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全省骨干教师送课下县(区)活动的个人体会

我们会不经意地忘记对手精辟的观点,就像忘记自己愚蠢的想法一样。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然后引用读过的文章来做印证。每一个人在学校的时候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写心得体会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心得体会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参加全省骨干教师送课下县(区)活动的个人体会,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我有幸进城参加了全省骨干教师送课下县(区)活动。在此,我先感谢学校的各位领导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使之能面对面聆听优秀教师授课,向他们近距离学习,这充分体现了校领导们对我们年轻教师的重视,也体现了校领导对我的信任和希望,能够亲临现场,切身体会,真是受益无穷!在三天的学习过程中,我认真聆听了省级优秀骨干教学能手示范课及学术报告全过程。领悟到了许多新教学思想,让我受益匪浅,在受益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到了压力,感觉到了自身的不足,更感觉到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而且让我的的确确感受到了教学能手们的个人素质及个人魅力,从中受到了很大启发。在学习的三天中,每一天都面对不同风格的教师精英,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课,每一天都能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回味到此处,让我的心情久难平静,脑子时常萦绕他们在课堂上的精彩。面对这样优秀的同行,反思自己的课堂到底给学生留下什么?

第一天的听课,让我感觉到面对同样的课题,省骨干教师的优秀之处,如何推陈出新,思路非常重要。确定重点难点,准备教案,课前交流的话题,如何给学生分组,操练学生的方法等等。这都让我感受到想要出一节好课是何等的不易,也学到很多,让我对备课等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下面是我听课后的几点体会:第一,把握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这些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很高,能写会说善讲,他们都能深入研读教材,了解时代背景,这点对于语文课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也能巧用心思,精心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备课,都能根据自身特点,根据教材设计教法、学法,形成各自特色的教学风格;教学设计环环紧扣,层层深入,富有创意。第二,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很高。1,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能手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让我深受启发。他们不愧为各地区选派的高手,功底非常扎实,粉笔字、多媒体的使用一个赛一个,当他们置身于课堂教学中时,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的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在公开课中,教师的亲和力有效地促进了师生的互动,从而顺利地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课堂更显得很有生机、有活力。教师能够运用多种手段与学生在短时间内拉近距离,大部分老师的互动做得有声有色,学生参与积极,为师生之间的有效配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上课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更是一个心灵交汇的心理场。如果教师和学生在情感上没有沟通,一堂课的效果将是不会很好的。我所听的十余节课的开始,都有一项师生情感交流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而且有的渗透了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有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情感。

第三、注重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中遵循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体现良好的方法意识。

我们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方法的习得远重于知识的获取。

1,《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如:引导学生总结理解词语的多种方法:查字典、查资料、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2,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来源于生活。我的课堂由于受自己能力的限制,导致只注重课本知识,忽视了真正的社会实践。以后我将注意我的课堂要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在教学能手们的课堂中,我深切感受到,他们在联系实际方面做的相当到位。3、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注重培养学生语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我所听到的每堂课都做到了上面所提到的这一点。当然,他们的方法却各有千秋。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参加全省初中骨干教师培训体会


参加全省初中骨干教师培训体会
参加全省初中骨干教师培训体会
暑假有幸参加了在江西教育学院举办的全省初中骨干教师培训,培训主要分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主要是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由学院教育系和省教研室的老师主讲。第二部分主要是化学在生产以及生活中的前沿知识,由学院理学分院的老师主讲。第三部分是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学习。通过这次培训,收获很多: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
第一、原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到位,总觉得改不改没什么大不了的,有这个必要吗?通过培训后认识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把学生如何获得知识转变为如何获得技能,就如古人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名教师,(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我认为这个观念的形成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个观念的引导,在今后课程改革中尽管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挫折,但我会去探索、解决,而不是躲避,因为希望就在前面!
第二、在一些老师、领导当中有一个误区:课程改革之后,旧的教学方法不适应新教材了,于是一上公开课、示范课就搬到多媒体教室,否则就怕被评价为“老一套”。那么,传统的一些教学方法是否就真的不适应新教材了?我原先也有这样的困惑。经过培训其间的学习、交流,我觉得方法只是方法,方法不是目的。教师上好一堂课,最主要就是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灵魂,不同的方法可以学习、借鉴,但是不可以照搬、照抄。
第三、新课程标准出台后,教材也做了很大的修改,教材体系打乱了,熟悉的内容不见了,造成许多的不适应,教师因此对课程改革产生了抵触情绪,这种抵触情绪我也有过,所幸没有持续很久。在这次培训中我听到一句话,深受启发。这句话是江西教育学院一位老师问的:“你们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对啊,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死的,但作为教师的人是活的。所以,一名教师,应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我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经常问问自己。
最后我要说的是,在培训过程当中,我所遇到的每一个老师都流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我认为,保持这种心态对每个人的工作、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




