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林海村新农村规划

如果有什么需要明天做的事,最好现在就开始。为了可能随时开展的工作,优秀的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的撰写要尽量将可能发生的情况都列入其中,您对动笔写方案也充满了兴趣吧!你也许需要"市林海村新农村规划"这样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目 录
前 言.... 2
第一章 规划总则.... 3
一、规划原则... 3
二、规划范围... 4
三、规划期限... 4
第二章 基本现状.... 5
一、自然地理情况... 5
二、人口状况... 5
三、土地状况... 6
四、农业生产条件... 6
五、资源条件... 8
六、产业状况... 9
七、经济发展水平... 10
八、农民住房... 10
九、人居环境... 10
十、公共服务设施... 11
十一、发展条件分析与发展思路... 12
第三章 经济发展.... 14
一、人口预测... 14
二、经济目标... 15
三、产业发展... 15
三、基本农田建设... 19
四、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19
第四章 公共设施建设.... 22
一、道路交通建设规划... 22
二、学校建设... 26
三、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 27
四、五保家园建设... 28
五、电力设施规划... 28
六、通讯设施规划... 29
七、闭路电视设施规划... 30
八、人畜饮水工程规划... 30
九、排水工程规划... 31
十、燃气能源工程规划... 32
十一、生态环境建设... 32
第五章 村落建设.... 35
一、建设思路与目标... 35
二、规划原则... 35
三、用地规模... 35
四、居民点布局规划... 36
五、主要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37
六、住房改造... 39
七、住房建设风貌... 40
第六章 农民素质建设.... 41
一、农民... 41
二、社会保障... 42
三、民主管理机制... 43
第七章 附 则.... 46
前 言
科学合理编制新农村村级规划,是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2006年4月,重庆市渝南规划设计公司受江津市四面山管委会的委托,负责编制《江津市林海村新农村规划》,接到任务后,我们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在规划编制期间,得到了江津市四面山管委会、林海村两委会及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旅游业,是主导,服务游客要搞好;
路不烂,通水电,基础设施是关键;
厨厕圈,要改善,家家户户换新颜;
树新风,拒赌黄,村规民约要记牢;
学技能,习文化,勤劳致富有办法;
懂法纪,明事理,民主自治要树立;
治环境,建新村,小康路上往前奔。
第一章 规划总则
一、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顺应民意。
&nbs

...

p;要符合实际,尽量满足民心民意,确实做到顺民心、顺民意、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规划。
2. 重在实施,便于操作。
规划落脚到具体项目,布局到具体建设地点上,落实到所需资金上。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地明确建设目标,建设标准、档次、时序要科学合理,避免规划与实际脱节。
3. 抓住重点,突出特色。
结合林海村景区优势,以发展旅游服务产业为重点,打造具有当地特色文化的旅游产品。
4. 以人为本,合理布局。
坚持以人为本、便民利民的原则,按农民的意愿和需求进行规划。特别是在集中居民点、公共设施的布局上,要符合村域特点、农民意愿及客观实际,以农民愿不愿意和满不满意为衡量标准。
5.立足现实,建改并重。
充分利用资源和现有基础,改造原有产业,建设优势产业;在公共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上,既要按需要新建公共设施,又要注重修缮原有设施,完善服务功能;既要规划旧房改造,又要规划集中居民点。
6.节约用地,保护环境。
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合理利用建设用地,就地取材;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切实加强自然
二、规划范围
林海村辖区用地,规划面积41.37平方公里。
三、规划期限
近期:2006—2008年
中期:2009—2010年
第二章 基本现状
一、自然地理情况
1.地理位置
林海村位于四面山风景名胜区的东南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6°17′-106°30′,北纬28°31′-28°43′,与贵州省习水县大坡乡飞鸽村接壤,距离重庆主城区147公里,江津主城区105公里。
3.地形地貌及气候
林海村地处四川盆地丘陵与大娄山相接地带,南高北低,大部分属于山地,平均海拔1200米。
林海村属北半球副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3.1度,年平均降雨量2579.9毫米,主导风向是东北风,年平均风速1.2米/秒。
二、人口状况
林海村辖大洪海和小洪海2个村民小组,共198户,总人口721人,其中男性364人,女性357人,男女性别比1.02:1。从事产业人数分别为第一产业140人,第二产业115人,第三产业320人。
劳动力人口371人,其中男性197人,女性174人,男女比1.13:1。
三、土地状况
林海村幅员面积41.37平方公里,国有用地16.62平方公里;集体用地24.75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积28142.3亩(含退耕还林1721亩),耕地面积144亩(全为村民自留地),建设用地196.5亩,水域8401亩。
四、农业生产条件
1.村级道路
现有村级公路3条,总长14公里,其中上码头-石门坎公路长9.5公里,王爷庙-牛脑坎2公里,为泥结石路面,王爷庙-二洞口为水泥路面,公路长2.5公里;社级公路2条,长5.5公里,为泥结石路面;人行便道土路26.2公里,可通达村域各个院落。
2.水利设施
林海村现有小洪海、大洪海、珍珠湖、二洞口四座水库,山坪塘11口,并在二洞口建有电厂一座。有大洪海-牛脑坎长2.5公里的水渠一条。
林海村水库一览表
水库
名称
流域面积(km2)
坝高(m)
坝型
最大库容(万m3)
正常库容(万m3)
正常
水位(m)
建成
时间
小洪海
18.05
6.5
石拱坝
196
127
11

...

92.75
1978
大洪海
45.6
12
石拱坝
460
420
1186
1975
珍珠湖
3.65
20
石拱坝
195
167
1250
1997
二洞口
49.7
23.5
混凝土
417.4
341.5
1180
2005
林海村电站一览表
电站
名称
装机规模(台×千瓦)
设计水头(m)
设计
流量(m3/s)
年发电量
(万千瓦时)
设计年利用
小时(小时)
建成
时间
二洞口
2×400
43.4
2.36
289.3
3616
2004
林海村山坪塘概况
名称
坝型
面积(亩)
鱼鳅湾
条石坝
5
长岩子
条石坝
3
郑家湾
条石坝
2.8
黑凼子
条石坝
2
大无基
条石坝
2
生溪湾
条石坝
3
鱼塘湾
条石坝
2
墩子旁
条石坝
2
天宝湾
条石坝
5
唐家湾
条石坝
4
桃花岛
条石坝
3
合 计
33.8
3.有效灌面
村域水库、山坪塘的蓄水,主要满足村域外的农田灌溉。
4.农机化水平
村域地处山区,坡度基本都大于25%,现有耕地基本退耕还林,因此无农业机械。
5.电力状况
村域内陪电设施陈旧落后,线路敷设不规范,供配电的可靠性、安全性差,供电质量低,电压不稳,电损严重。
五、资源条件
1.自然景观资源
(1)响水滩,位于村域西北方,主要景点有七

...

百梯、沙坪小溪、珍珠滩、沙坪瀑布、文家古寨、响水滩瀑布。
(2)望乡台瀑布,位于村域西北方,宽40余米,垂直落差151.76米,是迄今全国发现落差最大的瀑布。
(3)太子洞瀑布,瀑宽10米,落差80余米,位于太子洞、太子笋峰之间。
(4)大洪海,位于响水滩南2公里,回水30公里。
(5)村域有良好的植被的景观,乔木郁郁葱葱,灌丛枝叶繁茂。
2.人文景观
(1)界碑:屹立于大洪海和金龙寺之间,是贵州与重庆的省界,该碑立于“文革”时期。
(2)杨氏古墓:位于村域上码头,是建于清代的一座杨氏陵园,浮雕精湛,联句优美。
(3)太子洞:位于村域中部,传说是皇太子避难之地,位
于林区南部洪海小湾一带。
六、产业状况
林海村以旅游服务业为支撑产业,2005年,农家乐26家,旅游观光客船151艘,旅游商品零售店22家,旅游服务业的从业人员320人,总收入650万元;退耕还林1721亩,政府补助收入38万元;外出务工收入50万元;养殖业以养蜂为主,有蜂桶450桶,总产量4500公斤,产值27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4015元。经济总收入765万元,旅游服务产业的收入约占总收入的86%。
目前,林海村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七、经济发展水平
林海村没有集体经济,大洪海村民小组现有停车场一个,年收入4万元。
2005年,林海村劳动力外出务工115人,外出务工收入5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4015元。
八、农民住房
林海村村民居住比较分散,独居户院落1个,2-5户院落23个,5-10户院落7个,10户以上户院落6个。
林海村198户,住房建筑面积27700平方米,其中有158户农民住房为土瓦或木瓦结构,约占80%,建筑面积13650平方米;有31户为砖混结构约占15%,建筑面积12430平方米;有10户为砖瓦或砖木结构,占5%,建筑面积1620平方米。
九、人居环境
农户基本采用传统的生活方式,农民居住环境质量较差。 198户农户中有158户(占80%)农户人畜混居、柴草做饭、厕所与圈舍并用,卫生条件相当差;只有40户(占20%)农户有独立厨房、厕所、圈舍和院坝。有178户(占90%)农户房前屋后杂物乱堆、垃圾乱倒、淤泥积存,严重的破坏风景区的生态环境。
十、公共服务设施
1.学校
林海村现有村级小学1所,位于上码头,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设置2个班,在校学生约50人,教师2名,校舍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安全隐患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幼儿班1个,位于上码头,学龄前儿童20人,教师1名。初中适龄人数32人,初中在校生32人;无青壮年文盲。
2.村办公室
林海村办公室位于上码头,房屋为土瓦结构,办公条件较差,建筑面积约60平方米。
3.村卫生室
林海村现有卫生室1处,位于王爷庙,有合作医疗卫生员1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369人,占村民总数的51%,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经江津市验收,合格达标。
4.村文化室
村里没有村文化室和集体活动的健身场地,体育设施匮乏,文体活动较少。
5.五保家园
有五保家园一个,位于花生溪,全村五保老人17户17人,居住在五保家园的2人,集中供养率12%,其余15人散居供养。
6.救济保障事业
林海村有绝对贫困户11户22人,相对贫困户93户372人,均按政策规定落实补助金。
十一、发展条件分析与发展思路
(一)发展条件分析
1.有利因素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步入高潮,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将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
(2)区位优势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四面山的核心景区和重要景点位于林海村境内,并且有近三分之二的界限与贵州交界,可以吸引渝黔两地的游客。
(3)资源优势
林海村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有利于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业。
(4)旅游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四面山旅游发展公司对四面山风景区的

...

