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计划

想要自己的工作不出现偏差,是时候开始进行下一阶段工作计划的编写了。工作计划可以将不可控的因素转化成可控因素,制定出相应对策和紧急预测。怎样写好自己的工作计划呢?在这里,你不妨读读镇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计划,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镇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计划

镇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计划
一、夹皮沟村基本情况
××沟村位于市区西南侧,沿303国道与××市交界处,四面环山,环境优美,林业资源丰富,属于山区地带,距市中心8公里,全村辖13个行政组,725户,总人口2369人,其中职工户23户,75口人,共有劳动力500人。幅员面积55平方公里,有林地面积44.6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77,水域面积2.6公顷,耕地面积243.2公顷。全村有线电视安装率达到98,程控电话入户率达95%,自来水普及率100,生活饮用水合格率达到100,水土流失治理度达80,生态环境良好。20xx年夹皮村村本级纯收入4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353元。

二、夹皮新村建设的重点
1、农民增收致富方面
目前,全村现有70以上的农民有自己的致富项目,从事种植业村民约200户,主要以栽培贝母、林下版权所有!参、草莓为主;从事养殖业的农民150户,主要项目有饲养本地鸡、鸭、鹅、獭兔、养牛、猪等。夹皮村将集中力量整合资源,通过以下几个项目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一)种植业项目
(1)20xx年通过引导农民发展贝亩和林下参种植项目,使贝亩面积达到280多亩,林下参面积达到300亩,年可收入60万元。
(2)20xx年扶持村民娄景凤发展种花项目,年可收入2万元。
(3)继续发展草莓种植,使草莓面积达120亩,年可收入12万元。
(二)养殖项目
(1)养殖獭兔:20xx年××村已建成獭兔养殖基地,当年存栏1500只,20xx年计划发展到2500只,年收入10万元。
(2)养猪项目:20xx年通过重点扶持邵芝朋、杨再久等养猪大户的发展,使全村猪出版权所有!栏达900头,年收入54万元。
(3)养殖黄牛:20xx年继续鼓励农民养殖黄牛,使年出栏130头,收入13万元。
(4)养殖家禽:20xx年,通过扶持李造林等养鸡大户,带动零散饲养户共同发展,使夹皮片各户养鸡、鸭、鹅达300户,5000只,年收入15万元;使江沿片养鸡达200户,约4300只,年收入12.7万元。
2、基础设施方面
一是水泥路建设:××村已建水泥路24公里,巷路4公里,边沟硬化1500延长米,基本实现了组组通、屯屯通水泥路,水泥路硬化率达到95。为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计划继续修建乡路:
(1)20xx年计划修水泥路7.5公里,总投资205万元。江沿六组:从五组板桥至六组李忠义房下叉道口,路总长4.5公里,宽4.5米,建4个桥涵,1个桥梁,需向上争取130万元。
江沿一组:从董全满门前至岭上和303国道相接,路总长1公里,宽4.5米,总投资25万元,其中:自筹15万元(用林木),上级补助10万元。
夹皮一组:从村南头桥至一组屯内,路长1公里,宽4.5米,总投资25万元,其中:自筹15万元(用林木),上级补助10万元。
夹皮七组:从王凤文房后于303国道相接,路总长1公里,宽4.5米,总投资25万元,其中:自筹15万元(用林木),上级补助10万元。
(2)20xx年计划修路2.5公里,总投资60万元,其中:自筹35万元(用林木),上级补助25万元。
江沿二组,从屯内张宝福门前修路,全长1.5公里,宽3.5米,总投资35万元,其中:自筹20万元(用林木),上级补助15万元。
江沿四组,屯内路,从四组桥头至大园套东河沟,路全长0.5公里,宽4米,总投资12.5万元,其中:自筹7.5万元(用林木),上级补助5万元。
江沿五组,屯内学校后,修路0.5公里,宽4米,总投资12.5万元,其中:自筹7.5万元(用林木),上级补助5万元。
2、村部、文化室和计生室建设:20xx年计划在夹皮学校与临道处新建二层楼村部,占地面积4亩,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村部内新建文化活动室80平方米,室内安装电视、购买各种图书、完善文体设施;村部内新建计生室15平方米,总投资55万元。
3、校舍改善:夹皮希望小学已实现楼房化,从根本上改善了教学条件,20xx年计划投资1万元,为学校购买30台微机。
4、卫生室:夹皮村医疗卫生站现有床位5个,基本满足村民求医问药的需求。
5、河坝、堤防:20xx年计划在夹皮5组修河坝200延长米,该项目20xx年已上报水利局,总投资18.5万元。20xx年计划在夹皮村屯内修堤防100延长米,投资1.5万元。
20xx年计划在夹皮村后修河堤400延长米,投资10万元,其中:自筹1万元,缺口9万元。20xx年计划在江沿河口四组修河坝200延长米(07年末完成),

镇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计划第2页

投资7万元。
3、农村环境方面
1、杖墙和边沟:20xx年已完成杖墙统一1000延长米,20xx年将在××六组进行板杖统一150延长米,板杖墙总投资1万元,其中:自筹1000元,资金缺口9000元;将在六组石砌围墙150延长米、在村屯内石砌围墙300延长米,石砌墙总投资2.8万元。
2、美化、绿化、亮化、洁化工程:20xx年计划在文化活动小广场和沿街花池中种花,投资4500元;绿化村屯主路1.5公里,投资6000元;沿村屯主路安装路灯13个,投资5万元;对村屯内卫生实行专人清洁、管理,投资4000元。以上工程计6.45万元。
3、改水改厕:
(1)为解决夹皮5、6组、江沿2、3、5组自来水管道老化问题,20xx年需新建水井2座,维修管道700延长米,加长管道300延长米,总投资13万元。
(2)20xx年新建标准化厕所30座,总投资1.5万元。
4、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情况
总计45万元,其中:
1、(20xx年新增企业纳森木业、金恺威药业、双鑫原料基地,年产值4000万元,利税300万元。
2、夹皮村两个参场,年收入15万元。
3、卖林木木材收入25万元。
4、租赁房屋、红松果林、林下参、山场费用收入5万元。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1、集体经济实力不强,乡村投入不足,发展缺少资金。
2、农民习惯于传统的各自单独发展,难以形成规模,后续力量不足。
3、交通、信息等产业发展缓慢,导致项目的发展跟不上市场。
4、夹皮村依山傍水,水资源、林业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但缺少好的开发项目。

FwR816.cOM编辑分享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

文章标题: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要求,结合我村实际,制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年规划。
一、基本情况
我村位于镇政府西北17公里,以北至总排干,以南至银五公路,以西至六排干,以东至西沙河渠。我村有7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58户,人口1570人,劳力700人,有可耕地10517亩。种养殖情况,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葵花、番茄、小菜籽,其中特色种植占总播面积的10;全村现有牲畜4720头(只),其中羊4100只,奶牛5头,肉牛30头,猪400口,家禽500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30元。村集体收入(或积累)达到20xx0元。乡村道路达到20.5公里,绿化3公里。村庄规划实现三打通7个社。上自来水4个社170户,通有线电视3个社110户,通电话7个社110户,砖木结构住房达到20,建有标准化圈舍60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本文属 =站-原创文章,找文章还是到 ,更多原创]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培育有文化、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为根本,以搞好村庄规划建设,整治脏、乱、差、绿化村庄、美化家园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突破口,以农民生活城市化为目标,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总体思路及目标步骤
总体思路: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区、市、县三级有关会议精神,以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为指导,以“三种模式”(基本改造型”、“普及推广型”、“示范引领型)为标准,以产业强村、科技兴村、生态建村、依法治村为抓手,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立足实际,大胆创新,真抓实干,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此篇范文为 作者原创作品转载请加 外部链接]
预期目标:到20xx年,建成“基本改造型”7个社,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
四、“十一五”期间的主要建设内容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1、培育农业支柱产业。围绕“三为而种”和“五化组装配套”,依托龙头建基地,打造绿色有机无公害品牌。以种植高产\高效特色番茄为主,以党员、村社干部为主。到20xx年种植面积达到总播面积的30以上,亩均收入1300元,使人均收入达到20xx元。

2、壮大畜牧业。围绕“三、十、百、千”工程,发展规模化养殖业,主要以发展肉毛兼用型德美羊为主,争取帮扶资金,重点发展二、六社,让利于农户。到20xx年羊的养殖规模达到20xx0头(只),农民来自羊的收入达到20xx元以上。

3、提高农村组织化程度。结合我村实际,进一步加强农民用水协会“自主管理、自主经营”的权利。进一步完善番茄这个红个产业,从种植到购销全部过程中,村里将派专人进行监督。

