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工作进度,帮助我们有效的节省工作时间,我们把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提上日程是理所应当的。工作计划一般以时间为序,包括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措施等。那么怎样的工作计划才能入了领导的眼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县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县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县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民政工作由社会保障、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行政管理三大部份组成。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政工作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任务越来越重。做好民政工作,对完善社会组织结构、调整社会关系、缓解社会矛盾、实施社会服务、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回顾“十五”,展望“十一五”,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民政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富民强县作出民政部门积极的贡献。

一、“十五”期间我县民政事业发展情况

“十五”时期,我县民政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积极进取,关注民生,为民解困,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整体推进,完善制度,社会救助体系有了新的发展。

救灾工作,四年多来战胜了全县大大小小的洪涝、冰雹、干旱等各种自然灾害,抓好了灾区倒房户的重建工作,累计下拨救灾款609万元,下发棉被4315床、棉衣4600件、蚊帐3250床。20xx年还下拨60万元支援农村无房户建房200栋,发放特困户救助证8502个,救助410户1653户,发放救助金70万元。

城市低保工作,低保工作稳步推进,坚持分类施保,属地管理和动态管理原则,20xx—20xx年累计保障X户、X人次,共发放低保金X万元。

五保供养工作,全县五保对象X人(集中供养841人,分散供养12804人,幼保640人),敬老院X所(乡镇敬老院X所,县光荣院X所)。费改税后,经争取上级支持,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五保经费实行封闭运行,出台了一部五保供养规范性文件——《XX县五保供养暂行办法》,进一步基本解决了五保老人的生活问题。

优抚安置工作,我县各类优抚对象X人,常年参军约X人,需安置的退役军人、转业士官约X余人。县建立健全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了创建双拥模范县活动,春节、“八一”期间拥军优属活动蓬勃开展。义务兵家属、在乡复员军人、伤残军人优待工作依规落实,全县各类固定补助优抚经费按国家政策足额及时发放到位,重点优抚对象生活难、住房难、医疗难问题都得到妥善解决。20xx—20xx年共接收退伍军人、转业士官2073人,应安置的526名对象已有522人得到了妥善安置。

(二)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加强。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推进社区建设,是巩固基层政权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20xx年,全县顺利完成了第五次村委会换届选举,目前,第三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已全面铺开,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在基层落实,村级财务全面清理、审计和公开,村委会班子建设得到加强。社区建设有新的发展。20xx年3月我县撤消原来的X个居委会,新成立X个社区居委会,并进行了首届选举,形成新一届社区居委会领导班子。

(三)社会行政事务管理进一步规范。

一是婚姻、收养登记依法依规。20xx—20xx年10月全县婚姻登记坚持了乡镇民政所长负责制的集中登记,共办理结婚登记23561对,离婚登记977对,收养登记11例,合格率99.98;20xx年10月1日起全县婚姻登记集中在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办理,共办理婚姻登记17254对,合格率100,20xx年获省婚姻登记先进单位。

二是殡改力度加大。逐年一至两次全县范围大规模殡改宣传,摧毁了易俗河镇花果山10余处棺材生产销售点,查处20多处非法土葬,20xx—20xx年共火化遗体1110具,科学文明的殡葬习俗开始形成。

三是行政区划、地名管理卓见成效。于20xx年初结束了历时五年的县界勘定;出版了XX县政区图,结束了有县无图的历史;县城区街道、广场命名方案已审定,经县人民政府批准,由县地名委员会公布。

(四)面临机遇,需求多样,民政事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一是民政经费短缺。由于财政困难,民政经费没有按每年5的比例递增,县“217”科目抗灾救灾备用金每年20万元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复员军人医疗补助费、退伍军人、转业士官待安置期间的生活费、城镇义务兵优待金等诸多按政策、法规应拨到位的资金未到位。财政累积欠拨民政经费多达600多万元,致使社会救助体系难以健全和完善,保障范围小、标准低。

二是五保供养标准偏低,分散供养的五保口粮难以到位。费改税以及取消农业税后,五保户口粮无税可抵,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口粮难以到位。

三是退伍安置更难,企业无安置载体,行政、事业单位人员饱和,年需安置人员有增无减,加上自谋职业观念淡薄,经济补偿安置缺资金,退伍安置工作面临很大压力。

四是低保工作任务艰巨。水泥厂、瓷厂、航运公司和粮食单位等一批企业单位改制滞后,据初步调查有近3000户1万余名贫困职工

县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第2页

和居民急待给予低保保障,按国家政策应保尽保,所需资金数额巨大,无疑给县财政新增困难。

五是按国家政策设立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迫在眉睫,苦于无办公场所、办公经费而没有启动。

六是基层民政干部人员配备少,年龄大,文化低,兼职多,异动频繁,制约了民政事业的长足发展。

二、“十一五”期间我县民政事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城乡民政发展,认真践行维护民权,解决民生的民政工作理念,依法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大力推进民政事业社会化,为我县各项事业的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具体目标

1、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全面贯彻执行《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兴建集救助站、募办、低保局于一体的民政综合大楼,改变现在救助站无办公用房、办公设施、办公经费的困窘局面。

(2)健全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坚持动态管理、属地管理的基础上,实行低保申报、审核、审批“三公开”和低保年审制度,认真落实“应保尽保”,确保低保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3)加快敬老院建设步伐,将分水乡、白石乡、排头乡、中路铺镇、云湖桥镇和梅林桥镇等11所敬老院改扩建成高.net标准敬老院,每个老人一套间,购置统一的床被、桌椅等生活用品,完善院内设施、强化内部管理,大力发展院办经济,提高供养水平。敬老院改扩建后,全县集中供养五保老人1100人以上。

(4)兴建老年公寓。在县光荣院内利用现有场地,兴建一栋老年公寓,向社会公开,有偿服务,可入住100位老人。

(5)成立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设学习室、娱乐室、健身房、医务室、心理咨询室等,让老年人有自己的活动空间,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2、建立和完善依法行政、管理和服务相结合的社会行政管理体制

(1)加强婚姻登记管理,建设程序化办公、自动化验证的婚姻登记网络体系。第一全面实现办公自动化,投资100万,购置微机、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系统软件,婚姻档案输入和扫描入电脑,并与全国联网,系统自动审查婚姻的合法性,如是否到达法定年龄、是否重婚等。婚姻档案微机管理,查阅方便,管理安全。第二,扩大办公场所,设立婚姻登记大厅、协议离婚室、婚姻调解室、照相室、微机室和档案室,实现一条龙服务,方便快捷。

(2)加大殡改力度。启动XX县XX陵园建设,在XX镇金桥村建立火葬场1个、公墓区1个,规划用地1200亩,总投资6000万元。建立一支殡葬管理执法队伍,建立和完善殡改领导机构和信息网络,搞好舆论导向,不断提高火化率。

(3)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将综治工作融汇到民政工作每个细项之中,将综治目标管理责任制与民政工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民政办事公开制度、办事纪律结合起来,落实到各股室局院办所和乡镇民政所,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并积极主动参加县委、政府组织的“双走”、“双联”等工作。健全局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严格依法行政。