开发建设,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旅游人数逐年增加,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
(5)村民积极性高
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林海村农民群众响应热烈,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高涨。
2.不利因素
1.环境污染
旅游的人数逐年增加,给该地区的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
2.道路不畅
没有形成系统的道路网络,且多为泥结石路,雨天或雨后,村民出行不便,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3.村民的素质较低
全村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高中以上的仅占10%,同时,由于缺乏技能培训,劳动力水平低。
4.贫困户较多
全村绝对贫困户11户,相对贫困户93户,占总户数的53%,他们经济实力弱,参与新农村建设有一定困难。
(二)发展思路
1.基本思路
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和巨大的旅游市场,做大做强旅游服务业,合理发展特色旅游产品,形成完善的旅游产业链,为林海村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提高农民收入。
2.总体定位
以发展旅游服务业为主,以发展特色旅游产品为辅,建设适宜景区村民居住的生态型新农村。
第三章 经济发展
一、人口预测
2005年,林海村总人口为 721人,出生4人,死亡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9 ‰,最近几年全村无迁入、迁出情况,机械增长主要考虑婚配及人口自然增长因素,至规划期末人口增长率按3‰,2010年林海村总人口为730人。
二、经济目标
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在规划期末经济总收入比2005年翻一番,改善村民生活条件,使村民的人均收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具体项目构成测算见《经济产值分析表》,第18页)
三、产业发展
(一)产业定位
以旅游服务业为主,以特色旅游产品为辅。
(二)旅游经济发展分析
根据统计:2005年到林海村的旅游人数约1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90万元,游客至此人均消费约63元,随着游客旅游消费水平的提高,预计2006-2008年,人均消费按照80元计算,游客增长率按照《四面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7%计算, 2008年,旅游总人数约13.5万人,旅游总收入约1080万;2009-2010年,人均消费按照100元计算; 2010年,旅游总人口约15.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40万元。
(三)旅游业发展项目和措施
1.开发新景点,增加游乐项目
(1)2006-2008年重点开发太子洞、锣鼓洞景点。太子洞开发项目为修建太子洞山脚至太子洞口栈道和游步道300米,太子洞内地面整治、雕塑太子像及其他旅游服务设施,太子洞顶筑3米高堤坝,保证太子洞瀑布,太子洞下溪内建露天浴场,配套特色环保交通工具。锣鼓洞景点恢复锣鼓洞原貌,配套农耕农具展览设施,配套特色环保交通工具。
(2)建立吴松坝山顶护林防火瞭望台(观景点),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并且建立五道梯观景瞭望塔。
(3)2010年完成上、下码头供游客参与游憩的游乐设施建设。
(4)将渝黔界碑改建于小洪海的马家庆,利用渝黔界碑景点的开发带动旅游特色产品的开发,促进林海村经济的发展。
2.特色旅游产品制作与销售
组织发展具有四面山特色旅游工艺纪念品的手工制作和本地土特产(猕猴桃、腊肉、蜂蜜、绞股蓝、竹笋)等,形成有特色的旅游商品。结合商业网点的布局,设立旅游商品专卖店,形成产销一条龙。
3.经济观光园
结合退耕还林、绿化山体,在太子洞、锣鼓洞等森林植被稀疏和裸露地带发展猕猴桃和中药材等经济作物。
天麻、黄连与猕猴桃间种,规划期末间种面积共计达1721亩。
4.发展措施
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旅游产业链,靠旅游带动特色旅游产品向立体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
利用猕猴桃和中药材间种发展立体型经济观光园,增加土地的利用价值,为村民创收;同时四面山的海拔较高,温度适宜种植猕猴桃,并且猕猴桃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很高。根据它5月开花、11月结果,结合旅游发展观花采果业,让游客体会乡村风情;根据它花量大和“异花授粉”的特性,可以大力发展蜜蜂养殖业酿造蜂蜜,同时利用水果猕猴桃、中药材和蜂蜜为游客提供特色旅游产品市场,带动村民收入增加。
&

...

nbsp;(四)及效益分析
1.上述旅游业项目建设需投资1430万元,到2010年旅游产业总收入5582万元;
2.上述经济观光园项目建设需投资190万元,到2010年总收入480万元;
3. 特色旅游产品业项目建设需投资50万元,到2010年总收入200万元;
4.养植业
养殖业预计总投资70万元,到2010年总收入240万元。
5.退耕还林
村民退耕还林上级补助到2010年总计190万元。
6效益分析
规划期末,上述产业累计总投资2050万元(考虑不可遇见费用按照15%计算),预计总收入7816万元,收益5766万元。2008年,产业总收入1290万元,比2005年增加525万元,年均经济增长率19%。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5年4015元的基础上按照15%的速度递增,至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106元。新增就业人200人,就业率达到90%以上,达到85%的农户有比较稳定的经济来源。2010年,产业总收入1898万元,比2008年增加608万元,比2005年增加一翻多,年均经济增长率12%,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8年6106元的基础上按照10%的速度增长,至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388元。新增就业300人,充分的解决了林海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劳动就业率达100%。
经济产值分析表
时间
旅游人数
(万人)
人均消费
(元)
旅游业收入
(万元)
种植业
(万元)
养殖业
(万元)
外出务工(万元)
退耕还林补助(万元)
总计
(万元)
2005年
11
62.7
650

27
50
38
765
2006年
11.8
80
944

32
30
38
1044
2007年
12.6
80
1008

54
10
38
1110
2008年
13.5
80
1080
100
72

38
1290
2009年
14.4
100
1440
150
81

38
1709
2010年
15.4
100
1540
230
&nbs

...

p;90

38
1898
总计
7816万元
三、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成立猕猴桃专业合作社、游船专业合作社、农家乐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等旅游服务专业协会。参加协会的农户达50%以上,使林海村村民文明经营,诚信经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四面山风景区的旅游服务塑造良好的形象。
四、基本农田建设
1.土地整治与沃土工程
对土壤进行改良,为种植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对林海村退耕还林土地和现有耕地,总计1865亩进行土地整治与沃土工程,具体措施如下:
1.修建排水沟、排洪沟、及其他各类排水沟;
2.道路工程,按照方便生产、便于观光的原则,合理布局人行道和步行道;
3. 按照节水农业的要求,实行喷灌、滴灌、管灌等;
4、结合地形修建拦山堰;
5.结合实际情况平整土地;
2006年,规划整治土地 200亩;2007年,整治 500亩;2008年,整治500亩;2010年,整治665亩,共整治土地1865亩。
预计投资932.5万元。
2.水利设施
林海村的水库、山坪塘和沟渠因年久失修,地质灾害产生拉裂,水库、山坪塘和沟渠渗漏严重,急需整治。新建山坪塘四口,加大水土保持力度,防止淤泥沉积水库和山坪塘,同时对水库和山坪塘进行清淤,改善水质,确保村民饮水安全。
(1)水库
名称
坝高
(米)
坝长
(米)
投资金额
(万元)
投资渠道
整治时间
备注
大洪海
6.5
50
180
村民自筹
政府补助
2006年
码头整治
和清淤
小洪海
12
60
170
村民自筹
政府补助
2006年
码头整治
和清淤
(2)山坪塘
整治项目
名称
面积
(亩)
现状
投资
金额
投资
渠道
整治
时间
鱼鳅湾
5
漏水、塘壁破损
1万元
村民自筹、政府补助
2007年
长岩子
3
漏水、塘壁破损
1万元
村民自筹、政府补助
2007年
郑家湾
2.8
漏水、塘壁破损
1万元
村民自筹、政府补助
2007年
黑凼子
&nb

...

sp;2
漏水、塘壁破损
1万元
村民自筹、政府补助
2007年
大无基
2
漏水、塘壁破损
1万元
村民自筹、政府补助
2007年
生溪湾
3
漏水、塘壁破损
1万元
村民自筹、政府补助
2007年
鱼塘湾
2
漏水、塘壁破损
1万元
村民自筹、政府补助
2007年
墩子旁
2
漏水、塘壁破损
1万元
村民自筹、政府补助
2007年
天宝湾
5
漏水、塘壁破损
1万元
村民自筹、政府补助
2007年
唐家湾
4
漏水、塘壁破损
1万元
村民自筹、政府补助
2007年
桃花岛
3
漏水、塘壁破损
1万元
村民自筹、政府补助
2007年
合 计
33.8
11万元
新建项目
地点
面积
(亩)
蓄水
(万m3)
投资金额
(万元)
投资渠道
实施时间
新房子湾
23
5
10
村民自筹、政府补助
2006年
天宝湾
20
4
8
村民自筹、政府补助
2006年
周家湾
18
4.7
7
村民自筹、政府补助
2007年
大坝
5
3
5
村民自筹、政府补助
2007年
(3)沟渠
大洪海-牛老坎,长2.5公里,整治清淤需资金70万元,整治时间2006年。
3.生态林建设及“四旁”林木栽种
对林海村进行生态林建设,实现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庭院园林化、山地森林化。
对退耕还林地和现有一部分耕地进行经济林种植,种植面积1721亩,种植猕猴桃等经济树种约87000棵,预计投资35万元。
对主要村级道路和社级道路,实施绿化工程,每隔3米栽种行道树,

...

