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粮食局工作十一五规划

为了今后的工作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可以拟写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了,工作计划旨在有效地达到某种目标。如何写出一篇实在的工作计划呢?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市粮食局工作十一五规划》,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市粮食局工作十一五规划

文章标题:市粮食局工作十一五规划
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围绕保障粮食安全、搞活粮食流通这一重点,做大做强粮食经济,指导今后五年全市粮食流通体系建设,市粮食局拟定粮食工作“十一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确保全市粮食安全、流通顺畅为总目标,以培育龙头企业,壮大经营规模,实现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主体,着力构建农工贸一体化,产购销一条龙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使我市粮食经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目标:
到20xx年,基本完成粮食收购、储存、加工、销售网点的布局合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重点发挥国有粮食收购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具体是要围绕“一个主题”,把握“两个重点”,完善“三个体系”,实现“四个目标”。“一个主题”:确保地方粮食供应安全。“两个重点”:一是加快完善地方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二是着力搞活粮食流通,做大做强粮食产业。“三个体系”:一是粮食市场体系,二是粮食储备体系,三是产业化发展体系。“四个目标”:一是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地方储备任务及有效轮换;二是全市粮食商品交易量突破15万网-互联网最大资源网吨;三是把省级储备库建设成集购销、储备、信息于一体的粮食物流中心;四是培育龙头企业2个,发展订单农业。逐步形成市场繁荣、管理规范、产业发展、物流畅通、信息灵敏、消费放心、调控有力、应急及时、国有资产增殖的粮食流通新格局,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粮食安全保障。
三、主要任务:
(一)继续理顺企业产权关系,积极创建现代企业制度。改制后的购销企业建立有效的经营管理制度,真正实现机制的创新,最大限度的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挖潜堵漏,提高效益。粮食附营企业加快改革步伐,通过股份制、重组、出售、破产等多种形式,退出国有序列,安置企业职工。
(二)提高深度加工能力,逐步增强粮食品牌的影响度。粮油深度加工是实现粮食增值的潜力所在,也是粮食产业化的重要链条,“十一五”期间要强力推进,逐步改变“买原料、卖原料”的状况。一是加强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联合,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创建自己的产品研发队伍,大力开发本地名特优新产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二是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发展粮油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三)发展“订单粮食”,提供全方位服务,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十一五”期间,粮食购销企业要大力发展订单收购,实现产销衔接。通过发展粮食订单收购,根据市场需求,推动种粮农民从小而全、小而弱、小而散向优而专、专而联、联而强转变。建立粮食行业协会,在订单收购中履行行业协调、服务职能,对粮油生产实行良种经营、技术指导、订单收购等一条龙服务。借鉴目前“二次结算”“随行就市”和“优质优价”等定价形式的成功经验,兼顾粮食生产者和企业经营者的利益,合理确定订单价格,降低市场风险。
(四)发展粮食批发市场体系。为了充分发挥粮油批发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十一五”期间,着重发展中心站成品粮批发市场、省储库粮食物流中心2个粮食集散市场。成品粮市场进行规划开发,强化管理服务,合理调配营业用房,增加交易商品品类,年交易量达到5000吨左右。省储库增设中转仓容和装卸设施,提高粮食快速中转能力,年吞吐量突破30000吨。
(五)完善粮食储备体系。20xx-20xx年期间,在搞好省级储备粮收储、管理的基础上,建立本市地方储备体系,规模达到350万公斤。储备粮的运作应满足调控市场的需要,讲究效益,降低运作成本。储备粮的运作过程中充分发挥粮食产业化龙头和粮食骨干企业作用,确保存粮库点和仓库符合储存条件,确保“十一五”期间地方储备粮的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中等质量标准。
(六)推进“放心粮油”体系建设。“十一五”期间,把“放心粮油店”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应急保供的重要窗口。城区供应在现有的基础上完善扩大供给面。到20xx年,全市“放心粮油”的供给普及全市各乡镇,配供到农村。
(七)加强粮油检测体系建设。“十一五”期间,健全和完善粮食质量检测机构,围绕“粮食收获质量调查、优质专用粮食品质测报、粮食收购质量监测、质量数据库和信息服务”开展工作。到“十一五”期末,基层粮食经营企业检测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重视产品质量的检验和监督,积极发挥粮食部门的监管职能,对粮食产品从生产、加工、储藏、运输等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做到安全生产、优质高效。
(八)切实抓好执法体系建设。达到专人分管、专门机构、专业队伍、专项经费的“四专”要求。通过转变职能,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对全社会的粮食统计,及时为农民和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力争经过2-3年行政执法实践,

市粮食局工作十一五规划第2页

使贯彻《条例》制度更加全面,市场更加规范,企业经营更加有序,到“十一五”期末,监督检查面达100。
(九)构建和完善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立粮食物流数据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物流信息平台,指导企业开辟网上交易通道,提高粮食现代物流水平。
(十)培养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粮食经营和管理人员队伍。今后五年,要加强对改制后企业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全面提高粮食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既要重点培养引进营销、信息技术、物流等方面的新型人才,也要培养保管、会统、检验等传统的专业人才。为发展粮食经济、保障粮食供应安全提供人才支撑。

《市粮食局工作十一五规划》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市粮食局工作十一五规划。


FWR816.cOM精选推荐

市粮食局工作要点


市粮食局工作要点

文章标题:市粮食局20xx年工作要点


(___市粮食局提供)
一是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___”,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市场稳定。完善粮食储备管理和吞吐机制,加强对粮食市场和价格的监测分析,健全粮食应急供应保障网络,保障全市粮食供求平衡和市场供应安全。二是规范市场收购主体行为,坚持依法登记、统计,健全和完善面向全社会的粮食统计体系并形成稳定的监督检查制度;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粮食流通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三是加快粮食产业发展,大力培育名牌产品和产业集群,鼓励粮油企业向粮食加工领域延伸,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由单一经营向综合经营的转变;加快现代粮食物流中心发展,改造、整合现有粮食流通基础设施资源,建设跨区域主要粮食物流通道、粮食物流节点和基地;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发展,以资产为纽带,培育大型粮食企业集团,提高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四是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维护粮食交易秩序,保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开展“放心粮油”工程,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规范全社会粮食经营者的购销经营行为,督促全社会粮食经营者履行粮食购销存统计报告义务;依法履行国家粮食法规、政策状况的监督检查等行政执法工作。



