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常言道,经历过总有感悟和收获。实习生活肯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在实习期过去之后我们就要写实习报告了,实习报告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我们需要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实习报告呢?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岩石地质实习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岩石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一:实习目的

1.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2.学会对工程地质的基本判别方法

3.学会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

4.了解岩石种类及物理性质和岩石标本

二:实习仪器

地质罗盘铁锤

三: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岩层产状测量,是地质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野外是使用地质罗盘直接在岩层的层面上测量的。

测量走向时,使罗盘的长边紧贴层面,将罗盘放平,水准泡击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走向。

测量倾向时,将罗盘的短边紧贴层面,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倾向。因为岩层的倾向只有一个,所以在测量岩层的倾向时,要注意将罗盘的北端朝向岩层的倾斜方向。

测量倾角时,需将罗盘横着竖起来,使长边与岩层的走向垂直,紧贴层面,等倾斜器上的水准泡居中后,读悬垂所示的角度,就是岩层的倾角。

四:实习的内容和过程

xx月xx日上午十点,统一学习使用地质罗盘的,下午1点半去往金牛山进行地质勘探,12日早上到仓山校区观看岩石标本。

1.金牛山的简介

金牛山位于福州鼓楼区北侧闽江乡新建村,海拔163米,一路上山就可以看到滑坡,崩塌,断层及不均匀沉降对山体与道路的影响,例如马刀树,公路裂缝等。

2.测定岩层产状

确定山体旁两颗很明显的大树为盆架,记做树1和树2.测定图中的断层位置为对树1的位置为n308e,对树2的位置为n279e,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可知道是正断层。

根据要确定位置测得的岩层的产状为:n330e,n247e,50

3.断层岩石(样品)结构及成分的分析

1).结构金牛山的岩石大部分都是岩浆岩,而且都是粗粒结构和中粒结构

2)构造金牛山的样品分析看可知道该岩石是块状构造,矿物在岩石中分布杂乱无章,2.不显层次,呈致密块状,富含花岗岩及花岗斑岩等系列浅成岩的构造。

3).成分从样品看岩石是浅色的,那就可能是花岗岩或正长岩的酸性或偏酸性的岩石。但从全晶质中粒和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就可以判断是浅层岩。

4.断层地理环境情况

金牛山地质相对复杂,在上山途中发现了很多滑坡断层及不均匀沉降等地质现象。仅大家用于观测的一面山体,比较大的断层就达7处之多。金牛山断层现象千姿百态,产状各不相同,并带有多出滑坡现象产生,是因为金牛山主要由岩浆岩构成,岩浆岩分化后,风化壳表层间的滑动引起的风化壳滑坡。

5.岩石标本的赏识

实验室中,陈列了大量的岩石标本,可以分为矿物光泽标本,矿物断口标本,矿物硬度标本,矿物解理标本,矿物比色标本,矿物形态标本等类型。

理论的学习,已经让我们对这些岩石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经过这次的标本参观,使我们对岩石有了更深的了解,让我们开拓了视野。

6.实习总结

两天的实习非常短暂,但我们的收获是重大的,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学到了地质罗盘的使用及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对真实的地质现象有了一定了解。从标本室里我们更认识了许多未见过的岩石,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充实了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实习结束了,而我们对实际动手的渴求依然很强烈。

f132.CoM更多实习报告编辑推荐

岩石力学实习报告


岩石力学实习报告

试验一 岩石点荷载强度试验

一.试验目的

岩体的点荷载试验是将岩石块体置于一对点接触的加荷装置上,岩石破坏主要是呈劈裂破坏的性质,破坏的机理是张破坏。用来测定岩石的抗拉强度,又根据岩石的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之间的内在联系,由点荷载试验结果换算出岩石的抗压强度。

二.试验原理

试件在一对点荷载作用下发生破坏iao,主要是由于加荷轴线上的拉应力引起的,其破坏机制为张破裂。试验表明,不同形状的试件在点荷载作用下,其加荷轴附近的应力状态基本相同,这为采用不同形状的试件在点荷载作用下,其加荷轴附近的应力状态基本相同,这为采用不同形状及不规则试件进行点荷载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点荷载试验得出的基本力学指标是点荷载强度指数,其计算公式为:Is=p 2De

