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畜牧业发展规划

人类应该控制自己,实现有计划的成长。如果我们的任务十分庞大且重要,必须要提前撰写一份方案,方案对未来开展工作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你知道如何写一份方案吗?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XX区畜牧业发展规划,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为适应我区畜牧业转型的需要,促进转型期尽快完成,加快我区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步伐和小康社会的建设,特制定本规划。

一、 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为目标,以规模化养殖、协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标准化规范为手段,全面推行畜牧战略,尽快让畜牧业成为我区农民致富的主要手段。

(二)基本原则

1.突出发展规模化养殖

规模化养殖是我区畜牧业转型的主要标志,也是畜牧业发展到现阶段的一个必然趋势,集中精力抓好规模养殖是今后我们的主要工作,因此要采取得力措施促进这一进程的快速实现。

2.实施多元开发

坚持市场运作,通过政府推动、示范带动、效益推动和对外招商等行为,实现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和各种经济成份积极参与畜牧业生产。

3.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坚持牢固的,立足发展现代畜牧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实施,实现环境资源、效益和发展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二、 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07年,使我区猪、牛、羊、禽的存栏量分别达到26万吨、6万头、30万只和300万只;出栏分别达到45万头、3.6万头、50万只和500万只;全年肉蛋总产达到6万吨,畜牧业产值6.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年度规划见附表)。

(二)技术目标

三元杂交猪推广率达到90%以上,山羊改良率达85%以上,黄牛改良率达100%,家禽实现土洋结合,土种占20%,引进品种占80%。

禽疫病强制免疫率100%,产地检疫率100%,畜产品检验率100%。

全面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申报3个以上无公害品牌。

(三)行业目标

规模养殖比重由目前的30%提高到60%以上,存栏3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户达300户、500只以上的规模养禽户300户,着力培育万头猪场和6万只养禽场等大型养殖场,力争得到国家产业资金的扶持,实现养殖场和市场直供连接。

建立猪、牛、羊、禽四大产业基地,按照《XX区优势畜产品基地建设建设方案》的要求,到2007年基地建设要初具规模。

以畜牧局为牵头单位,成立养猪、养牛、养羊、养禽四大产业协会,到2007年初要实现协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使全区养殖业同一步调发展,强化养殖业与市场的衔接,增加养殖效益。

建设2-3个畜禽产品专业交易市场,扩大本地产品的市场号召力,放开畜产品流通市场,特别是生猪交易市场,防止人为操作畜产品价格,杜绝坑农事件的发生。

到2007年底,基本完善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培养和使用一批素质高的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人员。

三、 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加快发展畜牧业,是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工作之一,是落实中央一号、省委8号和市委4号文件精神、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因此,各地要把发展畜牧业放在日常工作的主要日程中,甚至可以把畜牧业的发展作为特事来特办。要根据本规划的要求,结合各自的生产特点,认真制定本地畜牧业的发展规划,并严格按规划认真实施。

(二)切实执行“政企”、“技企”联系制度

“政企”、“技企”联系制度,是政府和业务部门与规模养殖户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养殖户解决生产难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执行好本制度,可以使广大规模养殖户免除许多后顾之忧,一心一意扩大生产。因此,要制定操作性强的量化指标,以便政府对联系人员进行监督和评比表彰。

(三)优化环境,促进发展

制定切合实际、能够广泛吸引资金、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优化畜牧业发展环境。减免畜产品生产、流通、储运和交易等中间环节的收费,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优势服务,开辟绿色通道。

(四)区、乡两级政府每年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良种补贴和防疫体系建设,对成立农民合作组织和养殖协会进行资助。农业综合开发、扶贫资金等专项资金重点向畜牧业倾斜。金融部门应加大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力度,重点解决畜产品收购、营销、加工的贷款,支持养殖大户进行规模生产,要积极运用税收、贴息、提供担保等形式,多渠道吸纳民间资金畜牧业,鼓励打工回乡人员从事畜禽养殖。鼓励畜牧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承包和创办实体。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凡区外资金到我区搞养殖、办加工、做营销除享受规定的招商优惠政策外,还可在土地使用、税收减免、商务活动等方面享受更加优惠政策。

(五)加强,搞好示范

重点是做好养殖大户的培训。不仅要做好标准

XX区畜牧业发展规划来自小编整理,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F132.com精选阅读

畜牧业工作考评办法


畜牧业工作考评办法

畜牧业工作考评办法
 ××乡20xx年畜牧业工作考评办法
为深入实施畜牧业养殖工程,科学评价畜牧业发展成果,加快农村经济由种植业主导向养殖业主导转变,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评范围
××乡辖区内的各村委会
二、考评机构
乡畜牧业养殖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综合考评项目及指标
综合考评采用百分制计分方法(详见下表)版权所有
参评项目
指标
标准分值
1养殖专业村建设
完成乡下达的任务指标
10
2新增农牧结合户
完成乡下达的任务指标
5
3新增养羊户
完成乡下达的任务指标
20
4家畜改良
⑴牛冷配点、羊改良点
⑵奶牛良种补贴
完成乡下达的任务指标
5
5畜禽疫病防治
完成乡下达的任务指标
20
6青贮饲料作物种植
完成乡下达的任务指标
5
7草原生态建设
⑴草场禁牧
⑵制止乱开滥垦草原
⑶退牧还草项目
按要求完成禁牧工作有效制止乱开滥垦草原完成县下达任务指标
25
8创新工作
⑴做出突出贡献,发挥典型引导作用
⑵积极迎接上级检查、参观、验收
对畜牧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按要求完成迎检工作
10
四、考评办法
1、参评项目第1、2、3项指标,以乡畜牧业养殖工程领导小组的检查验收为准,完成任务得标准分,完不成任务按比例减分。
2、参评项目第4项第⑴项指标分值2分,第4项第⑵项指标分值3分,两项指标以县家畜改良站检查验收为准,完成任务得标准分,完不成任务按比例减分。
3、参评项目第5项指标,以县兽医站检查验收为准,完成任务得标准分。年内发生“五号病”、禽流感疫情或其它重大传染病,该项不得分。
4、参评项目第6项指标,以县草原站检查验收为准,完成任务得标准分,完不成任务按比例减分。
5、参评项目第7项第⑴项指标分值10分,以县草原监理所平时检查和县禁牧督查组督查情况为依据,达到禁牧要求得标准分。禁牧期内,县草原监理所每发现偷牧一次减0.5分,县禁牧督查组在督查中每发现偷牧一次减2分;参评项目第7项第⑵项指标分值10分,年内无乱开滥垦草原现象得标准分,年内每发生一起乱开滥垦草原现象该项不得分;参评项目第7项第⑶项指标分值5分,按照完成任务达到验收标准得标准分,完不成任务或质量不合格按比例减分。版权所有
6、参评项目第8项第⑴项指标分值5分,以县农牧业局平时掌握情况为依据,由乡畜牧业养殖工程领导小组考评决定,在畜禽养殖、饲草料种植加工利用、家畜品种改良、畜禽疫病防治、草原生态建设等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对全县畜牧业生产起到典型示范和引导推动作用,得标准分值,否则该项不得分;参评项目第8项第⑵项指标分值5分,以县畜牧养殖工程领导小组掌握为依据,对在畜牧业生产中,积极迎接区、盟检查验收及各级参观的得标准分,否则该项不得分。
7、牧业年度牲畜总量、奶牛、肉鹅养殖等项任务指标仅做为考核参考,不做为具体考评内容。
20xx年8月1日

高西沟村畜牧业开发规划



高西沟村畜牧业开发规划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

高西沟村是的畜牧业生产,历经四十多年的创业奋斗。土地利用“三三制”格式到2001年全面贯彻县委、县政府的“四个一”工程,畜牧业生产已在全村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截止2002年底全村存栏羊子1110只(其中小尾寒羊460只,白绒山羊650只);存栏肉牛90头、存栏猪62头、鸡1100只,全村人工种草面积达到1200亩,灌木林面积 达到1500亩,人均牧业收入760 元。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饲养规模小,管理粗放,设施滞后,科技含量低,效益差,服务体系不建全。规模化、产业化的格局没有形成,还没有把畜牧业发展作为农村主导产业来抓。

二、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1、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高西沟现有人工草地1309亩,灌木林1500亩。经济林1173亩,现有700亩的农作物秸杆,加上各类野草、树叶,年干饲草产量近200万公斤,能够满足存栏2600只羊和200头牛的发展需要。

2、养羊、养牛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具有发展产业化的结构基础,目前全村羊存栏已达1110只,牛90头,羊品种以白绒山羊和小尾寒羊为主,牛已秦川牛为主。

3、自上而下,对发展养羊、牛生产认识明确,群众养羊、养羊热情高,信心足,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易引导,易推行。

4、羊、牛产品市场前景看好,羊肉、牛肉属高蛋白,低脂肪食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缮食市场的调整,羊肉、牛肉及其制品的需求量将会逐年增加,同时羊皮、牛皮、羊绒的制品也成了热门货。市场开发前景光阔。

三、规划指导思想

高西沟畜牧产业发展的主导思想是: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先导,立足村情打基础,整体联动求发展,通过典型示范、龙头带动、强化基地建设、推进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实现区域化布局、科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

在具体实施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行以草定畜,秸杆利用,舍饲养殖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相统一。

2、坚持适度规模原则。根据村内情况,发展饲养20—60只以上的养羊户77户,饲养2-8头的养牛户60户,同时对所饲养的羊、牛建档立户,科学管理,力争建成全县良种羊牛生产基地。

3、坚持科技兴牧原则。抓紧科学技术,典型示范,普及推广实用技术,提高养羊、养牛的科技含量,促进养羊、养牛业由粗放的数量型向集约的质量效益型转变。

4、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通过市场导向,龙头带动,走产业化开发道路。

四、建设目标

利用当地丰富的饲草资源和群众积累的丰富 状畜经验以及可靠的技术依托,促进养羊、养牛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效益型发展。(详见下表)

高西沟村建设目标规划表

高西沟村畜牧业开发规划来自小编整理,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XX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决定