4、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如何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十一五”期间,转移劳动力200人。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1、农田水利建设。每年完成平地缩地1000亩,到“十一五”末,完成平地缩块5000亩。“十一五”期间,努力争取国家投资,实施农业开发工程,改造中低产田10000亩。

2、林业生态建设。到“十一五”末,乡村道路20.5公里全部绿化,村屯绿化3个。主要采取由村里拿钱做工程,实行“谁栽植、谁管护”的原则,加大生态建设。

3、乡村道路建设。“十一五”期间,雇佣专人看守,养护乡村道路,保证乡村道路路面平整、砂石化、阴雨天畅通无阻。

4、村庄规划建设。“十一五”期间,将其余3个社安上自来水,全面解决全村人畜饮水问题。结合村屯绿化,乔、灌、花、草、果一齐上,绿化、美化相结合,广泛开展以“清五堆”(土堆、石堆、柴堆、粪堆、垃圾堆)为主要内容的公共环境卫生清理活动,并形成长效清理和保持机制,使农村生活环境有较大的改善。“十一五”期末,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0。

(三)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及各项社会事业,构建和谐村组

1、大力开展科技培训。针对本村的产业经济和特色,每年开展大规模科技培训1次,培训农民300人次。加强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建设,通过召开信息发布会、产业化恳谈会的形式,及时为广大农户、企业提供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第2页

农畜产品市场、科技、流通、新品种、新技术等方面的信息。

2、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进思想道德教育和科技文化教育。利用每年一次一的科技培训大会,对评选出的文明社、产业带头人、好婆婆、好媳妇等进行表彰,提高农民文明素质。

3、抓好文化设施建设,新建、改建、扩建综合文化活动室1座,组建四社秧歌队1支,经常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4、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引导农民破除封建迷信,移风易俗,自觉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5、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率达到100。

6、创建“平安村组”,民事调解组织健全,做到小不出社,大事不出村。

(四)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提高村民自治水平

1、坚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建立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定期向群众通报村内重大决策问题。

2、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小组和理财小组,定期向群众公开收支情况。村民对村务公开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

3、建立干部与村民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就有关重大问题征求村民意见。

4、建立健全村规民约,规范约束村民行为,争当文明社员。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顺利进行,各村均要成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小组,组长:张建民,副组长:王乐珍、王过计、王铁梅,成员:各社社长。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重点放在突出位置,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精心安排,周密部署,长抓不懈,保证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2、科学制定年度建设目标任务。新农村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是一项十分复杂地系统工程,必须根据群众的实际情况和上级的政策扶持、措施情况,以群众为主体,协调农、林、牧、水、土地、交通、文化、卫生等部门,深入实地,科学决策,制定符合实际的年度工作计划,扎实抓好落实。

3、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强大合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各行各业都要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各站办、各中心要积极配合、全力以赴。镇领导主动和县政府、县职能科局协调联系,投钱、投物、投技术,努力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强大合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4、广泛宣传,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积极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和参与。要广泛动员,精心部署,通过深入宣传,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工作重点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自觉地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并及时报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来源于网,欢迎阅读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


XX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

一、根据乡域体系规划所提出的要求,确定加北村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1、加北村的性质是:以生态农业,绿色蔬菜为第一产业,以畜牧业、渔业及多种产业为第二产业的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

2、加北村的发展方向是: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挖掘资源潜力,在完全保护耕地,重新规划用地布局,调整种植业结构,实现农田水利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村域闲置土地的作用,拓宽产品种类,发展多种经营,实现生产、储藏、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模式。

二、加北村的发展目标:

1、加强乡村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规划,调整用地布局,为经济建设创造有力的外部条件,使全村用地结构趋于合理。

2、全面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副产品,产品初、深加工,综合仓储,产品销售、牧业、渔业、旅游、文化等综合产业体系。

3、发展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敬老托幼、技能培训、扶贫、社保等各项社会公益事业。

4、造林增绿,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健全各级绿化体系,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活动空间。加强基础设备建设,为确保生产发展和创造良好居住环境创造条件。

5、制定防灾规划,防止火灾、风沙、山洪泥石流等对村庄的危害。拆除、重建危房,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确保村民生命财产安全。

6、以工补农,以园带村。把加北村建设成“用地布局合理,生产全面发展,基础设施完善,交通组织便捷,各项功能齐全,生活环境优良,地方特色突出,乡风乡俗文明,村庄面貌一新,村民生活富裕,实现小康生活水平的现代化新农村”。

其发展计划实现目标是:“一年启动,二年实现,三年变样,五年达标。”!

三、局调整村庄布与体系结构

中心村基本保留完整,将畜牧养殖业尽量集中移出中心村,安置于下风向水草丰美处,使人畜分离,避免疾病的传播,原加漠公路南侧适当修建新住宅小区及公共服务设施,靠近加漠公路一侧拟建一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扩大当地农产品、山产品的销售范围,在村内适宜地段开发旅游业,从而带动村内服务业的发展。

道路形成一纵一环为主,网格支路为辅的道路体系,即将原加漠公路、贯通主街,国税一路及加北一路进行全面改造,形成环路,东西纵向贯通主街拓宽改造形成纵向主轴,其它现有沙石路基本呈纵横交错的方格网格,这样就形成了加北村以现有路网为基础,做适当调整,改造切实可行的村镇体系结构和布局。

四、人口规模与结构

1、人口规模:

现状:9个自然屯,8个村民小组,共有923户,3057人。

预测:未来达到,

2、人口结构:

现状:共有923户,其中从事农业生产500余户,畜牧养殖业80余户,其余为亦工亦农人口。

预测:规划实施后,从事农业生产村民户数维持在500户左右,畜牧业采取集中养殖措施,使畜牧养殖业村控制在30户左右,利用农村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农家田园式度假项目。规划20户左右村民从事旅游业、服务业,其它村民安置于村办工厂及农产品及小产品经营,从而使农业富余劳动力得到安置,并加快农转非的速度,使中心村向城镇化靠拢。

五、提出各项基础设施与主要公共建筑的配置建议:

1、道路设施

(1)、现状:村屯内部道路体系不完善,

共有13条路面,全长17.5公里,

其中只有原加漠公路为水泥路面,宽只有6米,其余均为村间小路,且路况较差,道路配套设施不完善,电线杆零乱,存在不安全隐患,极待改善。

(2)、道路整治规划配置建议:

结合现状的主要道路,确定道路布局形式,对现状道路进行硬化、宽化、拓宽改造同时调整道路竖向,保证地面排水顺利。对原加漠公路,贯通主街,国税一路及加北一路进行全面改造,其主路形成村内环状道路系统,以该系统为中心,对其余现状道路进行综合整治。保证主路系统为水泥路面,其余道路路面铺装形成,根据村内具体情况确定。主路系统单侧设置路灯,其余道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灯饰亮化,主路红线宽度为18米,其余道路均为9米。道路两侧设排水沟,其具体形式为明沟,主干道两侧明沟设置加盖板,街道两侧设街道树,加强干道绿化,保证路面洁净、平整。

2、供水设施

(1)、现状:

村内现有自来水用户达345户,占全村的29%,其余村民均使用机井供水,全村共有深水井9眼,深度可达100余米,水质较好。现有自来水供水管网埋深较浅,村民用水量较少,冬季自来水易冻,村内现有农田无灌溉和防涝措施,村内大部分无室内消防水

XX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第2页

源。

(2)、供水设施整治规划配置建议:

解决村内自来水问题,对现有机井水质进行化验,如不符合标准,将修建几处水塔,进行处理,保证自来水水量充足,使自来水入户率达100%。确定输水工程管线走向,及水源保护措施,将自来水管网进行整治,深埋。增加自来水加压设施,保证室内消防水源。

3、排水设施:

(1)、现状:

主要街道采用明沟排水,其余道路及用户无排水设施。

(2)、排水设施整治规划配置建议:

根据生产、生活污水量及雨水量,结合地形现状统一设置村内部排水系统,划分排水区域,实行合流制的排水体制,全面进行下水道、渗水井、排水沟渠的建设与改造。排水应结合道路建设一并改造,可采用明沟或暗渠的方式。确定排水沟渠的横断面,明确污水处理方式、规模及等级,确定污水排放地点。近期规划生活污水及厕所污水用渗水井处理,地面雨水利用道路两侧明沟或暗渠排放,规划远期根据地势高差沿道路规划几条排水管线,将村民厕所改为室内冲水式。

4、电力、电信、有线电视设施

(1)现状:

村内已基本解决村民生活用电,全村共7处变压器,其中100千伏安一个,63千伏安1个,其余均为30千伏安变压器,无工业用电。通讯基本畅通,但室外电缆杂乱无章,影响村内道路交通。有线电视覆盖率仅达到20%。