式中:

p作用于试件破坏时的荷载值(KN);

De等效岩芯直径(mm),对于采取的钻孔岩芯径向试验,De2==D2(D岩芯直径),对于岩芯的轴向试验,方块体以及不规则岩块试验De=24A

p(A=DW,D

试件上、下两加荷点间距离,W试件破裂面垂直于加荷轴的平均宽度)。

试验表明,同一种岩石当试件尺寸不同时,对点荷载强度会产生影响,因此试验方法标准中规定以D=50mm时的点荷载强度为基准,当D值不等于500mm时,需对点荷载强度进行修正,其修正公式为:

Is(50)

式中:

F尺寸修正系数;

M修正指数,由同类岩石的经验值确定,1985年国际岩石力学协会(ISRM)建议m=0.45,近似取m=0.5。 ?De?F==FIs ? 50?M

由点载荷强度指数可进一步计算出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sc)及抗拉强度(st)计算公式如下:

.75sc=22.8210

s(50) st=K1Is(50)

三.试验步骤

(一)试件制备

1.试样应取自于工程岩体,具有代表性。可利用钻孔岩芯,或在基岩露头、勘探抗槽探硐、巷道中采取岩块。试件应完整,在取样及制备过程中避免产生裂缝。

2.试件尺寸应符合以下规定:

(1)应采用岩芯试件作径向试验时,试件的长度与直径之比不应小于1.0;作轴向试验时,加荷两点距离与试件直径之比为0.3~1.0;

(2)当采用方块体或不规则块体试件时,加荷两点距离宜为30~50mm;加荷两点间距离与垂直于加荷轴向平均宽度之比为0.3~1.0,试件长度应小于加荷两点间距离。

(3)若采用岩芯试件,每组试验试件数量应为5~10个;采用不规则试件时,每组试件数量为15~20个。

(4)同组试验的试件应保持基本相同的含水状态及风化(新鲜)状态,以免试验数据出现较大的离散性。

(二)开始试验

(1)首先用游标卡尺测量试件的尺寸并记录;

(2)用高压油管连接点荷载仪框架、压力表、油缸与手动油泵;

(3)采用岩芯径向试验时,将岩芯试件放在球端圆锥之间,使上、下锥头与试件直径两端紧密接触,接触点距试件端面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加荷点间距1/2。岩芯轴向试验时,将岩芯试件放在球端圆锥之间,使上、下锥头位于岩芯试件的圆心工与试件紧密接触。采用方块体或不规则岩块试验时。一般选择试件最小尺寸方向为加荷方向。半试件放入球端圆锥之间,使上、下锥头位于试件中心并与试件紧密接触,接触点距试件自由端的距离应不小于加荷点之间距的1/2。

(4)用手动油泵均匀施加荷载,使试件在10!60秒内破坏,记录破坏荷载。

(5)试件破坏后,确认试验是否有效,对于有效试件量测破坏面加荷点距及垂直加工荷轴向的试件平均宽度。

四.试验资料整理

注:试验记录及数据整理样表见附表1、附表2

试验二 回弹仪测岩体抗压强度

一.试验目的

回弹仪是一种简易轻便地质人员可随身携带,并能取得定量指标的代锤工具。这种仪器可以对软弱、不易取样的岩石及风化的裂隙壁面进行原位测试,取得定量指标。建立岩石表面回弹值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之间的相关曲线和经验公式,获得岩石回弹值与贯入阻力、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质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经验数值,还可利用回弹值和岩体地震波速、半波长相配合来评价岩体质量,利用岩体波速与回弹值进行最优地确定地下工程的开挖方式和支护类型。

