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中长期计划3篇

为了保证各项的工作可以顺利开展一份好的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完成工作。事先做好工作计划才能井然有序,从容不迫的完成工作。你知道一份详细的工作计划是如何制订的吗?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企业中长期计划3篇,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篇一:企业中长期计划(2698字)

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安全生产法》及《矿山安全法》等有关法令法规的要求,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矿生产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 我矿现为技改矿井,技改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目前技改前的手续办理和报批工作已基本结束,正在进行矿、土、安三类工程施工准备工作,20xx全年计划完成矿井总工程量的75%以上。20xx年10月完成矿井全部技术改造任务,10月完成技改质量认证和安全设施验收,11月完成环保验收工作,年底前计划完成矿井联合试运转,使矿井实际产量达到设计能力。20xx年第四季度争取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矿井各项工作走上正轨,产量稳定,安全无事故,矿井质量标准化,高效文明,稳步发展。

一、进一步增加矿井通风能力,满足生产的需要。

根据矿井技改设计规划,计划于20xx年底对主井底和风井底相连接的原有工程进行扩修,使形成通风系统后,再对井底水仓、泵房进行改造,实现矿井排水系统的优化并使之满足矿井的排水要求。20xx年前9个月安排首采区的首采工作面12041和相关巷道的掘进,继而安排接替采区11采区轨道上山和皮带上山和主井底东大巷掘进工作,计划11采区于20xx年10

20xx年5月份完成11041工作面掘进并形成月前形成通风系统和排水系统,

生产能力,此时井下可实现分区式通风。为了使井下通风系统日臻完善,同时对井下所有的老巷进行全面扩修、顺直和改造,断面由原来的3﹐扩至8﹐以上,矿井通风阻力由原来的0.76pa降至0.5pa以内,等积孔由原来1.2上长到1.5左右,增加矿井有效风量,大提高矿井通风效率,确保矿井总进风量在1600m/min以上,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二、改造矿井主运输系统,增加矿井综合生产能力

20xx年第四季度,本矿将着手进行矿井主运输系统的改造,首先是对主井提升设备进行改造,主井开凿煤仓、装载硐,井筒装备由原有的罐笼更换为箕斗,使主井由混合提升向专一提升转变,大大提高了井筒的运能,为实现矿井的高产奠定良好的基础;主井地面部分安装螺旋筛和旋转皮带,大大提高矿井的运输的循环能力,煤矸分开堆放。井下大巷车场由原来的15﹌轨道更换成24﹌轨道,车场改为双道;其次对目前主运输巷人力推车效率低的现象进行改造,20xx年下半年将计划购置3台5t充电式电机车在主运输巷运输,并对现有巷道和车场进行局部改造,保证运输的通畅,这样就提高了全矿井的生产效率,扩大了矿井的生产能力。

三、加强矿井瓦斯检测,确保低瓦斯矿井的安全生产

本矿历度瓦斯等级鉴定均为低瓦斯矿井,20xx年鉴定的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3.6m3/t,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5m3/min,但我们对瓦斯的管理,仍是以高沼气矿井的标准来要求,逐渐配全瓦斯检测仪器仪表,瓦斯监控系统运行正常,计划本年底前与县市和公司总调度联网。

20xx年度,计划将安装井上下视频监控和人员定位系统,对各主要工作场所安装监控探头,有效地管理职工的安全生产工作。

四、建立完整的矿井消防系统,把防灭火工作落到实处。

本矿开采的二1煤层鉴定虽无自燃倾向性,但我们仍加强内因火灾倾向的管理,其防灭火工作是不容忽视的。我矿在机电设备车间和井下各峒室,均备足了消防沙和灭火器材,20xx年度计划在+0m水平再建一个井下消防材料库,对地面的消防材料库进行整修和完善,并备足各种消防器材,随时防止火灾的发生,并进一步完善消防器材的巡回检查制度。 本年度底将重新建造一个不小于200m3消防水池,矿井一旦有火灾信号,保证各地点都有足量的水源。

五、加强排水系统工程建设,增强矿井防治水综合能力。

1、20xx年度十月份前,计划将在+140m水平11采区上山建一中部水仓,36容量不小1000 m;同时将建造水泵房和机电硐室,购置两套d80-5×水泵,敷设两趟同等排水能力的管路,由风井直接排到地面,确保矿井上部出水对主井底大巷和工作场所不受威胁。

2、开发新上山时,将计划同时掘进临时水仓、水泵房和机电峒室,其下水平的排水能力将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

3、在受水威胁的煤层中掘井巷道时,水文地质技术人员一定要弄清积水区位置、积水量、水压,划定积水线和警戒线,一定按规定预留足够的隔水煤柱,确保下部水平不受上水平水患的干扰;

4、加强探放水工作,坚持物探先行,钻探验证,有疑必探的原则。下年度计划再购置一台150探水钻机,做到掘进超前放水;

6、对上部出水点、顶板裂隙水及破碎带等,将计划运用新技术进行局部水的堵截。

六、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改进支护形式和材料,有效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

1、据相关文件精神,本矿将于20xx年底前全部淘汰井下木支护,回采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掘进工作面采用金属支护。

2、每个交叉点必须采用双抬棚支护;

3、局部易冒落地段采用特殊支护;

