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粮食行业十一五工作总结和十二五发展规划

初入职场的小白会遇见要处理很多工作的情况,我们必须写一份全面的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就是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制订的。工作计划可以写些啥?也许以下内容“市粮食行业十一五工作总结和十二五发展规划”合你胃口!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市粮食行业十一五工作总结和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促进粮食经济全面发展提高的重要时期,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加强对“十二五”期间全市粮食工作的指导,确定全市粮食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市粮食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粮食局的要求,系统回顾全市“十一五”期间粮食工作,结合我市粮食流通实际,特编制市粮食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我市粮食行业“十一五”末期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一)“十一五”末期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现状

我市是四川省粮食主产区,常年粮食播种面积450万亩,粮食总产156万吨,在全省21个市州中排列第13位,人均粮食产量416公斤,人均消费粮食405公斤。常年粮食收购约22万吨,粮食商品率14%。20xx年,全市粮食购进22.25万吨,销售23.21万吨,年末库存粮食19.39万吨。我市酿酒及工业用粮、饲料用粮比重偏大,已由粮食生产量与消费量基本平衡向需要市外调入平衡市内消费过渡。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加速发展,我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已呈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利设施建设滞后、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我市粮食供需在相当长时期内将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供应安全将面临挑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出现“三个减少一个增加”。一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我市现有耕地220余万亩,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国家基本建设用地增加、农民进城务工致耕地撂荒、退耕还林及城乡建设用地扩大、耕地粮田退化等因素的影响,耕地面积将逐年减少。二是粮食产量逐年减少。我市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紧缺,靠天吃饭的现状未得到根本改变,加之自然灾害频发和种植业的影响,粮食产量正逐年减少。三是粮食购销量逐年减少。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粮食购销主体多元化,国家粮食购销网点减少,国有控股粮食购销企业办证户数仅占全社会办证户数的4%,粮食购销量逐年减少。四是粮食需求总量连年增加。自然人口的增加和转化用粮的增加,使粮食需求总量连年增加,产需缺口呈加大态势。

2、粮食储备体系薄弱。一是地方粮食应急储备规模小。目前,我市市级粮食储备2万吨,县级粮食储备0.9万吨,与国家政策和市政府粮食应急预案要求存在差距。二是粮食收储设施分散、规模小。我市有遍布各乡镇的粮食收购网点140余个,但主要是老式平房仓,功能单一,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粮食物流的需要。三是仓储基础设施老化,配置差。目前全市总仓容50.5万吨,其中1998年以前修建的仓容34万吨,占总仓容的67.3%。一些乡镇粮管所(点)储粮基础设施老化,部分储粮库点,包括粮食储备企业的仓房维修改造滞后,设施设备缺乏、不配套。

3、粮油加工体系建设滞后。一是粮油加工企业规模小,产品市场份额低,品牌影响力不强,辐射范围小。我市创立了12个优特粮油品牌,拥有5个国家无公害产品,但市场份额占有率低,在省内外大、中城市难觅踪影。二是粮油加工设施落后,科技水平低,粮油精、深加工力度、广度不够,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三是粮油加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企业尚未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品牌战略意识不强,营销模式落后,加之科研人才少,自主创新能力差,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四是粮油产业化经营规模小,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了原料来源“第一车间”——粮油产业化基地的建设,优质、专用、绿色粮油生产基地规模小。五是粮食专业合作组织结构松散,粮油企业组织生产形式不当,订单合同不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订单履约率低,商品率低,农户缺乏法律及诚信意识。

4、粮食检验设施设备不足。市粮食质量监测站作为国家粮食局授权的国家粮食质量监测机构,检验场所面积不足,功能分区不规范,设备设施急需升级换代。全市区、县仅蓬溪和射洪建有粮食质量监测站,且专业技术人员较少,设备设施陈旧,难以全面开展工作。国有及控股粮食收储企业和加工、饲料等粮食转化企业虽具备基本的粮油质量检验能力,但设备设施老化,检验能力较差。

5、

市粮食行业十一五工作总结和十二五发展规划第2页

粮食应急体系和粮食预警信息系统不完善。全市尚未形成统一的粮食应急设施体系,库存规模极小,技术装备落后,应急储备时间短,粮油应急保障能力弱,粮食应急压力较大。粮食监测预警信息系统还未全面建立,粮食信息服务系统硬件建设投入严重不足,从事粮食信息服务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和市场分析人员十分匮乏。

6、现代粮食物流体系重大项目进程不快。十一五”期间,我市重点打造省内除成都外的次级交通枢纽,交通区位优势日益突出,发展现代粮食物流,有利于确保川渝地区粮食安全和发挥粮食宏观调控作用。但由于缺乏中、省、市政策资金扶持和现有资产处置变现政策不配套,现代粮食物流体系重大项目建设推进缓慢,特别是我市现代粮食物流体系支撑项目——“川渝粮食物流中心”建设面临极大的资金压力。

(三)我市粮食行业发展趋势

1、粮食生产、消费、流通环节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市粮食年总产基本保持在150万吨左右,总需求180多万吨,产需缺口达30万吨以上。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市粮食物流节点建设将初具规模,粮食中转和饲料、酿酒、加工等转化用粮将大幅增加,需求总量呈刚性增长,特别是品种结构性需求矛盾进一步加剧,粮食产需缺口将达50万吨以上。预计到2020年,全市城镇常住人口将超过200万人,按粮食应急调控预案城镇人口3个月需求计算,常年需储备粮食8.4万吨,加上转化用粮和以为节点的中转粮,我市的粮食流通量将达到140万吨。因此,建立高效、快速、节省成本和费用的粮食散流通设施体系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2、粮食储备体系的发展趋势。建立和完善粮食储备、中转体系是“十二五”期间我市粮食工作的重要内容。购置优良的仓储设施,重点新建一批现代化的粮食收购、储备仓容,扩大粮食仓容规模。加强仓房维修,投入资金对仓房的防潮、密闭、门窗、隔热、用电线路等方面进行维修和改造,深入开展科学储粮规范化活动,积极探索、创新和应用科学储粮技术,确保储粮安全。