二.试验原理

通过回弹仪的加荷杆冲击岩石表面,其冲击能量的一部分转化为使岩石产生塑性变形的功,而另一部分能量则是冲击杆的回弹距离回弹值。岩石的表面硬度不同,其回弹值亦不同,回弹值越大表明岩石表面硬度越大,其抗塑性变形能力也越强,利用岩石的硬度与其单轴抗压强度的关系,确定岩石的抗压强度。

三.实验步骤

(一)试验前准备

1. 回弹仪的标准状态检查

质量合格的回弹仪应符合下列标准状态的要求:

1) 当回弹仪水平弹击时,弹击锤脱钩的瞬间、回弹仪的标称动能应与其型号相符。

2) 弹击锤与弹击杆碰撞的瞬间,弹击拉簧应处于自由状态,此时弹击锤起跳点应相应于刻度尺上的0处。

3) 在洛氏硬度HRC为602的钢砧上,回弹仪的率定值[N]应为802。

4) 当以上标准状态检查不具备条件时,在下列情况下,应把回弹仪送检定单位校验:

a. 新回弹仪启用前;

b. 超过检定有效期限(有效期为一年);

c. 累计弹击次数超过6000次;

d. 弹击拉簧、拉簧座、弹击杆、缓冲压簧、中心导杆、导向法兰、弹击锤、指针轴、指针片、挂钩及调零螺丝等主要零件之一经过更换后;

e. 弹击拉簧前端不在拉簧座原孔位或调零螺丝松动;

f. 遭受严重撞击或其它损坏。

2.测试试件和测试点区的选择

1). 测试试件

岩块尺寸要求:在锤击方向上岩块的厚度应大于10cm,锤击面积大于2020cm。

岩心的尺寸要求:长度和直径的比为2:1或2.5:1,其长度不应小于10cm。 室内经过加工试件的尺寸应为510cm;5510cm,不宜小于相应尺寸。

2). 岩体测试点区

每一层位或相同岩性、同一岩体结构类型中所选取的测试点区数应不小于10个。 测试点区的岩体表面应尽可能清洁、平整和干燥。

测试点区的面积,以能容纳16个回弹测点为宜。测点不宜重复,测点距试体棱角边缘不宜小于3cm。

(二)开始试验

1. 在做好以上试验前的准备工作以后,即可操作回弹仪按以下步骤进行试验。

2. 将回弹仪的弹击杆顶住试体表面,轻压仪器,使按钮松开,弹击杆缓缓缓缓伸出,并使挂钩挂上弹击重锤。

3. 手握回弹仪使其对测面缓慢均匀施压,待弹击锤脱钩冲击弹击杆后,弹击锤即带动指针向后移动,直至到达一定位置时,即在刻度尺上指示出某一回弹值。

4. 按住回弹仪、进行读数并记录回弹值,如条件不利于读数,可按下按钮,锁住机心,将回弹仪移至它处读数。

5. 换个测试位置,重复上述步骤即可进行下个测点的测试。

四.数据整理

1. 测点数及取舍计算方法

国内规程一般常采用的方法,舍去测点区内测得的16个回弹值中的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然后将余下的10个回弹值按下列公式计算出平均回弹值:

N=

?N

i-1

10

i

10

式中:N为测试点区平均回弹值,计算至0.1;

Ni为第i个测点的回弹值。

2、确定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

根据每个测试点区的N值和岩石的容重值,查表5-4(58页)得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

3、回弹试验结果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故需多次试验取平均值,以尽可能地消除误差,现对本次试验中4个测点,64个回 弹值分析 ,分析结果见上表5-2。

注:试验记录及数据整理样表见附表3

试验三 岩体声波探测-模拟围岩松动圈测试

一.实验目的

运用声波探测技术探测由于应力重分布而引进的围岩松动圈的范围,为硐室支护提供重要依据。

二.试验原理

岩体与其他介质一样,当弹性波通过岩体时要发生几何衰减和物理衰减。岩体中不同力学性质的结构面传播声波时要发生绕射、折射和热损耗,使弹性波能量不断得到衰减而造成波速降低。弹性波的速度和岩体的声学特征有关,它取决于岩石或岩体的动弹性模量 、泊松比 及密度 。岩体中纵波波速可表示为:

硐室围岩处在重分布应力状态之中,在重分布应力作用下其动弹性模量 、动泊松比 以及密度 值都发生变化。这些参数的改变导致岩体中纵波波速的变化。当围岩中应力集中即应力较高时,其波速相对较大,而在应力松弛的低应力区中岩体的波速相对降低。根据这个原理,对硐室围岩的松动圈进行声波波速测试,然后结合围岩的工程地质条件对测得的岩体波速进行分析,确定围岩是否产生松动及松动圈的范围。

三. 试验步骤

(一)试验准备

1. 首先选择有代表性的围岩硐段,在硐的横剖面方向各打一组40mm钻孔,分布在边墙,顶拱和拱角等部位。每个测点可打23个测孔。孔间距离视岩体完整情况而定,完整岩石可相距12m,破碎岩本可0.51.0m。每个测量剖面一般可打1015个测孔,当跨度较大可适当增加孔数量。测孔深度应根据硐室围岩的岩性、完整程度、地应力大小、硐室断面等因素而定,一般应穿过重分布应力区,深入到岩体的天然应力区内的一段距离。

2. 向测孔内注水,注满测孔为止。

(二)开始试验

1. 将声波仪与换能器实行正确连接,若发射和接收换能器有标记时,不可互用。

2. 正确接通电源,若用外接电源,注意一定不能正、负极接反,否则会烧坏仪器。

3. 开机并设定测试参数,根据硐室围岩地质情况选择发射脉宽及发射电压,围岩较完整时可选择较小脉宽及低电压,否则选用大脉宽及高电压。

4. 先将发射及接收换能器插入测孔内并注入耦合水,进行采样后,显示屏出现波形,调整采样间隔及扫描延时及放大倍数,使波形稳定。

5. 将换能器从测孔中拔出,测孔中重新注水,然后从孔口向里每隔20cm进尺,测读声时。测试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测孔中注满水,因为水是控头与孔壁岩体间的耦合剂。

6. 待整个测孔测试完毕后,不拔出测杆和探头,用软盘沿测杆测量孔的产状,即测孔的方位角和倾角,记下两测孔之间的方位角差()和倾角差()及孔口距离(s)。

7. 测试结束后,拔出探头及测杆,按上述步骤,测试不同方向分布的其它测孔。

四.试验数据及处理

本次试验选择测点一个,共三个测孔,分布如图3-4-1 1

2号孔号孔

图3-4-1 .测点分布图

由图知:①②号孔的方位角差为2,倾角差角差13为2,倾角差为2。

为4;①③号孔的方位

1. 按以下修正公式对孔距进行修正:

S=(S+L2+L2cos2g-2L2cosgcosa)++L2sin2g

式中:S为修正测距;

S为孔口距离; L为测试深度。

1.由式:Vp=结果见表5-2-1:

2.根据上表所计算得的波速,绘制纵波波速Vp与测点深度L的关系曲线(见图5-2-2)分析图中曲线可知:S1和S2之间的岩体的完整性受开挖爆破和应力集中影响较小。故可将其视为在弹性范围内没有塑性松动区得岩体。S1和S3硐口纵波波速较小,塑区松动区,厚度为0.3m。随深度增加波速不再有明显增加,为天然应力区。

3.由芬纳-塔罗勃公式计算围岩塑性区厚度 :Sp计算纵波波速,其中tp为纵波声时。 试验数据记录及计算tp

(s0+ccotj)(1-sinj)R1=R0

p+ccotja??

