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商贸流通业发展建议

为了能够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我们要预先做一份工作计划了。有了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才能更加安心,你了解写一篇好的工作计划应该怎么写嘛?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十三五规划商贸流通业发展建议,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十三五规划商贸流通业发展建议

“十二五”期间,我县商贸流通业取得明显发展,为加快“十三五”商贸流通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三五”将是我县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力促推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是我县“十三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现就我县十三五”规划商贸流通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适应新形势,提升商贸流通业的战略地位。

(一)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是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新要求。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动力转换的新形势、新时期,以商贸流通业为代表的服务业是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因素,推动以商贸流通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大发展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

(二)新区建设为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十三五”期间,可以充分发挥新城区新建优势,合理规划和实施商业布局,配置新的商业设施,完善市场载体,畅通商贸流通渠道,促进我县商贸流通业的跨越发展。

(三)“大交通”发展为**带来了“大流通”的机遇。随着交通骨干网络工程加快推进,**已成为湘粤赣边际区域的交通枢纽,城乡交通网络得到极大的改善,为“大流通”的形成提供了较好的交通条件。

(四)商贸流通业发展总体滞后的现状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市场体系建设滞后、流通方式滞后、信息化水平滞后、政策规划引导滞后、体制机制滞后等问题,导致我县商贸流通业无论在总体规模上,还是发展水平上均滞后于我县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态势,商贸流通业必须迎头赶上。

二、科学规划,明确“十三五”商贸流通业的目标任务。

(一)主要发展目标

通过 “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初步建成要素健全、载体完整、功能齐备、渠道畅通的商贸流通体系,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对现代服务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对GDp的贡献率持续增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2020年达到20亿元。

(二)发展重点

1、推进城乡流通网络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建设城区商贸流通集聚区。切实加强城区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发展大中型商业网点,培育发展特色商业街区,大力建设商品交易市场,形成层次分明、分工合理的商业网络。二是发展各类专业市场。合理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培育1-2个功能齐备、特色鲜明、集散能力强的标准化专业市场。三、继续抓好农贸市场建设和改造。城区重点抓好新区农贸市场建设和卢阳农贸市场改造,全面完成乡镇农贸市场的标准化改造。四是健全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加快发展农村连锁超市,提高农村连锁网点覆盖面,构建以城区配送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2、完善商贸流通业态种类

一是大力发展批发零售业。加强有地方特色的批发及专业市场建设,发展新型零售市场业态。二是创新发展餐饮业。引导餐饮业转变经营方式,发展特色餐饮服务和大众化消费服务,形成多层次、多元化、高质量的餐饮服务网络。三是提升发展住宿业。充分利用温泉品牌发展温泉主题酒店,发展一批清洁卫生、方便舒适的商务酒店、家庭旅馆,提高接待服务能力和水平。四是促进多产业互动发展。加强商贸业与农业、旅游业、物流业、房地产业等行业之间的联动,着力形成商贸流通业与农业、其他服务业间的互促、互动和融合的良好发展格局。

3、培育流通市场主体。

一是壮大流通骨干企业。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具有自主品牌和较强竞争力的区域性大型流通企业,力争规划期末,培育1-2家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骨干流通企业。二是扶持中小商贸企业。通过提供融资担保、信用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放宽市场准入等措施,支持中小商贸服务企业提高组织化、专业化程度,进一步细分市场,开展特色经营。

4、提高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

一是着力推进流通领域技术创新。重点支持中小流通企业应用信息管理系统,逐步普及销售网点信息管理系统、银行刷卡设备等装置。二是稳步推进连锁经营发展。推动商贸流通业发展连锁经营,规范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三是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培育电子商务企业,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引进阿里巴巴、淘宝、京东等知名网站建立**分站,引导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建立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大力推进农村商务信息化服务,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四是加快推进现代物流发展。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发展第三方物流平台,支持大中型商贸企业完善物流配送设施。

三、强化保障,大力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

(一)提高思想认识。商贸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加快流通产业发展,对繁荣城乡市场、方便群众生活、引导生产消费、推动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商贸流通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切实解决认识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商贸流通业战略地位。

(二)强化政策扶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我县促进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市场准入、财税、金融、水电气及土地等方面,加大对流通业发展的扶持和引导。

(三)建立激励机制。制定商贸流通业目标考核体系,把重要商贸流通业发展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考核项目,严格考核。建立商贸流通业发展奖,对有突出贡献的部门和纳税额较大、安排就业人数较多的商贸流通企业给予奖励,营造全社会大抓商贸流通业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队伍建设。重点要加强商务流通管理部门队伍建设,解决流通管理职能弱化、人手不足、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等问题,切实强化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水平,建立一支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相适应的商贸流通管理队伍。

FwR816.cOM编辑分享

邮政业发展十三五总体规划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邮政业发展十三五总体规划》的详细文章,感觉很有用处,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小编。

业十三五总体规划

为推进我市现代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多更好惠及民生,根据《xx省邮政业发展“十三五”规划》、《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遵循“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牢固树立“五个发展”新理念,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坚持“安全为基、发展为要、服务为上”,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抓住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有利契机,推进我市邮政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廉洁和安全发展。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以“五个邮政”建设为总抓手,以“互联网+”为发展方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创优发展环境为着力点,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依托,以依法治邮为保障,进一步强化全市邮政基础网络建设,健全普遍服务保障机制,鼓励快递做强做大。努力使全市邮政业在发展规模、服务水平、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上实现新跨越,全面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

二、发展思路

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围绕我市邮政业发展实际,大力实施“三五联建”战略,着力解决邮政业发展中的短板和突出问题,不断厚植发展优势,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努力为xx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建设五个邮政。加快建设普惠邮政,让全市人民共享邮政业改革发展成果;加快建设智慧邮政,全面提升行业供给能力、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快建设安全邮政,维护邮政寄递渠道安全和用户信息安全;加快建设诚信邮政,让诚实守信成为行业基本行为准则;加快建设绿色邮政,减少收寄、分拣等环节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消耗,实现低碳发展。

(二)实施五大工程。实施普遍服务提升工程,满足xx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市人民群众用邮需求;实施快递服务提质工程,全面提升xx市快递服务质量;实施网络平台创建工程,深化邮政行业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建设和应用;实施产业联动融合工程,促进相关产业联动融合发展;实施人才培育示范工程,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三)实现五个跨越。全市邮政业在发展规模、创新能力、服务能力、服务水平、竞争实力五个方面实现跨越。显著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行业创新发展的后劲,显著提升行业在xx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比重。

三、基本原则

(一)改革为先,转型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正确处理政府、市场、社会关系,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简化行政审批,推动邮政企业深化自身改革,支持传统快递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关联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全市邮政业整体转型。

(二)创新驱动,智慧发展。将科技创新作为全市邮政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努力营造创新氛围,积极发扬创新精神,提升全市邮政业科学化、信息化水平,建设智慧邮政。

(三)突出重点,统筹发展。抓住邮政业发展的“牛鼻子”,优化资源,做大做强业务规模。统筹全局,联动推进,促进行业水平整体提升。突出重点抓统筹,以点带面促发展,确保实现全市邮政业快速健康发展。

(四)依法治邮,安全发展。坚持依法治邮,完善法规体系,提升法治能力,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政府监管职能,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切实坚持“安全为基”,强化安全监管和风险防控,健全安全责任体系,保障全市邮政业安全有序发展。

(五)低碳环保,绿色发展。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落实鼓励节能减排、循环利用资源优惠政策,通过减少收寄、分拣、封发、运输、投递等各个环节资源消耗,实现低碳环保,建设绿色邮政。

四、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十三五”末,全市普遍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实现“直投到村、转投到户”,邮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基本实现,力争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普遍服务示范中心。现代快递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培育3家业务收入过亿、5家业务收入超5千万的立足xx、面向xx乃至全国的大型快递企业,建设示范性的快递物流园区和集散中心,初步建成“便捷高效、竞争有序、技术先进、服务优质”的快递服务体系。邮政行业市场秩序明显改善,邮政监管体系较为完善,建成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

(二)主要指标

1.发展规模。到2020年,全市邮政行业业务总量达到24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业务收入达到26亿元(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年均增长 10%以上。其中,快递服务业务量达到1.3亿件,年均增长10%以上,快递业务收入达到14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全行业解决就业人数突破1万人,到2020年,邮政行业年服务用户突破6亿人次。

2.创新能力。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大力提升行业在科技研发应用、服务网络建设、产品体系拓展、商业运营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水平,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强企业自动化分拣、无线传输、车辆运输跟踪定位、影像监控等技术的应用,建立统一的邮政市场监管信息平台。

3.服务能力。(1)邮政普遍服务:到2020年,全市邮政服务网点达到200个,邮政服务网点电子化比重达到100%。全市城镇居民楼智能箱(信报箱)格口数达到300000个,邮路总长累计达到5000公里。到2020年,全市邮政服务网点平均服务半径达到1.5公里,服务人口达到3万人。(2)快递服务:建立1个大型快递物流园区,30处快递分拨中心。构建限时、定时等多样化标准化服务的快递服务产品体系。

4.服务水平。(1)普遍服务:提升法定四项邮政普遍服务业务开办水平,有效拓展服务功能。实现行政村通邮率实现100%。全市邮政服务规范化达标率达到100%。(2)快递服务:重点企业国内异地快递服务时限72小时准时率超过90%。快件延误率、损毁率、丢失率低于全国平均标准,信息上网率、查询回复率、投诉受理率高于全国标准。通过职业资格认定的快递员比例达到70%以上。公众对行业整体满意度位居全省行业前列。

5.竞争实力。形成3家业务收入过亿的快递企业,5家业务收入超过5千万、在省内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快递服务品牌。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实现营业网点标准化、分拣中心规范化和作业流程制度化“三化”标准。鼓励本土快递企业“走出去”,大力拓展周边区域乃至国际市场。

五、主要任务

(一)深化体制改革,提升全市邮政业市场化水平

1.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依托全市资本、土地、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打造现代邮政业市场新体系。深化邮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支持和包容业态创新,支持多元资本进入快递服务领域,探索政府购买邮政业公共服务的实现方式,推动实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加强邮政重大项目建设,激发市场活力。推动邮政企业主动参与市场竞争,通过竞争不断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鼓励和支持邮政企业拓展业务范围,开办各类代理业务,打造综合服务平台。鼓励支持各类社会资本进入邮政行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增强邮政企业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推动快递企业市场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运营机制。积极落实省、市金融振兴、创新创业等激励政策,推动快递企业健康发展。鼓励邮政、快递企业融合发展。

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落实简政放权,在做好普遍服务“两项审批”下放承接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国家和省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承接落实工作,确保各项审批“接得稳”、“管得好”、“落到位”。按照“五个统一”管理要求,继续贯彻《快递业务经营许可优化方案》,减少申请材料,缩短审批时限。积极落实省、市政府加快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部署,强化监督管理、战略规划以及行业统计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和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创新邮政业监管机制和方式,利用信息化提升管理和执法水平。积极争取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加快推进县级邮政监管机构组建,不断缩短行业服务半径,完善管理体系。

(二)完善网络布局,打造普惠邮政升级版

1.加强普服网络建设。加强邮政服务网点建设,不断完善普遍服务网络。扩大贫困地区邮政基础设施覆盖面,支撑服务精准脱贫。与市发改、住建、国土等部门对接,推动邮政基础设施建设与全市城乡建设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积极推进全市城中村改造后回迁局所重建工作,完善与南部新区、开发区、产业园区等建设工程配套邮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一批新局所。积极解决因城市改造引起的部分街道无门牌号码导致投递难度增加的问题。在人口密集、业务量大的老城区,改造升级一批老局所。到“十三五”末,形成以县(市、区)为节点、各邮政网点为终端、便民服务站和村邮站为末梢的邮政普遍服务大网络。

2.完善普服保障机制。加快建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邮政普遍服务体系。积极参与全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将邮政普遍服务与市、县(市、区)政府“实事工程”、“民生工程”对接,建立邮政普遍服务工作协调机制,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在划拨用地、减免税费、资金补贴、车辆通行等方面依法给予支持。

3.创新普服提供方式。由供给侧入手,改进和创新邮政普遍服务提供方式,促进邮政网络使用多元化,拓展广度深度,通过开放竞争提升普遍服务水平,研究探索农村邮政普遍服务网点运营保障机制,鼓励利用社会力量建设村邮站,引导快递企业参与村邮站运营。积极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公共服务,探索以市、县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探索依托智能包裹箱融合建设信报箱,鼓励企业参与开发与维护。

4.提升普服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村地区邮政普遍服务水平,加大服务“三农”力度。打造特色农副产品新型流通模式,为广大农民提供农资产品销售和配送服务,进而拓宽农村金融服务和信息服务渠道,逐步缩小城乡邮政普遍服务差距。不断提升服务效率,缩短送达和投递时间,让普惠邮政更贴近群众,让全市人民都能以合理价格获得优质的寄递服务,共享邮政业改革发展成果。积极寻求人民群众、地方政府、邮政企业三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鼓励邮政企业在履行好法定业务的基础上,多发展一些社会有需求、企业有积极性、地方发展有需要的新型服务产品。