3、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提高社区居委会服务水平

依据《居委会组织法》搞好社区居委会的选举工作,大力完善社区居委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立社区服务网络。“十一五”期间,规划投入资金1.8亿元,着重从XX镇X个社区着手,每个社区建办公楼1栋、社区办公综合大楼1栋,大力兴办社区服务业,逐步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行业结构与服务门类齐全、服务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

(三)保障机制

1、加强领导,局成立“十一五”规划领导小组,由局行政一把手任组长,加强对“十一五”期间民政工作的指导和督促。

2、加强民政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注重培养一批能干、肯干、业务水平高、自身素质好的民政干部,用好民政经费,管好民政工作,做好民政事业。

3、积极向中央、省、市争取资金,缓解县财政紧张对民政事业发展的制约,确保“十一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圆满完成。

FWr816.Com拓展阅读

县民政事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县民政事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文章标题:县民政事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县民政事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二十一世纪第一个五年已快结束,总结新世纪前五年的各项民政工作,规划好下一个五年任务,对今后一时期全县民政事业的发展,促进**县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五”期间**县民政事业发展的简要回顾
“十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广大民政工作者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自觉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和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快全县民政事业的发展步伐,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维护全县社会稳定,推动全县社会全面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十五”期间,**县民政事业发展的主要成绩是: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启动,保障金逐步到位,初步筑起了一体化的保障体系。累计将4962户11369人纳入城市低保,累计发放低保金1870万元。这项“民心工程”对维护全县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深入开展了创建双拥模范县活动,双拥工作多次得到省市肯定和好评。进一步规范了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和义务兵家属优待金社会统筹制度,基本解决了优抚对象的“三难”问题。
平均每年各类定补优抚对象3890人,累计发放优抚款1480万元,义务家属优待累计2200户,累计发放优待金 310万元。
——全面推进以实现“四个民主”、建立“三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活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城镇居委会组织和社区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社会团体的日常管理、年度检查、清理整顿和行政处罚等一系列措施,总体质量有了较大提高,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各类社会团体16个,民间组织42个,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

——社会福利事业有了长足进步,积极兴办了一批乡(镇)级福利设施,基本满足了城乡居民对社会福利日益增长的要求。
累计投放资金60万元,修缮改造乡镇敬老院四家。
——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取得新的突破。殡葬管理工作成效显著,火化率得到有效巩固,累计火化尸体近3000具,大力革除陈规陋习,积极倡导文明节俭办丧事,殡葬管理硬件设施建设有了新进展。荆山陵园良性运行,婚姻管理实行了集中登记,累计办理结婚登记17500对,办理离婚登记350对。
——出台了《**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完善了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体系和应急响应程序,建立了灾害信息报告制度,提高了灾害管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春荒、冬令灾民救助、倒房重建和灾害应急救助工作规程,实行灾民救助卡制度。五年累计发放救灾救济款420万元,面粉151.8万斤,使42.3万人的困难群众得到了不同程度救助。
——青少年教育基地建设工作进展顺利。习老陵园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到位,绿化工作已全部完成,20xx年5月24日举行骨灰安葬仪式。
在充分肯定“十五”期间全县民政事业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站在新世纪的更高起点上,面对新形势的严峻挑战,冷静分析思考全县民政事业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是:

(一)民政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有待于进一步突出和加强。随着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线将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必须突出和加强民政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

(二)民政工作已经成为政治性很强的工作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做为民政工作必须站在政治的高度,站在维护大局利益的高度。民间组织管理、双拥工作、基层群众组织自治建设和大量的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都是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各级党政领导和民政干部必须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认识,自觉重视和认真做好民政工作。

(三)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民政工作的观念、思路、体制、政策和方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不适应的问题,必须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民政工作的观念、思路、体制、政策和方法。

二、“十一五”期间**县民政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为宗旨,以民政事业全面上水平为目标,转变观念、乘势而上,开拓创新,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民政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大局服务。

总体目标:构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福利体系;构筑国家与社会相结合,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相配套的社会保障体系;构筑村民组织自治和城镇居民社区建设体系;构筑协调、规范、高效的社会行政事务法制化体系。“十一五”末期,我县民政事业的整体水平跨

县民政事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2页

入市级先进行列,为建立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总体要求:实现民政事业社会化的突破,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积极主动争取上级业务部门支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坚定地走民政事业社会化的道路;实现民政工作法制化的突破,加快民政事业执法步伐,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实现民政投入多渠道的突破,努力拓展民政事业发展经费的融资投资渠道,加强和规范民政资金的管理工作;实现民政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突破,建立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民政工作要充分发挥稳定机制的作用,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

主要任务:
(一)构筑社会福利体系
坚持社会福利社会化发展方向,逐步建成以公办福利机构和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社会福利并存,社区组织和居家福利保障服务为依托的社会福利体系,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民政管理、中介组织经营运作的管理体制,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的发展格局,围绕构筑社会福利体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完善各敬老院功能,全面落实五保统筹制度,各敬老院要进一步完善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努力达到市级文明院标准,在巩固杜村镇敬老院为全市文明院的基础上,力争把峪岭乡和张桥镇敬老院建成全市文明院,全县农村五保户入院要达到50以上,敬老院要实现福利型向福利效益型转变,建立以敬老院为依托的农村老年人福利服务网络。同时,积极争取省、市支持和重视,选择条件较好的镇,筹建试办社会福利园区,提高我县老龄福利服务水平。

2、进一步加大社会福利彩票发行力度。改革福利彩票发行方式,推进福利彩票销售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加大发行力度,“十一五”期间,争取每年发行福利彩票总额达210万元,募集社会福利基金10.5万元。

3、按照转变职能,政务公开的原则,在县民政局设置主管全县福利事业的职能机构,着重发挥政策指导、组织协调和管理职能作用。推动建立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管理,社会中介组织经营运作,福利机构法人自主经营的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体制和政策配套多元参与、服务规范,布局合理的社会福利服务网络。

(二)构筑社会保障体系
以救灾救济、城乡低保和优抚安置为主要内容,坚持为社会稳定和国防建设服务的方针,强化依法保障意识,逐步建立起国家与社会相结合,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相配套的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社会困难群体和优抚对象的基本生活权益。

1、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不断完善科学、规范的动态管理机制,并做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城镇贫困居民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网络,形成“四位一体”(最低生活保障金、优惠政策、实物救济、社会互助)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同时,启动并完善农村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
2、优抚保障工作要以进一步完善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的自然增长机制为主体,妥善解决优抚对象的“三难”问题,确保优抚对象优抚权益的实现。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双拥活动,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优抚保障,提高优抚工作社会化程度,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县。