式中: R0 硐室半径,取值为1m; 0天然应力,取值为500Kpa; 结构面内摩擦角,取值为25;

1-sinj

2sinj

c 结构面内聚力,取值为100kpa;

pa 硐室支护反力,取值为0。 代入数值得:R1为1.5634m。 4.影响试验结果精度的因素:

1) 试验点需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点,尽可能地反映硐室围岩的特征,如不能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点,则不能得到与实际情形想近的试验结果,最终给工程带来损失;

2) 波形判读时参数调整的影响:在岩体中测波速,波形比较复杂,有时候仪器自动判读的数据并不准确,需人工根据波形情况进行调整,这时会产生由于参数的选取不同、首波波形判读的不同而带来的差别。

注:试验记录及数据整理样表见附表4

试验四 岩体声波探测-模拟围岩平探头声波测试

一.试验目的

隧道及各类地下开挖工程(硐室)的围岩由于岩石(岩性)、岩体结构特征、地质构造、地下水以及地应力作用、风化作用等地质条件上复杂变化,使得围岩岩体的质量及工程地质性质各不相同,甚至差别悬殊,因而也使围岩的稳定性存在差别。从工程设计及施工的需要出发,有必要对围岩的质量及稳定性进行工程地质分类。这种围岩分类是经济有效地对围岩进行支护衬砌设计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施工,保障施工安全并顺利进展的先决条件。 声波测试的应用,使得围岩分类由依赖于定性走向定量化,建立在系列化量化指标基础上的工程岩体分类更加科学合理,使工程建设科学决策、优化设计、安全施工、效益经济。

二.试验原理

声波(弹性波)在岩体中传播时,其速度、振幅频率、波形等声学特征对岩体的岩性、结构面发育程度、风化及应力情况有比较灵敏的反映。岩体愈坚硬、完整、新鲜、地应力越高,岩体波速愈高,反之亦反。目前在岩体分类的声测中主要声学指标是声波波速,根据波速可以计算出一系列分类指标,如岩体的完整性系数Kv,动弹性模量岩体风华系数、岩石湿润系数等。

三.试验步骤

(一).试验准备

测试前根据岩性、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岩体结构及风化程度等地质情况,将岩体分成有代表性地段。然后根据典型的范围,确定测点数量及间距。

(二). 开始试验

1.对于较松散的岩体,应采用外触发发射方式,而较完整、新鲜的岩体,可采用脉冲发射方式;

2. 采用脉冲发射方式时,对岩体的测试应选择大功率、低频率的换能器,而测试岩石时要选择小功率、高频率的换能器;

3. 将声波仪与换能器实行正确连接,开机预热;

4. 在参数菜单中将模式设定为测砼强度,输入文件名和收发间距,然后返回主菜单;

5. 在状态菜单中设定系统参数,将屏幕参数中屏幕区数设定为1,然后返回主菜单;

6. 将黄油作为耦合剂涂抹在换能器前表面上,然后将换能器与岩体表面紧密接触;两个换能器之间的距离:测试岩体波速时大于20cm;测试岩块波速时小于10cm,遇到裂隙密集和软弱岩体时其间距可近些;

7. 点击采样功能键,即可进行测试,根据屏幕上的波形,调整采样间隔、延迟时间、发射脉宽以及放大倍数等参数,以求获得理想的波形图象。

8. 用尺子量取发射与接收换能器之间的距离,输入声波仪,计算出波速; 9. 按上述步骤79逐点进行测量,并做测试记录;

10. 在各典型地段采取完整岩石,测试其波速,以便计算各种参数。

四.资料整理

(1).按下列公式计算岩体纵波波速和横波波速: Vp=

SS

Vs=

tstp

(2).按下列公式计算岩体的完整性系数:

Kv=(VpmVpr2)

(3).下列公式计算岩体(岩石)的动泊松比和动弹性模量:

m=

Vp-2Vs

2

22

2(Vp-Vs)

Ed=

r

g

Vp

2

(1+md)(1-2md)

1-md

(4). 按照我国《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按下式计算岩石的抗压强度:

sc=22.82Is(50)0.75

(5). 按照我国《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按下式计算岩石基本质量指标BQ:

BQ=90+3Rc+250Kv

式中:BQ岩石基本质量指标

Rc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Mpa) Kv岩体完整性系数

注意:使用本公式时,应遵照下列条件:

1)当cw>90Kv+30时,按cw=90Kv+30进行计算;