5.打造开放共享综合服务平台。整合邮政网络资源,加强与“智慧城市”建设对接,叠加服务功能,促进全市邮政信息网、实物网、金融网“三网合一”。积极实施农村电商邮政寄递网工程,构建全市统一的邮政农村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农村邮政物流与农村电商的业务整合。探索实施以乡镇为主体建设、以村为主体管理的机制,整合“三农”服务站资源,加大村邮站建设力度。推动邮政基础设施向社会开放,加强与其他平台对接,增加市区包裹自提点,鼓励村邮站等站点代收代投快件,实现普服综合平台开放共享。

(三)加速创新升级,提高快递服务综合水平

1.优化快递网络布局。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性物流枢纽目标,快递网络建设与交通运输体系深度衔接,促进快递设施与公路、铁路、民航等运输行业联动发展。实施城市快递物流共同配送试点工程,搭建同城快递共同配送信息平台,实现信息标准化、配送区域化、服务集中化,优化“最后一公里”快递配送服务网络。按照国家部署,加快xx二级快递物流园区建设,以xx为核心,推动重点快递物流园区、大型快递作业区、航空快递中心等设施建设。做好物流园区快递企业考察入驻工作,加快市级大型物流仓储园区、xx武宿机场、汽车站、火车站及高速公路枢纽附近的快递物流产业园区建设,支持快递企业建设仓储中心、处理中心和分拨中心。改造提升市县乡村四级配送网络基础设施,形成服务城乡多节点快递网络系统。到“十三五”末,争取建成一处大型快递物流产业园区或聚集区。积极发展“互联网+快递”,推进高效快递末端配送体系建设,解决快递“最后一百米”困境。针对于省城高校和大学城快递服务需求,建立高校快递共同配送中心。鼓励企业在社区、写字楼和大学校园逐步安装自助式快递寄取终端,多渠道解决末端配送瓶颈问题。

2.推动快递提质增效。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结合相关促进现代服务业、商贸物流业以及电子商务发展政策,着力建立保障行业发展长效机制,推动快递提质增效。抓住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契机拓展新兴业务,做大做强寄递主业。鼓励全市快递企业横向整合,支持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鼓励快递企业实施品牌化和差异化战略,强化质量意识和诚信意识,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积极搭建“走出去”平台,引导全市快递企业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大力发展跨境寄递服务,共同拓展国际市场。以重大快递物流节点和大型物流园区为依托,推动各种运输方式对快件的优先搭载,实现快递服务与多种运输方式“无缝对接”。

3.鼓励企业创新发展。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着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用技术创新驱动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以营业网点标准化、分拣中心规范化和作业流程制度化等“三化”建设为抓手,鼓励快递企业加快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鼓励快递企业加强新技术应用推广,积极引进智能手持终端、计算机电话集成、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信息技术及设备。鼓励企业采用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分拣包装、电子射频等专用技术装备,实现作业处理机械化。引导企业发展标准化、厢式化、专业化运输车辆。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鼓励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开发提供面向京津冀等地区的限时、定时等快递服务产品,提升高端快递、定制快递等寄递服务能力,拓展仓储等增值服务,不断满足个性化需求,通过提供高品质、差异化的产品,实现企业向品牌化、集团化转型。

4.持续推进“快递下乡”工程。继续落实国家快递“三向”战略,持续推进“快递下乡”工程,鼓励快递企业健全服务网络,拓展农村市场,提升农村地区网络的覆盖率、均衡度和稳定性,加强与农业、供销、商贸企业的合作,打造“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下沉带动农村消费,逐步缩小我市与发达地区,城市与农村地区的快件收派比差距。依托农村电商发展,支持我市各地特色农副产品向省内外输出,服务农民创业增收。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实施快递“向外”工程,积极推进全市快递企业走出去,参与区域一体化发展和国际化竞争。

5.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为企业创造良好市场环境。着力推进快递企业营业场所、企业标识、车辆、营业员、投递员服装、工号等标准化建设。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引导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积极落实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等与快递业发展有关的各类优惠政策,有关部门联合制定保障快递配送车辆便捷通行实施办法,协调解决城市快递车辆进城通行、免费停靠、装卸作业和小区进入等问题。依托xx作为省会城市以及环渤海内陆协作城市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快递“总部经济”,吸引快递总部落户省城,并在入驻园区、税收、租金等方面依法给予优惠。探索“廉租房”模式,由政府建设厂房、仓库等物流设施,以较低价格交由快递企业租赁经营。推进快递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引导企业树立商业诚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四)加快融合发展,促进关联产业深度协同

1.推进智慧邮政建设。提高邮政业科技创新水平,依托xx科技创新城建设、xx市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等重大战略,建设全市高质量、高标准智慧邮政平台。坚持创新驱动,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动力,实践和丰富“互联网+”理念和行动计划,综合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通过精准、动态、科学管理和信息共享,全面提升邮政业供给能力、运行效率、安全性能和服务质量。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技术、人才投资,依托信息技术,逐步推进智能终端、自动分拣、数据分派单等先进技术应用。

2.深化交邮协同发展。主动融入xx市大交通管理体系,推动快件处理中心、运输通道、接驳场所等功能区与交通枢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将全市末端配送站点布局纳入交通设施规划。逐步推进邮政业与全市交通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和标准对接,实现邮件快件在多种运输方式间灵活转换、无缝对接。积极推进“上机上铁”工程,提高邮件快件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比例,提升运输作业效率。协调推进“公交化”快递自提配送模式,有效运用村村通公共交通,降低运输成本,激活下乡活力和积极性。积极开拓高铁快递和电商快递班列,扩大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在全市邮政业的应用范围。鼓励企业增加航空件比例,加大专用货机投入力度。创新交邮合作模式,在代运邮件快件、网点设施集约利用、票务销售与配送方面开展合作。努力构建智能化、信息化、便捷化、规范化的交通与邮政融合发展新格局。

3.推动邮政业与电子商务融合。推动建立邮政业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机制,加强信息沟通、标准对接和业务联动,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发展便民利民新业态。围绕xx市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契机,深入推动邮政与电子商务企业战略合作,积极协调推进快递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入驻物流园区规模化发展。发挥省、市快递协会、电子商务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建设电商快递产业园区。引导邮政企业、快递企业与农产品电商等原产地合作,打造生鲜农产品流通新模式,探索打造农村电商示范县。依托xx市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机遇,促进邮政业更好地服务全市跨境电商发展。

4.加快邮政业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大力实施“快递+”战略,促进邮政业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医药卫生、文化旅游、金融服务等关联产业协同发展,拓展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释放内生动力。围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和建设高质量“菜篮子”、“米袋子”、“奶瓶子”基地工程,整合全市快递网络资源,加快建设农产品快件优先配舱、优先安检、快速通关“绿色通道”,降低运输成本,缩短配送时限,增强客户对农产品和配送服务的双重体验。加快推动快递业与矿用设备零件、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深加工等现代制造业联动发展,依托快递企业网络和服务优势,进入制造业供应链服务领域,为全市制造业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提供服务。鼓励快递企业在生产制造企业直接驻点,减少运递环节、时间,开展寄递运输的无缝对接,形成制造企业、快递企业和用户点到点、门对门便捷服务。鼓励快递企业推出仓储、包装、配送、退换货等快递增值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通过联合发展,促进关联产业降本增效,优化结构,提升行业竞争力,同时带动快递企业自身开拓新市场,获取新利润,加快向综合型快递物流运营商转型。

(五)完善监管机制,提升邮政业监管效能

1.强化普遍服务监管。严格落实“两项规定”,严守“两条红线”,深入开展邮政普遍服务综合监督检查,加大对违规撤销邮政普遍服务营业场所、停限办邮政普遍服务业务等行为的查处力度。结合邮政设施检查结果,对标执法,督促邮政企业按照标准设置营业场所,解决好时限慢、用邮难等问题。开展“合标”检查,监督补建局所开办法定业务、邮件时限检查、满意度调查、整改落实等情况。开展邮政专用标志车辆监督检查,重点查处社会冒用邮政专用标志车辆和邮政企业违法违规使用邮政专用标志车辆行为,进一步健全邮车基础档案。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继续保质保量完成报刊投递和邮件时限监测工作,并结合监测活动开展,准确掌握乡镇邮政设施设置和乡镇地区行政村通邮情况。依法开展纪特邮票发行、销售监督检查,维护集邮爱好者权益。

2.加强快递市场监管。以快递“三化”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快快递市场规范化进程。完善经营许可,督促快递企业依法办理许可备案手续,及时准确上报变更信息。探索建立企业“负面清单”和违规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将其列为日常检查重点,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降低事中事后监管成本。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及时通报重大服务问题,依法严肃查

邮政业发展十三五总体规划第2页

处违法违规行为。开展快递企业经营专项检查、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警示教育、寄递服务信息安全和收寄验视制度专项整治,在相关媒体上发布整治通告。加大重大节日、重要会议、重大活动期间执法检查力度,消除安全隐患,维护市场经营秩序。

3.全面落实安全监管。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扎实落实寄递渠道安全三项制度,深入推进“安全邮政”建设。发挥xx市邮政行业安全生产委员会的作用,实现政企联合构筑安全防线。积极推进监管信息化建设,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安全监控中的应用,建设全市邮政业监管系统平台。全面落实“三个责任”,调动各方资源,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负责、用户自律、社会支持的安全管理工作格局。加大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培训,继续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与企业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邮政管理监管责任。继续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与综治、安监、公安、国安、工商、新闻、消防等部门的工作协作机制,进一步形成安全综合治理监管态势。加强重点时期、重点地区、重点部位安全防范工作,人防、技防和流程管理相结合,督促企业落实好安全责任。实施寄递渠道安全监管“绿盾”工程,开展收寄验视制度执行情况专项监督检查,落实快递实名制。加强寄递安全检查频次,创新检查模式,督导企业牢固树立收寄验视意识。认真做好寄递渠道反恐、禁毒、扫黄打非等专项整治工作,按企业特点分批开展面单集中销毁,维护寄递信息安全。组织全市快递企业参加“xx省快递业安全生产先进企业”评选工作。

(六)倡导节能环保,加快建设绿色邮政

1.积极落实相关政策。积极落实国家绿色邮政评估标准,营造绿色发展政策环境。通过减少收寄、分拣、封发、运输、投递等各个环节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消耗,实现邮政业“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发展。落实国家、省、市鼓励节能减排、循环利用资源优惠政策,引导邮政、快递企业走绿色发展道路,积极争取国家、省邮政业绿色低碳试点示范工程。

2.推动运输投递节能减排。提倡绿色交通,优化运递路线,推进运输节能减排。积极争取国家、省相关政策和资金,加快全市邮政业新能源汽车推广及配套设施建设步伐,在配送环节全面推广应用电动三轮车,提高运递效率,促进节能减排。鼓励企业合理采取各类运输方式,扩大铁路在快件承运中的比重,降低排放强度。鼓励封装容器“袋改箱”,加快标准化、绿色化装载工具的推广应用。

3.加强环保技术应用。鼓励企业推广使用电子运单,主要品牌快递企业协议客户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90%以上。在全市行业推广使用可回收利用绿色包装材料,推广使用可降解胶带、环保填充物、可再生纸张和环保油墨印刷的封装用品等物料辅料。鼓励企业加大办公场所节能改造,推进无纸化办公。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优化生产流程,推广节能型自动分拣设备,提高机械化运行效率。努力将合理利用资源与能源、减少对环境扰动、追求安全、和谐与健康贯穿于邮政业生产、服务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促进全市邮政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为改善xx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六、重点工程

(一)普遍服务提升工程

全面实施邮政普遍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工程,加强全市特别是农村地区邮政基础网络建设投入和运营保障。增加承担普遍服务功能邮政营业网点数量,保障群众用邮需求。“十三五”期间全市邮政服务网点达到200个,包括升级改造10个邮政局所,改造新建300个以上村邮站。积极推进邮政企业改造分拨中心,提高邮件自动化处理能力。大力实施进机关、进校园、进小区“三进”工程,在全市住宅区、办公楼、学校等公共场所推广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智能包裹箱(信报箱)。落实相关支持政策,鼓励邮政企业配置更新新能源运输车辆。实施安全监管“绿盾”工程,推动邮政企业全面配置安检设备。

(二)快递服务提质工程

结合xx市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以及物流园区规划布局,加快推进大型综合快递物流园区、快递企业入驻各类园区建设。支持快递企业改造分拨中心,提高快件自动化处理能力,按照国家关于寄递渠道安全“三项”制度,全面配备安检设备(X光机)。支持快递企业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快递末端服务营业场所,推进快递服务进社区、进校园、进商区,基本形成覆盖城乡、配套衔接、布局合理、便民惠民的快递末端投递网。大力实施“快递下乡”工程,逐步完善农村地区快递服务网络,实现重点快递企业乡镇网点覆盖率100%。支持鼓励快递企业使用新能源运输车辆和配送专用电动车。积极培育品牌优、规模大、实力强的快递企业,引导扶持企业总部或者区域中心落户xx。

(三)网络平台创建工程

整合邮政、快递公共服务网点,积极构建“10分钟便民服务圈”,打造服务多样、惠及民生的邮政综合服务平台。构建行业监管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市级邮政业安全中心,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四)产业联动融合工程

搭建快递企业与全市电子商务企业合作平台,促进快递服务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积极实施“快递+”战略,服务现代农业,培育“快递+农产品”项目,促进邮政业与现代农业、快递与农村电商的协同发展,助力我市特色农产品“走出去”。促进快递企业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不断拓展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

(五)人才培育示范工程

充分利用xx作为全省教育资源集中地优势,积极开拓与省内高校、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探索创办邮政人才培养基地,打造现代邮政技术技能人才队伍。深入实施《快递业务员国家职业标准》,继续开展职鉴考试,逐步提高从业人员持证比例,适应我市邮政业发展需要。