3、退役士兵安置保障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坚持国家计划安置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拓宽安置渠道,改革安置方式,通过采取开拓向非国有经济单位安置的渠道;引入市场机制;实行双向选择,指导自主择业;制定优惠政策,鼓励自谋职业;协调落实社会保障措施,解除后顾之忧以及开展就业培训等措施,实行安置就业、自主择业和政策扶持自谋职业,为退役士兵提供多种就业机会和途径,切实保障他们的妥善安置。

4、通过强化各级政府的救灾责任,完善“救灾工作分级管理、救灾款分级负担”的管理体制,全面落实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预算。建立科学的灾情评估系统,实行查灾、核灾、报灾、救灾的规范管理。落实救灾物资储备,建立以慈善组织为核心的社会募集系统,完善经常性社会捐赠制度。加大减灾工作投入,增强我县综合减灾能力。

(三)构筑村民组织自治和城镇居民社区建设体系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员会组织法》,组织指导全县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探索村委会的规范化管理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有效办法。建立健全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不断提高村民自治水平。

2、进一步加强城镇社区居委会基础设施建设,将现有居委会建成一个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规模适宜、工作规范、功能比较齐备,在居民中有较强凝聚力和吸引力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提高居民自治水平。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提高医疗保障能力,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娱乐服务,丰富居民生活,加强社区治安服务,建设文明安全社区,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服务,提高居民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发展社区体育服务,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四)构筑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法制化体系
各项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要认真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坚持走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道路,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行政。要不断加强对民政执法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优化队伍结构,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的民政执法队伍。要严格规范民政行为,自觉履行法定职责,切实加强内外监督,以尽快实现民政工作从行政手段为主,向以法律、法规为主的转变。

1、依法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建立“双重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根据统筹规划、管理布局、调整结构、重点培育、总量控制的原则,着力发展有力于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行业性社团,适当培育发展公益性、福利性民间组织。严格控制业务宽泛,不易界定的民间组织,严禁设立和坚决取缔气功功法类、特定群体类、宗教类,不利于民族团结以及与国家法律相搏的民间组织,引导和鼓励民间组织为发展**经济做贡献。
2、殡葬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加强执法力度,提高火化率。要进一步搞好荆山陵园的绿化及建设,力争“十一五”期间达到绿化、美化、园林化的公墓标准。要千方百计争取市、县资金支持,改建**县殡仪馆,为推行殡葬改革创造良好便捷的服务设施,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丧葬需求,同时,提高殡仪职工待遇。
3、婚姻登记管理工作要以提高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标准,努力建设一支专业管理队伍为中心,不断完善违法婚姻预防与治理机制,使婚姻登记率达99.5。婚姻登记合格率达100。要强化对婚姻介绍机构的监督管理,推动婚姻服务系列化,向多功能服务实体方向迈进。

(五)依法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勘界、地名、收养登记等社会事务工作,根据上级要求,圆满完成阶段性任务。
三、“十一五”期间民政工作的主要措施和要求
做好“十一五”期间全县民政工作,需有敢为人先,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奋发向上的作风和一流的业绩全面落实民政事业“十一五”计划。

(一)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主动争取上级业务部门支持,广泛动员全县社会各界力量,推进我县民政事业社会化。
(二)加强民政普法教育,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实现以行政手段向法律法规手段为主的转变,建立一支廉洁高效、求真务实、秉公执法民政工作队伍。

(三)民政事业发展计划,要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对我县民政事业基础设施的投入,进一步加强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民政事业费的自然增长机制。不断拓展民政经费投入渠道,加强和规范各项民政资金的管理,提高民政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不断改进民政系统办公设备,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健全乡镇民政办公室,充实人员,实现全县民政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实现全县民政工作信息化、现代化。


《县民政事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县民政事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xx图书馆始建于1904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省级公共图书馆。目前,馆舍面积已达2.5万平方米,藏书总量达428万册,其中古籍45万册、中外文书刊 万册、缩微品 万件、视听资料万余件、电子出版物 余件,是xxxx科学、教育、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xxxx图书馆作为全省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与服务中心和重要枢纽,在服务经济建设、普及文化知识、传播科学信息、推动终身学习等诸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被文化部授予国家一级图书馆。

为充分发挥xxxx图书馆在全省图书馆事业中的中心作用,促进全省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xxxx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xx-20xx)》的精神,结合现阶段xxxx图书馆馆情和全省图书馆事业发展实际,现制定本纲要。

一、“十五”期间xxxx图书馆事业发展概况

“十五”期间,xxxx图书馆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xx年,通过了文化部组织的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荣获"国家一级图书馆"称号;国家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称号;xxxx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截止20xx年底,全馆设“十五部三室”,有事业编制职工180人,其中副研究馆员及以上职称43人,中级职称88人。具有硕士学位的7人,双学位学历2人,本科学历68人,占在职员工的 %。20xx年度事业经费 万元,其中书刊购置经费 万元。“十五”期间,共办理借书证6.5万余张,举办大型读者活动 次,参与活动人次达 万,完成各类检索课题 项,解答各类咨询 万条;总流通人次 万,其中,书刊外借人次 万,外借册次 万;开架书刊 万册;入藏中文书 万种、 万册,外文书 种、 万册,中文报刊5000种,外文报刊 种、电子出版物 种。现有各类计算机300余台,服务器10台,开通了独享20M的宽带网,建有TRS全文检索系统,初步形成了包括29个文摘、全文和多媒体的楚文化和湖北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群;引进了10多万种电子图书、8000多种外文全文电子期刊、9000多种中文全文电子期刊、10余万篇学位论文。建立了xxxx图书馆和湖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两个网站,平均每天的点击率超过1200人次,年点击率达40万人次以上。开通了公共查询系统、数据库检索系统、读者导读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建立了“共享工程”省分中心和90多家市、县分中心、基层中心,形成了覆盖全省的“共享工程”网络体系。五年来,员工共发表论文 余篇,出版学术著述 部。科技拥军、书刊巡展、文化下乡、盲文图书馆服务等方面成绩显著,我馆先后派员出席第68届、第69届、第71届国际图联大会,馆领导先后出访西欧、美国和港澳地区。在业务辅导、培训教育和计算机技术方面,为全省公共图书馆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和保障。

“十五”期间,经过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省图书馆在管理体制方面加大了改革力度,打破大锅饭、铁饭碗,实施了全员聘用制和岗位工资制;在专业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结构日趋合理,人员素质有较大提高,领导班子的年轻化专业化已基本实现;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经费紧缺的局面已开始缓和,印刷型和电子型文献的年购进量明显回升;在读者服务方面,扭转了下滑趋势,开馆时间、开架率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建立了高质量的网络及硬件平台,数字资源总量已达104GB。这些都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面向未来,xxxx图书馆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当然,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发展进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离实现全省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离国内先进图书馆,离满足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这一根本目标都还有很大距离。主要表现在:馆舍狭小,设施陈旧,严重制约图书馆功能的全面发挥;经费严重不足,文献保障率过低,阻滞了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人员配备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服务水平不高、服务意识较弱,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信息增值服务能力较弱;数字资源、数据库建设与先进馆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网络的主干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学术研究未成系列、比较分散,缺少图书馆界知名的专业人才。这一切都与湖北文化大省、与百年老馆的社会历史地位和新时代要求是不相符的。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在省文化厅的领导下,紧密围绕建设湖北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以事业发展为主题、新馆建设为主线、以读者服务工作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为出发点,坚持“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开发文献信息