约需种植当地树种22799株,预计投资10万元。
对房前屋后和大小洪海15公里进行绿化,绿化面积300亩,约需种植当地树种18000棵,预计投资7万元。
第四章 公共设施建设
一、道路交通建设规划
(一)规划思路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旅游新村、旅游服务部通主、次村道,散居户通人行石板路。整个道路系统尽量形成环状,避免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走回头路。
在道路建设实施中,道路走向顺应山势,避免破坏景区、景点的完整性,对景区造成破坏的线路,应因地制宜地采取植被固坡、岩体壁画等形式进行补救,人行石板路采用当地石材或废弃建材做路面,融入整个景区环境。
(二)项目规划及布局
1. 道路
林海村道路规划为主村道、次村道、人行石板路三级,次村道错车距离不超过300米。
(1)主村道:
主村道有效连接外围公路,并沟通康居村民点,规划期末完成6条主村道的修建改建,总长度25.6公里。路基宽度6.5米,路面为沥青表处理。
新建:
正田沟-珍珠滩路 2.5公里(2006年完成)
上码头路-下码头路8公里(2010年完成)
霍蔴芊-飞龙庙景区(林海村段)路2.1公里(2006年完成)
界碑-大洪海路 1.5公里(2006年完成)
改建:
上码头-石门坎路 9.5公里(2007年完成)
王爷庙-牛老坎2公里(2008年完成)
(2)次村道:
次村道是各康居村民点和各院落之间的联系道路。规划期末完成三条次村道修建,总长度8.6公里,路基面宽度4.5米,路面为沥青表处理。
新建:
坟山岗-大屋基-太子洞路3公里(2006年完成)
河口-梅子树路 1.7公里(2008年完成)
双鼻子-九步梯路 3.9公里(2010年完成)
(3)人行石板路:
人行石板路是连接全村院落及散居户主要的步行道。规划期末完成十三条人行石板路修建,总长度41.3公里,路宽1.5米,路面用石板或废弃建材铺设。
新建:
珍珠滩-石柱沟-坟山岗 5公里 (2006年完成)
珍珠滩-霍蔴芊1.3公里(2006年完成)
太子洞-吴松坝 1.8公里(2009年完成)
二洞口-水口寺景区(林海村段)2.5公里(2010年完成)
山头上-小洪海码头 2公里(2006年完成)
小洪海步行道 2.1公里(2008年完成)
王爷庙-界碑 8公里(2006—2007年完成)
红军桥-五道梯 4公里(2007年完成)
锣鼓洞-吴松坝 2.6公里(2008年完成)
五道梯-界上路(界碑-上码头)2公里(2007年完成)
长岩子-老房子 1公里(2008年完成)
上码头-小洪海码头 1公里(2006年完成)
坟山岗-桃花岛 3公里(2006年完成)
连接各院落道路 5公里(2006—2007年完成)
2.码头
改建大、小洪海上、下码头渡口及太子洞渡口,2006—2007年完成。
3.停车场
在王爷庙居民点新建一个停车场,停车规模50-100个停车位,2006年完成。
扩建洪海码头停车场,停车规模400个停车位,2006年完成。
(三)投资概算
1.预计修建主村道25.6公里,60万元/公里,需投资1536万元;
2.预计修建次村道8.6公里,40万元/公里,需投资344万元;
3.预计修建人行石板路41.3公里,18万元/公里,需投资743.4万元;
4.改建渡口需投资280万元;
5.修建和扩建停车场需投资70万元;

...

总投资合计:2973.4万元。
二、学校建设
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村校软硬件建设的投入。2007年,在林海村小学原址完成新小学和幼儿园重建工程,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设3个教室(一个幼儿班和两个小学班)、办公室、师生宿舍。
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学功能,每个班配备桌、椅45套,共计135套,预计配套桌椅费用2万元。
对考上大学的本村子女,予以一次性奖励。
三、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
2006年,在王爷庙旅游新村建成800平方米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综合办公楼,内设:
1.村两委会办公室、农民培训中心、党员电教室、村级党校等,配备电脑、音响、dvd等电教设施及桌椅、书刊文件柜等设施。
2. 文化活动中心
建筑面积100㎡,设置阅览室、活动室、文艺培训室等。成立20名文艺骨干组成的宣传队,建立20户文化中心户。
3.医疗计生室
卫生室建筑面积60-100㎡,添置约20万元的必备医疗器材,从业人员必须为注册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以上,建设要求达到示范卫生室要求。
在上码头服务部设置医疗点,建筑面积30-40㎡,从业人员要求必须达到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建设要求达到合格卫生室标准,达到小病不出村,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规划近期计划生育率达到95%以上。
5.农经商贸服务中心。
指导村民脱贫致富,搞好旅游服务业。
同时, 2006—2008年,在王爷庙、上码头建成各占地10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综合办公楼旁建篮球场、乒乓球场,配置体育健身器材,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的文体生活,满足群众的文化健身需求。
四、五保家园建设
2006年在王爷庙旅游新村建成五保家园,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将本村的五保老人17人全部集中供养,“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100%;五保家园内设80平方米的残疾人康复中心。
对五保户、低保护、优抚对象实行大病医疗救助,对精神病人实施救助。
五、电力设施规划
1.现状
村域内陪电设施陈旧落后,线路敷设不规范,供配电的可靠性、安全性差,供电质量低,电压不稳,电损严重。
2.规划要点
(1)在2006年,完成农网改造,提高输电量,满足旅游与农业生产需要。
(2)在霍蔴芊、王爷庙、桃花岛、太子洞、上码头、锣鼓洞、肖家坎等七个地方各增加1台kva 50—400 kva杆式变压器。
六、通讯设施规划
1.现状
四面山风景区现有电信经营部两座,装机容量分别为3322门和256门,有移动、联通微波基站各一个,全村90%的村民使用固定电话或手机。
2.规划要点
按照《四面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要求,协助有关部门建设大规模容量、高传播速度、强技术水平的现代电讯系统,为旅游业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经济的电讯服务,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实行宽带网。建设王爷庙邮电点,洪海作为四面山核心景区,在各主要景点和聚居点均设5-10部公用电话,2007年达到全覆盖。
七、闭路电视设施规划
1.现状
95%的农户能看上电视,其中50%的农户安装了闭路线,其余农户通过安装小型电视接受器收看电视节目。
2.规划要点
全面改造提升现有广播电视网,建成以传输广播电视为主的宽带双向交互网络,2006年达到全覆盖。
八、人畜饮水工程规划
(一)规划思路
在现有饮水点的基础上,确定几处水质好、水源充足的饮水点,利用水库、山泉等水源,建设蓄水池、管道引水工程,让村民用上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自来水,确保人畜饮水安全。
(二)项目规划及布局
1.现状
无自来水,农户均自安管道,从85个山泉水取水点取水,多数未经处理直接饮用,不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2.规划要点
(1)旅游新村、旅游服务部等居民点采用就近引较大的山泉水或机井

...

