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培养计划

根据单位上级的安排,撰写工作计划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工作计划实际上有许多不同种类若要写好一篇工作计划要怎么做呢?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初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培养计划”,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一、学生存在的问题
在本校学生中,我们发现具有不良的学习习惯的学生占有较大比例,不良学习习惯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最为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1、缺乏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
2、书写潦草不规范,坐姿差
3、喜欢做小动作,缺少认真倾听的习惯;
4、课堂上不善于动脑,盲目听信教师和同学,缺乏个性;
5、学习缺乏自觉性,作业懒散,做事拖拉;
6、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朗读背诵、课外阅读的习惯;
7、学习缺乏探究问题、大胆质疑的习惯。
二、计划采取的措施
在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老师授课的情况下,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智商,二是习惯。智商的高低,先天的禀赋是关键;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却完全取决于后天的培养。对于一个学校的几个平行班来说,学生在天赋方面总体的平均水平是基本一致的,那么,决定这个班级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就只有学习习惯了。那些学习成绩突出的班集体,学生普遍具有主动预习、认真听讲、勤于思考、敢于质疑、按时完成作业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作为教师,要想从整体上提高班级的学习成绩,还可通过各种激励机制,鼓励同学们向量大、难度大的作业挑战。这样,大多数学生都能选择到适合于自己的作业,做作业的积极性自然会提高。
再比如,对于自习课的纪律。很多老师认为,在自习课上,学生可以自由讨论问题,没必要制定太严格的纪律。但是,在魏书生、孙维刚老师的班里却不是这样。魏老师组织学生讨论了自习课上讨论问题的利弊之后,规定上自习不可自由讨论问题;孙老师则提出神圣的教室永远宁静,要求学生只要走进教室,哪怕是在课间,也不可闲谈。这样的纪律看起来简单,但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要严格要求。这里除了要抓得细,抓得认真,注意把它设计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最主要的就是善于引导学生同自身不良的学习习惯作斗争。部分学生由于长期的娇生惯养,以及小学教学模式的限制、常常养成一些坏习惯,如好奇、贪玩、惰性、散漫等等。它们总是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以各种不同的方式顽强地表现出来。教师要大力宣扬好的学习习惯,时时处处注意抑制坏习惯和各种不良风气,消除滋生坏习惯的土壤,建立起严格的学习制度和生活制度。
3.要长期坚持。养成严格按作息时间生活与学习的习惯。
③指导学生学会做好各科笔记,初步养成学生记笔记,归要点的良好学习习惯。
④规范作业书写格式,初步养成学生认真作业,书写规范,卷面整洁的良好的作业习惯。
(2)初一上学期第六周至期末


(二)教给学生培养学习习惯的方法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过程,既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一定的方法。一般情况之下,我们习惯于告诉学生最终的目标,而忽略了告诉学生用什么样的方法达到这样的目标。比如,我们平时一定也要求过学生学习时要讲效率,但怎样做才能有效率呢?学生并不清楚。这方面,魏书生老师做得最好。他在不断给学生灌输效率观念的同时,教给了学生很多讲效率的方法:要求学生定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自习计划;要求学生每次学习前有明确的具体目标,如记住什么,做完几道题等,以避免在学哪一科做哪几道题等问题上犹豫不决,浪费时间;他还教给学生如何使用时间的边角料,利用上学、放学路上的时间,甚至利用一分钟的时间进行学习的方法;他还帮学生找到了影响学习效率的三闲(闲话、闲思、闲事)。并教给学生与三闲做斗争的方法。有了方法,观念上的东西才能落到实际行动中。
 (三)持之以恒地训练
学生就会慢慢地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把预习的热情和兴趣集中到新旧知识的衔接和新知识的要点难点上来。同时要指导学生有规律地生活。学习习惯是在条件反射的联系基础上形成的,时间也是一种条件反射,有规律地生活是学生形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方面。要求学生要科学地安排作息时间,既要抓好课堂学习,还要善于利用零碎的时间。