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第2页

资源,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增强图书馆综合实力,充分发挥图书馆在知识创新体系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全面推进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为实现中西部一流的现代化图书馆目标而奋斗。

三、主要奋斗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建一流馆舍、整合一流资源、培养一流队伍、实施一流管理、争创一流服务为重点,把xxxx图书馆建设成为一流的综合性文献收藏中心、信息服务中心、书目数据中心、检索咨询中心、协作协调中心、教育培训中心,为湖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构建和谐湖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高效率的文献信息服务。

四、"十一五"期间主要任务

1.“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建设5.5万平方米新馆的任务,使馆舍总面积达到8万平方米,力争新馆落成开放,使之成为xx文化大省的标志性建筑和重要文化景观。同时,在这五年内,通过深化改革,不断总结经验,为新馆的开馆做好思想上、组织上、人员上、管理上等各方面的必要准备。

2.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重视,不断加大经费的投入,力争实现20xx年、专项购书费比20xx年翻一番(即事业经费达到20xx万以上,专项购书费达到800万),以满足作为文献保障中心所必需投入的经费递增,并将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专项经费纳入正常财政预算。

3.强化文献资源建设,20xx年馆藏文献资源达到500余万册(件),初步建成8-10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数据库,数字资源总量达到40T。

4.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坚持“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宗旨,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以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需求。“十一五”期间,办理借书证8万余张,举办大型读者活动 次,参与活动人次达 万,完成各类检索课题 项,解答各类咨询 万条;总流通人次 万,其中,书刊外借人次 万,外借册次 万;开架书刊 万册;

5.大力加强学术研究,在全馆形成严谨的学术氛围,每年争取出版1-2部论著、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60篇,在“十一五”期末出一批人才,出一批成果。

6.争取成为国际图联机构会员馆,努力实现与国外一些图书馆定期交流的目标,充分发挥省学会秘书处的职能和作用,积极参与中国图书馆学会的各项活动,巩固和扩大同国内外同行的业务交往与学术交流,提升学术层次和社会知名度。

7.继续抓好基础业务建设,结合时代特点的要求,实现文献资源集中采编与标准化加工、保证资源的合理有效的配置、加强业务分析的针对性和及时性,实现图书馆业务各环节的全面自动化升级与管理,完成古籍数目的数字化。

8.根据网络环境下现代图书馆的定位与布局特点,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全面推动业务重组、分配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符合省图书馆馆情的具有特色的科学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

9.不断探索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新方式、新途径,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强化全员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继续开展创建文明图书馆活动,鼓励服务创新,加大为"知识工程"服务、为社会进步与终身教育服务的力度,提高办馆综合效益。

10.“十一五”期间,积极组织实施人才资源开发战略,在全面提高馆员素质、优化队伍结构基础上,力争使事业编制职工达到300人。重点加强对高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适度引进,完善岗位培训制度,突出继续教育的长期性、针对性。到20xx年,使我馆大学本科学历人员达到在职人数的85%,培养出1-3名在全省图书馆界知名的专业人才。

五、主要措施和政策保障

1、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是胜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可靠保证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图书馆事业,尤其关心xxxx图书馆新馆的建设。20xx年1月,xxx委员、xxxx亲临图书馆视察,并作出了“要重点建设图书馆,要建一个新馆,成为中西部第一流的现代化图书馆”的指示;20xx年第37次省长办公会议作出决定,将省图书馆新馆建设纳入“十一五”规划,并力争五年完成;20xx年月xxxx文化厅成立了以xxx为组长的新馆建设领导小组,直接领导新馆的建设。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是胜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关键和保证,也是使省图书馆多年来建新馆的迫切愿望成为现实的基础和保障。

2、加强执法力度,落实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

“十一五”期间,积极配合省人大法制办、省文化厅加强执行和落实《xxxx公共图书馆条例》的力度,从根本上保证图书馆事业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监督。同时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争取社会各界人士支持和赞助。充分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势和信息整理加工优势,发展相关文化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强对各类文献(包括电子文献)呈缴本制度落实情况的跟踪调研,为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深化服务打下牢固的基础,从而确保图书馆事业健康而持续的发展。

3、深化体制改革、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既有竞争又有责任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深化体制改革、健全各项制度,全面督促实施进一步完善馆长负责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全员聘任制,加强内部管理,挖掘资源优势、增强自身活力。强化省图书馆的文化辐射功能和服务功能,通过深化改革,以科学合理地配置和使用各种资源,努力形成既有竞争又有责任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形成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力争实现经费、设施、人员利用的最佳效能。

4、努力创造条件,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硬、业务精、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确立员工的主体地位,激发每个员工的潜能。以多种形式和途径,积极主动地、有计划、按步骤、成规模地培养一批能胜任现代化图书馆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队伍和图书馆学学科建设所需的学术研究队伍;同时,鼓励员工将个人理想与图书馆所追求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将个人价值与图书馆价值统一起来,敢于创新,敢于挑重担。积极引导和扶持他们参与管理,努力培养出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创新意识强、爱岗敬业的、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专业技术队伍、管理队伍和文化产业经营队伍。


十一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体育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快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民族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xx年到20xx年,是我区区按照北京市总体规划,全面落实“同心全面建小康,打造绿色国际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是筹备和承办20xx年奥运会比赛项目,实施“办好新奥运,建设新我区”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北京奥运比赛项目承办地的我区人民,其体育热情,参与意识,健身需求,将日趋高涨。为加快我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服从服务于我区这一重要时期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娱乐需求,出色完成北京奥运会比赛项目承办任务,特制定本规划。

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一)我区体育事业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我区体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体育人口逐年递增,20xx年体育人口达到62,人民健身意识和健康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区、镇、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场地建设及健身设施有了明显改善;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高,竞技体育成绩保持京郊前列,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业训工作形成梯队结构,举重、柔道、田径等优势项目,成绩显著;体育产业发展较快,趋于区域化、规模化,20xx年体育产业生产总值达到3.2亿元,已经成为我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增强国民身体素质,振奋地区精神,促进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必须看到,我区体育事业的规模还不大,总体水平还不高,与城八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竞技体育后备力量不足,高水平尖子人才较少,优势体育项目偏少,弱势项目亟待提高;群众体育发展不平衡,农村体育仍是一个薄弱环节,体育设施尤其是群众健身设施还比较落后;体育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有形及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不够理想;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正在建立并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适应。

(二)我区体育事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xx年至20xx年,我区体育事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

我区处于北京市整体规划中的东部发展带,我区将成为“十一五”时期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卫星城,其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无疑将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今后五年,我区将全面推进并实现“同心全面建小康,打造绿色国际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我区经济将进入新的快速增长阶段。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将刺激体育需求的增长,体育消费占生活消费的比重将逐年增加。