(2)设施整治规划配置建议:

根据工业用电量增设工业用电变压器。通讯及有线电视采用地下管网,结合现状现形村内道路系统,尽量做到铺设合理,不影响整体环境,使入户率达到100%。

5环境卫生整治

(1)现状:

村内每户农民家中均有室外厕所,其中20xx年将50户室外厕所改为无味厕所,村内现状只有小学及乡政府两处公厕,生活垃圾入家畜粪便堆放比较散乱。

(2)环境卫生整治建议主:对村内室外厕所进行统一改造,有条件的村民可在室内修建厕所。增设公厕,集中堆放垃圾,确定村内部垃圾收集点、转运站和外部垃圾处理声的位置与规模,确定垃圾处理方式,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针对现状提出人畜分离的改造方案,提倡村庄牲畜村外集中圈养,合理确定牲畜圈养的场所,其场所位置应考虑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处。

6主要公共建筑配置

(1)现状:

村内公共设施建筑不完善,村内现有小学一处,共有7个班,学生204人,老师17人,教学楼共三层,教学设施较完善,但室外操场场地不平整,易积水。村内现有卫生院一处,共有医务人员5名,4名初级职称,1名药剂师,医疗设施不完善,无敬老院及幼儿园,村内无大型公共场所。

(2)主要公共建筑配置建议:

对现小学进行整治,平整操场,增加运动设施,将现有卫生院建筑进行拆除,并在原址上进行新建,在中心区附近建设一处农民休闲广场,并在广场周边修建幼儿园及敬老院各一处,对乡政府及村政府进行改建、扩建,以满足行政办公的需要。

六原则确定建设用地标准与主要用地指标,选择建设发展用地。提出镇区的规划范围和用地的大体布局。

1、村镇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包括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建设用地构成比例和建设用地选择三部分。

(1)、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确定为70平方米/人。

(2)、建设用地构成比例:

居住建筑用地60,

公共建筑用地8,

道路广场用地12,

公共绿地8,

工业建筑用地12。

(3)、本项目为对加北村进行整治规划,所以建设用地位置不变,只是将其中一些地块性质进行修改,并在村子原建设用地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用地。

2、村区规划范围:在原村建设用地的基础上,东西方向的具体位置及面积待测量图完成后共同确定。

3、建设用地的大体布局:

(1)、居住用地大部分对现状民宅进行改造,基本上保持性质不变,将现状危房拆除重建,另外在现砖厂地段及其东侧规划标准化农村住宅小区50-100户,做为安置村内需动迁的村民。

(2)、公共建筑用地平均分布在居住用地内,一些公用的设施布置在村中心附近,另外在村西侧接近加漠公路规划一处农贸批发大市场。

(3)、道路用地尽量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改建扩建,并在村附近规划一处农民休闲广场。

(4)、公共绿地:村内公共绿地主要以道路两边绿化带及中心休闲广场绿化为主,另外在西侧池塘处规划一处以农家特色为主的旅游渡假场所,该区域需覆盖大面积绿化,养殖场和居民村之间设置植树隔离带。

(5)、工业建筑用地选址要靠近加漠公路,原则上不占用农田及耕地,并设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6)、养殖业采取“人畜分离”的原则,将养殖基地移至村东西两端的草场上。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


X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

X村20xx年“三村四化”总体规划
X村委会紧接曲靖城乡结合部,曲鸡路穿村而过,辖6个村民小组,耕地总面积2554亩,其中水田0.51亩,有农户1226户,总人口5001人。20xx年经济总收入39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01元。村党总支下设6个党支部,有党员121人。产业结构主要以种植、养殖、加工、铸造、建筑、塑钢、猪鬃和个体私营企业为主。建有滇东北畜产品交易市场一个,每周日交易大牲畜1500头(匹),仔猪1200余头。为了进一步推进区委、区政府“三村四化”战略的实施,加快X全面小康建设进程,结合我村具体实际,现提出20xx年X“三村四化”建设总体工作规划: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以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建设为目标,坚持面向市场调结构,增收富民建新村,积极探索依托城区,服务城市,发展自我的新路子,大力推进“三村四化”战略,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把我村建设成为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使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村级集体经济、村容村貌、村民素质、村风民风、社会秩序、村组干部公认程度在全乡领先,全面推进全村小康社会进程。
二、工作目标:
到20xx年全村初步建立起以现代工业为支柱,以现代装备为手段,以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以现代管理方法为保证的农村经济现代化。农村社会总产值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对辖区内的规划布局统筹考虑,合理安排,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彻底改变其落后面貌,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住房新型化、社会和谐化。
三、总体规划:
(一)农村工业化:
1、投资3000—5000万元,计划4、5小组建设占地110亩的非工业园区,采取租赁和合资筹建,努力创造良好外部条件,大力实行招商引资,引进外来有志之士来投资办厂,搞活地方经济,增加人均收入。项目建成后将为非公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规范的经营场所。
2、投资1700万元,计划在曲鸡路以南、滇东牲畜市场旁5、6村民小组规划建设占地50亩的废旧物资交易市场。市场建成后,可容纳废旧物资交易摊位100余个,同时,将极大地拓宽X集镇现已初具规模的铸造、机械配件、塑料加工产品的销售渠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发展民营经济,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个体工商户现有266户,20xx年递增40户,达306户。私营企业现有21户,20xx年新增9户,达30户。
4、招商引资。20xx年新引进投资500万元的工业企业3户。
(二)农业产业化
1、大力发展蔬菜产业。计划新建露地蔬菜基地300亩,以种植黄瓜、番茄等果菜类蔬菜为主。
2、在水稻种植上,积极引进和推广良种,适时提纯复壮、更新品种、推广科学施肥、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效;认真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推广省时、省工、省费用、高效的农药、除草剂等,减少损失。
3、充分发挥X牲畜市场作用,巩固提升“三高母猪”产业,发展“三高”母猪养殖户150户,建设圈舍3000平方米,引进优质“三高母猪种”300头,带动农户养殖“三高母猪”的积极性。
4、应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和其它生产要素的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拍卖、租赁、合同等形式实现种养区域化,经营规模化。力争使农村种植业的规模经营面积占种植面积的比重达到60%以上,畜牧业的规模经营达到70%以上。
(三)住房新型化
(1)结合金江路二期工程的推进,重点对涉及到的龙骨村、下X村和以及曲鸡路葫芦口涉及到的李家村三个村民小组,按照农民小区标准和先拆旧房,后建新房,不占用耕地的原则,调整布局、全面规划,进行新村的规划、安置和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统一住房样式,改善居住环境,促进农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使农民居住环境舒适、安全、方便,打造花园式现代化新村。建设户不少于250户,为其余村民小组新村建设树立典型和样板。
(2)对其他村民小组加大旧村改造力度,以整治脏、乱、差为切入点,重点放在搞好村内硬化、绿化、美化、净化的“四化”上,消除私厕,建盖灭害化公厕,规范“三堆”,使农村人居环境朝着文明、卫生、舒适的方向发展。
(四)社会和谐化
(1)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标语、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三村四化”建设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小康步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社会各界能人志仕参与、支持投入到这项系统工程上来。
(2)做好各方面的管理工作。扩大广大党员群众对“三务公开”、新村规划安置、旧村改造、卫生管理、绿化美化、公共设施建设等工作的知情权,增强工作的透明度,
(3)以“平安村组”的创建为

X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第2页

契机,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强化村组群防群治体系的建设、巩固和完善,加强村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矛盾排查、纠纷调处工作,有效降低社会不稳定因素和上访事件的发生,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定有序的良好环境。
(4)严格控制无计划超生二胎,加大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办证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出生率,把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5)搞好教育事业,继续以《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贯彻为契机,组织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党的知识,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学习好普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切实搞好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法律意识,提高村民的文明程度,养成健康向上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使全村精神文明健康发展。
(6)经常了解掌握群众的疾苦,关心他们生活、生产,把农村社会低保、救灾救济落实好。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情况