《市粮食局20xx年工作要点》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市粮食局20xx年工作要点。


市粮食局工作计划


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结合我们工作实际,xxxx年粮食总体工作思路是:坚决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的指示和部署,发扬亮剑和愚公移山精神,稳中求进,积极稳妥扎实地推进各项工作。

一、全力以赴做好政府放心粮油工作

重点抓好政府放心粮油工程建设四方面的工作:一是质,二是量,三是服务,四是宣传。

(一)抓质量,确保安全。首先是选好、选准放心粮油加工企业和产品,与供货企业签订质量保证承诺书,不折不扣地按国家粮油质量和卫生标准过筛子,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能上架;其次是抓好粮油质量检测站建设。配备必要的粮油检化验设施,尽早、尽快具备相应的检测能力。三是搞好配送人员培训。提高放心粮油配送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拉起一支有战斗力的工作队伍。

(二)抓销量,扩大经营。加快放心粮油销售网点建设,新增网点10处,建设专业主食加工配送中心1个。巩固现有放心粮油工程建设成果,积极推进放心粮油进校园和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工作,全年要达到30处以上。

(三)抓服务,开拓市场。牢固要树立起顾客永远是对的这个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措施,提高服务质量,以优质的服务、过硬的质量打开市场、占领市场。

(四)抓宣传,营造声势。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利用展销、咨询活动等载体,全方位宣传放心粮油,在潜移默化中扩大放心粮油的影响力,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放心粮油、消费放心粮油,让放心粮油主导粮油消费市场。

二、全力以赴做好粮食企业发展工作

指导企业抓好6个重点:价格管理、市场和内部管理、品牌创新、市场营销、强化内部考核、企业文化建设,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对已经投入生产的项目,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确保质量,强化营销,打造品牌,将项目的潜力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来。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再开发新的生产项目,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搞上去。

三、全力以赴做好粮食收储管理工作

一是加大夏粮收购工作力度。早动手、争主动,提早联系老客户,争取一批新客户,力争多收粮,收好粮。要严把入库质量关口,确保收购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二是加大粮食储存管理力度。认真贯彻执行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按制度规定及时组织粮情安全检查。重点仓库、重点部位要落实制度、卡实责任、死看硬守,确保储粮安全。

三是加大仓储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继续投入资金,加快仓储机械设备购置更新步伐,力求在今年将我们的仓储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扭转我市粮食仓储设施落后的局面。

水利局十一五规划


水利局十一五规划

一、“十五”期间计划完成情况
***市水利发展“十五”计划总投资20.87亿元,预估20xx年底完成投资8.65亿元,完成计划36.66。完成的主要计划情况如下:(一)防洪工程
防洪工程主要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海河堤防工程加固建设。
1、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十五”期间计划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69座,截止20xx年底已全部完成,预估到20xx年底完成66座,完成计划95.6;“十五”期间计划投资8169万元,截止20xx年底已完成6630万元,预估20xx年底完成投资8000万元,完成计划82,重点项目包括大型小峰水库和中型东兴水库、三波水库除险加固。
2、海河堤防工程加固建设
“十五”期间计划完成海河堤防工程加固建设81.4公里,截止20xx年底已完成25.5公里,预估到20xx年底完成30公里,完成计划36.9;“十五”期间计划投资13478万元,截止20xx年底已完成8530万元,预估到20xx年底完成投资9500万元,完成计划70.48,重点项目包括市中心区马正开海堤工程、榕树头海堤工程。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
水资源工程主要包括水源工程建设、饮水安全工程、灌区节水灌溉工程。
1、水源工程建设主要是白石芽水库工程建设,“十五”期间计划投资9000万元,截止20xx年底已完成530万元,预估20xx年底完成投资9000万元,完成计划100。
2、饮水安全工程
“十五”期间计划解决饮水安全人数10万人,预估到20xx年底解决饮水人数12.92万人,完成计划129;“十五”期间计划投资3850万元,预估到20xx年底完成投资4500万元,完成计划117。
3、灌区节水灌溉工程
“十五”计划完成灌区节水灌溉工程渠道硬化180公里,截止20xx年底已完成97.5公里,完成计划54.16,预估20xx年底完成110公里,完成计划61.11。“十五”计划投资39100万元,截止20xx年底已完成6000万元,预估20xx年底完成投资9600万元,完成计划24.55。重点项目包括那板北干灌溉工程渠道硬化和长歧水利灌溉工程渠道硬化。
(三)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工程
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工程主要是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十五”计划投资20xx万元,截止20xx年底已完成748万元,预估20xx年底完成投资748万元,完成计划37.4。
(四)中越界河整治专项工程
中越界河整治专项工程“十五”计划投资25000万元,截止20xx年底已完成14110万元,预估20xx年底完成投资15000万元,完成计划60。重点项目包括那卜、修尧岛护岸工程,“五.七”海堤工程、东兴城区护岸工程和咤管坡护岸工程。
(五)小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工程
“十五”期间小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工程计划投资18126万元,截止20xx年底已完成15443.5万元,预估20xx年底完成投资16245万元,完成计划89.6。
二、“十一五”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防城港市水利发展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治水方针,牢固树立大水利观念,紧紧围绕面全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理念,以提高水利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中心,以水安全为重点,以水利市场化、产业化为基本途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讲求效益,大力发展水利经济、循环经济,深化改革,推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促进生态节水型社会的建立,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加快防城港市“大港口、大通道、大工业、大开放、大发展”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新时期的治水思路和方针政策,使防城港市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防城港市水利发展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着力解决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利问题。要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要求出发,把满足人民群众对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需求,作为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与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防洪减灾工作要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水土保持要加强对重要