提水集中供水方式解决村民用水。(附表)
康居点饮水工程一览表
居民点
取水点
距离
(公里)
管径
(mm)
供应户数
(户)
投资金额
(万元)
投资渠道
完成时间
王爷庙
牛老坎
4
75
60
24
农民自筹
政府补助
2007
上码头
马家
大湾
3
75
20
18
农民自筹
政府补助
2007
大坝
吊岩
2.5
50
15
12.5
农民自筹
政府补助
2006
锣鼓洞
锣鼓洞
2
50
15
10
农民自筹
政府补助
2006
太子洞
小湾
1.5
50
25
7.5
农民自筹
政府补助
2006
藿麻芊
藿麻芊
1
50
15
5
农民自筹
政府补助
2007
总计
14
150
77
(2)散居点以山泉水为水源,修建储水池和净化水池安装管道引入各户。
(3)各处饮用水源均需安装净水设施,保证饮用水达到国家标准。
(4)2006年完成饮用自来水或山泉饮水的农户434人,达到60%,2007年达到100%。
九、排水工程规划
1.现状
林海村雨、污水排放大多处于自然状态,不仅污染水体,也给自然环境造成损害。
2.规划要点
(1)旅游新村、旅游服务部等居民点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废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入水体。
(2)散居的农户,按照环保生态处理的要求进行处理后排放,严禁造成环境的破坏。
十、燃气能源工程规划
1.现状
目前,林海村燃料主要以木材、煤炭为主,部分采用罐装液化石油气为燃料。
2.规划要点
(1)修建头道河-王爷庙-上码头旅游新村的天然气输气管道,长14公里,气源由蔡家方向接入,于2010年完成;

F132.coM小编推荐

XX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规划


***村位于**县城西南25公里处,郭山公路和西合高速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428户1607人,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93元。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二、指导思想
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社会事业,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为重点,协调推进全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三、目标任务
以建设组织有力、发展加快、村容美化、村风文明、社会稳定、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积极实施“32899”工程,合理分配劳动力资源,实现三分之一的农户从事个体经济、三分之一的农户外出劳务、三分之一的农户从事农牧生产,依靠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到2010年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元。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到2010年建成至2公里长的集贸大街,百分之八十以上户实现“五通四改”,百分之九十以上户创建十星级文明户,百分之九十以上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建成村党支部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组织。

四、规划内容
1、着眼生产发展,实施产业增收。以群众增收为目标,进一步发展壮大畜、劳、商三大主导产业,推进产业增收。培养养殖大户示范带动,2007年前扶持4户正大模式养猪大户、5户养鸡大户,到2010年使养猪、鸡大户达到30户以上,带动全村户均实现5头畜51973(本文权属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50只鸡。加强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做大劳务品牌,建立劳务基地,有计划的组织务工青年参加阳光工程培训,到2010年使技能型务工人员占总输出人员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并发挥外出劳务大户带动作用,建立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5个以上,不断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立足交通便利的优势,发挥本村群众市场经济头脑灵活的特点,鼓励发展从事经商、运输、加工、建筑等领域的个体私营经济,每年新发展个体工商企业10户以上,到2010年达到120户。
2、立足生活宽裕,发展社会事业。在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较好的解决群众吃、穿、行、医、学、花钱问题。建立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大病统筹机制,使参保率达到百分之百,保证每名群众看得起病。建立贫困大学生爱心救助机制,对上不起大学的贫困家庭,发动党员群众献爱心捐款,使他们都能接受高等教育,为本村培养一批优秀人才,提高村民整体素质。
3、村容整洁,改善生活条件。加大以路、房、饮、排水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村容村貌。2006年重点解决上下湾等6个组850人的人畜饮水难问题,启动一期饮水工程,争取硬化小区道路500米;2007年前解决小区、上下湾人口集中区污水排放问题,完51973成二期人饮工程,解决上河、司法沟口人的饮水问题;2008年前完成瓦房滩、上河两个组1.5公里、碾子沟0.5公里、司法沟1公里道路加宽改造和沙石路面硬化。2008年前百分之九十以上户拥有电话、手机,2010年前达到百分之百。2008年前百分之五以上户完成改厕、改圈、改厨,2010年前百分之九十以上户完成“三改”,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4、树立文明新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实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传统美德教育,扎实推进“美在农家”创建活动,每年评选表彰一批“五好家庭、好公婆、好儿媳、少生快富示范户、庭院经济示范户”等星级文明户,到2010年使全村十星级文明户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村上组建红白理事会,从简操办

婚丧嫁娶,真正让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并成为人们的时尚追求。
5、推行民主管理,完善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坚持一季度一公开,重大问题及时公开,并积极推进组务公开,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完善村民代表民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监督、管理村级事务,推进村级组织依法、协调、高效运作。

五、工作措施
1、加强以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有力地组织保证。村党支部书记要带头弘扬团队精神,建设村党支部领导下的团结和谐、真抓实干的“两委会”班子,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谋思路、想办法、添措施。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全面推行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和服务群众承诺制,真正把村党支部建设成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航者,使广大党员成为生产发展的带头者、生活宽裕的示范者、乡风文明的倡导者、村容整洁的维护者、管理民主的推行者。
2、推行“两委会+协会"发展经济模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产业为主体,以协会为载体,走产加销一体化路子,延长农民增收链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转移农业劳动力,流转一部分土地,实行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同时把解放出来的劳动力,扶持引导到二三产业上来,扩充农民增收比重。
3、落实项目包抓责任制。对每一个规划项目都落实干部包抓,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并向群众作出公开承诺,诚恳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把每一件实事办好、好事办实,赢得群众满意。

新农村试点村实施方案


新农村试点村实施方案
按照西集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根据交通、区位、资源、经济优势及群众素质,通过调查研究,借鉴赣州模式,以甘南县兴十四村为榜样,结合常兴村8个自然屯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立志用三年时间把常兴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做好常兴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特制定此方案。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任务和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通过“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公共服务,切实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镇新农村建设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为全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积累丰富的经验。
二、作为试点村的优势和典型性
常兴村位于西集镇的南部,东至少凌河,西至漂河,北面与西集镇城区隔路(哈肇公路)相望。东距巴彦县城17公里,西距哈市79公里,有8个自然屯,总耕地面积22000亩,总户数1148户,人口4302人,人均住房面积17平方米。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示范要求,具有以下四点优势和典型性:
1、具有良好的交通优势。村屯之间均由四级砂石路连接,北侧又有省级公路哈肇公路通过,与其它村屯相比,出行便利,交通优势明显。
2、具有小规模的产业优势。近几年,在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工作中,为扩大农民增收渠道,成立了大葱基地一个,大蒜基地一个,绿色大米生产基地一个,黄牛养殖基地一个,这四大基地的建设,很大程度地调整了常兴村的产业结构,目前已初见成效。
3、具有良好的基础优势。目前,已有2个自然屯吃上了自来水,其它村屯也在进行中。在行业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常兴村房屋砖瓦化率、自来水入户率、电话入户率,分别达到42、35、80。如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悄加规范引导,可迅速提档升级。
4、有良好的旅游优势。驿马山公园的建设和灵隐寺的落成,给常兴村的尚家屯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5、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常兴村在60年代就是省级红旗单位,自70年代到现在,始终是县乡的农村先进典型,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念。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潜移默化,使广大群众对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愿望十分强烈和迫切,享受现代文明的积极性和热情非常高涨。
三、建设发展目标
1、村民人均收入每年的递增速度要在10以上,2016年人均收入实现3700元;2017年人均收入实现4100元;2018年人均收入实现4500元。
2、村政府所在地通白色路面,屯内巷路全部达到硬化。
3、农民住房全部砖瓦化。
4、自来水普及率100。
5、屯屯通电话,入户率达到95。
6、屯屯上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
7、四周绿化率达到100。
8、畜禽养殖小区化,不进入小区的全部建生态猪舍或鸡舍。
9、厕所改造达到100,建室内厕所或建室外封闭卫生厕所。
10、垃圾、粪便、柴草全部出屯,垃圾、粪便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作为有机肥料。
11、建立新经济组织,成立蔬菜、种植、养殖、加工等各类协会。
四、工作任务
1、修通村白色路面1条12公里,修村屯主道38条16828延长米,修村屯巷道30条6395延长米。
2、有线电视入户95。
3、自来水06年新入户3个自然屯,07年入户3个自然屯。
4、改建村办公室,建立档案室1个,图书阅览室1个,公共活动室1个,建立并规范村级卫生所1个,建妇幼保健站1个。
5、修防洪大堤24里,环山拦水壕10公里。
6、利用驿马山前坡2条大沟绿化造林80亩。
7、绿化8个自然屯四周。
8、新建卫生厕所1148个。
9、村上出机动地、专项资金,把养殖大户向屯外搬迁,集中圈养。
10、配合政府村村通广播。
五、完成时限
利用2016年至2018年三年时间,基本达标。
六、主要推进措施
(一)建设新农村,首先从基础建设抓起
建设新农村,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增进农民福祉,具体是做好“三清三改、一修一建”工作。
1、开展“三清”活动。利用春播前的空闲时间重点对村容、村貌进行综合治理,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达到柴草出屯、垃圾出屯、边沟整洁、道路畅通。
2、开展“三改”工作。即改水新农村试点村实施方案

