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什么叫“日记”

因为经历和思想不同,针对同一事同一作品,想法当然不一样,如果我们需要发表自己的见解,见解的来源就是自己的心得体会。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都写过心得体会吧,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很好地提升我们的思考水平,那么一篇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由小编收集整理的《妈妈,什么叫“日记”》,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妈妈,什么叫“日记”

Kevin迷上了《爆笑校园》故事图书,《爆笑校园》其实比较适合小学生看,是Kevin外婆无意中从家里柜子里找出来的,明白Kevin爱听故事,但把这本书送给了Kevin。一天,我随意翻开这本书,讲了一个一字之差给Kevin听:说有个叫呆头的小男孩个性会写错别字,老师总是叫他要细心,可呆头总是不以为然,说写错一点点没关系,老师告诉他一字之差,差之千里呢。一天,学校举办元旦庆典活动,呆头在庆典横幅上把庆祝元旦写成了庆祝完旦。Kevin听后,立刻哈哈大笑起来。此后,Kevin迷上了这本《爆笑校园》,学到了很多幽默的语句。有一天,他在看书上看到了日记一词,便问:妈妈,什么是日记啊?我告诉Kevin:日记就是每一天把一天中发生的最有好处、最搞笑的事情写下来,这就叫日记。

那我也想写日记。Kevin有些迫不及待。

那好吧,这天开始(20xx年6月7日)我们就开始写日记。[由整理]

第一篇日记正好是Kevin刚被拔了牙,于是我便推荐Kevin就写拔牙这件事情,因为Kevin这时还不会写字,便由Kevin口述,我来代笔,由于是第一次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一天中印象最深的事情,Kevin口述时并不是很流畅,只是很简单地说医生拔了我的牙,我没哭。既然Kevin有兴趣写日记这是一件好事,从此刻就开始培养他,他不会写字但能够透过口述,这样不仅仅能够让他梳理一天中发生

生的事情,还能够锻炼他叙事及口头表达潜力,这对他以后的写作都有益,也是识字的一个好方法。于是我跟Kevin讲解了日记简单的书写规范,要写时光、日期和天气,还要写标题,叙述事情的时候呢要把当时发生的状况说清楚,不能一两句就说完了。在我和Kevin的努力合作下,第一篇日记诞生了。

[日记原文]带符号的名字

20xx年6月7日晴

我拔牙了

这些天来,我的牙齿好痛啊,吃起东西来感觉牙齿会动。这天,爸爸带我去口腔医院检查牙齿,医生叫我张开嘴巴看了一下说:哎哟,长牙了。然后又说:去四楼拔牙。高雅网名

到了四楼,另一个医生再一次认真检查了一遍我的牙齿后,那个医生就让爸爸到一楼去交费了,我自我一个人在四楼。医生叫我躺在床上,但是床太高了,比我都高,嘿嘿,我爬不上去,最后医生把我抱上去的。然后医生用针筒在我牙齿边上(牙银)打了针麻药,又用钳子把我的门牙给拔掉了,有一点点疼,又有一点点怕,我好怕自我的牙齿被全部拔掉,所以我就流了点眼泪。牙齿拔掉了以后,医生立刻用了一团棉花塞到我嘴巴里,这样牙齿就不会流血了。医生还交待,以后可不能吃糖哦。

怎样样,小朋友们,我是不是很勇敢啊!

妈咪小记:孩子的日记是他们生活和学习的真实写照,从小培养孩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

仅仅能够帮忙孩子记忆,还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孩子还不会写字的时候,能够让孩子口述,父母代写,以真实地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为什么妈妈总是说“不”》教学反思


《为什么妈妈总是说“不”》

今天下午第三节课,我们班在梦想空间上了《为什么妈妈总是说“不”》一课。

由于这是我们在梦想中心上的第十三个课时了,我们师生之间对梦想课程活动的开展,可以说基本上是“轻车熟路,”比较轻松了。从分组到团队建设,从热身游戏到主题活动的开展以及最后的讨论、评价等等,尤其感觉今天的这节课比较轻松,可能主要是因为师生之间的配合始终是积极、默契、有趣的。

但我觉得最主要的是《为什么妈妈总是说“不”》这个课时的内容很接近我们二年级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这个时候正是在爸爸、妈妈的关心和呵护下,常常听到“不可以”、“不准”“不要这样做”等等这样的“干涉”和“限制”的话题。当老师对他们提出“同学们,你们在家里或其它地方,爸爸妈妈经常对你说‘不可以’、‘不准’、‘不要这样做’之类的话”吗?“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他们这样说了?”等等这些问题的时候,孩子们不仅对答如流,而且观点比较正确。