水利局十一五规划第2页

流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充分发挥自然修复能力,加强对生态脆弱地区和流域的治理与保护。
3、坚持水利与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大力提升水利基础设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同时,全面强化政府对水资源管理的职能。水利发展的目标、速度、规模、水平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统筹协调各地区、各行业对水资源的需求,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制度和取水许可制度,合理配置水资源,加强水的供需管理,保障水利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4、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发展的原则。解决好区域、城乡水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5、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的原则。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不断增强水利发展的动力。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和监督,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按照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探索和建立水权、水市场机制,实行水资源优化配置;探索和深化以公益性为主的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农村小型水利体制的改革,进一步理顺体制,健全法制,改革机制,促进水利事业的全面发展。
(三)思路和战略框架
1、构建“三大体系”,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1)构建保障经济社会安全的防洪减灾体系。实行堤库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加快防洪控制性工程和河海堤防建设步伐,完善防汛指挥信息化系统,构建保障经济社会安全的防洪减灾体系。
(2)构建保障经济社会不同需求的水资源供给体系。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原则,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核心,以节约保护水资源为重点,形成城乡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态用水、航运用水等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格局。抓好水源工程建设和水库除险加固。加快灌溉渠系网络建设。大力推进山区小型治旱工程群建设。加快人饮安全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人饮集中供水、城镇供水、工业供水。
(3)构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环境、水生态保护体系。以水源地保护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促进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和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强对重点水土流失地区和生态脆弱河流的综合治理,努力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2、打造“五大产业”,加快发展水利经济
(1)积极发展城乡供水产业。围绕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按照选好水源、市场运作、科学管理、提高效益的思路,大力发展城乡供水产业。
(2)有序发展农村水电产业。坚持科学规划,严格规范,加强对中小流域水能资源的有序、有效开发,对农村水电的开发,从规划到竣工,实行全过程的规范管理。
(3)加快发展水利旅游产业。加强景点景区建设,充分利用优良的水利工程环境,加大水利风景旅游的开发力度。
(4)大力发展水利特色种养产业。充分利用水利工程的自然环境优势,以及水面和周边土地资源,在保证水质和正常供水的前提下,以名、特、优、新品种推广和发展绿色无公害产品为突破口,打造水利生态绿色产品品牌。
(5)努力发展水利建筑产业和技术服务产业。在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和做好技术服务的前提下,进一步挖掘潜力,发挥水利行业的技术优势,大力推进水利建筑产业和技术服务业的市场化。
3、推进六项改革,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利建设管理体制与机制
(1)全面推进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2)加快推进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
(3)深入推进水利工程水价改革。
(4)稳步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
(5)大力推进水利产权制度改革。
(6)积极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
4、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
(1)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工业和节水服务业,推进城镇节水。调整产业、产品结构,降低水消耗。
(2)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运用水权水市场理论,建立初始水权分配制度和水权交易申报、登记、公示制度,充分发挥市场调控的作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调控和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
5、推进科技兴水,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
(1)结合市情、水情和水利建设的实际,加强水利科研,组织开展水利工程技术难题攻关,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2)做好水利信息化规划编制,加快水利电子政务系统、水利基础信息公用平台和水利基础数据库建设,逐步实现水利信息处理、应用和管理的网络化、电子化和智能化,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二○○五年十一月三十日

市口腔医院“十一五”规划


市口腔医院“十一五”规划

市口腔医院“十一五”规划

一、现状与问题
xx市口腔医院创建于1970年,是xx地区唯一的一所集医疗服务,教学科研,业务技术指导,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口腔专科医院,医院现有牙科综合治疗机52台,病床25张,现有职工130多人,其中高级专业人员15人,中级技术人员52人,医院建筑面积万余平方米。医院下设建国路分院、清姜分院和马营分院等三个分院。年接诊门诊患者5000多人次。
医院设备先进,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产牙种植机,和高温烤瓷炉,德国产高温铸造机,法国产颅颌全景x光机及头颅定位仪,牙科x线数字诊断系统。口腔整畸头颅定位电脑分析系统。医院投资50余万元购置了法国产赛特利消毒设施,建造了国内先进的牙科手机消毒中心系统,保证进入患者口腔的器械一人—用一高温(灭菌)消毒。
医院技术力量雄厚,学科齐全,医院现设有临床科室9个。医技科室4个,职能科6个。“十五”期间开展了国际上最先进的高温铸造,烤瓷牙、水晶瓷牙及隐形义齿修复。整畸科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方丝弓、直丝弓矫治技术,使各种牙合畸形的矫治水平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口腔颌面外科开展的颌面部感染、肿瘤、外伤、发育畸形等于术,其中,颌骨切除植骨术,牙种植术。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术,唇腭裂肌能修复术,三又神经痛神经干药物注射术均达国内先进水平。
近年来,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取得了显著成绩,医院多次被市卫生局评为“三学一创”“创佳评差”及“目标管理责任制”先进集体.所开展的10项新技术项目有4项获得了地市级科技进步奖。
“十五”期间,医院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医院的综合实力有了明显的增强。目前,医院拥有一个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有一支具有良好思想素质和业务技术素质的职工队伍;拥有较为先进的医疗设备;特别是近两年来,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坚持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办院方针,狠抓基础管理,注重内涵建设。建制度,练内功,促质量,上水平。医院管理初上正轨,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所有这些,为我院下一个五年计划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对卫生工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在不断提高,我院目前的现状还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就内部环境而言,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造成我院发展中的严重缺陷。首先,医疗用房面积狭小,房屋年久失修,无法施展,内部装修简陋,亟待更新。其次,医疗设备的更新跟不上需要,一些尖端设备落后,基础设备更新补充不到位,影响医疗业务的发展。第三,整体管理水平不高,高端管理,环节管理和终末管理都需要进一步规范。第四,人才梯队建设出现空档,人才流失对医院的发展造成一定冲击,缺乏德才兼备的中层管理干部。第五,新业务、新技术推广难度大,成本高,技术项目更新周期缩短,优势项目受到挑战。基础技术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第六,收费标准与患者占有率的矛盾比较突出,造成低收入人群中的病人流失。就外部环境而言,首先,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与医疗技术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一对矛盾比较突出,政府的政策调节职能弱化,“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日益突出。第二,政府财政对医院的投资完全断奶,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完全要靠自己的力量,要吃饭,谋发展成为主要矛盾,患者的利益被放在第二位,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衡。第三,医疗市场管理混乱,个体诊所,不法诊所超量存在,无序竞争,对医院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第四,其它医院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对我院构成压力,我们稍松懈,就会被甩的更远。
综上所述,在今后五年当中,我们必须紧跟形势,正视现实,正确估价我们的成绩和问题,发挥优势,弥补劣势。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努力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增强竞争实力,立于不败之地。从这个意义上讲,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十一五”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二、主要规划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院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努力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不断增强医院综合实力。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宝鸡地区领先,西北地区一流的口腔专科医院。
到20xx年,要实现的具体目标是:
(一)医院规模和基础建设
1、“十一五”期间,牙科综合治疗椅位达到100把,开放病床达到30张,职工总人数达到150人。
2、按照二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的标准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行政建制体系,设立符合医院实际,科学完备,运转高效的科室建制。
3、加强对建国路分院、清姜分院和马营分院的管理,在此基础上,到20xx年,再在石坝河地区、大庆路地区新建两所分院。继续寻求对市区各综合医院的口

