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思想汇报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工作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到思想汇报,一份好的思想汇报可以促使我们不断进步。我们在写思想汇报时要怎么样才能写好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思想汇报”,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思想汇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xx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是党的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广大民众关注的一个重点。十七届五中全会承载着总结“十一五”、谋划“十二五”的神圣使命,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正因为如此,十七届五中全会、“十二五”规划等,一时间备受各方瞩目。中央全会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加重要,尤其是同广大公众直接利益、具体利益关系越多,也就越加受到关注。网民、网友、百姓、人民、群众更是与党中央实现了同频共振。

高层和基层、党和人民,向来都是一脉相承、息息相关、休戚与共的。而中央全会在党的历史上通常都有重要标识意义,被称为“出战略”的地方。近年来,通过定期的政治局会议和中央全会的平台,党先后讨论和作出了包括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具体决策部署。比如,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十六届六中全会的社会和谐部署,十七届四中全会的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决定。十七届五中全会有关“十二五”规划建议,将勾勒出中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民主民生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图景,既是中央高层高瞻远、科学决策的体现,更是基层和人民关注的焦点,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现民族复兴。

民生为大,以民为先,是党的执政思想和理念。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央领导密集调研民生,使党的决策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民生。9月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等九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密集赴各地考察调研,广东、新疆、黑龙江、宁夏……足迹遍及东部、西部和中部不同类型的省区,考察调研内容涉及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民生改善、重点领域改革等多个方面。在五中全会前夕高层密集下基层,了解实际情况和民众所需,有助于宏观决策,使其更加贴近人民意愿。同时,也凸显出中央高层对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高度重视,对制定好十二五规划、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决心和信心。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高层意见、中央决策,只有回应了民众的呼声、策应了群众的诉求,也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自1953年以来,中国每个五年计划与规划都规制着五年内国家发展战略、发展政策的路径轨迹。“十一五”期间,中国的经济社会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辉煌成就,但是,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当前,缩小贫富差距、改革收入分配体制等事关民生的议题仍然是民众关注的焦点。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就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一一作了“回应”和“解答”,并特别强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十七届五中全会、“十二五规划”等,近期之所以成为网络热词,关注度极高,既是发展必然,更是民心所向。9月2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四个更加注重”、“五个坚持”为制定“十二五”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定了“基调”,其核心还是以人为本。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

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思想汇报第2页

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对党和人民而言,民主是生命,民生是根本。这也是党和人民同频共振所必须踩到的“点”。事实表明,有关民主民生内容多少同社会公众的关注程度是成正比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收入分配改革、统筹城乡改革的加速推进、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既是党和政府“十二五”工作的关键和重点,更是人民群众的期盼和热望,再显党和人民同频共振。我们有理由相信,“十二五”规划一系列战略思想和重大决策,一定能够在更高层次上促进民主、改善民生,从而让社会更和谐,让山河更秀美,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fwr816.com扩展阅读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学习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您好!

十八届五中全会29日下午闭幕。为期4天的全会听取讨论了xx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xxxx”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维护宪法法律,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根据十八届五中全会指示,将会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将会得到进一步深化,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将会进一步健全,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将会很快形成,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将会建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会进一步深化。创新社会治理,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有利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强调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进程,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有利于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于10月15日晚发布,主要有“中国将放开‘单独二胎’”、“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准官员多处占用住房,探索实行官邸制”、“废止劳教制度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等内容。对于关心法律的人来说,最关心的当属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和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劳动教养创立于建国初期,当时*中央的目的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1956年劳动教养制度正式在全国实行。自1982年之后,劳动教养制度在法律性质上及适用对象上均发生了极其明显的变化。1991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人权报告》将劳动教养制度定义为行政处罚。劳动教养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制裁手段,在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发挥着不同的效用,其法律性质、适用对象也因时代主题的不同发生巨大的变化。

不可否认的是,劳动教养制度实施以来曾教育、感化和挽救过一大批轻微违法犯罪的人员,在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劳动教养制度存在根本的缺陷:首先,劳动教养制度违背了法治国家公认的基本原则,如法定主义原则、法律保留原则、比例原则和正当程序原则。《立法法》第8条规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处罚和措施,只能制定法律。”《行政处罚法》第9条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明显的是在《立法法》和《行政处罚法》颁行以后,劳动教养就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正当性。第二,劳动教养制度与我国当前的法治建设格格不入。劳动教养制度没有了法律依据,破坏法治统一,成为了国际社会攻击中国政府违背《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侵犯人权的借口。