4、在工作面顶板破碎地段,采取预留煤柱、铺网和穿巷采煤法。

七、加强机电管理,防止机电事故发生。

1、20xx年前,将重新兴建矿配电房,更换现有高压配电柜,全部采用新产品,保证矿井供电的高效和安全。

2、自本年度八月份,本矿将严格机电设备的采购管理,每一种设备均必须具备矿用合格证,否则不予进货;

3、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必须严格遵照《规程》的有关规定;

4、严格执行机电操作规程;

5、严格机电设备“三大保护”的正常运转;

6、严格执行机电设备检查维修制度和巡回检查制度。

八、建立完善的防尘系统,消灭粉尘对矿井和人身的危害。

1、本年度将在地面重新建造一个不小于200m3消防水池,井下各施工地点均有防尘管路和喷头,保证各地点都有足量的降尘水源;

2、工作面实行洒水降尘;

3、各转载点实行喷雾降尘;

4、巷壁进行洒水清扫;

5、坚持工作面湿式打眼;

6、坚持配戴防尘口罩;

7、根据发展的需求,至20xx年,将实行双管路降尘管敷设。

九、加强安全教育,不断提高职工技能

1、本年度,将进一步完善职工培训中心,坚持岗前培训,岗前实习,择优录用,优化组合的原则;

2、20xx年度将购置电教设备,放映科教片和事故案例,定期对职工和家属进行安全教育;

3、对特殊工种送安培中心培训;

4、每班实行班前会教育;

5、经常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评比活动,强化职工安全意识。

十、扩大规模,立足长远

虽然翟沟煤矿煤层赋存条件不是较好,基础设施还不齐全,但她的煤层储量丰富,并且有一支较稳定的技术管理队伍,配合矿井技改工程,目前正在着手改善办公条件和职工娱乐场所,美化矿区环境;同时高效运行已建造完工的矿井污水处理系统,彻底缓解周边关系;技改所有配套安全设施均坚持“三同时”的原则,保证矿井长期的安全生产,不断提高原煤产量,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为振兴本地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

篇二:企业中长期计划(1653字)

根据公司“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以及省市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安排部署,为确保公司全年及今后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公司领导对今年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团结登攀,锐意进取,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管理、监督和考核等工作,特制定公司安全生产中长期规划:

一、确立指导思想,明确管理目标

1、以党的十八大为指导,用安全发展科学理念引领安全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范和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考核力度,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牢固树立“生命、健康、卫生、环保”的管理理念,为公司稳定发展服务。

二、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安保体系

1、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各级领导、部门以及各岗位员工在管理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职责,是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

2、完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新的形势对企业的安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进行必要的调整,使之更加制度化、规范化,以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也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

3、完善安全生产奖罚办法。制定合理的奖罚办法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4、完善职工伤亡事故管理办法。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制度和处理办法。

5、充实加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开展各项安全管理工作,配备专职安全员负责日常安全监督检查管理工作,安全重点部门应指定兼职人员负责安全工作。

三、加强学习宣传,全面提高认识

1、公司各级领导要进一步学习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提高认识,在工作中做到依法办事。

2、各岗位员工要通过对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相关条款,明确自己的安全职责。

3、各岗位员工要了解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提高安全意识,完成“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最终到“我会安全”的质的转变。

四、搞好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1、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安全职责,制定培训计划,并适时组织实施。

2、组织各岗位员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中的针对性条款,以便明确职责。

3、各部门今年安全工作的重点内容是: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知识培训。

4、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作业人员进入新的岗位或者新的工作现场前,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教育培训或者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五、加强监督管理,减少事故发生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制定安全生产奖惩办法是监督管理的基础;配备高素质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是国家的要求,也是加强监督管理,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重要保证。

2、公司安全监督管理的重点是生产过程中设备和人身事故、防火、防爆中毒等项目,监管的重点是设备和人身安全。

3、各部门特别生产、库管部门应加大对自管项目监督检查的力度,遏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各部门每月应按时上报安全月报表。

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持续改进

1、重视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素质高、责任心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安全管理干部。

2、按公司生产要求和发展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安全人力资源的配备。

3、建立安全管理信息反馈制度,虚心接受改进意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认真督促落实整改措施,将好的建议、好的方法应用到管理实践中,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公司的发展服务。

安全生产工作任重道远,全体干部员工要更清醒地认识到“隐患险于明火,责任重于泰山”,一定要用心抓好抓实安全工作,不断增强安全保障能力,努力实现安全生产与发展。

篇三:企业中长期计划(1177字)

一、本厂安全生产基本情况

我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市、区、镇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积极推行汽修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和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力度,大力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积极推进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建立并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我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保持稳定。

二、指导思想与目标

1、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以保障员工生命和本厂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遏制伤亡事故为重点,倡导安全文化,落实安全责任,加大安全投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状况保持稳定。

2、总体目标

到20xx年继续保持安全生产无重伤及以上事故,无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无职业病事故的安全目标。

三、主要任务

我厂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方面:

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

继续健全和完善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队伍建设,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精干高效、保障有力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2、安全生产管理方式和手段创新

研究和制定治本之策,综合运用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从安全投入、培训教育、安全文化等着手,认真解决制约、影响安全生产的深层次问题。

3、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有关要求,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xx)有关规定,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本公司已经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依法建立企业应急救援队伍或明确兼职应急救援人员。

4、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体系

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积极组织人员参加上级有关部门举办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逐步建立公司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体系,实现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的制度化。

5、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坚持“依法整治、标本兼治、突出重点”的原则,防止反复,提高整治效果。在治理整顿的基础上,使我厂逐步走向规范化管理。