新农村试点村实施方案、改厕、改路。改水将群众生产生活所用的小井地表水,改造为深井自来水。采取政府补一块,村民筹一块的办法,打深水井5眼,将供水管线及相关附属设施完善,使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改厕,建室内厕所或室外封闭厕所,改厕总数达到1148个。改路,主要是硬化村屯内外道路,便民出行。通过通村公路改造工程,向上争取资金和“一事一议”自筹的形式,修8个自然屯巷路68条13323延长米,在三年内基本硬化。
3、搞好“一修一建”工程。常兴村位于少凌河与漂河交汇处三角交叉口,抗洪排涝是粮食稳产增收的关键,我们要采取向上争取资金和“一事一议”相结合的方式,修牢防洪堤防。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孩子是我们的希望和未来,为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宁静、舒适的学习环境,我村要改造一所1栋324平方米的教室。
(二)发展新农业,必须从拓产增收抓起
只有发展富民产业,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我们深挖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方面,我们在继续做大、做好葱、蒜、黄牛、绿色大米四个基地的基础上,再从生猪养殖和两瓜种植上下功夫。葱、蒜种植面积800亩,黄牛饲养量1800头,绿色大米种植5098亩,生猪饲养量15000头,两瓜种植面积50亩。另一方面,大搞农村剩余劳动力长年或农闲时输出,预计输出劳动力800余人,实现劳务收入480万元。
(三)培育新农民,核心从农民素质抓起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因此,依托农民技术培训学校,以培养新型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利用周六周日在农村小学成立培训学校,每年培训农民骨干2000人,通过典型带动和渗透,力争使户户都有科技明白人。
(四)塑造新风貌,倡导从科学文明抓起
在开展“三清三改”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清理废弃房、猪牛栏和厕所,推进人畜分居,建养殖小区和生态型圈舍,尽快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现象,争取三年内村屯道路基本硬化,自来水普及率100,实现人畜分离。同时,扎实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改变农村的各种生活陋习,对村民展开普法教育,反对一切邪恶组织,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明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五)提倡新民主,着力从村民自治抓起
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机制,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的首创精神,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增强村干部的公共服务意识,搞好“一事一议”,确保广大村民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六)崇尚新健康,主要从防疫治病抓起
当前有句游行话,农村人怕得病,城里人怕失业。这虽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当前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农民的医疗问题已刻不容缓。为解除农民的治病难、疑难病治不起的困扰,首先我村要建1个村级规范卫生所,方便农民就医。其次,在2018年实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健全农村医疗医保服务体系,彻底帮助农民解决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最后,为保证村民有一个健康有序的生活环境,我村下大力气、加大投入,抗击高致病禽流感等动物疫情,促进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管理。
七、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试点村建设领导小组。

新农村试点村实施方案

XX市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



中国共产党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
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2007年2月28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1号)精神,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此,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大力培育农业优势主导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围绕优质粮食、油料、畜牧、水产、蔬菜等农业优势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农业新型业态,拓展农业功能,提升和丰富XX农业内涵,形成现代的XX农业产业体系。

1、巩固发展优质粮食产业化体系。继续推动XX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深入开展小麦高产攻关和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努力提高粮食优质化水平。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护农民利益。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减少粮食损失。今年内启动XX粮食产业园区建设,有条件的县(市、区)也要积极创办。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培育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步伐,力争用两年时间完成改革任务。

2、突出发展健康养殖业。把发展健康养殖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突破口,争取“十一五”末养殖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比重稳步提高到50%以上。要适应健康养殖要求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形势,调整养殖模式,积极发展规模养殖和健康养殖,推行畜牧和渔业养殖小区,实现养殖业增长方式的转变。2007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支持20个上规模、带动农户多的养殖业小区开展良种引进、标准化建设和畜禽疫病防治。大力发展奶业和蜂业。加强动物疫病防治,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

3、加快培育特色农业。在全市农村开展“一村一品”“十村示范百村带动”活动,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乡(镇)一业”,培育蔬菜、滁菊、苗木花卉、草坪、茶叶、水果等特色农产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农家乐等休闲、旅游农业,逐步形成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乡镇、专业村。2007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20万元支持10个有一定产业基础和工作基础的村开展“一村一品”创建活动。

4、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积极利用国债项目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沼气工程。加强农村能源综合利用,积极探索推进生物质产业发展。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工程和长江、淮河防护林工程,加快村庄绿化和宜林地绿化,逐步加大对生态公益林的扶持。加强农村生态,对在农村地区建立的企业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减少农村面源污染,防止污染企业向农村扩散。

5、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大力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尽快实现农产品加工业跨越式发展。积极利用国家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规划建设XX市农产品加工园区,引导大中型企业开展农产品加工。加强农业招商引资,争取每年引进一批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对新办和引进的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执行市级龙头企业享受的用地、用电、用水等各项优惠政策。加强与外地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合作,鼓励和支持外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到我市建立专业生产基地。

二、大力发展现代经营形式,提高农业整体素质

1、深入开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力提升活动。从2007年起,在全市省、市级龙头企业中深入开展“512”龙头企业实力提升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帮扶和支持龙头企业,争取“十一五”期间,全市年营销收入达1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5个以上,年营销收入达5亿元的龙头企业达10个以上,年营销收入达1亿元的龙头企业达20个以上,争创国家级龙头企业。认真利用好省、市对龙头企业的贴息政策,扶持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开展技术改造、提高经营水平。2007年起,市财政在2008年基础上每年增加40万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改贷款贴息。对本地工商企业新成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招商引资引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固定投资额达2000万元以上的,可以直接列入市级龙头企业,符合条件的优先申报省级龙头企业。

2、深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建活动。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在全市深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基层和农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农产品行业协会。认真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学习和工作,市培训到县和重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重点乡镇,县(市、区)培训到乡镇、村,今年内实现每个乡镇培训一名指导人员、每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训一名经营管理人员。市级专项扶持资金要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每年扶持20-30个制度健全、运作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典型示范效应。

3、深入开展农产品品牌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和继续支持企业、基层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国家名牌农产品、省名牌农产品、证明商标、地理标志等。支持本地农产品拓展外地市场。2007年起,组织实施“市名优农产品进超市工程”,市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支持10-15个拥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国家名牌农产品、省名牌农产品、证明商标、地理标志的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将产品打入大型超市。

4、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活动。围绕农业优势和主导产业,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行订单生产,按照“一个产业、一片基地、一批龙头企业、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一套工作班子”的模式,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生产技术规范、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购销合作,建设稳定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进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区域化生产。市本级每年重点抓20个示范性生产基地建设,各县(市、区)要加强产业规划,逐步推行基地化的生产发展模式。

5、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活动。

XX市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来自小编整理,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镇**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


**镇**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
**镇**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根据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要求,现结合我镇的实际,计划通过建设**村新农村示范点,实行以点带面,力争利用5年的时间,把我镇各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蒙山县城西北部,全村辖27个村民小组,976户农户,人口3500人。村设党支部,8个党小组,现有党员65名。全村总面积为2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76亩,其中水田面积1721亩,旱地面积580亩,全村林地面积10933亩。二○○五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375元。
**村地处丘陵山区,全村土地、森林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村委驻地距离县城2.5公里,依山傍水,交通便利。近年来,**村积极响应上级党委、政府的号召,充分利用本村的优势,大胆探讨发展经济的新路子程村组属北楼村的一个自然村,位于村委会北面2公里,依山傍水,交通方便。全组52户185人,有耕地面积500亩,全组经济发展以种养为主,程村组在北楼村经济发展中始终走在全村的前列。该组村民群众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市场意识,能够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密切配合村委开展各项工作,积极探索适合本组经济发展的好路子。全组现有桑园230多亩,果园(柑橙类)80亩,早熟板栗100亩。养殖业方面,主要以瘦肉型猪为主。全组村民根据饲养瘦肉型猪经济效益好和市场前景看好的特点,纷纷实行牲猪品改。目前,全组有瘦肉型母猪60多头,牲猪存栏220多头,水产养殖15亩。
近年来,程村组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与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和美化生活环境。全组群众兴起了自觉投工投劳进行道路硬化、改水改厕、建设沼气池、村级篮球场等,到目前为止,全组52户中新建或者正在建设的砖混钢筋结构房屋38户,户均80M2,全组沼气池入户率达80以上,该组的用电入户率和闭路电视入户率均达到100,电话普及率达52。
程村组全体村民积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良好的村风民风,科技学习蔚然成风,社会治安稳定,无赌博、迷信、吸毒等不良社会丑恶现象,总的来看,程村组具备了建设新农村示范点的良好基础。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区党委提出的“突出抓好农村道路、水利、能源、教育、医疗卫生等设施,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的要求,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以改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生活条件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新的载体,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依靠群众,整体推进,逐步把全镇各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总体目标
从2005年2月开始到2016年8月,力争完成示范点新农村建设达标,并通过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用五年的时间完成全镇各村新农村建设目标。以“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和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工作起点,以“‘五通’、‘五化’、‘六有’”为目标,进行总体设计规划,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组制宜,分步实施,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治安良好,社会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具体标准是:
1、“五通”,即村通路,户通电、通水、通讯、通广播电视。
2、“五化”,即农民住宅内外墙批灰粉刷涂料美化;从行政村主干公路通往新村支道和村庄内主干道路铺设混凝土硬化;农户建设沼气池、卫生厕所、卫生厨房、村庄设立垃圾池、人畜分离、排水系统完善净化;村庄主干道两旁以及住宅之间、农户庭院绿树成荫绿化;村庄主要道路挂路灯亮化。
3、“六有”,即有健全的村级组织,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有科学的产业发展路子,有功能齐全的科普文化活动中心,有体育娱乐活动场地,有标准的宣传栏。
四、方法步骤
(一)、抓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调查测算、规划设计。时间在2016年3月中旬前完成。村庄规划要结合地形,依山就势,不推山填土,不大拆大建,要从实际出发,立足于“三清三改”,规划拆除闲置旧房,集中规划建设猪牛栏,配套建设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力求规划切合实际,让农民接受。村庄规划编制要坚持实事求是、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科学编制的原则。要求在月底前组织国土资源所及规划所设计人员,根据本村区域特色和人文环境进行调查测算与规划设计,在经多方征求群众意见**镇**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