X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情况

文章标题:*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情况
一、村情概况
玉龙县黄山镇五台村委会**村,位于玉龙新县城规划区内,西邻县城中央核心区,南接丽江景观绿化带,北靠丽江人家居住小区,是玉龙县典型的“城中村”之一,区位优势十分显著。全村共有135户(其中村民126户),总人口574人(其中农业人口532人)。全村原有土地总面积2645.47亩(不含林地面积)a20xx年,县城建设征地2038亩,现仅剩752.22亩土地,其中:仅有护城河以北的农用地111.“亩(耕地79.67亩),人均耕地仅有0.15亩。全村征地补偿安置费总计2266.63万元,其中村集体提留304.56万元,兑现给农户1962.71万元(人均3.2万元)。20xx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77.54万元,人均收入为3300元。
二、规划建设思路
区县分设以来,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对**村的规划和建设始终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将**村确定为玉龙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力求在“城中村”的规划和建设方面取得突破,从而为少地农民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规划和建设方面遵循的指导思想是:服从城市总
体规划的要求,与周边区域相依托,优势互补,唇齿相依;因地制宜,盘活土地资源;发挥优势,建设具有现代化居住功能和典型纳西族特色村落并存的村庄,谋求长久的生存之路。
**村的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环境美化、家庭和睦、安居乐业”的要求,坚持新农村建设与县城建设相配套、相适应、相发展、相稳定的原则,将545亩土地的规划和县城建设总体规划协调统一,与县城建设同步实施,力争用5-10年的时间把**村建设成为集纳西民间民俗饮食文化村、商贸区、休闲娱乐区以及安居住宅区为一体的小康型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规划建设情况
针对**村显要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的城市规划状况,**村的规划采取分块布局的方法,有目的的对各个功能分区进行安排部署,以期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建设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步实施:
(一)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按实施步骤分为一期建设项目和拟建项目两大部分,投资总规模达1.5亿元。
1,一期建设项目。包括村民安居住宅区和民俗饮食文化村两个项目。
①村民安居住宅区。安排在整个规划区中央,总用地133.93亩,共安排住宅160幢,每户占地面积为210平方米,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村民安居住宅项目一次性签定建设合同,每幢造价21.8万元,总投资3400万元。项目一期工程建设80幢,拨付资金600万元,现已完成近三分之二的工程量。
②民俗饮食文化村。总用地260亩,共安排民居庭院160院,每户占地面积435平方米,院落形式为典型的纳西民居三坊一照壁,正房统一建设,总投资2400万元,另外两坊利用现有房屋优化整合。项目一期工程拨付资金500万元,已完成68幢民俗院主楼建设。
2,拟建建设项目。包括农贸市场和小商品市场、购物中心、美食城、娱乐城、休闲步行街、活动中心和零星开发地的开发建设。
①农贸市场和小商品市场。位于村子北部,与城市规划的居民区相配套。总用地27.15亩,建筑面积120xx平方米,总投资250万元,现已完成土方回填,预计9月份可完成市场建设。
②购物中心。规划中的购物中心占地面积13.邸亩,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配套停车场和广场,将是一个方便快捷的购物场所。
③美食城。位于**村西端,紧邻县城中心区,总用地30.87亩,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足以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
④娱乐城。与美食城一街之隔,总用地21.83亩,建筑面积18400平方米,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⑤休闲步行街。位于娱乐城与滨江绿化带之间,以经营酒吧、茶室为主。总用地13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将会营造一个亲切宜人的环境。
⑥活动中心。位于**村的中心部位,总用地12.16亩,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是一个集办公、集会、活动、学习等功能为一体的场所。
(二)道路规划。道路规划以城市道路为依托,各个区域按功能需要规划内部道路系统,并与城市道路相衔接。
1,纳西民居村落:主道设计宽12米,其中车道为8米,人行道各2米,巷道3米和4米,道路四通八达,通达能力强;路面相对较窄,与村落形态相协调;道路线型曲折多变、自由灵活,力求达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效果。
2,村民住宅小区:主道设计宽8米,并有不同宽度的绿化和停车空间,宅前小路控制在4.5米以内。
(三)电力电信工程规划。村民住宅区、民居村落和商业设施三大部分各设一个变压器,电力、电信线全部采用埋地方式敷设。
(四)给排水规划。给

X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情况第2页

水采用自来水,与城市供水管网接口,污水采取分片收集预处理后再集中排放的方式。
(五)市政设施规划。整个区域设置完善的路灯照明系统和夜景照明系统。为使规划区范围内有一个干净优美的环境,村民住宅区和民俗饮食文化村共安排8个卫生达标厕所,垃圾采取每天早晚定时清运的方式处理。
(六)防洪规划。县城规划中的两条水系穿过村子,雨水经排水沟收集后集中排放到这两个水系中。
(七)绿化规划。民居院落绿化主要在房前屋后,绿化树种以当地高大乔木为主,辅以特有的月季、蔷薇、金银花等,尽量营造一个绿树掩映的原汁原味的纳西族村落。村民住宅小区以梅树河为主,两岸种植揪木、杨柳等高大乔木,形成一个贯穿全村的绿色走廊。商业设施主要考虑临街绿化和局部内院绿化,以乔木和灌木相结合,树种根据规划要求以本地树种为主。
我们相信,经过努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把五台村委会**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情况》来源于网,欢迎阅读*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情况。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编制背景