四、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加大安全投入

确保资金投入安全生产,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把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纳入我厂发展计划,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加大对安全科技研究、事故隐患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宣传教育培训和安全生产管理等工作的投入。

2、广泛开展与周边企业和同行业间的合作与交流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与周边企业和同行业间的合作关系,不断扩展新的合作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安全生产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拓宽与先进企业的交流渠道,加强信息交流,不断提高公司安全生产水平。

Fwr816.Com推荐阅读

医院中长期培训计划


篇一:医院中长期培训计划

为了加快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的发展,紧跟形势,根据两级卫生局的指示和要求,结合通道中心的实际情况,在20xx年到20xx年间将通道中心医务人员培训成为一支全面发展、一支多能的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特制定中长期培训规划。具体如下:

一、培训目标

通过规范化培训,使通道中心医护人员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一户人解决社区中常见病、多发病和社区危险因素影响主要健康问题的能力,运用生物心理社会学模式,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社区提供融预防、医疗、保健等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使通道中心医护人员达到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的岗位要求。

二、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以全科医学基础,全科医疗,社区预防,社区保健与康复,护理基本技能中医保健和社区营养为主的培训。

三、陪训对象

计划在20xx年至20xx年对通道中心及下属各站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和社区护士进行培训。

四、培训方法、

1. 在通道社区中培训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制定年度的业务培训,考核计划和组织实施。

2. 根据通道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专业技术的继续教育,短期培训、进修等学习并定期进行监督和检查。

3. 有计划的选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社区保健医师、慢病管理及康复医疗等业务培训。

4. 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由中心培训领导小组负责安排,按市、区级自学项目要求,中心每月安排一次业务学习,根据学习情况完成自学任务,并有学习笔记。

5. 每年两次对全职的中级、初级人员进行业务理论考核及技能考核。

6. 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学习及考核情况做好备案。

7. 各类卫生技术人员业务学习要加强管理,严格考勤、考绩,做好管理工作。

8. 对新到岗的大中专毕业生,按通道中心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培训计划组织实施。

截止到20xx年底通道中心将在岗的医生、护士全部培训提高一次。年青的医护人员经学习培训后均要取得社区岗位合格证。

我相信,通道社区中心的医护人员通过业务培训后,业务水平技术水平将大大的提高,通道社区中心将有一支能胜任社区卫生服务的强有力的队伍。


篇二:医院中长期培训计划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院卫生技术人员的总体素质,促进医院的发展,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依据《江苏省卫生厅关于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五年规划》,结合医院的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医院的人才现状

xx五期间,为提高人员的素质,医院加大了继续教育和人员进修的工作力度,强化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举办了多层次学术讲座,并邀请院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院讲课,为医院的人才成长营造了一个较好的环境。人才建设取得一定的进展,基本满足了现有临床的人才需求。到20xx年全院正式在编职工已达到280人,各类卫生专业人员242人,卫生人员占全院职工总数的比例为82.6%。其中医师类125人(不含口腔和麻醉科人员),护理类65人,检验类xx人,药剂人员30人;在医师类人员中,中医人员占76人,占医师类60.8%,西学中33人,中医和西学中人员占医师类87.2%。在学历(学位)层次上硕士2人,大学本科98人,专科72人,中专60人,其他48人。

随着医院的发展,现有人才资源与医院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步暴露出来。主要是:1、医院现有正式在编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人才的供需矛盾比较突出,需要的卫生专业人才缺口较大;2、现有人员的整体素质仍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业务能力亟需进一步提高;3、高层次学科带头人严重短缺,直接影响医院临床工作的开展,专业局限,难以支撑医院安全、高效、健康的运作,制约了医院的进一步发展; 4、人员的结构也不尽合理,中医人员偏少; 5、卫生专业人才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人才使用、培养、评价或流动的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因此,进一步加强医院人才的培养,大力开发医院的人力资源是医院建设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二、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人才培养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坚持人才兴院、人才强院的理念,按照全面提高和重点培养相结合,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相结合,结构调整和合理配置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切实搞好医院人才的培养、教育和使用,充分调动医院人才的积极性,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培养目标
 
1、积极推进全员职工培训。全面提高医院职工的学历层次。医院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全员培训率要达到90%以上,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75%达到本科以上,15%达到专科水平。鼓励45岁以下具备本科学历的临床医师攻读硕士研究生。
 
2、培养5-xx名具有坚实理论基础,丰富临床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的学科带头人;
 
3、培养xx-15名具有理论基础比较扎实,临床经验比较丰富,中医特色突出的中医专科(专病)人才;
 
4、培养20-30名具有较好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和坚实中医经典知识的临床应用型人才;
 
5、引进xx-15名医院急需的并具备专科特长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
 
三、主要任务
 
1、要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对医院现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要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培养的重点是加大理论研修、临床实践、学术交流及科研工作的力度。在理论研修上,要结合本人的学术特色和专业,精读本专业(含西医)相关的书目。在临床实践上,要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全国重点学科或重点专科点进修深造,提高本专业解决疑难病症的能力。在学术交流和科研上,提倡跨省、跨地区交流,鼓励与上级和同级医疗机构合作,进行基础和临床课题研究。医院将积极创造条件,开通远程教育系统,定期举办培训班,进行科研课题的选项、立项及科研思路,科研方法等培训。
 