①划分学习小组,设置学习监督机制,以促学生逐渐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②培养学生按内容及教师要求,带齐学习资料,学习工具,作好课前准备工作的习惯。
③各学科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集中学生的听课注意力,提高其学习效率,初步形成学生全神贯注听课的习惯。
④初步引导、培养学生的良好预习及复习习惯。
⑤培养学生诚实、认真、专注的应考习惯。
(1)初一下学期期:
①按照老师布置的预习提纲、复习提纲、检查预习、复习情况,促使学生逐渐养成自我归纳、总结,自我圈点、评价,自我置疑、独立思考、积极讨论的良好预习、复习习惯。
②培养学生勇于发言,善于提问,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③培养并提高学生记笔记,写心得的能力。
④初步培养学生拓展思路,丰富联想的听课思维,逐渐形成对知识举一反三,wwang_cn">心得体会 由点及面的良好学习习惯。

FWR816.cOM精选推荐

学困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措施


  《学困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跟踪调查

延津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周永锋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意识到好习惯对成长的重要作用,提高自觉性。以下是我对一名学生的转化记录。

一、学生的问题及情况描述

牛同学 男 16岁家在农村,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初中的时候,学习情况还差不多,物理科比其他科目要好一点,但是化学就没怎么学。

在上课的时候发现牛同学,有时还是能够回答出一些问题的。就是上课的时候比较活跃注意力不集中。下课的时候,我找他了解到了他的情况。其实这个同学的家庭有点特别,是重组家庭,并且爸妈常年不在家,他和妹妹跟着爷爷和奶奶在家。由于长时间的没有人关心他的学习,所以他的学习情况是每况愈下。

二、制定有效地措施并实施

首先做他的思想工作,让他在思想上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是受益终身的。自己的出生是不可以选择的,但是自己以后的路是要向着那个方向走去,自己是可以把握的。通过与他的谈话他是能够接受好好学习,进而改变自己以后的境况的,并坚定自己学习的信念。针对他的情况我制定了这样的措施帮助他学习化学课。

1.补基础知识

在与他交流的时候,发现他还不能够很清楚的分辨酸碱盐由此我就知道他的基础知识比较差。所以我决定从基础知识给他补起。首先让他熟记前二十号元素,会认会写;然后给他一些常见的酸碱盐例如:盐酸、硫酸硝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氯化钠氯化钡等让他记熟,然后区分混合物化合物单质。进而学习电解质的相关知识,慢慢的与我们目前的知识进行相连接。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自己认为能理解并且能够接受。

2.课前进行预习

我要求牛同学进行课前的预习,不仅因为是他学习程度不是太好,而是课前的预习也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他如果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一点不了解的话,上课他就不知所云,开小车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课前的预习是学习新知识重要学习方式, 预习,是学生在课堂学习前对要学知识进行大体了解,找疑点、提问题的课前学习。 我会给他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步骤,教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方法,带着问题来进行预习,例如:(1)你通过预习学会了什么?(2)你在预习中有什么不懂的问题?(3)你有没有与课本不同的想法或你认为更好的想法?这样的预习型作业,对他的学习帮助很大,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3.课堂上积极动笔

课堂练习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获得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方式的重要手段。所以在进行学习新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课堂上老师都会精心设计一些例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如果学生不动手就失去了老师设计的意义。

掌握知识、取得好的成绩,这离不开练习,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在准确掌握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很有必要的。为此,教师要深入研究和设计习题,组织好课堂练习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课堂练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从而开发学生的潜能。

所以我要求他每次上课一定准备练习本和笔,上课的时候不论能够会做多少一定要尽力去做,有不会的地方上自习的时候可以问也可以和其他同学一起进行讨论。久而久之知识就在不知不觉的时候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了。

4.独立完成作业

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实际上是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检验其掌握知识巩固程度的过程,而有的学生却不知道做作业有什么用,只因为是老师布置的,不得不做,可是有的学生拿到题目,一碰到困难就问别人,或抄别人的。