再通过绘本ppT《大卫,不可以》的阅读、讨论时,大家争先恐后、气氛热烈,高高举着的小手久久不肯收回放下。这是为什么呢?不正说明大卫的恰恰是孩子们生活的写照吗?所以孩子们不仅被绘本ppT中大卫的生活经历,深深地吸引,而且从这个绘本故事中得到了更多的启示和生活的经验,孩子们在延伸讨论的过程中,更是各抒已见,有许多新颖独到的见解(呵呵,这样夸孩子们我觉得是应该的),且听——

1、“我们不能爬到停着的车子下面做玩,如果司机来开车的时候没有发现你在下面,就会有生命危险。”

2、“我们不能一个人到河边玩水,万一被水冲走了,没人发现。就没命了。”

3、“我们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不要玩玩火、玩电,不能用手指去钻电板的插孔,这样会触电的。”

4、“不要在公路上玩耍,不要撞红灯。”

5、“不要乱拿别人的东西,以后长大了,会变成大强盗,要被坐牢的。”……

总之,这节课我感觉是满意的,因为孩子们表现越来越棒!在活动中,他们不仅能开心学习,从故事中得到启示,并且提升了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说话表达的能力。认识、理解爸爸妈妈的“干涉”和“限制”是有道理的,从大卫偎依在妈妈怀里,更体会到“妈妈是为了我们好,才这么说的,其实每个孩子的妈妈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学生:唐鑫的发言)。当天罗春晖同学就在中写到:“今天下午第三节课,我们班去梦想空间上《为什么妈妈总说‘不’》这一课,看了《大卫,不可以》的故事后,我觉得大卫很有趣,因为他很玩皮。还觉得他很好笑,因为他把他的家里搞得一团糟……妈妈总是对他说:‘大卫,不可以。’他却不听,后来他才明白妈妈的意思,他在妈妈的怀里睡着了,他一定很感动!”

课前的热身小游戏,我们可以灵活、恰当、适时地安排使用。比如今天我们的小游戏就是我们语文书刚上过的“识字六”——拍手歌。课前我让同学们两人一组,读读拍拍,一得开心,二得复习背诵课文,两全齐美,相得益彰!

我认为:

◎每一节梦想课就是给学生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思想品德教育课。

◎每一节梦想课就是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每一节梦想课就是给学生上了一节语言艺术、能力展示课。

◎每一节梦想课都是链接文化课学习的最好纽带。

不足:少数学生没有完全投入到梦想课堂的学习活动,主要表现在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也许是学生个体差异的必然体现。我想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不断进步,他们今后也会有精彩的一面!

黎平城关四小 老师郭绍美

我的好朋友叫洋洋


我的好朋友叫洋洋

洋洋是隔壁邻居家的一小男孩儿,比Kevin大12天,是我们搬到新家后Kevin认识的第一个朋友。我们两家都住在同栋楼的复式楼,不一样单元,但正好是两隔壁,中间隔一堵墙。刚开始认识时,两个小朋友借助着楼梯翻过来翻过去的串门,这样既不方便也很危险,我们总是开玩笑的说这是一堵柏林墙。搬进家不久,洋洋家里正好请了工人在楼顶上砌巢以便种菜,这样就能够吃上自我家种的绿色蔬菜了。

我们是不是能够商量把这堵墙给敲了,这样两个小朋友以后就有伴玩了。洋洋爸爸提出推荐。

能够啊,我正有这想法呢。很快,这堵柏林墙打通了,从此,Kevin和洋洋成了最要好的朋友,半年后,洋洋也进了Kevin的托班,两个好朋友整天在一块儿玩,回来后还互相串门。[由整理]

就在这个时候,Kevin爱哭的情绪基本已经渡过,而刚入托班的洋洋却似乎也出现了相同的情绪反应,以哭来渲泄自我的不满,两个小朋友常常因为抢玩具闹得不欢而散,洋洋总是以哭声来结束两个人的游戏。而最终弄哭的是洋洋,受伤的是Kevin。

妈妈,洋洋又打我了。Kevin一边流着眼泪,一边抚摸着他受伤的小脸蛋。老干部工作总结

没事儿宝贝儿,洋洋是不留意的,下次玩玩具时,你就优先给洋洋玩,你去找其他的玩具,能够吗?