市口腔医院“十一五”规划第2页

腔科进修托管,联合经营的路子,扩大合作范围,全面建立以总院为中心,以分院为骨干,以各医院口腔科为基点,辐射个县区医院的口腔疾病防治网络,确保我院的主力军和技术领先地位。
4、20xx年-20xx年,投资80万元,分期对现门诊楼进行内部装修改造。
5、20xx年,力争购买医院西侧市房管局的楼房,装修改造,使之和现有的主楼成为一体,扩大医院规模。
6、加强信息化管理建设步伐,20xx年前,投资50万元建立医院局域网,全面实现行政管理、医疗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人事管理计算机化,提高管理层次,追求管理效益。
7、20xx年前,拆除医院自烧锅炉,实现供热并入大网。
8、20xx年上半年,投资10万元,添置一辆救护车。
9、20xx年,对医院会议室进修装修改造。
10、20xx年前,努力改善职工住房条件,不断提高职工待遇。
(二)设备建设
1、注重常规设备的更新和完善,保证临床基本诊疗使用。
2、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发展高精尖设备。使得医疗设备建设与医疗技术进步和满足人民群众医疗需求相适应。大力扶持口腔正畸、口腔修复、
(三)技术水平
1、巩固现有的技术优势。加大扶持力度,及时掌握前沿技术,不断完善提高,确保领先地位。
2、提高基础技术质量。全面开展二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标准所列技术项目。努力开展三级口腔专科医院标准所列技术项目。力争做到不缺项,不漏项。对一些基础的,传统的,成熟的技术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使其在质量上保持明显的优势。
3、不断开发和引进新技术,一方面加强管理,给与支持、帮助、鼓励和引导,以保证其先进性,实用性。另一方面,要把开发和引进新技术与人才和设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进的来,用得上,立得住。让技术、人才和设备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良性的运行机制。
3、加强学科建设,主要抓好重点和特色学科建设。到20xx年,全面建立宝鸡市口腔颌面外科中心、牙种植中心、三叉神经痛治疗中心、口腔正畸中心和义齿加工中心,规范管理,形成强大的技术优势。
4、加强对各分院的技术管理,加强对协作医院和各县区医院的技术指导。
(四)教学、科研
1、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教学医院管理标准》,做好遵义医学院教学医院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带教质量。20xx年前,力争建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系的教学医院。
2、积极开展医学科研工作
(1)成立专题科研小组,做到人员、经费和设备保障,“十一五”期间,力争完成市级科研成果1-2项,完成省级科研成果1项。
(2)加强学科建设,选好各学科带头人,注重人才梯队建设。
(3)年完成市级论文5-10篇,省级论文2-3篇,国家级论文1篇。
(4)积极营造学术气氛,制定切实可行的鼓励开展科研活动的办法。
三、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实现以上目标,应该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将保障全市人民身体健康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做到医院发展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协调。坚持“团结、协作、奉献、优质、安全、高效”的办院方针,锐意改革,开拓进取,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保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做出应有贡献。
在工作中具体应该坚持以下方针:
——坚持以抓基础为核心的方针。一切工作都应从基础做起,只有打好坚实基础,才能不断走向正规,才能为今后的发展储备后劲。
——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要下大力气提高管理质量、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质量是立院之本。只有不断提高质理,才能赢信誉,赢患者。
——坚持人才奠基的方针。医疗活动的客体是人,主体也是人。人才是决定因素。要努力培养人才,造就人才,引进人才。同时要关心人才,爱护人才,尊重人才,留住人才。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坚持科技兴院的方针。增强依靠现代科学技术促进医院发展的意识,注重医学基础科学的研究,积极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创造新成果,全面提高医疗质量。
——坚持突出重点,带动全面的发展方针。加强重点专科建设,突出医疗特色。重点扶持一些在本地区和省内外有影响的诊疗项目。促进和带动整体发展。
——坚持医、教、研、防一体化,稳定协调发展的方针。以医疗为中心,促进教学、科研、预防稳步发展。
——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佳结合的方针。努力体现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性质,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福利活动。切实改进服务态度。同时,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处理好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储备发展后劲,求得良性循环。
四、保障措施
1、始终不移地坚持“团结、协作、奉献,优质、安全、高效”的办院方针。坚持“解除病人痛苦是我们的责任,维护病人健康是我们的职责”的服务宗旨。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院领导要团结协作,分工负责。加强民主监督,实行科学决策。重大问题必须经过反复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避免和减少因决策失误带来的损失。把领导班子建成一个团结有力的坚强核心。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努力培养一支有理想,守纪律,懂业务,讲奉献,善管理的中层干部队伍。这是落实“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关键所在。首先抓好干部的选拔任用。搞任人唯贤,不搞任人唯亲,不搞论资排辈。尤其是要注意从基层科室中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把那些有真才实学,组织和职工都比较信任的同志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同时对那些工作平庸,能力低下,营私舞弊,不顾全大局,令不行,禁不止,搞团体,闹分裂,自私自利,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要坚决予以解除职务。其次,要注重培养干部,提高干部素质,特别是政治素质。坚持干部学政治制度。领导班子要集体学习,中层干部要定期学习。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和科学知识。克服单纯业务观点和业务好一切就好的观念,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第三,落实对干部队伍的考核测评制度,从德、能、勤、绩几个方面考核干部,倾听广大职工群众的意见。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正常流动体制。从各方面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使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其聪明才智。
4、加强人才培养工作。人才是事业兴旺的关键。首先要从我院实际出发培养人才。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一些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同志到上级医院深造学习。特别是培养一些重点专业和学科带头人。其次是筑巢引凤,积极引进人才。从基层单位发掘人才,创造条件调入。同时,保证每年大专院校毕业生的正常补充。第三,要关心爱护人才,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做到政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努力改善生活条件和福利待遇。采取特殊政策,稳定医疗一线骨干队伍。要稳定人才,保留人才,严格控制非专业人员和非急需人员的流入。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严格操作规范。
5、加强科学管理。按照现代医院管理的原理,遵循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科学规律与特点,迅速提高医院管理水平。通过科学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人、财、物的作用,产生最大的效益。同时,要逐步理顺和正确处理医护之间,临床、医技、行政、后勤等各方面的关系。使其有机的结合,协调运转。处理好分配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尽量消除消极因素。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正确的解决问题。逐步推广计算机技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先进的科学管理理论和管理手段。建立健全完整的规章制度,并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6、推行全面质量管理(tqc),进行全员全面质量管理教育,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建立健全各级质量管理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实施办法。抓好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抓好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加强新进人员的岗前教育。经常性地开展全员“三基”训练。严格落实消毒灭菌制度,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加强医疗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杜绝和减少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