“十一五”时期,我区将全面推进新城总体规划,必将加快我区重大体育设施的建设步伐,大大提升我区体育基础设施的总体水平,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创造更为优越的条件和环境。

20xx年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我区赢得了北京奥运会水上项目比赛承办权,使我区体育进入以筹办奥运会比赛项目为主要内容和特色的发展机遇期,为体育场馆建设和体育产业的繁荣发展,为激发人民群众的热情和激励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契机。

但是,机遇总是与挑战派生并存的,机遇的来临预示着更为艰巨的任务和责任历史地赋予了我们。我们要认清形势,增强紧迫感,紧紧抓住和利用好这一发展机遇,确立科学的发展观,以超常的胆略和付出,加快我区体育事业的发展,为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我区成功地承办奥运会比赛项目,为造福人民群众做出不懈的努力和应有的贡献。

二、指导方针与基本思路

(一)指导方针

“十一五”时期我区区体育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20xx年奥运会为契机,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出发点,推动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努力开创我区区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抓住历史机遇,实现我区体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立脚点,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我区区人民健康素质作为我区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

——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努力探索群众体育的发展规律和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全面提高我区体育的整体水平。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积极推进我区区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转变,塑造服务型政府。积极培育体育社团,加速推进体育的社会化、主业化、产业化进程。

——坚持我区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坚持体育与我区区经济

十一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第2页

社会发展相协调,坚持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协调发展,体育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体,保障体育事业健康有序地运行。

——坚持科技兴体、人才为本的方针,加大体育科技投入和科研力度,提高体育工作者科技素质,提升我区区体育工作的科技含量。

(二)基本思路

“十一五”时期我区区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深化体制改革与创新,创建一个平台,发展三条主线,开拓五个层面。

深化体制改革与创新: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企业与事业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原则,加快我区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创建服务型政府。培育以我区区体育总会为核心的体育社团管理体系,推进体育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

创建一个平台: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充分发挥体育局的政府职能作用,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整合各方面资源,搭建体育事业发展的有机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吸引各方力量投资,、开发、经营,形成良好的互惠互利、有机发展的协作关系,并使发展平台由小到大健康发展。

发展三条主线:一条是以奥运会的筹办为主线,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我区竞技体育发展基础,推进我区竞技体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健全面向大众的“亲民、便民、利民”的体育服务体系,推动我区全民健身运动向深层次发展。三是以我区构建“产业富区”,促进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战略为主线,以体育健身娱乐业和体育竞赛表演业为主导产业,以发展我区特色体育旅游产业为目标,构建符合现代产业发展及现代体育发展规律的,特征门类齐全、结构与布局合理、设施完备、服务周到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促进我区体育产业向高级化方向发展。

开拓五个层面:一是以打造我区体育品牌、创建体育健身娱乐精品区为核心的体育产业发展面。二是以构建奥运会场馆为最高层次,综合性体育中心为中间层次,城镇社区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为基础层次的相互协调、网状幅射延伸的体育场馆结构为目标的体育场馆设施发展面。三是以推进四条渠道的业余训练网络建设为基础,为北京市和国家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为目标,构建我区竞技体育发展面。四是以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完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为重点,构建我区群众体育发展面。五是以调整体育人才结构,加大人才培养为主线,采取资源整合、内引外联、强强联手措施,形成体育人才供需链,构筑体育人才培养和体育科技发展面。

三、“十一五”时期我区区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群众体育

(一)奋斗目标

全社会体育意识普遍增强,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健康向上的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活动成为全区人民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体育参有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到20xx年全区体育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66以上。全区人民的体质明显改善,成年人体质测定合格率超过80,青少年体质明显增强。群众体育社会化程度大幅度提高,社会体育组织网络和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二)任务和措施

群众体育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是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后五年体育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努力构建“政府管理、协会组织、社会兴办、全民参与、市民自治”的多元化、规范化、社会化的全民健身管理、服务、监测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群众体育的普及化、科学化、生活化。

1、健全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建立完善的区、镇(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居委会)三级社会化群体网络和管理体系。区、镇(办事处)、村委会(居委会)全部建立体育组织。杨镇、北小营、李桥三个镇申报全国体育先进乡镇成功,实现我区50的镇被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乡镇。继胜利街道办事处之后,光明街道办事处达到北京市体育先进社区标准。

——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组成的社会团体管理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社团作用,开展好相应人群的群体活动。区工会组织的每四年一届的职工运动会,反响很大,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健身热情,共青团、妇联也要创新思路、开展独具特色、形成传统的健身活动。

——加强区体育总会和各个协会组成的体育社团管理网络建设。充分发挥体育总会和各级各类体育协会在群众体育活动中的桥梁、纽带和组织作用,逐步实现由现实体育局主办赛事过渡到体育局监管下的各协会自行组织赛事,有步骤地推进各级单项体育协会的实体化进程,形成社会办体育的格局。

——鼓励和支持乡村、社区、公园、广场等地群众自发形成的晨晚练健身站,并纳入社会管理范围。要积极引导在全民健身晨晚练辅导站的基础上创建一批社区群众体育俱乐部,胜利、光明街道办事处先行试点,市体育局将给予政策扶持。

2、加快群众健身场地建设,方便群众就地就近参加体育活动。

——加快镇、村体育中心和文体活动站建设。20xx年,80的镇建有体育中心,85的行政村建有文体活动站。镇级体育中心要达到2500平方米以上,村级文体活动站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

——加快“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积极争取北京市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分配的“全民健身工程”的数量,增加区、镇、村三级投入,科学地进行安排,20xx年实现100的乡镇、行政村、街道和社区委员会建有全民健身工程。

——精心设计和建设一批风格多样、布局合理的群众健身场地和设施,推进体育设施建设与社区建设、环境建设、园林建设相融合。“十一五”时期新建居住区要按照北京市政府有关体育设施建设的规定,落实健身场地,保证人均0.3平方米,其场地工程与居住区工程同时规划、同步建设、同期交付使用。“十五”期间居住区体育设施未完成上述标准的,要在“十一五”时期完成建设指标。乡镇、行政村新建广场、公园,要配套建设健身场地设施。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及工业开发区,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满足职工健身需求,创建良好的健身场所。

——逐步改造和不断完善全区中学、小学、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成为北京市教育系统体育设施整体水平一流的典范。加强我区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统筹协调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在确保群众健身安全的情况下,寒暑假、公休日对外开放,使学校设施资源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更大作用。

3、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广泛深入地向前发展。

——坚持开展我区区每年一次“全民健身宣传周”、两年一次“全民健身体育节”活动。坚持改革创新,突出我区特色,内容丰富多彩,体现参与性。精心组织,年年翻新,成为我区有影响的大型活动之一。

——继续办好已经形成传统、形成品牌的标志性活动。如后沙峪杯春季环城赛、健身双球比赛、地税杯桥牌比赛、空港杯全国门球邀请赛、四年一届的职工运动会和两年一届的残疾人运动会等。