一、国家政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五中全会指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
建设新农村是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进行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牵涉全局的系统工程,其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建设新农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装备条件较差,经营管理也比较粗放。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农业生产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推广良种良法,发展农业机械化,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既是现代农业建设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建设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必须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二、三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拓宽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
建设新农村,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建设新农村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建设和谐村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条件,逐步改变目前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建设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二、现实情况
梁平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地处重庆市区与三峡库区的中枢地段,是重庆市主城区连接三峡库区的陆空要塞。梁山镇八角村地处县城城郊结合部,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市级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和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基地。全村现有7个村民小组,648户,2128人,耕地面积2032亩,人均耕地0.96亩。全村人均纯收入达3928元,是县级小康村,村集体资产累计达90余万元。八角村在地理环境、人居收入、产业现状、文化特色、村民素质、基础条件、公共配套设施等各方面都处于梁平县领先地位。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指导下,市委、市政府将梁山镇八角村纳入新农村建设市级示范村。梁平县梁山镇人民政府决定对梁平县梁山镇八角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进行编制。
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应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5个方面,按照节约型社会要求,因地制宜地建设具有地方文化和地域风情的住房;完善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使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在环境卫生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使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深入人心,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本规划着重对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对梁平县梁山镇八角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规划。
第二节 编制目标
1.以工业反哺农业,以产业富裕农民,以城市带动农村,把八角村建设成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县内最佳人居环境居住区,乡村生态农业的休闲旅游观光区。
2.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中心,始终围绕八角村的发展,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观光农业、精细农业、集约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的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进程,推动蔬菜、水果、花卉的无公害生产,以及各项社会事业。不断优化农业结构,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方向发展。
3.以“三建、四改、五提高”为目标,达到“规模适度、相对集中、道路硬化、人畜分离、饮水卫生、服务配套、村容整洁、风貌鲜明”的要求,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美化村民的人居环境。
4.“生产发展”:农业适度经营规模比重不低于40%,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比例不低于80%,农民人均纯收入不低于5000元。有1-2个支撑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参合率达到50%以上。
5.“生活富裕”:农民人均收入不低于5000元,人均住房不低于45平方米,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达到应保尽保,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均为100%,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超过90%以上,村里拥有综合服务超市1个以上。
6.“乡风文明”: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大安全事故,无群体事件;村民对治安状况满意率达到95%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100%,幼儿入园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100%,自来水普及率100%,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8%及以上,全村达到文明村创建标准。
7.“村容整洁”:要求新建住宅全部进规划点,居住区林木覆盖率35%,绿地率45%以上,垃圾集中收集率90%,村里有公共厕所2个,地表水达到2类以上,村里干道全部硬化,村内沟、渠、路标准林网率不低于85%。
8.“管理民主”村“两委”班子和谐,村级公益事业实行“一事一议民主决策,专设公开栏,实行党务、村务、政务、财务‘四公开’”,公开率达100%,重大村务决策事项村民参与率、村民对民主管理满意率不低于90%。
9.生产条件:人均有0.8亩能排能灌的基本农田,20xx年达到70%的农业机收,示范机播插秧76亩。到20xx年,全面实行机收,120亩机栽。
10.实现高质量“普九”教育,未继续升学的中学生培训率到20xx年达100%。
第三节 编制依据
1、十六大会议精神,十六大五中全会精神
2、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3、重庆市《农村综合开发建设项目》编制要求
4、《重庆市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意见》
5、《重庆市农村康居工程建设技术导则》
6、《村镇规划标准》
7、《重庆市梁平县总体规划》
8、《梁平县万亩农业生态苑规划》
9、《重庆市村级规划编制与审批要求》(征求意见稿)
10、中共重庆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
11、《梁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
12、《梁平县梁山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四节 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为达到规划目标,确定本次规划的指导思想为:
(1)按照简洁明了,浅显易懂;具体实在,操作性强;突出特色,避免趋同;尊重民意,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环境的原则
(2)以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为依据,以农业观光休闲为主导产业,适度发展康居工程。
(3)与梁平县万亩生态农业苑规划的生态环保要求相协调。
(4)以市场为导向,以现有资源为基础,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开发,优化资源,提高效率,分期实施,稳步推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 规划区范围
梁平县梁山镇八角村幅员面积2.1平方公里,辖7个小组。
第六节 规划期限
(20xx年——20xx年)
第七节 梁平县县域规划中八角村的规划目标
八角村建设成为现代高效农业的示范区,县内最佳人居环境居住区,乡村生态农业的休闲旅游观光区。
第八节 万亩生态农业苑中八角村的规划目标
将梁平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生产结构为特色,农旅结合,人文生态共荣的生态旅游区。主导功能: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名胜古迹民俗风情观光、康体运动度假。
第二章 梁平县概况
第一节 历史沿革
梁平史称梁山,县制始建于西魏元钦二年(公元553年),迄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其间,宋代于此设梁山军,元朝在此设梁山州。
第二节 梁平县规模
全县辖25个镇8个乡,29个居委会、315个村,境内以汉族为主。截止20xx年,全县共有人口884487人。
第三节 自然地理状况
梁平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地处重庆市区与三峡库区的中枢地段,是重庆市主城区连接三峡库区的陆空要塞,地跨东经107°24′-108°05′,北纬30°-30°53′,东邻万州区,西连四川大竹县,南靠忠县、垫江县,北接四川达川市、开江县,幅员面积1892平方公里。梁平交通畅达。318国道从西向东贯穿全境110公里,渝宜高速、达万铁路穿越而过,全县村村通公路;全县地处高台,地貌以低山、丘陵和平坝为主,平均海拔450米左右,最高海拔1221米,最低海拔221米。