2、高度重视专科(专病)人才培养。实施中医专科(专病)人才培养计划。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要确定自身的业务主攻方向,逐步把精力转移到专科(专病)研究的方向上来。要结合自身特点,重点加大本专科相关理论的研修,全面掌握和熟悉本专业的古典医著及文献资料,同时要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现代医学知识及发展趋势,在临床实践方面要到区内外相应的重点专科(专病)点进修提高,不断提高自身临床处置各种疑难病、多发病的实际能力,在科研方面鼓励与上级和同级专业人员共同进行基础与临床课题研究。
 
3、要切实抓好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强化基础理论的培训,主要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定的课程设置,并要有相应的读书笔记。二是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要采取院外培训和院内轮训相结合的办法,熟悉和掌握临床各科以及影像、功能检查及检验等医技科室的基本技能。三是要重视基本知识的培训,重点了解和掌握医院的各项医疗制度、基本医疗流程以及门诊和住院部管理的相关知识。
 
4、要积极引进人才。引进高层次临床人才是加快医院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引进人才的重点是医院临床急需并在短期内又难以培养的具备专业特长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同时,还将有计划地引进一些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人才。进一步充实医院的重点科室,切实保障内、外、妇、儿科始终具备有一定的人才优势。在未来五年中,拟引进中医药人才80名,其中硕士以上25名,本科35名,大专以上20名,其中中医类人才结构不低于60%。

5、继续加强医技科室人才的培养。医技科室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加强理论学习,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能,并积极开展新技术,同时,要提高本专业的检查、检验水平,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6、重视和加强护理人员的培养。护理人员培养要突出三基训练,强化无菌操作的意识,同时要及时掌握护理工作的新方法,把基础护理、临床护理、生活护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病人创造良好的治疗和生活条件。
 
四、政策措施
 
(一)切实加强医院人才培养工作的领导,增加经费投入。

人才培养事关医院的兴衰,高质量的人才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医院要成立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医院领导和相关职能科室各司其职的人才培养工作机制,从组织管理上保障人才培养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医院要继续加大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每年争取安排相应的资金作为人才培养基金。相关职能科室要分别制定《人才培训大纲》,以及《人才培训实施细则》,确保医院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的评价和考核体系。

首先,要制定《人才培养考核评价标准》,考核评价的重点是理论研修、临床实践和科研能力,考核标准的制定要按照以上三个方面细化制定具体的标准。考核的方法采取考试和评审,答辩与评审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其次,要建立和健全卫生技术人员的技术档案,将个人的技术自传、论著、考核考试的成绩、进修学习的鉴定、定期技术评定材料等列入档案内容,作为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使医院人才培养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逐步使医院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深化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为医院人才培养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研究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工勤岗位结构比例的控制标准,完善以岗位聘用为核心的管理制度。要把人才的评价考核结果同岗位聘用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打破岗位聘用只能上不能下的僵化模式,要逐步形成有序竞争的生动局面,提高医院的内在活力。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强化收入分配宏观调控,建立分配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医院绩效考核,以及绩效工资总额分类管理,切实把职工的职业素质、工作责任、技术能力、工作质量、服务水平、工作效率等方面的考核作为职工收入分配的重要参数。结合单位内部的分配,合理拉开绩效工资的差距。鼓励职工讲学习、重能力、比贡献,为医院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四)、积极引进人才,为医院的发展储备人才。

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才的需求量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积极引进人才是解决医院目前人才供求矛盾的重要措施。引进人才的关键是要严格选才标准,决不搞滥竽充数。结合医院现有人才的实际情况,今后五年,重点引进一批具有坚实理论基础、丰富临床经验、较强科研能力、良好医德修养的临床骨干,提高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促进医院发展。
 
(五)、增加医院编制,为引进人才提供条件。

医院现有的编制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核定的。现有编制已远远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因此,争取增加医院的编制已成为医院发展的重要条件。要积极争取自治区卫生厅和自治区有关部门的支持,逐步把医院编制增加到与医院规模相适应的标准,为引进人才提供必要的条件。在争取扩编的同时,要改革医院目前的劳动用工制度,逐步建立灵活、便捷的用工机制,积极推行多种形式的合同制用工,为医院多渠道吸纳人才资源创造条件。


篇三:医院中长期培训计划

加强各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

对不同职级的医务人员确定不同的培养重点。对初级职称的医务人员重点抓好三基、三严训练和外语、计算机培训。科教科、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每年组织集中考试考核和不定期抽查,成绩记入个人技术档案;对新分配的人员实行严格的岗位培训,进行岗前轮转及学科培训,岗前培训不少于一周,岗前轮转35年学科培训。对中级职称的医务人员重点进行专业培训,科教科、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每年都要组织集中考试、考核和不定期抽查,成绩记入个人技术档案;对高级职称的医务人员,重点面向高科技领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从科研课题上发挥作用,同时注重传、帮、带,使年轻的医务专业人员尽快成才。

注重学术带头人的选拔和管理

重点抓好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技术人才的培养,对学术带头人要严格遴选,定期考核,大胆使用,实现双向目标管理和动态管理。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尖,不搞论资排辈和迁就照顾。同时把竞争机制引入管理之中,加强对他们的考核,充分使用考核结果。对管理内取得显著成绩的予以表彰奖励,增加外出参加学术活动的机会,科研优先立项,并提供一定的经费。