参加全省初中骨干教师培训的心得


参加全省初中骨干教师培训的心得


暑假有幸参加了在江西教育学院举办的全省初中骨干教师培训,培训主要分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主要是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由学院教育系和省教研室的老师主讲。第二部分主要是化学在生产以及生活中的前沿知识,由学院理学分院的老师主讲。第三部分是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学习。通过这次培训,收获很多: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第一、原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到位,总觉得改不改没什么大不了的,有这个必要吗?通过培训后认识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把学生如何获得知识转变为如何获得技能,就如古人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这个观念的形成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个观念的引导,在今后课程改革中尽管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挫折,但我会去探索、解决,而不是原创网站躲避,因为希望就在前面!
第二、在一些老师、领导当中有一个误区:课程改革之后,旧的教学方法不适应新教材了,于是一上公开课、示范课就搬到多媒体教室,否则就怕被评价为“老一套”。那么,传统的一些教学方法是否就真的不适应新教材了?我原先也有这样的困惑。经过培训其间的学习、交流,我觉得方法只是方法,方法不是目的。教师上好一堂课,最主要就是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灵魂,不同的方法可以学习、借鉴,但是不可以照搬、照抄。
第三、新课程标准出台后,教材也做了很大的修改,教材体系打乱了,熟悉的内容不见了,造成许多的不适应,教师因此对课程改革产生了抵触情绪,这种抵触情绪我也有过,所幸没有持续很久。在这次培训中我听到一句话,深受启发。这句话是江西教育学院一位老师问的:“你们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对啊,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死的,但作为教师的人是活的。所以,一名教师,应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我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经常问问自己。
最后我要说的是,在培训过程当中,我所遇到的每一个老师都流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我认为,保持这种心态对每个人的工作、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

参加品生品社骨干教师培训的个人体会


10月20日、21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蒙阴一小举办的临沂市品生品社骨干教师培训班。20日上午先听取了4位骨干教师的课:秦老师的灿烂的古代文明、李老师的我们是邻居、田老师的买东西看什么、徐老师的牙齿刷的白又白。下午,骨干教师们分组讨论、议课后,21日上午二次上课,下午评课。

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秦老师灵活驾驭课堂的技巧,点石成金的评价语言;李老师的虚心与进步;田老师和徐老师的执着与扎实的基本功每一个人,每一节课都让我感动与震撼。为她们一夜的蜕变,为她们善于应变的能力,为她们付出的心血,更为她们的真诚

除此之外,从他们的身上,我深深的感受到:一节成功的品生品社课,基于孩子们的生活体验之上。当孩子们有了对所讲题目的丰厚体验与感悟,课上他才有话说,才能发现新的题目,才会有更深深刻的熟悉。如李老师的我们是邻居,孩子的世界中,人人有邻居,天天和邻居见面,但现实的城市化使得孩子们对邻居的印象变得模糊,这就有必要让孩子们课前和家长一起好好探讨或者体验邻居意义及和邻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课后践行也同样重要,我们课上的引导与学习是给于孩子们进行社会生活的指导,是不断深化学生的道德熟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的。我主观的以为课后践行特别重要,应该是可行的,有效的。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的。如:秦老师课中的书的作用,使原本只能专心往感受往体验的知识变为可操纵的书,使课后践行有了不俗套的落脚点。

最后,由于我是刚刚执教品生课的新教师,需要学习、体会、感悟的东西太多太多。但我相信:只要我肯学习、肯付出,总有一天,我也会上出像她们一样出色的课!

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个人体会


今年七月,我有幸的参加了市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工作以来,第一次参加市骨干教师培训,我十分珍惜这次机会。期间,听了教授、老师们的精辟论断,使我对小学英语新课程的目标和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习时间虽短,但对我影响颇大,我不光学到了如何去更好地教学,更从黄教授那里学到了师德与热情。

参加本次培训的教师都是来自各个学校的骨干教师,他们都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我身为一名年青教师,能与他们同窗学习,觉得十分荣幸。在这次培训过程中,我们互相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其中有很多老师都在教牛津英语一年级的教材,我们并对一年级牛津的英语教学展开了讨论。我们一致认为在一年级的英语教学中,应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才能真正达到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何在牛津英语的教学中做到这几点,我们认为必须有着几方面的认识。