七、保障措施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邮

全面履行监管部门法定职能,建立健全全市邮政业规范体系。落实服务、安全等行业标准,不断完善行业技术标准。积极推进《邮政法》、《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及其相关配套规章的贯彻落实,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坚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严格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从源头预防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涉及用户权益、行业安全等重点领域的执法力度。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健全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和群众举报制度,主动接受监督。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向社会公开法定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

(二)加快建设诚信邮政

充分发挥邮政社会监督员和行业协会作用,建立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推进诚信邮政建设。推动邮政企业完善自律机制,落实普遍服务标准。要求快递企业遵守职业道德,树立商业诚信,规范操作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将诚实守信作为邮政业发展的基本行为准则,建立覆盖政府部门、企业、员工和消费者的综合诚信体系,营造诚信环境。健全诚信考核指标和考评办法,制定行业诚信体系建设考核方案,完善考核方式,搞好企业诚信考核档案建设。加大企业、从业人员和消费者诚信示范宣传力度,推动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建立消费者违规寄递“黑名单”和警示制度,完善信用信息记录、共享、披露和使用等诚信评价体系。畅通申诉渠道,强化公众监督,促进全市邮政业健康发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实施“人才强邮”战略,完善邮政行业人才培育、引进、激励和使用机制,健全邮政、快递企业职业教育和员工培训制度,引导企业建立完整的岗位规范和员工培训标准,不断优化员工素质和结构。重点培养一批邮政业高素质管理人才、高层次专业领军人才、高水平营销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努力造就一批邮政行业优秀企业家。探索建立邮政业职业教育工作定期沟通协商机制,强化行业指导,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努力构建常态化、长效化行业文化与职业精神培育机制,重视“诚信、服务、规范、共享”的行业核心价值理念与敬业守信、精益求精、勤勉尽责职业精神培养。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持续深入践行“三严三实”,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提升工作能力,建设现代化邮政业监管团队。

(四)加强规划实施领导

完善规划实施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全市邮政业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和考核,强化规划对全行业发展的统筹引领,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和监测评估考核机制,推动规划有效实施。做好xx市邮政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与省、市各类规划的衔接工作,将邮政基础设施纳入市财政预算投资,将更多邮政业发展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在产业协同发展、政策资金配套、城市末端配送等方面赢得支持,稳步推进全市邮政业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制定邮政业网点、快递园区等邮政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将专项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完善快递园区建设布局。将总体规划通过年度任务分解落实主要目标和重点建设任务,推进快递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规划年度监测评估,落实规划中期评估制度。科学制定政策和配置公共资源,为邮政业发展规划顺利实施提供有效保障。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参与规划实施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健全规划重大事项实施公开机制、社会监督机制和公众评议机制,形成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

《邮政业发展十三五总体规划》是篇好,涉及到邮政、快递、企业、发展、服务、建设、全市、鼓励等范文相关内容,觉得好就请(CTRL+D)收藏下。

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思路


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思路

文章标题:市20xx年商贸流通业发展思路

(___市商贸局提供)
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二、重点连锁企业销售额增长20,新增门店400个。三、培育大型商贸企业集团12家,销售规模超过100亿元以上的企业4家;培育销售规模超过5亿元的民营商贸企业20家。四、新建或改造“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连锁农家店350个,总数达1000个,新建或改造配送中心8个。五、重点升级改造农贸市场60家,创建市级绿色市场20家,争创国家级绿色市场4—5家。六、创建市级社区商业示范区10个,争创省级社区商业示范区1—2个。七、启动建设江北市级商业副中心,完成___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一期工程,力争完成新百主楼封顶。八、建立完善市场运行监测体系,样本企业达到152家。九、新增驻宁高校和省市机关食堂蔬菜农残检测站(点)30个;新增猪肉社会化配销服务网络6个,猪肉凭“两证两印”上市率达95以上;豆制品工厂化新建和改造4—5家;新创市级以上菜篮子名牌产品10个;新增放心早餐网点100个。十、建设村级商务信息服务站26个,建设区县级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网站2个,建立区县级农副产品集散地商务信息服务项目2个。


《市20xx年商贸流通业发展思路》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市20xx年商贸流通业发展思路。


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


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

一、总体思路

优化物流业发展区域布局,围绕我市重点产业集群,规划建设**化工物流园、城东农产品物流园、东湖大道商贸物流园、城北工业物流园等四大商贸物流园。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姚家港、董市、马家店、江口、七星台等长江港口,形成黄金水道物流通道;依托焦柳铁路、汉宜高速铁路等铁路大通道,形成铁路物流通道;依托沪渝高速、318国道、枝当一级路等公路枢纽,形成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陆路物流通道。

二、发展目标

充分发挥交通、资源、区位优势,在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三峡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的过程中,突破性发展现代物流业,使物流产业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之一。积极培育物流市场,建立社会化的区域物流服务体系;塑造多层次、多类型的物流配送格局。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整合码头资源,建设港口物流中心;依托火车站,建设仓储物流中心;依托高速公路,服务工业园区,建设工业物流中心。到“十三五”末,物流业增加值达到60亿元,占GDp的比15%以上,社会物流总成本与GDp的比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培育和引进大型现代物流企业8家以上。,

三、主要任务

1、规划建设一批物流业园区。重点规划建设以化工产品仓储、物流运输为主的**化工物流园,以农产品仓储、物流运输为主的城东农产品物流园,以工业产品仓储、物流运输为主的城北工业物流园和以商贸服务为主东湖大道商贸物流园等四大商贸物流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优惠,促使物流企业向园区聚集,形成产业规模,提升企业影响力和竞争力。鼓励园区物流企业通过契约化的方式,与零售商和企业建立长期的委托代理关系,进一步形成物流联盟,降低物流成本;鼓励园区物流企业强强联合,进行兼并重组,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形象和核心竞争力,降低经营成本,避免重复建设。

2、大力引进物流业重大项目。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出台优惠政策,努力引进一批物流业大项目。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开辟物流业重大项目“绿色通道”。

3、加强人才培养。支持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为物流业企业培养人才和培训员工,鼓励企业为员工建立企业工龄津贴制度,稳定员工队伍,定期开展物流业企业优秀人才评选活动,对优秀人才纳入市级人才库进行跟踪管理和服务,特别优秀的优先推荐为市管拔尖人才,落实相应津贴,定期开展物流业技能竞赛活动,对获奖者予以表彰奖励。

4、加强政策扶持。设立和整合支持物流业发展的财政性资金,大力扶持物流业重大项目和重点行业建设,逐步扩大资金规模,增强财政性资金对物流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将物流业发展用地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提高物流业规划用地权重。对现代物流项目,实行与工业项目用地同等的供地政策。治理和规范涉物流业行政事业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对设有上下限的收费项目一律按下限收费,严格执行鼓励类服务业用水、用电、用气价格与工业同价政策

5、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条件的物流业企业的授信额度,创新融资方式,扩大贷款抵押品范围,积极推广供应链融资、物流融资、网络融资等金融产品,建立中小服务企业信贷审批和贷款风险定价和补偿机制,通过贴息、补助或奖励等方式,对贷款企业给予风险补偿。

区商贸流通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区商贸流通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一、规划总则
(一)规划背景
商贸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先导性产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十五”期间,江北区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重庆直辖等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发展主题和结构调整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建设重庆北部地区商贸中心为目标,全面贯彻“商贸拉动”战略,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产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商贸流通产业设施不断更新,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方式不断创新,对外开放成效明显,商贸流通体系日臻完善,初步建成区域性商贸中心。
“十一五”期间,是江北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成重庆北部地区商贸中心的重要历史阶段,商贸流通产业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根据江北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面临的基本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为进一步推动江北区商贸流通产业持续、规范、有序发展,推进流通现代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开拓市场,扩大消费,拉动生产,增加就业,完善城镇功能,保障人民消费安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开创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新局面,特编制江北区商贸流通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二)规划目的
通过本规划的编制,根据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内在规律,结合江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趋势,描绘江北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指导思想、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总体布局、重大战略举措及实施保障手段,充分反映政府对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商贸流通工作重点,形成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和社会公众之间对商贸业未来发展的共识和思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以便于集中力量,抓住重点,共同努力,使江北商贸流通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决策科学性,推动“十一五”期间江北区商贸流通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规划范围与内容界定
规划对象:江北区商贸流通产业。
涉及商贸流通产业范围: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45--20xx)》标准,参照国际商贸流通产业统计范围,结合江北区实际,本规划中商贸流通产业的范围包括:批发业、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生活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现代物流、会展服务、中介服务及其他商务服务)。
(四)规划依据
1.国务院《关于加快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
2.国家商务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国内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导意见有关要求的通知》。
3.国家商务部《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
4.国家经贸委《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
5.《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渝委办发〔20xx〕2号)。
6.《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和改革的意见》(渝府发〔20xx〕62号)。
7.《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xx-2020)》。
8.《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9.《江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xx年-2020年)》。
10.《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商贸拉动战略实施力度加快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江北府发〔20xx〕5号)。
(五)规划原则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着眼于江北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从战略高度重新定位流通产业,把握以下规划原则:
1.指导性原则
强调在时间和空间发展上的战略谋划和具体部署,主要指出发展的重大战略、基本任务和发展政策,解决战略方针、战略任务、战略布局、战略措施和重大政策等问题。
2.可操作性原则
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规划内容限定在政府履行公共职责,以及需要政府扶持、调控和引导的领域。
3.创新性原则
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规划编制理念,在规划编制理念、内容、程序、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探索。
4.前瞻性原则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注重前瞻性,关注发展动态,强调动态调整。
5.协调性原则
广泛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努力与江北区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其它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重要项目发展相互协调,相互衔接,互为支撑,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性。
6.突出重点原则
坚持突出重点,围绕商贸流通产业重点领域以及影响商贸流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找准制约因素、“瓶颈”因素、优势因素,理清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提纲挈领,解决问题。
(六)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xx-2020年。
二、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一)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江北区是重庆市主城区之一,将是重庆中央商务区所在地,位于嘉陵江、长江北岸,地形狭长,幅员面积221.28平方公里,全区9街3镇51个村69个社区,下辖石马河、大石坝、观音桥、华新街、五里店、江北城、寸滩、铁山坪、郭家沱9个街道和鱼嘴、复盛、五宝3个镇。20xx年末户籍人口为49.57万(其中非农