关于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决定
为鼓励、支持畜牧业的发展,加快我区畜牧业发展步伐,作如下决定:
一、把发展畜牧业作为我区农业奋力崛起的战略重点
发展畜牧业是把我区农副产品和劳动力两大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现实选择。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性,抢抓当前畜牧业发展面临的良好机遇,积极推进我区畜牧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以国家惠农政策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规模养殖为重点,以强化防疫、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为手段,以政策支持、增加投入为保障,全面提升我区养殖业综合水平,推进我区由养殖业大区向畜牧业强区迈进。
总体目标:用3-5年的时间,全面实现我区畜禽品种优质化、养殖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畜产品无公害化,部分达到绿色标准;生态养殖小区占规模生产的30-40%,基本实现产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畜产品总量增长30%以上,规模饲养量占饲养总量的70%以上,无规定疫病区建设达到疫病控制标准,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
三、努力提高畜牧业整体生产水平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提高生猪和家禽生产档次,加快发展肉牛、肉羊生产,扩大奶业生产。加快优势畜产品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建立形式多样的养殖小区,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的优势产业群,从而形成合力,发挥科技、人才和市场优势。
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促进养殖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生产无公害畜产品,申报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努力打造我区优势畜产品品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切实加强畜牧养殖技术和知识的,积极引进畜禽优良品种、推广秸秆开发利用、种草养畜及畜牧生产新技术,强化科技意识,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
四、完善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
乡级畜牧兽医站是我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主要力量,是直接面向养殖户的服务性机构,各乡、镇、街道要在办公用房、示范点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不断完善乡级畜牧兽医站建设。
加强畜禽改良站点的建设和保护,鼓励集体和个人从事畜禽品种改良工作。严格执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加强对种畜禽生产经营的管理,保护广大养殖户的利益。
五、加强动物防检体系建设
各地要切实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制度,同时抓好动物疫病的计划免疫,对重大动物疫情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以保证我区动物防疫目标的全面实现。
要加强对动物检疫队伍的管理,不断提高检疫人员的业务素质,实现我区动物及其产品的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市场检疫、运输检疫达到100%,确保我区畜产品质量安全。
六、建设完善的畜产品市场体系
继续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的建设,鼓励采取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及网上交易等形式,拓宽畜产品流通渠道,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健全和完善市场规划,规范行业行为,引进竞争机制,实行公平竞争。
要加强对兽药、饲料等畜牧业生产投入品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畜产品质量标准,加强对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督。加强信息服务,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网络。做好畜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信息的收集和发布,为养殖户和消费者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正确引导生产、流通和消费。
七、实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战略
倡导农民成立互惠互利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充分发挥他们内联外引的作用,鼓励这些组织与国内外大企业签订生产合同,实行跨区域产业化合作。
重点引进和培育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强的畜产品加工企业,以充分发挥其带动能力。引导并帮助龙头企业与养殖户建立稳定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畜产品加工水平,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畜牧业向产业化发展。
八、加大投入,增强畜牧业发展活力
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将动物强制免疫疫苗配套经费、激励性发展贷款贴息、奖励基金、防疫工作经费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各乡、镇、街道也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增加对畜牧业的投入。
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畜牧业,对者给予土地、资

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保证投资者利益得到合理的保护。
九、加强领导,保障畜牧业快速发展
区政府成立畜牧工作领导小组,乡、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组织,将畜牧工作纳入乡、镇、街道年度考核目标和任期考核目标,签订目标责任书,每年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实行重点管理和组织帮扶。
整合政府各部门、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大力支持畜牧业的发展。计划、畜牧等部门要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帮助各地抓好龙头企业、养殖小区和基地建设,做好良种、技术、信息、市场等服务工作;财政、金融部门要在融资方面加大对养殖业的扶持力度;商务部门要抓好流通体系的建设;招商部门要把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引进作为重要工作目标之一;工商、公安、卫生、交通、环保等部门要协助畜牧部门搞好畜牧执法,确保畜牧产业和畜产品的安全;宣传部门要加大对畜牧业致富典型的宣传,引导社会力量投资畜牧业,发展畜牧业。

加快畜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行动实施方案


加快畜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行动实施方案


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不断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做强产业,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确保生产不滑坡,农民增收不徘徊,畜牧业发展好势头不逆转。结合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
我县的畜牧产业发展,在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经过多年的努力,通过实施扶持百户畜禽养殖大户、县级良种猪扩繁群场、畜牧扶贫、生猪标准化养殖等项目建设,产品总量不断增加,品种结构逐步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产业化经营水平逐步提高,现已发展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末,全县生猪存栏244969头,出栏163157头,同比增加38460头,出栏率66.6%;大牲畜存栏75109头,其中牛存栏68074头,出栏8896头,同比增加2453头,出栏率13%;存栏山羊32179只,出栏16075只,同比增加3380只,出栏率50%;禽存栏576870羽,出栏778388羽,同比增加74043羽,出栏率135%。全年完成肉类总产12906吨,同比增加2081吨,增长19.22%;农业人均占有肉类82.13千克;禽蛋产量196.6吨,同比增加57.8吨,农业人均占有禽蛋1.25千克;实现畜牧业产值26536万元(现价),同比增加3168万元,增长13.6%,占农业总产值的34.97%。农民人均家庭经济收入约40%来自畜牧业,畜牧业的发展为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发展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稳畜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和市委、市政府提升“三个核心指标”、抓“三子”促“三化”、“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快三产”的要求,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巩固和提升已建成的项目成果,积极探索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和打造畜牧业生产基地的目标,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科技为支撑,品种改良为突破,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坚持“品种改良,生产基地建设,整合项目资金,科技服务,市场营销”五位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思路,按照“提高质量,增加总量,择优发展,突出特色”方针,努力实现提质增量的目标,尽快把畜牧产业建设成为我县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二)目标任务
县加快畜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行动项目实施主体为涉及项目的各乡(镇)人民政府和畜牧兽医站。通过实施养殖场(小区)、专业村、循环农业示范点、扶持示范户等项目建设,使畜牧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益有显著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行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在农村经济总收入中比重不断提高,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短平快的长效项目。
建设内容:一是巩固和提升已建成的项目成果,重点是进一步强化技术跟踪服务和扶持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饲养管理水平;二是新建5个育肥猪养殖专业村;三是建设勐捧村象牙沟“草+畜+沼”循环农业示范点;四是扶持养殖示范户100户。
计划,全县生猪存栏267120头,出栏189655头,出栏率71%,良种覆盖率达70%以上;大牲畜存栏75960头,其中,牛存栏68754头,出栏8985头,出栏率13.1%,马属7205匹;山羊存栏35678只,出栏19622只,出栏率55%;禽存栏623585羽,出栏886171羽,出栏率142%;禽蛋产量217吨。肉类总产16132吨,同比增3226吨,增长25%;实现畜牧业生产总值31843万元(现价),同比增5307万元,增长20%。全县年种植优质牧草5000亩;开展科技培训50期,受训人数5000人次以上。
三、生产布局和工作重点
(一)生产布局
立足资源优势,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生产布局:山区、半山区重点发展牛、羊、禽业,坝区重点发展生猪业。
(二)工作重点
在生产上,突出发展生猪业,兼顾牛、羊、禽业生产。重点扶持养猪专业村、循环农业、养殖大户(场),通过扶持重点村、大户(场)来带动和辐射全县养殖业发展,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全县实行养殖基地和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养殖农户+畜牧部门服务”两种模式同时进行,同步推进。
四、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巩固和提升已建成的项目建设成果
重点巩固扶持勐堆大寨生猪养殖小区、凤尾大坝循环农业示范点、育肥猪养殖专业村(5个)、勐捧流水虹羽蛋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具体是:
1.勐堆大寨生猪养殖小区,新建标准化公猪舍20平方米、隔离间20平方米、小区道路100米、饲料加工房和仓库50平方米,购置加工设备1套,改造标准化母猪舍100平方