3、粮油加工体系发展趋势。引进有实力和发展前景的加工企业,提高我市粮油精深加工的综合利用能力,延长产业链,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着重发展稻谷、小麦、油菜、玉米、红薯等粮油精深加工产业,并利用其附产物带动我市饲料产业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道路。力争把我市打造成为粮油加工、饲料生产基地,推动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粮食生产,助农增收。创建名优品牌,保障营养、卫生、安全粮油产品的供应,满足人们膳食结构调整和变化的需求。

4、粮食交易市场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次级交通枢纽和辐射范围广的区位优势,把“川渝粮食物流中心”和“射洪粮食物流园”建设成为市、县两级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的载体和平台。同时,引进在粮食主产区有实力的粮食电子交易市场来我市建立分公司,建立汇集仓储、运输、金融、质检等多种服务功能的先进电子商务平台,主要从事组织粮食拍卖交易,期货、现货交易,资金结算服务等商务活动,逐步把我市打造成为连接产区和销区的重要粮食物流节点,在确保川渝两地乃至我国西部地区的粮食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

5、粮食检验检测体系发展趋势。着力建设区域性国家粮食检验检测体系,大力推进市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改扩建项目,促进我市和周边地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市级粮食质量检化验中心和县级质量监测站,在市辖区和各县建立粮食监督检验站,配置完善相应的检化验设施设备。

6、粮食应急体系与粮食检测预警信息系统发展趋势。随着我市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粮食应急供应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保障有效供给,确保地区粮食安全成为粮食应急体系与粮食检测预警信息系统发展的主要目标。一是建立健全粮食应急供应网络体系,增设应急供应网点,培育应急加工、储备企业;加强粮食应急设施建设,与粮食检测预警信息系统相辅相成,建成反应灵敏、快捷迅速的信息系统。二是加大应急储备粮油仓库气密性、隔热性改善等仓储设施的投资,推广绿色、“三低”等科学储粮方法,保管好应急储备粮油,满足应急之需。

7、现代粮食物流及配送体系发展趋势。整合低效、闲置资产,按照仓储、运输、市场、加工、信息“五位一体”的要求,投资兴建集粮食仓储、中转、烘干整理、配送、精深加工、现货交易、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川渝粮食物流中心”和“射洪粮食物流园”两大项目,以两大项目为基础,重点培育我市专业配套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和短途汽车散运集并优势,在中、短途粮食直达运输中代替铁路运输,变省际间长途包粮运输为多运输工具散运无缝化连接,节约粮食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我市粮食行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树立“大流通”、“大市场”、“大粮食”观念,积极参与“平安”建设。深入贯彻粮食法律法规,增强粮食调控手段、加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促进粮食行业发展,着力构筑全市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努力使成为区域性粮食集散基地,确保我市粮食安全,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基础性的保障作用。

(二)“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目标

努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积极推广优质、专用粮油种植,逐步形成优质粮油产业带,确保粮食有效供给;确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地方储备粮规模,保持合理粮食储备水平;加快发展以散装、散卸、散存和散运为特征的“四散化”粮食现代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粮食流通效率。

1、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严格执行国家种粮直接补贴和价格支持政策,保护和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种粮两个积极性。建立健全我市粮食储备制度、粮食宏观调控和应急预警机制,确保粮食有效供给。

2、发展粮油产业化经营。以“确保粮食安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为目标,优化粮油生产配置,调整种植结构。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以优质专用水稻、“双低”和“双高”油菜、优质专用玉米等粮食品种为重点,大力发展订单粮油,通过示范带动,在全市建立优质、专用粮油产业带。以粮油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打破我市农业发展瓶颈。

3、加强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在各县(区)围绕铁路、高速公路和国、省交通干道建设以粮食购销、仓储和物流配送为中心的储备体系,在全市重新集中布局一批优良的仓储设施,重点新建一批现代化的粮食收购、储备仓容,扩大粮食仓容规模;加强仓房维修和仓储队伍业务培训,提高科学储粮水平,确保各级储备粮全部达到“一符三专四落实”和“四无”的要求,做到储得进、调得出、用得上,把打造成为四川省重要的粮食储备基地。

4、培育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围绕市城区和射洪县建设集粮油仓储、加工、检验、电子信息和“四散化”为一体的“川渝粮食物流中心”和“射洪粮食物流园”两大粮食物流项目。着力整合粮食购销、仓储、批发、配送、加工等环节的物流资源,引进规模化、专业化的三方粮食物流企业,建立企业的电子交易等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化、网络化。

5、加强全社会粮食行业管理。认真履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的职能职责,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的行业管理;加强依法行政,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加强粮食流通统计工作,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数据。

三、我市粮食行业“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

(一)粮食储备体系建设主要任务

一是整合分散在全市的粮食仓容资源,在全市重新布局不同等级的储备粮库点,逐步淘汰仓龄40年以上仓容,新建现代化仓容40万吨。二是新建食用植物油储备油罐4万吨。三是新建日处理粮食200吨的烘干设施12套。四是加强仓房维修改造,维修、改造分布在全市的粮食收购点仓容10万吨。五是在全市新建、推广农户科学储粮装具5万个。

(二)粮油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主要任务

进一步完善全市粮食检验检测机构,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扩展服务领域。把粮食质量监督检验站建成国家区域级水平的粮油检化验中心,并以此为平台,在各区、县新建相应的粮油检化验站,通过优化结构,组织创新,构成新型的管理机制,形成梯次配置、布局合理的市、县、骨干企业三级粮食流通检验检测体系。

(三)粮食批发市场及电子商务建设主要任务

新建1个连接我国粮食主产区、横跨川渝地区、辐射中国西部地区的粮食电子交易市场,并以此为平台,建成以现货、期货交易为主的辐射川渝地区的粮食批发市场。新建1个辐射我市及周边县、市的区域性二级粮食批发市场。

(四)粮食应急体系建设主要任务

建立健全覆盖全市的粮食应急供应网络体系,“十二五”期间,达到应急供应网点20个、应急加工企业16个、应急储备企业14个。加强应急设施和粮食检测预警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粮食应急供应能力。

(五)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主要任务

在市内新建1个集粮食中转、仓储、烘干整理、配送、精深加工、现货交易、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专业配套的大型现代粮食物流项目,并争取纳入国家在四川省的现代粮食物流节点项目。在射洪县新建1个集粮油储存、加工、中转、配送等为一体的市级现代化粮食物流节点项目。