第四节 经济社会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五年,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48﹒8亿元,年均递增12﹒4%,财政收入17463万元,年均递增11﹒7%。五年来,以交通、城镇、通讯、水电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深刻变化,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社会治安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大为改观,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第五节 生态环境状况
梁平的地形地貌呈现出“三山五岭、两槽一坝、丘陵起伏、六水外流”的自然景观,形成山、丘、坝兼有,以丘陵为主的特殊地貌。境内有东山、西山和中山,属大巴山脉,海拔211-1221 米;主要河流有高滩河、波漩河、明月江、普里河、汝溪河、黄金河共6条。
第三章 八角村概况
第一节 八角村规模
梁平县梁山镇八角村幅员面积2.1平方公里,辖7个小组,648户,总人口2128人,耕地面积2032亩;人均耕地0.96亩。20xx年人均纯收入3928元。村党总支部现下设4个党支部,有党员72人,平均年龄57.7岁。村两委班子干部4人,平均年龄44.5岁,均为中共党员,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第二节 八角村现状职能
抓住城郊优势,围绕做好做强县城菜篮子工程。发展种植蔬菜、水果、优质稻等农作物和生猪、水禽、水产、茶叶、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剩余劳动力进城或到外地务工、经商。
第三节 自然地理状况
八角村紧靠梁平县城北部,属城郊结合部,地势平坦,离县城1公里,未纳入县城规划范围,中有军用机场相隔离,对发展种养殖、休闲观光业非常有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常年平均气温14-18℃,常年日照时数1336.4小时,年无霜期250-300天,年降雨量1000-1500毫米。
第四节 经济、社会状况
因八角离县城近,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发展村域经济、信息、交通,都比较方便。全村人均纯收入达3928元,是县级小康村,村集体资产累计达90余万元。全村95%以上的农户通了加密电视,70%的农户安装了有线电话。户户通了自来水,村级主公路硬化率达94%。
第五节 生态环境状况
由于生猪、水禽养殖户较多,环境污染有待治理。
第六节 村庄布局现状
八角村现有7个村民小组,1、2、5、6、7组院落较集中,3、4组居住分散。
第七节 村庄道路现状
八角村现有7个村民小组,每个组与村级主路相通,每个大院都通了公路,基本形成了村、组、户路相通,为村民发展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第八节 村庄建筑质量
八角村现有农户的房屋都是在70年代80年代建修的房屋较多,90年代的建筑较少,95%都是砖混结构,建筑质量良好。
第九节 村庄基础设施现状
八角村现有村级公路硬化8公里,自来水主管道4500米,农田的沟渠全部开通,每100米1条沟,能排能灌,电力、电信、加密已覆盖全村每个农户。
第十节 历史文物、古建筑、风俗传统
八角村与全国第二高石塔(文峰塔)相邻,村内原有一所庙,名八角庙远近闻名,一组、二组有原红朝门、北朝门、黑朝门、花朝门的特色建筑物。
第四章 八角村发展条件分析与评价
第一节 梁平县域优势与劣势
1.优势
1、地域、自然条件优势:
318国道从西向东贯穿全境110公里;达万铁路横贯全县,其中梁平站为达万铁路最大中间站;渝宜高速公路通过梁平县境内65公里,梁平到重庆乘车只需1个半小时, 到万州约半小时。
2、经济优势:
梁平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已建立了粮油 、梁平柚、蚕桑、水禽、生猪、水产品、林竹、蔬菜等八大骨干商品基地,生产和培植一批名优土特产品,"山桂牌"广味香肠、"双桂牌"啤酒、袁驿豆干、"山桂牌"冻瘦肉、"骑士牌"牛皮箱板纸等产品获部、省(市)优质名牌产品称号,梁平柚被评为全国三大名柚之一。矿产资源主要有天然气、石膏矿、煤、石灰石、黄铁矿、白云石等,其中天然气探明储量500亿立方米,石膏矿储量有2.76 亿吨。
3、旅游、文化优势:
西南佛教祖庭,全国重点宗教寺庙双桂堂,寺内有宏伟高大的五百罗汉堂,全寺有七殿 、七堂、八院、四塔、四亭、三池、二十八天井海坝、六十六花圃兰台;
宏伟高大的八角空心石塔文峰塔,塔身12层,高35.68米,是全国第二高石塔;
园林景观石马山公园,园内奇峰形如骏马,背依高梁山,面向梁平坝,首东尾西,昂首起伏,是一匹天生的石马;
蟠龙山景区,有山有水有平地,有花有鸟有树林,是旅游的好地方;
森林面积在7万余亩的东山森林公园,树林葱茂,鸟语花香,是避暑的圣地;莽莽苍苍的百里竹海,成片竹林达14 万亩,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四周群山环抱的明月湖,湖中有笔架岛、浪琴岛、天生桥、含羞岭等景点。
梁山灯戏,俗称“包头戏”,是梁平土生土长的民间戏曲剧种。远在明正德年间(1506—1522),它就从民间“玩灯”和“秧歌戏”中脱颖而出;到清代中期,梁山灯戏遍及城乡,逢节日盛会,筑台竞演,逐渐向周围传播,形成了长江中下游和南方13个省市数百个县、渗透几十个剧种的“梁山调腔系”,先后在文化部“天下第一团”展演和四川省戏曲调演中获奖。
梁平年画,是"四川三大年画"(绵竹、夹江、梁平)之一。
梁平竹帘国际友人誉之为"天下第一帘,巧夺天工",梁平甜茶被誉为茶中瑰宝,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2.劣势
梁平县目前没有较大支撑产业,产业优势没有更好的发挥,停留在初级生产阶段,需要对优势进行深入地挖掘和发挥。
第二节 八角村的优势与劣势
1.优势
1、地域、自然条件优势:与梁平县城毗邻,离县城只有1公里,是梁平县郊地势最平坦的乡村之一。
2、经济优势:全村人均纯收入达3928元,是县级小康村,村集体资产累计达90余万元。有畜禽养殖、水稻制种、优质水稻、经济林木、劳务输出等优势产业。
3、旅游、文化优势:在八角村以西2公里有全国第二高的石塔——文峰塔。文峰塔建于清道光初年,为重檐钻尖式建筑。塔身呈八角形,由青石叠砌而成,共12层高,高35.68米,其用材坚良,雕刻精美。经中央文化部文物处和四川省的专家鉴定,仅次于福建泉州石塔,是全国第二高的石塔。有民谣赞为“梁山(平)有个文峰塔,隔天只有一尺八。”
4、意愿强:在全村村民建设新农村的意愿中,分发了600余份问卷,回收率100%,通过汇总显示,村民对新农村建设赞同率100%,认为改善乡风民俗的占39.02%,认为培育新型产业的占46.34%,意愿投入资金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的占95.12%,愿意改厕的占100%,愿对硬化组级公路出资出劳的占78.05%,愿参与村民主管理的占70.73%,意愿接受农业新技术的占97.56%,充分证实了全村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强烈愿望。
2.劣势
八角村存在着中国大多数农村共有的问题,现住居民多为老年和青少年,年龄层次单一,壮年劳动力外出;农业生产仍处于家庭型。农业花果资源低级开发,初级利用。产品单一,生产型为主,季节性强,农旅矛盾突出。旅游设施不配套,接待条件差,乡村景观单调,农舍建筑单调。
第三节 可能发展的优势潜力与特色评述
八角村现状产业结构:种植业355万元,养殖业555万元,餐饮批发零售业68万元,建筑业350万元,运输业90万元,劳务收入285万元,合计1703万元。劳务收入在总产值中比重相对较小,八角村农民利用独特地理、区位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有相当基础。农民的致富意识极强,有创新思想。
规划区地势平坦,滩子河、毛家河两条河流穿越而过,初具规模的梨园、桃园、水产养殖场等特色经济可深度开发。农业旅游资源以果园、茶园、大棚蔬菜、水产养殖、花卉苗木繁育等为重点,可以培育八角村的特色生态旅游业。
第五章 八角村发展战略目标
第一节 规划规模
1.人口规模
八角村20xx年总人口2128人648户,老年人620人,中年1078人,儿童430人。按照人口增长率为3‰,近期人口增长主要考虑自然增长因素,至规划期末,八角村总人口为2166人。
2.用地规模
八角村幅员面积2.1平方公里,土地构成除农林用地之外,另有水域、荒地、村庄建设用地等,村庄建设用地依据《村镇规划标准》、《重庆市农村康居工程建设技术导则》的相关要求,人居建设用地按照98.77平方米计算,八角村村庄建设用地面积为21.37公顷。
第二节 规划职能
根据上级规划及八角村区位关系、产业分布现状,八角村将构成以现代高效农业为基础,以特色农业旅游业为主体,以优质粮油、养殖业和林果茶叶为后盾,农旅结合的乡村生态农业休闲旅游观光区,县内最佳人居环境居住区。
第三节 经济发展战略
逐步调整产业结构,以现有特色产业为载体,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发展特色旅游业为重点,发展壮大农产品生产加工业和劳务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第四节 文化发展战略
构建新农村文化网络体系。将新农村文化建设纳入新农村总体规划,成立了由镇领导任主任的社会文化工作委员会,协调指导新农村文化工作,发挥宣传、文化、科技、教育、妇联、团委等部门和群众团体的职能作用,实行上下联动,齐抓共促。
第六章 村产业规划
第一节 八角村产业体系主要内容
继续稳定现有产业质量,重点发展以县城为依托的劳务经济和现代高效示范农业,稳步发展经济林木、农副产品加工业,培育发展乡村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业,把优质粮油基地和水禽水产项目作为支柱产业,实现农民提高增收的核心目标。
梁山镇八角村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项目及投资规划表
序号产业名称现状及规模现状布局20xx年目标产业规
划布局建设项目资金
投入
1优质粮油产业粮油生产面积1465亩,单产494公斤∕亩,总产量723吨。总产值723吨×1400元∕吨﹦101 万元1、2、3、4、5、6、7、组粮油生产面积1500亩,单产550公斤∕亩,总产量825吨。总产值825吨×1450元∕吨﹦120 万元。重点在3、4、5组重点建设重庆市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引进水稻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稻草覆盖秋洋芋、杂交油菜种植290万元
2水产、畜禽
养殖产业养殖面积160亩,单产1000斤∕亩,总产80吨。现有小型孵抱房2个。年产值555万元。5、3、4组面积210亩,单产1200斤∕亩,总产126吨。渝东大型水禽繁殖中心1个。发展稻鸭共生和绿色生猪、兔养殖,年产值1000万元。5、3、4组水禽繁育中心,水产养殖场、休闲垂钓,稻鸭共生670万
3农副产品加工业现有家禽产品加工家庭工厂6家,年加工能力36万只,产值36万只×18元∕只﹦648万元;肉牛屠宰场2家,年加工能力700头。产值700头×3500元∕头﹦245万元。总产值893万元。4、5组年加工家禽60万只。总产值60万只×20元∕只﹦1200万元;肉牛屠宰1000头,产值1000头×3600元∕头﹦360万元。其他农产品加工产值240万元,总产值1800万元。4、5组建加工无害化处理,购置现代加工设备,发展净菜、水果、花卉、手工艺品加工530万元
4劳务产业非农产业劳动力600人,年总收入600万元1、2、3、4、5、6、7组非农劳动力900人,农村专业化劳动力300人,年总收入1000万元。1、2、3、4、5、6、7组成立八角村劳动就业与管理服务机构和劳动就业培训中心。490万元
5经济林木业现有果园448亩,茶园365亩,花卉19亩,年产值130万元1、3、6、7组提高果园产品和品质,建成茶园500亩,花卉苗木100亩,年产值700万元。1、2、3、6、7组新建花卉苗木基地,扩大茶园,改造现有果园,提高生产能力。300万元
6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业现有农家乐1家,休闲垂钓场所1处。年产值20万元4、6组农家乐5家,休闲、垂钓等,年产值200万元。培育新型庭院经济,加强生态家园工程建设。1、3、4、6、7组农家乐、商业餐饮街,垂钓中心。370万元
7合计