**镇**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并修改后,形成符合现代特色的新农村规划设计图。并且国土部门要严格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要求审批农民宅基地,不得在规划区外批宅基地。
2、实施阶段:从2016年3月中旬起至2016年8月止。
(1)通新村道路建设:组织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完成由国道321线通往新村的主干道路及环村路建设,总长1.2公里,计划全部实行水泥路面硬化。路基宽4米,路面混凝土厚度不少于10厘米,并设错车道及安装路灯亮化。
(2)住宅外墙粉刷:组织动员群众争取在2016年8月底前完成38户混凝土住宅户外墙批灰粉刷涂料工作。
(3)“三清三改“工作:
①清垃圾、清路障:根据规划设计图,建设垃圾池,并组织群众清理卫生死角,清除各类垃圾、路障。实现村中心无成片暴露垃圾与路障。
②清淤泥:充分利用今年成立的北楼村古排河用水者协会的契机,组织发动群众交纳水费与投工,主要清理从新村旁边经过的古排河水利渠道的淤泥。并向上争取资金全面实现渠道三面光工程。涉及的渠道总长约1.2公里,清淤泥约需投工100个工日。
③改厕、沼气池建设:年内完成余下的10户沼气池与卫生改厕、改厨工作。
④人畜安全饮水工程:为使全组村民喝上干净的自来水,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计划在屋背岭修建一个自来水池,总投资约25万元。该项工程可解决250多户1000多人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4)建设养殖小区:根据规划设计要求,由国土部门统一调拨土地,农户自建方式,统一养殖场地,统一排放污水,全村养殖小区面积为1000平方米,分为家禽区、畜牧区。
(5)精神文明建设方面:
①村级篮球场及文化活动中心建设:计划争取上级包村单位的支持,在村中心建设一个500平方米的村级篮球场,并按规划设计要求,在篮球场边(古排河渠道面)建设一座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及村民议事室。篮球场及道路两旁、住宅旁实现花草、果树绿化。
②宣传栏:计划在村级篮球场边建设一面宣传栏。主要用于党的有关政策法规、法制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及精神文明宣传等。
③实现农产品信息入户工程:争取电信与广电部门的支持,实现互联网宽带到村,闭路电视到户。
(二)抓好新农村的产业开发
新农村建设要根据本村实际,着力抓好适合本村产业发展的好路子,要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与区域优势,大力调整农村种养经济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1、桑蚕产业:要充分依托本县龙头企业的带动,北楼村作为梧州市桑蚕专业村及当前蚕茧市场价格上扬的有利契机,大力发展桑蚕生产。计划在今冬明春再扩种桑园面积100亩,并在新村主干道两旁的水田建立起一个50亩以上的优质桑种植示范基地,使得全村人均拥有约2亩的桑园。仅此项可使人均增收80元。
2、养殖方面。充分发挥市级瘦肉型母猪专业村的带动,抓好瘦肉型母猪的养殖,计划每户年出栏瘦肉型肉猪10头;同时发展养牛,计划年发展户均养牛10头以上5户。
3、做好山上发展文章,重点抓好早熟板粟的种植。充分利用新村靠山傍水的优势,开发山地,在抓好当前现有的早熟板粟的管理外,要扩大种植规模,使全村板粟面积达到300亩以上。同时抓好优质水果的种植,力争三年内人均拥有经济林2亩以上。
(三)积极培育新型农民
1、实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充分利用党员电教中心户、电视、电脑、宣传栏及农产品信息进村入户,组织各类培训班等形式,加强新村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年至少培训农民5期,重点围绕村发展项目如桑蚕、板粟、瘦肉型猪养殖等知识的培训。
2、围绕桑蚕、水果、瘦肉型猪建设1到2个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并设立基地简介和牌子。利用基地带动全村的科技种养。
3、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和就业指导。在节日等外出人员返乡期间,召集返乡的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就业的情况并进行登记造册,并积极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并认真组织本村农民参加县内的各类人才交流市场的招聘会,扩大就业。
(四)倡导新风尚
1、建立健全村级自治组织,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认真召开好村民代表大会,制定好村规民约,按照新村规划,重点抓好新村环境整治,建立健全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全体村民共同保护环境、爱护卫生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努力建设文明新村。
2、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文明户”“信用户”等评比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和宗族宗派势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并利用春节期间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3、团结互助,结对帮扶。加大帮扶力度,关心弱势群体,全村要形成结对帮扶,共同致富,在全村树立一股互助友爱的好风尚。
五、工作措施、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镇、村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始终把它作为今后五年农村工作的重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人力、物力、财力到位,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2、优化服务,形成合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镇党委、政府在加强领导的前提下,要积极支持各村及示范点建设,并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及包村单位的大力支持,搞好各项建设服务,形成合力。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研究,细化方案,切实履行好各自的工作职责。
3、整合资源,争取政策扶持。一是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二是要把新农村建设项目精心包装向上争取资金,要捆绑扶贫、以工代赈、农业以及果业、水利、能源专项资金新农村建设。三是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引导群众想方设法筹集资金,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美好家园。
4、明确责任,层层落实,确保按期完成示范点建设目标。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作,时间紧,建设任务重,全镇要细化建设项目,落实好具体责任人与责任目标,集中力量抓好示范点的各项建设工作。
5、加强督查,严格考评。镇党委、政府将这项工作列入各村、包村干部年度目标责任考评。切实加强督促检查,定期检查建设项目进展情况,确保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
**镇人民政府
二○○六年
**镇**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

一、基本概况
xx镇位于xx城东南10公里处,东邻xx,北傍x河,区域面积26平方公里,耕地2.3万亩,人口2.9万,辖十三个村委会。东半部以工业为主,形成了以xxx工业区为载体的集废旧电瓶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冶炼产业;西半部以农业为主,一年三熟、四熟的套种模式使粮经比例接近1:1,形成以xx、xx、xx为中心的城市居民蔬菜供应基地。
工业实力雄厚:工业区发展框架已经形成,产业优势已凸显出来,铅业生产面临着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策机遇。产业集群布局增强了园区的集聚、辐射效应,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再生铅回收加工集散地。20xx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亿元,入库税金2300万元,同比增长100,工业总产值占全市份额67.1,成为xx工业经济支柱和崛起的引擎。
农业潜力巨大:农民耕作技术先进,适应市场能力增强,农业基础设施完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不断向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一大批农村能人成为农村生产力的开拓者,活跃在市场经济前沿,推动着农村经济发展。
区位优势显现:东部依托园区优势,可吸纳太和冶炼产业;南部依托陶庙山羊市场可大力发展养殖业;西部依托罗庄蔬菜产业可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北部隔河与市工业园、火车站遥相对应。一旦临界铁路贯通,将使田营很快融入城市发展框架。
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四通八达,“井字”型公路网络基本形成,电力、电信、邮政、金融、交通等服务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区域内拥有田营、卢窑两个农贸市场,年交易额突破二千万元,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的生产、生活。
目前,xx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进步较快。20xx年经济工作、信访工作、招商引资、维护稳定和殡葬改革五项工作同时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已经基本具备了展开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和必要条件,我们应抓住机遇,抢先一步,乘势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重点,大力构筑优势产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本质要求就是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六大指标体系,其中第一位、权重最大的是经济发展,核心指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结合田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全市工作总体部署,我们必须通过实施四大战略,构筑优势产业,优化发展环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新的动力。
1、一区两点战略:
一区:工业区按照发展是第一要务,环保是第一生命的总体要求,快速推进紧密型工厂建设和运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把华鑫铅业培育成国内一流的大型企业集团。通过扩大招商引资,实施多元发展,推进技术创新和品牌创造,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外向度。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带动园区农业、林业、服务业、塑料加工业、运输业统筹发展,提高工业区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十一五”末期要实现产值50~60亿,提供税收1.0~1.2亿元。
两点:以xx为中心的废旧电信设备集散点和以xx为中心的麻纺制品集散点。废旧电信设备的回收与销售已形成规模,从业人员达1000多人,辐射高窑、张窑、计窑等村,年交易额达1000万元,利税300多万元;麻纺制品的加工、购销在我镇西南一带有多年历史。以李相为中心,辐射吴桥、庞庄、高田、任楼等村。最近两三年来,市场行情回暖,业务量扩张,年交易额在800万元以上,利税达100多万元。这两大独具特色经济增长点,镇里将成立相应行业协会,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发展,使其迅速扩张膨胀,成为田营新的财政支柱产业。
2、农业产业化战略
通过土地流转,推进规模经营,使土地向种植大户和种植能手集中,发展塑料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做活人多地少和近郊农业大文章;突出发展养殖业,通过政府推动、市场拉动,促进养殖业上规模、上档次,转化种植业资源,转移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依托xx山羊市场,大力发展养羊业;依托城乡集贸市场,大力发展养鸡业;依托xx养殖场,大力发展养兔业。吴桥、姜湾、高田三个村挂职书记专项资金全部用于养殖项目,增强带动能力。镇里在规划用地上提供方便、在项目资金上予以倾斜,重点扶植一批养殖大户,推进养殖业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的的方向发展。
3、城乡一体化战略
小城镇、大战略。城镇功能的完善,可以促进工业农业三产协调、快速发展,今后五年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准确定位,加大投入,完善功能,提升品位,推进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让农民就近得到转移安置,接受城市文明的熏陶。田营集镇重点发展与工农业发展相配套的第三产业,繁荣农村消费市场,让富裕起来的农民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购物环境。卢窑集镇重点发展与琉璃寺旅游观光业相配套的服务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人们信仰需求。通过工业拉动和相关产业的发展繁荣,把田营逐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第2页