深入开展继续教育

要建章立制,形成制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人才培养方针,积极支持医、护、医技人员参加各科在职培训和攻读学历和学位,有计划分期分批选派人员外出参加学习,必要时还可以选派外语水平较高、业务技术较强的中青年技术骨干到国外进修学习和考察,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水平。定期或不定期的邀请具有一定影响力、经验丰富的名医院的教授学者来院指导和讲课,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提高全院各类人员的整体水平。建立继续医学教育考核制度和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健全和完善继续医学教育证书制度和学分登记制度。继续医学教育的学分今后作为职称申报和职称聘任的重要条件之一。

加速对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的培养

各科室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的培养计划,落实培养人选名单,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措施。落实培养措施,一方面要加强他们的实践锻炼,让他们在实践中尽快成长,使他们早出成绩,快出成果;另一方面要舍得投入,有计划地选送他们到国内名牌大医院培训和进修,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

采取政策倾斜的措施

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确保学术带头人的科研课题及配套经费及时到位。同时,建立人才培养基金,每年从收入中划拨35用于人才的培养,对具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员实行重奖。

护理中长期工作计划


人们都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句话虽然并不十分准确,但却反映了护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以下是护理中长期工作计划,欢迎阅读。

一、指导思想

在总支、院办的领导下,认真学习和贯彻2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的精神,遵循“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夯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树立行业新风,促进医患和谐,提高患者满意程度为主要内容,以确保护理安全为目标,强调过程管理和环节管理,强化内涵建设,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创优质服务,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领导满意,护理部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

1、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狠抓落实,使各项护理工作做到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2、强化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

3、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继续开展全程优质无缝服务活动,创优质服务效益。

三、工作指标:

1、基础护理合格率≥90%

2、特、一级护理合格率≥90%

3、专科护理合格率≥90%

4、技术水平合格率≥90%

5、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0%

6、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7、消毒灭菌合格率100%、消毒隔离合格率100%

8、病区管理合格率≥95%

9、年压疮发生次数0

10、健康教育病人

人覆盖率100%、病人知晓率≥80%

11、医疗安全管理合格率≥90%

12、急诊科、手术室、供应室质量管理合格率≥90%

13、年护理严重差错、护理事故发生次数为0

14、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98%

15、护理人员培训率达100%,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学分或学时达到规定要求。

16、每年在州级以上学术会议或刊物上交流,发表论文≥8篇

17、年工作计划完成率≥95%

四、工作措施

(一)人员管理

1、在护理人员配置上,尽早达到国家规定的护士配备比例。以满足临床工作需要,保证护理工作质量为基础,遇特殊情况按实际工作量尽可能在院内作适当的调整,制定紧急情况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的预案,避免造成护理资源的浪费。

2、努力争取逐步做到分层次使用护士:

(1)、新进人员及低年资的护士认真完成本班护理工作和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指导以及病人的生活护理,护师及主管护师应做好指导工作;

(2)、主管护师、护师在完成本班工作的基础上,还应承担质控、带教、讲课、制订护理计划、科研等工作;

(3)、把病人满意的护理骨干用到临床第一线,如静脉穿刺技术好的护士,可以考虑安排治疗班,以保障护理服务的“优质”,成立静脉治疗小组,解决全院疑难穿刺问题,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对各

级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考评,护理部及科室认真做好护士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

4、加强护士长的管理,做好护士长管理工作的检查、监督。认真落实整体护理,改变排班模式,合理、科学、弹性排班,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工作计划《护理部工作计划》。

(二)质量管理

1、认真学习湖北省卫生厅、巴东县卫生局关于《医疗质量管理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有关精神,结合医院实际,开展医疗质量专项整治活动。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落实首问负责制,开展全程优质无缝服务活动。

2、完善护理质量控制制度和护士长会议制度,建立由分管院长为组长,护理部主任为副组长,护士长、质检员为成员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护理质量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抓好二级质控管理,按要求开展质控活动,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做到人人参与,层层管理,共同把关,确保质量。有检查记录、分析、评价及改进措施,每季度有信息分析。护士对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知晓率达100%,护理措施落实率达90%以上,以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工作的有效性。

3、落实护士长夜查房、节假日查房制度。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重点时段的管理。

(三)安全管理

1、组织认真学习《护士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一次性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每年进行一次法律法规考试,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依法从护,保护病人及护士的自身合法权力。

2、建立和完善护理差错报告和管理制度,加强护理缺陷管理。护理部统一规范护理缺陷、差错事故记录本,发现缺陷及时记录,科室每月组织讨论,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发现差错及时记录并上报护理部,科室组织讨论、定性,有原因分析、有整改措施。

3、狠抓核心制度的落实,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常规、规范。由护理部制定护理安全专项检查内容,各层管理人员定期和不定期督查,查隐患、定措施、促改进。

4、加强与病人的沟通,每月召开工休会,向病人征求意见,及时为病人解决问题。对损伤性治疗或特殊检查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5、继续开展医疗安全月活动,查找自身和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写出自查自纠报告上交护理部。

(四)业务管理

1、进一步深化整体护理理念,以病人需求为服务导向,注重个性化服务,进一步规范健康教育制度,流程,确保措施的有效性。

2、建立和完善危重、疑难病例护理会诊、护理查

房、护理病例讨论制度,强化业务查房效果,护理部每季度组织全院护理业务查房1次,科室每年至少组织5次护理业务查房。

3、引导护理人员积极开展护理科研,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撰写护理论文,鼓励积极投稿。要求护师以上职称者每年至少完成1篇论文。