可我也喜欢那玩具啊。Kevin有些不解。

那洋

洋洋是不是你的好朋友啊?有玩具是不是就应分享啊,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是啊。

你是小主人,理应把玩具优先给客人玩,这样,下次你去他家里玩,他也会这样招待你的,对吗?Kevin点点头。我明白了,小主人是要让客人优先选玩具的对吗?

从那以后,Kevin开始懂得分享和礼让,尽管两个小朋友在一齐玩后,受伤的总是Kevin。随着两个小朋友的渐渐长大以及家长们的悉心引导,他们开始不再需要大人的陪伴也能很好的相处。在进入中班后,两个好朋友开始很少出现因争抢玩具、意见不统一等现象而闹得不欢而散,虽然有时也难以避免打打闹闹,但我们依然很庆幸Kevin生命中出现的第一个好朋友洋洋。

妈咪小记:让孩子学会与他人交往并愉快的理解小伙伴,懂得分享与礼让,让孩子尽早学会储存友谊,懂得感恩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人。在孩子与玩伴出现意见不和等状况,作为家长,要做好沟通和引导,千万不能因为孩子吃了亏而阻止孩子间的交往。如果父母对自我的邻居不满,对孩子的小伙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让自我的孩子和他们交朋友,让孩子觉得好像自我跟别人很不一样,孩子长大以后就很难与任何人自然地相处。

叫三声夸克教学反思


篇一:叫三声夸克

《叫三声夸克》是苏教版八下第三单元“事理说明”的一篇介绍物理知识的说明文,说明的对象属于微观世界的抽象概念。苏教版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每个单元都有单元提示,那么每课所确立的学习目标均应参考单元目标而设定。每篇课文的内容很多,可讲可学的内容也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精心取舍,分清主次,不可面面俱到,否则就会产生“蜻蜓点水”的现象。

对于接触物理知识不久的初二 学生 来说,抽象的物理概念显得有点难,如果纯粹从说明文的角度讲课,庞杂的文体知识可能会使学生觉得无所适从。本文 介绍的是一种科学知识,所以有很强的科学性,同时语言很有特色,生动形象,通俗有趣,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说明。我主要引导学生重点去品读本篇说明文的语言,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就体现了科(知识性)与普(通俗易懂)的完美结合。因此,把“ 体会本文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说明科学知识的特点”作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激发学生热情,激趣教学

课堂要有效,调动学生主体热情很重要,有热情,才有积极学习的情志,才有高效课堂。本文最大的一个语言特色是以“盒子”为喻的打比方。在众多的说明方法中,“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用得最多,为什么呢?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是呀,为什么”,学生在思考的时候就会想“盒子”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来打比方,化抽象为具体,易于让读者接受。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了,自然就得出“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作用。这就比教师单纯的说教和灌输教的巧妙。

本节课的亮点还在于,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寻找“打比方” 以外的形象化、通俗化的语言。比如“还测定了它们的质量是多少,带有什么样的电荷,如何自旋( 左旋还是右旋) ,寿命多长,就像调查户口似的,记入了档案,再加以分析 。”“这真是怪事,仿佛士兵犯了错误被禁闭而失去了自由,难道就没有一个自由夸克吗? ” 出乎我的意料,学生找到了三处,我顺势让他们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其中的两位同学能紧扣内容来分析作用,尽管回答问题有些紧张,但不影响思维之花在他们内心深处自然绽放。

课堂上,教师的作用还体现在“对话帮扶”上。我在处理学生回答问题出现的偏差时,没能及时抓住问题契机去适时引导,让一两个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的机会溜之大吉。比如,当我提出问题“课文里使用最多的说明方法是什么”的时候,学生脱口而出“举例子”、“列数字”,这个时候,教师的引导帮扶显得尤为重要。我留给学生的时间不多,过早的给出了问题的答案。如何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高层次,是教师必备的教学机智,这也是这堂课的遗憾之一。

回首课赛的教学设计到课堂实践,有忙碌、有焦虑,还有些许的紧张,那只是自己转变教育理念,努力引导学生“学精彩”的初步尝试。在教学这条路上,我还有许多要进一步学习、完善的地方。我想,持之以恒、不断创新、不断反思是最好的方法、途径。