7、艰苦奋斗,勤俭办院,倡导敬业精神。做好计划,加强核算。努力开展增收节支工作,想方设法挖掘各方潜力,积极修旧利废,压缩一切不合理的开支。加强物资管理,每年要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做到帐钱相符,帐物相符、帐帐相符。主管部门要做到管好家产,了解家底,防止流失,杜绝浪费。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关键部位。合理组织经济收入,有效控制支出。注重积累,积攒后劲,增强竞争力,以综合目标管理为主线,灵活地、科学地加强经济管理。充分利用政策,使经济尽快步入良性循环状态。
8、努力改善外部环境。首先,要树立公关意识,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理解与支持,特别是上级主管部门的理解与支持。创造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求得政策上和经济上的支持。其次,加强宣传工作,利用各种手段积极开展自我宣传工作。第三,通过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社会声誉,树立医院形象,求得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患者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9、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建设。
(1)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体系和有关制度。
(2)坚持不懈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在广大职工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做遵纪守法的文明职工。
(3)积极形展“献爱心,比贡献,敬职业,爱医院”活动,增强主人翁意识,增强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4)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大力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积极开展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活动。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重点治理。继续推行民主测评,患者举报,社会监督,等行之有效的方法,保证服务质量稳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院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心,努力拼搏,为全面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实现我院的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


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

文章标题: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适应我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编制本规划。
一、“十五”人才发展概况
㈠现实基础
“十五”期间,我市人才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人才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人才工作机制和环境不断优化,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引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若干意见》(确定的人才发展预期目标。至20xx年底,全市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已达5.3万人,初级工以上的技能人才2.4万人,以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农业企业主、购销大户和种养业能人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1.2万人,与我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基本保持平衡。人才整体结构趋向合理,分布状况不断改善,中高级人才和非公企业人才拥有量大幅攀升。人才工作机制日趋完善,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的党管人才的工作新格局,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现。人才成长环境不断优化,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做好人才智力引进、加快引进培养高素质人才等一系列人才政策,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力度,全社会人才意识明显增强,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氛围正在形成,人才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些都为“十一五”时期人才工作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专栏1 “十五”时期市人才发展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指标20xx年“十五”
预期目标20xx年“十五”
年均增长()
人才总量(万人)2.755.05.314.0
每万人口人才数(人)272500522[250]
大专以上学历(万人)1.03.23.327.0
专业技术人才(万人)2.54.64.713.5
其中:高级职称(人)1200-18008.4
中级职称(人)5100-1100016.6
中高级比重()25.225.027.2[2.0]
非公企业人才拥有量(万人)1.2-3.423.2
注:“十五”时期人才按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专业技术职称统计,不含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带[]的为五年累计数。
㈡面临形势
“十一五”时期,我市人才工作面临难得的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科学人才观的提出、党管人才原则的落实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把人才工作摆上了重要战略地位,为人才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间、区域间人才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紧密,人才智力的流动更加频繁,为我市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智力提供了有利条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以大桥的兴建为标志的区位地理条件的改善,使吸纳集聚人才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我市人才工作也面临一些挑战。“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着力打造都市区北部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是探索具有特色的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攻坚阶段,破除人才科技等要素对我市新一轮发展的制约,确保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总量要保持年均14的快速增长,这对人才发展必将产生强烈的需求拉动作用,但较大的人才缺口使人才供给面临一定压力;现有人才队伍的素质和结构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发展模式转型的要求还不相适应,高层次研发人才、高技能人才明显短缺,成为制约我市建设创新型城市、打造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的重要因素;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党管人才的实现形式和有效途径需进一步探索,人才培养、使用、流动、激励、保障等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市之路,进一步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把人才资源转化为竞争实力和优势,才能满足这一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十一五”人才发展的总体要求
㈠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我市人才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统领人才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按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发展模式转型的要求,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为动力,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创新活力的人才队伍,为我市着力打造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继续走在全省前列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㈡发展目标
“十一五”时期,我市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第2页