区商贸流通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业人口40.41万),常住人口64.02万人。区中心距重庆港7公里、火车站3公里,距江北国际机场20分钟车程。区域内航空、铁路、轻轨、港口、长途客运、市内公交“六路汇聚”,人流、物流、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五流聚集”,发展现代服务业得天独厚,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是重庆最具发展潜力和生机活力的主城区之一。
江北区工商业发达,是重庆工商业重镇和重要制造业基地,拥有全国工业重点行业效益十佳企业之一的长安汽车、西南地区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基地——西南合成制药总厂、西部最大的物流企业——长安民生物流、重庆市重点创汇企业—重庆茂源实业公司,有重庆五大商圈之一的观音桥商圈、国内最大的仓储式装饰建材连锁超市之一的东方家园建材连锁超市、全市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观农贸农产品物流中心。江北区在重庆主城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重庆市规划的行政、信息、金融、科技文化中心及中央商务区和现代物流中心。
江北区经济以二、三产业为主。20xx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93%,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GDp总量在全市40个区县(市)中排第5位。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8亿元,增长0.4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4.03亿元,增长10.81%,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33%,拉动全区经济增长6.4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全年实现增加值60.36亿元,增长19.04%,增幅在全市各区县中排第1位,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64%,拉动全区经济增长7.47个百分点。20xx年全区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为21239元,比上年增长13.68%。全区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17:54.44:44.39,第三产业比重提高2.54个百分点。
(二)商贸流通业发展总体情况
江北区是重庆主城内商贸流通业发展非常重要的区域,是未来新重庆商贸中心之一。全区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江北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区、都市新区”目标,大力实施“工业驱动、城建推动、商贸拉动”三大战略,商贸流通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1、商贸流通规模扩大,商贸拉动战略成效显著
20xx年全区实现社零总额63.69亿元,同比增长20%,比全市平均增幅高6.2个百分点,增速在都市发达经济圈中排第2位;其中观音桥商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亿元,社零总额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销售额53.40亿元,比上年增长20.41%;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78亿元,比上年增长18.87%。 表1 江北区“十五”期间第三产业及社零总额增幅情况
2000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第三产业(%)9.8210.2913.9112.1913.119.04
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5.909.9712.0113.4018.120.02、观音桥商圈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商圈人气、商气、财气加速集聚
自20xx年7月开工建设以来,先后投入7亿元,实施了观音桥环道、下穿道和嘉陵公园、步行街、广场景观改造工程,拆迁旧房23万平方米,盘活“烂尾楼”5栋40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建设3年建设目标2年完成。成功引进世纪金源、金融街、红塔、龙湖等开发企业15家,实施开发项目18个,总投资超过50亿元,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总面积近15万平方米的休闲、娱乐、购物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商圈发展呈现出速度快、势头旺、后劲足的态势,逐步成为“重庆名片、城市客厅、市民乐园、消费天堂”。
3、特色专业市场、特色街建设步伐加快
(1)观农贸20xx年8月28日成功整体搬迁至石马河地区。整个市场群区域范围2平方公里,占地671亩,经营面积33.63万平方米,经营各类农产品1000余种,辐射16个省市,提供就业岗位12000多个,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00余名,为进一步做大规模、做强实力、做优品牌,建成“西部最大,全国一流”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xx年全区两家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共实现成交额76.55亿元,其中观音桥农贸市场实现成交额75.05亿元,建玛特实现成交额1.50亿元。
(2)建成洋河美食街、北城天街名店坊、望海花卉专业街、北滨路动感风情街、五里店美居建材中心等五条特色专业街。
4、全区重点零售餐饮业大跨步发展,大企业主导流通的格局初步形成
“十五”期间,重点零售、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稳步增长,大企业主导流通的格局初步形成。新世纪百货世纪新都、重百江北商场、北京华联、家乐福、国美电器、苏宁电器、商社电器、商社建材等全区十大重点零售企业占全区社零总额比重近30%,构成了江北区商贸流通发展的主导力量,十强之首新世纪百货世纪新都实现零售额占十强总额的1/3。望海天天渔港、和府饭店、小天鹅、陆莲兴、七十二行、和之吉、秦妈、盘中餐、顺风123等重点餐饮企业增势强劲,构成了江北区餐饮业发展的中坚力量。20xx年,全区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78亿元,比上年增长18.87%,继续保持了高增长率。
5、社区商业发展取得新突破,社区商业服务中心网络初步形成
截止目前,全区已建成大顺、金科、学院、南桥寺、小天鹅、东方港湾、嘉信、金果园、金砂水岸、明瑜恒康、洋河花园、山水丽都、东方家园、南方上格林、鱼城等15个社区商业服务中心,分布于辖区6个街道,商业设施总面积近1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6000人,社区内新型业态如超市、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已达800多个,辐射辖区内16万人。
6、现代流通方式发展步伐加快,全区流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1)连锁商业发展迅猛。“十五”期间,全区连锁商业快速发展壮大,连锁经营的业种已发展到批发零售业、餐饮业、洗染业、保健淋浴业、家政服务业等领域,连锁业态涉及超市、大卖场、便利店、折扣店、精品店、专卖店等13种。20xx年,全区连锁经营销售额实现25.5亿元,同比增长27.5%,占全区社零总额的比重达到40.03%。
(2)寸滩港和石马河两大物流基地建设加快。“十五”期间,作为全市规划、建设的五大物流基地之一的寸滩集装箱码头建设成效显著,引进和培育了长安物流园等一批大型物流企业进驻寸滩港区,对全区乃至全市的流通行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20xx年8月观农贸成功整体搬迁至石马河,市场建设与发展快速推进,经营面积33.63万平方米,经营各类农产品1000余种,辐射16个省市,成交额名列全国三甲。
(3)电子商务稳步推进。“十五”期间,在坚持“市场导向、企业运作、政府推动”的基本原则下,积极引导企业把握发展机遇,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鼓励流通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合作,重点发展B2B以及B2C的交易模式,完成了全区商贸信息数据库和商贸信息网站建设,区内全部零售十强企业以及餐饮十强企业中的5家总共15家企业都建设了专业的企业网站。
7、居民消费需求强劲,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
“十五”期间,全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金银珠宝类、建材类、服装类成为市场消费热点,并带动了化妆品、家电、通讯产品、文化办公娱乐用品、汽车及与住房相关的商品热销,呈现出全区城市居民收入与支出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
(三)商贸发展主要指标分析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连锁企业销售额
江北区统计公报显示,20xx年全区实现社零总额63.69亿元,同比增长20%,比全市平均增幅高6.2个百分点,在都市发达经济圈中排第2位;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社零53.40亿元,餐饮业实现社零9.78亿元,观音桥商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亿元。20xx年,全区连锁经营销售额实现25.5亿元,同比增长27.5%,占全区社零总额的比重达到40.03%。
2、批发零售业人均销售额及消费拉动和商业就业贡献情况 表2 江北区商贸业主要效率指标(20xx年)
零售业人均销售额(万元/人)批发业人均交易额(万元/人)消费拉动
及拉动率商业就业贡献
及贡献率
消费拉动(%)消费拉动率(%)商业就业贡献(%)商业就业贡献率(%)
28.59112.1412.2836.511.4344.943、江北区商业网点总数、总规模、网点结构等情况
表3 江北区商业设施情况(20xx年)
商业网点数(个)商业网点面积(万平方米)商贸销售总额(亿元)社零总额(亿元)商业从业人数(万人)人均商业网点面积(平方米/人)
17126139.75124.4653.076.582.90以上数据表明,江北区商业发展总体情况良好,发展势头旺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无论在总量还是在增幅上均排在主城九区前列;商业网点数、网点面积及人均营业面积增幅较大,零售业劳动产出效率逐年提高;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对GDp的贡献以及商业行业新增就业岗位对全区就业贡献很大;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流通企业销售网点及销售额逐年稳步增加。 三、商贸流通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一)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优势
1、区位优势:江北区位于重庆市腹地,是主城区和都市圈的一部分,是北部地区传统的商业中心,向北发展带动整个北部地区,向东与重庆中央商务区江北城相连,具有两江优势。随着重庆城市建设北移东下战略的实施,江北区对重庆市北部地区和三峡库区的市场辐射能力将进一步加强,为江北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了可塑度较高的空间。
2、交通优势:从总体上看,江北区城区道路网络正在形成。渝长高速公路、渝怀铁路、多座跨江大桥的建设将使江北区的水陆空交通更加便捷。交通基础设施是“三流”传导的重要物质载体,交通优势有助于加强江北区商贸发展和市场聚散功能。
3、工业基础优势:江北区是重庆市老工业区和重要的工业基地。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形成了巨大的生产性服务需求和消费性服务需求。
4、外经贸优势:江北观音桥商圈,聚集了重庆市外经贸委、重庆海关、重庆进出口商检局等外经贸的行政管理机构以及大部分市级著名外贸公司,拥有其它主城区无法比拟的外经贸区位优势。
5、旅游资源优势:江北区旅游资源特点明显,拥有重庆市四大天然公园之一的铁山坪公园、长江第一泉—铜锣峡温泉、江北农场生态世纪公园与御临河生态都市农业的绿色标志、主城商圈唯一的城市公园—嘉陵公园。同时,洋河海洋公园的建设和滨江路的综合开发蕴含着都市旅游的巨大潜力。
6、城镇建设优势:“十五”以来,江北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明显加强,城市给排水、供电、民用天然气等发展迅速,对改善商贸经营环境和购物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7、后发优势:江北区的城市化发展正处于加速阶段,商贸体系正在调整中快速发展。充分借鉴发达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成功之处,吸取经验教训,力求少走弯路,提高建设效率,是江北区商贸流通业发展中的后发优势所在。
(二)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劣势
按照建设重庆北部商贸中心和经济强区、都市新区的要求,江北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1、商贸流通规模仍然偏小,区域聚合辐射能力尚需增强。
2、商业设施过度集中,商业设施布局不尽合理且闲置较大。
3、百货店、大型超市与大型家电卖场的数量较多,已接近甚至超过原先规划的警戒线。
4、专业市场发育不良。江北区大型专业市场除了以观音桥农贸市场为代表的区域性龙头市场外,总体发育不良。
5、市场法制监管体系、监测调控体系、商业信用体系亟待完善。
6、面临周边主城区激烈的竞争压力。(三)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机会
1、随着“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最具活力商贸中心”发展战略的确立,江北区作为重庆主城区五大商贸中心之一,这将为江北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巨大动力。
2、江北区“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的确定,“商贸拉动战略”、“城建推动战略”的积极实施,为商贸流通业发展调整提供了战略方向。特别是大力实施商贸拉动战略,全区商贸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增长质量得到了全面提高。
3、重庆城市建设北移东下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北部城区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这为江北商贸流通业发展带来了极大机遇与良好条件。
4、江北区商贸流通业发展已经拥有坚实的基础,这为江北区商贸发展调整提供了基本前提。
5、重庆中央商务区把江北城定位为商贸发展为主,这为江北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四、商贸流通业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商贸拉动”战略的实施力度,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完善服务功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商贸流通与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塑造江北区商贸流通业特色,提升商贸流通业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努力建设完善的现代化商贸流通体系,建设重庆北部商贸中心。
(二)发展原则
1、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
2、市场导向。坚持以市场为主导,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建立有进有出的培育机制。
3、创新发展。坚持以创新为动力,推进机制、体制、技术、观念和管理创新,提升商贸流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注意避免盲目发展、低水平重复扩张和克服发展环境条件不均衡等体制性因素。
4、协调发展。注重城乡和区域的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和区域共同繁荣;重点与全面的协调发展,以点带面,全面发展;产业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注重资源和市场的统一协调,充分利用市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与规范的统一协调,保持稳定发展。
