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所有的理论法则都依赖于实践法则,实习能够加深同学对自己专业的理解,当我们实习结束之后,我们会被要求写实习报告,写实习报告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实习报告呢?小编特别编辑了“南京地质实习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南京地质范文[1]

第一章 南京六合方山的地理位置及概况

长江北岸的南京六合至仪征一带,耸立着一座座孤立的古火山,合称六合方山群,已知有25座,包括方山、瓜埠山、马头山、塔山等。

六合方山便是其中一座引人注目的古火山,不仅形态保存较完整,而且结构较典型。

六合方山位于南京市六合区东沟镇北4km,距南京长江大桥约76km。

南京六合方山交通位置

第二章 南京六合方山雨花台组沉积地层

方山基底是中下统雨花台组河流相沉积地层,岩石为中生代石英砂岩和砂砾岩。

在地质历史时期,滁河的古河道流经此地,由于河流的搬运作用,使河床的底部沉积大量的岩石,形成大约有5070米的沉积地层。

位于方山山脚的雨花石采石场,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古滁河的沉积地层和沉积环境的变迁。

首先,从地层的剖面,我们可以得出河流搬运作用具有分选性,沉积物的粒径从大到小排列,同时,这些沉积物具有很好的磨圆度,以鹅卵石为主,其中质地优良的称为雨花石, 被用作制作精美工艺品。

其次,从地层的层序来看,可以明显得出,在地质历史时期,该地区的沉积环境不是稳定、连续的,河流的河道出现过震荡和摆动,沉积环境发生过数次变迁。

第三章 南京六合方山火山地貌及岩层特征

六合方山位于郯庐断裂带东部边缘,在古地质时期,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岩,尤其是喷出性岩浆岩发育较好如:玄武岩、橄榄岩和灰岩等。

如今的方山是一座死火山,但是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一个火山锥,顶底高差约150m,最大海拔高程188m,面积约2km2,外围直径1200~1600m,东西窄而南北宽;外形大致呈截头圆锥形,俯视呈马蹄形,豁口在北侧,侧视呈梯形。

南京六合方山火山地貌

方山山顶中央,为古火山口位置,地貌上呈一洼地,深约30m,实际火山口深陷约80m。

火山口外围为火山口垣,其东、南、西三侧为高耸陡峻的玄武岩岩墙,而北侧为低矮的豁口。

火山口之下为火山颈,即为岩浆喷溢通道,其内充填次火山岩。

六合方山火山锥是由上新世晚期火山喷发的火山碎屑岩和玄武岩质熔岩,以及次火山岩灰绿岩构成,前两者构成方山组。

六合方山地质示意图

方山组位于雨花台组之上,方山组由下至上依次由火山碎屑岩、下橄榄质玄武岩和上橄榄质玄武岩构成,产状平缓。

火山碎屑岩可见厚度大于5m,分布于海拔高程约60m以下,构成火山锥的底座。

下橄榄质玄武岩出露于方山海拔高程约80m以下,可见厚度大于20m;柱状节理发育,表面受岩浆高温烘烤,呈红褐色。

上橄榄质玄武岩分布于方山海拔高程约80m以上,可见厚度约5080m。

第四章 结束语

野外实习对于一个实践性和体验性比较强的学科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野外实习,使同学能在吃苦忍耐能力、应变能力、主动性、互相关心、互相 帮助、团队精神、人与自然和谐等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通过实习,不仅把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开阔了视野,获得了知识,而且极大地发挥了团队精神,互助互励,表现出很强的集体凝聚力,加强了彼此间的友谊。

南京地质实习报告范文[2]

在短学期里,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工程地质实习课程,在此过程中,讲座与实地实习相结合,参观与探讨相结合,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工程地质学有了初步了解,为土地岩层等一系列知识有了一定的概念。

对于一个土木学子而言,对于工程地质的了解与进一步认识是很必要的,因此,实践的真知,工程地质实习虽然只有短短一周时间,却也为我们日后认识和发展工程地质的相关知识打下了基础。

