭、开展社会调查、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法制教育的形式,通过宣讲法律,进行典型案例审理等,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效果。二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要依靠居委会、村委会协助学校和家长做好所在区域学生假期的学习生活及教育活动,并协助家长做好监护工作,共同做好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特别是做好对“行为偏常”学生的帮教工作,努力切断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源头,确保学生不出问题。

三、重视家庭教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还要重视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青少年违法犯罪,绝大多数都同他们的家庭教育不良有密切关系。家长要端正言行,克服不良习惯,给孩子树立榜样。父母应当努力做好“三大主体角色”,即成为合格父母、合格教师和合格主人。

总之,我们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谆谆教导,或以同龄人的事例现身说法,在细致的心理交流活动中,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树立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从小预防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道路。

《未成年人保护法》心得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而且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明天。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全面文明素养的人。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让孩子懂得尊重和善待生命,懂得遵守规则和秩序,懂得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这是家庭、学校、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同时未成年人也是一个特殊群体,特殊之处即在于他们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他们从心理上正处于从无知到有知、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时期,心理上比较脆弱,更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外界的侵犯;另一方面,我们这个社会还是一个以成年人为中心的社会,所制定的法律政策的主要参照物是成人。
因此我认真的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于本法中提到的五项权益和优先权感触颇深:
未成年人将被赋予五项权益
原文: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等权利。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解读:现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权利没有做专门规定,只有一款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祝铭山解释,生存权是指未成年人享有固有的生命权、健康权和基本生活保障的权利;发展权是指未成年人享有充分发展全部体能和智能的权利;参与权是指参与家庭和社会生活,并就影响他们生活的事项发表意见的权利。
草案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贫困、残疾、失去监护和暂住人口中的未成年人以及其他有实际困难的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
发生突发事件优先照顾未成年人
原文:优先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公共场所和学校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
解读:草案重要的修改就是增加了“优先”二字,体现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优先的原则。未成年人优先的基本含义是,对他们的权利,对他们的生存、保护和发展给予高度优先,无论任何机构、任何情况,都应该把未成年人放在最优先考虑的地位。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工青妇室主任于建伟称,在法律中明确未成年人生存、参与以及优先保护等几种权益,应该说还是第一次。突发事件中优先救护未成年人的规定可谓优先原则的具体化。
作为教师每一天都面对的是未成年人,因此解读《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应该放在首位!因此,有时间就要读!

学习未成年人维护法心得领会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具有一定意义的,要知道未成年人保护的现在很迫切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心得体会,供你参考!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心得体会篇1

拂晓的初阳蒸融着大地,我们在校园里听了一场法制教育讲座。

一个17岁的失足少年,低着头,镇定而严肃向我们诉说了一段真实的人生经历。他10岁父母就离异了,我无法想象这对一颗涉世未深的童心的打击有多么大。幼小的他就带着一个妹妹,跟着近乎崩溃的母亲过上了相依为命的艰苦生活。14岁就去工地打工,辛苦而劳累,薪水十分微薄,但他感到快乐,那是一比温馨的财富。可是后来,他开始沾染了不良的恶习:抽烟,饮酒,还在社会上结交了不三不四的混混。就这样,很轻易,很自然地他走上了一条黑暗的不归路。

他将在监狱里度过漫长的八年。八年的监狱生活永远都是不堪回首的一页。烙下的疤痕将终身隐隐作痛。沉重的记忆燃烧着沸腾的血液,永远泛滥在他愈发成熟的心灵。他美好而灿烂的豆蔻年华就此葬送。有道是:男儿到死心如铁,但高城望断,回首乡关归路难。如今,他在忏悔,他想起了他母亲凄凉的泪,是那么让人寒心入骨。

在人生最重要的十字路口走错了一步,就是因为这一步而造成了今天的这种局面。我为他的行为感到羞耻、可悲,为他的忏悔感到同情。可法网无情,也许真的太残酷了。我似乎越来越感觉到冷,胜似凛冽风霜的侵袭。但就是这份无私,也给了我一份安全的温暖,冷酷丝毫掩盖不了正义。其实,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多用心去感受,遵法守法,让法活到我们心中。

从他的现身说教中我感受到了: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不良诱惑无奇不有:美食娱乐,博采游艺,麻将扑克,功名利禄,金钱财物,江湖义气,毒品都可能成为诱惑的陷阱。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下场是可想而知的。正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但如果我们能保持头脑清醒,正确地把握和控制自己,就不会被这些诱惑牵着鼻子走,也就不会像他那样跌入这种深渊而不能自拔。

花开了又谢,风吹了有歇,但我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心得体会篇2

人生会面临许多选择,当你正处于十字路口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时,你将做出如何决择?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能明辨是非而选错了道路使自己后悔一生,当然尤其是我们青少年.