党的《*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劳动教养制度的废止回应了民意和顺应了时代发展,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另外,确保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检查权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司法改革的重点所在。司法机关的经费由本级财政保障,司法权运行必然受到地方势力的干预,同时,司法机关内部管理的行政化也严重影响了法官检察官依法独立行使权力。要推动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和与行政区适当分离的司法制度。只有这样,法院检察院才能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维护司法正义,让清白之人不受非法处罚,让有罪之人及时得到惩罚,也只有这样,司法机关才可以较快的定纷止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法律的保障。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号召下,我相信我们的党一定会紧密团结在以xx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五中全会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您好!

举世瞩目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昨天召开,依法治国据信是这次会议的焦点议题。中国社会对此充满了期待。

依法治国的概念在1997年召开的十五大上首次被写进大会报告,1999年被明确写入宪法。这十几年里中国的法治建设积累了大量基础性成果,“依法治国”也已在全体国民中耳熟能详。

然而我们逐渐搞懂,依法治国远不仅仅是一项国策,一个决定,它更是一种能力,是社会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更新。对中国这个现代化起步晚的大国来说,依法治国首先需要执政者的坚定决心,然后需要从开展立法到向全民普法、再到推进执法的一系列系统工程。这当中哪个环节松懈了,都可能影响全局。

应当说这些年中国法治建设在不断前进。这个领域承受的批评相当多,发生的公共危机似乎也最多。尽管它们导致了一时的痛苦,但这些痛苦后来大多转化成了促进依法治国的动力。社会很多力量都对这一局面做出了贡献,有时这些力量是彼此对立的,但它们的合力产生了正面效果。

我们以往听到的一些激进声音有不少是针对法治领域的,它们有些超越了当时的社会条件,甚至传达出对体制的某种对立情绪。但中国社会逐渐形成的弹性缓冲了它们的破坏力,容纳了这些声音的积极回响。

今天党的全会带领全社会关注依法治国,下大力气推进它,中国社会的整体准备显然与十几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中国的立法已基本形成体系,普法教育通过宣讲和一系列公共事件的处理已经深入人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已经不再是个理念和口号,而是中国主流舆论十分严肃的要求和坚持。

中国社会各界对应当依法治国的共识达到空前的高度,它对社会生活以及政治层面的深入度也前所未有。比如人们对依法治国的最初理解是要规范社会运行,是针对老百姓的。而如今它的强调锋芒转向对权力的制约,如何确保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也成为官方主动参与探讨的问题。

“法治是治国理政基本方式”,“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些表述都已出现在中国官方正式文献和领导人的讲话中。这不仅是表述上的跨越,中国法治建设的行动已在准备迈上新台阶。

法治在一定意义上说已经是一种价值观,一些人会因此对这一领域做得不如意的地方每次都进行政治拷问,有时导致矛盾和冲突激化。通过这次四中全会,也通过对以往中国法治建设进程的回顾,或许我们能看得更清楚些:推进依法治国是这个国家整体上的真实努力,中国的主流力量在最近几十年里的确没想在这条并不容易的路上停顿。

民主、法治这些美好的概念很早就进入中国,但我们用了一个世纪的时间大体搞明白:它们不是单刀直入,通过大跃进的方式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铺就一块块现代化及社会综合建设的基石,其中的任何环节我们都不能绕开或省略。我们只能也必须划出一条充满理想、而又现实主义的轨迹。