2)当K>0.04+0. 4时,按K=0.04+0. 4进行计算。

vcw

注:试验记录及数据整理样表见附表5

vcw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附表4

测孔编号:2~3

附表5

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实地实习是很有必要的,但短暂的几天的实习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只能到此为止,我们希望学校学院能够尽量提供更多的锻炼平台,真正意义上达到更好的学习目的!
一、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重点掌握实习区域的地层、岩石、矿产,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和古生物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演化规律,及野外地质调查基本方法等,并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性,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每位大学生首先最主要的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然而光从理论上认识只能让大学生纸上谈兵,因而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同时,这也是给我们一个找出自身知识的不足与缺陷的实践机会。
二、实习地区概况
主要实习地点是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
三、实习内容
(一)5月9号 实习前准备
在课堂上我们已经学习了地质地貌学这门课程,对地质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马上就要去野外实习了,我们都很兴奋,都在为实习做准备。首先我们上网查了实习地的概况(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大概了解到:约在距今19亿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显著的地壳运动,叫“吕梁运动”,使中元古界与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触,吕梁运动以后,相对稳定地层的范围不断扩大,地形高低起伏,比较复杂。有些地层在久经腐蚀以后,开始下沉,形成地质一次大规模的海浸,无脊椎动物和菌藻类植物开始出现,一直到距今大约8亿年的寒武纪时代,京娘湖地区还一直沉浸在一片汪洋大海中。到距今大约两亿五千万年的时候,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称为“燕山运动”。由于地壳断层,大部分海水向东消退,京娘湖地区仍处于大海的边沿,汹涌的海涛冲刷岩石,形成千姿百态的沟壑深谷,到了距今大约6500万年的时候,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叫“喜马拉雅”运动,西部地壳相对隆起,东部地壳相对下沉,海水向东消退,整个太行山脉的雄姿也由于海水的消退展现出来,这里形成了北台、太行、唐县三层夷平面,培养了京娘湖、古武当山、七步沟、武西岳的石英砂岩峡谷峰林景区。古武当山岩石主要为砂岩,大部分属于三大岩石中的沉积岩,还有少量的变质岩。
(二)5月10号 古武当山实习
上午坐车到达古武当山,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沿山路向上爬,观察当地的地质组成,地质构造。
老师给我们介绍到古武当山地区的岩石主要为砂岩,大部分属于三大岩石中的沉积岩,还有少量的变质岩。砂岩是由石英颗粒(沙子)形成,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决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变质岩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结晶变成大理石。
1.岩层的节理
它是断裂构造的一类,指岩石裂开而裂面两侧无明显相对位移者(与有明显位移的断层相对)。节理是很常见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的裂缝,或称岩石的裂缝。 这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在岩石露头上,到处都能见到节理以节理与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而划分为四种节理:
走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或大体一致。
倾向节理:节理的走向大致与岩层的走向垂直,即与岩层的倾向一致。
斜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顺层节理:节理面大致平行于岩层层面。
2.断层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正断层:逆断层的断层面也几乎垂直,但上盘向上移动,而下盘向下移动,这种类型的断层是由于板块挤压形成的。冲断层与逆断层的移动方式相同,但断层带几乎是水平的。在这类同样是由挤压形成的断层中,上盘的岩石实际被向上推移至下盘的顶部,这是在聚合板块边界中产生的断层类型。
逆断层:在平移断层中,岩石块沿相反的水平方向移动。正如转换板块边界中所述,地壳块相互滑动时形成这些断层。
平移断层:在所有类型的断层中,不同的岩石块紧密地相互挤压,在移动过程中形成很大摩擦力。如果这种摩擦足够大,这两块岩石将咬合,因为摩擦力使它们无法相互滑动。在这种情况下,来自板块的力量继续推动岩石,从而增大施加在断层上的压力。
3.尖灭
“尖灭”指具有一定体积的物体其逐渐缩小直至消失的现象。地层的尖灭指的是沉积层向着沉积盆地边缘,其厚度逐渐变薄直至没有沉积。超覆是海侵时随着沉积范围的扩大,上覆岩层的沉积范围大于下伏岩层的现象。
4.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是岩层因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而变形,形成的一系列连续弯曲。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未遭到破坏,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它在层状岩层中表现的最为明显;是地壳上最常见的一种地质构造形式。褶皱是最重要的构造现象,因而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5月11号 京娘湖实习
今天我来到京娘湖,将对波痕、泥裂进行观察,对河谷形态、河谷的发育形成进行认识性的学习。
1.波痕
波痕是浅海、河湖的一种小型地形特征,由尖波峰、圆波谷,坡度对称组成连绵波浪状。沉积环境分析的重要标志,是典型的沉积构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质(陆源砂、碳酸盐砂)在波浪、水流或风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状起伏的痕迹,如沙漠中的沙丘、海滩的沙坡等。一个波痕由一个波脊和一个波谷组成,同一种波痕一般成组出现。通常按波痕形成的动力将波痕分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干涉波痕和风成波痕等;然后再根据其大小,形态或对称性作进一步的划分。出现于岩层的顶面.并可在上覆岩层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来决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2.泥裂
泥裂又称干裂、龟裂纹,是指泥质沉积物或灰泥沉积物,暴露干涸、收缩而产生的裂隙,在层面上呈多角形或网状龟裂纹,裂隙成“V”形断面,也可呈“U”字型,可指示顶底面。裂隙被上覆层的砂质、粉砂质充填。
3.河流地质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四、 实习感想
通过本次野外实习,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各种岩石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老师细致的讲解,我们更深一层的了解到各种岩石的性质,从外表到岩石的组成及结构。地质学确实有着它自己的魅力,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肯定会用到很多地质知识,这是我们的基础。总的来说,本次实习不轻松,首先,短时间接触到这么多的岩石,想要了解透彻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查阅资料。其次,本次实习对我们的体力也是一个小的考验,但作为土木工程的学生,本次实习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在学校学习之余多参加这些室外实习有助于我们从感性上了解土木工程地质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对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