5、突出特色。根据江北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产业发展差异,分析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主要约束条件和限制条件,确定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目标、重点、战略任务。
6、可持续发展。坚持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人自身的全面发展的“四位一体”的发展观;坚持速度、数量、质量、效益、结构的五统一,并以结构变化推动流通业的发展和增长;坚持增长与资源的持续性和环境的承受力并重,大力发展循环型现代商贸物流业,实现商贸流通业可持续发展;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相结合,立足区域功能和地位,以外延扩张为主。
(三)发展思路
以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促进消费增长为主线,以重大商贸项目为支撑,坚持规划先行、政策引导、优化服务、统筹兼顾,合理进行网点布局,科学调整商业业态,“建设三大体系、推进四个层面、形成三大中心、培育三大品牌”,建设重庆北部商贸中心,即实行“3433”计划。其中,三大体系指市场体系、流通组织体系和保障服务体系;四个层面指构建中央商务区、中心商圈、商业特色街和专业市场、社区商业服务中心四个层次商业服务网络;三大中心指商贸中心、商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三大品牌是指全力打造购物消费乐园、现代物流中心、商务总部基地三大现代服务业品牌。
★以大型项目支撑商贸。大型商贸项目的建设,不仅是项目所在地区域开发的引擎,也是支撑商贸发展全局、全面实现商贸发展目标的基础。
★以CBD引领商贸。CBD是全市商业发展的地标,以商贸和商务的紧密联系为基础,CBD的建设将为江北区的商贸发展开拓新的领域,注入新的活力。
★以物流发展提升商贸。江北区已具有建立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区位优势、传统优势和物质基础,必须把打造物流业作为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未来五年,以寸滩码头和观农贸农产品物流中心为基地,整合现有资源,工业物流与农产品物流并举,发展多种运输方式互补的联合运输形态和综合运输配送体系,是江北商贸流通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以核心商圈带动商贸。以观音桥商圈为核心,强化整合力度,高起点建设江北区的各大商贸区域,把江北区建成集传统商业、时尚商业、休闲商业、体验商业、人文商贸、绿色商贸、诚信商贸、和谐商贸、循环商贸为一体的现代商贸服务业集聚区,进一步凝聚人气与商气,成为区域商贸流通发展的高地。
★以市场发展推动商贸。围绕“买周边,卖全国,买全国,卖周边”的发展思路,建设和培育一批大中型商品交易市场,为江北区商贸进一步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增强江北区商贸流通业幅射能力。
★以旅游休闲联动商贸。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实现休闲旅游与商贸的良性互动。
(四)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十一五”末,把江北区建设成为经营门类齐全、服务功能完善、辐射范围广泛、购物环境优美、商业特色突出的商贸大区、强区、名区,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之一,重庆北部商贸中心,重庆市CBD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市商贸流通业的增长极之一。
★商贸功能健全,能够有效满足现代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要。
★商贸作用明显,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商贸布局合理,业态定位准确,业态结构符合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规律。
★重大商贸项目发展潜力巨大,重点商贸企业充满活力。
2、具体指标(2020年末)
(1)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2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5%。
(2)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增加值达到3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8%。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5%。
(4)社会商品销售额达到25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0%。
(5)商贸流通业就业容量达到25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0%。
(6)商业网点营业面积达到340万平方米,年均增长率为16%。
(7)餐饮业营业收入达到20亿元,实现增加值7亿元、从业人员达到8万人。
(8)物流业营业收入达到60亿元,约占江北区地区生产总值的30%。
(9)现代流通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12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6%,占社会商品销售额的50%以上。
(10)连锁经营销售额达到58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5%。
(11)市场交易额达到28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5%。
(12)商贸辐射范围:
★中心辐射范围:江北区及相邻的渝中区、沙坪坝区、渝北区、北部新区等地区,服务人口300万人以上;
★次级辐射范围:上述地区外的重庆市辖区县及川东、川南等地区;
★边缘辐射范围:滇、黔、甘、晋、鄂、豫等地区。
五、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空间布局与发展重点
江北区的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布局依托《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确定的区域生产力布局,结合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方向,确定江北区的商贸流通业的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
(一)商贸流通业布局背景
根据《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江北区区域生产力布局为“两江三段九片区”构架,即将嘉陵江、长江划分为上中下三段九大片区。按照“深度开发上段、强化拓展中段、大力推进下段”的思路,突出流域经济特色,实行分类指导。上段包括石马河、大石坝、观音桥、华新街、五里店、江北城六个街道辖区,重点发展以商贸、金融、中介服务和房地产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形成以商贸、商务为重点的都市核心经济圈;中段主要是寸滩、铁山坪、郭家沱街道,重点建设寸滩港区、港城工业园区和铁山坪生态区,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和都市生态旅游业,形成具有临港经济特色的“港城新区”和新兴产业带;下段主要由鱼嘴、复盛、五宝三镇组成,以推进城镇化为重点,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和重庆东部新城(鱼嘴组团)、复盛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都市型特色农业,成为江北区城市和工业拓展区。重点发展九大功能片区包括江北城中央商务区、观音桥商圈、滨江休闲居住带、寸滩现代物流区、石马河农产品集散区、鸿恩寺公园片区、港城工业园区、铁山坪生态区、鱼嘴新城区。
按照江北区“十一五”规划的生产力空间布局,江北城中央商务区重点突出商务功能,培育以金融、商务、会展、旅游和信息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商贸、房地产等配套服务业,“十一五”期间基本形成中央商务区的雏形;观音桥商圈围绕购物、休闲、餐饮、生态四大主题文化,以观音桥步行街、北城天街、金源时代购物广场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引导企业准确定位,合理进行业态调整和网点布局,激发商圈活力,成为有全市重要意义的北部商贸中心;滨江休闲居住带充分利用江岸江景资源,精心打造“动感北滨”,加快发展餐饮娱乐、休闲观光等产业,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努力形成以江北嘴为核心,沿两江东西两翼展开的滨江画廊和城市宜居带;寸滩现代物流区以建设现代物流中心为目标,以寸滩港和太平冲货运编组站为主要载体,依托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体系,培育仓储、包装、分拨、运输、信息咨询等产业,成为长江上游及西部地区最大的江海联运物资集散地;石马河农产品集散区主要是做大做强观音桥农贸市场,推进蔬菜、水果、水产、粮油、干副等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完善金融、运输、仓储和信息交互平台等服务设施,建成辐射整个西部农产品供应市场的现代化农产品集散基地;鸿恩寺公园片区依托片区独特的地形地貌,实施统一开发,建成旅游观光、市民休闲的大型城市生态公园,同时,依托公园加快周边地区的开发和配套建设;港城工业园区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扩展园区面积,重点培育以汽车、电子电器和物流装备制造为龙头的产业集群,积极发展日化、医药、新型材料等产业,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成为江北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铁山坪生态区全面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生态特点,培育佛教文化,完成旅游、休闲、度假、会务、康乐等功能的建设,建成重庆都市旅游胜地;鱼嘴新城区大力发展第二产业,配套发展商贸房地产等服务业,成为以工业为主体,三次产业配套发展的城市扩展区。
(二)商贸流通业布局总体思路
“十一五”期间,江北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点是继续培育和完善“一圈两翼一城一带一片”。
“一圈”指观音桥商圈,规划期内继续建设完善观音桥商圈,创建中国著名商业街。
“两翼”指五里店-黄泥磅、大石坝-石马河两大区域,规划期内要更加重视这两个商业副中心的发展,以培育新的商贸增长点。
“一城”指江北城CBD,是重庆CBD的重要组成部分,功能定位为重庆中央商务区的商务中心区。
“一带”指北滨路经济带,以江北区已经出台的《江北区北滨路商业功能定位和业态布局规划方案》为指引,规划北滨路在观光旅游、运动休闲、购物消费等方面的功能定位,打造成与南滨路齐名的城市名片。
“一片”指江北东部沿江下段地区,包括寸滩、鱼嘴、郭家沱、铁山坪、复盛、五宝地区,规划以寸滩物流基地为龙头,带动这一地区的商贸发展。
按照江北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引导传统商业经营方式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变,提升江北区商贸流通业整体水平,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商贸,支持商贸企业建设物流配送网络,大力推动流通现代化:
——以观音桥步行街、金源时代购物广场、北滨路沿线等“两点一线”为重点,完善购物、美食、商务、休闲、娱乐五大功能,合理布局,以购物中心、主力百货店、综合超市、特色专卖店、便利店、折扣店、网上商店等业态为依托,促进商贸流通企业错位经营,协调发展。
完成观音桥步行街扩建工程,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改造原观音桥农贸市场,建成与商圈整体协调一致的新亮点。
——围绕汽车、文化教育、信息产品等新兴消费热点,高起点引进商贸企业,形成经营门类齐全、服务功能完善、辐射范围广泛、购物环境优美、商业特色突出的北部商贸中心。
——推动生产资料市场建设,发展汽车零配件、花卉、再生资源、建材等专业市场。
——积极发展社区商业,建立完善的社区商业服务网络。
——完善农村供销服务网络,实施在乡镇建立连锁超市、村社建立便民商店的“双建工程”,2020年,建成50个绿色农村商业服务网点。
——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土地等政策,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重点支持观音桥农贸市场、世纪新都百货、重百江北商场等大型商贸企业加快发展。大力培育金源时代购物广场、新世界百货的商业购物氛围,提升人气。
(三)观音桥商圈
1、布局概述
(1)区位
该商圈的区域范围以观音桥步行商业街为中心,沿建新东西路、南北路两条轴线,北以红黄路为界,南经华唐路,东接长安大道鲤鱼池A线道路,西至渝澳大道,区域面积5.08平方公里。该商圈是未来重庆中央商务区的一部分。
(2)商贸功能分区及定位
充分考虑现有业态及借鉴国际零售业态发展趋势,观音桥商圈主要分为五大功能区,即:商业购物区、商务酒店金融区、文化休闲娱乐区、餐饮娱乐休闲区、中高档住宅区及居民社区。功能定位∶以大型百货店为龙头,以购物中心为核心,以专业店、专卖店、超市、便利店、折扣店为骨干,以连锁经营为基本组织形式,集中引进布局一批大、特、名、老、精品店,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商业极核。
①观音桥商圈功能模式
购物+商务酒店+金融证券+餐饮+文化娱乐+休闲健身+观光旅游等七大主打功能
②观音桥商圈主力业态业种模式
大型购物中心+大型百货+大型综合超市+大型专业卖场+大型餐饮+大型多厅影院+大型主题公园等七大主力业态业种
③观音桥商圈特色商业街模式
步行商业街+专业商业街+地下商业街
(3)发展与调整重点
观音桥商圈以购物为主。“十一五”期间,观音桥商圈继续围绕生态、休闲、商业、饮食四大主题文化,加快实施观音桥步行街三期建设工程,完善购物、美食、商务、休闲、娱乐五大功能;以购物中心、主力百货店、综合超市、特色专业专卖店、便利店、折扣店、网上商店等业态为依托,合理进行业态调整和网点布局,加快发展竞争力强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和总部企业,提高观音桥商圈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观音桥商圈品牌影响力,增强观音桥商贸中心聚合辐射能力,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都市商业新格局,成为“重庆名片、城市客厅、市民乐园、消费天堂”,成为中国著名商业街。
在观音桥商圈的规划建设中,还要把握好以下几个转变∶在业态调整的理念上,由注重商厦建设向注重商圈建设转变,商业网点的设置将从量的扩张逐步转向质的提高;在业态调整的功能开发上,由传统商业区功能向商业、商务区的复合功能转变,注重品牌,注重商旅结合;在业态调整发展目标的确定上,由同构化竞争向错位竞争转变。突出错位性特色经营,业态布局趋于合理,竞争趋于有序;在业态调整文化内涵的塑造上,由注重表象的繁荣繁华向注重文化内涵、人文环境转变;在业态的现代流通方式上,注重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
2、商业网点布局
(1)零售业
①主力百货店
观音桥商圈主力百货店20xx年已达5家,经营面积16.86万平方米,占观音桥商圈商业设施面积的12.97%,市场份额占全区24%。观音桥商圈高中低档次相结合的主力百货布局已基本完成,百货市场各层次已达到饱和程度,观音桥商圈不宜再重复引进百货店。
至2020年,观音桥商圈主力百货店以观音桥步行商业街为中心,集中布局在观音桥步行商业街和观音桥北城天街步行商业街等商业集聚地,局部分布在北滨路董家溪段,形成相互呼应之势,凸现观音桥商圈购物功能。主力百货店商业设施面积控制在35万平方米,主力百货店铺数量达到8家。支持香港城、阳光城、华音商场、渝北商业大厦等小型百货调整转型为主题式专业专卖百货。
观音桥商圈各主力百货要通过定位错位、风格错位、商品错位、服务错位、营销错位等多角度、多层次的错位经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从装修风格、卖场布局、货品陈列、商品组合、促销推广、顾客服务等每一细微之处,使消费者享受到与众不同的购物乐趣。
②购物中心
观音桥商圈建成的大型、特大型市区购物中心20xx年已达2家,社区购物中心1家,经营总面积57万平方米,占观音桥商圈商业建筑面积的43.85%。重庆主城区渝中、江北、南坪、九龙坡、沙坪坝五大商圈建成和在建的市区购物中心亦达到10家。观音桥商圈不宜再重复建造购物中心。
至2020年,观音桥商圈购物中心商业设施面积控制在57万平方米,大型购物中心数量保持在2家。
金源时代购物广场定位市区特大型多功能综合购物中心,重点突出“一站式”购物和消费,全方位满足消费者各类需求;北城天街购物中心定位市区中高档时尚购物中心,重点突出购物功能,以餐饮、娱乐、文化、体育、休闲为配套;黄金海岸购物中心定位社区购物中心,重点发展品牌专业店,辅以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新建的10万平方米煌华国际商城以酒店、餐饮、购物、休闲、娱乐为主,重点打造总部经济平台。