(六)粮食加工体系建设主要任务

一是做大做强民营企业。扩大现有12家民营粮油加工企业规模,引进日产200吨面粉、150吨大米、20吨干面的加工厂各2家;引导企业争创“无公害产品”、“绿色环保产品”、“有机食品”、“国家知名品牌”等称号,提升产品附加值。二是发展优质粮油产业带。在蓬溪县、安居区的20个乡镇建立优质、专用水稻产业带70万亩,力争订单量达20万吨;在蓬溪县、大英县、安居区的15个乡镇建立优质、专用油菜产业带70万亩,力争订单量达10万吨;在大英县、船山区、安居区的22个乡镇建立优质蛋白饲用玉米基地30万亩,订单量6万吨;在蓬溪县的14个乡镇发展优质高油、高淀粉玉米20万亩,订单量5万吨;在射洪县、安居区建立优质小麦产业带30万亩,订单量9万吨。

四、我市粮食行业“十二五”规划布局及有关建设项目

“十二五”期间,在全市规划建设仓储、物流、检验、农户科学储粮等粮食流通基础设施项目共17个,测算总投114690万元(其中粮食应急供应网点建设800万元)。

(一)粮食仓储设施布局及建设项目

在全市环境良好、无污染源的地段规划新建粮食储备仓容40万吨、油罐4万吨、烘干设施12套、粮食批发及电子交易市场2个等设施,维修改造仓房10万吨。规划项目测算总投资42790万元,要求具备抗击百年不遇洪灾的能力。

1、粮食储备仓容、油罐和烘干设施建设项目:在全市新建粮食储备仓容40万吨、油罐4万吨,配套烘干设施12套。其中:船山区新建仓容9万吨、油罐2万吨、烘干设施3套,安居区新建仓容6万吨、油罐0.5万吨、烘干设施2套;蓬溪县新建仓容10万吨、油罐0.5万吨,烘干设施3套;射洪县新建仓容7万吨、油罐0.5万吨,烘干设施2套;大英县新建仓容8万吨、油罐0.5万吨,烘干设施2套。规划建设项目如下:

(1)船山区(含川渝粮食物流中心)

①四川仁里国家粮食储备库迁建项目:项目占地面积70亩,测算投资5340万元。新建粮食储备仓容6万吨、油罐1万吨以及配套的谷物冷却、输送、整理等设施,其中配套粮食烘干设施1套。该项目是我市城区实施“退城进郊”的重点项目。

②四川国家粮食储备库扩建项目:项目占地面积20亩,测算投资3080万元。扩建粮食储备仓容3万吨、油罐1万吨,配套谷物冷却、输送、烘干、整理等设施,其中配套粮食烘干设施2套。

(2)安居区

安居区粮食储备中心项目:是我市粮食主产区域规划的重点物流项目。项目占地100亩,测算投资5180万元。新建粮食储备仓容6万吨、油罐0.5万吨,配套粮食整理、烘干、输送、检测、粮情测控、通风等设施,其中建设粮食烘干设施2套。

(3)蓬溪县

①四川蓬溪国家粮食储备库迁扩建项目:项目占地145亩,测算投资6840万元。新建粮食储备仓容8万吨、油罐0.5万吨,配套输送、整理、烘干等设施,其中配套粮食烘干设施2套。

②四川任隆省粮食储备库扩建项目:项目占地面积15亩,测算投资1390万元。扩建粮食储备仓容2万吨,配套的输送、整理、烘干等设施,其中配套粮食烘干设施1套。
(4)射洪县(含射洪粮食物流园)

四川射洪国家粮食储备库迁扩建项目:项目占地面积100亩,测算投资5780万元。新建粮食储备仓容7万吨、油罐0.5万吨,配套谷物冷却、输送、整理、烘干等设施,其中配套粮食烘干设施2套。

(5)大英县

四川大英省粮食储备库迁扩建项目:项目占地160亩,测算投资6980万元。新建粮食储备仓容8万吨、油罐0.5万吨,配套输送、整理、烘干等设施,其中配套粮食烘干设施2套。

2、仓房维修改造项目:主要针对全市粮食收购网点仓房进行维修改造,共10万吨,总投资1200万元。其中:市直的船山区、安居区5万吨,测算投资600万元;蓬溪县3万吨,测算投资360万元;大英县2万吨,测算投资240万元。

3、粮食批发及电子交易市场建设项目:在交通区位优势突出的船山区新建辐射川渝地区的省级粮食批发市场1个;在射洪县新建辐射川中地区的市级粮食批发市场1个。总投资7000万元。

(1)船山区“川渝粮食物流中心”粮食批发交易市场项目:项目占地面积50亩,总投资5800万元。建设砖混框架结构的二层室内交易厅和配送房,包括原粮、成品粮、成品油现货和其它农副产品现货交易区、配送区等,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投资4000万元;建设粮食电子交易市场和粮油信息等商务中心,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投资1800万元。

(2)“射洪粮食物流园”粮食批发市场项目:项目占地面积10亩,规划投资1200万元。主要建设粮油交易(现货、期货、电子商务、产业化订单)、货物中转、仓储配送、烘干整理、资金结算、粮食质检、办公为一体的射洪粮油批发市场,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

(二)粮食检化验体系布局及建设项目

“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市级粮食质量检化验中心一个,县级粮食质量监测站三个,测算投资3000万元。

1、市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改扩建项目:新征土地2亩,测算投资1500万元。在国家粮食局授权的四川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的基础上,改建实验场所1600平方米,扩建原粮卫生污染预警与监测体系,新建污染粮食回收处理站。

四川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的新建项目建设是我市和周边地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区域性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体系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提高我市粮食质量卫生的预警、监测、应急和处理能力,确保粮油及其制成品质量安全。同时,也是我市大型粮食物流支撑项目“川渝粮食物流中心”功能配套项目之一。