——发挥工、青、妇、社会团体及行业体协、各单项协会等体育社团的作用,组织举办具有各自特点,项目多样,适宜相对人群的体育健身活动,并形成传统赛事。

——乡、镇、局(公司)、街道办事处、行政村、社区(居委会)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经常开展喜闻乐见、突出健身实效、简便易行、生动活泼的健身活动。要积极举办各种社区间、家庭间的兼健身与竞技为一体的体育联谊、联赛活动,使“体育之家”、“体育社区”活动成为实质性、代表性的活动。

——征集、收纳、创编趣味体育项目,策划时代感强、形式多样的趣味运动会,以易于参与、趣味性浓和观赏价值高的赛事组织形式进入社区、乡镇、街道,打造具有我区特色的品牌赛事和项目。

——挖掘、整理、推广民族体育和民俗民间体育项目。如太极(剑、拳、扇)、秧歌、腰鼓、霸王鞭、高跷、旱船、舞幡、踢毽、风筝、抖空竹、舞龙舞狮等。加强对民族、民间体育的推广与研发,使其融于时代,更具生命力,更易于在大众中推广。以国际奥林匹克日或北京申奥成功纪念日为契机,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民族体育、民间民俗体育展示和表演活动,创造我区体育精品。

4、进一步明确并坚持“农村体育的重点在乡镇,青少年体育的重点在学校”。

——我区农业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四分之三,没有农民的健康,就难以实现全区的小康。农村体育工作要以提高农民身体素质为目的,以丰富农村体育内容为重点,乡镇为龙头,村民委员会为基础,农民体协为纽带,广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努力探索乡镇“特色体育”的发展途径。20xx年和20xx年将分别举行北京市农民运动会和全国农民运动会,这是检验和展示我区农村体育成果的大舞台,我们要全力以赴,精心组团,保证训练和比赛经费,实现市农运会“保二争一”的目标,实现我区农民运动员在20xx年全国农运会上为北京市代表团夺取“三金”的目标。

——我区中、小、幼在校(园)人数为13万,将近全区人口的四分之一。学校体育是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关系到未来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全面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体育法》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保证全区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不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5、建立健全国民体质测定和监测系统。

——加强体质测试中心、站、点的建设。到20xx年60的乡镇、50的社区、60的局(公司)建立三级体质测试站。积极倡导中、小、幼建立体质监测站、点,20xx年区重点中学及体育传统校全部建有体质测试站点。

——积极开展测试,逐步扩大受测面。采取集中、分散、巡回等形式,方便群众测试,逐步扩大群众受测面。20xx年,城区测试人数达到辖区成年人人数的5,农村达到2。

——加强检测队伍建设,提高检测人员的测试、评价及体质研究能力,为群众提供因人而异的科学健身方案,使体质测试工作成为加快全民健身科学化程度的重要步骤。

6、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重点培养锻炼指导型、技能传授型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到20xx年,体育指导员达到3000人,全区100的健身中心、晨晚练点都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加强群众体育工作者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定期举办培训辅导班,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技能传授能力,使他们成为开展文明社区建设的骨干力量,科学健身的辅导员和推广健身项目的生力军。20xx年每个辅导站健身项目达到10个以上。

竞技体育

(一)奋斗目标

以20xx年奥运会和北京市第十二届、第十三届运动会为契机,加快竞技体育发展,全面提升我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竞技水平,努力实现20xx年北京市第十二届运动会有新的突破,20xx年奥运会首获奖牌,20xx年北京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取得优异成绩的“三级跳”的目标,确立与我区创建现代化国际城市相适应的我区竞技体育发展地位。

具体目标是:竞技体育业训水平和运动成绩大幅度提高,超额完成市体育局下达的优秀运动员输送人数指标任务;20xx年在北京市第十二届运动会上团体总分和金牌总数在全市排名保八争六,三个项目进入团体前三名,六个项目进入团体前六名;到20xx年参加市级以上比赛获得金牌40枚以上,打破四项北京市少年纪录;我区区输送的运动员在全国运动会、亚洲运动会上获得金牌,20xx年奥运会上力争获得奖牌;20xx年北京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团体总体和金牌总数在全市排名保六争五,确立北京市体育强区地位。

(二)任务和措施

竞技体育是体育发展的重点,是体育事业中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部分,是确立体育强区地位的重要因素,其核心是要在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今后五年,体育工作最重要的任务是:发挥我区人才培养和业训工作的优势,全力培养高水平的体育人才,创造有史以来最优异的成绩,为我区人民争得荣誉。

1、坚持体教结合,合理规划体育传统校布局,促进体育人才培养和业训工作梯队建设。进一步深化体教结合,构建体教结合的良好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区体校龙头带动作用,调动全区35个体育传统校积极性,明确各自业训工作和人才培养、输送的责任和任务,形成以区体校为龙头,以我区一中、牛栏山一中、杨镇一中为重点,以全区35所体育传统校为基础的塔型、网状业训工作和人才培养梯队建设。

2、调整运动项目结构和布局,实施金牌战略、精品工程,金牌总分并举。由于竞技体育受到人力资源的限制,在项目设施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突出重点,扬长避短,集中力量发展符合我区实际的项目。

——继续巩固传统优势项目,打造我区体育精品工程。举重、柔道、皮划艇和田径中的子项中长跑、投掷、短跨为我区重点项目和优势项目。其中举重、柔道和皮划艇列入我区力争在全国十运会和20xx年奥运会上夺取奖牌的精品工程。区体校担负着光荣而艰苦的任务,要充分利用北京市体育局已批准举重、柔道项目试办二级班的有利条件,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实现打造我区体育精品的既定目标,推动整个项目提高水平,不断扩大整体优势。

——努力提高潜优势项目竞技水平,扩大夺牌夺金的项目点。游泳、跆拳道、武术以及田径中的某些子项,从教练水平、训练条件、训练规模、人才储备以及以往在全国全市体育比赛中取得的成绩,已经具备了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条件。要优化结构,有取有舍,力争在20xx年北京市第十二届运动会上成为我区夺牌夺金的又一个亮点。

——抓好基础项目和弱势项目建设,提高我区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球类项目一直是我区的弱势体育项目,但球类项目以其影响大、竞争激烈、观赏性强、普及率高,备受人们的关注。我们要立足长远,加大基础项目和弱势项目的建设。现在全区有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手球等球类传统校共计28所,其中小学占17所。我们要从现在起,扎扎实实抓好球类运动项目,经过五年的努力,20xx年前后将显现我区最具影响的球类项目的优势。

3、加强业余训练,提高训练水平。业余训练是竞技体育的基础,按照“选好苗子,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原则,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已形成的业余训练网络,逐步改善业余训练条件,扩大业余训练规模。广开招生渠道,利用开办二级班的条件,面向全国招收、吸纳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扩大在训人数,业余体校常年训练人数400人左右。加强对体育传统校业训工作的合作与指导,建立良好的后备人才选拔、测试、训练和输送的体系。切实抓好我区组团参加全国及市级比赛的运动队的组建和集训工作,适当扩大运动员编制和集训规模,坚持“从难、从严、从实践出发、大运动量”的科学训练原则,提高集训质量,争取优异成绩。