一. 工程地质实习讲座

8月29日上午,陶津老师给我们进行了一次工程地质实习初步认识的讲座。

在本次讲座中,首先介绍了与工程地质相关的概念。

其中地质学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

它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固体地球的表层(地壳),其中包括三个方面:组成地球的物质,地壳的构造特征(即岩石或岩石组合的空间分布)以及地球的历史以及栖居在地质时期的生物及其演变。

主演运用于指导人们寻找各种矿产资源以及研究地质环境,查明地质灾害的规律和防治对策,以确保工程建设安全、经济和正常运行。

然工程地质学作为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用于研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在此过程中,我们观看了与工程地质密切相关的视频,主要是中央十套的《地理中国》节目

地质勘查奇幻雨花石

雨花石是一种天然的玛瑙石,主要产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及仪征市月塘一带,雨花石是世界观赏石中的一朵奇葩,有美丽的色彩和花纹,可谓石蕴天然万象,石呈大千世界。

视频中以雨花石为线索,研究探索了其形成因素,形成过程以及所蕴含的地质信息。

雨花石的成分是以二氧化硅为主,其中红色成分为铁离子和亚铁离子。

雨花石是石质为玛瑙、蛋白石、玉髓、石英等的卵石,见于河床、河流阶地的沉积物之中。

其成分主要是火山喷发时所形成的玛瑙,通过逐本溯源,在安徽北部和江苏南部发现了一亿年前火山喷发的火山岩,而且内部含有玛瑙,通过不同地质年代不同地质层的比较,发现这两地的火山石层与南京六合地区的雨花石岩土层相互吻合,而且由于六合地区的地势较低,通过长时间的河流搬运,在此处汇聚了各色雨花石。

精品雨花石 然雨花石内部所蕴含的惟妙惟肖的图案,主要取决于玛瑙形成之初二氧化硅气液体所充填的岩石孔洞的形状和充填方式,其次还有地壳变动时在形成的玛瑙上产生小裂缝,裂缝中逐渐填充了一部分铁,锰,铜等矿物质,形成了千变万化的色彩。

地震

地震主要是指地壳在内、外营力作用下,集聚的构造应力突然释放,产生震动弹性波,从震源向四周传播引起的地面颤动。

该视频主要以20xx年的汶川地震为例,汶川地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同时也是一个地形的突变处,从平地到高山的骤然转变处。

主要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地震。

而从地质学方面看,汶川地震属于浅源地震(地震发生于距地表60公里以内),其形式为断层错动,汶川地震是挤压断裂,错动方向是北东方向,也就是说汶川的北东方向受影响比较大,但是它的西部情况就会好一些。

同时,也懂得了地震形成原理,地震形式以及与地震相关的地质知识。

地震产生后,会传出两种波,一种是纵波(p波),它是首先到达地表的波,在地震时,这种类型的波从断裂处以同等速度向所有方向外传,交替地挤压和拉张它们穿过的岩石,其颗粒在这些波传播的方向上向前和向后运动,换句话说,这些颗粒的运动是垂直于波前的。

向前和向后的位移量称为振幅。

另一种波是横波(S波),这是第二种到达的波,在S波通过时,岩石的表现与在p波传播过程中的表现相当不同。

因为S波涉及剪切而不是挤压,使岩石颗粒的运动横过运移方向。

这些岩石运动可在一垂直向或水平面里,它们与光波的横向运动相似。

p和S波同时存在使地震波列成为具有独特的性质组合,使之不同于光波或声波的物理表现。

因为液体或气体内不可能发生剪切运动,S波不能在它们中传播。

p和S波这种截然不同的性质可被用来探测地球深部流体带的存在。

泥石流与山体滑坡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视频中主要以汶川地震后清平乡特大泥石流为例,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大量水体浸透了山坡或沟床中的松散固体堆积物质,时它们的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松散固体物质在

环球地震带

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又由于泥石流比重远大于水自身,可以搬运巨大石块,具有巨大的破坏性。

通过此次讲座,我们在地质认识,岩土了解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拓展,为日后岩土工程的学习与深入打下了基础。

二、参观南京地质博物馆新馆旧馆

8月31日上午,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南京珠江路,参观了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和南京地质博物馆。