篇二:叫三声夸克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介绍物理知识的说明文,知识性较强。对于初次接触物理知识的初二学生来说,如同乘快船摆篙,一不小心就方向不明。因此,我就从教法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启学生的心智,并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我把教学过程设为:导入—定向—自学—展示交流—练习—拓展。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了解说明事物的特征,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掌握了文章的基本内容,也能体会到科学家们那种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象的不倦的探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注重课堂练习实践,在活动中了解科学知识,训练研究问题、表达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

也许设想是理想化的,可惜我在今天的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没能很好地做好时间的安排。在“自学”这一环节所花时间过多,导致后面学生展示与交流不够,且预设的练习没能完成,最后显得过于仓促,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且有个学生讲到“大约10万个原子核排成一条直线才相当于一个原子的直径。”这里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时,我也没能及时指出这里的“大约”用法的准确性。总之,本节课留下太多的不足与遗憾。我以后一定要更努力学习,不断给自己加入一些鲜活的“血液”。我想,学校给我这个学习的机会,我也该进行一次痛苦的自我改革了。

读《因为痛,所以叫青春》有感


——生命中的成长之痛

童年时,我们的生活安稳无忧,但那种幸福只能被称为“水族馆里的幸福。”这安稳的代价是厚厚的玻璃,生活只是在结实的玻璃缸里朝外张望。我们成人之后,那块玻璃被打碎,我们变成了能够接触到鱼缸外面世界的小鱼,只剩下自己一个人,独自站在人生面前。

——题记

断断续续读完了写给独自站在人生路口的告白书——《因为痛,所以叫青春》。作者对青春阶段的人们在工作、生活、感情中遇到的困惑、迷惘、挫折进行了剖析:因为不安,所以青春;因为茫然,所以青春;因为彷徨,所以青春;因为忐忑,所以青春——每个人的青春阶段都会有不安和躁动,同时从一个大方向教给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度过青春,看待青春。但从书名看觉得这是一本写给青年朋友的书,只有阅读完毕才感到这本书也值得成年人细细品味,因为人生处处有路口,很多时候需要你一个人来面对、来选择。

我的人生此刻停留在几点

作者假设每人可以活到80岁,从而推算出每一年相当于18分钟,已过不惑的我也只不过才刚刚下午一点多钟,距离“傍晚(55岁退休)”还有一段时间,还不能得过且过地混日子。“夕阳西下的6点10分并不意味着不可以再转换方向,有新的作为,仍旧有许多未知的全新世界等待你去探索。夕阳无限好。”阅读时感觉作者就坐在一边与我促膝谈心,像向导、又像老者,时时鞭策自己——人生从不会嫌太年轻或太老,一切都刚刚好,从今天努力,永远不晚。

学历的影响会有多久

学历曾是我心中永远的痛,时下我们常把“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挂在嘴边,殊不知“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努力补功课”也是当下的最好写照。资格证考试、技能鉴定、职称考试、技师(工程师)评审……哪一关都离不开学习和考试,虽说文凭并不代表水平,身边也不乏学历低者领导学历高者的现象,可在前三十几年学历一直是我心中的痛——人前自卑、工作面前不自信,感觉自己一个工人啥都不如别人。“大学不过是起点,人生并没有什么绝对的保障,那些所谓的保障只会让你在起跑线上占据一条看上去更有利的跑道而已,这并不能保证你会因此拿到冠军。”这几年的努力也更证实了这一点——大学并非人生的最终目的,只要努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绽放的季节,即便是迟了那么一点点,但当它降临的那一刻,你绚丽的人生之花将不逊色于任何早开的花朵。在人生的某个节点上,你终究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抓住身边的时间小偷

“每天忙的焦头烂额,真没时间干这个。”“太忙,没有时间。”“哪有那么多时间呀?”……我们常听到、也常不由自主地把这些话挂在嘴边。鲁迅曾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作者也把那些零零碎碎的时间称之为“鸡肋时间”,一刻钟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其实,如果我们能把一刻钟之内能做的事情立即着手解决,而不要用过一会儿再做的想法来安慰自己的话,很多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的。曾在报纸上读过一则报道“采油二厂的一名女工每天利用坐班车的半小时记英语单词,日积月累竟也通过了职称英语考试。”曾记得与儿子学英语那会儿,我也时常将英语课文抄写在便签纸上,抽时间就拿出来背、记,那段时间自己也可以写点英语小短文什么的,只是没有坚持下来,让众多的“鸡肋时间”白白溜走。有句话这样说的:“成功人士的一天是25小时,失败之人的一天是23小时。”活出怎样的人生完全取决于你如何利用一天的24小时。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时间小偷,时间并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嫩不能有效加以利用”的问题,人生只有忙碌起来才能感觉生活更富激情,才能更好地管理时间。