融入城市发展规划,增强城镇基础承载力、产业支撑力和环境吸引力。
4、项目带动战略
抓好五大项目建设,培植发展后劲。一是全省861行动计划项目。通过去年努力,田营工业区再生铅综合利用项目和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同时进入了省级项目库,我们要抢抓这一机遇,争取更大、更多的资金政策支持,努力拓展铅业生产的市场空间和政策空间,提升园区的品位和影响力;二是园区南路公路建设项目,现已开工建设,要加快工程进度,尽快改善铅业生产交通环境,提高营运能力,增强产业吸引力,同时带动沿路各村经济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三是xx铁路项目建设,争取在xx设立站台,开辟铅业运输专线,横贯沙河,与市工业园连为一体;四是新农村建设项目,要围绕着道路建设、网络建设、农田建设、改水改厕、生态治气来规划立项,建好一批示范村;五是x河退堤工程项目,把退堤与旧村庄改造结合起来,对xx、xx、xx等村村民移民安置,改善其生产生活环境,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三、分类指导,梯次推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促而就。我们应分步实施,梯次推进,按照一年奠定基础,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基本达标的思路,抓点带面,滚动发展,逐步展开新农村建设。
1、建好示范村。xx村基础设施完善,农业条件较好,以麻纺为主导的优势产业基本形成,且班子成员素质较高,引领发展和执行政策的能力较强,我们应以此为样本点,精心培育,合力打造,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把这一榜样树立起来。首先要搞好规划。根据村级区划调整的要求,从保护耕地、发展生产、方便生活的角度出发,科学制定村庄规划,把道路建设、住房建设、产业发展和公益事业这些新农村必备的设施用地界定出来,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旧村庄改造,在此过程中要依法加强土地管理,增强规划的约束力,最大限度地避免在新农村建设中乱占耕地,大拆大建。其次要政策扶植,我镇要紧紧抓住全省实施“千村百镇”示范工程的机遇,积极争取道路建设、农田改造、网络建设、改水改厕、生态沼气等方面的新农村建设资金,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使xx村率先实现“六通”,最后是产业拉动,大力扶植麻纺产业,增强其带动能力,使之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并向周围村庄辐射。同时积极发展塑料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推进规模养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幅度地增加农民收入。
2、促进沿线村。工业区南线一旦建成开通,田营区域内的“开字型”交通网络随之形成,沿线各村都要围绕着各自的优势,相继展开新农村建设,按照规划先行、产业拉动和农民参与的思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逐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村庄规划范围以内的公共受益项目,要充分用好“一事一议”政策,政府可以适量补助,农户自身受益的项目要以农民自身为主,调动农民的建设热情。“十一五”期末基本达到“六通”,相关指标达到新农村的基本要求。
3、带动落后村。姜湾、高窑由于位置相对偏辟,交通不便,农业生产条件十分脆弱,没有形成主导产业,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狠下一般功夫,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其引进一个主导产业,选准能人进入班子,积极开展劳务输出,激活内在动力,使其在新农村建设的格局中跟上趟、不掉队,协同发展。
四、培养新型农民,造就一支农民企业家队伍
要建好新农村,除了政策资金和制度等方面的支持外,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新型农民,开发人力资源,增强创业能力,激活内生力量,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首先们要抓住国家实施“阳光工程”的政策机遇,开展对农民工的技术培训,大力培养一批现代专业农民、乡土技能民工和第三产业合格劳动者,我们要把农民工培训列入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成立专门组织,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分门别类地开展对口培训,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发展近郊农业和规模养殖业相结合,促进农业产业化;二是与工业区建设和招商引资相结合,为铅业生产注入持久动力;三是与发展劳务经济相结合,提高输出效益,增加劳务收入。其次是造就一支农民企业家队伍。农民企业家现已成为我镇工业发展的一支劲旅和农业产业化的主力军,我们要按照小企业做事、中企业做人、大企业做文化的思路,管好用好这支队伍,使之与产业共成长。一是要举办农民企业家的培训班,聘请经济学者、政府官员和外地企业成功人士开展讲学活动,用新的生产经营理念来激励其把产业当成事业做,引领铅业生产向更高层次、更大规模迈进;二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突破家庭式经营体制,积极探索两权分离的办法措施,通过制度创新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由做产业向做资本飞跃;三是塑造企业文化,把以进取、创新、合作、诚信为核心的徽商精神移植到工业区,潜移默化到企业家的思想行为中,培养其依律从商的契约意识和重义轻利的人文品格;四是重视人才引进,开展多层次合作,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扩大开放中增长见识,实现多元发展,提升园区品位。
五、加强领导,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水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后提出的新课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作为乡镇一级政府,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中,加强领导,精心布署,积极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局。
1、大力宣传中央1号文件
20xx年中央1号文件是指导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对农村发展进行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全景式描绘和全方位政策设定,我们要精心组织学习,分层次开展讨论,在深刻领会、把握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成立专门宣讲团,进村入户,把中央对农村的重多利好政策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农民的心坎上,激发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
2、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尊重群众意见,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体现和谐和发展。镇政府要积极转变职能,围绕着新农村建设这根主线,加强规划引导,提高服务水平,增强引领发展能力。村级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推进区划调整,通过减少村级数量、减少干部职数,来优化产业布局、提高班子执行政策的能力,要大力培育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化的组织程度,推动全民创业,规避市场风险。
3、找准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
新农村是一幅美好蓝图,需要我们一笔一画地去描绘,一砖一瓦地去建设。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找准切入点,快速起动新农村建设。全民创业和村级先教工作是市里布置的中心工作,一个是解决生产力问题,一个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我们应认真抓好落实,我们要自觉地把二者融入到新农村建设当中,以全民创业为动力,以先教工作为保障,按照中央提出的20字总体要求,集中全力在生产、生活、乡风、村容、管理五个方面进行改善和提高,争取通过3~5年的努力,把我镇农村基本建成经济繁荣、农民富裕、环境优美、政治民主、社会和谐和社会主义新农村。

赵大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赵大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赵大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省市文件要求,赵大村为切实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研究制定本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以优化农村发展环境为重要目标,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本村建设成为一个讲科学、讲民主、经济发展、组织坚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目标任务
(一)生产发展。必须按照中央要求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一是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二是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三是稳定粮食生产,四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五是加快发展循环农业。
(二)生活宽裕。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全乡第一,进入全市先进行列。为此,必须大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要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二是要形成农村内部增收合力,三是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拓宽农民外部增收空间,四是要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五是要进一步减少贫困人口。
(三)乡风文明。必须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四)村容整洁。必须着力解决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一是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二是加大农村能源建设力度。积极引导沼气、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大幅度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加快普及户用沼气,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试点规模;三是加大争取项目力度,尽早实现村内通油路;四是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加强宅基地规划和管理,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五)管理民主。必须切实维护好农民的民主权利。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坚持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活动,推动农村基层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妥善处理农村社会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黄赌毒”,创造农村安全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三、具体目标
(一)以村部为中心,继续完善道路和环境卫生、改造设施、绿化、亮化沿路地带,立村牌、制作宣传广告,进行小康楼建设规划,进一步完善公共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文明休闲、自来水、有线电视、信息网络和村圩镇等配套设施,全面完成通组公路的硬化,完成通户公路硬化2公里,推进农业机构发展,逐步建立农村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全面规划设计新农村总体发展蓝图。
(二)以速生杨、中药材,发展深加工企业,继续调整农业产业机构,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促进规模产业:
1、扩大中药材种植,形成农业特色产业;
2、推进立体养殖,建立“公司加农户”养殖产业;
3、加强速生杨生产管理,抓好速生杨林业基地;
4、健全和完善林业制品建设。
(三)以农民科技夜校为阵地,开办农民培训讲习班。按照规范化、标准化要求,向农民传达室授政策法规、文明道德、速生杨、中药材、小麦高产攻关等实用技术,通过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培养造就新时期合格新型农民。
(四)以速生杨、中药材协会为基础,进一步完善服务改革体制,建立新经济组织,努力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新组织”的要求,逐步建立协会组织的涉农民便民服务体系。
(五)以创建文明新村为动力,认真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通过建立《村规民约》、红白喜事理事、道德评议会、禁赌协会和开展评优创先系列活动

赵大村新农村建设规划第2页

,杜绝宗派势力和非法宗教活动,引导农民自觉破除陈规陋习、破除封建迷信、树立文明新风、倡导尊老有幼、邻居和睦的健康文明科学生活方式,保障农村医疗、困难农民生活救助体系正常运行。
(六)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宗旨,群众满意为根本,转变工作作风,实行自我监督、自我检查、自我改正、全面提高村干部和党员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共青团、民兵、妇女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创建一个真正能带领和帮助群众致富的好班子
四、要求和措施
(一)广泛宣传,大造声势。利用标语、板报、宣传广告栏宣传新农村建设工作意义、内容和目的,开好“两委”班子会,明确目标任务,清晰思路,提高思想认识,密切组织;召开党员、组长会,统一思想步骤,形成合力;召开村民代表会,专题讨论《赵大村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切合村情制订分步实施计划。
(二)每年确定重点,全面整治公共环境卫生,以村部、卫生所、学校为重点,采取”谁管辖谁负责,谁经营谁治理“的原则,集中时间,统一要求进行清理,同时签订“文明环保”责任书,建立公共卫生长效管理机构;农户居家以村民小组的自治自整,把环境卫生作为新农村建设重点内容之一纳入村民小组工作考核,形成上下齐动,人人讲卫生,人人爱卫生良好氛围,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工作。
(三)积极向上争取扶持政策,严格执行市乡一系列有关新农村建设工作优惠政策。
五、拟建项目计划
(1)制作宣传广告牌,立村牌一块;
(2)建设小自来水厂一个,发展用户100户以上。
(3)建设文明娱乐休闲场所达100平方米。
(4)开展农民文化科技夜校、文化阅览室各一所。
(5)发展优质小麦20xx亩,中药材20xx亩。
(6)建立速生杨丰产基地20xx亩。
(7)打造劳务输出品牌,稳定劳务收入。
xx党总支
xx村委会
年月日