南京地质博物馆位于南京珠江路700号。

首先我们参观了落成不久的新馆,走入馆内,映入眼帘的是体长28米,仅脖子就有12米、身高8.4米的恐龙化石模型,这只距今1亿至

1.1亿年前的炳灵大夏巨龙,是亚洲最大、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恐龙,其装架模型及真骨化石,成为新馆最大的宝贝。

此外,镇馆之宝还有四极石、北京猿人头盖骨首批复制品、国内最丰富的古动物群及古人类活动遗迹化石、国内最完整的硅化木化石等。

新馆位于老馆的东侧,新馆的建成,使得南京地质博物馆建筑面积扩大到近万平方米,展厅面积6000平方米,展厅由现在的4个增加至7个,是国家二级博物馆。

新增加的3

个展厅分别是《恐龙世界》、《行星地球》、《生命演化》三部分。

走进三楼的《行星地球》展厅,仿佛来到了太空,幽暗的灯光下,触目所及是各种星球,当然,介绍最多的是地球。

该馆通过实物标本、场景、模型、多媒体、图板等手段揭示了宇宙的起源、恒星的演化、太阳系的形成、地球的诞生、斗转星移的行星运动、层层叠叠的蓝色星球、运动不息的地球系统。

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雄伟壮丽的自然奇观、岩溶地貌景观、风蚀地貌景观和青藏高原的风光。

如果你要想了解地震和火山是怎样形成的,在这里也能一一实现。

带着对太空的无限遐想,来到四楼的《生命演化》展厅,一进大门,迎面是三道弧形的光圈做成的拱门,上面画着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各种生物的图案。

经介绍,该博物馆以古生物化石为本,以古无脊椎动物、古植物和微体古生物为主,博物馆藏品丰富,展品精美,展览主要以大量的珍稀标本、精美图片、仿真模型和景观复原,并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充分展示了化石的奥秘和古生物的多样性,再现了生物进化及其与环境协同演化的历史,揭示了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显示了中国古生物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启发和增进了公众对自然历史的兴趣和认识。

整个展览引人入胜,精彩生动,寓教于乐。

参观中,我们跟随着解说员一次走过了各个主题展厅,通过对生物进化与演变的认识,同时加深了对地球演化史的认识。

从地质学方面,与生物演变史结合,既了解了生物进化的法则,过程,又对地质的相关信息有了进一步了解。

而后我们进入了地质博物馆的旧馆,旧馆最大的就是其外部古朴而又充满现代清新的气息。

南京地质博物馆原名地质矿产陈列馆,建于1935 年,其前身是1913 年成立于北京的工商部地质调查所矿产陈列室,迄今已有 70 多年历史。

经介绍了解,我国的地质学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时期:萌芽时期(18401910年),由于自古以来我国地质学方面还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学科体系,因此在这各个时期里,我国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地质学相关书籍观点。

发展时期(19111921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使得科学明主观念深入人心,对地质学的研究与探索进一步深入。

成长时期(19221936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地质协会正式成立,在地质学研究方面涌现出一大批人才,地质学探索队伍不断扩大。

动荡时期(19371949年)该时期中,由于抗日战争,内战的影响,地质学的发展受到了较大影响,动荡不安的外部环境给该门科学的持续发展带来了较大阻力。

新的发展时期(1949年至今)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 恐龙骨架模型

环境稳定,经济建设也为地质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地质学作为一门独立完整的学科逐渐确立。

南京地质博物馆主要分《地学摇篮》、《中国石文化》、《矿产资源》、《地质环境》四个展厅。

在参观旧馆过程中,首先是在地质学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一批批优秀的工作者。

在一楼,地学摇篮展厅中,在介绍中国地质学发展过程中,展现了当时中央地质调查所的成立,重点介绍了新中国48为两院地学院士的风采,他们是近现代中国地质科学研究发展历程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为中国地质科学事业的发展书写了辉煌的篇章。

《地学摇篮》展厅也是国内唯一的在线原中央地质调查压缩发展历史的展厅。

在二楼,我们参观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石头,蔚为大观。

有中国各地的绚丽多彩的宝石,有玲珑剔透的各种水晶玛瑙,有国外引进的陨石,感悟石人合一的中国赏石文化。

同时在参观过程中,作为一个安徽黄山人,我发现了有安徽的灵璧石,以及我们的歙砚,闻名遐迩,可谓自豪。

来到三楼,主要是介绍了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包括世界矿产资源,中国矿产资源以及江苏矿产资源的分布。