加快畜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行动实施方案第2页

米,优质饲草种植50亩。
2.凤尾大坝循环( )农业示范点,巩固“林+草+畜+沼”循环农业养猪示范户2户,改扩建标准化圈舍100平方米,引进原项目区的商品仔猪60头以上。
3.养猪专业村(5个),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改造标准化圈舍平方米,配齐圈内功能设施;引进二元杂种母猪100头;种植优质牧草500亩。
4.勐捧流水虹羽蛋鸡养殖场,完善场内基础设施建设,配齐场内动物防疫、消毒等功能设施,引进种鸡3000羽。
5.养殖大户24户,改造标准化圈舍1000平方米,配齐圈内功能设施;引进二元杂种母猪48头;种植优质牧草100亩。
(二)育肥猪养殖专业村建设内容及规模
依托已建成的项目建设成果,扶持新建5个育肥猪养殖专业村(即:南伞镇白岩村硝厂沟自然村和邦小底自然村,勐堆乡勐堆村大寨自然村,勐捧镇勐捧村忙勒自然村、木场乡勐撒村旧街自然村);扶持养猪示范户100户,建设标准化圈舍5000平方米,配齐圈舍内功能设施,实施方式采取各乡(镇)先摸底,报县农业(畜牧兽医)局审定。年户均引进原项目区三元杂商品猪100头以上,种植优质牧草饲料3亩以上,年出栏肥猪100头以上。
(三)循环农业示范点建设内容及规模
新建勐捧镇勐捧村象牙沟自然村“草+畜+沼”循环农业示范点。其中,规模化毛驴综合养殖场1个,建设厂房和圈舍500平方米,购买种公驴10匹,饲养种母驴100匹,种植优质牧草50亩,年出栏毛驴50匹。扶持毛驴养殖示范户10户,户均建设圈舍50平方米,饲养毛驴10匹,年出栏毛驴5匹;种植优质牧草5亩以上。
(四)养殖示范户建设内容及规模
养殖示范户建设100户(其中,扶持养殖大户20户,示范户80户)。
1.扶持养殖大户20户(养猪10户,养牛3户,养羊4户,养鸡3户)。
(1)养猪大户:户均建设和改造标准化圈舍100平方米,配齐圈舍内功能设施;户均引进二元种母猪10头,种植优质牧草5亩以上,年出栏生猪150头以上。养殖技术上严格要求,做到统一品种、统一技术路线,实行dly技术路线,引进原项目区或自产三元杂商品仔猪进行育肥或销售。
(2)养牛大户:户均建设和改造圈舍100平方米,配齐圈舍内功能设施;户均选育本地优良种母牛10头,种植优质牧草5亩,年出栏肉牛20头。
(3)养羊大户:户均建设和改造圈舍100平方米,配齐圈舍内功能设施;户均选育本地优良种母羊30只,种植优质牧草5亩,年出栏山羊50只。
(4)养鸡大户:户均建设和改造圈舍100平方米,配齐圈舍内功能设施;户均饲养商品鸡3000只,种植优质牧草5亩,年出栏商品鸡10000只。
2.扶持养猪示范户80户,新建标准化圈舍2400平方米,配齐圈舍内功能设施,如:自动饮水器、保育箱、保温灯等,引进二元杂种母猪160头,户均饲养2头,种植优质牧草饲料2亩,年出栏生猪100头。
(五)建设畜产品加工厂1个。
(六)加强动物防疫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强化服务功能
1.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完善71个村级兽医室建设;项目实施区动物防疫费用,由县农业(畜牧兽医)局统一安排。
2.完善品种改良体系
修缮县级猪统一供精站(凤尾点)基础设施建设,淘汰当前全县范围内饲养的品质差、生产性能低,不宜于种用的部分种公猪,新建7个猪人工授精网点,配置优良种公猪7头;巩固南伞、忙丙、军赛3个肉牛冻精改良点。
3.科技培训
全县开展科技培训50期,受训人数达5000人次以上。
五、资金来源和管理使用
项目资金以整合县级各部门畜牧业发展项目资金和政策性补贴贷款。为使项目建设顺利推进,贷款扶持覆盖全县范围,示范户实行重点扶持;能繁母猪保险参保和理赔覆盖全县范围。
(一)计划总投资572.6万元,其中,项目资金272.6万元,贴息贷款扶持300万元,投资预算如下:
1.巩固和发展的建设成果(重点巩固扶持勐堆大寨生猪养殖小区、凤尾大坝循环农业示范点、5个养猪专业村、勐捧流水虹羽蛋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计划投资66.6万元。
(1)巩固和提升勐堆大寨生猪养殖小区,计划投资6万元。
(2)巩固和提升凤尾大坝循环农业示范点,建设“林+草+畜+沼”循环农业养猪示范户2户,计划投资3万元。
(3)巩固和提升5个养猪专业村,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40万元。
(4)巩固和提升勐捧流水虹羽蛋鸡养殖场建设,计划投资3万元。
(5)巩固全县养殖大户24户,计划投资14.6万元。
2.新建设育肥猪养殖专业村5个,计划投资50万元。
(1)南伞镇白岩村硝厂沟和邦小底2个育肥猪养殖专业村,扶持养猪专业户40户,户均建设标准化圈舍50平方米,户均补助5000元,计划投资20万元。
(2)勐堆乡勐堆村大寨育肥猪养殖专业村,扶持养猪专业户20户,户均建设标准化圈舍50平方米,户均补助5000元,计划投资10万元。
(3)勐捧镇勐捧村忙勒育肥猪养殖专业村,扶持养猪专业户20户,户均建设标准化圈舍50平方米,户均补助5000元,计划投资10万元。
(4)木场乡勐撒村旧街育肥猪养殖专业村,扶持养猪专业户20户,户均建设标准化圈舍50平方米,户均补助5000元,计划投资10万元。
3.建设勐捧镇勐捧村象牙沟自然村“草+畜+沼”循环农业示范点。新建勐捧镇勐捧村象牙沟毛驴综合养殖场1个,建设圈舍500平方米,计划投资2.5万元;购买种公驴10匹,每头补助资金元,计划投资2万元;扶持养驴示范户10户,建设圈舍500平方米,户均圈舍建设50平方米,户均补助2500元,计划投资2.5万元;户均种植饲草5亩,每亩投资200元,户均补助1000元,计划投资1万元。两项合计计划投资8万元。
4.扶持养殖示范户100户(其中,养殖大户20户,示范户80户),计划投资74万元。
(1)养猪大户10户:户均建设和改造标准化圈舍100平方米,配齐圈舍内功能设施,户均补助5000元,计划投资5万元;户均购买二元种母猪5头,每头补助元,户均补助1万元,计划投资10万元。
(2)养牛大户3户:户均建设和改造圈舍100平方米,配齐圈舍内功能设施,户均补助5000元,计划投资1.5万元;户均购买本地优良种母牛10头,每头补助1000元,户均补助1万元,计划投资3万元。
(3)养羊大户4户:户均建设和改造圈舍100平方米,配齐圈舍内功能设施,户均补助5000元,计划投资2万元;户均饲养种母羊20只,每头补助500元,户均补助1万元,计划投资4万元。
(4)养鸡大户3户:户均建设和改造圈舍100平方米,配齐圈舍内功能设施,户均补助5000元,计划投资1.5万元;户均补助养鸡周转金1万元,计划投资3万元。
(5)扶持养猪示范户80户,户均建设标准化圈舍30平方米,户均补助1500元,计划投资12万元;户均饲养二元种母猪2头,每头补助元,户均补助4000元,计划投资32万元。
6.建设畜产品加工厂1个,计划投资50万元。
7.动物防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科技培训,计划投资24万元。
(1)项目区动物防疫费用,计划投资5万元。
(2)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计划投资8万元。其中:修缮县级猪统一供精站,计划投资3万元;新建7个猪人工授精网点,每个点投资5000元,计划投资3.5万元;巩固3个肉牛冻精改良点(南伞、忙丙、军赛)建设,每个点投资5000元,计划投资1.5万元。
(3)全县种植优质牧草3000亩,计划投资6万元。
(4)全县开展科技培训50期,受训人数达5000人次,计划投资5万元。
全县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扶持养殖示范户300户,户均扶持贴息贷款1万元,计划投资贴息贷款300万元。养殖大户可享受贷款5万元;仔猪育肥示范户可享受贷款2万元。
(二)项目资金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专户管理。根据项目的实施进度,经县畜牧产业领导小组和项目实施小组初验后拨付。
六、主要措施
(一)政策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部门协作,狠抓落实
畜牧业是我县的重要产业,也是有市场竞争力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县直各部门要积极支持畜牧业生产,按照“多部门合作,各记其功”方式促进畜牧业发展。农业(畜牧兽医)部门要切实把畜牧业作为“菜篮子”工程的首要工作来抓,加强生产动态监测和形势分析,准确掌握发展变化情况,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引导小规模散养户适时补栏,加强对饲养户的技术指导,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加大科技推广和动物防疫工作力度,积极扶持和发展生产,增加市场供应。各乡(镇)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切实负起责任,从讲政治、顾大局,心系民生的高度出发,认真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及时解决畜牧业生产、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切实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认真强化防堵、疫情排查、宣传、监测、强制免疫等预防措施,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制。各村委会要真正理解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意义,增强抓好畜牧业的责任心;要进一步加强对畜牧业的领导,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
2.加强组织领导
县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为主抓的领导小组,乡(镇)成立由乡(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组织机构,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考核制,做到责任到岗,任务到人,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实行“县级领导+乡(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村两委班子+养殖协会(理事会)+村民小组长(村民互助组联长)”挂钩制度,以加强对畜牧业的领导。
3.稳定和加强基层队伍建设
为适应畜牧业发展需要,确保《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实施,调动农民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要进一步健全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完善县、乡、村动物防疫体系,固定71个村级动物防疫员,稳定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队伍,有效推进动物防疫队伍专业化建设。
4.加大养殖大户的扶持力度
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的政策,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养殖场(小区)建设、专业村、循环农业建设和培育壮大重点养殖大户作为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的重要措施来抓,扶持一批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畜牧产业化专业村和养殖大户。
5.建立稳定的畜牧业发展投入机制
要建立稳定的畜牧业发展投入机制,县级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5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畜牧业发展。整合县发改局、农业、财政、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科技、民宗等部门涉及畜牧业发展的项目,加大扶持力度。同时,各部门要积极争取省、市项目,努力增加项目投入,支持畜牧业发展。扶贫和农村信用社、农行、农发行等金融部门要把扶持畜牧业作为贷款重点,创新贷款方式,加大支持力度,每户养殖大户给予不低于5万元的贷款。财政局、农业(畜牧兽医)局、保险公司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落实能繁母猪保险制度;加大生猪品种改良、扑杀、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等工作所需经费投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做好肉食品供应工作,保持市场稳定。
(二)技术措施
1.加快品种改良步伐,落实引种双向检疫制度
将品种改良作为畜牧业提质增效、增强行业竞争力的突破口。生猪推行坝区以“dly、pic”为主,山区、半山区以“杜+本”杂交为主的技术路线,项目有关乡(镇)的生猪养殖场(小区)、专业村、循环农业、大户(场)必须统一品种、统一技术路线;牛冻精改良重点建设南伞、忙丙、军赛3乡(镇),品种改良以提高纯度和加快速度为目的。加快良种特别是县、乡(镇)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以满足迅速增长的养殖生产的需求。严格实行部门引种双向检疫制度,逐步规范饲料和兽药经营,确保动物防疫、产品检疫、饲料和兽药监测、产业协调等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2.强化加工营销
高度重视产品营销,通过积极营销推进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主要从三方面做好营销:一是推进畜禽肉产品加工。从多方面扶优扶强加工企业,使他们成为带动畜牧业发展的龙头,通过冷冻肉、火腿、腌制品、熟肉食品加工,大幅度提高畜禽产品加工转化率,延长产业链,增加产业整体效益,夯实规模发展基础。二是培育、扶持营销中介组织。鼓励各类企业参与营销;充分发挥现有贩运户的积极作用,并给予必要支持和引导,规范、壮大、支持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构建畜牧业营销协会。三是加强市场载体建设。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落实投资主体和经营实体,加快生猪(仔、肥猪)和大牲畜交易市场建设步伐。
3.加强科技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采取“业务部门领导+科技人员+动物防疫员”挂钩制度,狠抓措施落实。从畜禽品种优选、饲料配比、圈舍改造、疫病防治、饲养管理等关键环节入手,加强技术总结、创新和指导培训,尽快转变农民养殖理念,提高养殖技术,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效益,走出一条以科技增效益,以效益促规模的畜牧业良性发展道路。享受能繁母猪补贴、保险制度、信贷支持的养殖户必须无条件接受和服从畜牧兽医部门的动物防疫、监督、品种改良、科技培训等技术服务工作。
4.切实抓好动物防疫监督工作
动物疫病防治不仅对畜牧业发展产生全局性影响,而且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认真抓好。要落实“政府负总责,部门各司其职”和“党委保组织,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工作责任制。当前,疫病种类繁多,严重威胁着畜牧业生产发展,也增大了养殖产业的效益风险。各乡(镇)要充分认识加强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疫病的有效控制。建立县区、乡(镇)、行政村、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或村民互助组联长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动物疫情监测报告机制和防控机制,强化动物卫生执法监督,进一步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确保动物产地检疫率、定点屠宰检疫率、病害动物及产品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完善畜禽贩运户管理、动物及产品交易市场监管和重点养殖大户、养殖场(小区)、种畜禽场管理机制,以制度保证动物免疫和动物疫病防治措施到位,将强制免疫和动物疫病防控责任落实到领导、落实到人,确保春秋两季以强制免疫为重点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做到畜禽不漏针、不留死角,确保动物强制免疫率达到应免动物的100%,保护率达到70%以上;要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加强基层动物疫病体系建设和队伍建设。以动物疫病防控为保障,确保全县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
5.加大饲草、饲料种植力度
要充分发挥土地、光热资源,加大对饲草、饲料的开发力度,扩大人工种草面积,积极开展冬闲田地种草;恢复和保护天然草山;充分利用农作物秸杆、蔗稍等进行加工、粉碎,积极推广氨化、青贮饲料。
七、方法步骤和时间要求
(一)项目实施期限
项目实施期限为一年,即:。
(二)项目实施步骤
项目实施步骤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3月做好调查摸底工作,确定养殖项目实施地点和示范户,成立乡(镇)项目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制定《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4—11月全面开展畜禽养殖项目实施工作。
第三阶段:12月做好扶持项目工作总结,并组织相关部门对项目的实施进行阶段性验收。

xx村发展规划


xx村发展规划

长沙县田汉村发展规划

(20**-20**)

长沙县田汉村位于长沙县东北部,是老一辈艺术家田汉同志的故乡。总面积5.6平方公里,共有水田3368亩,林地600亩。现有33个村民小组,970户,总人口3360人。

一、主要优势

(一)人文优势。田汉村是老一辈艺术家田汉同志的诞生地,田汉故居修葺一新,历史文物保存完好。田汉村是长沙县果园镇青少年活动阵地和艺术中心,文化氛围非常浓厚。

(二)组织优势。田汉村现有党员137人,其中女党员18人,村支两委文化层次和思想觉悟较高,搭配合理,管理能力较强,深受村民信赖。

(三)地域优势。田汉村所属果园镇,与黄花镇、星沙镇、安沙镇紧紧相连,交通十分便利

二、薄弱环节

(一)基拙设施需进一步完善,村级经济需扶强拓宽。部分道路需进行硬化,影响着村民的生产生活。田汉故居的周边环境需进一步完善,故居需修整,人文优势有待进一步加强。村集体经济薄弱,影响村公益事业的发展。