一、直观教学,快乐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和语言交际能力。

根据心理学理论,兴趣是儿童进行活动的主要动力。儿童的兴趣总是和一些积极、肯定的情绪相联系,它可以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可以降低儿童意志努力的程度,使其注意力较长时间集中在一定活动内容上,并能唤起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的欲望。有了兴趣,儿童就会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工作报告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表现自我、完善自我。因此,在牛津英语的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游戏、全身性的反应活动、都能引起学生对语言本身的兴趣,并能帮助他们加深理解,加深记忆。例如:在教食物时有许多的单词,如果靠单纯的记忆的话,会显的很枯燥,印象也不深刻,而采用了直观教具,像照片,实物,不仅使学生记忆深刻,也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乐意接受。又如:在教relationships,在课堂上采用互动的学习模式,让大家相互介绍家庭成员和之间的关系,有时,会闹出笑话,随后大家一起纠正,这样学习,学生感到很快乐,同时,也觉得印象特别深刻。

二.培养自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发展思维能力是极其重要的。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的 “认知发现说”认为(文章转自实用文档频道XX09) ,学习不是被动机械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布鲁纳非常重视人的主动性,他认为,学生和科学家的智力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样的,无论掌握一个概念还是解决一个问题,入党申请书发现一个科学理论,都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因此,他大力提倡发现法学习,所谓发现法,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要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自动的思想家。可见,教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培养独立思考习惯十分重要。在牛津英语教材中,许多unit都要求学生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例如:6a,module1,unit 3,let’s go中的一张地图,它要求通过学习句型:how are we going to get to…?来认识路并要求能给别人指路;又如:6bmodule1中四个unit: fire,air,water,the earth都要求通过学习能独立思考这些自然元素对人类的作用;这些知识涉及到其他的许多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学到语言知识,开阔了知识面,也培养了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全面、合理的安排课后任务。

牛津英语课后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应和课堂教学实际紧密联系,但又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否则,课后任务便失去了意义。安排课后任务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知识水平,选用切实可行的方法与形式,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安排课后任务。例如:do a survey,make a poster,make slide shows,make a pizza,and draw family trees,write a menu,write a shopping list,write a list of food and drinks (have a barbecue),draw food and drinks 等等免费范文,这些都是既适合教材特点,又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课后任务。

当然,牛津英语的教学还在探索和实践中,要真正做到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创造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赢得学生的参与和配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我们老师共同的努力。

另外,我们的陈丹萍老师还请了温州实验小学和温州建设小学的英语组组长给我们讲座,这两为老师分别给我们讲解了小学英语教学策略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操练与呈现,她们两位都是身处教学一线的小学英语教师,听了她们的教学理念,使我对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回来后,我并就将所本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

当我来参加这个培训之前,只抱着学到一些新东西的想法,可培训结束的时候,我心中都明白,在这里所收获的远超出预计的设想。

参加全省初中骨干教师培训的心得体会


参加全省初中骨干教师培训的心得体会



暑假有幸参加了在江西教育学院举办的全省初中骨干教师培训,培训主要分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主要是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由学院教育系和省教研室的老师主讲。第二部分主要是化学在生产以及生活中的前沿知识,由学院理学分院的老师主讲。第三部分是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学习。通过这次培训,收获很多: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
第一、原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到位,总觉得改不改没什么大不了的,有这个必要吗?通过培训后认识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把学生如何获得知识转变为如何获得技能,就如古人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这个观念的形成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个观念的引导,在今后课程改革中尽管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挫折,但我会去探索、解决,而不是躲避,因为希望就在前面!
第二、在一些老师、领导当中有一个误区:课程改革之后,旧的教学方法不适应新教材了,于是一上公开课、示范课就搬到多媒体教室,否则就怕被评价为“老一套”。那么,传统的一些教学方法是否就真的不适应新教材了?我原先也有这样的困惑。经过培训其间的学习、交流,我觉得方法只是方法,方法不是目的。教师上好一堂课,最主要就是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灵魂,不同的方法可以学习、借鉴,但是不可以照搬、照抄。
第三、新课程标准出台后,教材也做了很大的修改,教材体系打乱了,熟悉的内容不见了,造成许多的不适应,教师因此对课程改革产生了抵触情绪,这种抵触情绪我也有过,所幸没有持续很久。在这次培训中我听到一句话,深受启发。这句话是江西教育学院一位老师问的:“你们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对啊,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死的,但作为教师的人是活的。所以,一名教师,应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我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经常问问自己。
最后我要说的是,在培训过程当中,我所遇到的每一个老师都流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我认为,保持这种心态对每个人的工作、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

《参加全省初中骨干教师培训的心得体会》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