各类购物中心应高度重视市场定位和特色经营;高度重视购物中心的易达性、展示性、景观、节点、商业文化底韵、整体营销管理;高度重视研究周边商业市场环境,突破以满足购物功能为主的传统业态组合,合理配比购物中心的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业态业种,通过准确的市场定位、合理的商品布局规划、有效的招商组织、持续的经营管理创新,在与周边商业的竞争中获取主动并保持长久不衰。
③大型综合超市
观音桥商圈20xx年已有大型综合超市3家,经营面积3万平方米,占观音桥商圈商业设施面积的2.3%,市场份额占全区5%。
结合重庆北部区域人口变化和不同业态的替代效应,观音桥商圈大型综合超市在总量上尚有一定发展空间。
至2020年,观音桥商圈大型综合超市总量规划8家,商业设施面积控制在10万平方米,布局上注重合理分散选址,避免“扎堆”设店,无序竞争。
家乐福金观音店突出食品加强型特色,重点以建新东西路至渝澳大道沿线的消费者为目标顾客;重庆永辉观音桥超市突出生鲜加强型特色,重点以观音桥商圈核心圈及其附近的消费者为目标顾客;重庆中百仓储超市突出农副土特产加强型特色,重点以建新北路至红旗河沟沿线及红旗河沟周边的消费者为目标顾客;力帆易初莲花超市重点以红黄路沿线的消费者为目标顾客;金源时代购物广场超市重点以建新南路、华唐路沿线消费者为目标顾客。
观音桥商圈各大型综合超市应根据所处位置不同,着重满足本地域消费者的需求,并注重突出各自经营特色。要以提升各自在商圈内外的市场占有率为目标,在经营商品大同小异的情况下,采取“低成本、低毛利、低价格、无假货”的经营方针,努力提高整体营销能力、畅销商品开发能力、生鲜食品经营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等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
④家居建材商店
观音桥商圈20xx年已有主力家居建材商店4家,经营面积10万平方米,占观音桥商圈商业设施面积的7.69%,市场份额占全区13.36%。
观音桥商圈主力家居建材商店主要有专业建材市场、专业建材商场和专业建材超市三种业态,现有家居建材商店基本能满足各层次消费者一站式购全的需求。
建玛特、青田家私等专业家居建材市场适应现阶段生产和流通格局,迎合传统消费文化,兼有产品展示和销售双重功能,满足了以中高层为主的各层消费者价廉物美的需求,具有较大的生存空间;商社建材将市场化经营与超市经营的优点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集家装设计、材料供应、施工管理、环境检测、售后保障为一体的专业建材商场;东方家园建材超市以先进的营销观念、一流的超市化管理和服务,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将与传统家居建材市场互生共存;金源家居建材装饰摩尔商城提供高雅的购物环境,提供较多的建材装饰商品供消费者选择。
观音桥商圈各类业态的家居建材商店要通过错位经营,共荣共生,形成良好的建材“生态商圈”。
⑤专业店、专卖店
观音桥商圈20xx年专业店、专卖店经营面积21.36万平方米,占观音桥商圈商业设施面积的16.4%。主要经营家电、药品、书籍、办公用品、服装服饰、家居饰品、个人护理用品等。
观音桥商圈现有百货商场与专业店、专卖店营业面积之比为1:1.27,尚未达到中心商业区商业成熟阶段1:3的国际通行标准。为此,观音桥商圈在限制重复引入大型综合百货业态的同时,还应大力引入品牌连锁专业店、专卖店、特色餐饮店、商业老字号店、个人趣味店等小型名店、特色店。
规划2020年发展专业店3000个,营业面积控制在48万平方米;专卖店900个,营业面积控制在22万平方米。百货商场营业面积与专业店、专卖店之比达到1:2,接近国际通行标准。
引导现有中小型传统百货店向品牌专业店方向转型,鼓励现有专业店、专卖店调整布局和商品结构,向购物中心、特色商业街集中,主打经营具有现代商业气息和传统文化特色的商品。鼓励盘活观音桥农贸市场存量资产,分离批发功能,创造条件向主题或专业卖场等新行业、新业态转变,做大现代服务业功能。
⑥便利店、折扣店
观音桥商圈便利店、折扣店发展薄弱,店铺数量少,档次低,业态形式不规范,缺少特色,远不能满足消费需求。观音桥商圈应大力发展便利店、折扣店。
便利店、折扣店作为超市的补充业态,给消费者带来距离、时间、商品、服务等诸多方面的便利。随着观音桥商圈商务区、居民新区的开发建设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迎合居民即时消费、小容量、应急性要求的便利店、折扣店将成为满足新的消费需求的有效途径。
规划2020年发展便利店、折扣店1500个,营业面积控制在16万平方米。
发展便利店、折扣店应避免目标顾客模糊和缺少特色两大硬伤,明确以目标顾客定位来调整经营商品。以提供充满青春活力商品组合的学生型;以高品位、时尚型商品组合的白领型;以家居商品、实用商品为主,开设洗衣、织补、缝纫等“家庭保姆功能”为有效补充的社区型;以服务大众,商品选择接近大众消费群体需求的生鲜食品型等,突出“便利”这一特色,搭载生鲜食品、餐饮、修理、洗衣等多元服务功能,为消费者提供一体化、品牌化的零售服务。
观音桥商圈还要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代理制、多式联运、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增加服务品种,提高服务水平,增强就业能力,提升产业素质,促进服务业全面快速发展。
(2)商业街(特色市场)
至2020年,观音桥商圈围绕餐饮、旅游、信息产品等消费热点,规划培育发展壮大6条特色商业街,即观音桥步行街、金源不夜城地下商业街、观音桥中华美食城、北城天街美食乐园、北都名特小吃街、望海花卉专业街。
——规划打造观音桥中华美食城。提速建设观音桥步行街三期工程,拓宽改造观音桥农贸市场周边街巷,让位于道路、广场、景观、绿地、停车场。提炼打造具有主题建筑风格特色的餐饮商业设施,重点引进中华及巴渝名特小吃、中西快餐、主题休闲餐饮等特色餐饮。
——整合打造北城天街美食乐园。以观音桥北城天街步行商业街建成开街为契机,整合提升北城天街周边区域的餐饮及休闲娱乐资源,对北城天街购物中心板块、茂业百货板块、洋河休闲娱乐美食街板块、同创国际商场板块的餐饮及休闲娱乐企业重新进行整合定位、整体策划,使北城天街及周边区域的美食文化和商业文化交错互补,融为一体。
——引导打造金源不夜城休闲娱乐酒吧街。调整金源不夜城地下商业街业态布局,重点引进与时代俱乐部、量贩KTV等现代娱乐业相关配套的特色酒吧、茶吧、咖啡吧、水吧、网吧及洗浴、美容、美发、美体等休闲企业,突出主打,做强特色。
——策划打造北都名特小吃专业街。引导初具特色经营发展条件的邦兴北都合理选址,准确定位,实行统一策划、统一设计、统一招商、统一管理模式,重点引进中外名特风味小吃,打造北都名特小吃专业街。
——培育打造泰兴e世界特色市场。支持泰兴电脑城创新业态,顺应消费者一站式购全需求,培育打造集电脑、通信、家电、电子、办公产品于一体的大型品牌综合化专业特色市场。
现有的观音桥步行街、望海花卉专业街2条特色商业街,要通过加快实施观音桥步行街二、三期工程,改善环境,突出主题,提升商气,独树一帜。
(3)其他商业设施
观音桥商圈重点发展嘉陵公园、海洋公园、鸿恩寺公园、方特科技乐园4大各具特色的休闲游乐基地。
——嘉陵公园和嘉陵广场片区,围绕休闲文化主题,突出城市生态景观特色,形成市民休闲旅游基地;
——海洋公园片区,围绕海洋文化主题,形成集海滨风情、海洋植物观赏、高台滑道、乘筏滑道、螺旋滑道、竞赛滑道等水上娱乐项目为一体的市民休闲健身基地;
——方特科技乐园,围绕科技游乐主题,打造银河广场、太空山、恐龙危机、生命之源、飞跃极限、西部追忆、影视特技表演、文明之光、儿童乐园等游乐科技项目,形成市民休闲游乐基地;
——鸿恩寺大型城市公园,围绕独特的地形地貌,建成高档次的主城最大生态绿化公园,形成市民休闲观光基地。
(四)五里店-黄泥磅区域
1、布局概述
(1)区位
一点六线。“一点”即指五里店转盘为中心,“六线”即指五黄路、长安路、滨江路、五江支路、红五路、五唐路一线。
(2)商贸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布局:商务区+商贸区+文化娱乐区+饮食区
①商务区:五江支路一线,重点培育成为商务区。依托便利的交通,着眼于未来市政府的迁建,兴建一批风格独特、环境优美、设施一流的智能化商厦、会展中心、中高档宾馆酒店(5-6家)、商场和休闲娱乐设施,引入国内、外驻渝办事机构和商务机构,满足举办大型会议、各类外事活动和商务活动以及高层次消费的需要。
②商贸区:五里店转盘为中心的“点”,重点培育成为商贸区。依托便利的交通和一批即将建成的商住楼、住宅小区以及前期所形成的市场基础,大力打造。实现业态合理,布局科学,商业文化特色鲜明,消费环境舒适,聚集辐射力强,有浓郁的都市现代商业氛围,并进一步改善环境,提高档次,扩大规模,增加绿化面积,完善灯饰工程,改善购物环境,建设灯光夜市,塑造城市商业街区的整体形象。加快建成五里店广场,重点发展家居建材市场,建设百货店与大型超市,使该商贸区真正能成为融购物、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商贸中心。五黄路、红五路、五唐路在高档住宅基础上适当发展社区商贸街区。
③美食文化娱乐区:滨江路重点培育成为美食文化娱乐区。
④饮食区:五里店茶园交易市场至黄桷树,培育成为饮食区。一是恢复烧公鸡一条街的美誉;二是大力引进规模大、品味高、有特色的餐饮企业。
(3)发展重点
随着江北城CBD建设的全面实施,商业也随之不断加温。五里店区域将以商务为主。
2、商业网点布局
市场业态定位:专业批发市场+大店+精品店+专卖店+便利店
(1)零售业
①大型商店:积极引进国际或国内的大集团、大公司、大商社落户本地区,如麦德隆、家乐福、沃尔玛、百盛、重庆商社、新世纪等商贸企业,其中,大型百货店1-2家,大型超市1家,大店主要建在五里店商务区和商贸区。
②精品店:重点打出“精品”“名品”牌,设立品牌店和精品店。精品店主要建在五里店商务区和商贸区。
③专卖店:积极引导和鼓励国内外知名厂家或企业来本地区开设各种专卖店,以名牌效应带动地区商贸发展,提高层次和水平。专卖店主要建在五里店商务区和商贸区。
④便利店:便利店主要建在本地区的居民住宅区、主干线公路以及车站、医院、娱乐场所、机关、团体、企事业所在地。
(2)市场
①专业批发市场:以国内最大的仓储式装饰建材连锁超市之一的东方家园建材连锁超市为基础,加快发展家居建材区域中心;借助5.5万平方米超大营业面积以及超前硬件设施的东方灯饰市场,在与南坪等灯饰广场的竞争中,把该市场培育成地区性的特色市场。
②要素市场∶积极依托重庆人才市场、重庆国际劳务市场、重庆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重庆北部地产交易市场、重庆北部房产市场等,形成北部商贸中心的要素市场体系。
3、重大商贸项目
建设中的阳光100城市广场项目,是五里店片区的建筑综合体。商业功能定位为家具家居专业市场和区域性社区组团商业服务中心,业态定位为超市、折扣店、便利店、专卖店、连锁店、专业店等,建成后将成为五里店地区的商业地标。
五里店集贸市场二期工程,位于五里店街道建新东路,总建筑面积约4.6万平方米,建成后将形成以灯饰批发为主的综合性批发市场。
(五)大石坝-石马河区域
1、布局概述
(1)区位
大石坝-石马河区域含大石坝、石马河地区,不含滨江路。
(2)商贸功能分区
大石坝地区结合旧城改造,调整经营结构,提高经营档次,重点发展以装饰建材为主的专业批发市场。同时根据该地区的特点,向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等业态发展,兴建一批功能齐全、设施先进、规模适中的商场、超市、酒店等商业设施。
石马河地区重点发展以“观农贸”为主的专业批发市场。兴建一批功能完善、设施先进、规模适中、档次较高的商场、超市、酒店等设施,为居民生活和市场发展服务。
(3)发展重点
大石坝-石马河区域以市场为主。
2、商业网点布局
(1)零售
——做强重百超市与重客隆超市,使其成为该区域的标志性零售业态;在此基础上,发展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
——新建一个上万平方米的单体百货店或连锁百货店。
(2)餐饮
大石坝区域兴建一些具有特色的餐馆与酒店,带动大石坝地区的餐饮业,带动娱乐、休闲业的发展。
石马河区域打造松石路饮食一条街、江北农场农垦路旅游休闲服务一条街。
(3)社区商业
随着大石坝村整体开发的推进,兴建一座社区服务大楼,主要以家政服务、文化教育、休闲娱乐为主,形成社区服务中心。
石马河区域配合城市社区建设步伐,完善次级、边缘商业市场,具体布局:在石子山老街、重庆仪修厂家属区、重庆华渝仪表总厂、重庆通用厂家属区、重庆化工研究院家属区、重庆金笔厂家属区、重庆织造厂家属区、重庆搪瓷厂家属区等地建设一定规模的次级或边缘市场,与新建、改建的住宅区及居民生活相配套,逐步形成社区商业服务网点。
(4)市场
——齐祥1000多亩用地规划定位为建材市场,建成后带动大石坝地区装饰建材专业批发市场的发展。
——调整原有农贸市场的结构,进行重新定位,可将农贸市场定位为名特优产品市场,避免原有市场结构的雷同,从而促进市场定位更加合理。
——形成汽车消费服务区。利用大庆村一带现有的维修门面,使其上档次、上规模,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项目,创造具有特色的汽车销售、维修、清洗、加油、装饰一条龙服务。
——做大做强观农贸农产品物流中心。按照“一四八”规划格局(即:一个中心、四大板块、八大服务体系),在现有特色市场基础上,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交易档次,调整经营结构,细分农副产品市场,增加科技含量,发展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实现组织创新与管理创新,进一步完善农副产品的集散、结算、信息传播、形成价格等功能,努力建设完善的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体系,做大做强“观农贸”品牌,建成“西部最大,全国一流”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力争在3-5年时间内,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2020年成交规模达到150亿元。
3、重大商贸项目
目前大石坝-石马河区域在建及拟建的大型商贸项目有∶
——金三角汽车销售、维修一条街。以雪屿、华威汽车销售维修企业为龙头,带动雪屿、金三角等商业门面汽车销售市场,形成大石坝地区汽车销售中心,形成规模市场。
——新大势洋房商业步行街区。项目占地30亩,其中商业设施面积2万平方米,建成大石坝地区核心商业之一,预计20xx年建成。
——玉祥·金质街区。位于冉家坝南桥寺区域的中心地带,紧邻观农贸,规划定位为滨河特色美食街、社区配套商业区。
——维丰·南桥苑。项目位于江北南桥寺正街中心转盘,商业面积为1万平方米,商业规划为打造一个休闲消费娱乐的场所,有滨河特色美食街、综合餐饮区、休闲娱乐区、零售购物区、社区配套商业区,以中档、品牌、格调与时尚为特点。定位为富有区域文化特色与良好景观特色的消费场所,打造为南桥寺社区商业第一街。
——明瑜恒康商业步行街(观农贸小商品批发市场)。项目位于江北区南桥寺中心,总建筑面积为26000平方米。是观农贸物流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江北城CBD
1、布局概述
江北城CBD地形呈半岛状,位于重庆城市核心区域,嘉陵江长江交汇处,与朝天门、南岸弹子石隔江相望,面积约2.05平方公里,是重庆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是重庆CBD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规划,江北城将被规划为一个以金融、商务、文化、休闲为主,集超大规模及现代化的交通网络为一体的,具有国际水准的中央商务区,将集中建设城市的金融中心,商务办公写字楼以及一系列包括大剧院,科技馆在内的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商务办公区、综合服务区、混合使用区、休闲娱乐区和配套居住区五大功能区,总用地面积205公顷,新建总建筑面积560万平方米,其中写字楼264万平方米,占新建总建筑面积的46.2%,酒店55万平方米占新建总建筑面积9.8%,商业配套81万平方米,占新建总建筑面积的14.5%,文化娱乐48万平方米,占新建总建筑面的8.6%,居住117万平方米,占新建总建筑面积20.9%,2020年将初具规模,20xx年全部建成。
江北城CBD的商贸布局将根据江北城的城市功能定位和功能分区,规划为商业中心区、商务办公区、特色商业街、娱乐休闲区等部分。
2、主要商业网点分布
(1)商业中心区
分别在“记忆之城”和“未来之城”设置两个商业中心区。“记忆之城”安排院落式办公机构、商业服务、休闲娱乐、服务咨询以及住宅等设施。“未来之城”充分体现集约高效的土地使用效率,展现现代商务办公区繁荣向上的形态特点,集中安排商务写字楼、金融办公机构以及酒店、购物中心和住宅等混合使用设施。两个商业中心区的空间联系以“古今之门”为分界标志。
(2)商务办公区
商务办公区重点发展的核心是建成国际化办公基地、数字电子化办公、商务接洽的理想场所和CBD对外信息、物资、人才等流通枢纽和管理中心。作为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商务中心区,将构建CBD稳固产业链的重要基地,将汇集国内外主要金融机构网点、营造出金融中心的浓郁气氛,世界一流的商务办公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高效、多能、全方位的中枢式经营氛围和高速发展通道。
(3)特色商业街
特色商业街包括在“未来之城”的商业旅游步行街、“记忆之城”的专业特色街区以及江北嘴滨江沿线的餐饮休闲街。
“未来之城”的商业旅游步行街在“未来之城”的核心区域选址布局,位于城市之光——江北城公园——科技馆——大剧院这一中轴线上,以集购物餐饮、休闲体验为一体,突出休闲商务CBD主题。主力业态为购物中心、大型综合超级市场、大型专业店、精品专卖店、休闲餐饮店。配套设置电影院、信息中心、图书廊以及娱乐休闲设施。
“未来之城”的商业旅游步行街的配套区域向下延展。根据前期设想,在江北城CBD560万平方米的地上建筑之下,地下将形成112万平方米的现代城,以商铺、娱乐、文化功能为主,而其大部分集中在以城市之光——江北城公园——科技馆——大剧院这一中轴线的下面。
“记忆之城”的专业特色街以两个主题分区域布局。一是以重庆大剧院为核心,以传统民居和古城文脉保护街区为为依托,建立舞台艺术展示、交流、观赏、教习基地,打造“重庆百老汇”文化旅游街区;二是以古今之门为核心,以都市看台和公共憩园为依托,兴建“巴渝城”巴渝文化大观园。
江北嘴滨江沿线的餐饮休闲街商业功能定位主要体现在为都市观光旅游、休闲娱乐、时尚生活提供的服务上,商业功能定位可以称之为“游憩商业区”(RBD)——具有旅游吸引物、能够吸引大量旅游者和市民的商业区,同时兼具会展和商务功能。