其中还穿插了中国古代的独特采矿技术,包括视频模拟,现场工具等,形象生动的展现了中国古代采矿的全过程,再现了古人高超的技艺与卓越的智慧。

经过此次参观南京市地质博物馆,不仅让我们在对地质学的认识上有了进一步的深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我们独立思考与现场分析判断能力。

从理论到实践,再又由实践回归到理论,这个过程,对于一个土木学子而言是很重要的,这是一次地质实习,更是一次思考升华的历练。

各类古生物化石

三. 参观施工现场的地质勘探过程

9月1日下午,我们来到了南京郊区保障房施工的地质勘探现场。

通过资料介绍,了解到地质勘探即是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对地质进行勘查、探测,确定合适的持力层,根据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类型,计算基础参数的调查研究活动。

是在对矿产普查中发现有工业意义的矿床,为查明矿产的质和量,以及开采利用的技术

条件,提供矿山建设设计所需要的矿产储量和地质资料,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水文、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工作。

而我们参观的地质勘探现场是用于探勘南京市保障房的施工地基岩土层的情况的。

土体按堆积年代可分为老堆积土、一般堆积土和新近堆积土;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可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和粘性土;根据有机质含量分为无机土、有机土、炭质土和泥炭;按工程地质意义及土的特殊成分、状态和结构特征,又可分为崩解性土、软土、膨胀土、盐渍土、人工填土等。

参观时,地质勘探对正在用地质勘探钻机进行作业,首先是对土层进行钻探,利用钻机带动钻具先将土层向下钻探,待钻到岩石层时,针对不同的岩土和地层条件,可采用不同的钻进方式和钻机,钻具。

经介绍,钻探过程一般分三个基本程序:破碎岩土(在工程地质钻探中,广泛采用人力和机械方法,使很小部分沿途岩土脱离整体而成为粉未、岩土块或岩土芯的现象,这叫做破碎岩土。

岩土之所以被破碎是借助冲击力、剪切力、研磨和压力来实现的); .采取岩土(用冲洗液(或压缩空气)将孔底破碎的碎屑冲到孔外,或者用钻具(抽筒、勺形钻头、螺旋钻头、取土器、岩心管等)靠人力或机械将孔底的碎屑或样心取出于地面);

保全孔壁(为了顺利地进行钻探工作,必须保护好孔壁,不使其坍塌。

一般采用套管或泥浆来护壁)。

经相关人员介绍,我们参观的地方所采用的主要是用压缩空气,抽真空的方法进行采取岩土的,在参观时,发现钻机旁有大量的圆柱形岩层无,主要有砂岩,还有石岩中夹杂着钻井台 钻井工具

大量沙土的岩石,通过勘探,探明建筑场地的岩性级地质构造以及各层地层的厚度,分布情况,同时勘探时有抽水设备,也能同步的探查该地的水文条件,提取样本,为工程施工提供必要依据。

四.地质实习小结

通过一周的地质实习,虽然时间很短,但我们在宏观上对工程地质有了初步了解,为日后学习岩土工程,地质勘探打下了基础。

在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中,从理论到实践,从了解到现场观看,从未知到已知,岩土工程,地质勘探这一系列课程在日后的学习中将会是每一个土木学子的必修内容,只有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日后的学习才能更顺利,更全面。

因此,一周的地质实习,让我们从宏观上把握了整个岩土地质工程的形成,发展,从一个初学着的眼光看待整个问题,也就更加具有个人的思路和思考方式了。

f132.CoM更多实习报告编辑推荐

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地质实习报告是对实习中见到的各种地质现象加以综合、分析和概括,用简练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写实习报告是对实习内容的系统化、巩固和提高的过程,是写地质报告的入门尝试,是进行地质思维的训练。报告要求以野外收集的地质素材为依据,报告要有鲜明的主题,确切的依据,严密的逻辑性,报告要简明扼要,图文并茂。报告必须是通过自己的组织加工写出来的,切勿照抄书本。