五中全会学习思想汇报范文


敬爱的党组织:
您好!
举世瞩目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昨天召开,依法治国据信是这次会议的焦点议题。中国社会对此充满了期待。
依法治国的概念在1997年召开的十五大上首次被写进大会报告,1999年被明确写入宪法。这十几年里中国的法治建设积累了大量基础性成果,“依法治国”也已在全体国民中耳熟能详。
然而我们逐渐搞懂,依法治国远不仅仅是一项国策,一个决定,它更是一种能力,是社会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更新。对中国这个现代化起步晚的大国来说,依法治国首先需要执政者的坚定决心,然后需要从开展立法到向全民普法、再到推进执法的一系列系统工程。这当中哪个环节松懈了,都可能影响全局。
应当说这些年中国法治建设在不断前进。这个领域承受的批评相当多,发生的公共危机似乎也最多。尽管它们导致了一时的痛苦,但这些痛苦后来大多转化成了促进依法治国的动力。社会很多力量都对这一局面做出了贡献,有时这些力量是彼此对立的,但它们的合力产生了正面效果。
我们以往听到的一些激进声音有不少是针对法治领域的,它们有些超越了当时的社会条件,甚至传达出对体制的某种对立情绪。但中国社会逐渐形成的弹性缓冲了它们的破坏力,容纳了这些声音的积极回响。
今天党的全会带领全社会关注依法治国,下大力气推进它,中国社会的整体准备显然与十几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中国的立法已基本形成体系,普法教育通过宣讲和一系列公共事件的处理已经深入人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已经不再是个理念和口号,而是中国主流舆论十分严肃的要求和坚持。
中国社会各界对应当依法治国的共识达到空前的高度,它对社会生活以及政治层面的深入度也前所未有。比如人们对依法治国的最初理解是要规范社会运行,更多是针对老百姓的。而如今它的强调锋芒更多转向对权力的制约,如何确保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也成为官方主动参与探讨的问题。
“法治是治国理政基本方式”,“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些表述都已出现在中国官方正式文献和领导人的讲话中。这不仅是表述上的跨越,中国法治建设的行动已在准备迈上新台阶。
法治在一定意义上说已经是一种价值观,一些人会因此对这一领域做得不如意的地方每次都进行政治拷问,有时导致矛盾和冲突激化。通过这次四中全会,也通过对以往中国法治建设进程的回顾,或许我们能看得更清楚些:推进依法治国是这个国家整体上的真实努力,中国的主流力量在最近几十年里的确没想在这条并不容易的路上停顿。
民主、法治这些美好的概念很早就进入中国,但我们用了一个世纪的时间大体搞明白:它们不是单刀直入,通过大跃进的方式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铺就一块块现代化及社会综合建设的基石,其中的任何环节我们都不能绕开或省略。我们只能也必须划出一条充满理想、而又现实主义的轨迹。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学习思想汇报范文


敬爱的党组织:

您好!

十八届五中全会29日下午闭幕。为期4天的全会听取讨论了xx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xxxx”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维护宪法法律,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根据十八届五中全会指示,将会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将会得到进一步深化,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将会进一步健全,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将会很快形成,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将会建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会进一步深化。创新社会治理,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有利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强调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进程,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有利于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于10月15日晚发布,主要有“中国将放开‘单独二胎’”、“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准官员多处占用住房,探索实行官邸制”、“废止劳教制度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等内容。对于关心法律的人来说,最关心的当属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和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劳动教养创立于建国初期,当时*中央的目的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1956年劳动教养制度正式在全国实行。自1982年之后,劳动教养制度在法律性质上及适用对象上均发生了极其明显的变化。1991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人权报告》将劳动教养制度定义为行政处罚。劳动教养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制裁手段,在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发挥着不同的效用,其法律性质、适用对象也因时代主题的不同发生巨大的变化。

不可否认的是,劳动教养制度实施以来曾教育、感化和挽救过一大批轻微违法犯罪的人员,在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劳动教养制度存在根本的缺陷:首先,劳动教养制度违背了法治国家公认的基本原则,如法定主义原则、法律保留原则、比例原则和正当程序原则。《立法法》第8条规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处罚和措施,只能制定法律。”《行政处罚法》第9条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明显的是在《立法法》和《行政处罚法》颁行以后,劳动教养就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正当性。第二,劳动教养制度与我国当前的法治建设格格不入。劳动教养制度没有了法律依据,破坏法治统一,成为了国际社会攻击中国政府违背《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侵犯人权的借口。

党的《*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劳动教养制度的废止回应了民意和顺应了时代发展,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另外,确保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检查权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司法改革的重点所在。司法机关的经费由本级财政保障,司法权运行必然受到地方势力的干预,同时,司法机关内部管理的行政化也严重影响了法官检察官依法独立行使权力。要推动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和与行政区适当分离的司法制度。只有这样,法院检察院才能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维护司法正义,让清白之人不受非法处罚,让有罪之人及时得到惩罚,也只有这样,司法机关才可以较快的定纷止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法律的保障。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号召下,我相信我们的党一定会紧密团结在以xx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