建立比较完善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人才队伍规模进一步壮大,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人才结构逐步优化,高层次人才比例大幅度上升,人才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人才在自主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初步建成与我市经济强市相匹配的人才高地,成为长三角地区同类县(市)中具有较强吸纳能力的人才区域和人才培育集聚中心,实现人才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到20xx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0万人,其中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万人;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达到10万人。
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预期目标是:
——党政人才队伍。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造就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到20xx年,各级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改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专业人才比例明显上升,整个队伍执政能力明显增强,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本科以上学历党政人才比例达到50。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围绕培育和发展具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的要求,造就一支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和水平的高绩效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到20xx年,职业经理人、企业家群体不断扩大,全市年销售500万以上企业中副总以上经营管理人才达到5000名,拥有一批熟悉现代企业管理、具有较高决策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职业化经营管理人才和管理团队,力争培养在国内、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家10名,宁波市内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家100名,优秀中青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000名。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以培养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为重点,造就一支高素质、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到20xx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9万人以上,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35左右,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和效益达到全国同类县级市领先水平,接近或达到中等城市平均水平。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支柱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拥有一批掌握行业领先技术、产品核心技术,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专家人才和创新团队。
——技能人才队伍。适应打造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和提升现代服务业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要,造就一支能够熟练操作先进装备、技术精湛、实用型的技能人才队伍。到20xx年,全市初级工以上的技能人才总量达到8万人以上,高级技工(职业资格三级)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比例达到15,技师、高级技师达到1000人,制造业特别是家电、化纤、机电轴承、汽摩配件等产业要培养造就一大批知名、技术精湛的能手。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围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造就一支懂科学、会技术、善经营、能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到20xx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2万人以上,获绿色证书或农民技术职称人员占80左右,农村人才科技文化素质全面提升,增收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明显提高。
专栏2 “十一五”期间市人才发展的主要目标
指标 20xx年20xx年年均增长
()指标属性
人才总量(万人)8.920.017.6预期性
党政人才(万人)0.350.402.7预期性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万人)0.250.5014.9预期性
专业技术人才(万人)4.79.114.1预期性
技能人才(万人)2.48.027.2预期性
农村实用人才(万人)1.22.010.8预期性
高层次人才(人)3400700015.5预期性
技师、高级技师(人)229100034.3预期性
本科以上学历党政人才比例()37.750.0[12.3]约束性
参加MBA(EMBA)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比例()-15-约束性
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才比例()26.135.0[8.9]约束性
高级技工以上技能人才比例()8.815.0[6.2]约束性
绿证或农民技术职称人员占农村实用人才比例()75.080.0[5.0]约束性
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按年销售额500万以上企业中副总以上人员统计;高层次人才按副高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才、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企业主要经营者以及其他硕士以上学历人员统计;带[]的为五年累计数。
三、“十一五”人才发展的主要任务
㈠加大人才分类培养的力度
坚持把能力建设作为人才资源开发的主题,突出重点,加大“五支”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从整体上提高我市人才队伍的素质和竞争力。
1、提升党政人才的执政能力。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核心,加大理论教育、专业培训和实践锻炼力度,提高领导人才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和务实创新的能力,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奋发有为的高素质领导人才队伍。全面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及相关配套政策,大力培育和弘扬公务员精神,进一步提高公务员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严格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规定,大规模地开展教育培训,抓好公务员初任、任职、专门业务和在职培训,确保党政人才参加脱产教育培训的时间每年累计不少于12天。不断优化党政人才队伍的知识和专业结构,制定实施党政人才专业培训计划,根据需要分专业、分类别与国内外高校合作办班,分期分批对业务骨干进行相关专业的专题培训和学历教育。坚持和完善干部挂职锻炼制度,有计划选派干部到重点岗位、中心工作和艰苦环境中进行实践锻炼。
2、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竞争能力。充分发挥我市民营企业家资源的传统优势,探索社会化、行业化的人才开发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适应发展需求,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各类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市经发、人事等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服务协调作用,着力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熟悉现代企业制度和适应国际竞争的优秀企业家。要有针对性地邀请一批大型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或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有重点地选送部分优秀企业管理人才到国内外高校、培训机构或大型企业学习考察。“十一五”期间为企业培训高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00名,完成对全市规模企业经营者的轮训。充分发挥企业经营者协会的作用,开展经常性的学习、交流、联系活动。加快企业家队伍梯队建设,重视企业家后备力量的培养,选拔一批优秀中青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进行重点培养、跟踪管理。
3、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推进发展模式转型,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大力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和比较优势的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建立领军人才培养体系,启动实施新一轮“115人才培养工程”,提高培养档次,优化培养结构,加大培养力度,强化培养措施,努力培养一批具有省内先进水平的学科技术带头人、经营管理专家和创新团队。加快推进“万名紧缺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订紧缺专业人才培养目录,力争到20xx年,培养1万名外经外贸、市场营销、国际会计、机械电子、现代物流等紧缺专业人才。坚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并重发展,重视教育、卫生、宣传文化等社科领域人才的培养,扎实推进“名师名校长工程”、“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名医工程”和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工程”,加大对社科领域高层次人才科研资助力度。鼓励专业技术人才进行继续教育,发挥政府的激励导向作用,确保专业技术人才每年接受各类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2天或72学时。