2650万元
第二节 大力提高新农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建立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
以优质粮油产业为主导产业,水稻良种推广覆盖面达100%,建成市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优质茶叶、四季水果、水禽繁育、花卉苗木四个高效农业示范点,全力提高土地产出。
强化农业综合开发,持续发展生产力。加大农田改造和土地整改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实现旱涝保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在稻田利用上,抓好冬闲田的开发利用,提高土地产出能力,实施旱地改制,增加复种指数。
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新型土地流转机制,实现农村承包耕地有序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专业化水平、产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搏奕能力。强化社会化服务,建立科技人员与农户的联结机制,覆盖面达到80%;培育水稻制种大户、优质粮生产大户和科技示范户;完善农业综合试验基地服务功能,建立农用物资配送站和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站;完善设备设施,组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机防队伍,配置机动喷雾器和植保专业队员,设置频振式杀虫灯,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控制工程、


(1)制定各种严格的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完善规章制度并规范经营者的行为。
(2)加强领导、统一管理村内的建筑、环卫、服务、游人、消防和森林防火及植物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3)建立责任制对规划区经营开发单位要以责任书的形式明确责任,严格按规划、目标要求实施即可,建立必要的激励、奖励以及处罚措施。
(4)对规划区的自然资源实行有偿开发使用,充分体现“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的公开原则,并建立开发、占用基金。
(5)严格控制污染型企业建设,发展无污染或少污染项目,推进清洁生产。
(6)严格规划区建设项目管理。对于规划区内一切建设项目,应严格服从总体规划,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制度。
(7)自觉维护良好人居环境,对全村内的公共场所实行定期、定人保洁。
第三节 水环境保护措施
水体应予绝对保护。制定各种环境保护规章制度。
(1)保护规划区林木、灌丛、草本植被,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2)在规划区内依照高程,合理规划污水收集管线,任何生产,生活污水应严格统一组织处理排放,设立统一的生活污水集收站,集中处理污水。
(3)水上游憩活动遵照总体规划应严格按规划有组织地开发进行,保证在河流中游人的垃圾和污水处理能在岸上集中处理。
(4)在规划期内的所有地面水均应保持国家地面水Ⅱ类水域标准。
第四节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改变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
(1)加强绿化、美化工作,增加绿地覆盖率。
(2)加强各区域之间及道路的绿化工作和养护工作,定期洒水,减少扬尘等颗粒物大气污染。
(3)综合防治大气污染。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发展清洁能源,严格控制燃煤污染,禁止桔杆直接燃烧,大力发展沼气池。严格控制餐饮业油烟污染。
(4)合理布局过境交通,对进入规划区的汽车数量进行总体控制。
第五节 生物资源保护措施
加强现有天然林资源的保护,搞好水土保持,大力种植种草,切实加强对农业自然环境的保护。做好八角村的林木保护和绿化工作,防止水土流失。吸引鸟类及其他野生动物,美化规划区环境,丰富旅游生活。
第六节 固体废物控制措施
根据规划将康居新区的垃圾处理作为梁平县的城市垃圾处理系统的一部分,统一安排,采取有效管理,设置垃圾桶做到日产日清,保持规划区的环境整洁。规划区还要设置垃圾收集点,集中送往城市垃圾处理中心。
第七节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工程建设应结合地貌特点,避免深开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防洪工程建设。禁止破坏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第十四章 八角村清洁工程建设方案
第一节 现 状
八角村现有农户648户,2128人,现有沼气池15口,大部分农民仍然利用传统能源满足日常生活。
第二节 村清洁工程建设模式
按照大力建设“节约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乡村清洁生产工程的原则”,把“三废”变成“三料”形成“三益”;以“三节”促进实现“三生”的发展思想,推进本村畜禽粪便、农作物桔秆、生活垃圾和污水(三废)向肥料、燃料、饲料(三料)的资源转化,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三益),通过集成配套推广节水、节肥、节能(三节)等实用技术和工程措施,净化水源、净化农用和净化庭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和生态良好(三生)的目标,污染防治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之中,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主义新农村。
1.清洁田园
清洁田园,净化农田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病虫草害防治;农田施肥;农用废弃物处理。
(1)病虫草害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以村为单位,统防统治。
(2)农田施肥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作物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合理施肥,按照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原则,推广应用测土施肥、诊断施肥、平衡施肥技术,坚持以有机肥为主、科学组配化学肥料,控制化学氮肥的施用量,增加磷肥和钾肥用量,针对性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提倡使用作物专用肥料。
(3)农用废弃物处理
①农膜。优先使用易回收利用、易处置或者在环境中易消纳的农用薄膜,注意最大程度地回收利用,不能继续使用的农膜应作为垃圾归入田间垃圾池或生活垃圾桶。
②农业投入品包装袋。在农田灌溉水源附近每隔200米建设统一规格的田间垃圾站池,收集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使用后的包装袋(瓶),专人统一整理送垃圾处理站。
③作物秸杆。种植业型农户可推广以下几种秸杆资源化利用技术:
a、用以保护性耕作:水稻收割后,稻草直接还田或稻草覆盖秋洋芋还田;
b、作肥料还田:投入堆沤池或沼气池;
c、作燃料:投入沼气池中产生沼气或秸杆气化炉;
d、生产食用菌。
2.清洁家园
种植业型农户家园清洁的重点是生活垃圾和少量粪便的资源化利用。
(1)生活垃圾
做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有机垃圾分离还田,无机垃圾规范清运。充分利用县城环卫设施资源,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垃圾的清扫保洁由村民负责,垃圾的清运和垃圾的处理由县环卫所负责。今年采取在院落中设置垃圾桶收集垃圾,明年采取在院落中设置垃圾集装箱收集垃圾,定时由县环卫所负责清运,做到垃圾日产日出。
①垃圾桶(垃圾集装箱):收集农户不可利用的垃圾,定期由垃圾清运车运送垃圾处理场处理;
②堆沤池或沼气池或化粪池:有机生活垃圾堆沤腐熟作肥料。
(2)粪便
种植业型农户粪便全部采用沼气池处理:
3.清洁水源
主要是改善饮用水条件和加大对生活污水的治理。
(1)改善饮水条件
将没有安装自来水的农户安上自来水。
(2)生活污水处理
主要推广2种模式进行处理:
①农户集中区: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站,对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②污水排放不多的分散农户:生活污水入沼气池或化粪池即可
第十五章 党的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规划
第一节 总体目标
用3—5年时间的教育培训,培养一支理想信念坚定,具有大专文化程度,懂管理、会经营的优秀年轻村组干部;培育一支高素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一支文化素质高、年龄结构合理,“双培”“双带”能力强的优秀基层党员队伍,使之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
第二节 阵地建设
在“三室八有”的标准上,高标准营造浓厚的党建氛围,新建村党校,利用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县党校等教学资源,聘请县、镇部门领导、镇内专业人员授课,开展党员干部、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村党组织负责日常管理和培训的实施。
第三节 干部队伍建设
1.村级干部队伍建设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产业及党员的特点,在20xx年内,实现党组织班子至少有1—2名以上的大学生,其余村级干部班子成员要达到高中文化程度,平均年龄不超过45岁。选派机关干部充实村级队伍。村民对村两委会满意率达到90%以上,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和领导作用。
2.组级干部队伍建设
彻底改变组级干部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的面貌,通过村党校的培训和换届选举,在20xx年内,推举一配有高中文化程度,年龄在40岁左右的年轻组级干部,高中文化程度不低于70%,平均年龄不超过45岁,“双带”致富能力明显提高。
3.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注重村级、组级干部的培养工作,要建立数量比例适当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确保每年发展党员不少于2名,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方面发现人才,利用好人才。为村、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储备人才,培养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第四节 村民自治规划
建立重大事项决策、公益事业兴办与土地调整、环境保护、计划生育等村民自治规划,制定共同遵守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村规民约,建立稳定资金来源的公益事业投入机制,组建专业合作社,提高村民的组织化程度。
第十六章 新农民培育计划
第一节 总体目标
培育工作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培育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主题”,以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为方向,把党员干部群众逐步引导走向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道路,在农村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第二节 培育机构
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扎实推进工作的开展,本着“项目百万农民培训整合,资金整合,资源整合,部门协作,各负其责”的原则。县劳务办根据《重庆市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财政资金补助管理办法》,结合我县实际,拟定了《梁平县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财政资金补助管理办法》使培育新农民的培训工作在资金上有了一定的保证。根据县农村劳务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文件精神,梁山镇政府专门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的农村劳务开发领导小组,并设置了办公室,负责农民培训教育工作,指定专门的培训机构,保证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
第三节 培育规划
1.产业型新农民的培育
按照产业划分培训,养殖业专业以科学养殖、生态养殖为主,种植业以高产优质种植和无公害种植技术为主,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授课的方式主要采取面授和实际操作为主,除教师讲授技术知识外,还要给农民留提问的时间,让农民就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向专家提问,做到具体问题具体解答,实现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性,从而增强培训效果,最终达到产业新农民在新农村产业发展活动中充当支柱力量。
2.劳动力转移培训
八角村现有劳动力1508人,其中:经过各种培训取得执业资格证书的有350人,目前正在参加培训尚未取得执业资格证的20人,余下的劳动力争取在3年内培训完毕。培训形式采取条块进行,便于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培训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为目标,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职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从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一)培训经费:多渠道筹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补助资金。
1、县财政部门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总体规划和财力状况,调整农业资金支出结构,安排专项培训补助资金。
2、申请市财政部门和其他市级部门补助农村、农业、农民、扶贫的培训补助资金。
(二)培训补助标准
1、非贫困农民培训:原则上按定点培训机构公布培训收费标准内实际应交额的40%补助。
2、贫困农民培训:绝对贫困人员按实收培训费全额补助,相对贫困人员按实收培训费的70%补助。
(三)培训的内容: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和基本权益保护、法律常识、安全生产法规、城市生活基本常识、求职知识等。培训时间一般为15-150天,具体培训时间由培训机构根据培训工种、培训内容、技能要求和用人单位要求等确定,并报镇、县劳务办备案。
1、对第一产业劳动力中出现的年龄在45岁以下的剩余劳动力,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开展建筑、机械加工、电工、钳工等的实用技术培训,到指定地点集中培训10-15天时间,让每一位剩余劳动力熟练掌握1-2门实用技术,从而提高就业机会。
2、对“双未”人员中年龄在25岁以下,初、高中毕业未就业的人员,采取政府补助一点,自己筹集一点的办法等集学习费用,到指定地点集中6-12个月的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1-2门专业技能,提高就业机会。
3、对“双未”人员中年龄在22岁以下的初、高中,采取政府补助一点,自己筹集一点,学校减免一点的办法,筹集学习费用,鼓励“双未”人员继续到职业学校系统学习2年,取得毕业证书,系统掌握专业技能和职业技术。
4、在具备就业能力,有创业精神的劳动力中,进行创业培训,以创业促进就业,以就业推动创业,达到就业、创业、致富的良性循环模式。
3.动力转移
立足实情,提高转移培训的针对性。首先,认真搞好调查摸底,准确掌握农村富余劳动力分布状况和农民就业要求等基本情况,坚持“政府促进,市场运作,培训输出,农民受益”的原则,就如何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以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尊重农民意愿,由农民自主选岗就业,但劳务机构要为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劳动用工维权等措施,降低劳动力输出成本,保证劳动力输得出,技术用得上,权益能保障的农民工程转移机制,最终达到劳动力人人有技能,个个能就业的目标。
4.非劳动力新农民的培育
对于学习阶段的学习培训,结合本村实际,利用寒暑假期间,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从小牢固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对于老年农民的培育,要开展“五好家庭”、“五好婆媳”、“双文明”、“守法户”等评比活动,提高老年农民的守法意识、文明意识。达到整村农民素质的提高,塑造新时代的新农民形象。
第十七章 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第一节 社会保障规划
全面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搞好村级合作医疗卫生室,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xx年参保率达90%以上。合法生育率达到95%以上,探索建设农村养老保险体制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救助、农村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
第二节 教育设施规划
八角村现状人口文化程度统计为:大专13人,中等专业8人,高中186人,初中1301人,小学375人,识字村民245人