2、粮食监督检验站项目:在市直辖区、蓬溪、大英、射洪县建立粮食监督检验站,建筑面积分别达到500平方米以上,配置相应的检化验设施设备,测算投资1500万元。

(三)农户科学储粮装具布局及建设项目

总投资2100万元,在全市推广农户科学储粮装具5万个。其中:船山、安居区共2万个,蓬溪县、射洪县、大英县各1万个。

(四)粮食应急供应网点布局及建设项目

在市城区集中建设粮食应急供应配送中心站1个、零售供应网点3个;在各区县分别建设1个粮食应急供应站。测算总投资800万元。

1、市城区粮食应急供应配送中心站项目(与市军粮供应一并建设):项目占地3亩,规划投资400万元。新建集粮油经营、配送库1个,包括仓容3000吨、油罐50吨、经营门市部100平方米,达到日经营粮油5吨、配送粮油60吨的规模;在市城区布局建设便民粮食供应网点门市部3个,面积500平方米。

2、各区县分别建设1个粮食应急供应站:共5个,规划总投资400万元。分别建设300平方米的粮食应急供应门市部1个(含军粮供应),并配置相应的运输工具。

(五)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布局及建设项目

“十二五”期间,在全市布局建设现代粮食物流重点项目两个,测算总投资66000万元。

1、打造全国在川的现代粮食物流节点项目:在交通区位优势突出的船山区,新建全国在四川省的现代粮食物流节点项目,同时也是我市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的支撑项目。

“川渝粮食物流中心”:该项目占地面积330亩,总投资3.6亿元。是集粮食中转、仓储、烘干整理、配送、精深加工、现货交易、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专业配套的大型现代粮食物流项目。主要建设粮油储备和中转区、加工区、交易配送区、综合服务区等四大功能区,达到年粮食储备6万吨、油脂储备1万吨、中转60万吨、销售30万吨和精深加工粮油40万吨的能力。

2、市级现代粮食物流节点建设项目:依托“川渝粮食物流中心”现代粮食物流支撑项目在射洪县建设市级现代粮食物流节点项目。

“射洪粮食物流园”:该项目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总投资3亿元。是集粮油储存、加工、中转、配送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粮食物流园区。主要建设粮食储备仓容、油罐、粮油精深加工和交易市场。达到年储备粮食7万吨、油脂0.5万吨、交易20万吨、加工10万吨的能力。

3、县(区)级粮食储备、配送中心建设:以新建现代化粮食储备库为平台,以“川渝粮食物流中心”和“射洪粮食物流园”两个现代粮食物流项目为核心,分别在蓬溪县、大英县、安居区建设县(区)级的集粮食储备、配送功能现代化的粮食储备中心,形成辐射全市的粮食物流配送体系。

五、“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

(一)将“川渝粮食物流中心”建设纳入全国在川重要物流节点项目和全省重要物流节点项目

“川渝粮食物流中心”项目选址市船山区金家沟火车站,项目总用地331.25亩,总投资3.6亿元。项目建设周期三年(20xx年--20xx年),是“十一五”续建项目。

主要建设内容:

1、粮食储备和中转库区。新建储备仓容6万吨、中转仓容1.6万吨、油罐10000吨,建日处理200吨的粮食烘干专用设施6套。

2、粮油精深加工区。主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现代化的粮油食品精深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40万吨。

3、粮油交易配送区。建设3.8万平方米的室内交易厅和配送房,包括原粮、成品粮、成品油现货和其它农副产品现货交易区、配送区等。

4、综合配套服务区。主要建设2.3万平方米粮食电子交易市场和粮油信息等商务中心;建设员工倒班楼、综合服务楼等配套服务设施1.5万平方米。

截止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投资7300万元,建成食用植物油储备油罐4500吨;项目第一期3.6万吨粮食储备仓容完成基础浇筑,1.6万吨中转仓容完成主体施工;完成园区内部分管线等基础设施建设;粮食市场交易配送区3号楼已开工建设。

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形成粮食储备、整理、加工、检验、销售、配送的完整产业链。拥有年粮食储备6万吨、中转60万吨、销售30万吨和精深加工粮油40万吨的能力。

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充分发挥交通枢纽和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优势,有利于把打造成为成渝两个特大城市的重要农副产品供应和集散基地,有利于保障和川渝两地乃至我国西部地区的粮食及其制成品供应和粮食安全,将成为支撑川渝两地粮食物流的重要节点和交易活跃的商贸集散地。

(二)“射洪粮食物流园”项目

射洪县“射洪粮食物流园”项目位于射洪县城南美丰工业园王爷庙工业集中区,项目规划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总投资3亿元。首期开工10个项目,占地226亩,投资2.90亿元,建设周期3年(20xx年--20xx年),是“十一五”期间续建项目。

主要建设内容:新建粮食储备仓容7万吨、油罐0.5万吨;新建粮油交易市场,年交易粮食规模20万吨;引进粮油精深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10万吨。

截止目前,“射洪粮食物流园”已完成投资7700万元,新建成射洪国家粮食储备库一期仓容3.6万吨,并投入使用;引进粮油精深加工企业6个,年加工能力达到7万吨。

(三)蓬溪县、大英县粮食仓储改扩建项目

20xx--20xx年对蓬溪任隆省粮食储备库实行“改扩建”,将任隆省国家粮库所辖的蓬南分库进行资产置换,投资600-800万元在任隆主库区扩建标准仓容1万吨,总仓容达到2.5万吨以上,争取中央储备粮承储资格;20xx年--20xx年,在大英蓬莱省粮食储备库新建2.5万吨仓容,预计投资2500万元,计划征地100亩,按照国家统一的新式建仓标准新建现代化仓容,购置必须的仓储设备、设施,以及附属设施。

(四)安居区改建储备库项目

将安居区域的2万吨粮库拆迁至安居工业园,新建3万吨储备仓容。

六、我市粮食行业“十二五”规划的政策措施

(一)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一是培育和做强市场主体。加强粮食流通网络建设,大力培育一批粮食流通优势企业。发挥国有粮食企业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增强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公司制改造,搞活职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收入分配制度。三是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财务管理体系。坚持依法理财,建立财务收支题算管理制度,努力增收节支,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加强财务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四是认真落实粮食工作省长负责制下的市、县负责制。争取党政政策支持,争取发改、财政、银行的通力合作。