4、提升技能人才的实践能力。根据我市特色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需要,以加强实践能力为重点,大力提高技能人才学习相关技术知识,创造性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水平,并带动中、初级技能人才队伍的梯次发展。加强政府对技能人才培养的统筹管理,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实效,力争到20xx年,建立起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技能人才比例结构,完成企业职工技能培训10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岗技能培训10万名,使我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8万名。启动“千名技师培训计划”,有计划地选送年轻高级技术工人到高等院校、大型企业培训,“十一五”期末全市技师、高级技师数量要达到1000名。积极筹建区域性职教培训基地,全面实施职业技能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计划,重点建设家电、化纤纺织、机电模具、林业园艺、农业技术、财务会计、商贸物流、现代服务等八个职教基地和一批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实习基地,创建若干个“宁波市企业职工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和“宁波市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研究制定鼓励企业开展技能人才培训的扶持办法,引导企业通过联合办学、建立“教学车间”、“教学工厂”等模式,强化职工岗位培训,促进岗位成才。加强职业教育的区域合作和国际合作,吸引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落户我市,积极引进和筹建1-2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增强我市培养和集聚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能力。
5、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的致富创业能力。适应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都市创汇农业基地建设的需要,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扎实推进“专业农民培训工程”,“十一五”期间每年完成农业适用技术培训2万名,绿色证书培训20xx名,培养造就一大批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和乡村科技人员,带动广大农民致富创业。充分发挥农广校、农函大、职成校和各种农技推广机构的作用,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建设好一批特色鲜明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努力构建市镇村三级联动、农科教相结合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新农村建设急需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优秀青年农民到国内外高校或培训机构进修深造,优先培训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农村发展急需的实用人才骨干。
6、加强党员人才和党外人才的培养。扎实推进“党员人才工程”,制订出台进一步深化“党员人才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抓好各类人选的滚动培养和调整选拔。加快实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终端接收站点建设,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库。注重开发党外人才,发挥市委统战部联系党外人才的职能作用,建立健全党外人才资源库。开展党外高层次人才工作专题调研,探索为党外高层次人才提供支持和服务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㈡进一步加强人才智力引进工作
要在重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的基础上,按照“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究实效”的总体要求,大力引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智力,加快我市人才资本集聚。
1、大力引进中高层次紧缺人才。滚动实施“325人才引进工程”,完善人才引进鼓励政策,重点引进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影响重大的传统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重点建设工程、重点科研项目紧缺急需的各类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确保“十一五”期间每年引进人才5000名以上,其中中高层次人才3000名。积极创新引才方式,深化重点高校毕业生来慈实习和紧缺人才来慈考察活动,进一步健全人才引进服务体系。抓好各类人才招聘活动的开展,整合人才招聘资源,提高人才招聘的实效。发挥用人单位引进人才的主体作用,鼓励用人单位通过市场手段,积极采取载体引进、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等多种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
2、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按照“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大力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支持他们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对以从事自由职业、短期职业、个体经营等方式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除继续落实好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3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等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政策外,要在户籍管理、社会保险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继续开展选拔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进一步规范考录办法,加大培养激励力度,力争到20xx年基本实现全市每个村、每个社区至少有1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加大慈溪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推荐和服务工作力度,实行未就业慈溪生源高校毕业生登记制度,定期开展就业咨询活动,重点做好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推荐就业工作。
3、大力实施柔性引才战略。充分发挥我市地处长三角都市圈的区位优势,采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柔性引才方式,全方位、广领域、多形式借脑借智。研究制订加强高层次和紧缺人才柔性引进的政策措施,鼓励国内外各类优秀人才采取柔性流动方式来我市从事兼职、咨询、讲学、科研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或从事其他专业服务,鼓励企事业单位以短期聘用、技术攻关、企业顾问和人才租赁等灵活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智力。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境内外人才密集地区设立研发机构,或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人才培训合作,利用外地人才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全面加强区域人才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长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进程,逐步实现跨区域人才智力开放共享。进一步加大国外智力引进力度,拓宽引智工作面,“十一五”期间力争引进国外智力项目100个以上。加强与在外慈溪籍高层次人才和海外留学人才的联系,多渠道构建合作交流平台,重点吸引和鼓励我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急需的高层次慈溪籍人才为家乡服务。
4、积极推进人才创业载体建设。以区域创新体系为依托,加快知识创新平台建设,完善配套政策和设施,增强人才吸附承载能力。做大做强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市智能家电设计服务中心、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华东分院等创新载体,新建市专利服务中心、市科技创业孵化中心。认真落实市政府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补贴、资助政策,引导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各具特色的研发机构,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宁波市级各类研发机构。20xx年前,全市要建成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企业博士后工作站、10个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30个宁波市级工程技术中心。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来慈溪设立分院、分所、分支机构,争取有1-2家国家级重点科研院所到我市设立分支机构。
㈢推进人才管理机制创新
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以激发活力为导向,创新人才开发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形成较为完善的人才制度体系。
1、完善人才选用机制。加大党政干部制度改革的力度,进一步贯彻好《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扩大民主,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形成干部队伍正常更新交替机制,努力实现党政干部选拔任用、考核、交流、监督等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探索党政机关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管理办法,实施部分职位聘任制和政府雇员制。深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大力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规范按需设岗、竞争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工作,促进事业单位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贯彻落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考录办法,建立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选拔任用竞争机制。