(二)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收入较低。“稻谷、生猪”是全村的基本劳作模式,没有优势产业,产业结构调整尚未突破。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打工,以劳务输出为主。

三、发展思路

(一)发展目标

1基础设施基本完善。①进村入组公路实现水泥路面硬化率达到100%以上,主要干道实现绿化、亮化。②完成全村主要河渠、水坝的护砌整修。③村民庭院、公共活动场所实现园林化。

2村民收入明显增加。①引进企业落户,增加本村劳动力就业机会。②开发田汉公园,建设以公园为依托,集旅游、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农家乐。③全村通过劳务输出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④重点引进3——8家企业,采用多种合作形式,培育村集体经济,同时解决部分村民单一务农问题,激励全村群众勤劳致富,村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到800.元以上。

3社会事业全面发展。①全村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将田汉小学建设成市级标准的中心学校,完善学校综合大楼,规划建设体育场地,完善学校绿化设施。②村卫生所,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O0%③基本建立养老制度,孤寡老人实现集中养老。④卫生厕所改造率达到100%,使用沼气等清洁能源的村民达到80,以上,畜禽饲养全部达到人畜分离标准。

4民主管理规范有效。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组织和制度健全,作用发挥良好,达到村发展规划由村民代表共同研究制订,村重点事项安排由村民决策监督小组决策与实施,村级重大建设项目由村民监事会进行监管,村财务支出由村民理财小组进行监督的标准要求。

5乡风村尚健康文明。村规民约健全,教育调处机制完善,村民遵纪守法无刑事案件,团结互助。计划生育合格率达到100%,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

(二)发展步骤:

20**年:科学制订规划,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美化村容村貌。完善田汉故居修缮,加大宣传力度,拓展名人氛围,大力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着力抓好经济建设,提升村集体经济能力。工作主要有以下方面:①加大对田汉小学的建设力度,完成学校综合楼等设施建设;新征土地2亩,70万元,新建学校田径场和校园绿化。②建设“田汉公园”,并以田汉公园为依托,建成集休闲、钓鱼、会议、旅游、娱乐、餐饮为一体的星级休闲农家乐。③力争引进1-2家企业落户村工业小区,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当地村民的就业机会。④修缮田汉故居,完善故居周边的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宣传田汉的革命精神,做好田汉同志诞辰110周年庆典活动,提升田汉村名人故里的影响力,充分挖掘村文化资源。⑤争取开通田汉村自己的网页,宣传村的文化、经济、政策、环境等。

20**年:形成主导产业,建立增收机制。

畜牧业安全生产实施方案


畜牧业安全生产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市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工作精神,切实加大食品安全工作力度,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大力推进“繁荣**、平安**、文明**”建设,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市食品安全责任书》工作部署和要求,现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全市统一领导、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为纽带,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畜牧业标准化安全生产体系,搞好畜禽疫病综合防治,大力实施依法治牧,保障畜产品安全生产和畜牧业健康发展,促进食品安全生产,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二、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一是成立了**市畜牧局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畜牧局局长挂帅,分管副局长具体靠上抓,生产科、兽医卫生监督所、兽药饲料管理科、市兽医站、各基层动物防疫监督站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生产和监督管理的组织领导。
二是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制定2016年度《**市畜牧局机关科室、下属单位及工作人员目标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对食品安全工作目标和年度相关工作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具体细化到每一个单位和个人,从本职工作、重点工作、自身建设工作、临时性工作、领导交办工作、民主评议、领导评价及创新性工作进行综合目标考核,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为保障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成立**市畜牧局工作目标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工作督查和考核,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障工作顺利实施。制度建设是保证机关正常运转的最有效手段,是实现队伍管理规范化、[找文章到第1 -/-范文资讯网!]
程序化及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为有效建立“职责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2016年要着力建立和完善食品卫生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为保障和促进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二)加强宣传培训,提高食品安全生产意识
计划采取举办培训学习班、赶科技大集、印发宣传资料等有效形式,深入搞好宣传。2016年,从工作实际出发,采取不定期地举办各类技术讲座,加强对养殖场、户宣传。全年计划开展集中培训15期以上,培训宣传达2000人次。结合赶科技大集、科技宣传月、科技宣传周等活动,组织技术人员先后到镇办开展科技大集活动4次以上,印发畜牧业标准化技术规程和畜牧兽医法规、条例等宣传明白纸5000份以上,宣传咨询服务人员1600人次以上。同时,围绕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强化依法行政,2016年计划举办动物兽医卫生、兽药、饲料、种畜禽管理、动物防疫等培训班5期以上,培训执法人员300人次,通过广泛地宣传发动,进一步统一广大干部群众对安全生产的思想认识,为保障食品安全生产奠定基础。(三)建立应急预警体系,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一是制定完善重大动物防控应急预案。要在出台《**市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市防控牲畜口蹄疫应急预案》、《**市防控猪瘟应急预案》、《**市防控鸡新城疫应急预案》等重大动物防控应急预案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相关规定和要求,继续完善各类重大动物疫病的应急预案,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相关演练。
二是制定出台《**市畜牧局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实施方案》。对正常状态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和紧急情况下的疫情处置步骤、组织领导、操作方法、各单位的工作任务,都进行了明确规定。
三是建立健全防控网络,落实人员。市级成立**市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由市领导和有关部门职能部门组成。指挥部在市畜牧局设立办公室,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要全面加强市、镇、村三级动物防检疫体系建设,充分调动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积极性,发挥基层工作优势,为及时发现和控制动物疫情提供保障。
四是落实防控资金和物资。市政府从财政拿出部分专项资金,用作畜禽防疫经费。结合我市防控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市、镇两级防控物资储备计划,积极做好物资储备,完全能满足防控工作的需要。
五是建立疫情日报告制度和信息上报制度。设立村、镇、市三级信息员,加强对禽类养殖场、户进行普查,及时准确掌握畜禽生产和疫病情况动态。2016年市畜牧兽医站和中心化验室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对国家规定的十九种动物疫病进行普查和监测,计划采集各类畜禽及产品样品3000份以上,搞好疫病安全监测和监控。
六是加强市场、养殖场监管。基层检疫执法人员定期对全市禽类规模养殖场、禽类及其产品交易市场、超市、禽类屠宰加工厂(点)进行监督检查,发畜牧业安全生产实施方案

畜牧业安全生产实施方案现问题及时解决。(四)搞好动物防检疫,加强饲养、加工、运销环节监督管理
一是积极开展动物疫病免疫工作。实行计划免疫与强制免疫相结合。对猪瘟、猪丹毒、鸡新城疫等实行强制免疫,常年免疫率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对鸡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病、布氏杆菌病等实行计划免疫,常年免疫率达到90以上;对牲畜口蹄疫、禽流感实行每年三次强制免疫、消毒,免疫率达到100。
二是严格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出栏肉鸡、生猪产地检疫率均达到100,生猪屠宰检疫率达到100。加强对奶畜的管理,定期对奶牛进行检疫,主要内容是对蓝舌病、口蹄疫等进行临床检验,对布氏杆菌病进行实验室检验,对结核病进行变态反应试验,要求应检奶牛达到100,确保奶业生产的健康发展。严格外购畜禽的管理。为防止外来疫病侵入,对外购畜禽,必须经当地检疫部门严格检疫并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起运。进入我市后,需经严格防疫、检疫,并隔离观察15天,无病后方可合群饲养。对出口肉鸡,实行每批抽血化验,保证出口畅通无阻。
三是强化监督检查。市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依法对饲养、经营动物和生产、加工动物产品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和管理,不定期进行检查。对出口企业,实行官方兽医驻厂制度,严格进行监督检查。(五)大力实施依法行政,加强兽药、饲料、种畜禽监督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兽药、饲料、种畜禽生产、经营、使用监管,严厉打击不法行为,彻底净化畜牧业经济市场秩序,2016年,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兽药、饲料、种畜禽市场专项执法大检查活动。制定《**市2016年兽药饲料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市2016年种畜禽执法大检查实施意见的通知》,按照实施意见,对辖区内排查摸底的兽药、饲料、种畜禽生产、经营业户进行了统一执法检查清理,对不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有效整顿和规范畜牧业发展外部环境。同时,采取不定期抽检和与上级管理部门联合抽检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对畜产品和兽药、饲料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2016年,配合青岛市和上级管理部门抽检畜产品药残样品10个,在全市兽药经营企业中抽检兽药样品100个,饲料企业中组织抽检饲料样品50个,及时报送上级部门进行化验检测。加强对畜产品、兽药、饲料的安全监管。(六)加快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畜牧业安全生产体系
一是制定完善畜牧业生产标准。为规范畜牧业标准化生产,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研究制定相关畜牧业生产标准和规范。同时,大力实施山东省制定出台的《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等13项技术标准,为开展标准化生产提供指导。
二是大力推广“九联模式”生产。坚持“重点建基地,关键上规模”的原则,实行企业发展基地化,基地管理标准化。围绕肉鸡、奶牛、良种瘦肉型猪3大主导产业,积极推广“九联模式”,全市畜禽规模养殖比例达到90以上。
三是加快发展畜牧养殖小区建设。发展畜牧养殖园区,便于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生产标准,减少畜禽疫病,减少用药,是标准化生产的前提。2016年,全市新建各类养殖小区50个,为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奠定基础。畜牧业安全生产实施方案

区北部沿海发展规划


区北部沿海发展规划

区北部沿海发展规划

在本世纪的头几十年内,全国的经济发展都处在关键时期,寒亭区也不例外。面对新的宏观经济和国内外环境,寒亭的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应放在北部地区。为更好地发挥寒亭北部的带动优势,特制定本规划。

一、“寒北”概况

(一)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范围。

寒亭区北部沿海地区(以下简称“寒北”)位于渤海莱州湾南岸,东邻昌邑,西界寿光,是潍坊“三北”开发的中心地带。按照行政区划,“寒北”地区包括央子镇、泊子乡、南孙乡3个乡镇,总面积461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6.6公里,-2米以上滩涂7万亩,含86个行政村,人口7.2万人。开发范围指环渤海高速公路以北地区,主要包括央子镇和泊子乡北部的一部分,总面积285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人口1.14万。(以下所指的“寒北”地区,无特殊说明,均指开发范围)

(二)自然资源状况

“寒北”地区地貌由南向北,依次为滨海平原、滩涂、浅海。这里地处暖温带东部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日照充足,土地和卤水资源丰富。“寒北”地区面积285平方公里,工业用地13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6;高浓度卤区120平方公里,地下卤水含量13亿立方米左右,可开采量为11亿立方米。

(三)在寒亭区的经济地位版权所有

“寒北”地区(指规划范围)20xx年完成GDp14.1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162万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3599万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849万元。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为32.4:57.3:10.3。开发范围内20xx年完成GDp5.1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074万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647万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36万元。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为9.5:84.9:5.6。

“寒北”地区总面积占全区的30.2,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3.4,20xx年GDp占全区的15.5,人均GDp4.6万元,是全区平均水平的472。

二、开发背景

(一)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资本、技术和制造业纷纷在世界范围内寻找转移基地。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已经成为这种转移的重点。“寒北”现在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制造基地的计划已经启动,市委、市政府也做出了建设“三北”重化工基地的战略决策,这一些都在宏观上为“寒北”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面对周边省、市、区战略转移调整带来的激烈竞争,为了在新一轮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捷足先登、抢抓机遇,多措并举,加快发展。