(二)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一是千方百计确保我市粮食自给,保持粮食供求“紧平衡”。二是贯彻国家对种粮农民的价格保护政策和种粮直补政策,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促进粮食生产。三是完善粮食储备体系,保证地方粮食储备规模。四是建立健全粮食安全预警体系,保障粮食应急供应。五是完善粮食市场价格监测直报制度,形成覆盖全市的粮食宏观调控市场信息监测直报体系。六是搞好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和分析工作,为宏观调控提供可靠的决策信息。

(三)依法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一是加强粮食法制建设,建立良好的粮食、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的联合执法工作协调机制。二是加强粮食行政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推行粮食行政执法责任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三是建立健市、县(区)粮食行政执法监督体系,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四是推进“五五”普法教育,建立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培训和考试制度,采取多种学法、普法形式,促进粮食系统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四)大力推进粮油产业化经营。一是发展优质专用粮油。科学布局粮油生产基地,形成优质专用产业带,发展“订单”粮油。二是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扶持生产规模大、市场前景好、发展后劲强的龙头企业,打造粮油精深加工“航空母舰”。三是推动粮油精深加工。采取措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粮油产业化经营向质量和效益型转变。四是完善利益连接机制。培育壮大粮油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订单粮油稳定发展。五是拓展粮油产品市场。加快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店建设,开展面向农村、方便农民的服务业务,搞活农村流通工作。

(五)建设粮食现代物流体系。一是重点打造“川渝粮食物流中心”和“射洪粮食物流园”两大粮食物流项目,积极争取中、省项目资金,促进项目尽快建成。二是加强现代粮食物流节点建设,积极推进粮食物流“四散化”,建立面向川渝乃至中国西部地区的粮食交易市场和物流配送中心。三是整合粮食物流中的各个环节,建立具有一定规模、功能齐全的第三方粮食物流企业。四是健全粮食批发市场体系,完善批发市场的功能,发挥粮食批发市场对粮食宏观调控的基础作用,加强物流配送中心的规范化建设。五是发展社会化粮食储运体系,面向全社会提供粮食、食品仓储和技术服务。推进“农户科学储粮工程”,降低粮食产后损失和农户储粮损失。

(六)完善粮油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一是完善粮油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合理布局粮食质检机构,完善粮食质检机构的基础设施。二是加强粮食检验检测队伍建设,加强稻谷、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品种的检验检测技术研究和粮油产品质量评价技术研究。三是配合质检、工商部门最大限度地预防、减轻和消除食品安全危害与风险,防止重特大粮油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动员粮油加工经营企业产销更多的放心粮油,让适销对路的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

(七)实施人才“兴粮”战略。一是加强干部人事工作制度建设。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选好用好干部,建立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主要内容的干部评价体系,完善干部监督机制。二是完善培训教育体系。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和培训工作的管理协调,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鼓励干部职工参加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学习,改善知识结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脱产学习时间不少于10天,接受继续教育面达90%以上;强化企业自主培训功能。三是重视粮食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推进人才“兴粮”战略。开展粮食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队伍。

(八)开展粮食行业安全生产。一是“十二五”期间,全市粮食行业安全生产死亡人数和重伤人数,实现市政府下达的控制目标,重大事故逐年下降,一般性事故逐年减少。二是完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建立强有力的安全生产工作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机制,把安全生产纳入单位的综合考核目标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严格实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三是构建粮食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实行安全生产全过程的监督,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九)加强粮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干部职工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建设,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在全行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三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敢于迎接各种挑战,经受住任何考验。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大力弘扬为民务实、创新奋进、清正廉洁的作风,树立和保持全市粮食行业的良好形象。

fwR816.COM小编品读

个人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自我剖析
我从1992年工作至今已有20个年头了。在工作中兢兢业业,认真钻研教材,对小学语文一至五年级的教材比较了解。班级管理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积累了一些经验。做什么事都想弄个明白,自己比较独立。但由于对自己缺少信心,不敢放手去做。也因自己一头扎进学生的作业批改里,而缺少对教学的反思。课堂教学的小舟在茫茫的大海里随波逐流,没有明确的方向,航行得比较累。
二、自我规划
1、目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升师德修养,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不断探求、感悟、反思,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争取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认真学习、知识储备,提升自我,做学习型教师,做一个社会、学校、家长、学生满意的人民教师。
(1)认真研究教材:正确把握《大纲》精神,领会教学意图和教育目标。深入研读文本,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的特点、学生特点,结合班级学生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2)科学备课:根据学校的要求,认真及时的备课、上课。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对课堂进行深度的反思。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3)认真做好教学反思:对教学的成败及时地进行总结和反思,找出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且对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忽然产生的灵感和好的教学方法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
wwang_cn">(4)通过5年的理论学习,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
(5)认真听取意见,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法。
(6)认真记录教学过程的点滴感受、理性思考,以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形式表述或发表。
2、研修方式
(1)听从学校安排,参加研修活动。
(2)经常上人教论坛、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各种网站阅读教案设计、教学点评、教学随笔等各种文章和教育视频。也自主订阅杂志,图书馆借阅各种图书,网上数字图书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教学理念。
(3)平时多和同事交流教学心得,从而来提高我的课堂教学。
3、附录:20xx年度个人研修计划
公开课:校级公开课1节。
听课:完成学校规定的听课任务。
阅读:杂志《小学语文教师》、《书声琅琅的三年级》、《薛瑞萍读教育理论》、人教论坛及其他教育网页。
反思以及科研、论文: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校级课题一个(综地2),综地2论文一篇,语文论文一篇。
管理水平及能力:按《教师职业道德》、学校规定、wwang_cn">根据自己二十年的工作经历来管理班级,尽可能使班级无责任事故,班风好,学风好。

县十一五发展总结与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


一、“十一五”发展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立足于资源优势的开发利用,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艰苦创业、加快发展,走出了一条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的发展路子。初步建成了林、糖、电、矿支柱产业体系,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找准方向,打牢基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发展新阶段。过去的五年是××城乡建设投资规模、发展速度、变化显着的五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城乡建设各项工作,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期间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全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欣欣向荣、依法按规、配套完善、稳步推进的大好局面。