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


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

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根据市、县有关通知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加快发展为主线,以促进增收为核心,以村镇建设为支撑,以规范管理为基础,以配套改革为动力,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四位一体”,努力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是:到20xx年,现代农业体系基本建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农民生活富足宽裕,人均纯收入达到8600元;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农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全面提高,健康文明新风尚基本形成;村镇规划建设水平显著提高,村容村貌美化整洁;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乡风文明和谐,农民安居乐业,全镇80以上的村建成具有**特色的新农村。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原则:
——坚持突出中心,加快发展。更加注重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首要位置,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做大做强二三产业,实现工农互动、工商互动,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坚持以人为本,造福于民。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让广大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合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坚持改革创新,增强活力。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着力推进改革深化和制度创新,破除影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为农村发展增添动力和活力。
——坚持实事求是,扎实推进。坚持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制定目标、任务和措施时,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特色,不盲目攀比,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固定模式,力戒形式主义。
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夯实新农村建设物质基础
4、培育壮大农业优势产业。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围绕蔬菜、花卉、林业、畜牧等优势产业,深入实施优势农产品推广提高工程,促进优势产品、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尽快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明显的优势农产品产业示范区。
5、深入推进产业化经营。坚持高起点、高科技、高附加值发展方向,按照“壮大龙头、优化机制、延长链条、规模发展”的思路,通过引进联合、改制改造、加大扶持等多种方式,加快培育壮大一批特色农业企业集群。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完善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机制。20xx年,全镇90以上的农户进入产业链经营。坚持“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原则,引导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十一五”期间,全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1个,农户覆盖率达到70以上。
6、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镇”战略,依托造纸、橡胶、化工等优势主导产业,以园区为载体,以上延伸下游产业链为纽带,打造综合竞争实力较强的产业集群。积极支持发展无污染的加工项目,鼓励各村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发展私营经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扎实推进“两进”工程,构建覆盖全镇农村的商品经营网络。力争到20xx年,全镇75以上的农民从事非农产业,工资性、经营性收入占农民全部收入的80以上。
三、加快公共设施建设,增强新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7、努力提高村镇建设管理水平。加快编制实施村镇规划,今年全部完成300人以上村庄的规划编制。严格执行“一书两证”等制度,强化规划的法定性和权威性。坚持“科学规划、典型带动、分类推进、整体提高”的思路,因村制宜,区别对待,分类创建,加快推进村庄建设和管理。规划建设农村新型村居,力争“十一五”末农村基本实现住房砖瓦化。
8、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小城镇道路、供水、供暖、燃气、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并逐步向农村延伸。实行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布局,重点提升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强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统筹城乡水利建设布局,高标准

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第2页

搞好现代农业水利规划和建设。“十一五”期间,以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为载体,加强清洁用水保障体系建设,争取“十一五”末基本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建设,力争“十一五”末,镇村道路全部达到三、四级柏油路标准,村内主要街道全部硬化。积极实施“村村通互联网”工程,大力推进通信网、计算机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基本建起城乡一体化的信息网络。力争到20xx年,农户有线电视使用率达到95以上,50的村庄实现村务管理信息化。
9、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逐步改善村镇人居环境。大力实施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和清理垃圾、污水、柴草、废旧建筑物等“四改四清”工程,逐步使农村环境卫生基本达到无乱搭乱建、无乱堆乱放、无畜禽乱跑和硬化、净化、绿化、美化标准。加快推进生态防护林和农田林网建设,全面实施村庄绿化工程,着力提高“两线三环”绿化水平。“十一五”末全镇林木覆盖率达到35。稳步实施以沼气、太阳能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农村能源清洁化。“十一五”期间争取新建户用沼气池6000个、大中型沼气池30个。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积极开展秸杆综合利用;加强对农药、化肥、薄膜使用的管理,逐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严格控制工业污水、废渣等各种污染物排放。力争“十一五”末,农村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
四、积极发展社会事业,提升新农村公共服务功能
10、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完善教育救助体系和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切实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力争3—5年时间,使镇中心幼儿园省级规范化的基础上再上新水平,20xx年初中毕业生综合升学率达到95以上,2处初中和镇中心小学创建为市级规范化学校。巩固农村中小学微机联网“校校通”成果,逐步实现微机联网“班班通”。
11、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队伍建设,健全农村药品配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农村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网络,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20xx年镇卫生院达到省级标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和预防保健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切实做好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十一五”期间,全镇农村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7以上。
12、繁荣农村文化体育事业。认真落实《**县文化事业发展五年规划》,健全完善农村公共文化和体育服务体系,把农村文体设施建设纳入村镇建设总体规划。大力实施农村公共文化体育示范工程,在今年搞好试点的基础上,明年全面推开,力争20xx年镇驻地建立规模原创站:知音适度的综合文体活动中心,9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文化大院和文体活动场所。积极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20xx年争取实现每个村每年放映10场电影的目标。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大力培育乡村文体队伍,繁荣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加强对农村文体活动的组织指导,规范农村文化市场秩序,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13、不断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按照“确保人人过得去,争取人人过得好”的目标要求,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保障标准,扩大保障范围。力争“十一五”末,农村居民低保水平达到4000元;农民医疗保障筹资水平达到80元/人,农民医疗保障参保率达到98以上,大病救助率达到95以上;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99,人均供养水平提高到5000元。大力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14、健全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农村教育救助制度,及时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实施救助。不断扩大残疾人救助金规模,全面实施残疾人生活、扶贫、康复、就业救助。完善灾害应急机制,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稳步实施“农村安居工程”,逐步解决农村无房户、危房户的住房问题。推进慈善事业发展,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水平。
15、提高农村科技创新和服务水平。围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深入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开展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争取5年内对适龄农民培训一遍,确保人人掌握1门以上实用技术,提高就业创业能力。着力推进农业科技信息村村通,进一步完善提高“百姓科技户户通”工程,建立完善新型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机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普及。
五、加强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完善新农村建设运行机制
16、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大力弘扬**精神,深入开展文明信用户、小康文明村等创建活动,实施农村文明信用工程,提高农民文明诚信意识。力争20xx年80的农户达到文明信用户标准,80的村达到市级小康文明村标准。积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努力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秩序、文明的社会风尚。
17、夯实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深入推进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建设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力争到“十一五”末,镇党委和97个村党组织全部达到“五个好”标准。深入实施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工程,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原创站:知音育网络作用,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化解矛盾纠纷的本领,努力把农村基层组织建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坚强战斗堡垒。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对农村各个领域、各种经济组织的领导作用,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稳妥化解乡村债务,建立完善防止发生新债务的有效监管机制。
18、加快农村民主法制进程。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村级事务决策管理机制,推行村级工作“阳光操作”、村务大事村民决议等制度,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和审计工作,保证村民行使各项民主权利。积极引导组织农民加强自我管理和服务,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增强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19、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深入开展信访“网底工程”和“平安村居”建设,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大力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农村治安、调解、普法、帮教、巡逻“五支队伍”,完善农村群防群治的治安防范网络,夯实农村基层基础。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邪教组织活动和霸头恶势力,深入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坚决扫除农村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加强农业农村安全生产管理,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农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强化推进保障机制建设,激发新农村发展内在活力
20、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权经营制度,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导土地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稳妥推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探索建立“村企合一”的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机制,促进农民向“股民”转变。认真落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强化对涉农税费的监管,防止变相增加农民负担。加强对水费等生产性费用收取使用的管理,改革和完善生产性水费的收取办法。
21、加大对农业农村的资金投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逐步建立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赞助、群众自助相结合的稳定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每年预算安排的支农支出要达到法定增长要求,新增财力要切实向农业农村倾斜,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整合各项财政支农资金集中使用,集中建设一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积极运用贴息、补贴、税收等经济杠杆,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和农村。完善农村信贷管理机制,建立以政策性、商业性、农村合作性金融为主,农业保险、农业担保等其他金融机构协调发展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22、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镇委、镇政府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强化领导,严密组织,狠抓落实,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工程扎实推进。
24、努力营造浓厚氛围。各办事处、村要积极采取有效方式,全面动员,广泛发动,深入宣传建设新农村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引导广大群众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典型引路,深入挖掘推广一批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让群众看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成效。
25、强化督查考核。各办事处、村要把新农村建设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照《规划》要求,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并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要坚持试点先行、典型示范、有序推进,不搞形式主义,不搞盲目攀比,不搞形象工程。要进一步建立完善考核办法,把新农村建设的成效作为考核办事处、村班子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

欢迎阅读范文人网《镇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计划》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工作计划的优质专题,请访问:村小组新农村建设方案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