(二)进入新世纪以来,东亚各国、各地区之间,特别是中、日、韩及港台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始形成。山东半岛和环渤海地区是亚洲的高经济增长区。潍坊市地处这一地区的咽喉部位,而“寒北”又位于潍坊市北部沿海的中心地带。因此,“寒北”必须充分利用区位、资源优势,积极创造条件,搭建产业转移平台,吸引日、韩、港台地区的资本、项目进入本地区发展。

(三)“十五”以来,我区工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工业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张,但工业总量仍然偏小,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仍然偏低。近年来,国家土地政策紧缩,在南部实现工业的大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我们必须按照土地、资源、产业的发展实际,对寒亭区工业的在发展空间上进行重新定位。而“寒北”幅员辽阔,人口密度小,充足的工矿用地成为该地区吸引外来资本的重大优势。

三、开发的意义

以央子镇为中心开发“寒北”,对我区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可实现资源的集约式开发利用,从而将资源、地区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使“寒北”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二是能使我区的工业布局更加合理,推动经济结构的转换,有利于城区的进一步发展。三是可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带,为全区经济和社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提供条件。

四、开发的基本条件

(一)开发“寒北”的有利条件。

——区位优势突出。“寒北”地处渤海莱州湾南岸,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水陆交通便利。省道新海公路、央赣公路在此交汇;大莱龙铁路在境内设有央子、潍北两站;建有两个5000吨泊位和一个滚装码头的潍坊港,现为国家二级开放口岸;筹划中的环渤海高速公路,将于20xx年建成通车;北海路至潍坊北港的延伸工程也已经动工,

——境内土地和矿产资源优势显著。“寒北”规划面积285平方公里,工业用地13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6。“寒北”幅员辽阔,人口密度小。在当今土地政策紧缩的大形势下,充足的工矿用地是“寒北”吸纳外资的重大优势之一。其次,境内卤水资源丰富,高浓度卤区120平

区北部沿海发展规划第2页

方公里,地下卤水含量11亿立方左右,可为项目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材料。

——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经过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寒北”地区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产业基础,特别是工业基础。境内已开发盐田113万公亩,年产原盐350万吨左右,占全国的1/10;溴素生产厂10家,年产溴素2万吨左右,占全国的1/4;盐及盐溴化工企业80余家,工业总产值达到39860万元;部分产品的生产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基础设施初步配套。以央子镇区为中心的城镇建设初具规模,综合服务能力逐步增强。区内道路四通八达,水利设施完善,“引峡济寒”管道直达镇区,建有库容量500万立方的平原水库一处。电力设施比较完善,建有35KV变电站3座,110KV变电站2处。通讯设施齐全,程控电话与国际联网,移动、联通达到无缝覆盖,电信小灵通基站已经投入使用。

(二)开发“寒北”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困难。

“寒北”地区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为今后该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这些远远不能适应全市“三北”开发的步伐,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淡水资源缺乏。“寒北”是我区淡水缺乏最严重的地区,随着全市“三北”开发的不断推进,该地区工业和生活用水会逐年增多,淡水资源缺乏的矛盾会日益突出。二是前期开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由于“寒北”开发起步比较晚,加上建设初期资金投入少,相关基础设施尚不具备承接大项目的能力。三是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依然存在。随着“寒北”的开发建设,大批项目开始落户这一区域,用电负荷开始增加。而现有的电网结构,已不能满足用电负荷的增长和供电可靠性的需要。四是行政管理体制还须进一步理顺。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了管理主体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从而导致产生了较多的利益争端和管理成本。五是初期投入高。建设成本较高;地面附着物(主要是盐田)的补偿费较南部高。六是自然环境较差。该地区基础条件差,冬春风沙大,土地碱化严重,绿化成本高。

五、总体构想。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际产业、资本战略转移的良好机遇,适应市委、市政府“三北”开发的要求和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寒北”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按照政府推进、市场主导的建设道路。以建设生态工业城市为目标,坚持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并举,以发展工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城镇服务功能和吸纳能力,通过“园区拉动、外资带动”,引进一批有带动优势的重化工项目,使“寒北”成为寒亭区乃至潍坊市的经济隆起带和全市“三北”重化工业基地的中心区,为实现寒亭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二)功能定位:以潍坊港及大莱龙铁路为依托,以卤水资源为基础,以物流和重化工产业为重点,以北海路商贸带为带动,建成潍坊北部新兴的功能齐全、配套设施完善的滨海小城市。

(三)总体发展目标。

1、发展目标。经过15年左右的发展,在“寒北”地区形成一个基础设施完备、主导产业优势突出、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三北”地区中心城市。

(1)经济总量目标:20xx—20xx年,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40左右,到20xx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亿元;20xx—20xx年,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35左右,到20xx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5亿元;20xx—2020年,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20左右,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2亿元。

(2)产业结构目标:20xx年,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为9:85:6;20xx年,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为6:87:7;2020年,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为5:82:13。

2、实施步骤。“寒北”开发按近、中、远三期分步实施。

20xx—20xx年:在完成规划的基础上,对“寒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施工建设。同时,开展招商引资,引进一批项目进区发展。到20xx年,在该地区力争达到基础设施完备、服务设施齐全。

20xx—20xx年:在基础设施完备的基础上,大力开展资本、技术的引进,以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煤化工等为主导产业的化工业区基本形成,以滨海旅游为重点的旅游业初具规模,该地区的人流、物流大幅度提高。

20xx—2020年:产业迅速聚集、规模进一步扩大,地区主导产业集群优势突出,形成一批在各产业领域有知名度的企业和品牌。对整个寒亭区的经济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得到改善,逐步发展为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化工基地。

六、产业选择和建设布局

(一)产业选择

1、以卤水为原料的卤水化工业系列。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有的卤水资源为在“寒北”发展以卤水为原料的盐溴化工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寒北”地下卤水不仅含有丰富的钠、氯、钙、镁、钾等元素,而且还含有经济价值更高的碘、锂、铀等稀有元素。“十五”期间,这一地区的盐溴化工得到了迅速发展,原盐产量占全国的1/10,溴素产量占全国的1/4。以盐、溴为原料的化工产品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技术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为进一步发挥卤水的资源优势,下步的发展思路是:对地下卤水形成综合开发利用体系,一水多用,加大技改力度,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氯化工、医药化工、精细化工,逐步在“寒北”初步形成一个上下游产品成链,资源封闭循环、综合利用的盐溴化工基地。

2、煤化工、石油化工系列。目前看,这两种产业的优势并不明显:当地没有煤炭资源、产业基础为零;“寒北”地区虽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储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但是,大莱龙铁路的开通延伸以及与神黄铁路的对接、港口的扩建,境内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都为煤炭和石油的运输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3、以仓储、交易、配送为重点的物流业。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我们加入WTO以后,商品物流配送越来越爱到生产厂家和商品销售商的重视。潍坊市确定的三大物流中心,其中之一就是位于“寒北”地区的,以潍坊港为依托的物流中心。这一产业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未被开发的处女地,但是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物流业必将成为推动“寒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4、以沿海旅游为重点的旅游服务业。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旅游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喜人的发展,但是寒亭北部的沿海旅游业正刚刚起步,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世界各地正积极加大对旅游的投入与开发。而寒北借助港口和滨海优势,必将能形成独具特色的滨海旅游,具有极好的发展前景。

5、加工工业。

(二)建设布局

根据“寒北”的开发现状,本着合理布局、功能明确、减少污染、方便实施的原则,对“寒北”用地功能进行统一规划,基本形成“一港二带六区”的规划格局。

1、一港:即潍坊港,是渤海莱州湾航道唯一不受拦门沙影响的港口。已建成两个5000吨级散装纯碱专用泊位、两个3000吨普通泊位(含一个3000吨滚装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197万吨,现为国家二类开放口岸。港区办公楼、服务楼、供淡水工程和通讯工程已建成启用。两个万吨级码头的可行性研究已经通过交通部一航院组织的专家论证;申报一类口岸已由省政府上报国务院,国家有关部门的工作正陆续展开。潍坊港经营状况良好,20xx年完成吞吐量282.5万吨,预计今年吞吐量将达到290万吨,已成为环渤海经营形势最好的港口之一。“寒北”的开发和发展必须以港口为依托,建设以现代制造业为主导,重化工产业为重点,物流园区配套的现代化新港城。

2、二带:指在“寒北”地区沿北海路和新海路形成两条经济产业带。北海路产业带:南起潍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北至潍坊港,东至央赣路,西至白浪河,作为北海路产业带的控制区。重点发展食品、农畜产品工,纺织服装、造纸包装、生物制药等产业,逐步发展成为连结市区与沿海地区的经济走廊。重点发展环渤海高速环岛、工业加工区、央子镇区等地的沿路商贸业。新海路产业带:为整个“三北”开发的东西向经济大动脉。“寒北”开发要依托这个有利条件,建成东西向的产业经济带,重点发展崔家央子村、物流园区,与北海路产业带共同形成“寒北”地区的“十”字经济隆起带。

3、六区:指依托现有基础,形成区域性的六个大的功能区。

(1)工业加工区。在现有央子镇区的南邻,建设工业加工区,重点发展加工制造业,形成“潍北“地区新兴的工业园区。现有10多个项目落户该区,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基础。该区规划控制面积约15平方公里。

(2)重化工工业区。该区重点发展卤水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等重化工业。规划控制面积约25平方公里,分两期实施,一期位于新海路以北,繁华路以南,西至草场路,东到虞河,规划控制面积约14平方公里;二期位于繁华路以北,西至白浪河,东到虞河,规划控制面积约11平方公里,

(3)物流园区。在崔家央子村东,草场路西侧,以新海路为轴心,建设物流园区。依托境内发达的交通网络,重点发展建设原材料和产成品的集散中心、商贸配送中心及市场交易型物流中心。该区规划控制面积约12平方公里。

(4)北海旅游区。该区紧邻潍坊港,以沿海滩涂为依托,建设独具特色的滨海旅游项目区,形成新的旅游景点,带动我区北部旅游产业的发展。该区规划控制面积约1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滨海湿地生态游、海上游、沿海银田游”等项目。

(5)商贸居住区。以央子镇区为中心建设商住办公区。该区东到白浪河,西至崔家河,南至繁华路,北至海王路,规划控制面积约17平方公里。依托现有资源,把它建成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的滨海城市,逐步形成10—20万人的规模。

(6)特色养殖区。主要发展以近海养殖、沿河养殖、零星养殖为重点的水产养殖业。一是位于北部沿海的浅海养殖捕捞区,主要从事滩涂贝类养殖和浅海捕捞。二是央子南部,泊子、南孙北部的卤淡水养殖区。主要发展卤淡水养虾和工厂化大鲮鲆养殖。

另外,在开发区的南部以及泊子乡北部,有部分可耕地,根据国家“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土地政策,在保护好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适合北部发展的特色生态农业。