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学校为我们组织了一节法制教育课.这对于我们来说真可畏谓意义重大.

我认真地听完了这次报告会的内容,给我的感触很深.做这个报告会的是三位正在服刑的人员,不仅如此,他们都是拥有自己美好青春的三位年轻青年.他们为我们讲述了自己是如何走上这条不归路的,又是如何的后悔与失去自由的无奈和悲哀.

他们用自己犯的过错来警示我们这些正处于美好青春年华的少男少女们,这些正享受着生活的美好与自由的可贵的我们,告诉我们要从小树立省法律意识,遵纪守法,要学法、懂法、守法,做一个社会上的好公民。同时还告诉我们要慎重交友并无论处于何时何地都不忘父母对我们的恩情.这是一个处于失去自由的天空的人发自内心的悔恨和领悟.他们想把这些道理传达给拥有自由的我们。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有很大的启发,甚至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可以产生心灵的震撼.。

听完这节课,我想这对于我以后的人生道路起着巨大的作用.它给了我许多真理和启发,告诉我要想成才必先学会做人,我会一直受用!

听了今天的报告,我感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为什么呈上升趋势,主要是他们法律意识淡薄,有的不懂法,还有的不知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什么是自己应有的权利,什么是自己应尽的义务。没能真正理解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不能在社会行为中自觉地运用法律知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要培养未成年人的自觉法律意识,首先应组织未成年人系统学习法律,多形式组织未成年人学习新《宪法》、《刑法》、《刑诉法》和《社会治安处罚条例》等法律条文,在社会行为中自觉地运用法律知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用法律武器与一切违法犯罪的现象作斗争。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心得体会篇3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能明辨是非,因而选错了道路,让自己后悔一生,尤其是我们青少年。因此,为了增强我们青少年的学法、普法意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我们学校举行了法制教育专题报告会。为我们作报告的是我校法制教育副校长纪荣利老师。

本次报告会的主题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场及时雨,它让我们清醒地看到自身的不足。很多案例的发生让我们为那些误入歧途的青少年大为惋惜,在惋惜之余,我们也认识到他们是法律无知者,在法律面前没有敬畏之心,只因一时冲动而铸成大错。

纪老师首先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案例:某高级技工学校的学生王某,利用网络传播犯罪方法,从而受到了法律的制裁。王某仅仅是一个在校学生,一个未成年人,却犯了罪。是什么原因让青少年犯罪的呢?纪老师给我们总结了一下,主要是因为不听家长、老师的教诲,法律意识淡薄,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较弱,以至于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偷盗、吸毒、贩毒等,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我们知道了那些与我们年龄相仿的青少年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我想,根本原因是他们的法律意识淡薄,总认为自己做的是小事,等酿成大错时后悔已经晚了。在这些案例中,有很多人是因为一时冲动才犯了罪。

犯了罪,一关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更有甚者把自己的一生都毁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在人生的旅途中,青春是最美丽的篇章。如果这最美好的时间在那失去自由的地方度过,会对自己的人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青少年犯罪,不仅毁了自己,而且会连累到自己的家人。家人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我们这样做,岂不是辜负了他们?就算是为了家人,我们也不能做出这种荒唐事来。所以,我们要预防违法犯罪。

预防违法犯罪,首先要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守法。我们青少年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次,要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增强控制力,做事要沉着冷静,要分清自己该做的事和不该做的事。第三,在交友方面,更要增强判断力,谨慎交友,从而更好地发展自我。

这次法制教育报告会是一次发人深省的心灵教诲,为我们青少年上了很好的一课。我们应牢记其中的道理,努力学习,好好做人,让自己的生命之船在正确的航线上行驶。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