(4)娱乐休闲区
娱乐休闲区主要安排在城市开放空间之中,成为CBD的活力要素,由中央公园、滨水观光区、滨水游乐区、休闲山谷和体育公园五部分组成。其中,中央公园将建有科技馆、文化馆、大剧院、民居博物馆等。娱乐休闲区的商业业态以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超市为主,辅以美发、茶楼、酒吧、照相等生活服务设施。
3、重大商贸项目
(1)城市之光
“城市之光”位于江北城中央位置,三栋超高层建筑构成的“城市之光”,将成为江北城的标志性建筑,其中一栋限高300米,另两栋限高240米,总建筑面积超过45万平方米,占地50亩,配备6万平方米地下停车库,成为江北城的金融商贸中心,与解放碑隔江而望。
(2)“文化之旅”休闲商业街
依托重庆大剧院和重庆科技馆,以都市旅游线路为主线,培育“文化之旅”休闲商业街。
(七)北滨路经济带
1、布局概述
(1)区位
江北区北滨路东起江北城,西至石门大桥,南临嘉陵江与渝中半岛和沙坪坝区相望,全长11.68公里。依据《江北滨江路沿线土地规划方案》,北滨路内侧开发项目控制范围约7平方公里。
(2)商贸功能分区
根据《江北区北滨路商业功能定位和业态布局规划方案》,北滨路主要功能定位为观光旅游、运动休闲、购物消费,从单一的餐饮业态走向复合业态。整条北滨路规划为东西两段∶东段从江北嘴至黄花园大桥,定位为餐饮一条街,由“北滨美食文化天地”、“北滨名车专卖世界”、“北滨运动健身长廊”、“北滨水际风情线”四大商业板块构成;西段从渝澳大桥至石门大桥,规划成一条由大型购物广场、社区商业等构成的商贸带,其商业配置以大型购物中心、大型社区商业中心、休闲用品专卖店、精品店为主。
(3)发展重点
根据《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北滨路商贸流通发展重点为商贸商务、餐饮娱乐、休闲观光等产业。
2、北滨路商贸发展的优劣势
北滨路经济带商贸发展拥有明显的优势∶交通四通八达,开放通透,有利于人气聚集;品牌实力开发商聚集,开发项目投资大、规模大、档次高,有利于滨江商贸经济带的建设及培育;金源时代购物广场近50万方的超大商业体量能为北滨路带来非同寻常的集聚效应,这对北滨路商贸经济带的建设有着强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北滨路还具有江北城中央商务区的辐射效应和后发优势。但与起步较早的南滨路相比,北滨路也同时具有一些劣势,如开发滞后、商业氛围差、欠缺主题景观、面临南滨路的竞争威胁等。
3、重大商贸项目
目前滨江沿线大型地产项目共有10个,总占地面积2605亩,总建筑面积524.6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为143.96亿元,其中,已竣工面积为110万平方米,在建面积为76.6万平方米,在建及拟建的大型商贸项目有∶
(1)太阳城∶位于五简路刘家台,其中商业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预计投资4亿元,主要采用商住分离模式。商业功能初步定位于社区商业+主题特色街+家居卖场,商住楼底商部分发展社区商业,社区内街打造丽江特色的主题旅游风情街,滨江沿街商业设施分为三部分:一个3万平方米左右的类似瑞典“宜家”品牌的软家居卖场;一个5万平方米左右的假日酒店;一条餐饮、酒吧街,餐饮将排除本地餐饮,主招外地特色的招牌餐饮,酒吧以飞镖、沙壶球等运动为主题,与北滨路的运动、健康定位互动。该项目预计20xx年11月全部完工。
(2)春森彼岸∶位于建新东路陈家馆,其中商业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采用商住分离模式。商业功能初步定位于大型社区商业服务中心,社区内侧商业设施将吸引大型百货入驻,以满足周边近5万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沿街商业设施以传统餐饮为主,辅以茶楼、休闲餐饮、保健等业种,与东侧的太阳城经营错位,互为补充,相互促进,打造出新的北滨餐饮带,吸引江北区、渝北区、渝中区等区域的消费者。该项目将于2020年全部完工。
(3)东源华居∶位于建新东路大兴村三钢厂片区,商业面积和功能定位待定。预计20xx年底开工。
(4)招商地产董家溪项目(未定名)∶位于渝澳大桥与重庆工商大学B区之间,商业面积等具体指标未定,具体建设日期待定。
(5)金砂水岸∶位于董家溪红砂碛23、24号,其中商业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商业功能定位为社区商业和滨江餐饮,商业规划以品牌中餐为主体,文化酒吧为辅助,休闲娱乐为补充。项目将于20xx年4月整体竣工。
(6)金源时代购物广场∶该项目位于北滨路中段董家溪,总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商业设施共40万平方米,主要包括三部分:君豪商务酒店、方特科技乐园和金源时代购物中心,其中购物中心由上海百联集团和北京居然之家联合经营。
(7)鹏润国际公寓∶位于江北区大水井,商业面积等具体指标未定,预计20xx年底开工,20xx年完工。
(8)北国风光∶位于建新西路52号,其中商业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预计投资3.3亿元,商业功能将以社区商业服务中心为主,满足猫儿石地区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同时,北滨路临街商业辅以滨江餐饮,与天赐龙都的临街餐饮联合打造成为北滨路西段的餐饮街。项目将于20xx年12月完工。
(9)天赐龙都∶位于大石坝街道郑家院红花梁,其中商业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投资4000万元,采用商住分离模式,沿江商业设施定位于餐饮,社区内部配以百货业,采用对外整体招商方式。项目将于20xx年12月底完工。
(10)东方港湾∶位于大石坝渝江村300号,其中商业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预计投资6000万元,商业功能主要定位为社区商业服务中心,约2万平方米的约克风情街将建成为一条长约300米的英伦风情商业文化休闲街,集合餐饮、娱乐、百货等业态。项目将于20xx年5月整体竣工。
(11)美味新天地:该项目位于江北区北滨路石门段,总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商业规划为一个文化休闲广场,1个博物馆,3幢独立餐饮建筑,1层地下停车位。商业形态和建筑风格沿用“上海新天地”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加上经典现代主义风格。
(八)东部沿江商业片区
1、布局概述
东部沿江商业片区是指除“一圈两翼一城一带”以外的寸滩、鱼嘴、郭家沱、铁山坪、复盛、五宝地区,该地区作为观音桥、大石坝区域的延伸和有效补充,应充分利用交通、港口和休闲旅游资源的优势、以满足消费者和促进工、农业发展为目标,继续推进现有网点的整合和新的商贸服务设施的建设。该区域重点发展以现代物流、城市休闲旅游度假、社区商业服务、中心镇商业为主的现代商贸流通业。
2、主要商业设施布局
(1)重庆北部地区现代物流基地
以寸滩港、鱼嘴深水码头建设和郭家沱港的改造为契机,以公铁水联运和集装箱业务为依托,以港城工业园区、东部工业新城(鱼嘴组团)制造业基地为基础,以寸滩物流园为核心,培育汽车摩托车和零部件、机电设备等为主的专业物流配送基地,构建以水运、集装箱运输为主的国际物流服务。鼓励发展网络物流、多式联运、区域配送和专业配送为主导业务模式、培育仓储、包装、分拨、运输、信息咨询等相关产业。
——寸滩地区。规划建设寸滩现代物流基地。将寸滩现代物流区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及西部地区最大的江海联运物资集散地。寸滩港物流基地规划占地面积1500亩,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
——鱼嘴地区。规划建设以深水港码头和铁路站为依托的物流仓储中心,占地2500亩。
——郭家沱地区。重点建设郭家沱滚装码头现代物流基地,主要是码头改造及物流储备。建设黄泥村农贸市场、锣旗寺至街心花园商业一条街、黄泥村——锣旗寺商业一条街、铜锣峡温泉餐饮一条街。
(2)大力发展中心镇商业
鱼嘴、五宝、复盛三镇是江北区典型的城乡结合地,三镇共有总人口6.27万人,农业人口占87.99%,农业是主导产业。但根据江北区“十一五”规划,三镇的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因此该地区应以鱼嘴、五宝、复盛镇为中心重点发展中心镇商业服务,加大对传统百货商店的改造力度,大力发展新兴商业业态,加强农村商业网点的建设,推进以第三方物流服务为主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3)积极发展城市休闲旅游业
充分利用周边观光生态农业相结合,在各中心旅游点建设集观光、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游憩商业中心,重点建设铁山坪生态旅游文化中心、望江温泉餐饮一条街、铜锣峡温泉餐饮一条街,积极发展城市休闲旅游业。
(4)完善社区商业服务
以规划建设中的房地产业项目为基础,如鱼嘴化工园居住区、金鑫花园,重庆渝能产业集团寸滩项目、重庆琼海实业集团复盛项目、铁山坪高档别墅区等,根据社区的消费层次设立品牌店、精品店、专卖店、中小型超市、便利店和家政服务、文化教育、休闲娱乐业等,满足社区居民生活。
六、流通现代化发展战略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大力推进商贸流通制度、管理、网络、业态、从业人员素质等现代化建设,广泛应用先进的流通理念、流通方式和流通手段,加快实施流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现代服务业和农村放心店等新型流通业态,不断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是江北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积极推进连锁经营方式
“十一五”期间,江北区商贸流通产业要积极推进连锁经营信息化、规模化、组织化和规范化。围绕品牌、资产运作,通过直营连锁、特许连锁、自愿连锁等经营模式,整合改造分散经营的杂货店、小店铺,积极发展连锁超级市场、连锁便利店、连锁专营店、连锁百货商店等业态,加快建立连锁企业集团,支持其运用品牌、管理技术等优势发展连锁网络。引导城市连锁店、专卖店向农村延伸,向市内外扩张,到2020年全区重点培育发展20户不同行业的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力争10户成为重庆连锁百强企业。
(二)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十一五”期间,依托重庆其他大型综合性物流中心,加强“数字江北区”和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抓好管理体制创新与整合,加快建设寸滩物流基地和观农贸物流中心,构建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规模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较强的大型现代化物流企业,引进3-5家国内、国际知名现代物流企业进入区内,全区物流规模力争超过100亿元。
(三)积极稳妥推进电子商务
重点加快“数字江北区”和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内部和企业间资源共享,特别是连锁经营企业要加快电子商务的应用,积极探索传统零售方式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逐步提高网上交易比例。到2020年,电子商务网上交易规模达到10亿元。促进银企合作,推广信用卡消费,扩大刷卡结算覆盖面。
(四)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现代服务业包含金融服务、商贸物流,旅游娱乐,信息中介,房地产业,教育培训,科技服务,文化产业,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等等众多门类。“十一五”期间,重点要以城市公用事业体制创新为契机,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公用事业发展;以银行、证券、保险改革和金融创新为契机,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以扩大对外开放为突破口,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以中央商务区建设为契机,整合发展会展、旅游、娱乐业;以市场化、专业化为方向,着力提高专业服务业水平。大力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七、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由区级领导牵头成立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商委。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形成合力,共同营造良好的商贸发展氛围,保证商贸流通产业“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的完成。区商委和商圈办合理分工,加强协调配合。
(二)严格执行商业网点建设规划
把商业网点建设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新建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场和市场,在核发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许可证之前,由商贸主管部门出具商业网点规划的确认意见书。城市黄金地段和繁华街道规划应预留商业网点建设用地,预留建设用地未经规划和商贸流通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动用。
(三)落实商业结构调整资金
根据渝府发〔20xx〕62号文件精神,由区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建立商业结构调整资金补充机制,用于改善商贸流通产业环境、打造流通平台、调整升级商业业态、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等,为政府公共服务方面的建设项目提供贷款贴息,充分发挥结构调整资金的引导作用。
(四)完善优惠政策,对重大商贸项目实行最优惠政策
用好重庆市和江北区两级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产业的优惠政策,并根据形势发展适时进行补充完善。在不降低原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针对招商情况,对于事关商贸流通产业提档升级的重大项目确立政策倾斜范围,实行最优惠政策。
(五)深化政府服务职能,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1、建立企业联系制度。对重点商贸企业和商贸项目,建立市级领导和部门联系制度,区级领导和部门定期对所联系的企业和项目进行考察调研,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经营活动中或引进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建立特事特办制度,发放特事特办卡。各职能部门对持有特办卡的企业所提的合理意见和建议,由区商贸领导小组办公室督促落实。交通、市政、交警等部门对重点企业的货物配送车辆给予上下货物方便,对在干线和其它公共场所停靠的,可实行按点定位管理。工商、物价、卫生防疫、环保、市政、房管、质监、公安等职能部门,凡涉及到重点企业的收费,一律按最新收费标准的低限收取。重点企业于国家法定节日在商场门口举行的节日促销活动,在不影响人车通行的情况下,市政等部门要大力支持,不得收取占道费。
3、实行“一事(企)一议”。即引进国际、国内500强中的商贸企业和中国商业企业20强或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的商贸企业,可采取一事(企)一议政策。
(六)加强市场监管,提高管理效率
做好市场监测调控工作,完善市场信息快速反应系统,提高生产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预警和调控能力。强化部门协作,建立协调交流机制、互动机制、日常工作机制,共同做好对商贸流通产业的服务和市场监管工作。
(七)促进产业融合,构建大商贸格局
在“大商贸、大流通”的框架下,第三产业的内部必须强力融合才能形成合力,特别是旅游、休闲、娱乐等行业的资源能够低成本快速转化为商贸流通能力。为此,需要在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协调下确立相应的工作重点。
(八)加强队伍建设,优化人才环境
制定商贸流通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开展商贸流通产业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竞赛,不断提高商贸流通产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加强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专业技术人员和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环境,注重商贸流通产业人才的引进。
(九)城乡联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按照分区分级的规划标准,建立和完善商贸流通体系,在大力推进主城区商贸流通建设的同时,对社区商业和中心镇商业不偏不废,积极扶持,重点指导,争取谋求一个城乡联动发展的大好局面,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十三五粮食发展规划