(三)基础设施

“寒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路、水、电、热、绿、坝等六个方面。

1、路网建设。整个区域规划形成“六纵连六横,一环绕寒北”的交通大格局。

六纵:指区域南北向形成6条交通干道。白浪河东西两侧各3条。其中4条向南延伸至潍坊市区及寒亭城区。规划道路红线在40米以上。

六横:指在区域东西向形成6条交通干道。连结昌邑及潍坊海化区,规划道路在30米以上。

一环:指在整个区域内形成连结各个主干道的外围交通线,使和各个功能区连为一体,方便人流、物流的有效整合。

另外,在环渤海高速公路以南,规划建设一条连接冯横路、北海路、央赣路的东西向高标准公路。

(各个功能区有自己内部的交通格局,在各功能区的详细规划中将进一步阐述)

2、给水系统。“寒北”地区的淡水供应主要依靠引峡济寒、引黄引青、南水北调工程。下步应以第一平原水库为主,扩建给水厂,向各个规划功能区内送水;在港口附近拟建海水淡化厂,在河北岭子村西修建第二平原水库,库容1000万立方,同时配建第二给水厂。

3、排水系统。结合“寒北”新区建设,在商贸区东北、白浪河西岸建设污水处理厂,在物流园区西北部预留污水处理分厂用地。以规划的“四横”为基础,在白浪河内修建2-3道蓄水坝,坝路合一,将处理后的水在河道内储存,进一步净化;同时,吸取流域内净流,即能形成景观,也可补充地下水源,又能向南回提,用以灌溉农田或作中水之用。

4、电力通讯系统:现有两处110KV变电站,三处35KV变电站。随着“寒北”的开发,用电负荷会急速增加。20xx年在河东站东北6公里处新建110KV海滨变电站;20xx年在央子镇与昌邑龙池间新建220KV变电站,35KV河东变电站由自备站改为公用变电站;20xx年新建热电厂一座,出线至110KV蔡央变电站并网运行;20xx年,泊子、南孙变电站升压至110KV运行。南孙站和蔡央站之间架设110KV联络线。通讯方面,20xx年新建百万吨1400端口交换点1个,改造丰台、新立村、西利渔、百万吨等架空交换点;新建ADSL(宽带)节点10个,扩容1000端口,光缆接入达到800户;新建RAIU(小灵通)控制器4套,基站50个。20xx年-20xx年新建两个2400端口交换点;ADSL扩容1500端口,RAIU优化基站20个。

5、热力系统:在工业加工区、重化工业区、物流园区分别建设热电联产项目,完善供热网络,实行统一供热,逐步取消自备锅炉。版权所有

6、绿化:根据北部地质水质特点,本着适地适树、见缝插绿、见缝插景的原则。沿环渤海高速建设防护林带;在条件较好的南部发展经济林带及丰产林;沿河流及防潮坝形成宽窄不等的绿化带,既美化环境,又改善气候;沿主要交通干道建设道路绿化带;在各功能区建设休闲公园、景点,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7、防潮坝: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按五十年一遇的标准,对北部防潮堤进行整修加固,提高防潮能力,到2020年底前实现闭合防潮。同时对防潮坝加宽加高,形成坝路合一,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绿化带和观光景点,使防潮坝成为防潮、通车、旅游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堤坝。

七、主要政策措施

“寒北”开发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必须制定相应措施,保证这一战略的顺利实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对“寒北”开发的认识。“寒北”开发事关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是全区的“一盘棋”。因此,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抓好协调,增强全区上下参与“寒北”开发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形成开发合力,真正把“谋全区之智,举全区之力”发展“寒北”落到实处。

(二)用足用活现有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引资是“寒北”开发建设的突破口,必须立足区位、资源、交通优势,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突出招商重点,形成经济发展“洼地”,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特别是对全区发展有带动力的大项目,更要实行“一事一议”的特殊政策。同时,积极拓展民间投资领域,多种方式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到“寒北”的开发建设中来,从而形成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投资格局。

(三)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一是区委、区政府和海化区前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对“寒北”的开发有一定的适应性,但随着开发进程的加快,必须要及时的清理和废止一切不利于“寒北”发展的政策,并制定新的政策来适应“寒北”开发的需要,从政策上向“寒北”倾斜。二是现有的“寒北”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供排水、电力、污水处理等还不能适应“寒北”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需要。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除海化区加大投入外,还需逐步建立起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全区上下的共同关注和支持海化区的发展。三是区直各部门要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把在“寒北”的工作职能定位在服务上。各职能部门要在“寒北”设立分支机构,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各乡镇也要围绕“寒北”发展的大局,积极向“寒北”提报项目、引资金。

(四)加强卤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卤水资源是“寒北”开发建设的优势。但目前,仍存在着地下卤水无序开采的现象,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对生态环境也构成了威胁。我们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按照科学规划、依法管理、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控制卤水的无序开采,使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五)切实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充足的工矿用地,是“寒北”地区吸引外来资本、技术进入的优势条件之一。但随着项目有进入,用地紧张的现象会越来越明显,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充分合理的利用土地的原则,合理核算进区项目用地,坚决杜绝“圈而不建、多圈少建”的现象发生。

(六)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又是技术创新的决定性资源。市场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因此,为促进“寒北”的快速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的积累,要大力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加强人才培养和企业职工的培训,努力创造一个引进人才、重用人才的良好环境。

*区北部沿海发展规划


寒亭区北部沿海开发发展规划 潍坊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潍坊市寒亭海洋化工开发区管委会 二00五年三月 在本世纪的头几十年内,全国的经济发展都处在关键时期,寒亭区也不例外。面对新的宏观经济和国内外环境,寒亭的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应放在北部地区。为更好地发挥寒亭北部的带动优势,特制定本规划。 一、“寒北”概况 (一)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范围。 寒亭区北部沿海地区(以下简称“寒北”)位于渤海莱州湾南岸,东邻昌邑,西界寿光,是潍坊“三北”开发的中心地带。按照行政区划,“寒北”地区包括央子镇、泊子乡、南孙乡3个乡镇,总面积461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6.6公里,-2米以上滩涂7万亩,含86个行政村,人口7.2万人。开发范围指环渤海高速公路以北地区,主要包括央子镇和泊子乡北部的一部分,总面积285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人口1.14万。(以下所指的“寒北”地区,无特殊说明,均指开发范围) (二)自然资源状况 “寒北”地区地貌由南向北,依次为滨海平原、滩涂、浅海。这里地处暖温带东部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日照充足,土地和卤水资源丰富。“寒北”地区面积285平方公里,工业用地13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6%;高浓度卤区120平方公里,地下卤水含量13亿立方米左右,可开采量为11亿立方米。 (三)在寒亭区的经济地位 “寒北”地区(指规划范围)2003年完成GDp14.1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162万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3599万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849万元。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为32.4:57.3:10.3。开发范围内2003年完成GDp5.1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074万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647万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36万元。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为9.5:84.9:5.6。 “寒北”地区总面积占全区的30.2%,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3.4%,2003年GDp占全区的15.5%,人均GDp4.6万元,是全区平均水平的472%。 二、开发背景 (一)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资本、技术和制造业纷纷在世界范围内寻找转移基地。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已经成为这种转移的重点。“寒北”现在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制造基地的计划已经启动,市委、市政府也做出了建设“三北”重化工基地的战略决策,这一些都在宏观上为“寒北”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面对周边省、市、区战略转移调整带来的激烈竞争,为了在新一轮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捷足先登、抢抓机遇,多措并举,加快发展。 (二)进入新世纪以来,东亚各国、各地区之间,特别是中、日、韩及港台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始形成。山东半岛和环渤海地区是亚洲的高经济增长区。潍坊市地处这一地区的咽喉部位,而“寒北”又位于潍坊市北部沿海的中心地带。因此,“寒北”必须充分利用区位、资源优势,积极创造条件,搭建产业转移平台,吸引日、韩、港台地区的资本、项目进入本地区发展。 (三)“十五”以来,我区工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工业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张,但工业总量仍然偏小,在中的地位 仍然偏低。近年来,国家土地政策紧缩,在南部实现工业的大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我们必须按照土地、资源、产业的发展实际,对寒亭区工业的在发展空间上进行重新定位。而“寒北”幅员辽阔,人口密度小,充足的工矿用地成为该地区吸引外来资本的重大优势。 三、开发的意义 以央子镇为中心开发“寒北”,对我区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可实现资源的集约式开发利用,从而将资源、地区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使“寒北”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二是能使我区的工业布局更加合理,推动经济结构的转换,有利于城区的进一步发展。三是可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带,为全区经济和社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提供条件。 四、开发的基本条件 (一)开发“寒北”的有利条件。 ——区位优势突出。“寒北”地处渤海莱州湾南岸,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水陆交通便利。省道新海公路、央赣公路在此交汇;大莱龙铁路在境内设有央子、潍北两站;建有两个5000吨泊位和一个滚装码头的潍坊港,现为国家二级开放口岸;筹划中的环渤海高速公路,将于2007年建成通车;北海路至潍坊北港的延伸工程也已经动工, ——境内土地和矿产资源优势显著。“寒北”规划面积285平方公里,工业用地13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6%。“寒北”幅员辽阔,人口密度小。在当今土地政策紧缩的大形势下,充足的工矿用地是“寒北”吸纳外资的重大优势之一。其次,境内卤水资源丰富,高浓度卤区120平方公里,地下卤水含量11亿立方左右,可为项目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材料。 ——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经过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寒北”地区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产业基础,特别是工业基础。境内已开发盐田113万公亩,年产原盐350万吨左右,占全国的1/10;溴素生产厂10家,年产溴素2万吨左右,占全国的1/4;盐及盐溴化工企业80余家,工业总产值达到39860万元;部分产品的生产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基础设施初步配套。以央子镇区为中心的城镇建设初具规模,综合服务能力逐步增强。区内道路四通八达,水利设施完善,“引峡济寒”管道直达镇区,建有库容量500万立方的平原水库一处。电力设施比较完善,建有35KV变电站3座,110KV变电站2处。通讯设施齐全,程控电话与国际联网,移动、联通达到无