(一)加大规划编制力度,启动建立以总体规划为主体、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专业专项规划为保障的三层规划体系。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批准实施县城江东片区、大寨、响水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详细规划覆盖率达100%,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五年来实施了管网建设、道路建设、绿化建设、供水建设、设施建设、河道整治工程,城市道路、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停车场、公厕、广场、公园、路灯等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日益完善。全县的小集镇建设不断完善,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永平、正兴、民乐、××为次中心,其他乡镇为三级中心的小城镇结构体系。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已达6.85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32.4%,城市规模增长迅速,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37.2平方米,建成道路总长为28.27千米,县城绿化面积达14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36%。

1、“三分建、七分管”。近年来,我县以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活动为载体,理顺机制,强化执法,不间断开展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城市特别是城区主次街道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但从总体上看,城市管理的问题还不少。比如市容市貌容易反复,长效管理不落实;管理盲区、背街小巷脏乱差依然存在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在完善城市管理体制上下功夫,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城区特别是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按照重心下移、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定地段、定人员、定时间、定责任,形成以路为线、纵横成网、布局合理、覆盖城郊的管理网络,做到违章行为及时处理,街头垃圾及时清除,环境面貌不断改观。

2、强化保障。为加强管理,协调,公安、工商、卫生、交警、运政等职能部门切实加大支持力度,建立与城管部门责任共担、联合执法、集中整治的工作机制。牢固树立城市建设要投入,城市管理也要投入的理念,切实加大对城市管理的投入,提高城市管理维护费标准,改善城管部门工作条件。推进改革。坚持 “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加快城市公共服务事业单位改革,推进市政管护、环卫作业和公共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推进管干分离、管养分离、作业放开,通过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企业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促进管理重心下移。

3、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提高群众参与意识,努力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城镇建设十二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一是以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加快县城和重点城镇建设,加快小城镇改革步伐,形成结构合理、配套完善、功能明确、发展协调的县域城镇发展格局,加快城镇化发展,促进人口、资金、资源的聚集。二是以规划为龙头,以改革为动力,以政策为导向,以工业化推进现代化,以城市化合理组织城镇体系规划结构,把县域建设成为城镇布局合理,职能分工明确,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镇地区。

(二)规划原则

一是整体效益原则,处理好全县城镇发展矛盾,调整好城镇布局与产业结构,尤其处理好城镇间的功能协调问题。二是优势互补原则,加强城镇间的协作,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三是可持续发展原则,统筹安排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减少土地的浪费,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的投入总量,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未来的各种潜在发展留有余地。

(三)发展目标

“一带”--依托威远江两岸的平坦地势,配合两岸主要沿江联系道路的建设引导城市沿威远江南下逐步发展,形成城市主要威远江城市景观带。

“两轴”--一是以东西向的森林大道,振兴路,人民路为基础、以公共服务功能为主的城市功能主轴;二是以威远江两岸沿江绿地为基础的开放型生态景观轴。

“四园”--是指规划的四座大型公园,芒果山公园、佛迹公园、民族公园和滨江公园,体现××县城独有的人文地理特色。

“六组团”--组团以地形地貌和主要道路进行分隔,各组团在功能上各有侧重,其中生活居住组团有四个:旧城生活居住组团、江东生活居住组团、江北生活居住组团、江南生活居住组团,工业组团两个:东巴工业组团、纸厂工业组团。(四)规划重要指标

(五)分步实施方案

4、20xx年完成城镇人口聚集增加4000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1%,建成区面积达7.4平方公里。

市物联网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市物联网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战略部署,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市物联网产业,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态势。随着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相关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国际电信联盟在20xx年度的互联网报告中,首先提出“物联网”概念并预言“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到来”。美国把“宽带网络等新兴技术”确定为振兴经济和保持全球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欧盟发布了下一代全欧移动宽带长期演进与ict(信息与通讯技术)创新战略,组织制定并着手实施物联网行动计划;日本提出“泛在网”国家战略,重点推进物联网产业的技术创新;韩国出台了《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澳大利亚、新加坡、法国、德国等国家也提出,在加快部署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时,重点推进物联网应用和物联网产业发展。

我国物联网产业起步较早,与欧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是当前制定物联网国际标准的主导国之一。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计划的支持下,国内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高性能计算与大规模并行处理技术、光子和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系统技术、传感网技术、物联网体系架构及其演进技术等研究与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先后建立了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传感器网络实验室、传感器产业基地等一批专业研究机构和产业化基地,开展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重大应用项目。目前,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无锡、深圳等地都在开展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制定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从全国来看,物联网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二)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基础。

1.产业基础。xx是国家电子元器件制造和信息产品生产基地,也是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和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基地。20xx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55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12.21%。其中,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的53%,在嵌入式软件、中间件软件、集成电路设计和系统集成等领域处于西部领先地位;rfid(射频识别)产业已具备芯片设计与封装、读写器产品制造和应用系统集成等研发生产能力,20xx年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国市场10%;电子科大红外成像传感系统、川大智胜视频处理和模式识别系统、国腾集团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惯性器件和卫星导航定位终端、和芯微电子数模混合ip核(知识产权核心)和编解码器芯片等在国内视频识别与定位跟踪行业领域处于领先水平。此外,千嘉科技在光电直读式远程数据系统方面、安可信电子在智能型气体检测设备制造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2.研发基础。xx是国家电子信息高技术产业基地,拥有物联网前沿研究和技术创新的科技优势。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科院光电所等在光纤传感技术、mems传感技术、自组网技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技术、传感器核心芯片与rfid芯片设计、天线设计、应用软件、中间件等领域具有较强实力;中电科技30所在物联网信息安全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中电科技10所、29所、总参57所、九洲电子等在物联网技术军转民应用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和较大发展潜力。

3.信息设施基础。近年来,我市按照建设“国际先进、国内一流”通信枢纽要求,开展了骨干传输网、3g(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无线城市、互联网网际同城直联、数据存储灾备、高性能云计算等重大基础工程建设,初步形成了满足数据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的基础体系,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条件。

4.应用基础。xx是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电子政务试点城市和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城市,较早启动并实施了一系列信息化重大应用和示范工程,信息化应用水平处于全国前列。我市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食品安全溯源、数字城管、智能交通、现代物流等物联网试点应用并取得初步成