每道作业题与课堂学习的教材内容都有内在的联系,因此,要使学生养成先复习功课,弄懂所学知识,然后再做作业的习惯,使学生有“章”可循,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学生复习的重要工具,是预习的准备,今天的作业完不成,明天的新课就不容易听懂了。

所以每次我都会给牛同学布置适合他的作业,要求他能先看书弄懂所学的知识,并自己独立完成作业。作业是学生自己的事,必须独立完成,只有独立完成,知识才能真正为自己所掌握。

三、实施的效果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牛同学从各方面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上课的时候,由于他能懂了学会了,他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上来,注意力集中了不怎么开小车了。对本门课感兴趣了很多,在诸多的时候能够保持积极的态度。作业也能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的。

但是在有些的方面我做的还不是很好的,例如:对学生的思想波动关心的不够,有一次牛同学缺课了,问了同学说请假了,当时还没有太在意。当他再次回到学校的时候,他的学习状况就不如以前。后来经过询问是因为他的爷爷生病了,他有些担心,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情况。经过谈心安慰和疏导,他的状态好了许多。但是也已经耽误了几天的学习。

经过这件事以后,我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如果他们的情绪不能及时的得到解决,有可能走进牛角尖,从此一蹶不振。

一年级养成教育计划


篇一:一年级养成教育计划

一、指导思想: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在行为习惯上存在很大的可 塑性,许多好习惯都尚未养成,他们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教育者在上面勾勒出丰富的内容。所以一年级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 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他们必须靠家长和老师的引导来认知世界。我坚持从实践出发的 原则,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作为确立养成教育内容的主要依据。经过大家集思广益,初步归纳出了适合一年级学生特点需要的10种道德 行为习惯,像爱国、守纪、待人、劳动、爱护公物、关心集体、助人、勤俭、刻苦奋发、团结友爱等,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诸如诚实、虚心、正直、宽容、自尊、 自爱、自信、自强等,这些都是道德教育范围以内的,也是小学生力所能及的。

二、活动开展目的意义:

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 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品格;播种一个品格,收获一个命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真接影响到学生的一生,为此,我根据 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开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铺平道路。

三、活动内容:

1.热爱祖国,关心时事,收听收看新闻,了解国内外大事。

2.自觉参加学校的升旗仪式,尊敬国旗、国徽,唱国歌声音洪亮。

3.热爱班集体,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爱护公物,热心为集体服务。

4.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5.尊敬师长,有礼貌。见老师能主动问好;对家长称呼您;不顶撞老师和家长;

6.使用文明用语:谢谢、对不起、你好等已成学生口头语.

7.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骂街,不打逗,不欺负弱小。

8.遵守公共秩序,遵守交通法规,走人行横道,不乱穿马路。

四、教育计划

(一)学习习惯:

1、课前要尽量早点进教室,摆放好学习用品,静静的坐在座位上等待上课。离开教室整理好桌面。

2、课堂上积极表现,大胆表达出自己对问题的想法,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经常参加集体活动,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开朗、更乐观,还可以交往更多的新朋友。

(二) 充分利用班队会及晨会的时间学习《一日常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在班级内设立小小监督岗,专门负责监督检查学生的日常行为,并在班会时间进行一周总结,通过监督岗的汇报,评出最 佳拇指奖文明礼仪之星等,对表现不够好的学生,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加强教育。

(三)合理利用升旗仪式,重大节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举行一些有意义的主题班队会,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让学生在各种活动和劳动中学会合作,学会生活。

(四)充分发挥各项活动中的教育阵地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使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

总之,一年级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他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关系到学生在做人、求知的过程中,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更关系到我们今后为社会输送的劳动者的基本素质。


篇二:一年级养成教育计划

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习惯形成和培养的关键时期。作为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他刚刚步入正式的学校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尤为重要,如何让孩子走好这养成良好习惯的第一步呢?