小编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十三五粮食发展规划》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对网友有用。

十三五发展规划

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为加快**市粮食经济发展进程,创新粮食经济发展模式,保持区域粮食市场稳定。依照我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规定,按照中央和地方国民经济“十三五”规划精神,结合我市粮食行业现状及可行性发展,特制定“十三五”期**市粮食流通管理工作规划及发展思路。

一、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的要求,充分发挥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确保全市粮食安全,搞活社会粮食流通,大力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粮食经济,创新亮点,做到适当,市场稳定,实现农民增收,增效,做大做强粮食产业,推动我市粮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一)优化粮食收储体系,确保储备安全。

严格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湖南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落实国家最低保护收购政策,适时启动托市粮收购,切实管好各级静态储备粮、动态储备粮、临时代储粮,积极配合北粮南运的转运和疏散。进一步改善粮食仓储设施条件。建成和完善六大仓储基地。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在搞好本级储备粮收储、管理的基础上,力争市级粮储存量达到粮食主产区要求,确保存粮库点和仓库符合储存条件,全市储备粮油的储存达到“一符四无”(一符即账实相符,四无即无虫害、无变质、无鼠雀、无事故)标准,确保区域粮油安全。

(二)粮食执法体系及粮油检测体系建设。

“十三五”期间,粮食执法机构进一步健全,管理更加精细化。通过转变职能,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对全社会的粮食统计,及时为农民和企业提供信息服务,为粮食生产、粮食收储、粮情检测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全面落实《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规划(2015-2020)》及省、市粮食管理办法,粮油市场管理更加规范,企业经营更加有序。到“十三五”期末,粮油流通监管系统更加完善。健全和完善粮食质量检验检测机构,进一步提高检测人员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准。重视产品质量的检验和监督,积极发挥粮食部门的监管职能,在粮食产品从加工、储藏、运输等环节落实监管职责。

(三)打造具有**特色的高档优质稻米产业工程。

充分发挥“全国产粮大县”优势,依托自然的气候环境特点,在稳产高产的基础上,把握高品质稻米标准,大力实施优质稻米产业工程。争取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土质优良、气候适宜、水源干净的大围山、张坊等地区为基地,建立高档优质稻生产区,实施有机化种植,为市民提供优质放心米。在我市现有粮食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引导以粮食购销公司、红旗米业等粮食龙头企业为主体,主推1-2个高档优质稻品种,集中连片推进粮食种植优质化、区域化、规模化,建设和形成布局合理、优质、稳定的高档优质稻粮源生产基地,改善种粮效益。

(四)打造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粮食食品品牌。

重点扶持“**河”粮食品牌,争创“绿色食品”、省“名牌产品”。积极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打破地区、部门和所有制界限,有效整合各种资源,优化结构,扩大规模,组建集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科研于一体的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集团。充分发挥粮食品牌的扩散效应、产品聚合效应,以优良产业和名优品牌为核心,整合商标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实行统一品牌、统一质量、统一包装、统一经营,打造强势品牌,形成产品系列,提高产品档次,扩大知名品牌市场份额。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粮食仓储设施、储备粮油管理和应急网点建设。

建立和完善东盈、南丰、西满、北盛、百宜、永安六大中心储备库,完成百宜、西满粮食储备库的新建和整体搬迁,建立健全粮食储备管理科学化、智能化、机械化运转系统。普遍推广应用散粮装卸、机械通风、谷物冷却以及环流熏蒸系统,逐步推广应用自动施药系统,推广运用计算机台帐管理、电脑测温,提高我市粮食仓储管理智能化水平。严格按照《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湖南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加强市级储备粮油管理力度,每年开展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切实管好市级储备粮油,确保储备粮油安全。落实粮食应急管理预案,建立乡镇(街道)应急网络机制,应急网点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二)加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

依法行政和行业指导是《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责。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系统的粮食行政管理体系,对全社会粮食行业实施有效的管理。同时,要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对粮食企业、粮食经营户有效服务,提高管理实效。一是加大对《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宣传力度,在市域范围内开展粮食流通政策法规等知识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法治氛围。二是加强依法管粮力度。粮食局每年与工商、质监、卫生、物价、公路等部门开展一至二次粮食联合行政执法,对全市从事粮食收购加工的企业和个体户进行执法监督检查。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加强粮食收购市场的监管,确保不向农民“打白条”,确保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在全市的全面落实。三是加强对经营企业、经营者粮食经营台帐的监管及全社会粮食经营企业经营情况的统计和监管,严格粮食收购资格的办理审核工作。四是加强对市场粮食销售动态的监测、购销调控力度及市场粮油质量的监测检验工作,确保粮食市场的稳定。五是加强粮油食品安全管理。联合食安、质药监、工商、卫生等部门加强对粮食、食用油的生产、销售监督执法,确保市域粮油食品安全。

(三)培育和发展粮食龙头企业。

粮食龙头企业对调节市场,确保粮食安全,稳定和增加农民收入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促进地方粮油事业的发展。完善国有粮食企业的收购延伸点,提高国家粮食企业的粮食收纳能力。加大粮食收购企业、加工企业、用粮转化企业、主食化产业企业的扶持和发展,着力打造以“**河”为品牌的粮食中高端产品加工企业、以玉米、大豆加工为主体的粮食转化饲料加工行业、以面粉加工为主体的主食产业、以茶籽、油菜籽为主要加工原料的食用油加工企业、以五谷杂粮为主的酿酒行业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品牌,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使其进一步上规模、上效益、上水平,成为我市粮食产业和发展粮食经济的龙头。在我省稻米深加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积极引进稻米深加工项目,鼓励永安军粮加工基地(红旗米业)、百宜粮食加工基地等国有粮食加工企业与中储粮等企业合作,加快稻米深加工技术的转化,形成粮食加工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整合,鼓励企业通过联合、兼并,整合粮食产业资源,引导广大中小粮食加工企业主动向龙头企业靠拢,组团运营,发展产业集群。

(四)切实推进粮食产业化工程。

做优粮食产业,积极推进粮食产业化工程。加快**市超级杂交稻丰产高效示范及高档优质米工程建设,打造国内一流粮食食品品牌。积极鼓励土地有序流转,让土地适度集中,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建设和形成布局合理、品质优良、产量稳定的高档优质稻粮源生产基地。加强粮油品牌建设,整合市内粮油企业各种资源,优化结构,努力打造知名度高、市场份额大、消费者依赖的粮油名牌产品。积极发挥政府引导和企业的自主创新作用,建立健全粮食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加大无公害、绿色环保和有机粮食产品生产。

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为全面完成**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市档案局领导班子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探讨,结合“十二五”期间全市档案事业发展状况和“十三五”期间档案工作的重点与难题,做了周密的酝酿和部署,为更好地找准 “十三五”规划的编制重点、编制难点,从而准确把握规划的编制方法,形成了较为稳妥的编制对策。下面,就**市档案工作发展情况谈谈“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思路和想法。

一、编制“十三五”规划的基本情况

为进一步促进“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我们首先对“十二五”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和评估,找出了影响规划实施的问题和不足,调整了“十二五”期间部分的实施指标,为编制“十三五”规划打下了基础。同时,根据全省档案事业“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基本要求,我们拟就档案法制、档案信息化、档案馆工作、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档案人才工作等六个方面进行规划实施,确保“十三五”规划既保证全面,又突出重点,并能反映**地方特色,找准一条适合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档案工作新路子。

二、“十三五”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十三五”时期,全市各级档案部门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建设档案强市为总目标,深入围绕把**打造成为“**石化基地、**明星城市、**省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一县”的目标定位,坚持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的科学思路,全面提升档案工作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与水平,积极构建监管有力、特色突出、服务高效、体系完备的档案工作新机制。

三、主要任务

(一)档案法制工作

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依法完善档案执法监督机制,强化档案行政执法检查,依法规范档案工作,积极开展权力事项清理、编制并完善责任清单与权力清单。同时深化档案法律法规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门户网站、档案展厅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省档案工作条例》,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的档案法制意识。

(二)档案信息化工作

按照《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将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纳入**市信息化建设的总格局,着力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加强档案信息化基础建设,配备开发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系统、电子档案移交管理系统、数字档案利用系统。 推进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积极开发应用档案馆、室电子文件在线归档的统一管理,推动档案信息化资源的网络化共享进程。加速馆藏档案数字化扫描工作,对馆藏档案分期分批进行数字化扫描,3年内完成全部馆藏档案的数字化扫描工作。

(三)档案馆工作

大力推进档案馆各项基础业务工作,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搭建档案工作一站式服务平台。一是加强馆库基础设施建设,配齐新馆库房智能密集架,装配恒湿消毒净化设备,根据馆库布局安装足够的防火设备,确保馆存档案资料的完整安全。二是深化档案馆基础业务建设。严格执行《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国家档案局令9号),认真编制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细则,依法开展到期档案的接收,围绕本市重要历史事件、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知名人士、支柱产业等大力开展特色档案的征集活动,制定并完善档案馆各项管理制度,做好馆藏档案资料的分类统计,利用馆藏档案资料不断开发、提炼档案信息产品,深化档案利用服务,切实树立档案工作“大服务”理念,围绕把**打造成为“**石化基地、**明星城市、**省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一县”的目标定位,多角度全方位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三是加强档案安全防范管理。加快档案数字化扫描步伐,对重要档案逐步实行异地备份,确保档案实体安全,安装并维护好入侵报警、电视监控、防盗屏障、周界报警等设施设备,构筑安全防范的坚实堡垒。

(四)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

严格执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全省档案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切实加强对全市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修订完善**市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归档文件整理办法,做到应归尽归、应收尽收,监督指导归档单位年度立卷合格率达到95%以上。抓好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认定,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归档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等级认定,不断提高归档单位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水平。

(五)农业农村档案工作

认真抓好乡镇和行政村两级档案室建设,从农村居民对档案资源的利用需求出发,加强涉农档案管理,做好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党务、政务等现行文件的公开工作。依照《**省档案局、**省农业厅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档[xxxx]6号)文件精神,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档案管理工作。

(六)档案人才工作

继续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引进和培养档案工作优秀人才,通过内部培养、外地交流等方式不断优化档案干部队伍结构。大力开展档案人才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进一步提升全市档案干部队伍的整体水平。建立档案专业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不断拓宽档案干部发展空间和晋升渠道,增强档案干部队伍活力,造就一支忠于职守、开拓创新、廉洁勤政、业务精良、奋发有为的高素质档案人才队伍。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将档案事业建设列入本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将档案工作列入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加大对档案事业人、财、物的投入,确保档案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本市经济增长速度。

(二)深化监督。对本市档案工作依法开展监督检查,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省档案工作条例》的要求,做好档案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依法保障档案事业健康发展。

(三)抓好防范。切实改善档案保管条件,认真落实防火、防盗、防光、防尘、防潮、防有害生物和防污染等一系列防护措施,并做到保管与保密两手抓。

(四)加大投入。切实加大对档案事业发展经费的保障力度,合理编制档案工作经费预算,按照每卷(件)档案每年不低于2元的标准落实档案馆日常管理维护费用。

欢迎阅读范文人网《十三五规划商贸流通业发展建议》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工作计划的优质专题,请访问:十三五规划心得体会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