4、实施人才战略,创建一支事业心强、思想作风过硬、业务精通、乐于奉献的教练员队伍。进一步加强爱岗敬业教育,提高教练员素质。密切与国家柔道队和北京体育大学的合作,加强对现有教练员的培训,对优秀教练员和具有潜质的教练员送出去深造再学习,不断提高教练员科学训练水平。落实教练员学历教育、资格认证和岗位培训制度。合格上岗的教练达到100,高级教练达到10,中级教练达到40,其余全部达到初级标准,100的教练员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引进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加大考核力度,推动聘任上岗。体校内部实行全员聘任制,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工资能升能降,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向社会招聘优秀教练员,不断充实教练员队伍。为强化优势项目或开辟有潜力的新项目,可适当聘请和引进市级、国家级高级教练。调整教练员的奖励制度,加大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练员的奖励,保证优秀教练员队伍的稳定。

5、加强体育专项医务队伍建设。体校、运动队和体育传统校都要成立体育专项医务站(室),保证运动员得到良好的科学运动量指导,并做好运动后体能的恢复工作,及时进行伤病的治疗和康复工作。

6、加强体育科研工作,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运动技术水平。建立北京体育大学学习基地,强强联手共同进行科研和探索,科研重点是: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医务监督、少年儿童运动规律及成才因素。针对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优势项目在国家及市级大赛中实现“夺金”目标,成立专门的课题攻关组,以课题为中心,以夺金牌为重点,推动体育科研成果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7、发挥“举区优势”,加大竞技体育硬件投入,推进竞技体育集约化的发展。坚持“举国体制”的战略方针,发挥“举区优势”,创造有利于竞技体育发展的环境。政府要加大投入,不断改善业训基地条件,保证业训工作和组队参加全国及市级比赛的经费。体育行政部门要按照“组织一条龙,管理一盘棋,训练一贯制”的指导原则,加强对优秀运动队和业余训练体系的集约化管理,强化对运动项目的“一条龙”的管理职能,加快人才成长,实现我区竞技体育跨越式发展。

场馆建设

(一)奋斗目标

20xx年奥运在即,加快我区场馆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如何体现“新北京,新奥运,新我区,新发展”的理念,加快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建设,如何向世界展示“我区高度,我区特色,我区风格,我区气派”,提升我区在国际领域的地位,其体育场馆建设尤显重要。我们要紧紧抓住历史契机,加快体育场馆建设,完善全区体育场馆建设布局,形成以奥运会场馆为最高层次,我区新城体育中心、我区体育局体育中心、现代体育中心、空港体育中心、杨镇体育中心为中间层次,以各镇体育活动中心为基础层次的相互协调、整体统一的金字塔式的体育场馆结构体系,提升全区体育场馆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任务和措施

“十一五”期间正值北京筹备和承办20xx年奥运会,我区担负着承办奥运会水上项目比赛和建设“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的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因此“十一五”时期,场馆建设本着“突出重点,量力而行,优先建设具有带动幅射作用的区级大型体育场馆”的原则,确定6项工程为“十一五”时期重点体育设施建设项目。

1、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建设工程。该工程占地162.59公顷,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设座席35000个,其中永久坐席4000个。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建设要严格按照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的设计及建设标准要求,出色、圆满、如期完成。

2、新城体育中心建设工程。该工程位于新城政府大楼东侧,占地12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规划有综合体育馆、封闭式看台体育场和一个集游泳、网球、灯光篮、排球场的综合体育活动中心。新城体育中心要建成独具我区特点,能代表我区形象的城市标志性建筑,其规模和功能达到国际标准。该工程要与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同步建成,相互呼应,成为具有我区体育文化特色的标志。

3、现代体育中心建设工程。该工程位于仁和镇平各庄地区,占地150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总投资8000万元。规划有体育馆,足球运动场和一个集网球、乒乓球、羽毛球、健身房的多功能活动中心。现代体育中心主要服务于该地区产业工人,并以开展球类项目为特点,开展职工健身活动及举办比赛。设计及建设要体现“现代”及汽车城特征,突出球类活动特点。该工程20xx年开工,20xx年竣工。

4、空港体育中心建设工程。该工程位于后沙峪镇,空港城北,占地150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规划有综合体育馆,看台体育场和一个集网球、保龄球、游泳为一体的体育活动中心。空港体育中心主要服务于该地区产业工人,专业技术人员及外商等国际友人,开展健身、娱乐活动。设计及建设要突出“绿色国际港”特点,建成空港新城标志性建筑。该工程20xx年开工,20xx年竣工。

5、杨镇体育中心建设工程。该中心位于杨镇中心区,占地100亩,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规划有体育馆、体育场和集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台球、棋牌等设施的活动中心。杨镇处于潮白河以东以8个乡镇的核心地带,是我区重点建设的卫星城,其体育场馆建设的幅射、带动作用,以及做为河东举办大型体育活动的集中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积极创造条件,多方筹措资金,落实场馆建设任务。该工程20xx年开工,20xx年竣工。

6、体育局场馆中心改造工程。体育局场馆中心地处我区城区政治、文化、商贸、人居繁华区,不仅是开展业训工作、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群众参与健身活动、举办全区大型活动的重要场所,为了优化群众健身环境,扩大健身项目,拟挖掘和利用现有的场地空闲空间,在东侧南、北两个训练馆中间,相连建起乒乓球、羽毛球活动馆,将其南侧的塑胶篮球场改造成网球场,并利用场馆中心北侧空地,建起塑胶篮球场。工程总投资700万元,20xx年完成改造工程。

以上6项工程是我区历史以来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标准最高的体育场馆建设工程,也是落实我区新城规划的重点设施建设重要任务之一。要科学地进行规划和运作,规划出预留地,广开融资渠道保证资金到位,完善工程设计及建设招标工作,加强场馆建设监督、监理工作,确保场馆建设优质、如期完成。

体育产业

(一)奋斗目标

以20xx年奥运会为契机,构建与我区区经济、社会、文化相适应的,符合现代产业发展及现代体育发展规律的,特征门类齐备、结构布局合理、设施完备、服务周到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到20xx年,我区体育产业创造的增加值以20的速度增长,20xx年体育产业达到全区GDp的1.5,20xx年达到3左右,使我区体育产业成为我区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我区体育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任务和措施

体育产业是一个永远的朝阳产业,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区体育产业发展很快,尤其是体育产业中心区域—著名的马坡体育产业一条街,已经形成体育产业聚集的带状体育产业走廊,这是我区发展体育产业的优势。今后的任务是合理开发和整合体育产业资源,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深化运营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我区体育产业成为后劲最为强劲,最富活力的产业。