现 在许多教师都感叹学生不好教,不知道该怎么教他们了,感觉到自己不会教书了,现在的小学生除了由于社会和家庭的各种因素让他们品德和习惯养坏了的客观原因 外,我个人觉得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的教育方向不够明确,对学生的要求还有不切合实际的地方,忽略了最基本的品德和习惯教育。

我们正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度时期,许多老师对素质教育理解很模糊,不切实际地搞素质教育,这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害的。我认为小学生良好习惯形成和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

一、在班级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

一 年级的小孩子才刚刚接触小学教育,教育对他们而言是茫然的,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一时还无法理解我作为一个小学生上课必须认真听讲不随便说话;下课 必须不打闹;作业必须干净及时订正;有事情必须请假等等。一年级的孩子接受能力还很薄弱,理性思维的发展非常缓慢,他们的心理机制还无法内化这些在教育者 眼里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教育者简单枯燥的说教也无法从根本上让孩子接受理解这些习惯的重要性。

因此,在一年级班级中形成一种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就显得至关重要。小孩子在形象思维的同时还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可塑性。如果他们能够置身于一个处处有着良好习惯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土壤。

二、以比赛机制来操作养成教育

一 年级的孩子有着很强的比赛心理,他们非常希望自己能够做得比别的同学好,这样以一带一,以几带几,以点带面,教育的效果马上就出来了。另一方面,比赛的机 制有利于教育者更加直观的了解学生的表现情况,有利于学生更客观地评价自己,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三、从细节处入手来抓行为习惯教育

勿 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一个的细节串成的。细节决定成败。一年级的小孩子容易忘记,容易忽视细节,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学会从 细节处来抓行为习惯教育,并且要反复抓,抓反复,真正做到落实。抓住有效的教育契机,进行扎实的训练,才会卓有成效。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 中,多进行观察,多走动一下,多进行总结。比如,有的学生看到别人扔在地上的一张纸捡了起来,有人当作没有看见。我们就要抓住这个细节,大大表扬那个捡起 纸的学生,来得到养成讲卫生习惯教育的目的。有空在教室里和走廊上到处走走,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然后利用中午辅导时间,进行总结。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哪怕 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优点也要树立典型,大力赞扬,特别是对那些平时表现不见得优秀的孩子。

四、从榜样入手抓好习惯教育

在 培养行为习惯方面,榜样法也尤为重要。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榜样是活的教 科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小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就是模仿。他们可塑 性强,给他们树立什么榜样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就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如:在遵守纪律方面,多给孩子树立身边的榜样,挖 掘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及时树立典型,孩子们都有争强好胜心理,就会不由自主地以他们为标准要求自己,养成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榜样还有矫正作用,它像一面 镜子,可以使学生经常对照检查,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另外,教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是完美无缺的榜样,教师要注意自己 的言行,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这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有人做过这样的比喻: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 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 获得命运的收获。这真是一个非常奇妙的比喻。为了学生能有一个美妙的命运收获,我们必须学会在他的土地上播下种子,一年级,需要播下一颗行为习惯的种子, 并且勤于浇灌,踏踏实实走好养成良好习惯的第一步,开好养成教育的第一朵花!


篇三:一年级养成教育计划

随着素质 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已经从更深的层次面上认识到学校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对培养全面合格的人才的核心作用。学校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直接制约学生德智体美劳 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了逐步规范一年级学生的日常行为,提高其自理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目的意义

教育德为先。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基础工程。更是一年级新生德育工作的重点,通过系列有效地常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文明礼貌,自立自强的优良品质,丰富我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内容,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具体内容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养成教育的内容分为下列几个板块:

(一)礼仪常规

1、自学生入学起,着重让学生懂得:
①上学穿戴要整洁;

②上课铃声响立即有序的进教室坐好,不打闹、不讲话,能唱歌,在班干部指挥下朗读或背书。

③上、下课时,起立向老师致敬问好。站立正直、声音自然洪亮、整齐。

④上学迟到,应在教室门口先向老师报告,经老师同意后才可进入,进教室时,脚步要轻捷,入座时不要发生较大响声,并立即集中精神听课。

⑤懂礼貌,在校内外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会用请、您好、对不起、没关系、谢谢等礼貌用语。