市物联网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第2页

效,为更大范围开展物联网综合应用、以市场换投资推动产业聚集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我市物联网产业薄弱环节。一是缺乏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骨干龙头企业;二是物联网上下游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科技成果尤其是军转民技术的产业化水平还不高,不能满足物联网应用发展的需要;三是物联网公共技术平台不足,企业技术创新和生产制造成本较高;四是物联网应用分散、集成度不高,缺少跨部门、跨领域的综合应用,市场驱动力不足。

二、总体思路与发展原则

(一)总体思路。坚持“创新驱动、应用牵引、技术突破、产业同步”的发展思路,以技术创新为着力点,以应用示范为切入点,以标准研制为突破点,以产业集聚为落脚点,优化创新发展环境,拓展市场应用空间,促进研发与生产互动,实现技术自主可控,加快形成物联网产业集群,努力把xx打造成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物联网产业高地。

(二)发展原则。

1.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通过政策引导和产业扶持,引导生产要素向物联网产业高端流动,支持物联网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

2.应用牵引、市场导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以应用促发展,鼓励企业面向国内外市场开发产品、提供服务。

3.自主创新、技术突破。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军转民技术创新,结合物联网技术标准的研制和验证,努力在关键技术和重大产业化项目上取得突破,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4.优化布局、集聚发展。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根据各产业功能区的特点和优势,加快形成有利于企业快速聚集、生产要素配套、产业协作便捷的产业空间布局。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到20xx年,初步实现“三中心、两基地、六体系和一高地”的“3261”战略目标。即:基本建成物联网应用中心、物联网研发中心和物联网信息安全中心,初步形成物联网成果孵化基地和产品制造基地,初步构建起物联网产业创新体系、应用推广体系、标准研制与验证体系、公共技术服务体系、信息安全基础体系和产业要素保障体系,打造以物联网企业为核心、产业基地为载体、产业联盟为支撑,立足西部、辐射和影响国内外市场的中国物联网产业高地。

(二)产业规模。到20xx年,全市物联网产业规模达300亿元以上。在rfid、定位跟踪、传感器件、信息安全以及物联网相关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软件与系统集成、信息服务等领域,形成龙头企业20家以上、集聚骨干企业100家以上。

(三)产业结构。以rfid与定位跟踪、新型传感器、软件与信息服务为核心产业,以新型电子材料、通用集成电路、专用芯片、信息安全为支撑产业,打造物联网产业体系,带动通信传输、计算处理、数据存储和行业应用同步发展,形成重点突出、功能配套、结构合理的产业链。

(四)产业布局。以xx高新区为高端研发区,建设xx物联网产业科技园,重点打造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孵化基地,形成覆盖物联网核心技术领域和产业标准的科技创新体系;以双流县为制造产业区,建设xx物联网产业园,重点打造物联网产品制造基地和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形成物联网产品开发公共服务平台和生产制造基地。

四、发展重点

(一)产业重点。

1.rfid与定位跟踪产业。发展rfid产品,重点发展rfid标签的芯片设计、天线设计、标签封装与测试以及rfid应用软件、中间件和系统集成,加快发展rfid读写器、手持终端以及内置射频通信模块的手机、计量设备等产品制造。发展音视频识别产品,重点发展网络相机、高清数字摄像、红外成像以及高清视频编解码、视频智能处理、行为模式识别等设备制造和软件开发。发展定位跟踪产品,重点发展卫星导航定位接收器、雷达、声纳等装置,以及相关的智能开关、报警器、连接器等生产制造。

2.新型传感器产业。发展mems传感器、微纳传感器,逐步形成传感器设计、加工、封装和测试的产业体系。发展光纤传感器,形成光纤围栏、光纤火灾预警系统、光纤管道安全监测系统等产品批量生产能力。加快传感节点通信、大规模自组网与可靠信息交互等技术研发,重点发展短距离无线通信器件、数模转换器件和嵌入式通信器件。加快发展光电声化生和碳纳米管等传感器制造所需要的新型电子材料。重点发展传感节点soc(系统级芯片)、数据信号处理芯片、通用通信芯片,形成传感器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的生产能力。

3.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发展传感网络软件、嵌入式软件、中间件软件、m2m(机器到机器)平台软件和行业应用软件。重点发展物联网信息安全软件、产品和专业化服务。重点发展物联网系统集成和运行维护服务,支持构建m2m应用平台,支持企业面向行业应用开展物联网技术服务、系统运行维护、测试评估、验证认证和人才培训,培育物联网专业化技术服务企业。

(二)产业平台。

1.物联网应用中心。面向物联网应用,建设系统集成与组网测试公共支撑平台,提供物联网体系结构、通信协议、能效设计、网络性能优化、动态能量管理、安全保护与可靠性等系统调试、测试、监控和仿真工具,开展物联网系统架构、信息交互、接口技术、标识技术、协同信息处理等国家标准的符合性验证和应用模拟。面向生产制造、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计算处理、信息交换、数据存储灾备和资源互调共享等共性技术服务。

2.物联网研发中心。面向物联网产品研发和生产,建设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公共技术平台,提供微传感器、微执行器、微结构器件、光纤传感器、rfid与读写器件等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和开发测试环境。建设微系统工艺平台,提供产品定型、中试生产需要的净化厂房、工艺装备和测试工具。

3.物联网信息安全中心。面向物联网信息感知、数据传输、计算处理和系统应用,构建覆盖全程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快微功耗低成本安全电子标签、传感器专用安全芯片、mems安全技术、无线及光纤传感网络安全技术、数据智能处理安全技术和安全中间件等产品研发,形成全国物联网信息安全产品生产中心。面向物联网应用,开展物联网信息安全需求分析、安全策略制定、安全技术架构设计,提供安全咨询、产品和系统安全测评、数据恢复、安全加固、应急响应、人员培训以及信息安全运行管理服务。

(三)重点项目。

1.产业基础项目。在抓好物联网应用组网与测试验证平台、eda公共技术平台、信息安全公共支撑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中国电信云计算与云存储西部中心、中国移动m2mxx平台、3g网络、万国数据中心、中立数据中心、曙光公司高性能云计算中心等项目实施,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无线宽带网络体系和面向物联网产品生产、应用的产业基础平台,形成总容量达到40000tb(万亿字节)的数据存储能力和200万亿次/秒的计算能力。