4、开展中医特色护理,认真搞好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工作,创建特色中医医院。

5、在职培训

(1)选派2~3名护士长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新技术(pICC)、新业务。各科室派送年轻护士到宜昌中心医院进行轮训3个月,为搬进新大楼打好基础。

(2)护理业务学习要求:全院每季度组织一次护理讲课,各科室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学习,有记录、有讲稿。

(3)护理理论培训内容:护理质量标准、各项工作制度、工作流程、“三基”护理知识、专科护理常规、应急预案、急救知识等;

(4)护理技能培训重点:

①基础护理操作和中医护理操作的规范化培训,特别做好新员工及年轻护士的培训;

②常用急救知识和技能。

(5)积极参加省、州护理学会组织的各种短训班,不断增进新知识、开展新业务,带动全院护理业务水平的提高。

(6)请院外护理专家到本院进行护理业务知识专题讲座1~2次。

(7)鼓励护理人员在职继续学习,通过自学考试等方法提高学历,提升知识层次,改善护

理队伍智能结构。

广播影视中长期发展计划


1、广播影视是重要的宣传舆论工具和思想文化阵地,是现代社会最具影响力的大众传媒,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广播影视业历经几十年发展,积累和锻造了一定的物质、文化和人力基础,发挥着舆论导向、传播知识、普及文化等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事业产业的发展,广播影视业要在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数字浙江、平安浙江等我省现代化建设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2、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13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宏伟目标,全省广播影视业必须确立相应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和落实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的广播影视业中长期发展指导纲要。

3、总体发展目标:到2013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广播影视业宏观管理体制和充满活力的微观运行机制;基本形成节目丰富、传输先进、功能齐备、事业繁荣、产业发达、充满活力、有序运营的具有浙江特色的广播影视新局面;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广播影视业经营创收突破100亿元,成为建设文化大省的支柱行业之一和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增长点。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4、高举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xx大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浙江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体制改革、结构调整为主线,逐步明晰广播影视事业、产业、行政、中介四类主体,建设公共服务、市场运作、政府监管和中介组织四大体系,积极推进广播影视事业和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充分发挥广播影视喉舌功能和产业功能,努力融入我省经济社会建设事业,积极参与全省信息化建设,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适应我国加入wto后广播影视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全面推进我省广播影视业发展,更好地为我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服务。

(二)基本原则

6、坚持党管舆论。广播电视媒体要坚持正确导向,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全省工作大局;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塑造美好心灵;讲求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不断提供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和其他各类节目;努力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广播影视队伍。

7、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发展广播影视事业和产业,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并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事业发展要以政府为主导,加大对公益性广播影视事业的投入,深化内部机制改革,改善社会服务;产业发展要以市场为主导,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基础性手段来调节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积极探索产业化发展、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子。

8、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广播影视业迅猛发展的态势出发,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以发展公益性广播影视事业为基础,以发展广播影视产业为突破口,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促进全省广播影视事业和产业的协调发展。

二、奋斗目标

9、到2013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广播影视事业产业发展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形成以宣传为主业,以广告经营为龙头,以网络经营为重点,着力发展广播影视节目和影视剧制作业,积极开发衍生产品,并向相关领域渗透的广播影视多元化运营新格局;广播影视的事业服务功能和产业产出能力显著提高,广播影视消费在城乡居民生活支出中的比重显著提高,广播影视产业增加值在全省gdp中的比重显著提高,全省广播影视业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10、事业发展目标:优化以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第一套(新闻或新闻综合)频率频道为主干,各专业频道科学定位,省、市、县层次化、多样化分工的节目布局和结构体系;完善以光缆干线网、微波、卫星传输、有线、无线覆盖为主,小无线、小有线、直播卫星为辅的综合性传输覆盖体系;形成以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为标志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广播影视宏观管理和微观运行体系。

11、产业发展目标:优先发展广播影视主体产业,积极拓展和延伸相关产业,主动寻求合作产业,力争把广播影视产业培育发展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积极探索广播电视媒体在宣传与经营分开基础上的经营实体公司化运作、产业化发展;放开搞活节目内容(国家限制的除外)产业;鼓励多元投资,实现影视产业跨越式发展;推进联合协作,加快网络产业发展。省级广播影视产业充分发挥龙头作用,中心城市广播影视产业具备辐射力,特色、重点区域广播影视产业具有较大规模,全省形成功能较为完整的产业结构体系、以市场为纽带的广播影视产业组织体系、以高科技和高素质人才为支撑的广播影视产业技术体系。到2013年,基本完成对全省广播影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广播影视产业运营、发展模式。广播影视产业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效益显著增长,我省成为全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中最具活力、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区域。

三、主要任务

(一)提高广播影视宣传质量和舆论引导水平,繁荣广播影视文艺作品创作生产。

12、进一步提高宣传质量和舆论引导水平。广播影视宣传始终坚持强化新闻节目的龙头和主干地位,增强重要新闻频率频道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同时,不断推进和深化层次化、专业化分工;走媒体与频率频道整体品牌塑造与扩张之路,努力打造名牌媒体、名牌栏目、名牌主持,进一步提高收视收听率;努力形成以新闻或新闻综合频率频道为主导、专业频率频道各具特色、付费广播电视百花齐放的高质量节目体系。

13、繁荣广播影视文艺作品创作生产,不断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继续实施精品工程,全面提高广播影视文艺作品质量;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走民族化、大众化、精品化之路;打造经得起时间和市场检验,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具佳的精品力作,努力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和经济效益的最佳化;到2013年全省争取完成200部(共5000集)以上电视剧,30部以上电影,80部以上广播剧,艺术质量跃上新台阶。