自信的放开手中的绳索

知识、气质、自信都是成功的制胜法宝。人到中年,社会阅历磨圆了人生的棱角,混日子、得过且过在潜意识里取代了自信。“惧怕的不是井深,而是看不到地面。”常年累月、机械而重复的工作让身边不少人感到犹如手握一根绳索吊在深井的半空中,长时间的攀爬尝试已让职工感到精疲力竭,随之而来的是恐惧和力气的消失殆尽。渺茫的目标带来的是困难重重,职工虽然疲惫但又不想放弃,怕自己后悔和留下后遗症。书中给出的答案是——松开绳索,选择放弃,进而放手。因为你所惧怕的并非是井有多深,而是看不见地面,仅仅是看不清而已,其实地面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远,但死亡的恐惧却让你紧抓不放——这就是我们常人的心态。故事告诉我,自信是强大的武器,因为在人生路上并没有设置那么多让你粉身碎骨的障碍,只要你打起精神,相信自己,就能够安全着陆——请不要惧怕坠落,地面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远;况且你还很年轻,任何坠落造成的伤痛都可以很快痊愈;请不要害怕,坠落的过程中其实会有翅膀协助你的。再回到我们的工作岗位上,只要你有较强的责任感和执行力,加上精湛的技术,相信一定能借助总厂这个平台展示自己的风采。

做任何工作都需要的能力

“文字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作者把“文字能力”视为做任何工作都需要的能力,文中又说“要写出文章只要达到了小学毕业的水准就行,但要写出好文章即使硕士毕业也未必能做到。写好文章的背后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独到此我受到莫大鼓舞,尽管平时一直在坚持写,可总觉得自己的底子不如别人,文化底蕴不够、看问题的角度不够,为此儿子也常批评我的文章如白开水般泛泛而谈,充其量算作流水账而已,我也曾矛盾过,也曾想放弃过,可心中又有更多的不甘,即便是在文字工作上成不了大气候,也为自己的爱好坚持着。近日读冯文孝为女儿写的成长日记——《这样成长》感触颇深,正如作者所言,不为别的,就为了晚年时对孩子成长过程的一种美好回忆,为了这份美好,我选择坚持。

青春就是用来迷茫不安的,青春就是用来历练的,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有着破茧成蝶的疼痛——因为痛,所以叫青春。送给站在人参路口的你我他,希望这本书能为正彷徨和迷茫的人带来正能量,因为只要生命存在一天,你就依然年轻!

有一种教育叫阳光


尹庄中心小学 赵春梅

有一种教育叫阳光 晓蒙 是 我门班 最 不爱说话的学生,课堂上很难看到她举手发言,总是两眼呆呆地注视着前方的黑板,不知道她在听还是在开小差?我常常犯难,不知道如何走进她的心灵. 有次课间,我和孩子们在一起交 谈 ,说到小时侯自己嘴谗,春天来临的时候经常到地里拔一种植物叫甜甜杆,咀嚼它那甜丝丝的味道.第二天中午,我还没有进班,就发现孩子们围在一 起,叫嚷着什么。

这时,我的学生跑来汇报:老师,晓蒙送给你吃,她说你喜欢吃甜甜杆,今天中午一放学晓蒙就去拔了,到现在还没有吃饭呢……孩子们七嘴巴舌地汇报着.我看见了人群里的晓蒙,第一次灿烂的晓蒙 ∶一身尘土,头发也混乱了,一脸的疲惫,又一脸的兴奋.晓蒙笑着向我走来,用粘满泥巴地小手紧紧地攥着甜甜杆,递给我,羞涩地说∶“老师,给你的……” 一瞬间,我的眼角湿润了.怕孩子们看见我的泪,我一把抱过晓蒙搂在怀里……“晓蒙,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拔它吗?你怎么知道我喜欢它?”她轻轻说∶“老师,我想让你注意我……”我心头阵阵愧疚∶晓蒙不顾路远,中午饭也不吃就去拔甜甜杆,竟然是为了得到我的注意,可见平日里我是忽略了她,对她关心不够。

这对我是一次提醒∶哪一个孩子不希望得到老师的 关怀和重视呢?老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太阳,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阳光的照耀。

如果我们能够打开孩子的心扉,让教育的阳光照进他们的心灵,他们的未来就会一片光明。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