报告章节如下:

第一章绪言,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附交通位置图)、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人员的组成及实习时间等。

第二章 地层

首先简述实习地区出露的地层及分布的特点,然后按地层时代自老至新进行地层描述。分段描述各时代地层时应包括分布和发育概况、岩性和所含化石、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厚度等(附素描图)。

第三章岩石

描述各种岩体的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所在构造部位以及含矿情况(附剖面图、素描图)。

第四章 构造

概述实习地区在大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的构造特征,分别叙述实习区的褶皱和断裂。

褶皱:褶皱名称(如玉皇山向斜),组成褶皱核部地层时代及两翼地层时代、产状、褶皱轴向、褶皱横剖面及纵剖面特征(附素描图、剖面图)

断层:断层名称、断层性质,上盘及下盘(或左右盘)地层时代,断层面的产状,断层

证据(附素描图、剖面图)

阐述褶皱与断裂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第五章地质发展阶段简述

根据地层的顺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运动情况、岩浆活动过程等说明本区地质历有那些阶段。每阶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第六章其它方面,包括外动力地质现象。

后记,说明实习后的体会、感想、意见和要求。

报告中文字要工整,图件要美观。报告应有封面、题目、写作人专业、班级、姓名、写作日期等。并进行装订。

岩石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岩石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一:实习目的

1.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2.学会对工程地质的基本判别方法

3.学会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

4.了解岩石种类及物理性质和岩石标本

二:实习仪器

地质罗盘铁锤

三: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岩层产状测量,是地质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野外是使用地质罗盘直接在岩层的层面上测量的。

测量走向时,使罗盘的长边紧贴层面,将罗盘放平,水准泡击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走向。

测量倾向时,将罗盘的短边紧贴层面,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倾向。因为岩层的倾向只有一个,所以在测量岩层的倾向时,要注意将罗盘的北端朝向岩层的倾斜方向。

测量倾角时,需将罗盘横着竖起来,使长边与岩层的走向垂直,紧贴层面,等倾斜器上的水准泡居中后,读悬垂所示的角度,就是岩层的倾角。

四:实习的内容和过程

xx月xx日上午十点,统一学习使用地质罗盘的,下午1点半去往金牛山进行地质勘探,12日早上到仓山校区观看岩石标本。

1.金牛山的简介

金牛山位于福州鼓楼区北侧闽江乡新建村,海拔163米,一路上山就可以看到滑坡,崩塌,断层及不均匀沉降对山体与道路的影响,例如马刀树,公路裂缝等。

2.测定岩层产状

确定山体旁两颗很明显的大树为盆架,记做树1和树2.测定图中的断层位置为对树1的位置为n308e,对树2的位置为n279e,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可知道是正断层。

根据要确定位置测得的岩层的产状为:n330e,n247e,50

3.断层岩石(样品)结构及成分的分析

1).结构金牛山的岩石大部分都是岩浆岩,而且都是粗粒结构和中粒结构

2)构造金牛山的样品分析看可知道该岩石是块状构造,矿物在岩石中分布杂乱无章,2.不显层次,呈致密块状,富含花岗岩及花岗斑岩等系列浅成岩的构造。

3).成分从样品看岩石是浅色的,那就可能是花岗岩或正长岩的酸性或偏酸性的岩石。但从全晶质中粒和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就可以判断是浅层岩。

4.断层地理环境情况

金牛山地质相对复杂,在上山途中发现了很多滑坡断层及不均匀沉降等地质现象。仅大家用于观测的一面山体,比较大的断层就达7处之多。金牛山断层现象千姿百态,产状各不相同,并带有多出滑坡现象产生,是因为金牛山主要由岩浆岩构成,岩浆岩分化后,风化壳表层间的滑动引起的风化壳滑坡。

5.岩石标本的赏识

实验室中,陈列了大量的岩石标本,可以分为矿物光泽标本,矿物断口标本,矿物硬度标本,矿物解理标本,矿物比色标本,矿物形态标本等类型。

理论的学习,已经让我们对这些岩石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经过这次的标本参观,使我们对岩石有了更深的了解,让我们开拓了视野。