2.产业载体项目。加快xx(高新)物联网产业科技园、xx(双流)物联网产业园建设。以两大园区为载体,抓好九洲物联网工业园、凯路威rfid产业园、红宇科技总部、电子科大红外传感产业基地、金蝶物联网中间件产业基地、中电科技30所物联网信息安全产业基地、xx物联网工程技术学院等项目推进。

3.产业化项目。抓好国腾集团mems传感器及卫星导航定位终端、川大智胜视频识别系统、千嘉科技光电直读式远程数据系统、电子科大rfid芯片规模化量产、普什rfid扩产改造、和芯微电子传感器芯片设计等项目实施。加强与欧盟、美国、日本、以色列、韩国、新加坡、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以及中科院等单位的技术合作和项目引进,着力打造并逐步形成国内一流、面向国际的物联网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和产品制造基地。

五、推进措施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西部通信枢纽建设,重点推进与物联网发展直接相关的重大基础工程,加快形成物联网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广所需要的通信传输、智能处理、数据存储、信息安全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专业服务体系。积极争取国家在带宽、码号、频率、特服等通信资源、物联网基础设施布局以及物联网技术检测、标准验证等方面的支持,尽快形成物联网产业快速聚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区位优势。

(二)抓好应用示范。面向生产制造、社会管理和民生领域,积极引导和组织开展物联网示范应用工程,着力打造物联网技术体系、应用体系和服务运营体系。20xx年,重点在以下6个领域开展物联网示范应用。

1.智能交通。采用浮动车、视频识别、地感线圈、微波等感知技术,搭建交通信息综合采集系统技术环境、数据应用共享平台和交通运输管理控制系统,推动物联网技术在交通信息采集、信号控制、指挥调度、交通诱导等方面的示范应用,实现交通管理智能化。

2.食品安全。在生猪等食品安全溯源示范应用的基础上,扩大基于rfid标签的食品安全可追溯物联网体系建设,建成全市统一的综合食品溯源管理基础平台、数据资源平台和呼叫服务平台,实现对食品生产、流通过程的全程追溯和安全监管。

3.环境监测和灾害预警。采用物联网技术,建设污染源智能监控系统、环境质量智能监测系统、水资源监测系统、山洪灾害防治及防汛预警系统、中心城区排水管网监测管理系统,构建环境智能监控(测)体系,实现对各类环境要素信息的自动获取和智能处理。

4.现代物流。推进rfid、视频识别和传感技术在企业生产、配送、仓储、供应链管理等物流主要作业环节的示范应用,实现物流信息的自动采集、标识与识别以及货物可靠配送、安全保管和可视化跟踪。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和公共信息交换机制,实现货物、运输、仓储、堆场等物流资源的统一协调和优化配置。

5.城乡管理。围绕市容环境、城市安防和城市资源管理等领域,利用物联网技术,强化监管部门对管理服务对象的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和反馈,实现物联化的实时监测、数字化追踪和智能化管理。

6.安全监管。综合应用rfid、视频识别、定位追踪、传感器组网等技术,在重大危险源、城市燃气管网、电力高压走廊和其他危险环境等领域建立安全监测信息体系,实现对危险源的自动识别、定位、追踪和状态监控。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广到其他特种设备、设施的安全监控应用。

实施应用示范工程要坚持以用兴业、以市场换投资,促进物联网企业在我市聚集。鼓励企业围绕我市物联网应用的重点领域积极开展示范应用,开发应用市场,拓展产品市场。

(三)政策扶持。

1.财税政策。整合现有相关专项资金,设立市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我市物联网重大产业化项目、重点应用示范项目、关键基础设施建设等,给予资金支持。我市物联网企业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申请并获得国家和省级物联网项目支持,或被列入国家级、省级物联网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等,按一定比例给予资金补贴、资助和配套。

我市物联网企业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取得的收入,经技术合同登记机构认定并报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同意的,免征营业税。

物联网生产企业进口所需的自用设备及相关技术(含软件)、配套件、备件,符合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xx高新区、双流县可结合实际,制定相应财政扶持政策,鼓励产业布局区内的物联网企业发展。

2.投融资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物联网企业进行债券融资和上市融资,对成功融资和再融资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物联网企业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合同质押、资质抵押、信用保险、科技保险等试点。对在产业布局区投资建设物联网重大项目的,可由政府性投资公司出资、跟进投资或提供融资担保。

3.科技创新政策。在重大科技专项中,重点支持物联网领域的技术攻关。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申报国家(省)级重大项目、组建联合实验室,鼓励企业建立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企业的认定服务工作,激励成果转化,鼓励和支持高层次技术经纪公司和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进入产业园区。加快创新服务平台实验资源和信息数据共享系统建设,推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向园区集聚并对企业全面开放。

4.产业政策。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支持物联网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企业做大做强。采取“一企一策”的措施,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带动我市物联网产业快速聚集发展。

(四)完善推进机制。建立由分管市领导牵头的物联网产业发展推进工作机制,定期研究、协调、督促检查产业推进和应用示范工作。制定出台并组织实施物联网示范应用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强化督查考核,确保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附件:术语解释附件

术 语 解 释

物联网:本规划中,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感应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系统。

ict:信息与通讯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的缩写。

泛在网:英文ubiquitous network,即无处不在的网络。以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物都能顺畅通信为目标。

rfid: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俗称电子标签。

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的缩写。

ip核:知识产权核心(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e)的简称。ip核是一段硬件描述语言程序,与集成电路工艺无关,可移植到不同的半导体工艺中去生产集成电路芯片。

3g:第三代移动通信(3rd-generation),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国际上主要有cdma20xx、wcdma、td-cdma和wimax四种标准。

碳纳米管:又名巴基管,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纳米级碳材料,具有超常的强度、热导率、磁阻,应用前景广阔。

soc:系统级芯片(system on a chip)的缩写。

m2m: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的缩写,实现机器与机器之间的通信手段。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的缩写。

tb:trillion byte的缩写,即万亿字节,是计算机常用的存储单位。

欢迎阅读范文人网《市粮食行业十一五工作总结和十二五发展规划》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工作计划的优质专题,请访问:十二五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