2、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各类人才的科学评价体系,坚持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打破学历、资历、职称、身份的限制。创新党政人才评价制度,制定重在群众认可、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党政人才评价体系,进一步研究完善党政人才绩效考核标准和办法。探索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制度,制定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以绩效目标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体系,积极推行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和认证制度。加快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化评价工作,制定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重点抓好非公企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考评工作。研究制定技能人才考核鉴定办法,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深化人才评价方式改革,扩大民意在人才评价中的作用,注重用实践检验和评价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手段,大力推广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通过开发领导能力锻炼、管理能力训练、技术创新评比和劳动技能竞赛等人才评价方法,提高人才评价的专业水平。
3、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认真落实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的有关规定,制定完善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兼薪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和部分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收入分配约束机制,鼓励人才自主创新创业。探索建立人才资本产权制度,在科学界定人才资本产权的基础上,制定产权分配的相关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对管理和技术骨干实行股权、期权激励。大力推行首席技工、首席技师和职业技能带头人等制度,引导企业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体的技术工人薪酬分配制度。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力量奖励为补充的人才奖励体系,定期组织开展优秀人才和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评选表彰活动,树立一批创业人才的先进典型。研究整合有关人才的奖励办法,进一步发挥政府奖励的示范作用。
4、完善人才调控机制。健全人才市场体系,加强市场资源整合,促进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联网贯通,加快建立覆盖城乡、服务各类人才的统一的人才市场网络。推进政府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的体制改革,探索经营性业务与公共人才服务的逐步分离,实现管办分离、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积极培育和发展人才中介组织,加大政府在信息、资金和场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加快建设市人力资源交流中心。规范人才市场运作,加强对人才中介机构的监管,依法实施市场准入。建立人才资源开发分析系统,实行人才需求信息采集和定期发布制度,引导人才合理流动和配置。
5、完善企业人才工作机制。突出企业在人才开发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企业摸索“引才、留才、用才”的新路子,促进人才向企业集聚。开展企业人才工作的专题调研,研究进一步加强企业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促进企业人才开发水平的提高。加强人才工作与企业的对接,建立企业人才工作联系制度,大力开展“走千家帮百户企业”等活动,探索建立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的长效机制。
㈣营造和谐的人才发展环境。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集聚人才的关键,是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前提。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平安慈溪”的要求,综合推进配套体系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
1、健全人才政策体系。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理论研究,与时俱进地推进政策创新,逐步形成以人才培养、集聚、使用、流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分系统多层次的人才政策体系,不断规范和完善人才工作。要根据实际需求,全面梳理和修订现有人才政策,抓紧制定完善户籍、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和具体操作办法,增强人才政策的实效性。加大对人才政策执行情况的督查力度,增加人才工作透明度,确保各项人才政策落实到位。
2、建设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以政府人事部门人才服务中心为依托,积极构建人才公共服务的组织体系,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培育人才服务“品牌”,继续开展“人才工作优质服务月”活动,进一步丰富内容,改进方式,提高实效。发挥网上人才市场作用,加快人才公共信息网络建设,建成面向社会的人才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探索建立社会化的人事档案公共管理服务系统,全面推行人事代理制度。
3、完善人才保障体系。积极探索人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重点解决各类人才流动中的社会保险衔接问题。加强社会保障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督促用人单位按规定全面落实人才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女工生育等各类社会保险。大力推行企业年金制度,鼓励企业为人才建立补充养老保险。推进人才的再就业工程,实施人才困难救助制度,完善人才就业保障机制。健全人事争议仲裁和劳动监察制度,逐步建立用人单位和人才诚信档案,依法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4、营造拴心留人的社会环境。加强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降低人才的居住和生活成本。研究制订人才住房政策,完成“人才公寓”建设,着力破解人才“居住难”的问题。加快建设科技馆、博物馆、大剧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增加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医疗保健等公共物品供给,为人才提供文化教育、医疗保健、休闲活动等方面便利服务。充分发挥各类学会、协会的作用,定期开展各类学术技术交流活动,不断优化学术氛围。
四、“十一五”人才发展的保障措施
㈠加强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要按照党管人才原则的要求,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把握人才工作的正确方向,明确人才工作的发展目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发人才资源。建立协调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发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宏观指导、统筹规划、政策研究、综合协调和督导落实职能,进一步整合人才工作力量,形成做好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总结报告制度,加强工作督查,对人才工作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及时通报情况。加强人才工作机构和人才工作队伍建设,选好配强工作力量,不断提高人才工作队伍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努力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人才工作队伍。
㈡加大人才开发的投入。
牢固树立人才资本战略投资理念,建立健全政府、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合理分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市镇两级财政都要设立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并在每年财政预算中予以重点保证。在重大项目建设和科研项目经费中,划出一定份额用于人才开发。完善税收、奖励等政策措施,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加大对人才开发的投入,企业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和奖励等方面的工作经费可设立单独科目,计入单位经营成本。加强对人才投入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统筹协调各类人才专项经费,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㈢加强人才工作的宣传。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围绕人才强市战略,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广泛宣传人才工作先进典型和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先进事迹,倡导全社会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大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积极拓展对外宣传,重点推介我市的人才政策和创新创业环境,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就我市人才需求预测和人才工作成果展示、政策解读、典型宣传、重大人才活动等进行新闻发布和工作通报,扩大人才工作的影响,增强人才工作的社会效果。
㈣加强规划实施管理
强化规划的指导作用,分年度对规划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提出进度要求,并把完成情况作为各地各部门人才工作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规划实施定期评估和动态监测制度,及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研究,总结经验,推动工作,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各镇(街道)和市级有关部门要按照本规划的要求,根据各自实际,制订相应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措施,扎实抓好规划的落实。

《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


欢迎阅读范文人网《市粮食局工作十一五规划》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工作计划的优质专题,请访问:市场规划方案范本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