6.实习总结

两天的实习非常短暂,但我们的收获是重大的,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学到了地质罗盘的使用及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对真实的地质现象有了一定了解。从标本室里我们更认识了许多未见过的岩石,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充实了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实习结束了,而我们对实际动手的渴求依然很强烈。

地质工程实习报告范文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实习内容:

1、观看影像资料不良地质现象

2、地质图阅读,工程勘察讲座,阅读收集整理资料

3、野外实习:莲花山矿岩、构造及地貌参观

4、编写实习报告

1、(10月20号星期一)

时间已经是秋天,天气还是挺热,作为实习的第一天,首先进行的是实习前的动员,老师简要但清楚的交代了实习的内容。下午,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 集体观看了一些影视资料,了解了很多不良地质现象,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还观看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地貌,如喀斯特地貌等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使我们 不用外出就了解了各种地质现象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后果,还了解了一些预防这些地质现象发生的措施和方法,使我们增强了对地质现象的认识。还有观看了常见的 造岩矿物,岩石的产状,结构和构造,了解它们的工程地质特征,虽然影片不是很清晰,大多是七八十年代拍的,但看完之后还是增进了我们的工程地质专业知识。

2、(10月21号星期二)

今天天气晴朗,在观看完影片资料,使我们对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开始学习阅读工程地质图。为使我们能了解不同倾斜程度(水平、倾斜、 直立)地层、褶皱构造和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老师详细讲解了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褶皱构造、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但是人太多,都围在老师身 边,老师讲话的声音又不是很多,所以听的不是很清楚,结合实习指导书的内容和听到的一部分,大致还是学会了从地质图上阅读各种地质现象,分析地质现象的分 度规律,还掌握了对褶皱、断层、不整合构造和岩浆岩侵入活动地区地质图的分析方法,从有地质构造图的地质图上绘制示意地质剖面图的方法,根据地质图分析区 域地质发展史的方法。

为了在野外实习时不至于手足无措,我认真的阅读了实习指导书,还仔细的看了老师给的课件,初步了解了在工程建设中地质勘察之重要以及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各种方法和步骤,比较全面的了解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内容。

3、(10月22号星期三)

在选址阶段,收集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建筑材料等资料后,为了解场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质、地下水作用以及不良地质现象,必须进行野外的实地勘探,所以安排了这次莲花山实地勘探。

久闻莲花山的风景名胜,今日终于有机会一睹它的庐山真面目。广州番禺莲花山旅游风景区,位于番禺区珠江口狮子河畔,距离广州市区约30公 里,是一个融古代粗犷与现代秀美于一身的风景旅游区。XX年时,莲花山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级景区。莲花山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共分为:莲花塔景区、莲 花城景区、观音胜境区以及石景区四大景区。为首的石景区为西汉始创的古采石场遗址,悬崖峭壁,奇岩异洞,鬼斧神工,以人工无意夺天工的石景奇观闻名, 是国内仅见的人工丹霞奇迹,莲花山古采石场开采时间自西汉初年一直延续至清代道光年间,西汉南越王墓石料即采自莲花山。由大小40余座丘陵组成,面积 30余万平方米。莲花山古采石场以切割式凿岩法开采,遗留的采石面平均高度为25米,最高处达40米,最深处在地面下13米。采石场至今仍保留着古代采石 时留下的石柱、石板及大量未能运走的石料;建于明朝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的莲花塔,则是莲花塔景区的代表。莲花塔又名文昌塔,素有省会华表之 称。驻足于塔上,四面秀丽景色可尽收眼底;始建于清代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的莲花城,原为清政府在珠江口设防之用。历史的沧桑点点凝结在古意十足的 城池之间,令人回首百余年前的那段往事;观音胜境之内,莲花朵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再配以金身的望海观音像,果然气魄非凡,令人如入净 土,顿生敬畏之感。

莲花山的构造位置和地层简介如下:

《南京地质实习报告范文》由范文资讯网f132.com编辑整理精选推荐,并且我们还准备了大量的优质实习报告范文专题供您参考和写作帮助,请访问地质实习报告范文的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