14、切实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充分认识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完善安全播出调度指挥机制,落实编制、机构等保障体系,充实应急队伍,完善应急预案,强化措施手段,加强应对演练,严防各类突发事件和破坏行为;强化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安全监测、内容监测和技术质量监测)建设,省市县三级组建和健全广播电视指挥调度监控中心机构,确保政府监管的有效实现;进一步加强“西新工程”项目管理,大幅度提升广播实验能力;坚定不移地贯彻“不间断、高质量、经济安全”的运行和维护方针,不断提高广播电视播出系统自动化程度;完善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的技术维护规范和运行标准,建立健全技术服务监管机制,全面提升广播电视技术运营维护管理和安全播出水平。

(三)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

15、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基本实现节目采集、编辑、制作、存储、传送、播出、分配等系统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立高清节目制作、播出和媒体管理系统;建立健全有线数字广播电视技术新体系,满足卫星、微波、地面广播电视和有线传输发射的需要,完成数字广播电视节目平台、传输平台、服务平台、监管平台的建设和开发。到2013年,完成市级广电中心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微波电路数字化改造,有条件的市级台争取节目卫星传输;各市县的城域网完成有线联网和接入网改造,并积极采用ip等技术,努力实现广电网“双向”、“智能”、“综合”目标,同时探索与通讯、互联网等三网业务的融合;基本完成全省乡镇的光缆联网,基本实现有线广播电视行政村与5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按照城乡协调发展的总要求,结合下山脱贫、小城镇建设,进一步提高有线电视的通村率和入户率,积极开展广播电视共缆传输,实现广播“村村通”;全面提高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广播电视覆盖,力争使广播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达到99%以上。

(四)加快科技创新,扩大广播影视高新技术应用。

16、大力拓展数字广播电视业务,建设综合信息平台。建立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广电为主实施的有线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框架,建设电子政务类、经济服务类等各种信息平台,满足受众多样化需求;XX年底前全省各市开通数字电视,2013年全省城区基本完成有线广播电视“模转数”整体平移,各市、县本级和经济较发达的城镇基本普及数字广播电视业务;加强对有线数字付费广播电视和数据增值业务市场的调查,按照市场需求拓展业务数量、优化品种和结构,培育和形成以节目和数据服务经营的新机制;推进全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的电子党务、政务、远程会议系统、股市行情、书刊报讯、娱乐消息、行业信息等数字化技术运用和开发,同时为发展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电子银行、网上购物、视频点播、音频点播等综合业务提供技术支持。

17、积极试验新技术,发展新媒体。抓紧在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中实验播出高清晰度电视节目,争取在2013年播出高清晰度电视;跟踪地面数字电视技术标准,积极开展地面数字电视实验;在数字中波广播实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为培养数字广播用户市场打下基础;鼓励和发展移动电视、分众电视、手机电视、宽频电视等广电新媒体,积极培育新媒体市场。

(五)放宽政策,重点突破,加快影视产业发展。

18、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大力发展影视与动画产业。充分发挥我省影视业具备一定规模、民营力量投入积极性较高、社会资本发达、文化底蕴丰厚等优势,放宽政策,吸引多元社会资本,投入影视制作业和影视基地建设,形成较为完整的影视产业链;大力培育和引进一批高素质的编剧、导演、策划人、制片人、出品人、发行人,形成一支德艺双馨的影视专业人才队伍;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全国竞争优势、品牌效应显著和实力较强的影视产业集团;力争使我省成为海内外市场份额显著增加,特别是电视剧生产位居全国前列的影视产品生产和流通大省。积极扶持和推动我省动画产业发展,放开搞活中小型动画企业,推进以业务承包加工为主要方式的合作,培育大型动画制作企业,把我省打造成在全国具有集聚力和辐射力的重要影视、动画产业基地。

19、重点建设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扶持和发展若干具有鲜明特色与优势的影视拍摄制作基地。把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建设成产业集聚、体制机制创新、行业管理优化的探索平台;制定政策,鼓励向国内外招商引资,拉长影视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使实验区成为全国和世界均具较大影响、较强综合实力的影视产业集聚和辐射基地;建设以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为龙头的若干特色鲜明、功能齐全、设施一流、人才汇聚,历史文化景观和现代科技水平相结合、影视拍摄制作和旅游业相互交融、影视营销和后产品及相关产业开发于一体的影视基地;充分发挥以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为龙头的全省影视基地协作体的作用,推进影视基地之间的要素互补与协作利用,带动全省影视产业更快更好发展。

(六)培育和发展市场微观主体,提高产业竞争能力,广播影视产业的总体规模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20、根据不同产业性质、领域,大力发展国有资产独资、绝对控股、相对控股、参股和多种经济成份的产业微观主体;以多种经济方式组建各类公司,大力培育多元产业主体,积极发展具有广播影视特色的旅游、演艺、会展等广电延伸产业;加快形成多种产业经营格局,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实现经济收入的持续增长;广播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按照产业规律切实加大产业经营特别是广告经营的力度,开发广播衍生产品市场,尽快提升广播产业规模和效益。

到XX年,全省广播影视业经营创收和增加值在XX年基础上翻一番,分别达到80亿元和40亿元,其中广告收入达到40亿元;到2013年,全省广播影视业经营创收和增加值分别突破100亿元和50亿元,其中广告收入达到50亿元,广播电视收视费收入达到20亿元,广播电视网络增值开发业务收入达到20亿元,影视制作及相关产业收入达到10亿元。