乡镇新农村建设规划书


乡镇新农村建设规划书


山水之村
------称___村
意义:新农村建设___试点村
定位:以山水为依托以生态果品为产业的山水之家。
目的:经后二十八年之后的今天,中国旅游开始从旅游风景区转向农村自然田园风光,城市由城市转向农村,这是一个新农村建设的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怎么回避城市化,让农村更像农村,让更多的公众参与,让环保和生态在新农村建设中先行!这就是___新农村建设的希望。
A、建立______县新村改造的试点村
B、建立___乡新能源节约型乡镇的经济运作模式。
C、新村的农民生态建筑样品房居住中心
D、旧村历史文化的保护
E、一个动物、昆虫等种群共存的“生态井田制”产业结构
F、绘制以村为单位的未来发展规划图
J、建立政府、村委会、村民、绿十字的合作管理机制
H、新农民进城技能培训计划
一、项目概况
“山水之村”概念的核心在于,保护自然资源,倡导公民参与,提倡因地制宜,推动平衡发展,实现生态管理,发展健康经济,体验田园生活,推动绿色经济,固定收入来源,农民长期收益,还可以解决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建设一个人、自然、生态、经济、文明一体的“山水之村”
二、村基本情况
1、项目地点
位于___西北部___县区,距___70公里。
2、交通
八达岭高速,101国道
3、时间:20xx年——20xx年(二年)力争在20xx年奥运会前完工。
4、环境:村的历史625年,居住村民为25代,全镇森林覆盖率92,是___唯一一个没有开发的原始地域。
现保存的村落极为完整,因有泥石流的危险,危险住宅全部搬迁,遗留村落进行加固,同时泥石流的山体恢复生态植被。
1、村庄情况
全村80户,275人,在册农业人口252人,非农业人口23人,在外打工人员25人,学生37人。占地面积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0亩,人均耕地面积1。4亩。旧村占地50亩,新村占地22亩,地下水位260米,相对比较稳定,冬天饮用山涧泉水。
村人均收入3900元,村集体年收入150万。村民收入的52来自二、三产业,当地特产鸭蛋、板栗、山果
日照冬季:8:00---17:00点夏天:6:00---20:00,冬季温度:零下12度夏天:13—9度,年降雨量300毫米
30年前这里大河小沟有水有鱼,果树植被成林,今天“菜室河”没水了,周围的农户、村民生活污水全部排入河道,生活垃圾90散落在村庄和河沟两岸。土壤有机质不足1,土地严重板结。
村民关爱环境和集体意识大不如从前,人的文明习惯和卫生习惯并没有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而提高,要提高公众意识在新农村建设中实施公众参与是新农村建设能否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

三、试点村改造的具体内容:
1、实施时间
第一年完成基础设施工作,第二年完成环境与产业调整工作
2、项目规划说明
第一期:规划
在50亩原村庄中搬迁80户中的40户,用22亩耕地作为周转用地,建设新村,在原村庄调整出22亩归还耕地,保留老村28亩遗址村进行改造。

第二期:实施
1、政府(镇、科协)与绿十字具体指导工作
2、由发改委正式批复后,工程进入实施
3、20xx年2月完善前期可行性报告
4、20xx年2月完善耕地周转和新村改造审批手续。3月初完村民搬迁和旧村改造登记手续。4月建设规划设计,4月底进行施工,同时对本村镇农民技术培训(建筑、有机农业、民俗、文化、饮食等)。
5、新村:20xx年10完工主体,11月---12月装修,07年春节前首批农民入住。
6、旧村:20xx年5月__8月进行旧村改造,9月—10月环境恢复,公园、中水、资源分类(垃圾)等同时开工,
7、20xx年春天第一件事恢复山体和新村生态系统的树木。以目前经济效益不好的果树为主体。
8、村边和道路以种植农村蔬菜和果树为装饰,回避城市景观。
第三期:新村建设(二部份):
第一部份新村:
1、每户建一个沼气池,建立以村为单位的资源分类中心,推动农村新能源建设(太阳能、热水器、生态建筑),采用地埋式无动力中水回用系统。
2、建立有民族和___文化特色的乡村绿色建筑(白墙小黑瓦),生态小公园,溪流休息停。
3、新旧村统一用本地区的砂土石头做村内道路,主要行车之道用水泥路。
4、节能降耗性的房子、厨房、卫生间、厕所、猪圈和沼气池,杂货间(地窖)。房前屋

乡镇新农村建设规划书第2页

后有树。

第二部份旧村:
1、整理旧村卫生,建立资源分类中心,农具和村庄摆放物要有特点,建沼气池、中水处理系统。
2、旧村镶嵌明清古石雕20个,尽力恢复二、三间有百年历史的老房子,老式厕所,风箱、洗脸架、农具、照片。

第四期:产业规划的调整
1、建立以村为单位的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
2、同时对农田进行“生态井田制”结构调整;农业基础配套设施进行建设改造;对遗址村的恢复要以接待游客为标准、公园和丘陵地相结合;对村民进行建筑、果园、有机农业、环保、民俗、旅游等人才的培训。

第五期:公共服务:
1、建立在村两委领导下的“村民自治管理机构”,订立村规民约
2、新村建立综合村民活动中心
3、建立农村医疗合作机制和村卫生院
4、旧村建立综合服务社

四、绿化与土地恢复相结合:
1、推动沼气工程,利用有机肥,发展绿色有机产业、建立观光综合农业。
2、对农村的土地进行三年的改良,逐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3、逐步推广以景观为主体的“生态井田制”,以果园和植被同步恢复的耕种方法,间接的稳定地下水的下沉、改变现有的耕种和人居环境。
4、全力改善基本农田硬件(主要指针对耕地的整体调整)

五、生态系统设计:
1、设计原则:在设计过程中以自然和谐为原则,以现有的环境为中心,以人怎样适应自然、尊重自然为原则,建筑在树木之间,河道之间,在为人设计的同时也为其它的物种、鸟类和野生动物建造出它们的家园。
2、建筑材料:全部使用可循环再生的环保材料(墙砖、石、泥土)
3、公共设施:中水回用、污水净化、中水回用景观,太阳能灯、垃圾分类、确保没有污水流出村,并成为浇花、洗车、厕所冲水、环卫用水。
4、设计力求赋予建筑传统的精神和崭新的面貌。建筑采用___传统的灰色为主色调,使之稳重而不沉闷。

专家顾问::
林家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
龚益: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五山模式理念的倡导者之一.

社会学者
沈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副所长
叶齐茂: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建设部新农村建设顾问
仝志辉:清华大学NGO研究中心博士后
陶康华:上海师范大学环境系教授,生态环境学者,博士生导师
宋庆华:国家民政部顾问,社区参与行动负责人
李永青:日本东洋大学博士后,资源与环境学者(绿十字日本分会负责人)
赵孟营:___师范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___大学)社会学博士
叶榄:中国十大青年志愿者、地球奖获得者,环境教育(绿十字理事)
柳建:皇家建筑设计师(绿十字志愿者)
胡煜:环艺雕塑家,清华大学(绿十字志愿者)

六、投产价值:
用25亩地,人均1。2万,基层实施争取有政府支持,老村争取同样的补助,因为老村改造困难更大,可是老村保留,对未来观光和旅游的价值远比新村更有价值,有较好的升值的空间。

七、置换或补偿
成立以村民为主体的旧村保留、置换和拆迁工作组,此工作有“村民自治管理机构”负责。

八、试点村改造的领导小组:
镇领导:乡长孙平农服中心主任李长旺
村领导:支部书记:范长雨村主任:陈宝国
规划设计:___绿十字主任:孙君、李有栋
专家顾问:

九、经济可行性:
本项目将拥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综合经济效益。随着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深入,“___镇”作为一个生态和环境为主题的相结合的新农村,将成为___县和___农村发展的又一亮点。

“山水之村”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降低经营风险。
(1)与政府合作范围
(2)加快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手续
(3)减少前期投入成本
(4)缩短资金流转期限
(5)整合现有资源,做好整体规划


附件:
“山水之村”策划书
“山水之村”规划方案(文字部份)
“山水之村”联席会机制协作书
“山水之村”合作协议书
___绿十字简介

策划方案,是策划成果的表现形态,通常以文字或图文为载体,策划方案源自于提案者的初始念头,终结于方案实施者的手头参考,其目的是将策划思路与内容客观地、清晰地、生动地呈现出来,并高效地指导实践行动。《市林海村新农村规划》如果还没解决您的需求,请访问我们为您2024准备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