⑥课间如有紧急情况需要离开课堂,须向老师请假,经老师同意后才可出去。

(二)学习常规

1、培养学生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每天自觉将下堂课所需物品准备妥当。

2、班主任要结合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我爱国旗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国旗是祖国的象征,升旗时态度要认真严肃、列队要整齐、唱国歌时声音要响亮、整齐。

3、 老师上课时应向学生强调读书写字的基本要求:①文具摆放:书、本分别摆放在课桌左右角,文具盒与书本垂直成直角,上什么课摆什么书;②坐姿:两手自然下垂 分放两边,胸离课桌一拳,身坐正,眼平视;③握姿:握笔姿势正确,手离笔尖一寸;④写姿:眼距书本一尺,书本摆正,不歪头、不斜肩、不横写;⑤读书:书拿 起,倾斜45度角,朗读时身坐正,读书声音洪亮,要抑扬顿挫,不能唱读。注意句与与之间的停顿;⑥发言:先举手,动作要轻,经允许再发言。身体站直,听准 问题,回答完整,声音洪亮,不说半句话。

4、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课,及时、独立完成作业,并交老师批改,如作业有错误要及时订正。

5、班主任和数学老师要利用晨会和口语交际课,让学生学会专心倾听,积极思考,主动表达。

(三)纪律常规

班主任要结合新颁布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校纪、校规教育。

1、每天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有事向老师请假。

2、集队做到快、静、齐,行进中不打闹。

3、上下楼梯时靠右走,不准推挤别人,不扶肩搭背。

4、课间活动不追赶打闹。不大声喧哗,不做危险、剧烈的动作。

5、爱护公物,不破坏花草树木。

(四)卫生常规

1、各班设立学生轮流值日制度。学会打扫卫生。学生值日时不许家长代劳,班主任要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2、不乱涂墙壁,不乱丢乱吐。

3、注意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早晚刷牙。常剪指甲。

4、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5、爱惜课本、文具。

6、教育学生不乱扔杂物,主动维护校园卫生清洁,见到纸片拾起来。

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队活动时间举行如我能行、小鬼当家之类有益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展比学习、比纪律、比能力的活动。同时要善于发现优点,及时表扬,以点带面。

(五)列队做操

要求学生学会听体育口令,班干部报数。培养从小锻炼身体的意识,齐步走、向右、向左转等基本常识。养成做操认真、动作规范,出操、下操要有秩序的好习惯。

具体内容:

1、是否快速准确到达指定地点。

2、按音乐完成整套动作。

3、做操动作正确,规范、到位,整体效果好。


篇四:一年级养成教育计划

一、指导思想:

叶老先生曾这样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更是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当学生养成了各种好习惯后,会使学生学习更自觉,更有效;逐步适应学校生活,使学生更主动积极地投入到集体生活中。

作为低年级的班主任,我们决定以习惯培养为目标,

通过对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为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养成教育内容:

1.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2.学习习惯的培养

(1)上课习惯的培养(倾听习惯、思考习惯、表达习惯)

(2)作业习惯的培养(仔细审题习惯、认真做作业、及时改正的习惯)

(3)阅读习惯的培养(喜欢读书的习惯、阅读积累的习惯)

(4)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培养(用眼卫生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习惯)


篇五:一年级养成教育计划

随 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已经从更深的层次面上认识到学校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对培养全面合格的人才的核心作用。学校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直接制约学生德智 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了逐步规范一年级学生的日常行为,提高其自理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目的意义

教育德为先。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基础工程。更是一年级新生德育工作的重点,通过系列有效地常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文明礼貌,自立自强的优良品质,丰富我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内容,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具体内容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养成教育的内容分为下列几个板块:

(一)礼仪常规

1、自学生入学起,着重让学生懂得:

①上学穿戴要整洁;