缝覆盖,电信小灵通基站已经投入使用。 (二)开发“寒北”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困难。 “寒北”地区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为今后该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这些远远不能适应全市“三北”开发的步伐,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淡水资源缺乏。“寒北”是我区淡水缺乏最严重的地区,随着全市“三北”开发的不断推进,该地区工业和生活用水会逐年增多,淡水资源缺乏的矛盾会日益突出。二是前期开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由于“寒北”开发起步比较晚,加上建设初期资金投入少,相关基础设施尚不具备承接大项目的能力。三是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依然存在。随着“寒北”的开发建设,大批项目开始落户这一区域,用电负荷开始增加。而现有的电网结构,已不能满足用电负荷的增长和供电可靠性的需要。四是体制还须进一步理顺。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了管理主体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从而导致产生了较多的利益争端和管理成本。五是初期投入高。建设成本较高;地面附着物(主要是盐田)的补偿费较南部高。六是自然环境较差。该地区基础条件差,冬春风沙大,土地碱化严重,绿化成本高。 五、总体构想。 (一)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抓住国际产业、资本战略转移的良好机遇,适应市委、市政府“三北”开发的要求和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寒北”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按照政府推进、市场主导的建设道路。以建设生态工业城市为目标,坚持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并举,以发展工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城镇服务功能和吸纳能力,通过“园区拉动、外资带动”,引进一批有带动优势的重化工项目,使“寒北”成为寒亭区乃至潍坊市的经济隆起带和全市“三北”重化工业基地的中心区,为实现寒亭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二) 功能定位: 以潍坊港及大莱龙铁路为依托,以卤水资源为基础,以和重化工产业为重点,以北海路商贸带为带动,建成潍坊北部新兴的功能齐全、配套设施完善的滨海小城市。 (三) 总体发展目标。 1、 发展目标。经过15年左右的发展,在“寒北”地区形成一个基础设施完备、主导产业优势突出、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三北”地区中心城市。 (1)经济总量目标:2005—2007年,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40%左右,到200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亿元;2008—2010年,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35%左右,到20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5亿元;2011—2020年,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20%左右,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2亿元。 (2)产业结构目标:2007年,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为9:85:6;2010年,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为6:87:7;2020年,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为5:82:13。 2、 实施步骤。“寒北”开发按近、中、远三期分步实施。 2004—2007年:在完成规划的基础上,对“寒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施工建设。同时,开展招商引资,引进一批项目进区发展。到2007年,在该地区力争达到基础设施完备、服务设施齐全。 2008—2010年:在基础设施完备的基础上,大力开展资本、技术的引进,以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煤化工等为主导产业的化工业区基本形成,以滨海旅游为重点的旅游业初具规模,该地区的人流、物流大幅度提高。 2011—2020年:产业迅速聚集、规模进一步扩大,地区主导产业集群优势突出,形成一批在各产业领域有知名度的企业和品牌。对整个寒亭区的经济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得到改善,逐步发展为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化工基地。 六、产业选择和建设布局 (一) 产业选择 1、以卤水为原料的卤水化工业系列。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有的卤水资源为在“寒北”发展以卤水为原料的盐溴化工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寒北”地下卤水不仅含有丰富的钠、氯、钙、镁、钾等元素,而且还含有经济价值更高的碘、锂、铀等稀有元素。“十五”期间,这一地区的盐溴化工得到了迅速发展,原盐产量占全国的1/10,溴素产量占全国的1/4。以盐、溴为原料的化工产品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技术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为进一步发挥卤水的资源优势,下步的发展思路是:对地下卤水形成综合开发利用体系,一水多用,加大技改力度,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氯化工、医药化工、精细化工,逐步在“寒北”初步形成一个上下游产品成链,资源封闭循环、综合利用的盐溴化工基地。 2、煤化工、石油化工系列。目前看,这两种产业的优势并不明显:当地没有煤炭资源、产业基础为零;“寒北”地区虽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储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但是,大莱龙铁路的开通延伸以及与神黄铁路的对接、港口的扩建,境内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都为煤炭和石油的运输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3、以仓储、交易、配送为重点的物流业。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我们加入WTO以后,商品物流配送越来越爱到生产厂家和商品销售商的重视。潍坊市确定的三大物流中心,其中之一就是位于“寒北”地区的,以潍坊港为依托的物流中心。这一产业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未被开发的处女地,但是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物流业必将成为推动“寒北”经济发

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4、以沿海旅游为重点的旅游服务业。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旅游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喜人的发展,但是寒亭北部的沿海旅游业正刚刚起步,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世界各地正积极加大对旅游的投入与开发。而寒北借助港口和滨海优势,必将能形成独具特色的滨海旅游,具有极好的发展前景。 5、加工工业。 (二) 建设布局 根据“寒北”的开发现状,本着合理布局、功能明确、减少污染、方便实施的原则,对“寒北”用地功能进行统一规划,基本形成“一港二带六区”的规划格局。 1、一港:即潍坊港,是渤海莱州湾航道唯一不受拦门沙影响的港口。已建成两个5000吨级散装纯碱专用泊位、两个3000吨普通泊位(含一个3000吨滚装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197万吨,现为国家二类开放口岸。港区办公楼、服务楼、供淡水工程和通讯工程已建成启用。两个万吨级码头的可行性研究已经通过交通部一航院组织的专家论证;申报一类口岸已由省政府上报国务院,国家有关部门的工作正陆续展开。潍坊港经营状况良好,2003年完成吞吐量282.5万吨,预计今年吞吐量将达到290万吨,已成为环渤海经营形势最好的港口之一。“寒北”的开发和发展必须以港口为依托,建设以现代制造业为主导,重化工产业为重点,物流园区配套的现代化新港城。 2、二带:指在“寒北”地区沿北海路和新海路形成两条经济产业带。北海路产业带:南起潍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北至潍坊港,东至央赣路,西至白浪河,作为北海路产业带的控制区。重点发展食品、农畜产品工,纺织服装、造纸包装、生物制药等产业,逐步发展成为连结市区与沿海地区的经济走廊。重点发展环渤海高速环岛、工业加工区、央子镇区等地的沿路商贸业。新海路产业带:为整个“三北”开发的东西向经济大动脉。“寒北”开发要依托这个有利条件,建成东西向的产业经济带,重点发展崔家央子村、物流园区,与北海路产业带共同形成“寒北”地区的“十”字经济隆起带。 3、六区:指依托现有基础,形成区域性的六个大的功能区。 (1)工业加工区。在现有央子镇区的南邻,建设工业加工区,重点发展加工制造业,形成“潍北“地区新兴的工业园区。现有10多个项目落户该区,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基础。该区规划控制面积约15平方公里。 (2)重化工工业区。该区重点发展卤水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等重化工业。规划控制面积约25平方公里,分两期实施,一期位于新海路以北,繁华路以南,西至草场路,东到虞河,规划控制面积约14平方公里;二期位于繁华路以北,西至白浪河,东到虞河,规划控制面积约11平方公里, (3)物流园区。在崔家央子村东,草场路西侧,以新海路为轴心,建设物流园区。依托境内发达的交通网络,重点发展建设原材料和产成品的集散中心、商贸配送中心及市场交易型物流中心。该区规划控制面积约12平方公里。 (4)北海旅游区。该区紧邻潍坊港,以沿海滩涂为依托,建设独具特色的滨海旅游项目区,形成新的旅游景点,带动我区北部旅游产业的发展。该区规划控制面积约1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滨海湿地生态游、海上游、沿海银田游”等项目。 (5)商贸居住区。以央子镇区为中心建设商住办公区。该区东到白浪河,西至崔家河,南至繁华路,北至海王路,规划控制面积约17平方公里。依托现有资源,把它建成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的滨海城市,逐步形成10—20万人的规模。 (6)特色养殖区。主要发展以近海养殖、沿河养殖、零星养殖为重点的水产养殖业。一是位于北部沿海的浅海养殖捕捞区,主要从事滩涂贝类养殖和浅海捕捞。二是央子南部,泊子、南孙北部的卤淡水养殖区。主要发展卤淡水养虾和工厂化大鲮鲆养殖。 另外,在开发区的南部以及泊子乡北部,有部分可耕地,根据国家“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土地政策,在保护好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适合北部发展的特色生态农业。 (三) 基础设施 “寒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路、水、电、热、绿、坝等六个方面。 1、路网建设。整个区域规划形成“六纵连六横,一环绕寒北”的交通大格局。 六纵:指区域南北向形成6条交通干道。白浪河东西两侧各3条。其中4条向南延伸至潍坊市区及寒亭城区。规划道路红线在40米以上。 六横:指在区域东西向形成6条交通干道。连结昌邑及潍坊海化区,规划道路在30米以上。 一环:指在整个区域内形成连结各个主干道的外围交通线,使和各个功能区连为一体,方便人流、物流的有效整合。 另外,在环渤海高速公路以南,规划建设一条连接冯横路、北海路、央赣路的东西向高标准公路。 (各个功能区有自己内部的交通格局,在各功能区的详细规划中将进一步阐述) 2、给水系统。“寒北”地区的淡水供应主要依靠引峡济寒、引黄引青、南水北调工程。下步应以第一平原水库为主,扩建给水厂,向各个规划功能区内送水;在港口附近拟建海水淡化厂,在河北岭子村西修建第二平原水库,库容1000万立方,同时配建第二给水厂。 3、 排水系统。结合“寒北”新区建设,在商贸区东北、白浪河西岸建设污水处理厂,在物流园区西北部预留污水处理分厂用地。以规划的“四横”为基础,在白浪河内修建2-3道蓄水坝,坝路合一,将处理后的水在河道内储存,进一步净化;同时,吸取流域内净流,即能形成景观,也可补充地下水源,又能向南回提,用以灌溉农田或作中水之用。 4、 电力通讯系统:现有两处110KV变电站,三处35KV变电站。随着“寒北”的开发,用电负荷会急速增加。2005年在河东站东北6公里处新建110KV海滨变电站;2007年在央子镇与昌邑龙池间新建220KV变电站,35KV河东变电站由自备站改为公用变电站;2007年新建热电厂一座,出线至110KV蔡央变电站并网运行;2010年,泊子、南孙变电站升压至110KV运行。南孙站和蔡央站之间架设110KV联络线。通讯方面,2005年新建百万吨1400端口交换点1个,改造丰台、新立村、西利渔、百万吨等架空交换点;新建ADSL(宽带)节点10个,扩容1000端口,光缆接入达到800户

;新建RAIU(小灵通)控制器4套,基站50个。2006年-2007年新建两个2400端口交换点;ADSL扩容1500端口,RAIU优化基站20个。 5、 热力系统:在工业加工区、重化工业区、物流园区分别建设热电联产项目,完善供热网络,实行统一供热,逐步取消自备锅炉。 6、 绿化:根据北部地质水质特点,本着适地适树、见缝插绿、见缝插景的原则。沿环渤海高速建设防护林带;在条件较好的南部发展经济林带及丰产林;沿河流及防潮坝形成宽窄不等的绿化带,既美化环境,又改善气候;沿主要交通干道建设道路绿化带;在各功能区建设休闲公园、景点,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7、 防潮坝: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按五十年一遇的标准,对北部防潮堤进行整修加固,提高防潮能力,到2020年底前实现闭合防潮。同时对防潮坝加宽加高,形成坝路合一,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绿化带和观光景点,使防潮坝成为防潮、通车、旅游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堤坝。 七、主要政策措施 “寒北”开发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必须制定相应措施,保证这一战略的顺利实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对“寒北”开发的认识。“寒北”开发事关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是全区的“一盘棋”。因此,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抓好协调,增强全区上下参与“寒北”开发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形成开发合力,真正把“谋全区之智,举全区之力”发展“寒北”落到实处。 (二)用足用活现有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引资是“寒北”开发建设的突破口,必须立足区位、资源、交通优势,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突出招商重点,形成经济发展“洼地”,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特别是对全区发展有带动力的大项目,更要实行“一事一议”的特殊政策。同时,积极拓展民间领域,多种方式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到“寒北”的开发建设中来,从而形成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投资格局。 (三)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一是区委、区政府和海化区前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对“寒北”的开发有一定的适应性,但随着开发进程的加快,必须要及时的清理和废止一切不利于“寒北”发展的政策,并制定新的政策来适应“寒北”开发的需要,从政策上向“寒北”倾斜。二是现有的“寒北”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供排水、电力、污水处理等还不能适应“寒北”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需要。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除海化区加大投入外,还需逐步建立起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全区上下的共同关注和支持海化区的发展。三是区直各部门要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把在“寒北”的工作职能定位在服务上。各职能部门要在“寒北”设立分支机构,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各乡镇也要围绕“寒北”发展的大局,积极向“寒北”提报项目、引资金。 (四)加强卤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卤水资源是“寒北”开发建设的优势。但目前,仍存在着地下卤水无序开采的现象,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对生态环境也构成了威胁。我们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按照科学规划、依法管理、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控制卤水的无序开采,使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五)切实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充足的工矿用地,是“寒北”地区吸引外来资本、技术进入的优势条件之一。但随着项目有进入,用地紧张的现象会越来越明显,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充分合理的利用土地的原则,合理核算进区项目用地,坚决杜绝“圈而不建、多圈少建”的现象发生。 (六)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又是技术创新的决定性资源。市场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因此,为促进“寒北”的快速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的积累,要大力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加强人才培养和企业职工的,努力创造一个引进人才、重用人才的良好环境。 二00五年三月

xx县棉花产业发展规划



XX县农业综合开发扶持棉花产业发展规划
(2006—2010年)