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地质实习报告是对实习中见到的各种地质现象加以综合、分析和概括,用简练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写实习报告是对实习内容的系统化、巩固和提高的过程,是写地质报告的入门尝试,是进行地质思维的训练。报告要求以野外收集的地质素材为依据,报告要有鲜明的主题,确切的依据,严密的逻辑性,报告要简明扼要,图文并茂。报告必须是通过自己的组织加工写出来的,切勿照抄书本。

报告章节如下:

第一章绪言,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附交通位置图)、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人员的组成及实习时间等。

第二章 地层

首先简述实习地区出露的地层及分布的特点,然后按地层时代自老至新进行地层描述。分段描述各时代地层时应包括分布和发育概况、岩性和所含化石、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厚度等(附素描图)。

第三章岩石

描述各种岩体的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所在构造部位以及含矿情况(附剖面图、素描图)。

第四章 构造

概述实习地区在大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的构造特征,分别叙述实习区的褶皱和断裂。

褶皱:褶皱名称(如玉皇山向斜),组成褶皱核部地层时代及两翼地层时代、产状、褶皱轴向、褶皱横剖面及纵剖面特征(附素描图、剖面图)

断层:断层名称、断层性质,上盘及下盘(或左右盘)地层时代,断层面的产状,断层

证据(附素描图、剖面图)

阐述褶皱与断裂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第五章地质发展阶段简述

根据地层的顺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运动情况、岩浆活动过程等说明本区地质历有那些阶段。每阶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第六章其它方面,包括外动力地质现象。

后记,说明实习后的体会、感想、意见和要求。

报告中文字要工整,图件要美观。报告应有封面、题目、写作人专业、班级、姓名、写作日期等。并进行装订。

《岩石地质实习报告范文》由范文资讯网f132.com编辑整理精选推荐,并且我们还准备了大量的优质实习报告范文专题供您参考和写作帮助,请访问地质实习报告范文的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