②上课铃声响立即有序的进教室坐好,不打闹、不讲话,能唱歌,在班干部指挥下朗读或背书。

③上、下课时,起立向老师致敬问好。站立正直、声音自然洪亮、整齐。

④上学迟到,应在教室门口先向老师报告,经老师同意后才可进入,进教室时,脚步要轻捷,入座时不要发生较大响声,并立即集中精神听课。

⑤懂礼貌,在校内外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会用请、您好、对不起、没关系、谢谢等礼貌用语。

⑥课间如有紧急情况需要离开课堂,须向老师请假,经老师同意后才可出去。

(二)学习常规

1、培养学生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每天自觉将下堂课所需物品准备妥当。

2、班主任要结合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我爱国旗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国旗是祖国的象征,升旗时态度要认真严肃、列队要整齐、唱国歌时声音要响亮、整齐。

3、 老师上课时应向学生强调读书写字的基本要求:①文具摆放:书、本分别摆放在课桌左右角,文具盒与书本垂直成直角,上什么课摆什么书;②坐姿:两手自然下垂 分放两边,胸离课桌一拳,身坐正,眼平视;③握姿:握笔姿势正确,手离笔尖一寸;④写姿:眼距书本一尺,书本摆正,不歪头、不斜肩、不横写;⑤读书:书拿 起,倾斜45度角,朗读时身坐正,读书声音洪亮,要抑扬顿挫,不能唱读。注意句与与之间的停顿;⑥发言:先举手,动作要轻,经允许再发言。身体站直,听准 问题,回答完整,声音洪亮,不说半句话。

4、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课,及时、独立完成作业,并交老师批改,如作业有错误要及时订正。

5、班主任和数学老师要利用晨会和口语交际课,让学生学会专心倾听,积极思考,主动表达。

(三)纪律常规

班主任要结合新颁布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校纪、校规教育。

1、每天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有事向老师请假。

2、集队做到快、静、齐,行进中不打闹。

3、上下楼梯时靠右走,不准推挤别人,不扶肩搭背。

4、课间活动不追赶打闹。不大声喧哗,不做危险、剧烈的动作。

5、爱护公物,不破坏花草树木。

(四)卫生常规

1、各班设立学生轮流值日制度。学会打扫卫生。学生值日时不许家长代劳,班主任要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2、不乱涂墙壁,不乱丢乱吐。

3、注意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早晚刷牙。常剪指甲。

4、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5、爱惜课本、文具。

6、教育学生不乱扔杂物,主动维护校园卫生清洁,见到纸片拾起来。

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队活动时间举行如我能行、小鬼当家之类有益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展比学习、比纪律、比能力的活动。同时要善于发现优点,及时表扬,以点带面。

(五)列队做操

要求学生学会听体育口令,班干部报数。培养从小锻炼身体的意识,齐步走、向右、向左转等基本常识。养成做操认真、动作规范,出操、下操要有秩序的好习惯。

具体内容:

1、是否快速准确到达指定地点。

2、按音乐完成整套动作。

3、做操动作正确,规范、到位,整体效果好。

一年级暑假学习计划


上午 7:30起床

7:30~8:30洗脸刷牙吃饭

8:30~9:00听半个小时英语——具体内容,请妈妈写

9:00~9:30休息

9:30看课外书——作文类书籍

10:00写小作文、背古诗——古诗三天背会一首

11:00休息

12:30看动画片

下午 13:20练田字格——课外书、作文、古诗中不认识的字

14:00休息

14:30背古诗、乘法口诀——加深记忆

15:00看课外书——理解《成语故事》内容

15:30休息

16:30写日记、看课外书——学写《小学生日记》

17:30休息

18:00体育活动

20:00睡前准备

20:30古诗、乘法口诀、英语——加深记忆

21:00睡觉

每天七点半起床,七点半到八点洗脸刷牙吃饭,八点半到九点听半个小时英语,九点到九点半休息,九点半到十点,背古诗一首并会默写,十点到十二点自由安排

十二点到十二点半吃午饭,十二点半到两点半午休,两点半到三点半写暑假作业,三点半到五点自由安排,晚饭后每天读课外书一个故事

欢迎阅读范文人网《初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培养计划》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工作计划的优质专题,请访问:初一年级工作计划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