(七)加强广播影视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政治业务素质。

21、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队伍。大力实施“五个一批人才工程”,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广播影视队伍的思想、组织、作风和业务建设;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从提高素质、创新机制、优化环境三个基本环节入手,积极培养、引进和使用好人才;创新培训方式,充分利用广电传输网、计算机网及卫星系统、视讯系统等现代技术手段,开展远程教育。广电系统党政领导人才培训要着眼于加强党性修养、提高理论水平、培养战略思维等要求,重点培养工作创新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专业技术人才培训要密切追踪广播影视科技前沿,重点提高专业水平;经营管理人才培训要以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为重点,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努力培养和形成结构合理、需求对路、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广播影视人才群体。

四、保障措施和引导政策

(一)与时俱进,加快广播影视业体制改革。

22、抓住我省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的机遇,积极稳妥地开展广播影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理顺和完善省级广电管理体制,理顺省、市、县广电和社会广播影视业的关系,形成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广播影视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既有层次化分工、又有广泛联合与协作的新体制、新秩序。

23、按照事业与产业区分的原则,对广播影视的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实行分类运营、分类管理。扶持和强化广播电视重要新闻媒体,充分发挥其舆论主导作用;进一步落实党和政府对重要新闻媒体的扶持政策,增加对公益性广播电视事业的投入,深入开展人事分配、经营管理等微观机制和政府拨款使用机制的改革;从“三贴近”入手,推进广播影视节目更好地面向市场、面向受众,提高社会影响力。

24、扶植广播影视产业主体,搞活微观经营。剥离广播电视事业单位的产业经营部分,实行公司制改造,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建立和完善企业运作及保障宣传主体业务的机制,探索有利于广电事业与产业协调发展的新体制、新途径;放开搞活微观主体,建立对国有媒体单位实行意识形态传播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双考核”的新体制。

(二)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提高广播影视行政管理水平。

25、依据有关法规,进一步梳理和确定广播影视行政管理职能。充分发挥行政管理的舆论调控、规划引导、政策协调、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等职能作用,加强行政管理的地位和权威;强化行政管理的宣传导向、文化产品规划立项、事业和产业发展规划的调控与监管工作;加强对节目内容的审查和监管,完善文化产品制作播出发行许可制度,确保导向正确和荧屏净化;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完善和优化对全行业的统计指标体系,为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建立健全文化综合执法队伍,统一履行广播影视执法职能,加大执法查处力度,同时,加强对文化综合执法队伍的领导、管理和监督。

26、强化服务功能,实行政务公开。把政府管理职能、法律规章政策文件、审批审核项目程序时间等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加快对全行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建立和形成科学合理的从业人员准入、资格认定、考核录用、职称评定等制度;开发广播电视媒体收视调查业务,培育媒体收视调查等中介组织,试行定期发布收视调查和广告播出情况;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理论研究、信息交流、业务咨询、技术服务、资本融通、市场开发和对外协作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和完善标准制定、行为约束等行业自律机制,促进行业协作和发展。

(三)加强规划指导和工作领导。

27、加强对全省广播影视事业、产业发展的统一规划和综合协调。要把广播影视事业、产业中长期规划纳入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年度计划,纳入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任期目标的重要考核内容,将广播影视事业发展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并随经济的发展和财力的增长,逐年增加事业资金投入;各级广电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广播影视业发展的规划指导与工作领导,通过制定全省及各地的广播影视业发展指导纲要和“四个一批”(一批重点广播影视设施、一批重点广播影视产业、一批重点广播影视产业区块、一批重点广播影视企业)专项规划和数字电视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提升广播影视行政工作层次,改变行业规划滞后、水平不高的状况。

(四)制定和完善广播影视相关法律规章。

28、重视广播影视法规政策的研究和制订。按照广播影视事业、产业中长期发展的要求,适时调整、修改和建立健全广播影视相关法律、规章和制度,规范行政行为,坚持依法管理;依据广播影视业中长期发展进程和实践情况,及时起草、修改《浙江省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浙江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办法》、《浙江省广播电视设施保护实施细则》等法律和规章,出台《关于加快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江省影视产业基地暂行管理办法》、《浙江省移动电视管理暂行办法》、《浙江省广播电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等政策性文件,进一步强化广播影视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力。

(五)完善和落实广播影视业发展的经济政策。

29、按照xx大要求,提出和完善扶持广播影视事业产业的相关政策。加大公共财政扶持力度,特别是重点扶持重要新闻媒体、重要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农村及欠发达地区的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运用政府贴息贷款和金融业的各种贷款、融资方法,为数字、付费广播电视和网络增值业务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方面已经明确的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经济政策,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为广播影视“事转企”等改革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30、拓宽投资融资渠道,营造良好环境。进一步拓宽影视文化企业投资融资渠道,特别是要拓宽适合影视文化企业特点的贷款融资方式、信贷支持方式和贷款担保方式,建立多元融资体系;消除影视文化市场内部壁垒,建立公益性影视文化项目、大型影视产业项目政府采购制度和招投标制度,对各类影视文化企业一视同仁,公平参与影视文化市场竞争;鼓励影视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并积极创造条件支持若干股份制企业上市,以增强实力,壮大规模

欢迎阅读范文人网《企业中长期计划3篇》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工作计划的优质专题,请访问:纪检部长期工作计划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