1、抓住奥运商机,打造我区奥运品牌。我区承办奥运水上项目比赛,国际、国内注意力资源相对集中到我区,带来了阶段性加速体育产业发展的商机。我们要有效地利用奥运品牌,积极向国内外宣传我区,提高我区区知名度。我们要办成一届最出色的奥运会水上项目比赛,让世界更加了解我区。我们要延伸奥运品牌带来的阶段性效能,经营好奥运会宝贵遗产。20xx年水上公园落成后,即开始筹划,吸引国外运动队选择水上公园为集训基地。奥运会后积极筹划举办国际、国内大型水上项目比赛,培育传统性精品赛事。要不断优化环境,吸引国内外运动队选择水上公园为他们固定的集训基地。同时,把“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建设成以惊险水上运动为特色的,满足旅游者娱乐及惊险刺激心里需求的,包含龙舟、激流回旋、赛艇、冲浪、游泳等多种休闲娱乐项目的水上运动乐园,打造永久的,具有我区独特魅力的奥运品牌。

2、建立北京郊区最大的体育休闲产业中心区,打造我区体育产业名牌。目前,我区北部已经形成了东起怡生园国际会议中心,向西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北京乡村俱乐部、北京乡村高尔夫俱乐部、大众高尔夫俱乐部、乡村赛马场、北京网球俱乐部、乔波室内滑雪场、沙滩排球场等以体育特色为主,体育企业相对集中,体育经营规模较大的融健身、休闲、娱乐、观赏、旅游为一体的体育休闲产业走廊,具备了强大的资源优势。但它的运动项目多为中、高档消费,90年代尚未形成强大的消费群体。随着我区承办20xx年奥运会比赛项目,周边别墅区日趋火爆。随着我区新城的建设,人居聚增。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北京将有庞大的群体追逐和崇尚网球、高尔夫球、滑雪等中高档运动健身项目。我们要不失时机,借势发展。首要任务是政府搭建体育产业发展平台,协调各方成立产业中心区经营管理联合机构,打破各自为政,科学整合资源,形成联合体,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合作多赢的思路下,进行合作与交流。利用各自优势,采取联动、互动的方式,形成体育产业链,不断繁荣和创造各自特色,联动中扩大规模,互动中做出品牌,推动中扩大影响,体现大体育观,把这一区域的品牌做大做强,把体育产业链办成精品。

3、建立“我区体育商务中心”,提供共同发展平台。依托“奥林匹克水上公园”我区奥运品牌的影响力,依托体育休闲产业中心区的资源优势和我区新城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功能作用,我区体育已经具备了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条件。我们要抓住奥运时期国际、国内交往的契机,在我区新城创建“我区体育商务中心”,吸引国内外体育组织和体育中介机构设立办事处或分支机构,提供商务和体育事务交流平台,拓展体育产业服务项目,提高体育产业运营水平,增强体育产业幅射力,加快我区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建设进程。区政府统筹安排机构设置、人员及经费,并在新城预留体育商务中心办事处。

4、抓好特色体育健身、娱乐项目的开发和建设。给合我区现有的莲花山室外大型滑雪场和具有名人效应的“乔波室内滑雪馆”,加强市场运作,扩大消费群体,借势开发高台、速降、回旋及滑冰等新的雪上、冰上运动项目,使我区成为冬夏两旺的冰雪胜地.合理利用我区有山、有水、有林的自然优势,逐步开发登山、攀岩、定向运动、野营、山地车等时尚运动,以特色促进产业发展。

5、努力打造具有国内外影响,体现中华文化底蕴和我区特色的精品赛事和精品体育表演。上个世纪,我区成功地进行了尝试,承办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马上项目比赛、全国足球乙级联赛、女足超霸杯赛等。未来五年,我们要积极争取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市奥组委、北京市体育局的支持,获取国际国内大型赛事主办权。我区体育商务中心要加大国际国内体育交流,加强商务运作,举办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要精心策划和组织好我区首届民族、民间、民俗体育表演展示大会,并力争20xx年前举办五项国际国内精品赛事及体育表演。

6、以体为主,积极开发体育联动产业。从国际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律来看,体育产业直接为国民经济创造收益的功能以及抖动关联产业的功能越来越显著。因此我们应积极地开发体育联动产业。将体育产业的优势与旅游业结合就可以扬长避短,弥补我区旅游资源相对匮乏的不足,形成强劲的体育旅游业,互为发展,互为促进。与广告业结合,可以促进体育广告业的发展,而且可以带动服装业、器材制造业及服务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坚持以体为主,加强合作与联合,积极开发体育联动产业,促进我区体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保障措施

1、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领导,确保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街道办事处、局(公司),要全面贯彻执行体育法,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领导,将体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本单位重要日程,尤其要确保体育事业资金投入。

2、深化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体育行政部门职能转变,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创建服务型政府。体育行政部门要将工作重点集中在体育政策投入、制定体育发展规划、引导体育发展方向等全局性、根本性问题上来,将体育事务性工作移交给以我区体育总会为核心的体育社团进行运作,推进体育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版权所有

3、建立多渠道筹资机制,完善体育发展政策,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政府投入,扩大公益性体育设施的供给,保证重点项目的建设。加大政策投入,区政府制定产业结构专项政策,鼓励多元化体育服务业投资形式,积极支持私营、个体及国内外投资者参与开发我区体育赛事、健身娱乐、体育中介、体育咨询、场馆管理等体育经营活动,建立经营实体。政府在市场准入、工商登记、土地使用、信贷税收、劳动用工等方面提供便利。设立我区区体育事业发展基金,通过投融资政策,推动体育服务业的发展。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办体育,鼓励社会团体及各界人士对体育事业的资助和捐赠,拓宽投资渠道。

4、加强体育科研,加速体育科技进步,走科技兴体之路。利用与国家柔道队、北京体育大学、北体大中专学校的合作关系,联手共建我区体育科研基地和实验、实习基地。加强对群众体育的科学健身方法,竞技体育的科学训练、尖子人才培养、夺金项目进行科技攻关,推动科研成果在实践中的运用。利用科研基地开设体育人才培训班,重点培养高水平教练员。加大人才引进,建立“绿色”通道,根据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引进高级教练员、专业管理人员、企划人员及商务、中介等专业人才。

5、加强体育法制建设,优化体育发展的环境。体育法制工作要以推进行政管理法制化为重点,加强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工作。要以贯彻执行体育法为重点,健全法制机构,增加机构人员编制,加大体育执法力度,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体的水平.要认真做好体育安全、体育服务业开业以及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公益性体育设施的保护等检查监督工作,规范体育健身服务标准,保障体育消费者的利益。

6、加强体育宣传,营造体育发展氛围,全民参与,落实规划。体育事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惟有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合力,才能实现规划确立的目标。因此,我们要广泛、深入地开展体育宣传工作和国民体育教育工作,动员全区人民关心体育,了解体育,参与体育,支持体育,形成强烈的体育意识,形成巨大合力,加快我区体育事业的发展,实现我区体育事业新的跨越。

欢迎阅读范文人网《县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工作计划的优质专题,请访问:公司发展规划方案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