一、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我县是省棉花主产区之一,全县棉花种植面积近12万亩,棉花年加工能力5万吨。2005年全县棉花产量7200吨。我县植棉历史悠久,土壤、气候适宜种棉,适宜种植面积近20万亩。植棉比价效应高,2005年我县粮棉比价达到1∶10.5。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以来,棉花收购市场主体多元化,棉花销售顺畅。
我县棉花产销还存在生产、加工规模小,品质结构不合理;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力不强;棉花产业投入不足等问题。必须加大力度,推进我县棉花产业化发展。
二、目标和建设内容
(一)总体目标:到2010年,全县棉花种植面积达15万亩,总产9490吨,其中发展优质专用棉生产基地12万亩,单产70公斤以上;培育加工产值或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棉花加工和经营型龙头企业2户,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户;带动农户由5.5万户增加到7万户。
(二)优质棉基地建设。选择区域土地平坦、灌溉条件较好、日照充足、光热资源适中的中东部棉花优势区域十字、石沛、襄河镇、草庵、二郎口、六镇、马厂、大墅、复兴等九个乡镇。发展优质专用棉12万亩,产量8000吨,霜前花率达80%以上,建立以适纺40支纱为主的原料生产基地,提高棉花品质的一致性。加强棉田基础建设,改造中低产棉田,扩大植棉规模,推广促早栽措施,提高棉花单产、纤维成熟度和品质一致性。
(三)龙头企业建设。采取外引内联、重组、兼并、收购、股份合作等形式,培育一些大规模、高起点、外向型、具有较强牵动力的龙头企业。形成以改制后的棉麻企业为支柱,以省、市级龙头企业为主体,以中小龙头企业为依托,力争在3—5年内,形成加工产值或销售额上5000万元的棉花加工和经营型龙头企业2户,其中产值或销售额亿元以上的1户。
(四)市场体系建设。依托安徽佳能棉业的资金优势和加工优势,以及在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安徽工作站的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加工设备和资源优势,广泛吸纳省内外大型棉花经营企业、纺织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成为交易市场股东。力争到2010年,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皖东棉花交易市场。
(五)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重点抓好良种繁育体系、优质棉生产体系、信息技术与推广体系和棉花科技支撑体系。
1、建设棉花原种场。选择条件较好的县棉花原种总场,建设3个原种生产基地,原种生产基地规模3000—5000亩,杂交制种规模1000亩以上,主要任务是原种生产,为良繁基地提供原种,开展杂交制种,培育2—3个适合我县土壤、气候特点的优质棉种。
2、建设良种繁育基地。根据我县棉花播种量,按照全县植棉面积15万亩计算,需要精加工棉种20万公斤,外销杂交棉种30万公斤,需要建设良种繁育基地5000亩左右。
3、完善良种棉加工厂。重点扶持县棉花原种总场所属的棉花良种加工厂。主要是厂房、仓储设施建设改造,精加工棉种生产设备的添置、更新,种子检测仪器、设备的购置等。
4、建立优质高产示范区。选择一批植棉面积在万亩以上的乡镇,建设高标准棉田示范区,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展示与示范,带动本地的棉花生产。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抓好落实。由县农委牵头,负责全县棉花产业化规划实施中的指导、协调、信息发布、标准制定和项目论证、龙头企业申报初审等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切实把棉花产业化发展规划落到实处。
(二)依靠科技,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在全县棉区围绕两熟栽培,重点解决机械化机械化制钵、铺膜,工厂化育苗移栽及抗旱、排渍问题。实施棉花精准栽培工程,精量、半精量播种。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建设病虫草害监测系统,实行综合防治,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三)加强品牌整合,实施棉花品牌战略。加大对棉花加工机械设备技术改造力度,提高棉花加工质量。实施品牌战略,生产加工国际国内市场叫得响的品牌棉花、免检棉花、“无三丝”棉花,以满足国内外棉花消费需求。
(四)发挥我县棉花行业协会作用,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行业管理,进一步强化棉花行业协会联系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贯彻落实政府对棉花产业的扶持政策,参与审核产业化项目和龙头企业及资金的安排,检查督促资金、项目的落实和实施。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各类流通、服务中介组织,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努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拓宽流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五)加强政策扶持,多渠道增加投入。要充分利用WTO规则内的国内支持空间,“绿箱”政策措施,在棉花生产、科研、良种繁育推广、棉田基本建设及技术等方面,县财政给予资金支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特别是种棉大户发展棉花生产。
&

nbsp; (六)规范棉花市场秩序,严格质量监督管理。工商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对未取得经营资格而擅自收购、加工的企业及擅自设立的棉花现货交易市场,要坚决取缔。加强对棉花质量的监督执法,严厉打击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混等混级等违法行为,严禁生产、销售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轧花机和土打包机,一经发现,坚决封存销毁。


XX市图书馆发展规划


XX市图书馆新馆在市委、市政府以及文化局领导的关怀和重视下,于XXXX年XX月XX日对广大市民试开放。目前试开放的部门有外借部(上架图书2万册)、期刊部(杂志620种,报纸70种)、参考咨询部(上架图书4000册)和少儿部(上架书刊1万册),电脑部在市政府和局领导的关心下也即将开放;作为XXXX年为民办20项实事之一,我馆试开放的意义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根据XX市文化局的《XX市文化事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长远规划》的要求,和现在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相比,作为一个XX城市公共图书馆,在建设和图书设备现代化方面无疑是大大滞后了的。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现代化以及计算机自动化、网络化建设,以全新的面貌、现代化的设施和高科技的手段,更好地为广大市民、广大读者服务。我馆的现代化发展必须以政府投入为基础,结合本馆工作人员自身技术和水平,多方参考各个兄弟公共图书馆乃至高校、厂矿、科研院所图书馆的现代化实施方案,取其成功运作的经验,吸收其不足之处的教训,才能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少走弯路,少花钱,办好事。 我们的设想是大力发展计算机、网络化建设,加强对外合作开发,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走一条以现代化、高起点的服务手段创造社会效益,主副并举,多种形式创造经济效益的发展之路。以下是我们对图书馆发展的初步规划。 一、大楼布局 一层设前后停车场(闲暇时可作休闲文化广场),原停车场开发对外合作项目如合作办学等。 二层设检索大厅(安放16台计算机提供读者目录检索);读者服务部(提供统一办证、打字复印等服务);少儿借阅部;电子阅览室、中心机房;基本书库;多功能报告厅。 三层设期刊部借阅部;中文图书借阅部;多媒体视听中心;基本书库。 四层为参考咨询部;采编部和基本书库。 二、自动化监控系统 作为一个现代化建设初具规模的公共图书馆,没有自动化监控系统和防盗设施是不可想象的,必须结合馆内综合布线系统,形成楼宇和藏书安全控制自动化。整栋大楼配备门禁、监控系统,建立监控中心和消防控制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每个业务部门配备图书防盗设备以及安检门和读卡器。 三、计算机网络建设 1.实现业务数据自动化的升级换代。 目前我馆采用的图书馆专业软件ILAS是基于UNIX操作系统下的,维护和操作均不方便,而且只有采访和编目两个子系统,应升级至先进的WINDOWS操作系统下图形界面的新软件,并增加流通和连续出版物两个子系统,可方便实行计算机管理(录入、借阅)和计算机检索。 所需计算机:采编6台,部门管理10台(外借、期刊、儿童、参考、电脑各2台),读者检索16台,均为品牌工作站。 2.实现馆藏资料数字化。建设有本馆特色的数据库,结合本馆实际,开发有特色的数字化信息资源。 3.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 在目前办公自动化网络基础上,把办公自动化延伸到业务部门,并可实现即时上网查询有关信息资料。因目前计算机可继续使用,只需增加业务部门5台(外借、期刊、儿童、参考、电脑各1台)。 4.建立多媒体视听中心。采用磁盘阵列或光盘塔的形式,结合VCD、DVD,提供多媒体视听服务。需多媒体计算机50台,服务器2台,交换机、专用电脑桌椅和机房设备。 5.建立计算机中心。需计算机60台,服务器2台,交换机、专用电脑桌椅和机房设备。 6.建立本馆自己的网站,发布信息,提供读者访问、浏览。 7.初步建立数字化图书馆的雏形,扩展为读者服务的内容和手段,采用各种可行的方式(如镜像站点、购买数据库资料、加工整理现有资源)为读者提供网上浏览、网上借阅等各种服务。在上述基础上,以本馆为中心,建立XX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交流平台,实现馆际互借,资源共建、共享。 8.以已有的数字化资源为依托,利用本地区、本馆的特色资源,溶入全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大环境中,既能通过本馆网络平台分享数字化图书馆的成果,又能实现自主的信息采集、加工、整理、发布。 四、图书馆专用设备 我馆建于XXXX年,已有XX余年历史,现有图书设备绝大多数为木制,经过几次搬迁整理,已经残破损坏,既不符合消防要求又与现代化新馆不相衬,而且数量远远达不到藏书150万册的设计要求,甚至还满足不了已有藏书75万册所需。 (一)我们打算把现有馆内藏书按部门全部分类上架,购买专用图书设备: 1.双面双柱书架(按每个放书1000册,)750只; 2.目录柜(按75万册书共159万张卡片,每柜放5万张卡片,)30只, 3.阅览桌(2M×1M

,每张坐6人,)120张, 4.座椅720把, 5.单面6层期刊架150个, 6.报纸架60个, 7.拖车、书车8辆, (二)按XX市文化局《XX市文化事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长远规划》的要求,逐步达到150万册藏书量和年接待读者100万人次、图书外借200万册次以及实现电脑借书卡替代传统借书证,还需增加部分图书设备: 1.双面双柱书架700, 2.目录柜30只, 3.阅览桌120张, 4.座椅720把, 5.单面6层期刊架150个, 6.报纸架60个, 7.拖车、书车8辆, 8.报纸柜100个 至此,我们认为XX市图书馆才算成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多功能的开放式、综合性的公共图书馆,基本实现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需求,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XX市图书馆发展规划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意了,好的策划书不一定按某种格式,或许一篇好文案本身就是一部好的策划书。以上《XX区畜牧业发展规划》一文能帮助您解决策划书的撰写需求,如果还想阅读关于“公司发展规划方案”相关内容,请访问“公司发展规划方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